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范文1
[关键词]数字经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服务化、销售市场的分散化与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带来了复杂结构的物流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项指标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个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变着工作和职业的性质,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数字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可能有多达2.2亿中国工人需要换工作,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这样的冲击,势必需要快速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已经无法适应工业4.0背景下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体系缺乏系统性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思想要求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运用“新”(新经济、新技术)、“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学科、跨领域)、“特”(有特色、很特别)的新文科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学合作协同优化、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贯通。这与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设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观看了创新教育需要将改革策略及具体举措集成在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适应性体系建设上,只是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单纯运用一些类似翻转课堂、课堂APP等授课技巧也只是旧有教学模式的完善。
1.2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没有保持一致
需求的刺激、市场结构优化和技术变革等改变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促进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正在让物流行业发生一场效率革命,这些都带来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链的迭代更新。而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更多是旧有知识的输出,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设置与质量,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竞争力、领导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及社会责任等素养。
1.3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对课程研究较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较少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物流课程”的中心性最高,围绕该关键词,出现了“物流课程”,“国际物流”,“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高频词,也有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例如徐龙闪,肖红波(2021),吕雪(2020),潘鹏(2021)等学者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但教改领域中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较少。
1.4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应用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持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层出不穷,日益创新,发展迅速。其中典型的成果是北美地区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机构CaffarellaRS(2002)提出的BOPPPS教学模型,因强调激发授课对象的主动性,被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因为物流同时根植于工程和管理实践的,既体现了工程与管理门类学术研究主题的综合,也体现了物流实践中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交叉融合,因此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新文科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CDIO的核心思想在于鼓励学生以主动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之间相互交融和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改革行动之一,迄今为止,CDIO在中国的发展已逾十年,但CDIO模式多数仍局限于机械、电气、化工、土木、农业类专业,因此结合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现状,我们认为“BOPPPS-CDIO”教育模式更能够有助于复合型、多元化创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1.5提高管理管理课程群教学效果的需要
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教学效果并不匹配。目前整个教学环节与实践中存在着重传授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的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相互脱节、学生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
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新需求
2.1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就业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DonTapscoti在20世纪末提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中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造成了物流管理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很多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尤其在消费市场创造了大量物流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点,物流业中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更容易被机器和软件替代,此类岗位大幅减少,一线工人的工作日也将因自动化而重新配置。
2.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产业人才培育,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就达396所,而物流智能化,物流平台,物流资本化,物流新零售等创新经济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过小。从物流行业细分领域人才需求表(见表1)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二是熟悉物流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三是能通过数字的牵引,具备整合管理、业务和技术的能力。
3.数字经济时代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基于数字经济背景建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分层教学模式
3.1.1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通过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调研走访,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对物流管理就业状况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同时整理物流领域需要的数字技能,建立通用的数字技能分类,例如物流数字化开发类,物流数字化运营类等,根据技能分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指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目标上,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结合,按照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对学生进行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的培养。通过层次化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基础差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课程理论内容相互衔接与融合,形成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与思路。教学计划上,拟定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教学计划,使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
3.1.2提升教师数字经济和专业知识水平当今的物流业很难避免数字化竞争,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区块链,流程自动化RPA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让教师参加数字经济及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讲座和研讨等方式,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数字经济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引进企业教师,充分发挥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企业教师不限于物流行业,互联网、新零售、电子支付等高科技行业,这些导师一方面能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生动还原企业营运环境。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指导三重师资队伍结构,进行通识教育,物流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教学,着力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技能又具备计算机、大数据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3.1.3丰富物流数字经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需求、经济、技术、产业链等环境变化以及物流与金融,IT,工程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增加物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发展动态知识学习内容,保持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在设置经济、管理、工程等一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断更新迭代的细分领域,例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的仓管质押、代收支付、货车信贷等细分领域;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的车货匹配、智慧物联网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的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合理设置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物流营销与管理、互联网金融与管理等课程方向,将物流与供应链的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突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特色。
3.2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渠道学习和教学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搭建“数字技术+物流”教育平台,平台教程和案例数字资源库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和完成;运用“BOPPPS有效教学模组”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在线课程,智慧课堂、学习通等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并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学情等数据进行分析,营造参与式教学氛围,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上,持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契合,增加物流仿真实验等实践项目、企业实地研究和实习机会,激发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考虑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复杂物流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学科交融讨论平台和课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强化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充分应用实训场地、设备、软件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完成各项模拟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每年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各项物流大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用“课程+兴趣+社会”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观察家乡或者身边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流成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物流管理等文科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增加校企实习实践考核力度。企业实习不局限于熟悉物流日常操作,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沟通渠道,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同学物流实习,鼓励企业问题进课堂,课堂理论企业应用,利用APP,QQ,微信,腾讯课堂等数字手段,进行现场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3.3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实行过程性考核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实践性。构建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参与度和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试卷考核,线上答题,线下调研,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评分采用试卷评分,课堂和线上讨论评分,同学互评等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加大线上考核比例。线上考核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权重设计,比如线上考勤,学情考核,课堂APP讨论等,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现象,自发拟定讨论话题。线下学习布置进阶式任务,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物流方案设计能力。优化实践环节评分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现场实习表现,同时要求学生针对企业问题提出独立的方案,在最后的评选环节,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该分数是小组间横向评比、集体评议的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4.结语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范文2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早在2007年就率先进行了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分别制定了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和探索,为贯彻执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经验,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另一方面,面对工程硕士招生的逐年增长,也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具有悠久的工程实践传统,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面向国防,服务航天的工程教育特色,在整合学科、学院实验实践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依托重点学科优势,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起到了引领和促进作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实验、实习实践、学位论文3个主要实践环节,承担着不同的实践教育任务,课程实验的任务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围绕某一(某些)具体知识点进行感性认识训练。学位论文是训练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某一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是完成实习实践的教学任务,其功能定位为:培养学生熟悉本领域产品研发全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研发工作;熟悉生产和管理模式以及设备和工艺流程配置;在实践中发现、提炼和总结学术问题的能力。通过在校内实践基地的训练,使学生基本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各类典型工作流程、关键核心技术的实现途径、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结合实践内容完成论文的选题指导工作,为进一步进入企业深入实践奠定前期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知识储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定位,校内实践基地在构建中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综合考虑到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及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特色,在平台的建设上避免围绕某一(某些)具体方向进行实践环节建设,而是通过整体平台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接触机械工程领域各种先进技术和方法的实践场所。(2)综合性。在平台所完成的实践教学功能的设计上,注重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将培养方案内的实验、实践等各环节单元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与具体实施。(3)开放性。为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创造性,构建了自行设计、自由探索的开放环境,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4)示范性。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硬件平台,在保证其教学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应最大化地体现出对机械工程领域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5)学术性。面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更为注重的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环节应具有一定的学术内涵。
2校内实践基地硬件平台的构建
与课堂理论教学不同,实践环节的教学需要依赖于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因此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来构建完成预定实践教育功能的硬件平台组成。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包含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精密与微纳制造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7376个二级学科,年招收硕士生350人,其中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工程硕士240人左右。机械工程学科覆盖的各个二级学科各具内涵,互相独立而又互为支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大型/复杂/先进机械系统设计能力;②各种传动及其检测、控制技术应用能力;③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能力;④机电融合应用能力;⑤科技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系列超出单个课程的综合实践平台来提供学生从实践中锻炼和掌握工程技术能力的实践机会。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一个独立于课程教学之外,支撑全院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实践平台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应该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框架下,培养其对各相关研究方向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出知识面广博、适应性广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因此,校内实践基地所建设的教学平台应体现出综合性,并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加强硕士研究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研究方向的了解,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所建立的校内实践基地硬件平台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校内实践基地硬件平台的总体结构校内实践基地硬件平台包括实验平台和实践平台两个部分,其中实验平台用来支撑培养计划中的实践学分,由传感及测试技术实验子平台、数字化制造技术实验子平台、机器人技术实验子平台和微纳米测量技术实验子平台组成;实践平台用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现自主创新、自由探索的实践环境,由金属零件少无切削制造技术工程实践子平台、空间机构及机械系统设计与实践子平台、数控运动控制综合实践子平台和液压伺服传动与气压传动综合应用实践子平台组成。
2.1传感及测试技术实验子平台传感及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偏重于基础的技术,并且是其它众多技术的基础,因此该实验子平台的建设侧重训练研究生对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典型应用,使学生不但对传感技术中所涉及的各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性能指标有深入具体的认识,而且还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完成相应的检测任务,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实践基础,提高应用型研究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的认知、加强对专业技术工作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
2.2数字化制造技术实验子平台该实验子平台以对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原理和核心技术的理解为主,以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的设计和加工子系统,两个子系统共享一个服务器,实现信息共享。以现有的CAD/CAM软件和自行开发的数控技术、数字化加工、数字化装配等软件为基础,为数字化设计、建模和仿真、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基本的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使学生掌握数字化制造技术在产品的设计、分析、制造、制造系统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2.3机器人技术实验子平台该实验子平台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模块化的、可扩展的机器人系统开放实验平台,子平台的建设以常规机器人技术教学为主,并兼顾机器人智能运动控制和机构空间复杂轨迹的实现等相关教学实验。能够进行14个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教学实验,各实验间既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联合进行;能根据教学的需求及课程的变化需求进行迅速调整,以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这些实验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编程和实施,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和动手能力,促进机器人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
2.4微纳米测量技术实验子平台随着超精密加工技术和纳米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机械加工表面形貌的微观检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微纳米检测技术成为机械工程学科新的研究热点。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原理、测试参数的选择,数据处理知识。掌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获得力曲线,根据纳米压痕法的理论基础及弹性接触理论计算材料的机械力学特性,分析研究测量仪器的原理、精度、误差及适用范围。
2.5金属零件少无切削制造技术工程实践子平台本子平台对学生进行金属零件少无切削制造技术的实践训练。学生通过设计制造零件的实践,培养研究生:先进绿色制造技术运用能能力;产品制造生产线管理与运用能力;数控等先进装备控制与运用能力。
2.6空间机构及机械系统设计与实践子平台通过先进传动装置的学习和拆装,使学生了解、学习高性能谐波减速器等国外先进传动装置的原理、设计方法、结构和工艺;由学生利用基本元部件设计并构建机械系统,如多自由度关节串联机构和行走机构等。根据学生自己构建的机械系统,运用机构设计与动力分析软件建立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学生为自己构建的机械系统配备运动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和PID控制来控制交、直流伺服系统,实现其构建的机械系统的预期运动目标。
2.7数控运动控制综合实践子平台以机床运动形式为主要控制目标,运动控制为主,顺序控制为辅,训练学生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能力。实践子平台以单轴运动模块为基本单元,可搭建一轴、两轴和三轴运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PC-Base运动控制控制器为核心,交流伺服系统为基础,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学生可实际搭建的(包括内部控制软件)实践系统。
2.8液压伺服传动与气压传动综合应用实践子平台该实践子平台对学生进行流体传动与控制重要基础和综合应用的训练。平台包含竖直液压伺服搬运、水平液压传动搬运、气动插拔销三套子系统,训练学生: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能力、液压伺服系统(位置和力及其切换)设计调试能力、液压传动系统设计调试能力、气压传动系统设计调试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校内实践基地硬件平台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两类平台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依托实验平台下设的4个子平台建设了一门具有特色的实验课程“机械工程学科应用型研究生综合实验”,综合实验课程在内容设置上立足机械工程学科的主干课程,从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角度去组织实验教学的内容,规划建设的实验项目既是对若干门学位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对某门课程课内实验的强化,支撑研究生培养计划中2学分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完成总计66学时的实验教学,根据课程的设置和培养计划,要求研究生从中选择22学时进行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加强硕士研究生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在教学体系的建设上,实践平台是对实验平台的进一步深化和运用,目的是注重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实践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利用平台所提供的基本元件和模块,根据给定的技术参数和指标,自行搭建系统,独立完成相应的实践训练项目。结合实践平台的硬件设备,建设了一门面向全院硕士生的实践课程“机械工程综合实践”,以独立实践课程的形式来实现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使本领域的应用型研究生能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机械系统设计、制造、检测和控制的工程应用过程的基本训练,支撑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的设置和培养计划,要求研究生从中选择若干实践项目进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开设的两门实验实践课程,初步确定了机械工程领域应用型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确立了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以独立的课程形式来加深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满足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教学计划,为进一步的分类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实践。
4校内实践基地的运行效果与深化建设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范文3
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研究
长春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研究的内涵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系统科学方法论,形成新的理念和原则并指导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
(一)形成六种理念
1. 管理为利用服务的效益理念。无论是实体档案管理还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作用,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传统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追求档案管理效益最大化形成了制约。所以说,本项目的改革、创新都源于管理为利用服务的效益理念。
2. 技术为需求服务的科技理念。如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升级周期明显缩短。作为科技研究项目,研究人员遵循“需求―技术―需求”的客观规律,把需求带动作为前提,把提升档案管理系统层次、拓展软件性能作为技术支撑的重点,其实质是将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浓缩形成不断完善的软件系统,通过软件系统升级来固化管理创新,实现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上的与时俱进。
3. 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发展理念。档案原件少动、开放信息多用是档案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然而,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其目标一直困扰着档案实体管理者。本项目运用档案动态与静态结合的发展理念,通过网络发挥数字化档案作用,避免档案实体倒架和提供利用时对档案原件的调用,优化档案动态与静态的管理过程。
4. 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系统工程的重要特征就是整体性,把数字档案馆建设亟须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作为一个项目来研究;对档案实体管理研究从档案价值鉴定开始,经过数字化加工、重新整理一直到保管利用;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研究从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设计编程、运行调试、数据录入到上网利用,这些都是按系统工程的整体理念进行的,取得了整体大于单项之和的效果。
5. 投入产出的成本理念。虽然档案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国家投资建设,不像企业那般注重考核投入产出比。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馆不改变馆藏数量递增、档案利用率递减的趋势,就很难得到更多的投资。本项目引进投入产出的成本理念,研究长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鉴定、数字化后上网利用这一个案的投入产出成本,构建数字档案馆建设投入较小产出较大的新模式。
6. 常用先上的优选理念。馆藏数十万卷档案,无论是档案鉴定还是档案数字化,总要有个先后顺序,全宗之间要排先后顺序,全宗内立档单位要排先后顺序,档案形成年代要排先后顺序,是简单处理还是理性优选?本项目研究采取常用先上的优选理念,以现实利用为导向,研究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二八定律”,以20%的努力,获取80%的效益,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二)总结五个原则
1. 档案鉴定原则创新。档案鉴定工作按照“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要求,遵循丰富馆藏与剔除无用统一、现实价值与历史价值并重、法律凭证作用与参考作用区分、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益兼顾的原则。
2. 档案筛选原则创新。档案筛选遵循筛选重要档案数字化的价值性原则、筛选常用档案数字化的实用性原则、筛选开放档案数字化的开放性原则、筛选褪迹档案数字化的抢救性原则,以提供数字化档案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开放馆藏档案,满足全社会对档案信息的迫切需求。
3. 档案开放原则创新。通过研究确定,档案开放原则是积极、稳妥、高效、便民。积极:自觉地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要求,该开放的档案无论是否满三十年都要积极开放。稳妥:保证档案开放内容的准确性。高效:有紧迫感,强调档案开放的速度。便民:采取多种开放方式为公众服务。
4. 档案数字化原则创新。档案全文数字化原则是: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加工设备能力,突出解决档案全文检索难题,保证数字化档案真实,保护馆藏档案原件完好,为在网络中更好地发挥档案作用打好基础。
5. 档案整理原则创新。“深化检索、淡化整理”是文件归档改革的重要思路。开展鉴定后档案整理工作,坚持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功能为前提,以立档单位、责任者、同一期限、同一案卷为基础,以减少手工劳动为重点,遵循方便利用和便于保管的整理原则。
建立数字化档案形成、管理、利用环环相扣、相互约束、保证安全的制度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人员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按照系统工程思想在组织、机制、制度保障方面形成一整套实用的措施。在数据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把数据管理的要求,变为科学使用权限控制功能,形成相互约束的操作规程,达到既保证数据安全又方便利用的目的。
数字档案馆建设技术研究
从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践看,虽然已有发达地区较为成功的案例,但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数字档案馆建设不可能齐头并进,传统载体档案管理与数字化档案管理将长期并行,迫切需要多样化、分层次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模式。因此,如何探索出一条基于国情、在我国大多数档案馆可以推广和借鉴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道路便成为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寻找能解决常规方法时间久、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的弊端,选择信息化这一网络经济时代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科学设计数字档案馆建设技术路线,走捷径高速度地进行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并同步上网利用,此项目对此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一)技术路线
1. 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目前,我国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工作,因受经济条件、人员结构、保密观念、总量偏大的影响,与许多行业信息化速度相比处于落后状态。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把馆藏档案价值鉴定与数字化同步进行,是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好方法之一。既符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又可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目录与全文数据库建设同步。按照利用为本、常用先上的思路,同步建设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一是满足一般检索需要,建好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二是满足特殊检索需要,适时建立档案专题数据库。馆藏档案仅靠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是不可能解决全部检索问题的。随着客观需要的变化,对某一专题档案集中利用需求是经常发生的,组织力量突击建立专题数据库,满足社会需求,是档案馆与时俱进的突破口,也是充分发挥档案作用的最佳时机。三是满足信息检索的需要,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按照国家档案局提出的重点的、利用频繁的档案首先实现全文数字化的要求,科学地选择、建立档案全文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3. 电子文件归档与进馆同步。随着办公自动化速度的加快,档案馆要实现社会信息共享,电子文件归档与进馆同步是大势所趋。档案馆提前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档案馆可以及时规范各单位移交电子档案的格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重复劳动。二是提前接收归档的电子文件是保持电子文件档案属性的有效方法。三是有利于文档一体化管理,在网络中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的作用。四是能及时地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延长电子档案寿命,保证其使用价值的长期有效。
4. 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利用同步。长春市档案馆已具备了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和在网络中发挥档案信息作用的条件。通过采用CA认证、权限控制、数字水印、电子签章等方法从技术上保证上网档案的安全?鸦通过制定具有法律责任的连锁责任制,保证上网档案的准确,在网络中实现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馆藏档案数字化边建设边利用,在建设中把利用搞活,通过利用促进建设,是档案馆今后走向兴旺的战略选择。
5. 长春市档案馆档案数据库设置。长春市档案馆构建七类数据库。即档案案卷级目录数据库、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档案专题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资料数据库,每类数据库内根据需要可设分库。
(二)技术实现
长春市档案馆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除跟随计算机新技术进行硬件升级外,重点是将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浓缩形成不断完善的软件系统,通过软件系统升级来固化管理创新,实现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上的与时俱进。
1. 利用新技术,固化管理创新。充分利用计算机新技术,科学设计、完善档案管理系统。一是努力使档案管理系统覆盖档案实体管理和数字化档案管理所有业务。二是把重组和再造的业务流程利用计算机新技术固定下来。三是内外部数据顺畅导出导入,并保证其可以更大范围的共享。四是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安全机制和系统完备的授权控制,并将身份认证、电子签章技术嵌入档案管理系统,保证数据安全及有效利用,使数字化档案法律效力的实现成为可能。
2. 利用档案数据库结构自定义功能,全面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自定义功能,结合研究与实践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设置数据库结构和字段,使数字化档案的关联度更大、系统性更强。长春市档案馆数据库建立和档案鉴定、筛选、数字化、整理、利用等具体内容研究都是在档案管理系统支持下,按照系统工程思想设计的,数据相互关联,系统即时记录。使用人员根据需要自动提取字段数据,任意编排,批量(单独)利用,使过去手工无法做到的事情迎刃而解。
3. 技术实现案例分析。长春市档案馆在档案利用接待中,利用1121680名工人调配档案数据库作为数字化档案实现法律效力的研究对象,用数字化档案替代纸质档案,用电子签章替代手工签章,用计算机打印件替代复印件,积累了利用数字化调配档案进行电子签章输出的打印件成功办理社会保险的案例,其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得到认可。其依据是: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约束力。法律效力内含于法律规范之中,法律实施的相关力量设置也来自法律规范的授权。法律效力的实现方式是多样的,其中法的执行和法的遵守是法律效力实现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法律的适用即法律效力实现的一种最终的制度保证,是国家强制力的终局性的直接介入。
结合工人调配档案案例来说,劳动行政部门行使法定职权所形成的劳动调配证存根,依法移交到档案馆,档案馆依法定职权和程序提供劳动调配证复印件(加盖查档专用章)或提供项目研究所实现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电子签章后的数字化档案打印件,此法律效力得到社会保险公司、相关企业、职工个人的承认,其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成功办理了社会保险,体现了数字档案的法律效力的主要和基本的实现形式。
从工人调配证数字化档案的利用效果来看,法的执行和法的遵守最基本、最主要法律效力的实现形式已得到有关方面的确认。
从数字化档案的特殊性来看,数字化档案是纸质档案的复制品,毕竟还有原始的纸质档案做后盾,虽然法律的适用是法律效力实现的最终方式,但是,即使有人篡改数字化的档案,司法部门也很容易查实,作出正确的判决。
从工人调配证档案内容及其法律效力的特点来看,该数字化档案法律效力的实现并不以可能损害第三方的利益为前提,它与一般法律纠纷中档案的凭证作用有所不同。
档案数字化实践研究
长春市档案馆按照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在不断加大网络硬件建设的同时,对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全面展开,成为长春市信息资源建设和有效利用的典型单位。特别是通过项目研究的形式,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大工程馆藏档案数字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积累了很有使用价值的基础数据。
(一)基本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人员按照项目研究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对馆藏现行档案1982年度全宗各市政府全宗不同历史时期的32428份文件类档案和工人调配1121680人专题类档案进行了鉴定、筛选、数字化、整理、上网利用的研究。
文件类档案:
档案价值鉴定情况是:留存档案占60%,缓销档案占31%;销毁档案占9%(包括3%的重复档案);
档案开放鉴定情况是:开放档案占留存档案60%;政府全宗占81%、其他全宗占44%。特别是政府全宗开放档案占留存档案81%,最多的达90%。档案开放的特点是年代越久远开放越多。
档案全文扫描的占鉴定总数的12%,占留存总数的19%。档案扫描的特点是年代越近扫描越多。
(二)长春市档案馆现行档案数字化成本分析
1. 馆藏全部现行档案两种数字化方法成本分析。长春市档案馆有19万卷共90万件现行档案,利用两种数字化方法的成本(显明成本)分别是:
采取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方法,完成90万件任务,成本计算需投入40万元。不需要更多的扫描设备,也不影响有用档案数字化的速度。但需要投入档案鉴定专业人员。
采取鉴定与数字化分步的方法,完成90万件任务成本计算需120万元,是鉴定与数字化同步成本的3倍。
2. 长春市档案馆优先数字化的对象成本分析。对馆藏现行档案各立档单位档案近三年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二八定律”,找出了优先数字化的对象。
(1)全馆现行档案先后有190个立档单位:有95个立档单位档案三年没有被利用。有32个立档单位档案三年都被利用过,最多的立档单位档案被利用43个年度,最少的立档单位档案被利用4个年度。有29个立档单位档案有两年利用过。有34个立档单位档案只有一年利用过。
(2)根据以上统计数据,运用“二八定律”,确定针对公众且利用频繁的档案优先数字化;针对个人利用的档案边利用边数字化;三年没有利用的档案暂时不数字化的原则。具体选择19个利用最频繁的立档单位档案作为优先鉴定数字化、开放利用对象,满足社会80%左右的基本需求,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方法。
(3)19个立档单位档案是70169卷共362661件,商业化运作8人鉴定、3人扫描、5人整理,一年时间可以完成其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任务。
3. 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的好处与挑战。
(1)档案价值鉴定、提前开放鉴定、数字化筛选、整理、上网利用一次完成,不但避免多次重复调卷,节省人力和时间,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档案提前开放利用的步伐。
(2)避免无保存价值档案数字化,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速度。
(3)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节省保管空间,降低保管成本。
(4)相对来说,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即刻就需要培养、使用专业的档案鉴定人员。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范文4
对题意的领会
对于题目基本部分和发挥部分的要求,最好将其分类、归纳,与教学训练内容结合起来,以便把握操作。现将宽带放大器需要满足的技术指标整理如下:
1.带宽 3dB通频带为10kHz~6MHz,可以扩展。
2.增益 (1)最小值为10dB,基本指标为40dB,最大值≥60dB。(2)可步进调节,在10~58dB范围内,步进间隔为6dB;要求更高时,步进间隔为2dB。(3)可预置增益值,并显示。(4)预置增益值与实测增益值的误差要求:在步进间隔为6dB时,误差小于2dB;在步进间隔为2dB时误差小于1dB。(5)带内增益平坦度要求:在增益为40dB时,在20kHz~5MHz范围内,增益起伏小于1dB。(6)自动增益控制要求:在4.5V≤V0≤5.5V范围内,AGC范围≥20dB,即输入信号的ViH/ViL大于12.2倍。
3.最大输入电压幅度(有效值) (1)基本要求≥3V;(2)扩展要求≥6.5V;(3)数字显示正弦电压有效值。
4.噪声性能 在AV=58dB时,输出噪声峰-峰值不大于0.5V。
5.输入阻抗≥1kΩ;负载电阻为600Ω;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6.进一步提高各项技术指标,扩展功能。
对题意要求作了如上整理后,在作总体方案设计时,至少有三点思路易于明确:
(1)器件选择必须选择宽带、低噪、增益可程控放大的器件,且这类器件必须从新型的高速宽带运算放大器中去寻找;分立元件很难奏效。
(2)硬件系统;根据最大输出电压幅度和最大增益要求,系统可分为3级、2级或1级(满足基本要求)来实现,每级的增益分配都不会太大,易于实现。
(3)增益指标这一项,内容较复杂,但主要都是依靠编程技术来完成。对多数参赛学员来说,这个问题现在已不算太困难。因此,在完成本题任务时,对题意的分析、整理,显得非常重要。
AD603运放性能介绍
由上可见,完成本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宽带、低噪、增益可控制的放大器件。从本次竞赛作品的测评中看,有的作品正是这样做了,如选择AD603、UA733等,因而取得的成绩较好。这里侧重介绍一下高速宽带运放AD603的有关技术性能。
1.AD603的特性
图1为AD603的引脚图,表1为其引脚功能,图2为AD603原理框图,图3为其最大增益与Rx之间的关系。这些图表对了解AD603的电气性能非常有用。
2.电气性能
(1)增益特性
①固定增益上限Av(0) :与5、7脚之间的外接电阻Rx有关,Rx=0(5、7脚短接),Av(0)max=30dB。Rx=6.44kΩ,Av(0)max=50dB。所以,固定增益的上限为(30~50)dB。
②增益衰减范围:由内部R-2R精密梯形网络实现,R=100Ω,每节衰减6dB,共有7节,总的衰减能力约40dB。可见运放的增益在其上限之下,有40dB的可调范围。
③增益控制调节方法:1、2脚都是其控制电压Vg的接入端,由Vg控制内部衰减网络的无级变化,从而实现40dB范围内任一步进间隔的增益调节;Vg是1、2脚之间的电位差,范围是[-0.5V,0.5V],超出该范围时,Vg的作用与区间端电压相同;在Vg控制下,放大器的对数增益(以分贝表示)与Vg成线性关系(Vg的单位为V):Av(Vg)=40Vg+(Gmax-20)(dB)。
例如:当Rx=0,Gmax=30dB,Vg∈[-0.5V,0.5V]时,AV(Vg)范围为:-10~30dB。当调节范围超过40dB时,需用级联方式解决。
另外,控制端1、2脚之间输入电阻达50MΩ,对Vg接入电路不会产生影响;在内部,1、2脚与信号输入端3、4脚之间无电的联系。因此,Vg调节增益是独立进行的。
(2)带宽 当Gmax=30dB时,BW0.7=90MHz;当Gmax=50dB时,BW0.7=9MHz,即单位增益带宽接近3GHz;带内增益起伏小于0.5dB;大信号电压转换速率:275V/μs。
(3)低噪声性能 1.3nV/Hz。故即使在100MHz频带里,噪声峰-峰值也仅0.13V左右。
(4)输入电阻 100Ω。这是由其R-2R网络决定的。因此为提高输入阻抗,可采用宽带运放跟随器作输入级。
(5)极限参数及应用范围 表2为AD603极限参数及应用范围。
3. 使用注意事项
(1) 输入信号必须直接接在3、4脚上,否则影响精度。(2) 参考电压必须非常稳定。(3) 信号输入端宜加保护电路,以防过压输入。(4) 容易自激。电源和地之间加去耦电容,各级电源之间加电感线圈隔离。(5) 对容性负载敏感,易造成自激,当用同轴电缆连接输出时,宜加缓冲器隔离。(6) 前后级易产生电磁耦合,必要时需用铜屏蔽盒隔离。(7)级联运用时,因为Ri2=100Ω,为防止后级输入过流,应采取保护措施。(8)在5脚上加接4.7μF电容接地,可适当提升高频分量,改善幅频特性。
由上可见,如果了解了AD603的有关性能,对完成本题任务中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心中就大抵有了底。
典型设计方案示例
1.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带宽、增益调节范围(≥48dB)、输入阻抗、噪声等项要求,系统前端电压放大部分需设一级宽带跟随器和两级AD603程控增益放大器;根据输出电压幅度的要求,需再加一级大信号宽带电压放大器;根据增益控制调节、自动增益控制范围、测量并显示输出电压有效值等要求,需要设置单片机小系统和有关检测电路。于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可如图4所示。
各级增益的分配可由实验确定,末级增益在6~20dB之间(即2~10倍)即可满足题意要求。
有效值测量可有多种实现方案,但选用测量有效值的专用芯片AD637,则简洁方便,可满足本题要求(有关资料可自查)。
A/D与D/A的工作频率均不高,题目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也不算高,因此,可选择8位的ADC0809和DAC0832。同时,单片机的任务并不算太多,亦可采用89C51类的普通芯片即可。
2.前端放大电路
根据上述AD603芯片的特点,可将前端放大器简要设计如图5所示。
前端跟随器选用OPA642,其截止频率达400MHz,跟随线性度好;输入电压允许值与AD603相同。这样,使系统输入阻抗远大于1kΩ的要求。
3.末级大信号放大电路
为保证高频端放大器的稳定性和带内幅度的平坦度,宜采用互补推挽和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形式。典型电路如图6所示。
高频晶体管2N3904为NPN型,2N3906为PNP型,是配对的互补管,特征频率fT达200MHz,能保证系统性能要求。由于是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故输入阻抗较高,输出阻抗低,适合与前端放大器和负载连接。
由图可见,本级AVf≈1/kfV=1+(R10/R9),如R9、R10为图中标注值,则AVf=11,约合20dB。
所有电容,均是为了电源去耦或改善频率特性的。
4.一组典型测试数据
表3为频率特性测试数据,表4为步进增益误差测试数据,表5为AGC控制测试数据。
5.安装调试注意事项
(1)设计的电路宜先作仿真,特别是频率特性与波形失真,要不出现明显误差;(2)电路板安装应尽量紧凑;(3)数字地与模拟地之间加接电感线圈,防止自激与干扰;(4)前端与末级放大器电路要分别加屏蔽盒,各接口以同轴电缆连接,同轴线外层和盒体应接地。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范文5
关键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研究;课外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17-02
一、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课程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绘制工程图和应用计算机等能力,特别是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我校而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我校机械类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的第一门工程设计类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
二、现状分析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1.我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对牛头刨床、插床等传统加工设备的传动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其机械动力学问题。课程设计模式缺乏整体性思维,设计题目陈旧且与工程实际结合不紧密,缺少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和机构的选型设计等。
2.题目相同,设计的机构一致,只是原动件的位置不一样。故对学生而言,缺乏创新能力的训练。
3.课程设计的设计方案与内容相同,学生缺乏查找资料、方案陈述与讨论、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等环节的训练,与当前企业的需求脱节。
(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分析
目前,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种类繁多,面向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科技活动有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制造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数控加工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应用技术大赛、汽车节能竞技大赛、大学生方程式汽大赛等等,对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如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有限、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缺乏主动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课外科技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有限,单纯地为了竞赛而组织的实践活动,由于受时间和名额等因素限制,难以在学生中广泛地组织开展,从而使受益学生的数量受到了限制。
三、教学研究思路
参与各种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有兴趣和热情,但人数有限;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人数多,但积极性不高,过程不认真,往往抄一份报告敷衍了事。因此,如何利用学校目前课外科技活动开展良好的氛围,将科技活动融入课程设计教学中,使科技活动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四、教学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课程设计题目研究
为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计的题目可借鉴课外科技活动的主题,或参考具有生产实践背景的工程实际项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机械原理课程课题讲授内容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使课程设计的内容更贴近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
譬如,借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题“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提炼出“多功能黑板的设计”、“便携式可调折叠桌椅的设计”、“自动黑板擦的设计”等设计题目;借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题“钱币的分类、清点、整理机械装置;不同材质、形状和尺寸商品的包装机械装置;商品载运及助力机械装置”,提炼出“硬币分拣器的设计”、“硬币包装机的设计”、“纸币分类与计数装置的设计”等设计题目。
(二)课程设计内容研究
课程设计内容着重于机械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机构运动的分析与设计、机械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等三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引导学生应用ADAMS等软件进行机构设计与分析,完成机器总体方案设计。由于将科技活动融入课程设计教学,设计题目多样化、生活化,[2]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扩大学生的视野,使设计内容改为与科技活动相关的产品综合设计,保证设计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此外,课程设计增加查找文献资料、设计方案陈述与讨论等环节,旨在锻炼学生资料文献综述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协作交流,使学生熟悉产品设计流程和报告书写格式。以往笔者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过程中发现: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第一项任务往往是调研,即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现有产品的现状与技术特点,归纳出开展科技活动的技术线路、研究方法等等,这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目前教学模式往往忽略这一项内容。
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笔者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了监控,在相应时间节点安排了必要的教学活动以及详细的设计任务,如表1所示。
(三)课程设计方法研究
近几年指导学生科技活动过程中发现,几乎每项科技活动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往课程设计结果往往停留在几份图纸和书面报告,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机构或机器是否可行不得而知,所以积极性不是很高。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构运动仿真已轻而易举,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且企业对应聘者也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可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如引导学生应用ADAMS软件对机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和运动学仿真,[3,4]使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得到提高。
五、结论
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与学生科技活动相结合,既丰富课程设计的内容,增加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于科技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
经过教学研究与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得到改善,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近三年,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小龙,刘相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82.
[2]孙志宏,单洪波,庄幼敏,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机械原理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98-99.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范文6
总体方案
2021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陕西科创会”)将于2021年4月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为确保本届陕西科创会办出水平、取得实效,特制订本方案。
一、大会主题
科技赋能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时间地点
时 间:2021年4月22-24日
地 点: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规 模:20000平方米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陕西省贸促会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信息协会
承办单位:西安沃达丰会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四、展览展示
设展面积2万平米,分为10个展区:
(一)科技合作交流展区。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省市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成就及产品。
(二)陕西科技成果展区。展示陕西各地市和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重大成就、重大专项成果、区域创新发展成果,凸显科技创新在支撑经济高质量增长方面的作用。
(三)高校科研院所展区。展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平台的科技创新成果,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大学生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四)能源科技创新展区。集中展示能源化工、电力、石油、油气新能源、核能、有色金属等领域的重大科技专项成果以及数字能源创新技术。
(五)智能制造成果展区。重点展示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成果。
(六)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展区。围绕军民两用、航空航天、军地合作,展示军工集团的科技发展成果和军民两用技术。
(七)数字经济展区。展示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等。
(八)科技金融展区。聚焦数字银行、资管科技、金融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应用、物联网、保险科技、创新支付、智能信贷、供应链金融、第三方支付、VR支付体验平台、金融安全等应用场景,全面展示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增强应用场景互动体验。
(九)科技全运展区。展示运动智能管理设备、5G+8K技术应用、智慧体育公园、AI智能体质测试、智能穿戴、智慧体育场馆等体育与科技创新成果。
(十)智慧城市展区。展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尤其是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等方面的技术及产品。
五、同期活动
(一)开幕式暨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时 间:2021年4月22日
地 点: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出席人员:省政府、部委领导,省级各有关部门负责人,院士及知名专家学者,各代表团领导,企业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
(二)中国(西安)数字能源论坛。
时 间:2021年4月22日
地 点: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活动内容:重点围绕数字赋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领域开展深入对话与探讨,共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全链条改造,助推能源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三)2021中国量子信息技术(陕西)创新发展论坛。
时 间:2021年4月23日
地 点: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活动内容:围绕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前沿科技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推动量子技术应用发展。
(四)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对接会。
时 间:2021年4月23日
地 点:西安国际会展中心
活动内容:邀请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单位就科技成果、优质项目进行对接,促进产学研金合作。
备 注:企业、协会可申请联合举办相关论坛活动,具体方案请咨询组委会。
六、收费标准
(一)场地费用
展位类型
单开豪标(9 m2)
双开豪标(9 m2)
室内光地(36 m2起)
收费标准
CNY9800/个
CNY10800/个
CNY1000/m2
(二)会刊广告及印刷品(会刊规格:285mm×210mm)
封 面
封 底
封二/封三
彩色内页
50000元
30000元
20000元
8000元/P
门 票
参展手册封底
证件
手提袋
50000元/万张
30000元
30000元
10000元/千个
(三)现场广告
桁架广告
会标广告
楼幅广告
水座旗
馆内吊旗
30000元/个
120000元/幅
50000元/幅
30000元/10个
30000元/10面
(四)论坛费用
1980元/人, 3人以上(含3人)、1500元/人。含资料费、午餐费,住宿和交通自理。
七、增值服务
1.参展项目免费编入科创会项目册。
2.为参展单位提供集中签约仪式服务。
3.优先向参展商提供主流媒体采访报道机会。
4.为参展商提供酒店预订等服务。
5.参展商将在博览会官网通过logo或者链接形式展示。
八、媒体宣传推广
(一)组委会成立宣传小组,负责官网、微信公众号等自有媒体的宣传工作。
(二)通过新闻、资讯、图片等方式在各大行业门户网站、专业网站进行宣传,定期本届博览会信息及进展情况,以广告、链接、新闻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成为行业热点。
(三)开幕式前将在科技日报、陕西省广播电视台、西安市电视台、陕西日报、华商报、西安晚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西部网、大秦网、华商网、陕西各地市主流媒体会议通告,营造良好氛围。
(四)通过省科技厅及科技系统通知和信息,鼓励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园区、企业及采购商到会参观洽谈。
(五)通过开幕式、论坛等展会亮点,借助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快速宣传报道,形成轰动效应。
(六)将安排专人负责省内外专业观众邀请工作,确保展会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九、防疫防控措施
组委会届时将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和政府防控要求,制订详细的疫情防控方案,严格做好防控措施,确保参展参会人员的安全和展会顺利举行。
十、参展程序
(一)请各单位收到方案后,及时与组委会联系,确定参展面积,填写《参会合同表》(详见附表1)。
(二)各参展参会单位可自愿填写《2021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项目征集表》(详见附表2),由大会组委会统一汇编成册,协助科技成果项目撮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请将以上表格于4月11日前发至组委会办公室电子邮箱,组委会将于4月7日后统一发放参展商手册。
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电 话:029-89608268
传 真:029-89531964
联 系 人:李少文 18706886449
邮 箱:370980701@qq.com
附表:1.2021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参展合同表
2.2021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项目征集表
附表1
2021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参展合同表(代合同)
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楣板名称
同单位名称 或:
通讯地址
传真
联系人
职务
手机
参展项目
单开豪标
个(3m×3m)9800元/个
双开豪标
个(3m×3m)10800元/个
室内特装
㎡(36㎡起租,1000元/㎡)
会刊广告
封面50000元 封底30000 元 封二/封三20000元 彩色内页(8000元 / P) P
现场广告
桁架广告 会标广告 楼幅广告 水座旗
馆内吊旗 门票 证件 手提袋
参展产品
活动安排
囗开幕仪式暨陕西科技创新发展论坛 囗中国量子信息技术(陕西)创新发展论坛
囗中国(西安)数字能源论坛 囗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路演
参加论坛
人 1980元/人; 3人以上(含3人),1500元/人。
费用总额
(大写):
汇款时间
此款于___年__月__日前汇出并及时将汇款凭证回传至组委会。
参展汇款
开户名称:西安沃达丰会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帐 号:1036 4749 0997
开 户 行:中国银行西安开发区东区支行
普通增值税发票
专用增值税发票
注意事项
1.签订参展合同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支付全款,如未按要求支付参展费用,主办方将不保证其所预订展位,如在参展前取消参展,参展费用不退。
2.参展商不得将其所租赁展位转租他人使用。
组委会(盖章):
参展单位(盖章):
电 话:029-89608268
传 真:029-89531964
联系人:李少文 18706886449
邮 箱:370980701@qq.com
负 责 人:
联系电话: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2
2021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项目征集表
项目名称
项目
所属
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 编
电子邮箱
单位网址
技术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 航空航天技术 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资源与环境技术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生物技术 新医药技术
项目简介
(限200~300字,项目的规模、领域、技术指标及创新点、产业化前景等情况)
效益及推广应用情况
(限50~100字)
项目需求
(限200~300字,希望与哪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创新载体,以及对专家及团队所属领域和水平的要求)
合作方式
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 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联合开发 委托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