科学管理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管理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管理的特点

科学管理的特点范文1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在教学中学生可能要比以前更多地走出校门,更多地自主观察、发现、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将更多地了解和掌握社会现实中许多具体的现实的案例和材料(多举测量、数量方面的例子),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现实,更加吸引学生。有一位学者说过,对于知识积累,正规的学校教育也许是不可或缺的,但智慧的酝酿却远远不止于书本课堂,因为一个人必须通过学习,智慧要通过观察才能拥有。有一位外国音乐家在被问到知识智慧时,回答说:“没有知识拉不了小提琴,而没有智慧,我则不能演奏音乐。”当教师亦如此。

二、师生关系将更加平等

教师要从“严师出高徒”走向“名师出高徒”,要从“天地君亲师”走进学生心灵,和学生交朋友,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的交流将更加深入、广泛,关系更加和谐,学生从心理上将真正地认同自己的老师,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我认为改变师生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雕塑每一位学生。作为学生,特别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只有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孔子云:“亲其师,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我校有一句名言:“草堂高珍爱她的每一名学子。”这既是学校对社会的承诺,更要化作每个教师的行动誓言。

(二)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观念的不断更新,认识的不断深化。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教师不是法官,学生不是被告,双方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统一体,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没有理由相互不尊重。一些学生对教师的不礼貌行为,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师造成的。受旧观念影响,教师往往唯我独尊,遇事不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注意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结果造成学生极为不满,出现抵触行为,甚至在背后议论教师、给教师起外号,等等。应该明确的是,尊重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失误,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悉心呵护。

(三)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常言道: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对象特点施与不同的教育策略。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正是基于此,我校创造性地提出,让每个教师都要建立学生的“三知表”,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在研究学生中更好地因材施教。正如有的教师所言,研究学生往往比研究教材更重要。事实上,当我们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无意间谈到他的父母或他家中的事,谈到他对某一事物的爱好、某一特长时,往往会看到他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他们会惊奇你对他的了解和关注,从而必然会发自内心地感激,而这种感激之情,对学生而言,就是加倍努力,不让老师夫望。

(四)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确立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主动参与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校“高中生课堂内主动学习研究”课题,就是对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再如我校的许多社团活动,都是由学生参与组织与实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又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取得了比教师的安排、指定、布置不能达到的效果。

(五)教师的自我改变。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综上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依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三、教育教学活动将更加活跃

教师的自进一步扩大,教师之间的合作的机会将会更多,教材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将会占据教师的一大部分时间,教师教学中的个性化会更加明显,教师将更有可能成功。学生可能向老师发问,老师不一定完整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老师被学生问住将变得十分正常,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是后进生,学生将更加自主地研究社会实际中的一些课题,通过接触实际,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校长的管理角色淡化而领导角色进一步突出

在新课程中,校长和教师一样也是一个初涉者,没有现成的经验,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需要和教师一起共同学习、探讨。因而,校长首先要觉悟起来、成长起来,做到先醒、先行。校长要成为新课改的一面旗帜,校长平时的指手画脚都将被学习、思考、研究、探讨所代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走到了学生中间,校长在管理活动中走到了教师中间和学生中间,校长的管理角色淡化而领导角色将凸显出来。它需要用课程改革的思路来统率整个学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在学校这一环节上不偏离方向。校长更加突出的角色可能是信息提供者、条件创造者、资源共享者和新课程实施的引领者。校长将与教师积极探索“参与、分享”式双向互动的管理模式。

为了让校长尽快成长起来,建议多组织“新课程校长论(讲)坛”、“新课程教师论(讲)坛”等,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应当举办一系列大型的新课程教学示范,带动一线实验教师。

五、学校的探究风气将更加突出

学生不断地和老师一起探讨问题,更有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有可能将社会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带到学校里来,学校出现的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现象,更充满着研究和探讨的风气。教学活动将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将得到真正的落实。

六、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将得到真正的提高

科学管理的特点范文2

1.1及时的施肥

当池塘中的水温达到8℃时,应该及时的施肥。一般的池塘内泼洒750~1500kg/hm2人的粪尿,或者是畜牧的粪便2250~3750kg/hm2,3~5d/次。

1.2适当的投饵

当池塘中水的温度升高到10℃的时候便可以投放饵料,通常情况下以精料为主,投放的饲料应该新鲜可口。按照鱼体重的3%投放。投放的青饲料最好是在4h内进食完。

1.3防治鱼的疾病

在早春的时候,水温是比较低的,很适合水霉病和寄生虫病的滋生,一般用400g/m3的食盐以及400g/m3的小苏打混合液浸洗鱼种1~2h,可杀灭水霉菌[1];在池塘中洒入0.6g/m3的CuSO4,是为了防治寄生虫病。

2夏季的及时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节,也是鱼类的最佳生长时期。因此必须加强该时期的管理与饲养,从而促进养殖鱼的高质、高产。

2.1及时的施加肥料

由于夏季炎热,水温比较高,池塘内的浮游生物繁殖较快,鱼类的耗氧量较多,再加之气温的变化无常,池塘内水的质量很容易变质,因此,每次的施肥量是不能过多,一定要坚持少量勤施的原则,根据气候、鱼类的品种、鱼量等决定施肥的量。

2.2投放饲料

每天投放饲料分为三次:早中晚。早晚的饲料量较多,中午的量较少。投放的饲料一定要新鲜、可口,不能将腐败变质的饲料投放进池塘内;投料的要求:早晚都投青料、中午投精料,尤其要注意固定投料的地方。若是遇上闷热天、鱼浮头时,应少投或者是不投饲料。

2.3加强管理

加强对池塘的巡视,若发现异常,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巡视时注意观察鱼是否出现异常的变化,还要观察水的颜色等[2]。将池中的异物、杂草、捞除,以保持池塘的整洁以及水质。

2.4增加氧气,防止腐败

当池中的鱼可能发生浮头时,应该使用水泵加水或者是为塘内增加氧气。同时要控制进食量以及停止施肥。若来不及增氧,立即向塘内投洒食盐水(10g)加黄泥水(池塘667m2用10g黄泥,调成糊状)。增氧的机器,不能在晚上增氧。

2.5鱼病的防治

为了防治细菌性的皮肤病和烂腮病,每隔15d,泼洒250~300g漂白粉和120g的硫酸亚铁。每个月喂2~3次蒜,鱼重每10kg用500g蒜,捣碎放入饲料中,4d/次,主要是防止肠炎疾病等。

3秋季的掌握

入秋之后,水温慢慢下降,鱼的进食量逐渐回升,此时是养鱼的最佳时机。

3.1加强饲养

秋季投喂的饲料以精料为主,粗料位辅[3]。对于草鱼要适当的投喂青草之类的饲料,青鱼要投喂蚌料、螺丝等,对鳙鱼和鲢鱼施无机肥。

3.2水质的调节

首先换加新水;通常情况下每月加4~5次水,每次的加水量为5%~10%。其次泼洒生石灰水;通常情况每月一次,每次的泼洒量为每亩20kg。

3.3掌握捕捞的时间

入秋之后,许多的鱼已经达到了成鱼的体格,及时的捕捞,既减少塘内鱼的密度,又加速了其他鱼的生长。

3.4疾病的防治

秋季是疾病的多发阶段。一些养殖户使用菜油生姜合剂治疗草鱼的烂腮、肠炎等[4]。用法:每亩池塘750g菜油、250g生姜;将油菜和生姜放进锅内煎熬25min,取出装进桶内,加入定量的清水,搅拌混合即可撒入池塘内。通常通常1次/d,或者是2d/次,连续使用2次即可。

4冬季的防止

在冬季的时候,规格较小的鱼类因能量不够,很难越冬;还有的鱼在冬季的时候易发病。尤其是成鱼的气泡病。

4.1发病的原因

第一,由于池底的泥、有机质淤积过多,在分解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造成了池底的缺氧而发生无氧气的发酵,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通过鱼的腮帮进入到鱼体致病。第二,入冬之钱没有调节水质,水的透明度降低,浮游的植物减少,所以光合作用较差,导致池水溶氧下降而造成池底沉积的有机质缺氧分解[5],从而在水中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通过鱼鳃进入到血液,使鱼的体表、鳍部、肠道等处聚集了大量的气泡,形成了气泡病。

4.2防治的方法

科学管理的特点范文3

一、科学管理的概述

1.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

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以以下几个假设为前提:

(1)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解决。

(2)对工人,其基本假定,即人是“经济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

(3)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益的,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办法。[1]

泰勒科学管理试验及其理论是建立在这三个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但这三个前提假设并不全面和科学,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补充和完善。

2.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及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两个基本原理,以及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任务,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管理哲学、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1)管理哲学。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它是以管理哲学为指导的,管理哲学是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思维和存在的角度对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而科学管理正是在管理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管理进行了归纳和变革。泰勒指出:“从实质上讲,‘科学管理’是人和公司或产业中工人方面的一种切实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职责、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方面的一种彻底的思想革命。他同样也是管理当局(工长、监工、企业主)方面的人的一种精神革命——是他们对待职责、对待同事、对待工人、对待所有日常问题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种彻底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3]

(2)作业管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首先,泰勒通过试验和研究,对工人的工时和动作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其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泰勒认为,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有工作对他合适,才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就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同时,运用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在制定了恰当的工作定额,并挑选了“第一流的工人”后,还应当实行标准化原理,即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组织管理。泰勒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计划部门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并对工人指令和命令;工人和工头从事执行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务(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有关企业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1]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

高等学校相对于其他组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的目标、要素、活动、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即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系统的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制定的,因此,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应该以高等教育的规律为指导,而不能采用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原则或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目标的管理活动,它不能、也无法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2.高等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包括管理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即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主导性成员——教师和高等教育的主体性成员——学生。高等教育管理要符合他们的劳动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系统组成人员的特殊性,管理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管理现象——自我

管理。自我管理是管理中存在的一种普遍想象,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自我管理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人都是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人,因此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他们的心理特征也表明,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让其发挥自己的自我组织管理的能力。 3.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要协调学术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矛盾。学术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本质功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一定要以学术目标为主导目标,与高校的学术目标一致。

鉴于高校师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管理师生的过程中,民主性比其他任何系统的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教学民主、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管理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首先要求管理思想民主化,尊重教职工的智慧与才干,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学校成员的作用;第三,积极创造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简便易行的、有利于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运行模式。

4.高等教育管理功能的特殊性

与一般管理一样,高等教育管理具有两个基本的目标功能:管理的“维系”功能和管理的“结合”功能或“放大”功能。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其他社会系统有所不同,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主要是精神产品。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上述两个功能都有特殊的表现:首先高等学校的管理对“凝聚力工程”提出了更高也更难的要求。更高体现在高校的师生对于人际关系交往比较看重,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强烈,这就要求注重人本管理,提高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其次,高等教育系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社会系统,通过各成员、各要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2]

三、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评价

1.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高效率的教育管理的配合,否则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高效率的教育管理实践又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科学管理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因此,科学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理论支撑,为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最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科学理念。科学管理通过对时间、动作、工作的研究,第一次使管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第一次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科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理念亦是高等教育管理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管理顺利进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高等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次,大学是一个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以追求学术目标为重的组织,因此高等教育的各项活动都应该尊重科学、运用科学,各项决策都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活动也应运用科学方法,通过科学研究,进行科学决策,科学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激励。根据“经济人”假设的原理,科学管理为最大限度挖掘工人的潜能和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张对工人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对员工进行激励在管理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包括经济激励和精神激励,其能够有效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教师激励是教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积极性,更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因为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但根据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其作为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精神激励比经济激励更为重要,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强烈。教师激励应符合教师需要的特点,遵循教师激励的公平性原则、社会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及支持性原则等一些基本原则,可采取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考评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促进教师的良好发展。

(4)组织理论。科学管理主张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管理理论,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同样需要这些组织理论的指导,因此,科学管理中的组织理论对高等教育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大学组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复杂性,大学组织的成员复杂、结构复杂,大学组织的权力结构也较为复杂,同时,大学的职能又具有多样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需要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各部门分工合作,如现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有其存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经济人假设”。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假设前提就是“经济人”。认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即如何实现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与后来的行为管理学派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比,科学管理中对人及人性的理解还是表现出了很强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过多侧重于从理性的、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人、管理人,忽略对人的非理性层面、人的自由发展的全面认识,使得泰勒本人尽管在其着作中和生活中对科学管理做过许多辩解,但总给人们一种冷酷无情、缺乏人性的印象。[4]人性是复杂的,同时也会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高等教育管理的对象——教师和学生,比起一般的普通工人他们更为关心的是精神层面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比较看重人际关系的交往。因此,科学管理的“经济人”假设不符合高校师生的特殊需要,高等教育管理也就不能照搬科学管理的一些相关原则和原理,而应根据高校师生的特殊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完成预期的管理任务。

(2)效率至上观。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诞生于经济管理领域,企业讲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调高人才的质量为根本目的管理活动,它不能、也无法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同时,教育又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

科学管理的特点范文4

论文关键词: 教育装备 科学管理 管理部门 管理经验 管理工作 装备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 科学研讨会

1经验与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讲学团的袁正光教授在“百家讲坛”的一次讲演中说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凭经验发明的,这些发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生产经验。而人类近一二百年甚至近几十年的科学技术发展,使这些发明产生了根本性和翻天覆地的变化。”袁教授的这段话使人想到中国的火药发明。西方国家向中国学习火药的制作,但是他们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威力更大的各种火药和洋枪洋炮。清朝的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就是用这些洋枪洋炮,只调动数干人,就2次从天津登陆并一路打到北京,如入无人之境,还火烧了圆明园、颐和园、香山。这是经验败于科学的典型案例。

教育装备管理也是如此,如果只停留在经验管理上而不是上升到科学管理的层面,则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教育装备管理功能将逐渐被削弱,装备管理部门将逐渐被取缔,教育装备人将逐渐被分化。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重视。

2从经验到科学

从经验发展到科学的过程,是知识量化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过程,是从经验实践到科学研究的过程。经验知识属于感性知识,具有隐性知识的特点,知识结构是劣构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这种知识的传递往往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且需要漫长的时间。而科学知识属于理性知识,具有显性知识的特点,知识结构是良构的、结构化的。这种知识的传递则是通过书籍阅读和教师讲授的方式就可以完成。一个人如果具有大量的经验,则表现为高超的技能,是个“大工匠”;而如果他掌握了科学,就表现为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成为一个研究者、智者、学者。

教育装备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必须经历一个管理知识量化的过程,使得管理工作成为可测量、可预测、可重复、可控制的科学管理过程。为此,就必须将管理学、运筹学、人机学、认知科学以及信息、系统、控制等理论和方法引入教育装备管理,使其成为一门严谨的科学。

3教育装备管理的科学化

教育装备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发挥装备的使用效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加教育效益。而教育装备科学管理的过程包括装备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装备论证、招标采购、日常维护、科学使用、绩效评价以及退役处理等。这些工作都是为实现上述目标而进行的。例如:需求分析阶段可以采用相关性分析;系统设计阶段则应全面考虑人、机、环境的和谐搭配;装备论证需要对装备教学的适应性与非适应性进行全面讨论;招标采购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日常维护包括设备验收、登记入册、校验维修、折旧更新等一系列工作;科学使用是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装备效能;绩效评价工作反映出“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这一思想。笔者近期在本刊连续发表的一系列文章(如:总137期《用层次分析(AHP)法研究中小学实验室的评估指标体系》、总l41期《用网络技术求解教育装备用户周期费用的最小值问题》、总143期《马尔可夫分析在达标评价预测上的应用》、总l45期《教育装备管理中主成分分析前的数据预处理》、总l47期《主成分分析在教育装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的应用》、总149期《也谈教育装备的成本一效益研究》、总l68期《数据包络分析在教育装备成本一效益研究上的应用》、总171期《教室用电子白板尺寸的人机因素分析》等),都是通过实例,引用数据,运用数学来具体说明这些科学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科学管理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医疗统计 科学管理 重要作用 发展策略

一、医疗统计的概念及特点

医疗统计是指运用科学的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医院各项医疗项目的数据信息的记录和整理,并且通过对数据信息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指标来反映各项医疗活动的具体情况。医疗统计是医院科学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它既可以向上级卫生部门反应医院各个医疗活动的整体的工作情况,还能够为领导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在实施科学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有利于各项医疗活动正常有序的运行。

医疗统计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具有广泛性,医疗统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医院的各个科室和多项医疗活动。医疗统计工作人员要对各科室的医疗服务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出精确的科学信息,为医疗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第二个特点是具有连续性,只有连续性的进行医疗统计,才能够积累各个医疗项目的资料,实现医院统计资料的实效性和完整性,才能对医院的医疗现状和工作水平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医院的和管理水平;第三个特点是具有专业性,随着医院管理现代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要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统计队伍,以提高医疗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新时期医疗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统计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疗统计工作制度是医疗统计工作的行动指南,医院管理者和统计人员是通过医疗统计制度来实现对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和整理的目标的。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医院各项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促医院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中应用范围和深度的扩大,也给医疗统计带来新的契机,对医疗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医疗统计制度,并确保医疗统计制度的时效性和合理性,为医疗统计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依据。另外,有些医院即使有健全的医疗统计制度,但是依然存在制度没有具体落实的情况,在执行上走形式主义,使医疗统计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二)医疗统计中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好完整性

由于医疗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医疗统计配套设备不够完善、医疗统计制度没有落实等一系列原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医疗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直接造成了统计指标不能发挥其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三、新时期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的具体策略

(一)更新医疗统计的管理理念,提高医疗统计水平

对医疗统计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把医疗统计工作看做一种创造价值的方法:做好医疗统计工作,减少医院的损失,就是增加了价值,反之,医疗统计工作的不到位,就是造成了医院的损失。在新时期要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要提高医疗统计的水平,增加医疗统计的配套设备,例如对计算机的有效利用。合理的利用高新的产品和技术,为医疗统计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良好的平台。此外,在新时期下,医疗统计要随着医院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医院经营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以保证在新时期下医疗统计工作能够具有严谨性和时效性。

(二)强化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

首先要加强对医疗统计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医疗统计意识,通过积极宣传和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以及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赢得员工对医疗统计制度及工作的肯定和支持。在新时期下,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人员是医疗统计的主要载体,所以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医疗统计制度得以实施和发展。因此在新时期下要加强对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统计人员能够合理的、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和先进的统计学理论和原理来进行统计工作的展开,并且要加强统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以保证在新时期下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资料完整和安全。

(三)健全医疗统计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综合的管理部门

在新时期内,要健全和完善医疗统计工作的管理机构,成立综合的统计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涉及医疗统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全面协调对各项医疗工作的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等,以消除新时期环境的变化给医疗统计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医疗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好细致的分工,成立综合的医疗统计管理部门,增强医疗统计管理的能力。从而增强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医疗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统计学理论和原理,能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和科学的分析,并且熟悉医疗统计工作流程以及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才能够全面促进医疗统计工作的创新发展,从而提高医疗统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世方,安志萍,罗书练,郑萍,成芳红,刘爱中,丁莉莉.医疗统计资料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病案. 2011(05)

[2]叶丽华,文建珍,胡敏霞,李恒爱.对我院医疗统计工作发展的探讨[J].时代经贸下旬刊. 2007(06)

科学管理的特点范文6

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用户服务工作,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继续教育学习的良好环境。“人来人往”、“知识共享”,“不分彼此”、“共同提高”,每个人都拥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这是“以人为本”的很好体现。同时,它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促进国家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荷兰学者霍夫斯坦特说,管理不是处理具体的东西,而是处理对于“人”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文化必然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在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1、1以人为本的特色。

公共图书馆工作先要做好“人”的工作,人是管理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把人管理好了,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开展了。人的个体,在心理、行为、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是极为复杂的。以人为本,就要准确把握人的这些差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图书馆的一切活动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

1、1、1责任到人。协调公共图书馆各个系统的工作,实行业务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并落实具体的负责人。

1、1、2监督到位。建立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用户代表参加的民主管理组织,对公共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意见,督促公共图书馆工作计划的执行,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

1、1、3人尽其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力求用最少的经费补充、用最快的速度提供用户最需要、最有使用价值的文献资料,并使既有的人力资源和公共图书馆的各种设备发挥最大作用。

因此,人本主义的特色,其管理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即如何使公共图书馆中的人充分发挥其才能。

1、2科学管理的特色。

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要做到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统一,借鉴现代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充满人性关怀中,摸索出公共图书馆自身的管理途径。

1、2、1劳动组织合理化。根据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合理设置业务机构;根据馆藏的文献资料类型和用户需要的特点,科学划分工序和工作范围。

1、2、2业务工作计量化。在掌握一定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库存论研究现有书库空间的合理使用;运用线性规划科学地安排开馆时间、干部配备和经费的使用等。

1、2、3工作人员专业化。在熟悉公共图书馆业务的基础上,在某一学科知识的范围内,以文献信息为研究对象,深入学习、钻研,能够担负起该学科的专题文献和信息服务工作。

因此,管理科学的特色,具有前瞻性、前沿性与和谐性。否则,在原来的水平上强调科学管理不仅会落后,而且很可能是一种逆动。

2.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的要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也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关注,对“馆人”的重视,要求职工更自觉、更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并通过进修、培训等学习途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由经济发展而带动的科学管理追求,即以“人本主义”的思想为基础,顺应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管理精神。

2、1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根本”。

从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上说,是指公共图书馆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属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公共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出发点。

2、1、2以人为本的管理,重视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1、3以人为本的管理,致力于人与事业的共同发展。

2、2以人为本,即以人为“核心”。

从以人为本与科学管理上说,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并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也可以在相互协调中达成共同的愿景。具有以下几个原则:

2、2、1重视人的需要,尊重人的需要。

2、2、2鼓励职工,培养职工。

2、2、3设计组织,始终围绕“人”这个中心。

总之,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工作结构也日益复杂化。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公共图书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必然导致公共图书馆的分散、重复、混乱和浪费。因此,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系统的服务功能,建构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一项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孔兹.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龙文元.以人为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