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1

一、商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形成

商洛市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结合部,既是革命老区和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安全保障区和关中生态屏障。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一区六县,总人口240万人,总面积1.96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3.8%。商洛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生物及旅游资源,素有“秦岭药库”、“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之美称,“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享誉全国。现已探明矿产资源60余种,潜在价值超过3400亿元,处于我国280多个地级市的第一台阶。改革开放后,为使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商洛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探索,矿产资源开发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因工艺技术落后,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尾矿、矿山和冶炼渣场319座(处),其中尾矿库118座,占陕西和全国的38.4%和1%,堆积量达4600多万吨,既占用大量土地,又污染环境。加之商洛地处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区,这些尾矿及尾矿库长期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水质安全。

如何把握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能加快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又能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消除尾矿安全隐患,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目标,商洛市委、市政府以《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为契机,于2009年7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立市”为第一发展战略,确立了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出了“微循环抓生态企业、小循环抓生态园区、中循环抓生态产业链条、大循环抓循环型社会”的工作思路,走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融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循环发展路子,以及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创建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目标。

二、商洛发展循环经济所作的主要工作

(一)完善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体系

商洛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把循环经济纳入“十一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章节,并先后编制实施了以循环发展重大项目为支撑的《商洛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产业项目建设规划》、《商洛市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商洛市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商洛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商洛市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和《商洛市创建国家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等规划和方案,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体系不断健全。

(二)健全了循环经济发展保障机制

商洛市各县区政府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了正县级和正科级建制的市县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成立了市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出台了循环经济园区、企业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办法,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办法,市政府将循环经济纳入县区政府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与各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

(三)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扶持政策

继200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之后,2011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2012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推进循环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材料产业循环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意见都以循环发展为主线,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及扶持政策。设立了循环经济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市县区每年筹措不少于5000万元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和不少于2亿元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十大产业链、20项标志性工程建设以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四)强化了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支撑

成立了陕西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商洛分院、商洛市材料科学工程研究院,并设立了钼、钒、氟、锌、新能源和新型建材等七个研发中心,同时,还成立了中国尾矿技术商洛研发中心、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启动了循环经济和尾矿利用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工作。

(五)构筑了循环经济发展载体

把加快循环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和抓手,策划的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陕西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第一家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设立的10个县域循环园区9家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循环工业集中区,规划了商丹园区与现代材料产业十大循环产业链和20个循环发展标志性工程,布局了六大类85个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同时,为了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成立了商洛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企业会员已达67个,编制上报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方案以及创建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和“双百工程”循环发展骨干企业实施方案。2012年入园企业达289户,其中国内外500强企业21家,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4%,园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逐步凸显。

(六)发挥了循环企业和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成立了市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制定出台了认定办法,已有3个工业园区、17家循环经济企业和24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被认定为市级试点单位,1个园区、3家循环经济企业、16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通过了省级认定。《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商洛市实施意见》重点布局的有色金属、新能源、新型建材、生态旅游等10个循环经济产业链8条启动建设、5条基本建成,20个循环经济标志性工程16个在建。《商洛市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重点布局的太阳能光伏、钒材料及新能源等10条循环发展产业链9条启动建设、7条基本建成。商丹园区被授予“陕西省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和“陕南循环发展示范园区”。

三、商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商洛循环经济在陕西乃至全国有了一定影响

近几年,商洛市按照循环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的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和生态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着力建设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城市)、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区、西安第二生活区”三区及“西部现代材料工业基地、西部现代中药基地、优质绿色食品基地、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四基地知名度不断提升,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北京循环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部门单位、相关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二)商洛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共伴生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商洛循环发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创造了陕西乃至全国“十个一”亮点。如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编制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规划》。探索出了“一核心二支撑三联动”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商洛模式”,即以创建国家示范基地,带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技术和政策扶持为支撑,通过组织保障、示范带动、协会搭桥三方联动,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商洛市为国家第一批共伴生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陕西省也在全省推广商洛循环发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经验。

(三)商洛基本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产业体系

一是以农、果、茶、畜、沼、菜、加为链接的具有商洛特色的循环农业体系日趋完善,倾力培育的核桃、板栗、茶叶、畜牧养殖、蔬菜、马铃薯、黄姜、道地中药材基地初具规模;启动建设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农村庭院三大循环发展产业链。二是以商丹园区与县域工业集中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循环工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循环经济规划布局的太阳能光伏、氟材料、钒材料、钼材料、锌及锌合金材料等十五大循环发展产业链启动建设,建成了比亚迪全产业链光伏、山阳五洲钒及钒系列深加工等40个循环发展重点项目。三是以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电子信息、金融保险、特色文化为主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日臻完善,建成了金丝峡、牛背梁、天竺山、木王国家级森林公园,形成了十大旅游景区和3条精品线路,成功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市;以商山物流、商洛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等为主的商贸流通服务产业链初步建成。四是保障循环发展的重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7县区垃圾、污水处理厂(场)建成运营,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流域治理不断加强。五是政府推动、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循环消费体系初步形成,逐步建立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乡镇(社区)回收站为核心,上连回收(加工)企业,下接村级流动回收员,点面结合”的县、乡、村三级废旧资源回收再生利用体系。六是以人为本的生态人居体系日益完善,强力推进城市粉尘污染治理、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利用、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工程建设,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地热利用面积达到172万平方米,市区人均绿化面积达到12.3平方米。七是节能环保体系基本确立,2012年万元GDP能耗较2010年下降6.82%,是陕西省能耗最低的市,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1年削减2.36%、1.94%、6.42%、5.65%,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51天;丹江、洛河等6条河流19个断面水质100%符合功能区规划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100%达标,丹江出境断面水质远远好于国家和省内要求标准。

四、存在困难与建议

一是激励政策不够完善,国家和省内用于引导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资金较少,示范引导作用不够明显。二是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和省内目前还没有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各地的工作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不能有效评价循环经济发展。三是科研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科研领军人物、专家团队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投入较低,技术、装备引进机制尚不完善,科技对循环经济的支撑相对乏力。四是循环发展不够平衡,县域之间、园区之间、产业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工业和农业发展较快,服务业刚刚起步,节能环保、再生资源和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园区基础设施、消费体系建设等相对薄弱。五是宣传引导还需加强。

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2

一、2005年实施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工作目标

2005年,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主要工作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2.7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8%和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比重达到1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4年的5.2吨标准煤降至5.1吨标准煤以下;重点行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由2004年的90%提高到91%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5.1万吨以下,比上年下降0.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95.5%提高到96%以上;重点行业废水重复利用率由2004年的84%提高到85%以上。

二、改造提高传统产业

(一)化工业。完成中石化荆门分公司清洁燃料改造工程的100万吨柴油加氢改造,加快实施600万吨原油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年输油能力70万吨的钟荆原油管线建设。发展石化产品深加工,争取年内启动35万吨烯烃转化工程。磷化工重点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大力开发磷酸一铵、磷酸二铵、NPK复合肥等主导产品,建设洋丰10万吨合成氨工程,积极推进大峪口配套合成氨工程,力争高浓度复合肥产能达到185万吨以上,所占比重超过30%。依托中国化建公司,开展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

(二)建材业。加快永兴公司2500吨/日熟料、钟厦公司2000吨/日熟料等大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推进磷石膏、粉煤灰等废渣资源化,发展节能环保型建材产品,支持泰山公司纸面石膏板二期工程实施。在建设高强石膏粉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石膏粉精深加工。

(三)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日月油脂10万吨精炼油后续工程和中粮祥瑞油脂20万吨/年菜籽加工项目建设,推进中粮祥瑞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新美香金银花茶叶及绿原酸提取和广源食品饼干、康辉休闲食品、奶制品等项目建设。通过对京山国宝桥米、沙洋洪森米业等企业技术改造,开发精米新产品,扩大无公害大米产量。

(四)纺织业。加快钟祥庆喜维新10万锭环锭纺、京山伟嘉精梳气流纺等项目建设。支持SMS非织造布生产线整理改造,力争尽快达产,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五)电力生产业。加快国电荆门长源发电公司2×600MW燃煤机组工程建设步伐,争取年内基本完成主厂房建设。抓紧落实北山抽水蓄能电站新的投资业主,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推进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做好钟祥华山观风力发电项目扩大加密观测工作。

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一)新医药。支持百科药业完成布洛芬扩产改造,力争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年。加快托拉塞米、巴柳氮纳、加替沙星等一批化学合成新药的市场开拓步伐。加快人白细胞介素11衍生物、喜树碱等一批治疗重大疾病药品开发与项目建设。

(二)电子信息。支持表面贴装晶体锁相环、片式元器件封带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和省光电子信息专项项目建设和达产,加快聚合物电路保护元件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新材料。重点开发和扩产银基氧化锡和铜铬25电触头、纳米碳酸钙、超细金属粉体、无铅焊料、高性能陶瓷纤维、油田化学品等新材料产品。

四、扶持发展循环经济

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注重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开发。继续用好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不断延伸资源梯级使用链条。加快泰山公司磷石膏制纸面石膏板项目的投产达产以及嘉信公司粉煤灰超细纤维造纸、脱硫氧化钙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荆门电厂脱硫改造等项目的建设。适时启动石化总厂第三台CFB锅炉改造项目以及硫石膏制石膏板项目,积极寻求磷石膏生产水泥外加剂等技术和项目,开展秸杆发电、木质聚合板材等项目的技术和前期准备。大力发展矿产资源就地深加工转化,严格控制高品位矿石外输。2005年,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力争达到14亿元以上,万元GDP能耗较上年降低3%。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贯彻《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在中石化荆门分公司、京山轻机、葛洲坝水泥厂、荆门电厂等重点企业开展试点,对百科药业、楚星化工、秦江化工、秦江水泥、钟厦水泥重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做好节能宣传、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和节能监测执法。推行工业节水新技术,提高废水资源化率和再生水利用效率。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磷矿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的通知》,抓紧编制《全市磷矿资源管理规划》和《全市磷化工业发展规划》,控制开采总量,规范开采行为,强化运销管理,合理配置磷矿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整合涉磷企业,年内关停年设计开采能力3万吨以下的采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或联合推进矿肥结合、矿化结合、采选结合;通过选矿,充分利用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加大深加工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五、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要求,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荆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要进一步提高引进外资质量,落实有关投资优惠政策,鼓励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目录的项目建设,突出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及环保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钟祥莫愁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沙洋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围绕轻纺和农产品加工,推进产业集聚。京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围绕机电一体化,培育相关产业集群。抓紧荆襄工业园的申报工作,以大峪口矿肥改造工程投产和王集矿业重组改造为契机,抓好荆襄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托荆门石化,策划建设荆门石化工业园,促进荆门石化工业由一企支撑向企业集群、由单一油品炼制向化工系列产品开发方向发展。

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坚持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荆门南城区建设步伐,推进中心城区向南延伸。积极引导乡村企业向重点城镇集中,城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以高新区拓展、县(市、区)工业园区和城镇工业小区开发为依托,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拓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强城镇人口承载能力。

七、积极培育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

大力培植优势企业,争取2005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新增8家,总数发展到45家,其中中石化荆门分公司销售收入过110亿元,湖北洋丰集团过20亿元,京山轻机过12亿元,百科药业、金龙泉集团、葛洲坝水泥厂等企业过5亿元,新增大峪口化工、京兰水泥、中粮祥瑞油脂、金龙非织造布、泰山建材等亿元企业。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和发展配套中小企业。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十一五”质量振兴方案和名牌产品三年滚动计划,在争取湖北金龙泉啤酒保住国家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力争洋丰牌磷肥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认证,京山华贝、京兰水泥、鄂中化工等6家企业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认证。培育和申报国家免检产品和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争取湖北宝源木业、京山轻机、国宝桥米、日月油脂等企业产品成为国家免检产品。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重点对洋丰集团、日月油脂等企业按上市要求进行规范,促其尽快进入上市辅导期。

八、搞好经济运行调节

抓好煤电运组织调度。多方寻求市外煤炭资源,抓好市内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外流。做好迎峰度夏错峰避峰预案,科学、合理、有效用电。积极争取铁路部门支持,协助企业争取更多运输计划。充分发挥水路运输作用,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缓解运输紧张矛盾。版权所有

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抓好中小企业的创业辅导,积极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省“双百”重点企业的发展壮大。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我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改善和优化县域工业发展环境。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一视同仁。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转轨。抓好宏图飞机制造厂破产重组工作,服务在荆中、省企业主辅分离改革,推进东光集团有限公司、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权转让与合资,深化荆襄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革脱困,进一步解决企业改制中资产变现、职工安置、债务化解、证照办理等遗留问题。

推进技术创新。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项目进口设备减免税、利用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金龙泉、百科药业等企业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支持新美香、格林美、航特机械、日月油脂、龙源石膏等企业创建省级技术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专项、中小企业技改专项、科技三项经费,建立和完善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中介机构,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3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提出建设“城市化、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三大主体任务,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于交通工作中,创造性地落实在行动上。

一是围绕临港型工业经济发展,认真抓好深水大港连岛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完善。

目前,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设计院正在着手连岛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根据20*年末专家论证的初步意见,我市可以建设3-5万吨级的深水泊位,一旦该工程启动实施,对于加快东部工业集聚区发展,对于积极探索以港兴城带动经济发展,发展新兴工业,实现城市、交通、港口一体化的综合发展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将与设计单位及相关研究单位进一步开展波浪、水环境、港区及航道泥沙回淤问题和陆域填筑的软基处理和水工结构方案的专题研究,尽快完善建港条件的研究并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翔实的依据。

二是围绕城市化发展,再掀重点工程建设新。

要抓好在建重点工程的续建工作。石松一级公路路基在20*年全面进入沉降预压期;长屿、沈家两座分离立交桥全面完工,其余大、中、小桥完成80%;76省道复线城南段路基、隧道全面完成,桥梁完成80%;上半年完成石松一级公路和76省道城南段的路面和安保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大溪客运站完成结顶。要积极向上争取,努力克服土地报批困难,争取开工建设81省道林石线、1*国道泽国复线工程、新客运中心工程松门客运站和龙门港工程。

三是服务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连网和管理。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导要素和基础保障,交通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十一五”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交通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实举措。在率先完成了“村村通”双百目标的基础上,今年要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连网贯通工程,使区域支线相互贯通,镇与村、村与中心村,中心村与自然村道路合理衔接,成线成环。围绕“新农村”建设,今年要对县道坦龙线、吴坑线进行改造;继续实施第二轮民间桥梁中100座危桥的改造。把乡村康庄工程这件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落实“建养管”并举的原则,加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完善配套。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交通安全设施的补助;结合市里组织对81省道沿线两侧整治的部署,切实抓好81省道文明样板路创建工作,改善路容路貌,提升公路养护的层次;探索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建设,将农村公路纳入行业管理范畴;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逐步提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

四是做好一批“十一五”期间计划上马项目的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沿海高速*滨海连接线、肖浦线、1*国道大溪段以及泽国客运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做好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前期工作。

(二)服务“安全便捷出行”,着力抓好交通行业建设和管理。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把交通定位于服务业,并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对做好交通工作,加强行业管理,做大交通运输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它意味着,交通作为传统产业,要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实现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水平更高的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要全力推进交通管理服务以人为本大转型,加快交通运输市场发展,加强全行业管理,为交通运输的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构建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立足预防,明确职责,落实交通运输安全工作责任制,特别是加强春运、五一、十一、台汛期等季节性安全工作,确保全市交通系统安全形势常年稳定。建立协调运作的应急指挥系统和智能化数字化交通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将现代通信技术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实时作出反应和处置,提高事故预防、安全保障和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2、以稳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为重点,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

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改革的目标是朝着“干线公交化、支线网络化、经营公司化、管理员工化、服务优质化”,逐步形成一个区间网络化,镇村辐射化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六月份前完成对建设局城市公交管理职能移交的接收工作,我们要努力创新工作方法,借鉴经验,做细工作,进一步深化公路短途客运线路改造,顺利完成第二轮短途客运运力配置。

同时,我们要把推行客运企业质量信誉动态考核作为客运行业管理的重点工作继续抓好;强化运力的宏观调控,把握好客运市场的准入条件,从严控制资质审查,在运力调控和线路审批上,控制“量”的增加,提高营运效率,防止运力的盲目投入。

要继续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下决心转变增长方式,调整运力结构,引导支持客运车辆向中高档发展,货运车辆向重型货车、厢式货车和集装箱车辆发展,引导外海船舶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推动运输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发展,形成龙头,带动行业发展。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尽快出台扶持水运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促进*水运业的繁荣发展。

要以全国开展农村渡口渡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全面落实农村渡口改造的各项工作,实现全市渡口达标率95%以上的渡口渡船专项整治目标。要根据省市部署,配合乐清市做好乐清白沙渡口在我市温峤镇杨公岙渡埠的选址及政策处理工作,争取年内顺利设渡。同时,把石塘镇隔海村设渡事宜摆上议事日程,与石塘镇政府妥善协商,争取各级支持,启动隔海渡的设渡工作。此外,积极完善渡口基础设施及相关安全附属设施,大力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三是拓宽思路,探索物流发展新途径。

要引导和培育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我市区块经济的特点,充分结合甬台温铁路网和我市公路港口的发展方向,研究我市物流业的总体思路和物流园区的规划,积极建议政府出台配套政策,为我市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着重引导现有运输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争取政策扶持,通过网络平台为货运企业提供信息。突破点是鼓励一两家大吨位车辆较多货运企业向四级货企发展;泽国货运站引导该站由单一的站场出租向现代管理模式的物流中心发展;支持畅达物流公司的快运业务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运输格局。此外对货运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市经济发展特点的货物运输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促进货运市场的公平竞争,保证实现其车进场、货归仓、信息归点、场内交易、货畅其流的目标。

四是加强维修检测、出租车行业管理

*维修企业目前面临技术结构调整。我们要从行业管理角度引导企业不断研究和改进维修技术。扶持建设有特色的、上规模的、上等级的、高标准的维修企业,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目的。

出租车行业管理开展以“三项竞赛”活动载体,重塑出租车城市文明使者形象。优化主体结构,引导企业实施资产重组,通过兼并、收购、联营、联合等形式,把出租企业做强做大,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行,亮出出租品牌。同时,完成出租行业协会(分会)的组建,加强指导,引导交流与协作,促进出租企业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五是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确保规费应征不漏。

要进一步加强源头管理,创新稽征思路,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在优质、高效、文明上有新的突破,努力在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上有新的提升。要加强银行联网征缴工作,积极探索营运车辆联网征费工作,进一步方便群众。要进一步推进公路稽征村级联络员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人缘优势,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千方百计确保公路、水路、通行费等各项规费的稳定增长。

六是加强交通法制工作。

坚持依法治交,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路政管理、道路运输、水政运输等行政许可,加强监督检查。要对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几年以来的实践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关系,积极与省市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本市内交通各执法、管理机构,探索交通执法新模式下交通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分工和合作,提高行政效率和执法水平。要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为努力方向,结合《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采用多种形式,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规范化建设,继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队伍人员管理,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推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预防、减少和杜绝行政执法错案的发生。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要突出打击无证经营,持击车辆外挂行为,规范驻点经营管理,塑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路政工作在总结以往治超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正常性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流动检查,做好治超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公路沿线控制区的管理,实现1*国道永久性违法建筑为零,有效控制省道、县道违法建筑。加强标志标线管理,保证标志标线规范、齐全、醒目。继续加大养路费征收工作的宣传,加强对逃、漏缴规费的稽查工作。

(三)服务“和谐交通建设”,着力抓好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交通要按照发展固和谐、民主保和谐、文化育和谐、公正求和谐、稳定保程序的总体思路,努力构建和谐交通。要通过多种办法,构建交通行业内部的和谐关系,构建交通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和谐关系,构建交通行业与社会公众的和谐关系,构建交通建设、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最终构建内外协调、充满活力的和谐交通。

1、要时刻牢记服务宗旨,自觉坚持执政为民。

交通是造福于民的事业,我们交通工程建设和运输市场资源配置,都与沿线群众、从业人员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工作推进中能否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方法。在工作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了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地考虑方便社会公众,保障公众安全,维护公众权益,保护资源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群众对交通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能为群众做些什么,始终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切实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办实办好。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依靠群众,运用民主科学的手段把群众利益问题协调好、解决好,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成为和谐社会的推进者。

2、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坚持廉洁从政。

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自身抓好,从具体事情做起,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准则,规范党员干部职工的行为,切实抓好教育、制度、监督这三个环节。严格执行“施工队伍不介绍、经营活动不参与、营运线路不干预”的“三不”等规定。要继续对廉政建设进行总结反思,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体制、干部人事管理、交通工程质量和资金监管机制上进一步改革、完善、深化。继续围绕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的工作目标,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反弹,确保公路无“三乱”现象。通过努力,打造阳光行业、廉政交通。

3、继续深化“正行风、树形象、满意在交通”活动,进一步搞好交通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和交通文化建设。

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4

(一)教育质量有新提升教育基础不断夯实

1、幼儿教育规范发展。幼儿教育全面发展,全区每一街道(镇)均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17314人,入园率96%,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开展试办幼儿园的全面检查,审批了51所“试办幼儿园”。召开幼教会议,逐步理顺街道中心幼儿园与村级幼儿园的管理体制,使全街道幼儿园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召开幼儿教育集团化管理现场会,推进了我区幼儿教育集团化管理步伐。组织召开幼儿园课程培训会,编制幼儿园情况一览表,推动我区幼儿教育质量再上台阶。组织参加*市庆“六一”幼儿绘画比赛和教师主题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我区成绩名列前茅。积极开展示范性幼儿园的争创活动,省示范性幼儿园达到6所,市示范性幼儿园达到6所。

2、义务教育全面发展。继续实施“放两头、保中间、活全局”的发展战略,巩固了“两基”成果,基本达到高标准。强化学籍管理,促进了全区学籍管理规范化建设。狠抓了“五项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校舍隐患”排查工作。全年投入资金1250万元,如期完成省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工程5个项目,建筑面积达11910平方米。投入269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田径场、改厨改厕、硬化绿化及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62个,面积42175平方米。“爱心营养餐工程”和“贫困生扩面工程”落实到位,投入资金270万元,发放营养餐券4746张,义务教育券13946张,资助面达到13.9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81%,巩固率达到99.98%。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02%。“三残”适龄儿童少年、低保线以下贫困家庭子女均享受全免费的十五年基础教育,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贫困家庭子女亦享受全免费的义务教育,投入2万元对20名特困生给予生活补助。

3、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实施高中入学成绩准入制度,设定普通高中、综合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积极推进高中新课改,开展“学科培训——学科调研——成果展示”为模式的新课改活动,组织了12次学科培训,开设了13个学科专题讲座。组织校长、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高中师资质量。出版了四期《课改动态》。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撰写教学科研论文。高中教育全面普及,初升高比例达到99.87%,比2000年提高31.2个百分点。普职教比继续保持1:1。

4、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进一步落实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与62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投入134万元,加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改造。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的“双百”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实施*区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心营养餐工程,748名贫困生受惠,总金额15万元,占在校生比例11.1%。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工程,全年投入180万元资助1397人次,占在校生总数的10.5%,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5、成人、民办教育持续发展。5个街道成立了社区学校,城乡成人继续教育网络全面建成;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600名农村预备劳动力参加了技能培训,277人毕业;*职业中专成为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3053人参加自学考试,实考2726课次,合格1410课次,毕业?人。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对全区130所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了年度审查并公布结果。承办了在书生中学召开的全国民办学校品牌建设研讨会暨*省民办普通高中联谊会。加强民办学校调研,努力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教育创新有新突破,教育均衡全面推进

1、教育精细化管理全面开展。召开了“开展教育精细化管理”为主题的暑期校长读书会,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通过聆听专家报告、专家和校长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学习和交流,加强了校长的精细化管理理念,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举办了第二届校长论坛,有18位校长走上讲坛,就“教育精细化管理”作了演讲,并聘请了*大学、省教科院3位专家作点评,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教育精细化管理水平。编辑刊发了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总结专题,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精细化管理经验的交流和推广。

2、农村完小建设卓有成效。切实加大完小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协助区政府举行了*区农村完小建设现场会,进一步加快了村完小建设。加大完小教育调研力度,组织开展联系学校及“完小”蹲点调研活动。分6个小组赴全区各联系学校及最基层的村级小学---“完小”,组织召开恳谈会,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了解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师生的思想、生活、工作状况,摸实情,办实事,走访慰问完小家庭贫困学生。加强完小教研活动,开展了全区性的“中心校与完小科研互动式行动研究”活动,召开了完小教科研现场会。加强完小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面向全区农村学校的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评比活动,提高了完小教师队伍素质。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举行了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的赠送仪式,加强了完小体育设施建设;全区共投入560万元加强完小场地硬化和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补助80万元,完成了11所完小的场地硬化,专门补助170万元,维修改造了18所完小校舍。加快了完小的现代化建设,共投入了113万元购买了79台电脑,81套多媒体设备,3200套图书,提高了完小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站,举行了*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启动仪式暨现场咨询活动。选送心理教师外出培训,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全区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网站和心理邮箱,开播校园心理咨询电台,特聘咨询师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成立了心理健康讲师团,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心理。制定了*区教育心理咨询站年度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4、校网调整工作有序开展。按照校网调整规划,加大了小学校网调整力度,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整合。一是撤并光明小学,将31位在职教师和35位退休教师分流安置到区实验小学、实验二小、云健小学和中山小学等4所学校。光明小学校舍现由实验小学使用,筹建“阳光教育基地”。二是顺利撤并*街道闻裕顺小学和章安街道就岭小学。两校教师得到了妥善安排,学校资产得到了合理利用。三是顺利置换原三中土地,置换所得资金3000万元用于*五中还债,减轻了五中的债务负担。

5、高考组织管理成效显著。加强对三考(高考、会考、中考)工作的研究、管理和指导。组织举行了二次全区模拟高考,首次组织了与杭州市的联考,创新了模拟考试思路。召开了区20*年高考总结、表彰暨质量分析会,下发了20*年高中教学质量奖,明确了20*年区高考目标。组织了区高考研究小组成员、普通高中部分业务校长、教学骨干到上虞、舟山等地学习高考经验,形成调研报告,在全区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今年高考再创佳绩,我区文理科上线万人比68.68,居全市第一;文理科上重点线万人比5.13,全市第三,三区第一;市理科状元由*一中学生获得,全市文理科前10名中我区占4名,继续保持三区第一。

6、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开展中小学校长助理公开选聘活动,制定了公开选聘校长助理实施办法,连续4天在7所学校的22名候选人中公开选聘7名校长助理,学校掌握65-70%的评定权力,其中全体普通教师拥有50%的决定权,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当家作主的权利,彰显教育人事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得到了全区师生的好评。二是全面贯彻《*区教育系统毕业生录用和教职工调聘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严掌握新教师录用条件,规范新教师录用程序,做到四公开(政策公开、条件公开、指标公开、结果公开),新教师招聘工作规范、合理、公正、有序,今年共录用新教师75人,社会反响良好。

(三)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德育水平不断提升

1、深入开展名师工程。认真做好市名师名校长的推荐评选工作,经过严格考核,4位教师被评为*市名师,2名校长成为了*市名校长。目前,我区拥有*省功勋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1人,*市名教师27人,*市名校长9人,按专任教师比例居全市首位。创新星级教师评比模式,在农村学校开展了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评选。共评选出26名教师为*区第十三届星级教师,至此,全区共有星级教师592名。加大了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创造优秀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了区特聘教师制度,狠抓名师下乡支教工作,扎实做好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和区星级教师下乡支教及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工作,充分发挥了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强化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建立教师业务素质考试制度,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和考试;开展网上“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大讲堂”,扩展了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规范教师档案管理;加强新教师见习期培训,141名已毕业转正。组织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对初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开展小班化、多批次培训,提高了中小学班主任整体素质和能力。支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大幅提升,目前,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学历,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分别达到100%、99.59%、97.51%、90.84%;高一层次学历,小学、初中分别达到81.72%、80.84%,居全市前列。

3、提升校长队伍素质。开展了学校德育副校长全封闭培训。8月,37个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在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全封闭培训,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将军事化训练和众多专家的德育报告有机结合,有力地提升了德育副校长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开展全区小学校长提高培训,121位小学班子成员参训。组织35名校长助理和后备干部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培训,严格校长后备干部考核,取消了12名后备干部资格;加大了对校长班子考核调整力度,共调整充实了23位中小学校长班子成员。提高校长岗位职级津贴,调动了校长工作积极性。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热心爱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承诺活动和“群体师德创优”活动,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树立典型,大力弘扬先进教师事迹。举办了第23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了各级各类先进102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先进11名,市级先进11名,区级各类先进80名,大力弘扬了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开展了*区首届“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产生了我区首批“十佳班主任”。举办第二届教职工运动会,加强了教职工的团结协作精神。严肃整治教师有偿补课、违规带生行为,开展了为期2天的暑期中小学师德专题培训,全区3600多名教师参加培训,促进了全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召开了全区教代会现场会,进一步规范教代会全程工作,充分落实了教代会的审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等“四权”。

5、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多措并举开展德育工作。承办了*市德育工作现场推进会,生态德育工作初见成效,《*区中小学“生态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受到了专家的广泛关注;加强绿色学校建设,开展区级绿色学校评比活动,10所学校被评为区级绿色学校;全面检查全区学校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情况,加强了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国防教育,开展了军训、主题班会、模拟防空演练等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进行纪念建军八十周年和建党86周年的歌咏比赛、书画比赛、演讲赛等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办*区未成年人读书节,开展民族精神大讲堂、“好书我推荐”、“读后感征文”等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举办了第一届校园社团文化节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办精办好《自主教育》和《*家教》刊物,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四)素质教育有新成效教育投入持续增加

1、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一是加强青少年科技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成功举办区第十六届中小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组织参加了*省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5个项目获奖;加强中学学科竞赛的管理和指导,7人获*省初中科学竞赛一等奖,占全市的一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二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举办*区第二届中小学生体育节;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工作,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开展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和学校体育人才基地建设,2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体育特色学校,2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学校体育人才基地;编制了*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制定了*区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实施方案,举行了*区百万体育器材进校园活动,与体育局共同出资105万元,对全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添置、改造,促进了城乡体育教育均衡发展。

2、积极建设平安校园。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全区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都达到了*省“平安校园”创建标准;召开全区性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议和安全紧急会议3次,周密部署学校安全工作;举办“全国第六个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实行学校交通协管员制度;实施“家校通”工程,为学校、家长联系搭建信息平台;开展了二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学生接送车专项整治;积极配合各学校办理投保手续,全区38所学校6万多名中小学生和53所幼儿园近1万名幼儿参加校(园)方责任保险。加强学校卫生工作,5所学校成为*省食堂卫生等级量化管理A级单位,37所学校被确定为各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加强学生食品安全管理,出台了*区学生食品配送实施方案,开展校园食品安全配送工作;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年,预计教育事业总支出5.6亿元,其中区财政对教育事业拨款达到25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8.7%。教育附加收入达到3653万元,比上年增长8.4%。人民教育基金收入达到3428万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免杂费,97066名义务教育学生被免除学杂费,金额1059万元,极大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重视教育装备投入,促进教育装备现代化。投入477万元,新增学生课桌椅5215套,新增多媒体设备191套(其中简易49套),新增计算机454台。目前,全区中小学拥有多媒体设备1324套,拥有计算机7040台。多媒体设备基本普及到每一个新课程教学班;学生数与计算机数比达到10:1,各校基本拥有满足教学用的计算机教室,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督政和督导,指导大陈镇顺利通过*市教育明星乡镇评估,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成为*市教育明星乡镇。10所学校被评为“*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

4、关心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开展弱势群体结对帮扶工作。教育局机关60名干部与全区贫困户、低保户一对一结对,开展送温暖活动。局班子成员与10名贫困学生结对,开展资助活动。教育局机关与下陈街道明星村、海门街道建设社区开展结对活动,给明星村4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慰问金,切实帮助该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联合开展了2次对民工子女免杂费款和营养餐券现场发放活动,近6000人次受惠,金额达40万元,使民工子女享有了公平的受教育权利。

(五)依法治教有新拓展,教育形象全面改善

1、学校招生人事工作规范有序。一是严格规范了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开展“招生政策进万家”活动,加大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召开全区招生考试干部培训会,加强招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各类招生考试过程监督,严肃考试纪律,确保了录取工作规范、有序;严格控制学校招生规模,派出招生督查组,现场监管学校招生工作,并定期开展招生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招生监督。严格执行招生收费政策,建立了监督收费的长效机制,实行全程监控,在事前、事中和事后检查,有效地规范了教育收费,基本消除了教育乱收费现象。二是严格规范了教师调聘工作,顺利完成了20*年全区中小学人事核编;坚持“统一管理、计划进人、考试择优、定编设岗”的原则,严格控制编制,严肃进人计划,严格控制区外教师调入和区外毕业生聘用,从严控制民办学校教师调入;全区学校教师正常调动共79人,其中区内33人;录用新教师75人。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年度考核工作。

2、“恳谈日”活动积极开展。制定了“恳谈日”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先后在*一中、*五中、*中学、*中学、大陈实验学校和黄礁中心校等学校举行“恳谈日”活动,面对面听取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落实整改,有效地缓解了教育矛盾,加强了局机关、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了我区教育的和谐发展。健全局领导接待日接访活动。局领导接待日每月安排一次,全年共安排了7次,接待了14批次者,积极化解教育矛盾,促进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教。

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09-03

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大背景下,应该根据高校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搭建高效化、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平台。近年来从中央到各部委分别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提出协同创新的理念,广东海洋大学也资助了多个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项目。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立项与进行的,该专业在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实行校内协同的基础上,通过与湛江绿百多生物技术公司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协同,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实行相关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互动,提供机会让本科生参与企业的具体生产、操作、管理,为企业培养具有海洋大学特色的生物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三能”人才。现对该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大家共享,以期促进各学科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协同育人理念与制度体系的确立

(一)在学科进一步定位的基础上,确立协同育人的理念与制度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体制、目标、任务、核心工作、经费来源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它们之间的功能互补优势远未发挥出来,特别是科研院所与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活动发言中首次提出高校协同创新的理念,为科教界的协同创新工作和协同育人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协同”的巨大作用与重要性。教育部也随后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推动在高校内开展协同创新。教育部等七部委还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新机制的建设与发展,积极促进新时期育人合作机制的形成。这些观点为我们学校生物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指明了方向,是纲领性文件,是确立协同育人理论的基础。

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科性质(学生毕业授予工学学位),并需要与理科、管理等学科的知识体系相结合,我校还要求此专业与我们学校的海洋水产特色相结合,即偏向海洋学科,可以认为是海洋生物工程专业,因此我们初步将其定位为偏向海洋学科兼顾管理的工科专业。按照国家、学校的相关政策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在本专业师生中广泛开展宣传、学习,确立校企、校所协同育人的新理念,并逐步实行制度化、常态化,促进本专业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为学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将协同理念在方案中明确体现

培养方案的修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首先应该进行广泛调研,借鉴全国高校及有关院所相同或相似专业的新理论、新看法,以达到进一步完善的目的。因此,我们首先按照学校部署,对国内相关专业建设情况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收集相应培养方案的亮点,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完善我们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已对国内相应高校,如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相关专业进行较详细的摸底与分析,掌握了这些高校培养方案的内涵与侧重点,这些学校为我们自己新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新方案中进一步重视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体现了协同育人的理念。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与多家生物工程公司进行沟通,达成合作意向,促使企业签约为广东海洋大学教学实践基地,并对协同育人进行了较详细的约定,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保障。在培养方案中还对生化工程与化工工程实习过程进行了细化,以达到更好的实习效果;将化工工程等列为必修课,完善了其核心课程;还将工程制图等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在理论与实践课上均实行了工程与海洋的结合,优化了知识结构,有助于协同育人的有效有序开展。

二、整合校内资源,开辟第二课堂,有效促进校内协同

(一)与东海岛海洋生物基地的协同

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基地是校内重要的实践基地,条件优越,设备齐全。学生除了利用基地完成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实习、毕业论文等任务外,还应充分利用其设备与资源,学校要鼓励学生长期入驻该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研究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与重点实验室的协同

我校有多个广东省级、厅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设备相对齐全、先进,管理较规范,环境优越,其主要的功能是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也服务于教学。争取在全校或全院能够统一协调,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全面对本科生开放,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来,提高其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目前我们的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进科研实验室活动的启动,“双百”工程班的设立,保证了更多的学生能够更早地在科研实验室开展系列研究,已初见规模与成效。同时学校其他的重点实验室或中心,也应加强不同部门的协同,使资源进一步完善、优化,以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三)与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协同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设中将陆续购进一批先进大型的设备,为实行院内协同提供坚实的保障。该中心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实验任务外,将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在业余时间能够进入实验室,参与或自选一定的项目进行探索研究,提高动手与科研能力。特别是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实验室,如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要加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硬件条件,充分利用发酵罐、洁净室等设备,力争与生产实际相连接,并计划争取引进一套模拟生物制品生产的仿真软件,让学生在实践前对生产的全过程有一定的基本认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与学校其他院系的协同

进一步加强与校内相关院系如食品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工程学院等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他们在食品、工程或药物研发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操作水平,在协同育人的前提下培养高素质、知识体系全面的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实行校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相关企业除了作为实践基地的基本功能外,还有诸多功能有待挖掘与利用。高校应该与企业展开多方位的合作与共享,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与平台及其社会影响力,实行双赢的策略;校企合作中还应建立联系人制度,以加强联络与沟通,完善协同合作的组织与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协同各方的职能,将互惠互利提高到最大化。我们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在教学安排上,突出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

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脱离于实际,生物工程专业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我们选择的作为生产实践基地的企业一般是涉海的企业,它们的生产过程与产品是符合我们专业特色的。我们应做到实践的内容、目标、要求、地点与程序等事先在理论课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中体现出来,让学生提前有所准备,提高实践的认知与效率,使实践教学高效地促进理论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探索校企共建科研实验室,加强科研合作

经企业认可、经费允许及其他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实行校企共建相关专业实验室,提高企业科研平台的条件与水平,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及校企人才之间的交流,且企业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并按计划逐年增加科研投入,形成科研与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做强做大企业,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与企业的知名度;全面加强企业与高校的科研合作,提高科研项目与成果的档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扎实的支撑;鼓励企业建立一定规模的科研基金,陆续向高校提供充足的横向项目,组织广大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实力;加强校企联合申报省级以上大型的科研项目的力度,提高中标率,共同为社会发展服务;企业力争为我校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有效的推广与应用平台,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三)实行校企人才的相互培养提高

开展学校与企业人才的相互培养提高计划,提高高校教师的工程实际能力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能力与项目培训,以掌握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与技巧;学校定期免费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开系列讲座,甚至开展学位教育,如专业学位等,进一步促进企业科研文化氛围的形成,提高其综合素质;企业骨干成员以切身经历,定期为学校学生作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讲座,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经验与市场竞争力。

(四)学生实行校企双导师制,适度安排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

聘请企业工程专家担任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第二导师,即实行本科生的双导师制,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历教育学生,同时也补充了一线的实践教师,进一步提高了导师队伍的实践教育能力;尽量安排毕业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增加毕业论文选题的渠道,尤其是提高实践性论文的质量,同时企业具备了系统考查毕业生的机会,能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一定的支持。

(五)努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完善校企协同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

除了在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之外,在企业生产现场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爱岗爱专业的精神,力争直接向企业输送专门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解决企业人员缺乏和流动性强的问题,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有助于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四、协同育人平台评价标准与系统的建立

协同育人平台评价标准与系统也是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协同育人平台的评价标准除了效率、成效这些直接指标之外,还应包括作为主体的学生、校企员工等内容,如学生的认知度、满意度,还有企业员工、高校教工的认识与成就感,以及社会影响、反映等。为使建立的平台能够以协同为导向积极健康地发展,在整个环节中应及时记录、跟踪、收集不同来源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反应并加以改进。同时,协同育人平台的评价标准也要与学校、专业相适应,体现自身的特色,达到真正反映平台建设的成绩。作为生物工程专业,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工科与海洋素养、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等充分体现出来。通过有效的评价标准与系统定期对平台进行全面评价,促使协同育人平台稳定高效运行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五、结语

经过两年的建设,我们的协同育人平台已初具规模,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此平台的建设远未结束,还需要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 曹飞,范伟平,韦萍.强化工程实践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5):5-8.

[3] 杨玉红,曹松屹,曹冬煦,任大明,阚国仕.生物工程专业实践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化工高等教育,2009(1):29-30.

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6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粮食购销经营总量92.36万吨,占泰州市局下达我市年购销总量160万吨的57.73%,其中夏粮收购26.63万吨,收购总量列全省第一。江苏楚龙面粉有限公司实现产值6615.9万元,同比增长6.4%;销售收入6630.9万元,同比增长8.1%;利税151万元,同比增长5.2%;利润89.6万元,同比增长49%;完成产量27242吨。新蕾麦芽公司1—6月实现产值5800万元,同比增长10.1%;销售收入4436万元,同比增长9.9%;利税420.85万元,同比增长11%,利润312万元,同比增长9.6%。粮食经济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惠农政策,全力抓好夏粮收购工作。对农民售粮确保不限收、不拒收、不打白条,坚持公开样品、公开价格、公开质量标准、公开服务承诺,并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和安全储粮技术。各收储库点主动到村头、场头收购农民手中余粮,千方百计提供场地让农民整晒粮食,坚持按质按价,让农民多得实惠。与工商、物价部门配合开展夏粮收购执法大检查,规范夏粮收购行为。夏粮收购期间,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专程来兴检查夏粮收购工作,对我市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主攻招商引资,重点培植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我局重点培植的两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以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由新蕾麦芽和新疆泰昆饲料合资的招商引资项目—年产5万吨麦芽生产线的前期工作已经展开。止目前,已完成投资600万元,占年度市交招商引资指标的60%;楚龙面粉和上海浦发公司的合作项目—日处理小麦800吨生产线,今年已投入了300万元,初清进仓工作6月底调试运行。

三是推进“放心粮油工程”,扩大放心粮油的覆盖面。坚持一手抓绿色、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一手抓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今年由北郊、合陈、钓鱼、安丰粮库分别与所在乡镇建设优质稻米生产基地5500亩。完成泰州市级“放心粮油示范店”2家,确保既定目标实现,真正做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四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维护全系统和谐稳定。建立了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与下属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十百千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组织三次全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一次专项检查,做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今年汛期,我局又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防汛工作预案,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库存粮食安全度汛。

今年上半年,我们多次接待老上访户、遗属、劳模家属、兴国道超市股民等上访和集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接待日。同时我们还努力做好拆迁工作,基本完成了“时代超市地段”、“五里大桥东北角”、“米市河”、“彩城”、“东岳庙”、“八字桥西北角”六个地块,共87户被拆迁户的动员“收储”、“拆迁”任务,为*旧城改造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五是推进政务公开,规范从政行为。动员全局上下对工作运行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全面进行一次梳理,制定出台了财务、购销、储备粮、资产、人事、工作6项制度。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公开公示等各项工作,规范办事程序,量化服务标准,提高工作效率,接受群众监督。认真组织好扶贫济困送温暖和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活动,落实帮扶资金10300元。

六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我局积极开展“走出里下河,融入长三角”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局主要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学习调研文章,并积极组织交流。为配合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局还在本局网站开辟了“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交流专栏”,截止目前,本局网站登载各类专题调研文章10篇以上。同时,在全市粮食行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展夏粮收购“优质服务月”活动。同时建立了由局领导班子和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机关作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融入到粮食经济工作中去,融入提升粮食部门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中去,在全机关大力弘扬“风清正气、奋发有力、恪尽天职、争创一流”的粮食人精神,努力争创“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骨干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创品牌、名牌意识不强,谋划产业发展的思路有待进一步拓宽。二是粮食流通监管体系和正常工作机制还不健全,依法治粮、规范化管理任重道远;粮食企业经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保值增值有待继续加强,产权制度改革未取得重大突破,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四是今年夏粮收购主体过于多元化,分流粮源;小麦入库水份偏高,收购进度缓慢,储粮状况不容乐观。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市粮食工作将继续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各项目标管理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强化粮食流通管理,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努力构建和谐粮食行业,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为促进我市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重点推进三个方面工作:

1、抓好粮食经济工作。下半年,我市粮食经济工作将进一步“围绕一大发展、加快四个建设、突出一个加强”。一大发展:粮食区域经济发展。完成社会粮食经营总量40亿公斤,其中主渠道粮食经营总量19亿公斤,购销经营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培植购销龙头企业16家,粮办工业销售收入5.9亿元,扩展粮食专业合作社5家。四个建设:一是粮食产业化建设。确保楚龙面粉*年日处理小麦1350吨,单体生产总量全省第一。全市麦芽年生产能力30万吨,占苏中第一。大米年加工能力120万吨,全国同行业领先。二是“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建立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5500亩;创建泰州市级放心粮油店2个,*市放心粮油店20个;创泰州级品牌2个,知名商标2个。三是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抓好“双百工程”推进,建设修理仓容10万吨,同时抓好合陈粮库粮食物流园区和周庄麦芽生产园区建设。四是抓好粮食流通管理执法建设。依法行政、依法保护农民利益,努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促进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创造良好的信誉环境。一个加强: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