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数字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藏品数字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藏品数字化管理

藏品数字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 博物馆 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时代,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博物馆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就成为了必然要求。

一、数字化概述

电子信息系统中有一种数字信号,具有易于控制、便于加工和集成的特点,抗干扰能力极强。这是因为,计算机系统是以二进制数字为基础的,只能识别数字信号,所以这才产生了数字化的概念。由上可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转化成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的二进制编码,这个转码的过程就被称为数字化。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对象具有更高的品质,传播起来更加方便。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数字化会极大的丰富信息量。

二、博物馆在信息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藏品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在信息化发展时代,科技和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这种形势之下,传统的博物馆在藏品的陈列上就显得的比较陈旧,长时间缺乏更新,内容也比较晦涩难懂,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需求。这样的陈列无法让人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不利于吸引观众。而且除了陈列的内容落后之外,博物馆还存在管理落后的问题,很多博物馆依然在采用传统的卡片和账本的管理方式,没有完整的数据库,不仅增加了博物馆的工作量,还容易造成信息的遗失,带来严重后果。

(二)陈列的方式缺乏新意

在信息化时展的今天,部分国家的科技和自然博物馆已经开始引进新的信息化陈列方式,在数字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传统的展柜和展品的静态展示依然是大部分博物馆陈列的主要方式。这种相对落后的陈列方式会让原本具有丰富内涵和巨大价值的展品黯然失色,形式呆板,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这种陈列方式受到空间的限制,无法全面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藏品的利用率较低

藏品的展示需要大量的展柜和陈列架来摆放,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所以博物馆在藏品展示时,受到空间的限制,无法将所有的藏品都展示出来。同时,出于安全考虑,织绣、纸质和壁画等容易受到损害的藏品对保存有严格的要求,也无法展示出来。以上这些因素大大降低了藏品的展出率和利用率。我们可以将藏品信息采用3DMAX技术进行数字化处理,全方位展示藏品,这样就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又例如,对于易于损坏的藏品可以制作成光盘等,既能展出该藏品,又可以避免过渡曝光造成损坏。

三、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博物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成为了影响其长远发展的限制的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数字化建设是最重要的手段。下面我们也将从三个方面讨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博物馆藏品数据库

这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尚未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博物馆,具体的措施如下:(1)选择先进的数据库软件,以满足博物馆对数据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需求。(2)对藏品进行信息加工,首先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数字产品完成对藏品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其次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建立起一个信息丰富和功能齐全的藏品数据库,减少藏品管理的工作量,并完整的保存藏品信息。

(二)采用数字化的展览方式

在陈列展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字化展览,对展品主要内容的展览进行辅助,例如可以采用LED显示屏、投影仪和触摸屏等方式辅助展示。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技术、影像技术等让观众获得全方位的浏览感受。在数字化展览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博物馆应始终坚持实物展览的主线,数字化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主要的作用是弥补传统展示方式的不足,增强展览效果。

(三)构建数字化的博物馆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一种新型的博物馆,实现博物馆结构和功能的转变。这种数字化的博物馆既可以实现藏品数字化和操作智能化,还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促进知识的传播,提高藏品的利用效率。在构建数字化博物馆时,首要条件就是建立完善的藏品数据库。

由上可知,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极大・,需要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坚持循序渐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综上所述,数字化建设在博物馆的发展中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作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博物馆肩负着提升民族文化素养的时代使命。笔者在本文中首先阐述了数字化的内涵,然后针对博物馆在当今时代面临的藏品管理落后、展览方式落后和藏品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博物馆藏品数据库、采用数字化的展览方式和构建数字化的博物馆等措施,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裕昌.刍议虚拟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关系――兼谈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J].丝绸之路,2011,02(15):84-86.

藏品数字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博物馆已经逐步迈入信息化建设时期,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是其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标志和代表,从而使安全监控、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楼宇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都是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尝试的信息化建设。

一、博物馆信息化的内涵

总体来讲,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技术信息化,重点指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第二,信息化的数据处理过程,博物馆的藏品、影像数据、管理数据以及图书数据数量比较多,在处理这些数据的时候,计算机技术是普遍采用的技术,在此技术上,使信息实现共享;第三,信息化的管理以及办公过程,在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对博物馆信息化进行全面规划,开发和利用整个信息资源,从而使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得以实现;第四,博物馆的藏品、陈列以及研究和管理一体化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从而使博物馆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得以提升;第五,博物馆信息化从自身内部逐渐延伸扩展至外部,使博物馆内部局域网络以及外部因特网络的优势得到较充分地发挥,内部实物陈列与网络虚拟陈列、外部宣传相结合,对观众接待进行整合,从而使馆内外实体信息的交换在根本上得以实现。

二、信息化博物馆基础建设

(一)博物馆网络化建设

博物馆的网络化律设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这一互联网与企业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是在这一信息构架中传播和被利用的。Intranet是企业内部网,也就是企业局域网。局域网律设是博物馆信息化律设的基本内容,是博物馆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局域网建设分为硬件平台律设和软件平台律设两大部分,硬件律设中最重要的是网络结构选型和网络交换机、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对于一般大中型博物馆来说,基本选择100/1000M星型以太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连接灵活、故障率低并易于检查,不会因局部故障影响全网的数据通信。

局域网建设包括网络的综合布线以及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应用。在网络布线工作中需要考虑到博物馆今后网络扩展的可能性,尽量连结到各个部门的办公室和展厅,大多数博物馆虽然目前经费不允许大量购置计算机设备,但日后可分步购置,使用时无需再布线,直接插入网络连线盒,在服务器上话当配置之后即连入网络。也可以使用WIFI无线网络。对于博物馆计划的新建建筑,如展厅和办公楼,内部的布线系统的实施应从博物馆网络化建设的规划出发全盘考虑,而不是到需要时才加以考虑,否则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在技术上还会使博物馆网络布线不合理,从而使整个博物馆的网络系统性能降低。

互联网是博物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各部门应该在局域网中建立和Internet连结的网关,通过网关利用拨号或专线接入Internet网络,并配置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保障系统不受互联网中黑客和病毒的角害,为保障局域网中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必须在网关中设置安全机制阻止网络中非授权用户访问,还有必要进行数据备份,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的根本保证。

(二)利用网络进行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管理

在博物馆的信息化律设中,最主要的就是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主要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数据挖掘技术两种方法。

各博物馆在长期的对文物藏品的管理中,都形成了白己独特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博物馆的文物数据采集、记录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为达到建设的目的,首先需要制订统一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标准,但是,由于一些大型的博物馆藏品数量巨大,记录账册和卡片等藏品档案建立完备,如果统一制订全面的标准,势必造成没有一家博物馆的原有藏品档案可以完全与之吻合的局面,在目前环还不能完全甩开手工账册的阶段,就会使建设人员在输入藏品数据的同时,还要担负起更改以往手工档案的繁重任务,使得建设周期成倍延长。在制订藏品数据库标准时,还要考虑今后国家标准出台的可能。规定主要的数据采集和著录标准。为了解决各博物馆藏品数据著录项不一致的矛盾,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中,将数据记录项开放,允许各博物馆根据自身藏品档案登记情况自主定义。为了达到资源共享,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即数据仓库挖掘技术,利用软件平台统一的优势,通过对数据的过滤分析,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相同类型的数据,再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技术,进而达到资源共享。各博物馆进行藏品数据库建设,将各站点统一放置在连接于Internet主干的服务器主机上,各博物馆负责对藏品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和更新。各博物馆的局域网、Internet网站均是相对独立运作,即使是未建成局域网的博物馆也可通过计算机来建设、维护藏品管理信息和本馆的网站,各博物馆的藏品数据库形成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不过,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并不仅仅限制在设备的添加以及技术的组合上,科学的管理模式以管理观念也是它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且它与博物馆工作体系、管理机制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改革和提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是需要人们不断完善和健全。

参考资料:

[1]张嘏玥.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发展中的应用策略[J].科技传播.2010(13)

[2]缪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6)

藏品数字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化;优点,策略

一、博物馆数字化的含义

博物馆数字化是指博物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把博物馆的各类收藏、研究、展示、娱乐及教育等用数字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服务于人类社会。

博物馆数字化是以博物馆物理实体为基础的,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和补充。具体地讲,就是采用互联网技术与机构内部的信息,将传统的博物馆的日常活动和管理内容等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的结合,构筑博物馆大环境,创建博物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新形象。

二、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博物馆数字化包括藏品陈列、考古挖掘活动、文物保护及管理、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人事和物流等。例如文物的整理盘点、出入库记录、色彩的修复及分析、文物碎片的拼接和演示、陈列品的安全措施等。

1、博物馆数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业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博物馆顺应科技潮流,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行数字化革命,使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一步交叉融合,使文化传播结合高科技创造出崭新的领域,从博物馆功能和组织管理上实现再定位,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随着国际机构对文化遗产概念的近一步探讨,除了对文物实体的静态结果的研究之外,人们开始关注文物研究的动态过程,研究文物的技术和形成过程,可见,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必然结果。

2、博物馆数字化是组织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使用网络化办公,办公人员通过网络处理电子邮件、异地事件、展品信息网络化传输、简约的数据存储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交流、社会调查、方案征集研讨等,扩大了交流面积,带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网络实现了高速、高效的办公业态,节省了物力、人力、时间和空间,不仅节省成本还大大优化了工作组织系统,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3、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上的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方面的优点包含两方面,一是互联网的信息展示优点,另一方面是现场参观群众的信息展示优点。

(1)、博物馆数字化通过互联网信息形式的展示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使物理空间减小,手续简化,且方便群众参阅。博物馆数字化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在磁盘的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联机系统,节省了物理空间;利用博物馆的数字虚拟化,参观人员可以不用直接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面,通过网络在线咨询,网络办理相关手续,便可以参观浏览博物馆的各种藏品和其相关介绍,提前得知博物馆最近展览活动等节省了时间,实现了文化与休闲,技术与研究的双相结合。

(2)博物馆数字化对现场观众的信息展示优点。根据现场观众的喜好等因素,运用多媒体现场导读和视频点播介绍,以便现场观众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展览区块,方便快捷的到展室选看自己喜欢的展品。

4、博物馆数字化的各种形式信息的运用,提高了文物的展出率和展出效果。数字化的展览客服了现实文物与藏品的陈列受资金和展室的限制,藏品展出的比例较小,而通过数字化,可以利用虚拟的空间、图像及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进行网上陈列和精品介绍,满足了参观者的多种需求。

5、博物馆数字化有利于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信息交流,也是保持和延续文化遗产的最佳手段。

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各件藏品的数据、图片、描述、视频影像、三维模拟展示等详细信息,比较直观,通过3D动态过程强化了感性体验,弥补了传统展览形式的单调。另一方面,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博物馆数字化对藏品的管理,建立数字档案和无形资产的收藏,减少藏品实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耗,减少丢失窃风险,同时借助数字化的加工和资源共享,使学术研究更深入和广泛。

6、博物馆数字化,业内人士把其优势总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1)、博物馆的数字化使其管理更加智能化。以自动化技术为主,楼宇自动化及消防系统等建立起的文物环境监控系统,以及为文物保护而专门研制的装置系统等科学而简约的完成了文物的智能化管理。

(2)、博物馆数字化使信息化优势增强。由信息的快速交流而实施伴随的博物馆工作体系结构的调整和相关制度的提高,办公系统自动化、文物藏品数据库的科学化和文物修复工作的专业化等均是其体现。

(3)、博物馆数字化使文物知识工程更加标准化。使分类、定名、术语、方法、标记、环境、鉴定、语言处理等更加完善和贴切。

三、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新策略

1、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技术是其关键

采用高科技支持系统,诸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各种数字资源整合,不仅对展品的科学管理,又给博物馆的参观者创造了逼真的境界。高科技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和保证,数字技术的资源整合则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2、人才引进与培养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能动因素

提高现有博物馆工作人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培训科学技术和管理内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博物馆数字化的顺利进行,同时引进行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借助社会公共资源的专业力量,做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促进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始终贯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

四、结论

总之,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博物馆数字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程。无论是博物馆在组织机构办公上,还是参观者对文物的文化交流上,亦或者是文物考古研究上博物馆数字化的应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好处,我们坚信,随着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会有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李静华.数字化博物馆与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9期

藏品数字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 博物馆; 信息定位型展览

一. 新媒体与信息定位型展览

1. 新媒体的含义

媒体被认为是实现信息交流的介质或工具,在博物馆中,媒体则成为了向参观者传达展品信息的一种手段。新媒体的确切含义在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论,但现代艺术的“新媒体”主要指计算机及其衍生物,即以电子语言为基础的技术总和。根据这一定义,博物馆中的新媒体有视频、投影、幻影成像、语音服务、数字化展品等,所呈现的展品以图像为主,而这一图像与传统媒介不同。

因此,博物馆展示中的新媒体可以概括为,它通常利用一种或多种光学、电子语言创造出展示装置或展品,通过呈现“虚拟”的视觉图像或影像向观众传播信息,实现传播目的。

2. 新媒体与信息定位型展览

信息定位型展览是以信息传播为核心,通过文物以及一些辅助展品讲述一定主题内容的展览。这是现代应用较广的一种展示方式,在此方式中新媒体(如视频)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谓是与信息定位型展览珠联璧合。新媒体中的视频在扩展展品信息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因而应用十分广泛。很多实物展台旁边往往都会放置一个视频,一方面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向观众传递信息。投影也是新媒体的重要一部分,可以充分拓展展品空间场景。如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的“鉴真东渡”展示单元就加入了投影声效,制造出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惊涛骇浪效果时,使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东渡之困难。

二. 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分类

1. 数字化查询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欧洲国家的大型博物馆率先开始藏品数字化建设,把珍贵文物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存储于光盘、服务器等电子媒介中。如今,大多数馆藏品的数据库基本完成,各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重点也从藏品档案的数字化,转移到如何实现这些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展示教育。在藏品数字化基础上,出现了面向观众的展品展示与查询装置、数字化便携导览系统。这一集合管理、展示和查询于一体的展品数字化,实现了博物馆为大众提供学习、研究的机会。

2. 虚拟展示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展品展示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虚拟现实就是新的展示手段的典型代表,它集合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传感技术、人工职能等技术合成三维的虚拟环境,使置身其中的观众可以通过听、视、摸等感受“身临其境”,并产生实时互动。其目的始终是让观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 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运用

1. 有效信息传播

   博物馆是一个面向参观者的非正式教育机构,向观众有效传递信息是其作为非正式教育机构的核心内容。新媒体所发挥的效果取决与观众接受到的有效信息量,而信息接受的主要制约因素则是信息源的组织方式。所以,新媒体要实现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价值必须考虑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遵循分层次架构和简化原则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所谓分层次架构,顾名思义就是按一定原则分层组织信息内容。在展览展示中我们经常使用这些词汇“第一级传播目的”、“第二级传播目的”、“第三级传播目的”,这就是依据信息的重要性而展开的分层次架构。而简化原则是基于观众认知心理的考虑,是在不改变对象本质和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对象的复杂性。由于现代社会信息量巨大,每个人所接受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人们通常不在进行深入性阅读。另一方面,观众在博物馆参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断走动的,对每个展品接触的时间都比较短,综合这两点,我们可以得出实行简化原则对于观众在短时间内接受有效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 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

新媒体包含的种类繁多,正确选择新媒体类型从而为展览展示服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博物馆教育具有其本身的特性,如非强制性和在行走中学习,观众在参观时通常是在不停走动的,即使对感兴趣的展品停留的时间也较为短暂。因此选择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展示方式对博物馆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虽然新媒体在吸引观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万能的。相反,新媒体也具有成本高、容易损坏等缺点,而传统媒体则不存在这样的劣势。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经过改造升级后也可以展现出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各种类型的选择还得看具体情况。

四. 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

1. 缩短与观众的距离

新媒体通过自身的技术带给了观众不同以往的参观体验,同时也缩短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现在大部分展品都实现了数字化,建立了电子档案库,参观展览的观众们可以借助那些摆放在文物周边的新媒体装置,查询到那些被收纳在文物室没有展出的,却与此文物类似或有关联的文物们。这样的自助服务,让藏品数据库与展品建立关联。新媒体可以让观众自主选择展品,并了解其详细信息,使得参观者逐渐产生了亲近感,通过这种方式博物馆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2. 让观众参与互动

很长一段时期博物馆都是以展品为中心的,到了20世纪初,博物馆把中心转移到了观众身上,越来越重视观众的地位。在这一演进中,新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让观众参与其中,新媒体成为连接博物馆展品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体现在展览展示的实际中就是,利用内部各媒体之间融合协作构成的展示装置吸引观众并与之产生互动。这样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打破传统信息接收的单向性,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感官,使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有利于观众对信息的有效接受。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

2.王荔.新媒体艺术发展综述[M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梅联华.论新世纪博物馆展示艺术创新[J ].南方文物2003年第3期.

藏品数字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藏品档案管理;博物馆;纪念馆;计算机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088-02

藏品是文博单位陈列研究的物质基础。因此,对文物藏品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深入研究。是历史赋予文博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博信息化已成为文博系统重点工作。文物藏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对藏品档案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使传统的纪念馆功能充分、高效发挥。

一、传统的藏品档案管理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纪念馆藏品档案管理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的。首先是藏品登记。对每一件藏品都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总登记,总登记簿必须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登记时严格按照规定格式、逐条逐项用不退色墨水笔填写。二是藏品分类。把具有相同特征的藏品聚集起来,其他的区别出来,另行分类。严格地把全部藏品按类分开,博物馆类下再分纲分目,便于查找。三是入库排架。藏品分类后。同类的藏品分在一起,按登记号顺序排架,分类排架后,每件藏品在库房中都有固定位置,应按此制定库内藏品方位卡,标明藏品在库房的具置。藏品方位卡和排架目录由藏品保管员编制、使用和在库内保管。四是藏品编目。要按照一定顺序排号。再说明其特点,鉴别其内涵价值,并考证其源流,使人们可以按类目查找所需的文物,以便进行文物本身和有关学问的研究。藏品编目工作大体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填写编目卡片;第二步,将编目卡片按一定次序组成一个逻辑体系,编成目录。

综上所述,按照传统方法建立藏品档案由于工作量大、程序多,因此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手人员多,藏品档案建立很难达到规范和统一

在建立藏品总登记簿时。要求经手人员字迹工整、清晰,如有订正,用红墨水笔划双线,由经办人员在订正处盖章。在藏品档案建立过程中,类似这样强的规范性操作随时都有,但由于经手人员多,每一个人面对成千上百件藏品,在档案建立中难免有所疏忽。这样会对原始藏品档案的建立带来很大影响。再者,由于经手人员多,藏品档案经多人填写。不同的字迹、书写习惯和填写详略不一,会对藏品的研究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会因书写不清晰而造成研究问题中的重大失误。

(二)藏品数量和种类庞杂,极易造成藏品档案管理疏漏

当藏品提取出库时。空出的位置不应以其他藏品填补,而应保留其空位,待藏品回库时归回原位;否则,就难以保证藏品秩序,造成排架错乱,以至藏品错位,丢失时也不易及时发现。随着对藏品研究的不断深入,藏品档案内的资料会越来越丰富,卷宗也越来越厚,若不及时整理就会混淆,关键时刻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三)不利于藏品档案的保管

维护藏品档案的质量,既取决于其材料质地,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到藏品档案的保存年限和提供利用。不同质地的藏品对保管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光线、温度、湿度等这类自然破坏力虽然进行缓慢,破坏轻微。但日积月累会使壁画褪色起甲、织物粘连腐烂、书卷虫蛀霉变、皮革脆裂脱毛、文献字迹模糊等,不注重对藏品档案的保护环境,就会对档案造成严重的威胁。有些重要的藏品是文博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该藏品档案难免被多人、多次借阅,会给藏品档案造成一定的磨损、损坏或者遗失,影响藏品档案的管理。

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藏品档案进行管理的必然趋势

对一件藏品的管理和收藏,从接收、鉴选、登记到编目、制档要经过多个程序,仅藏品记录就有入库文物凭证,藏品总登记账、分类账,藏品卡片和藏品档案,从入库到提用,中间经历多道手续,存在着大量重复性工作,这就要求藏品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科学化和系统化。194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了预防战争破坏,将藏书卡片目录复制成微缩胶卷,开启了微缩型目录。到了20世纪60年代,图书馆工作引进了电脑,开始出现机读目录,一次输入,多次利用,近年来又实现了联索图书目录,即通过计算机终端,可直接检索文献中的图书目录信息。博物馆和纪念馆的藏品目录管理也正朝着机读目录和联机目录检索发展。用计算机管理藏品目录,使人们意识到藏品档案管理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出现,使计算机从辅的工具很快发展成一种主要工具,并伴随着应用的普及而演变成一种工作方式。伴随工作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大量机读文件。各文博档案室管理部门出于自身管理需要使用计算机,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鉴于这些情况,新的藏品档案管理办法应运而生,计算机信息技术进入了藏品档案的管理之中。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链接,从而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它的出现为藏品档案工作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国家文物局已经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规范(试行)》,要求藏品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专业文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电脑操作和藏品信息采集、编目的规范化、标准化知识,不断提高驾驭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能力,把它运用到藏品保护和库房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步建立起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和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文物资源存储数字化、传递网络化、管理电脑化,最终达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

三、对藏品档案进行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建档方式快捷

对藏品档案进行建档,主要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专业藏品管理软件,输入藏品相关资料,对藏品档案要求设置统一标准,保证档案卷宗的整洁、美观、清晰,避免了多人多次对同一份藏品档案填写而带来的相关问题。

(二)收集方式方便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藏品档案进行管理,不同于以往的藏品档案收集,对藏品总登记簿、藏品方位卡、排架目录、藏品编目等纸质文件生成阶段管理档案工作者很少直接参与,一般只要把好归档接收环节就可以,而其他的一些环节主要通过专业藏品管理软件来完成。

(三)保管方式安全

由于数字化档案载体的特殊性,不同于传统纸质载体档案的保管条件,档案存放方式由档案柜架变为用数字存储器以及光盘、磁盘存储,极小空间可存放大量的数字文件。

(四)利用方式高效

藏品数字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数字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者简介:柴轩治,女,毕业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现就职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元中都博物馆(陈列研究部),研究方向为馆内网站及陈列设计

数字博物馆顾名思义是将数字技术与传统博物馆各项功能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的新型博物馆形式,其是博物馆在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的伟大进步与必然结果。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应用广泛,其有效地促进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加速了数字博物馆各项职能的完善,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博物馆的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

1、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藏品收藏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帮助数字博物馆完善收藏职能的工作主要体现于数字博物馆藏品数据库的建设上。我国的博物馆种类繁多,其覆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历史以及综合类等四大方面,其给数字博物馆的藏品收藏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公众浏览数字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便捷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而由于数字博物馆所要收纳的藏品数量庞大,因此其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合理的数据库,然后将藏品信息分类存入数据库中,依靠计算机技术编写相应的检索程序,从而能达到使得用户方便准确地搜索到自身所需藏品的目的。另外,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人们能方便地浏览藏品的图像、动画以及视频等信息,这就大大提高了用户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参观体验[1]。

2、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文化传播方面的应用

数字博物馆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的重责,而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博物馆传播文化的工作。由于数字博物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文化传播形式,因此比较容易获得公众的关注。其次数字博物馆中的藏品信息往往通过各种深受人们欢迎的如游戏、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受众,因而其具有引人注意的优势,并且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长足发展,如今的数字博物馆能在较短时间内传递大量的藏品信息,极大地满足了公众对文化信息的需求,其促进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

3、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文化研究方面的应用

我国的博物馆有着众多的职能,其既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主力,同时也是协助文化部门开展考古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而考古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考古工作时,通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例如考古队在进行古代墓葬的考古活动时,一般需要查阅墓葬所处年代的基本信息,在有关的文物出土时,考古队员在必要情况下还会查阅类似已有记载的物品资料,从而确定其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在此过程中,数字博物馆便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考古人员可以将数字博物馆中部分藏品的信息与出土文物进行比对,从而能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出土文物的各方面信息。另外,考古队员通过数字博物馆还能了解其他地区考古队的考古工作,从而借鉴其考古经验,进而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2]。

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应用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1、计算机人才问题和解决对策

计算机技术能在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大放异彩,其得益于计算机技术人才的刻苦钻研与不断学习,然而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人才数量虽然巨大,总体质量却不高。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对计算机人才得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有关人员若没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与过硬的业务技能,则无法适应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因此数字博物馆行业应当积极提高计算机人才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计算机人才的方式以获得数字博物馆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工作中发挥更为显著的功效。

2、计算机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和解决对策

互联网模式下的数字博物馆在显现其巨大优势的同时也面临这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严重的便是计算机病毒攻击。数字博物馆中有大量的重要藏品信息只供内部人员查阅,因此一旦其受到病毒攻击,则可能会造成重要信息的泄漏,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而我国的数字博物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安全制度建设不尽如人意,对此,有关方面应当切实完善数字博物馆安全保障制度,进而降低计算机病毒攻击数字博物馆的风险,提高数字博物馆运行的可靠性[3]。

3、云技术应用范围不充分和解决对策

互联网模式下的数字博物馆对于云技术的运用仍存在地域上的局限性,很多小城市、县城虽然建设有实体博物馆,但由于信息、科技以及技术上的不足和局限无法加入和开展数字博物馆项目。对此,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机构能够深入到小城市、县城进行调查研究,并给予有意愿加入和开展数字博物馆项目的实体博物馆适当的支持,以扩大数字博物馆的覆盖范围。

三、结语

数字博物馆的出现对于博物馆行业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博物馆上的应用对数字博物馆各项职能的完善与升级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有关方面应当切实加强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工作、完善数字博物馆的安全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宁,李罡.关于数字博物馆展品数字化展示技术的研究[J].科技通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