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管理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管理的核心

科学管理的核心范文1

――学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

3、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系统工作的党员,学习完这篇重要的讲话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科学管理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99-02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较薄弱,不太喜欢在体育课上奋勇争先,尤其难以面对挫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来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

1.加强双边活动。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则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美国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使在校的学生不视学习为负担,而感到非常愉快……”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而没有兴趣时,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例如在二年级的前滚翻有些学生始终掌握不了方法,慢慢地起初愉快心情和学的兴趣也没了。教师改变了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胯下看天空,他们当时觉得很好玩,学生们又恢复了一点学习的兴趣。看完了天空再练习,他们就基本能完成了。只要教师不断地从实践中创新,就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例如教师多关心学生,少一点批评,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上课。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不是体育教学中最需要的吗?

2.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使自己的教学受到学生的好感与认可,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因此,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关键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能把一些学生觉得无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热烈宽松。例如学生特别不喜欢800米跑,我就利用电视中《挑战极限》这个节目的方法来比赛,看最后谁能获得胜利,也就能战胜自己的极限。学生为了战胜自己也就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二、创设学习情境

1.亲近生活。任何东西都是起源于生活,体育也不例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情感与教学的融合。把学习内容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更加贴近学生,学生爱学、乐学,也易于接受。例如在投掷练习中我用了运动会的形式练习,把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事件融入到体育中,在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昂,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快乐,学生也达到了教学目标。

2.创设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增加体育教学的情绪色彩,提高教学感染力和教学效果。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儿童喜爱的教学情境。如龟兔赛跑、小兔搬家、快乐的小青蛙等等情境教学,学生在课上就能以轻松、愉快的情绪来参与活动。

3.情感交流。学生是好奇宝宝,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会提出来,在一节课上他们会提很多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遇到学生提问,往往会制止他们的提问,学生就无法和教师在言语上进行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效果。而我注重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学生间的评比、课后的小结等,来说说同学们学得怎样或是自己在课上学到了什么等,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交流上就进了一步。

三、提升心理品质

1.提高坚持性。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就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以及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锻炼,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在体育课中学生最怕的就是长跑,有些学生就是跑不完全程,那时我们老师最常说的就是“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对那些“虎头蛇尾”的学生可以讲一些坚持到最后终于取得成功的伟人故事来进行教育,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鼓励,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坚持练下去。

2.增强自信心。由于少年儿童比较弱小和容易产生恐惧,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运动水平发挥自己的潜能,给学生创造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体育课上有些学生就是认为自己不行,这时教师就要降低难度或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要给予肯定和及时进行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一次跳高练习中,有几位学生不敢跳,在旁边一直说“我跳不过去”“我跳不过去”,我就对他们说:“相信自己这高度绝对跳得过的。同学们肯定也相信你们是跳得过去的。”同学们也在一旁鼓励。他们就鼓足了勇气,勇敢地跳过了这高度,同学们都为他们鼓掌,当时他们笑了,自信心也回来了。

3.加深协作性。在体育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行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只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就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枯燥无味的技术,而在篮球技术中又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传球游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多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就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要传得准、传得快,既要动作到位,传球的速度又要快,学生在游戏中就会尽量按“准、快、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假如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认真地练习。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来开展,让学生更喜欢体育,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科学管理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学习 学习方式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讲,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老师的指令一下达,教室顿时热闹非凡,可还没等学生讨论出结果,甚至有的学生还没坐稳。教师就宣告讨论结束。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也就不那么认真了。

2.对合作学习缺乏指导,学生单一发言代替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互动的多,互助的少;盲目讨论的多,合作交流的少;表现自私的多,友好分享的少。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有的教师在宣布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就以为自己没事了,既不到学生中巡视,也没有个别辅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热热闹闹,看似讨论,可仔细观察,只是一两名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抢先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其他学生,特别是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根本就没发言,他们失去了一次次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

3.讨论的问题浅显,失去合作的价值。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问题提的过于浅显,有的问题提的不够恰当。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一起说笑了一阵,老师宣布“时间到”嘈杂声立刻停止。可学生还是不知道回答什么。试想一年级的学生喜欢什么游戏是凭他的兴趣,没有必要去讨论,老师提出如此问题让学生讨论合作,只能使合作流于形式。

4.多于讨论,缺乏整合。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团队协作的多项动态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都要有各自的角色作用,而且,要在个人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后,进行小组内对问题的梳理、归纳、整合。从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可现在的课堂上,我们很少看到小组讨论时注意归纳总结,多数学生合作后发言的内容仍然是讨论时的想法。这样的合作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可见,只讨论,不合作、梳理,学生没有新收获或认识上的提高,也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合作学习组织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打破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力求解决以上问题,在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中做了如下的探讨。

1.兼顾全体学生,均衡搭配小组。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在组建小组时注意人员的搭配。即: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4-6人,分别由学习程度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当然,在编组时,也可以视环境、内容、情况的不同而进行随机分组。总之,合理的配置,均衡的水平,不仅可以增强小组取胜的信心,也是实现合作学习的保证。 转贴于

2.教师要为合作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交流。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课堂上把一切时间留给学生,能使他们有机会进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彰显,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产生。合作学习的质量才能保证。

科学管理的核心范文4

一、害怕心理这是英语学习中最常见的―种心理状态。在课堂上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心理高度紧张,怕老师提问,怕出错,怕出丑,怕同学们歧视笑话,导致结果怕开口说英语,胆子越来越小。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往往会趋向保守,自己对自己强调问题或作业等太难而原谅自己。

二、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在英语教学中表现的较为普遍。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缺乏合作精神,对老师有抵触情绪,这往往是由于教师对他们不恰当的评价或过激的行为造成的,对学习效果的破坏性很大。其形成的原因多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习惯不当有关。

三、懒惰心理 在课堂上表现为消极应付,不愿多读,不愿多用,抄袭别人的作业或其他任务,久而久之,干脆在英语课上不开口,即使非开口不可,也尽量少开口。

四、失望、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主要在英语成绩较差的同学身上表现较普遍,在学习中怀疑自身能力,夸大自己的无能和失败,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竞争意识,自己给自己敲退堂鼓,总感到一种“无力蔷薇卧晚枝”的无奈,所以就采取逃避举手发言或开口对话或提出疑问等消极方法进行自我封闭,自我防御。

五、厌倦、麻木心理这种心理在英语学习中表现也比较突出,自己觉得升学无望,成绩的高低无所谓,缺乏上进心,表现为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比较严重。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极易受群体意识的影响,一个看着一个,你不听课了,我也就不听了,导致课堂秩序及进程的难度加大。

以上几种心理,都是英语习得过程中比较常见并且对英语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的心理因素。在英语成绩较差的同学身上体现的较突出,从某些方面讲,有些同学也因为这些心理的存在,导致了英语成绩下降。

这些心理的存在,削弱了英语教学的活力,阻碍了英语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对英语教育的教与学极为不利。而且这种心理的存在,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使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成为一句空话。

要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心态,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外界因素的影响,消除这些消极心理。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去做尝试和努力:

一、充分调动学生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关键,当一个人充满自信心时就像充满了斗志的战士,随时准备克服一切困难,也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要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具备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时,从他的个人情感上就不会排斥英语这门学科。

二、以情动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喜欢某位教师就喜欢他所教课程的现象,英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首先时刻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英语学科的惧怕感。其次,帮助学生解决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指导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指导的正确性和高效性,使学生从内心佩服教师,信赖教师,有问题时乐意向教师寻求帮助。逐渐养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模仿教师独立解决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再次,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加强与学生交谈,经常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信,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都充满自信。

三、积极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情感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而积极的评价更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才,但学生的层次有高有低,有好有坏。有时候会因为学生答不上问题而生气,甚至批评,责备学生,这样不仅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又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要学会包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美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宽容学生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教师需要因人而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时,应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有能力答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少数优秀生,可以提高难度以增强语言的新颖性,让所有学生在同样一节课中都有所进步,让多数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四、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求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上课时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并能体会到学习的欢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游戏教学。在课堂上恰当地应用游戏,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游戏有多种类型,教师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运用。如,击鼓传花、蒙眼猜物、听音辨人、满堂笑等,甚至还可以模仿幸运52节目中的猜词游戏。在笑声中轻松掌握语法内容,游戏活动符合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心理,避免了课堂气氛的沉闷。但要注意游戏活动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应由教师组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周密计划,让其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适时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直观易懂的课件,使课文中的角色变得鲜活起来,达到多种媒体共同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乐于、并易于接受新知识。课本上静止的人都动了起来,黑白的画面变得五颜六色,学生上英语课就象看动画片,新奇、高兴得不得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快得惊人。

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科学管理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数学;主体性;思维

教学理论和理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新课改后,基础教育阶段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这些都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因素。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运用各种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入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初中数学教师要准确定位师生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探索教与学的最佳配合方式,在新课改理念下,创建师生平等的氛围,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概率”的教学,老师创设“抛硬币”游戏,先让每个学生各掷一次硬币,让学生统计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增加抛掷次数,正面与反面出现次数越来越接近,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引入“概率”教学,活泼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特殊三角形”教学,教师设计“心有灵犀”游戏,游戏趣味性教学很强,一个学生通过手势或描述,另一个同学猜他描述的是什么图形,老师出题板,展示等腰三角形,学生描述“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另一个学生通过他的描述猜到“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习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促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变静态的教学内容为动态的画面,色彩鲜艳、图形直观、声音和谐,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去发现、去思考、去体会,多媒体提供给学生的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种感官的刺激,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信息符号,接收新知识,有利于理解知识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精神和谐,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意境,以情动情,加强情感体验,例如,在“数据与图表”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让学生产生最直接的视觉效应,初步了解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也并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乐趣。然后设计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身高,与同伴的身高比较,思考随年龄的涨幅,关注谁是班级中最高的,在思考与交流中,理解各种统计表的特点,用条形统计表呈现学生的身高,通过统计表快速找到每位学生的身高,通过折线统计图展示学生身高数据的变化趋势。教学中,教师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进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的动态学习过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总结各种经验,坚持创新,树立新课标理念,积极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科学管理的核心范文6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较为广泛,“主要是流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外大中型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等行政相关岗位的工作”[1]。根据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和从业要求,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公文处理、计算机操作、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构成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只要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能够从管理岗位实际需要出发,使该专业毕业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在与其他专业竞争中会显现极大的优势,迅速提高就业率”[2]。行政管理本科教育要注重本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准确定位,科学确立培养目标

各高校应根据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社会需求,结合区域发展情况,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对所办行政管理专业进行准确定位,确立相应的培养目标,避免专业设置上的“趋同性”。

(一)审视专业发展定位

在知识架构上,应以管理学、行政学为基础,不应过于强调政治学和法学;在人才适用领域上,应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主体,不应过于强调党政机关;在从业岗位性质上,应定位于基础管理工作,而不应过于宽泛;在人才培养类型上,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而不应过于笼统,如高素质人才、高水平人才、复合型人才等。因此,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应以培养具备管理学、行政学方面知识,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从事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

(二)合理设置专业培养目标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明显,对人才有不同的需求,且高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高校应认真研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定位,确定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民族地区高校可着重培养能够从事民族地区事务管理的行政管理人才,政法类院校可着重培养司法体系的行政管理人才,医学类院校可着重培养卫生行政方面的管理人才。

二、突出特色,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开设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很多,尽管“各高校拥有的资源不一,条件优劣不等,但同一专业所开课程基本文由收集整理本雷同,并且一成不变”[3]。合理设置能够支撑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是问题的关键。

(一)突出管理学特色

尽管行政管理学已被纳入公共管理学科,但“当今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尚没有摆脱政治学对它根深蒂固的影响”[4],在课程设置中政治学类课程占有较大的比重。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突出管理学取向,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管理理念、良好的管理能力为中心来搭建专业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由理论型向应用型的转变。

(二)突出实践性特色

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但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倚重理论学术类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实践应用技能的传授与培养”[5]。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加突出实践性特色,不断增加管理定量分析、文书写作、办公自动化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突出模块化特色

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明显的政府管理偏向,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以政府管理为中心的单一化特征。但从目前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分方向设置课程模块,如政府管理模块、企业行政模块、社会管理模块等,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四)突出专业化特色

“各地各类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优势办出有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避免与其他学校同一化”[6],如农林类院校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可多设置林业行政、土地行政方面的课程,医学类院校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可多设置卫生行政方面的课程,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可多设置经济行政、财务行政方面的课程。

三、重视应用,加强实践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共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增加实践类课程内容的比例

在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中,除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外,还应增设实践类课程,以及在一些课程中增设实践环节:不仅要增加如社会调查与统计、管理定量分析、公文写作与处理、电子政务等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还要在本专业的课程中增加实践性环节,特别是传统的理论性课程,如行政学原理、政府经济学等。

(二)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的作用

专业实验室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应立足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的作用,开设如电子政务、管理定量分析、办公自动化、公文写作与处理、人力资源测评等课程实验,为学生搭建模拟锻炼的平台,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

(三)加强校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对实践教学而言,“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性,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专业意识”[7]。各高校应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实习基地,定期组织观摩和实习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接触,了解不同组织行政管理工作的环境和要求,熟悉行政管理运行的步骤和程序,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从业能力。

四、强化师资,优化教师结构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不仅要充实教师数量,还要不断优化结构,逐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转贴于

(一)充实教师队伍的数量

课程是开展专业教育的载体,类型和数量众多的课程需要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来承担,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由于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突出特征,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师队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构建一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有机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不断改善教师队伍职称、学历、专业等方面的结构。注重引进具有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员,改变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的现状;多引入一些高职称、高学历的公共管理学科人才,提升教师队伍发展的潜力;多聘任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较高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从业者担任兼职教师。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

注重团队建设,强化制度保障,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当前高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丰富,社会实践匮乏,对实际行政管理过程缺乏认识和了解。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专题调研、挂职锻炼等形式,使教师积累行政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五、创新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努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出优秀人才。

(一)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宗旨,结合课程性质和内容,联系中外行政实践,积极引入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努力实施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考核内容和方式

要改变采用单一的书面考试、偏重理论识记的传统做法,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考核内容上,立足专业基础知识,突出专业核心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在考核方式上,可引进面试、口试、行政案例分析、行政专题调查等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学生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