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经念;衔接;参考

学前教育是儿童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学会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萌芽阶段。也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首个环节。在幼儿园里,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教他们唱儿歌、做游戏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的能力,儿童在说说、玩玩、唱唱、演演的愉快活动中初步学习一些知识和本领。此外,教师还依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在教室周围的墙面上布置了许多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儿童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中轻松、快乐地活动、学习。学前教育重在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呢?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就是两者在培养目标工作的内容、方法上的互相联系。学前教育可以对小学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依靠儿童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对于一年级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为了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学生角色,我建议采用与学前教育相似的游戏教育教学法。

一、用儿歌串联教学

对于爱说爱唱的小朋友,可以将所学内容化身为儿歌的形式,这种直观、便捷的方式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如我们在拼音教学中,不管是教字母的字形,还是教字母的发音,都可以大量借鉴儿歌的形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发展语言智能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发现抽象枯燥的东西,他们往往是没有兴趣。如拼音符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也会对于他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信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些建议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加强创设情境,来发展他们的语言智能。如:结合图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活学生语言能力。

三、通过游戏,发展记忆智能

实验表明,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一节课一般保持在十几分钟,并且也不是很稳定,有意思的事情往往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需要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坐上一节课,几乎是不太可能。小朋友们记得快、忘得也快,怎样将一时的记忆长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游戏带进课堂。由于学生年龄小、爱表现、好动、记忆力强等特点,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巩固的方法改变成开火车拼读比赛、邮递员阿姨“送信”、找朋友、连线猜动物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地调节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能够动静结合,不但既有节奏,而且有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好。利用这些贴近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小学生状态,有利于提高对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效果。

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有些活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也无固定的模式可遵循,老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孩子、及时捕捉信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使孩子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开展《乌鸦喝水》这一活动,教师不能简单地、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答案,而应让幼儿说说有什么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从而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于是孩子们就千方百计地找来了瓶子、沙子、海绵、吸管等多种材料进行探究,等到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后,老师可以让幼儿说说如果没有这些材料怎么办……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虽花了一定的时间,但随着探究的进一步深入,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尝试的乐趣。可见,在自由探索中,孩子们不仅拓展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乐于创造的热情和信心。

五、加强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可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是何等重要。虽然说创造力人人都有,但创造性思维则需要老师心去挖掘。在组织“春天在哪里”这一活动中,如果单靠老师呆板的说教,幼儿不但兴趣索然,而且根本无法领悟春天的美,无法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知识。因此,老师可以将孩子们领到大自然中,带他们欣赏一个又一个美景,让他们充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春天的迷人、春天的朝气,让他们自己找到“春天在哪里”的答案。这样,孩子们不仅在春天的怀抱里学会了诗歌,还丰富了联想与想象,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直至大学教育是贯穿学生成长的整个教育过程,每个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而每一环之间都存在着许多相关连的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而做好每一个阶段的衔接,对于学生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做好教育衔接工作,为最终实现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尽心尽责。

【参考文献】

[1]伏荣超、孟庆尚.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6(06)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62-02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学生今后的学业发展中起到奠基石的作用。本文分别从教育教学的两个重要参与者――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析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并围绕素质教育探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1],要求教师以符合小学生接受学习能力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一方面,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为薄弱,求知欲尚需激发;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据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采用谜语、表演、讨论、评比等多样化形式,进行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乐于主动学习的意识。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灵质朴而敏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采取较多的积极词汇,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表示赞扬的“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新意”、表示赞同的“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以及表示肯定和认可的“很好”、“完全正确”等。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的场景,采取“同学们,这位同学朗诵得是不是很有感情?”这样的方式,带动班级其他同学给予肯定。

3.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荣誉感。对于表现良好或者获得取得进步的学生,可以给予其标志着荣誉的小红花等形式的奖励。同时,通过采取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互助合作中领悟学习所带来的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主动学习意识,需要教师合理有效地引导。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教师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取得有效沟通的基础。正如常言所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教育教学取得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他们对于该门课程的喜爱程度[3]。教师应明确师生关系并非管教关系,不过多地约束学生的行为,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更多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4],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自觉接受教育。

2.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作为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自觉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通过自我监督、总结和反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修养。特别是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大使命。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无疑是学生眼中的标杆人物。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品性,才能更好地以身示范。同时,为人师者,应尽可能地做到博学广知,只有积累了广博的知识,才可以基于已有的教学计划,灵活地进行教学实践。

3.因材施教。借鉴孔子“听其言”和“观其行”的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容易骄傲的学生,过多的赞扬可能会起到助长学生自我评价失衡的反作用;而对于内向型的学生,多一些的肯定和赞扬,有助于其融入快乐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教师可通过师生平日的沟通和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性格;通过学生在课堂举手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通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取的是小学生可理解的美德类诗歌和短文,适合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需注重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搜集适合本次教学的资料,丰富和完善课程设计。尽可能地以多样化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寓乐于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自主识字、独立观察、资料收集、合作讨论等语文学习的方法。

2.道德观念的渗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渗入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在接受智育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健全其人格的发展。例如,教学内容涉及我国的优秀文化时,可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结的形成;教学内容涉及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等传统美德[5]时,可鼓励学生将这些美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教学内容涉及个人的成长时,可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诚实、善良、勇敢和坚强等品质的形成。

3.美学角度的阐释。以美学的角度为学生演绎语文课本中的诗词歌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例如,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利用拼音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让学生在良好的语境中扩展想象,使其体会和领悟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教学时还应结合课本中已有的插图,或者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素材,以美学的角度理解课文。

综上,面向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教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结合德育和美育加强智育;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等措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更加激发其求知欲、增强其自信心以及提高其荣誉感,从而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等角度,积极设计课程教学计划与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在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32-233.

[2]孙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心得[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125.

[3]陈年喜.浅论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13,(6):157-158.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3

一、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语文词语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必须紧密地结合上下文,然后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小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语文词语体验情境,全面提升小学生对语文词语感彩和表达含义的认识。小学生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了词语的情况之下,才能更好地运用词语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然而通过分析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教育仅有语文教学目标,却并没有严格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目标。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主要通过“翻译”让小学生了解段意和句意,而没有要进行“深入教学”的意R;有的教师甚至只对词语进行解释,进而导致词语教学独立于课文之外的现象;还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加深语文词语的记忆,并没有对词语进行深入的讲解。

(二)没有词语教育明确的“纲”。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重视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大力的引导小学生学习生疏词语,不断强化小学生的词语理解教学,以提升小学生的生词、生字的解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则是在进行课文教学教授文章中心思想和表达情感的过程当中同步完成生词生字的教学;在高年级阶段则是引导学生正确的掌握词语的深刻内涵,从而提升小学生理解上下文,理解课文深层含义的能力。由于小学每个阶段的词语教学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教育者教学“无据可寻”,也因此,很多教师都采取了被动的积累运用、理解词义、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等方法落实词语教学。

二、优化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教学方法过程的展现。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大多媒体教育的力度,为小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词语情景体验。例如,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过程时,教育者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拼音或者词语卡片,或者利用简单的动画向学生展示词语含义。

在中年级阶段的词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小学语文生词生字的教学,同时还要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造句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的深刻内涵。例如,在进行《寓言两则》中“亡羊补牢”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视频,再对课文进行细致讲解,然后再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在高年级阶段的词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来提升小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涵的能力,不断的增加小学生的词语积累量。例如,在进行《推敲的来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学生列出一系列的句子,然后用着重符号标出重点词语,让学生讨论句中的重点词语是否能够被替换,并让学生就此给予说明。

(二)全面加强多样化教学。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安排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标出重点词语以及生字、生词,以帮助学生大致的掌握生词、生字。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词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然,现阶段优秀的教学方法数量众多,教育者还可以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之合理利用。启发式教学、表演式教学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进行《可贵的沉默》教学时,教育者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通过噤声的手势,或者“嘘”之类的动作,向学生传达“安静”的意思,在学生安静下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沉默”一词的讲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想要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虽然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通过分析教学细节,却仍然能够发现不足之处。因此,小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要积极的引导小学生提高语文词语学习能力、写作能力,继而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敬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讨[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6:1.

[2]蒋秀云.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03):73-78.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藏语文;教学方法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总体状况来看,我们应当加快步伐跟上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教师与学生中的默契,把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当做首要条件,加快我国教育事业整体步伐,做到与时俱进。藏语文在藏族地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全国推行普通话的今天,也不要忘记藏语这门历史悠久的语言,这是藏族人民的瑰宝,也是藏族及全国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语的基础在小学里可以充分的学习与利用,小学藏语文看似简单,但其中的内涵与奥秘是极其迷人的,只有掌握了这门语言钥匙的人才可以打开这个充满了奥秘知识宝库,但要想取得教学上的成果,就要先学会如何破解这些密码。

一、我国小学教育理念及其品质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应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造就鉴定品质的思想,是根据国家的教育发展密不可分的,教育的阶级属性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教育以坚定的思想为重点,结合教育中的现状与问题展开研究与对策,教育应引导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要引导学生讲个人梦与民族梦、国家梦结合在一起,在国家梦、民族梦的带领下实现个人梦,教导学生在实现个人梦的同时推动自己的民族梦及国家梦,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建设,讲道德认知、道德修养及实践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二、小学藏语文教学方法分析

首先,学生是否自觉参与藏语文教学双边活动是衡量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学生的兴趣点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藏语文教学互动上的构建的核心是概念,教师的职责在于让学生接受知识、消化知识,是让学生在认识藏语文的同时对藏语文产生兴趣,是不断完善对藏语文的理解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藏语文研究的实践活动,在体验和了解藏语文基础上,逐步形成对学习藏语文的心理倾向,形成对学习藏语文并探究藏语文的学习过程。

其次,教师要善于不断创设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一门语言的认知,促进能动性的体现;坚持自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尝试、探究、交往等自主活动中获得信心,个性倾向得以舒展。课堂教学要善于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他们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对一门语言有掌控能力的人;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信息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主动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只有学生能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所学藏语文知识才不会成为外在赋予自己的负担而是可利用的资源。

三、在藏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以及对策

当代教育中总是强化着教师在教育领域里的施教与操纵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培养与发展。所以,本节从提高藏语学习积极性以及促进学生对藏语文的理解等方面来分析藏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以及对策。

(一)提高学生对藏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相对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课堂,在藏Z文的教学中应多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灵活的运用已学到的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对学习藏语文的学习乐趣,例如,班级里可以分出小组,用藏语言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遇到两个小组对语法上有意见或建议时,更能增强学生想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战胜羞怯,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从提高自己学习藏语文的能力及学习成绩。庄文中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是负载文化的,这是藏语文区别于其他工具的本质特点。”于漪先生也强调:“语文绝不等同于一般的生产工具,如机器或犁锄,也绝不等同于一般的生活工具,如筷子和拐杖。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载体……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这些阐述,已经清楚地表明:藏语文学科的性质应该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

(二)促进学生对藏语文的理解

因为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对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思维专注到教师所讲知识上去,发现奥秘在快乐中学习,这样经过学生仔细思考,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将课本知识变为自己所熟知的知识。这样便快速地提高了语文老师的上课效率。教师还应根据教学里的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变化、认知情况决定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形式。师生双方应相互沟通、彼此敞开和彼此接纳。

总而言之,在藏语文的教学中顺利开展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努力,师生之间的互动占据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要大胆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我们的课堂会因互动教学而变得精彩不停。

参考文献:

[1]张汝德.语言・文字・文化漫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5)

[2]阿顿・华多太.西部开发中藏语文的发展变化及历史使命[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06)

[3]程列.关于藏语文如何适应现代社会之我见[J].研究,1997(03)

[4]吴晓珍.例谈情感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创新方法

G623.1

针对农村教育,被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就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必须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对每位留守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喜好、性格以及内心想法,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小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建立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度还不够清晰,没有形成对身边事物进行准确评判的能力,也正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的原因,所以常常会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并且还会时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对于小学生的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对小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小学思想道德课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专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教育,对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起到促进作用[1]。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都比较孤僻,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因此,在教师组织的合作学习中,也不会积极参与,更不愿和同学、教师进行互动,导致团队合作意识缺失,更加不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因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包含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世界^、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并且将学生的心都凝聚在一起,加强和巩固班级的向心力[2]。

二、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的现状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应试教育对我国小学教育影响颇深,所以直到目前,仍然有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依旧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一些农村地区小学领导也很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是教师却没有落实好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没有明确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观念,认为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分数比较少,并且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绩,所以就忽略对小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将教学的重心都放在数、语、外这三门学科上[3]。由于教学方式传统,在实际授课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采用“灌输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没有将留守儿童自我形成的不良习惯转变,而且使得提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质量难度加大。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的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进展很顺利,教学笔记也很详细,这些都是通过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进行调查、统计所得出来的。但是,深度研究后就会发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多数都是讲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并没有关于思想品德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将思想品德教学的重心放在理论知识上,而忽略实践性教学,加大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难度,例如,学校根据思想品德教学材料,需要对学生开展“敬老爱老”活动,但是由于教师并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就将小学生留在课堂,结合教材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理论性教学,然后提问,但是不进行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很难真正的使小学生意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也无法体会真实的“敬老爱老”的意义,没有很好的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影响,无法触及到小学生的心灵,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4]。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因为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差,因此大多数家长都进城务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导致留守儿童在教养问题上的缺失,并且缺乏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也给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困扰和压力,教师很难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无法做到真正了解留守儿童的爱好以及性格,就没办法因材施教,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性格都比较偏执,很少与人进行沟通。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加强我国公民的整体思想品德素养,并且加强对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小学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水平以及对思想品德教师的行为举止进行合理的规范,为小学生做好榜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另外,还要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教材进行修正,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加集体荣誉感、改掉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因此,学校要多开展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开拓小学生视野,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5]。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和质量,务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改对教材的要求,教师应多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情感,还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养,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多看一些有关爱国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书籍,使小学生从小就有爱国情怀。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有关抗日或者古文物的展览馆进行观摩和感受,让学生亲眼看到的事物感染内心深处,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改变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小学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上的创新、拓宽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促使整体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树波.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74-75.

[2]张刚.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64-165.

[3]杨文芬.当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4):18-18.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6

一、教学方法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实施过程始终理论联系小学体育课堂的实际,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规律,得出教学理论知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这样,理论就被灵活地运用,实践也就具有了高度和深度。为此,我们在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专题讨论法的同时,也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课堂模拟和课内外观摩,以及深入小学教学课堂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们的主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民主的姿态,营造平等、合作、和谐和创造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每个学生跃跃欲试,尽快找到机会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

二、教学方法力求吸引学生

教学方法使用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如果学生不喜欢学习,对教师的一系列教学不感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再好的教学方法都是无效的,可以说,要评价一个教学方法是否能被学生接受,首先要看其是否吸引学生。只有被学生关注、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才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致,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体育课,乐于学习,进而产生学习的效果。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教学方式单一,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听讲,模仿练的过程在学生看来枯燥单调,产生了厌学情绪。照理说,体育课比其它文化课更加自由、轻松,小学生不用脑力劳动,应该是最喜欢体育课的。而现实中,小学生是不得不进行体育运动,巴不得教师讲完让自己去玩耍呢!因此,怎样让体育课吸引学生,是教学方法改革值得关注的课题。

三、教学方法改革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

全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之十年前有下降的趋势,中国的肥胖少年人数也在每年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必须从源头抓起。今天的体育教学不能局限于技能的掌握,教师要建立“大体育”的观念,体育运动不是为了学而学,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的目的并不单单是为了玩,为了自由,而是要学习在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个性,等学生明确了体育课的真正目的,相信学生就有了上体育课听从老师安排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了。另外,体育教师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看自己的工作,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全面素质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情感、技能的掌握等全方位的教学体系。任何一个教育环节的脱节都可能让教学方法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然,教师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工作状态的改变。体育教师应一改原来的无进度、无计划、无目的、课时无保证、上课放羊式的状态,科任教师也要积极配合,不占用体育课,把体育课当做给学困生开小灶的最佳时机,更不要把不允许上体育课作为要挟学生完成作业的法宝。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和创新化是重点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贵在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是:变化。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甚至配合天气的变化改变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每一节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讲故事、猜谜语、模仿、仿生等室内的教学方法进入体育教学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另外,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情绪、意志力等心理活动也在变化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组织教学。在每节课的前半部分安排新教材的教学,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课时的后半部分则安排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像五六年级学生的快速跑的教学内容常采用的“攻克堡垒、播种和收获”等游戏方式,部分内容还可以用游戏代替练习,游戏和练习穿行来强化学生兴趣。最后体育课还有必要采用多种小型的竞赛,小学生争强好胜,在比赛中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以至于下课了还意犹未尽,追着老师问什么时候再进行此类的比赛,这样的课堂气氛,学生如此积极,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体育课除了和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之外,也必须提倡创新,鼓励创新。不必要求学生一味地按照老师要求的练习方法照搬照做,要活学活用玩出新意。记得一节跳绳课上,学生把单人跳绳绑起来,自发组织了抡长绳的游戏,使没带学具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那节课学生都玩得开心,学得用心。还有一节课学生把皮筋和毽子搭配使用,玩出了新意。这样的创新之举数不胜数,层出不穷。学生也在玩中找到了乐趣,拾回了自信。

五、教学方法要通过教师的感化发生作用

感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的感化力量来自内在的人格魅力,也是学生对教师喜欢或厌恶的重要原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对教师有好感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才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发生作用。教师感化了学生,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热情高涨地参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感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被学生认可,能感化学生呢?我认为,教师要有爱心、诚心和责任心。教师要热爱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给予他们学习的自,用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交往,显示出自己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