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1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 登记 应用

[中图分类号] F121.2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158-2

对集体土地的测量主要利用GPS-PTK技术的动态和静态功能,其中静态功能的任务为布设GPS控制网,为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动态功能负责采集界址点和相关坐标。下面对该种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布设GPS控制网

传统对土地的控制测量主要借助导线网、三角网实施。该种施测方法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因此,应加强研究现代测绘新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以不断提高土地的测量精度,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管理。

国家颁布实施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将地籍平面控制网划分为一、二级小三角网、边角网与三边网以及二、三、四等三角网,并规定四等以下网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网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能超过5cm。地籍控制时如使用GPS技术,在满足测量仪器精度满足等级控制精度要求,并保证控制点位满足GPS点位选取要求的基础上布设控制网,其精度就能满足规范要求。

借助GPS技术能够实现多种方式的布网,并且布网精度高、速度快。另外,利用GPS技术观测时基线观测向量受视线条件影响较小,因此可对布设的控制网做进一步优化。为减小控制网布设中的误差,优化时应充分考虑人员配备、仪器精度以及规程要求精度等方面的内容,一般利用机助模拟法对观测量和控制网的图形结构进行优化。

1.1界址点、界址线测设

对界址点、界址线测设应注意以下几项内容:如通过工作影像底图能较为清晰的判读出界址点位置,可利用图解法获得界址点坐标,并将界址精度控制在图上±0.8mm;如无法清晰的判读界址点位置,应借助GPS-RTK、全站仪或城市CORS系统,利用解析法测定;测绘界线位置时应充分把握数据的准确性,尤其应注意界线和沟渠、道路、坎等走向一致时,应准确判定走线沿边线还是中线,同时还应明确界标物归谁所有。如界线较为清晰应保证其位移不超过图上±0.3mm,界线较为模糊时应将其位移控制在图上±1.0mm;将界址坐标精度控制在0.1m。

原则上要求采用解析法数字化全野外测量土地权属界址点,针对测量较为困难的位置亦可利用部分解析法施测。利用解析法测量要求和范围如表1所示:

1.2界址点测量方法

测绘新技术在界址点测量上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下面对不同方法施测进行介绍。

1.2.1GPS-RTK施测法

该种测量方法能实现差分的实时动态定位,测量精度为厘米级,以电台工作模式工作,施测距离不超过5km。该种施测方法拥有较高的测量效率,但是容易受测量环境的影响,例如树林、建筑物遮挡等均会给测量精度造成严重影响。如通讯条件较好可对地形地籍碎部和图根控制测量。

1.2.2GPS动态相位事后差分法

该种方法的工作模式和GPS-RTK比较相近,不过不需要在基准站配备电台也不用发送数据链。测量距离和GPS-RTK相同即不超过5km,定位精度为分米-米级,拥有较高的测量。

1.2.3GPS静态测量法

该种测量方法定位时间超过15min,精度为毫米级,在控制测量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在地形地籍碎部测量时一般不直接应用。

1.2.4全站仪测量

该测量方法测量精度为毫米级,容易受通视条件影响,一般应用在部分农村土地权属一类界址点、地形地籍碎部和控制测量中。

综上所述,以上有关界址点测量的方法各有优势,实际测量时应综合分析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2GPS-RTK测量的实现

2.1选定和建立基准站

RTK测量中选择和建立基准站是整个测量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选择基准站位置应按照以下内容实施:首先,应对周围环境认真勘察,避开高压线、无线电等干扰比较强烈的位置;其次,数据链和基准站电台的发射天线高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最后,为防止发生多路径效应或丢失数据链情况的出现,应避开GPS信号衍射物,例如大型建筑物、面积较大水域等。

2.2外业施测

外业测量时为提高测量效率,可将测量任务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将测量人员划分成不同的测量小组。并在不同的区域设立基准站,两个流动站可通过与该基准站连接实现对界址点的测量。另外,为了给内业数据整理提供方便,测量人员对界址点进行存取操作时应稳住对中杆,同时画出相关草图。

考虑到外业测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为提高测量准确度应间隔一定时间检查流动站就近控制点,及时发现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决措施,以此保证测量数据精准度。

3GPS-RTK测量注意事项

GPS-RTK测量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测量精度高等优点,不过实际测量过程中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尤其应注重以下几点问题:首先,GPS-RTK测量容易受大气电离层的干扰。距离地面以上100公里位置处的空气较为稀薄,受宇宙和太阳辐射的影响,气体分子被电离而形成一层电离层。它能吸收、散射、反射以及折射电磁波导致微波信号发生改变,严重影响信号质量。而且温度越高电离层越活跃,因此GPS-RTK测量时应避免在高温气候条件下进行;其次,GPS-RTK测量容易受测量环境的影响。测量过程中同频噪音、电磁场等均会给干扰微波信号的正常传输,因此测量时应避开电视信号发射塔、无线电台、高压线等。同时选择施测点时应保证其周围垂直角15°以上天空中不能存在障碍物;最后,测量精准度还受卫星状况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能够很容易接收到四颗发出的信号,不过要想提高测量质量应接收超过五颗以上卫星发射的信号。城市、山谷、森林等接收卫星信号质量较差,因此不宜采用GPS技术测量。

4总结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土地测量中,测量数据精度越来越精准,提高了国家管理土地资源的水平和效率。例如将GPS-RTK测绘新技术应用在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中,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胡波. 基于"3S"技术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及数据库建设[D].成都理工大学,2013.

[2]郑亚玲. GPS-RTK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测量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信息,2009,31:782+792.

[3]陶倩. 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中的应用--以贺兰县为例[J]. 网友世界,2012,18:25-26.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2

关键词:GIS; 农村土地整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维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与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了农地整理工程。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GIS凭借着空间分析功能与数据的管理功能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的管理。农村土地整治是区域规划的重要一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农村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以及领导决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科学地进行农村土地整治,是摆在土地整治工作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遥感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遥感技术的三维GIS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彰显。通过遥感技术加工制作的各种图件是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和科学规划的重要依据,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维GIS可以使决策者直观地了解、掌握农村村落位置布局、道路走向、土地利用分布情况,使土地整治变得科学化、模拟化,还能对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实现动态监测。

一、三维G IS的构建

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以及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不同地点之间传输地理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称为GIS。使用三维数据描述地理对象,即所有的对象都通过三维立体坐标(X、Y、Z或经纬度与高程)进行表示。三维GIS除了可以直观地再现真实的三维场景外,还可以将规划设计结果置入虚拟的三维真实场景中进行方案比选,其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进行各种空间分析,为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

1、真实场景数据准备

DEM是构建三维可视化场景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生产DOM数据的基础。因此生成高精度的DEM,即制作一定区域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并从数学上描述该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因此,DEM对构建真实三维场景和可视化分析至关重要。DEM生成方法有:基于地形图等高线和高程点内插法,即对地形图进行扫描、纠正、矢量化等高线和高程点及重要地物,构TIN生成DEM;基于卫星影像立体像对及航摄影像数据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成,即购买卫星影像立体像对或进行测绘航空摄影、像控测量、空三加密、特征线采集,构TIN生成DEM。通过计算机采用一定的算法,能方便地将DEM数据转换为等高线图、透视图、晕渲图等。其精度可以通过所生成TIN的密度控制,再采用线性内插法生成DEM。为保证最后生成的DEM实现缝拼接,生成的TIN要进行DEM接边,如需提高精度,只要减小网格之间的距离,进行多次调整即可。如下图所示:

2、三维GIS的构建

真正的三维空间GIS必须支持真三维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模型及以此为基础的三维数据库。而有了关键的DEM数据库,结合原有的地形数据库、地名数据库以及高程数据库,生成数字地面模型(DTM),同时加以必要的解说字幕、配音,以及音乐混响效果映衬使其效果满足人们对地理信息产品的高品位需求。

二、三维G IS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1、三维GIS辅助土地整治规划管理

利用获取的DEM等基础地理数据和已获取的三维建筑物模型、道路模型、树木模型、地下输水防渗管道数据及相关的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三维GIS。常规测量方法获取的数据,都是从点、线观测着手,待汇集大量资料以后才能描述一个地区的基本特性,且不具有可视性。模型的建立能帮助土地整治管理和规划设计人员对各种整治方案进行可视化设计,并为最终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使规划审批工作变得更为科学、直观、快捷,能迅速作出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同时该模型具有以下功能:三维交互式浏览漫游、三维搜索查询、空间量测统计计算、坡度分析、淹没分析、安全分析等。利用三维GIS,可以直观地分析指定地区的地理信息特性,真实地反映地物之间的关系,便于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规划布局,真正做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并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三维比对,以确定最佳方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学决策平台。

2、基于三维GIS的工程量预算和成本控制

根据三维GIS,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土地整治的挖填方量,道路、沟渠的地面长度,铺料厚度和材料投入,还可以通过三维GIS的地物模型进行拆迁补偿预算及拆迁工程量预算,同时可以方便地监测工程的施工情况,大大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避免盲目决策,有效地指导了投资的合理分配,为道路设计、施工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利用该系统可以大大缩短外业测量的工期,减小了劳动强度,降低了测量成本投入,保障了人身安全,而且所获得的数据也是传统外业测量无法比拟的。同时该系统不仅能整体体现出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还能再现道路建设中各个时期的情况。可视化能帮助决策者更为直观地了解道路的整体情况和运行能力,因地制宜地设计各条道路,真正实现村村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合理的预规划。还能进行坡度分析、安全分析等,尽量减少急转弯等不利于驾驶的路段设计。总之,该模型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操作方式,而且遥感数据可以其他测量手段无法比拟的更新速度优势,适时地提供丰富的数据源,及时地发现哪些道路需要加大整治力度,能有效提高农村土地整治的效率及效果。

三、结语

农村土地整治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等,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维GIS平台为土地整治中涉及农田、村庄、道路的规划设计、资金预算等提供了科学的整治方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睿璞,卢新海,马才学.基于GIS的农地整理三维可视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5).

[2]凌成星,林辉,薛晓坡,等.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与DEM结合的三维地形可视化[J].林业调查规划,2008,(4).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3

关键词:农村土地调查,测绘工程,影像处理

土地资源是人们每天生活的地方,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承载体,农村土地资产作为一种资源,在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要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农村土地资源作为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的调查工作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就对如何做好农村土地资源的调查和测绘做简单的研究。

一农村土地利用调查现状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对农村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和调查,方便开展对于农村的宏观调控和经济措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就是年代,我国开展第一次全国性的土地情况调查,从96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对土地进行每年一次的调查,这样方便及时掌握土地的使用情况和发展情况,对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土地类型等都进行了非常全面的调查分析。直到2000年,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农村开始使用1:2000和1:5000的比例尺开始对农村的土地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一些问题,对很多以前界限模糊的地方重新进行了区域的整合和划分。第一次土地调查中采用的是1954年的北京坐标系。

在我国第二次的土地调查中,使用了1980年西安的坐标系,在这次土地调查中,使用的是一些先进的科学工具,通过GPS、GIS等工具,进行数字测绘,这些类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土地点差的数字化,方便了信息的综合管理,建立了整体土地情况的资料库,为实现土地的综合管理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这些高科技工具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并且测绘的结果精确,大大的节省了了人力和物力,在对农村的土地进行分析调查时,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把农村的土地信息内容从数字化到数据话转移,并建立整体的数据库,实施数据整体的共享和管理。及时跟新了土地的变化情况,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基础的农村信息管理体系。

二农村土地调查测绘的意义

认真做好农村土地的调查测绘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农村土地的调查测绘可以让相关部门很好的掌握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通过这些使用情况来制定不同管理措施和政策,便于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有利于使土地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另外,农村土地的调查测绘工作可以很好的解决农村土地的权属情况,在农村土地调查测绘工作不完善的时候,农村的土地的权属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没有相对正规的依据可以查询,当农村土地调查测绘工程结束后,就对每一块土地都有了明确的界定和划分,减少了对于农村土地的权属争论。建立农村土地数据总库对于农村土地的日常管理,开发和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土地数据库作为地形图数据的一个部分,对于数据的整体库内容是一个补充和完善,有利于地形图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另外,农村土地在经过相关的测绘整理后便于各个部门的查阅,登记和发证管理。

我国的农村土地面积占据这大部分的区域,对于农村土地的系统管理有助于各项工作的实施,同时也是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一个整合,在我国到底有多少土地资源可用,或者哪些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分配还不合理,这些都能够在农村土地的测绘中得到体现,所以农村土地调查中测绘工程对于我国的土地管理意义重大。

三农村土地工程测绘的方法

农村土地的地形一般都很发杂,尤其是一些山区的地段,进行实地的测绘很难作业,并且测绘的精确度也很难保证,这样我们就采用航测的作业方法进行测绘,也就是使用内业立体的测量方法,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作业,然后在经过外业的校准调节,最终形成农村土地的土地特点。农村土地更新调查中,常常使用正射影像图来作为工作的基础底图,然后在底图上进行各项测绘,在农村土地资源种类的调查中,一般使用的是1:1000到1:100000的比例尺。

在农村土地资源调查中,使用的正射影像,一般是来自航测的摄影,经过航测处理,以及影响的后期加工校准等,另外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状况要及时的做出更新和统计,使用标准的正射影像图,对县级以上的边界和分界线进行矢量化的整理,及时的更新土地内容有利于对于土地资源的分配,做好农村土地补测工作,对调查底图警醒整理,做好地图更新中的对接工作,认真填写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册等相关内容。

农村独体资源的调查中,最后的结果都要反映在适量的图形中,对于适量数据的一些处理我们要遵循一下的处理要点,图像的北方向朝上,对图像进行扫描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分辨率,扫描过程中要注意图像的粘接和虚影,扫描线尽量和公里格网络线相互对应,影响的范围要尽量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但是不能超过内图轮廓线。按照每条公里格对影响进行矫正绘制。

在农村土地调查的测绘中,要对图形数据进行接边,保证图形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数据的选择和图形的使用中,尽量使用能够体现农村土地现状的原始数据,通过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行几何接边,同时还要保证内容属性的一致性,不能出现属性和图形不对应的情况。做好跨区域的影像转换,在不同的属性区域把握好各个图带中图幅内容的转变,确保内容的合理性,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设计拓扑关系,通过拓扑关系对图像内容加附相应的属性值。

在农村土地资源测绘图形生成后,接下来就是使用软件工具,对图形中的面积问题进行计算和划分,通过软件生成权属的界限图形,不同地形的界限图形和区域划分界限图形,对不同区域的面积做汇总,整理统计出准确的面积计算模式。

四土地测绘中数据库和信息的管理

根据不同的空间数据管理结构,针对不同的地形要素、不同的农村土地利用情况,各种地级要素等进行逻辑的分类,通过逻辑层次的建立来划分设计覆盖整个农村区域的空间数据库,最终达到数据库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一的目的,在土地信息库中,对农村的地籍,土地种类,地形等都有详细的描述,在数据库中能够查询到详细的农村土地使用情况,真正实现了数据和现状一体的数据库形式。

更新农村土地情况数据库时,要对更新的内容严格把控,做好入库数据的整理和检查工作,务必做到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农村土地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质量,通过采集图形的审核检查,图像属性的确定分析,图像一致性的检验分析,对于影响面积,接边等问题做好审核工作,是农村土地资源的影响图形能够严格的对应数据库内容,保证影像、数据库、土地属性的一致性。对于数据库中的一些错误或者,实际土地情况的改变,及时的做出手动的修改,使数据的更新和改变都完全满足数据库的设计需要。

参考文献:

[1] 孙晓峰;可量测航空影像连续立体模型构建技术与应用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11年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基本现状 确权登记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19-01

1 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现状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要求,做好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我镇承担了“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先行试点工作”任务。结合我镇的实际,2011年10月先选择二轮土地延包工作扎实的东洋村作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先行的试点村,2012年4月再扩展到全镇。外业测量方法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使用中海达V9型GPS RTK全野外数据采集,按1:500图标准采集数据和测绘分户地块平面图。

由于野外地块平面图没有参照物,应广大农户要求,在2014年9月试点全市推进时申请航拍,在先行试点采用1:500比例尺GPS RTK全野外实地指界测量的基础上,结合航拍采集的1:2000比例尺的DOM影像图,查清农户承包田地地块面积和空间位置,并按农业部规定编制地块分布图,准确反映承包地块空间位置、四至、权属、编码等信息,并逐块计算出标准面积(误差≤5%),确保我市前期完成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我镇建立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信息数据全部导入,能与福建省 、龙岩市确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相兼容。截止2016年7月31日,全镇12个村、77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户2645户,已完成承包合同签字确认2618户,完成率98.99%。

2 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认识差异大引发的矛盾:村民和干部对该项工作认识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一村民对指界不够重视,通常由村民小组长或知情人代为指界;二村民认为其直接关系到今后切身利益,寸土必争,对田坎内外、水沟、道路界线斤斤计较,造成争议、纠纷;三村民认为在二轮承包时发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次再发一次是劳民伤财,完全没必要;四村民认为这次确权会使农村原已隐藏不露的矛盾深化、表面化,加剧农村社会不稳定等。另外,我镇作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宣传氛围不够,从镇到村,很少见到横幅、标语、市级电视、广播宣传等媒介进行大范围的宣传。

2.2 界限不清,范围不明引发的矛盾:一是造福工程集体搬迁的自然村,如东洋村东山后小组;交通不便,如溪口村麻坑小组;水源缺乏的地块等引发的问题。二是个别承包人在承包地的边界进行开垦、围垦,将自己房前屋后的菜地并入相连的承包地内,增加部分面积,导致承包地的界限难以区分。三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地界不清。四是农业综合整治、土地整理,造成承包地变化。

2.3 承包地调整引发矛盾:一是各个村普遍存在因个人建房而私自置换各自的承包地。二是个别村民为便于生产及经营管理,村民小组内或本村不同小组之间互换承包地。三是由于永漳、东岭公路等征地问题,个别村、小组进行承包地调整。四是土地流转不规范,改变土地用途。

2.4 子女分家分户合户、绝户、出嫁女、入赘男等承包人变化引起的矛盾:承包农户家庭成员发生分户、合户、全部死亡及出嫁女和入赘男的土地确权问题等引发矛盾。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对策

3.1 认识差异大引发的矛盾处理对策

3.1.1领导思想上重视。土地确权登记终究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还需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和步骤程序,达到多方联动、协调推动的效果。

3.1.2加大宣传力度。

1、要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让群众充分了解登记工作的意义,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农民朋友消除疑虑、减少误会,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成立“村民议事会”,化解矛盾和纠纷。对登记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纠纷,我们本着“只组织不干预、只引导不拍板、只协调不作主”的原则,由各村推选产生“村民议事会”讨论解决。

3、充分征询群众意见,有争议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确保数据准确真实。

3.2 界限不清,范围不明引发矛盾处理对策

3.2.1造福工程集体搬迁的自然村,个别交通不便、水源缺乏地块,存在退耕还林,甚至抛荒现象,由于时间较长,植被茂密,原有田坎灭失,田、山交界不清,已经失去耕地功能的退耕还林,长期抛荒地块,村民通过划分界线,登记确权给农户,对于无法划分界线的,登记确权为几户农户共有。

3.2.2个别承包人在承包地的边界进行开垦、围垦,有些承包人将自己房前屋后的菜地并入相连的承包地内,增加承包面积,致使各承包地界线难以区分。开垦、围垦的地块,连续种植三年以上,目前尚在种植农作物的地块,也作为承包地确权登记。

3.2.3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地界不清,部分承包地改种果、茶、竹等,与周边果园、茶园、山地连成一体,难以区分的。村民能划分界线的,登记确权给农户,对于无法划分界线的,此次不再以土地登记确权。

3.2.4农业综合整治、土地整理,造成承包地变化:一些地块经过农业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后,承包地的面积、位置都发生了变化的。按各小组内部协商决议,各小组按二轮承包地面积的比例来增减整理后的面积,按原地块位置大体不变的原则登记确权。

3.2.5此次承包地确权登记中,因发展集体公益事业或被国家征用的全部或部分的承包地,对已办理正式核减手续的(如南三龙高铁征地、永漳公路征地),就不再确权登记。对未办理审批核减手续的(如东岭公路),则被征用部分也不再进行登记,但要在入户调查表备注栏注明情况,而未被征用部分则按实际测量面积确权登记。

3.3 承包地调整发生变化引发矛盾处理对策

3.3.1因个人建房而私自置换各自的承包地,加上建房审批手续未到位的,仍按农用承包地进行登记,不计入原承包户承包地面积,但在入户调查表备注栏注明情况。

3.3.2个别村民为便于生产及经营管理,村民小组内或本村不同小组农户之间互换承包的,双方村民小组经民主讨论同意互换的,按互换后的承包关系登记;双方或一方村民小组不同意互换的,仍按原二轮承包关系登记。

3.3.3对以前个别村进行承包地调整的,按照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的工作原则,实行民主协商、村民决议,在不违背法规政策的前提,以土地承包现状予以确权登记。

3.3.4土地流转不规范,改变土地用途。例如西洋村有一地块位于赤洋埔,面积共11亩,涉及3个小组33户,该地块由于位于山边,常年无水耕作,处于抛荒状B。2004年由村跟活性炭厂签订租赁合同,活性炭厂租后在抛荒地上建厂房,至2015年农户每年均有收到租金,现农户要求给予办证。处理方法:对于已改变用途暂不确权,要等恢复原状后再确权。

3.4 由子女分家分户合户、绝户、出嫁女、入赘男等承包人变动引起矛盾的处理对策

3.4.1个别家庭由于原户主死亡,其配偶改嫁,子女未成年,要求合户,例如溪口村大会上洋组有一农户,经家庭其他成员协商同意,确权登记合户在祖父母名下。一些家庭普遍存在因子女分家分户后,原承包人将承包地细分给子女的。分户经营被当事人认可或接受的,按照分户后各户对土地的承包现状进行确权登记。对以前分户存在争议的,按原承包人确权登记。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5

【关键词】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贺兰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应用

1.研究区域概况

1.1 自然地理

贺兰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5°57′~106°36′,北纬38°27′~38°52′之间。东邻黄河,与兴庆区相望,西屏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毗邻,南靠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3区,北与平罗县相接。全县南北跨度约46公里,东西跨度约61公里,总面积1197.6平方公里,占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总面积的2.3%。

1.2 行政区划

贺兰县下辖有习岗镇、金贵镇、立岗镇、洪广镇、常信乡、南梁台子农牧场、京星农牧场、宁夏原种场和暖泉农场,共63个行政村(见表1)。县政府驻地位于习岗镇。

1.3 土地资源

依据贺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贺兰县土地总面积119757.09公顷,其中耕地43932.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9%,园地1130.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4%,林地19548.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32%,草地19244.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0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026.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0%,交通运输用地2393.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672.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59%,其他土地6809.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9%。

1.4 贺兰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现状

1994-1995年,贺兰县历时两年完成了原行政区划中82个行政村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的发放工作;2003年,贺兰县行政区划调整,撤乡并镇后行政村调整为62个(此处计算中将南梁台子农牧场视为一个计算单元),其中德胜和沙渠两村整村土地权属由集体所有变更为国有,原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同时撤销,其余已发放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仍继续使用。在贺兰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权属状况进行了调查,2008-2009年,贺兰县共发放集体土地所有权证59宗,发证率100%,发放宅基地使用证29851宗,发证率97%。发证工作虽已开展,但受历史原因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上图和建立数据库。本次贺兰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将按新的要求开展村集体土地的确权工作,规范成果,建立贺兰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

2.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介绍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而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法。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实时动态载波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这种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未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3.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的应用

此次贺兰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测量是对集体土地权属的界限进行确址,并把权属范围内地物、地类、面积、权属关系及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的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调查表册中的测绘工作。农村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采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测量主要应用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布设GPS控制网,为测量工作做好前期的准备;动态功能主要是实地采集界址点及相关点的准确坐标,为内业成图及数据库建库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料。贺兰县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是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上来进行,是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的进一步细化成果,由于集体土地在测量实施中都会存在工作量大,时间紧的问题,采用GPS-RTK技术成为必然趋势。根据贺兰县实际地物地貌情况,我们在组织实施中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技术细则》进行GPS控制网布设及细部测量。

3.1 GPS-RTK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细部测量中的组织实施

贺兰县地处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地形简单,可以充分发挥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的优势,此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任务紧、工作量大,短时间内需将辖区内所有集体土地地籍图测绘出来。而此项测量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势,所以完全可以应用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中。

3.1.1 测量点的选定

测量点的选定是准确完成测量的关键,所以在选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选择在有无线电、高压线等干扰强烈的地区;(2)选址点必须具有一定的开阔性;(3)为避免数据链丢失以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周围应无GPS信号衍射物,如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

3.1.2 外业施测

由于测量任务涉及范围大,根据时间要求,我中心测量任务由两个作业组同时进行,每一小组携带一台仪器,两个流动站同时连接卫星信号进行界址点测量。作业人员在存取界址点数据时,同时画出草图,便于内业数据整理。在外业测量时,有很多干扰因素是我们无法在现场发现的,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应间隔一段时间,对流动站在就近控制点上进行一次检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外业采集的数据有没有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可在现场提出数据,查找错误原因。

3.2 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在应用中的缺点及应对措施

在实测工作中,此项测量技术有着测量精度高、定位准确、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但是在测量中也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这是我们工作中需要注意的。

3.2.1 受大气电离层影响

离地约100公里以上的高空大气十分稀薄,受太阳或宇宙线的辐射后,气体分子产生电离,形成电离层。大气电离层能使电磁波折射,反射,散射,吸收,严重影响微波通信,会吸收能量和引起信号畸变。一般说来,气温高,电离层活跃,RTK精度低,应避免在高温中测量。

3.2.2 环境干扰

微波的自身特性导致其易受相关环境干扰,如磁场,同频噪音等,因此在利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施测时,应避免在高压线、无线电台、电视信号发射塔、移动通信基站、大型金属建筑物,强能量噪声源等附近,同时也要保证施测点位周围垂直角15度以上天空无障碍物。

3.2.3 卫星状况限制

根据GPS空间卫星群的均匀分布,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地平线以上可以至少接收到4颗GPS卫星发送出的信号,但如想得到稳定的测量精度,接收的卫星信号应达到5颗。因此,一般情况下,高山峡谷深处、密集森林区及城市高楼密布区等地区接受到的卫星信号较少,不适宜采用GPS技术测量。

4.小结

通过此次贺兰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外业测量的实践证明,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具有极高的测量精度,其作业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测量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测量费用,使测量变更更加轻松容易。它的精度完全满足贺兰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规定的要求,此方法操作简单,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对于国土资源调查、农业普查等精度要求不高的项目测量工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随着GPS技术特别是相关技术的发展,各个厂家相继推出了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仪器,其初始化时间越来越短,跟踪能力也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越来越好,有着良好的性价比,是测量技术的一项革命性创新,为今后的土地测量提供更快捷、准确的方法,成为国土资源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CJJ73-7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S].

[2]CJJ8-99.城市测量规范[S].

[3]CH5002-94.地籍测绘规程[S].

[4]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大学,2003(1).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6

[关键字]测绘技术 GPS-RTK 土地开发整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2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183-2

0 前言

沅江市地处美丽的洞庭湖畔,随着国家环洞庭湖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因为面积广大,牵涉到沅江市除城区及三眼塘、赤山岛外的几乎所有乡镇,故我队测量任务及劳动强度明显加大,用传统的测量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形势的要求,GPS-RTK技术便逐渐取代传统测量而得以应用。GPS-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GPS定位技术,实施动态测量。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通过输入的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和投影参数,实时得到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精度。

1 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3项活动,包括城市土地开发整理和农村土地开发整理2个方面。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政策措施。目前,农用地整理是土地开发整理活动的工作重心,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和有效利用。从工作体系或全过程角度进行分析考察,从立项、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及竣工管理,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包括3个阶段: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不同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被安排在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划分若干环节与过程,均要应用到相应的测绘技术。

2 RTK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业模式

2.1 选择作业时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区可能地貌复杂多变,为获取完整的数据,必须根据卫星可见预报和天气预报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卫星的几何分布越好,定位精度就越高,卫星的分布情况可通过电子手簿(以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HD6000双频RTK GPS为例)查看多项预测指标,根据预测结果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2.2 选好基准站

根据仪器中海达仪器公司提供的资料,基站的发射功率可覆盖半径超过10公里(经过现场检验已得到证实)的范围,所以根据我们沅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各乡镇地形地貌相对平坦,且变化不大的特点,将GPS-RTK基站设置在地理位置比较高且相对比较开阔的地方即足以满足测量要求。同时注意与国家等级点进行联测,求出各数据点平面坐标,同时投影变形不得不考虑,变形的程度与测区地理位置和高程有关,因为测区相对比较宽广,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弱长度和宽度的变形。

2.3 高程控制测量

GPS得到的高程是大地高,而实际采用的是正常高,需要将大地高转化为正常高(H=h+ζ,其中ζ为高程异常)。在我们沅江市,各乡镇地形地貌变化不大,所以精度一般会较高。虽然有些地形环境不能满足GPS观测的条件,但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拟合的高程一般能得到精度保证。极个别情况硬是不能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全站仪作业模式。

2.4 求取地方坐标转换参数

合理选择控制网中已知的WGS84和西安1980坐标(或地方独立网格坐标)以及高程的公共点,求解转换参数,为RTK动态测量做好准备。选择转换参数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要选测区四周及中心的控制点,均匀分布;②为提高转化精度,最好选3个以上的点,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参数。

2.5 外业操作

将基准站接收机设在基准点上,开机后进行必要的系统设置、无线电设置及天线高等输入工作。流动站接收机开机后首先进行系统设置,输入转换参数,再进行流动站的设置和初始化工作。通常公布的坐标系统和大地水准面模型不考虑投影中的当地偏差,因此要通过点校正来减少这些偏差,获得更精确的当地网格坐标,且确保作业区域在校正的点范围内。一般是三人一组,一个人操纵移动站,一个人操作电子手簿,另外一人绘制测区草图。当然也可两人一组,操作电子手簿的技术人员可以连带绘制草图。

2.6 内业数据操作

在野外采集好数据后,回来将数据从电子手簿上下载到装有绘图软件的电脑里进行绘图工作。我们现在采用的绘图软件是CASS7.0。

3 应用实例

我测量队于2012年春对黄茅洲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现状以及于2012年夏对南大膳、泗湖山等镇的近6万亩土地整理竣工验收项目进行了测绘。现仅以黄茅洲镇现状图测绘为例,整个黄茅洲镇测区面积近2万亩,但地势较为平坦,起伏不大,较适合于RTK测量。作业时我们将基准站设置在全测区大致中心且比较开阔的位置,测区边界离基准站距离最远在6km内,满足作业要求。

3.1 劳动组织及作业进度

利用RTK技术,我们采用两人一组的模式进行作业。作业时,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对该工程规划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测量,将项目区所有的地籍、地理信息均测绘上图,根据实际作业进度,每天完成测区面积约1000亩。

3.2 精度情况

因为我市各乡镇都有我们利用国家等级点加密的导线点或三角点,所以在利用RTK进行碎步测量时,我们都有与这些点中的至少三个点进行联测或检测,并及时进行修正,以保证精度要求。我队未配备RTK时,均采用全站仪(我们一直使用的仪器是索佳SET系列)测图。多年实践表明,全站仪测量精度较高,为检验RTK测量的精度,并将结果作为参考值,我们将两种作业模式的成果进行了比较,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最大平面较差不到0.05m,因此,我们认为RTK测量成果质量可信。

4 RTK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所体现的的优点

一是RTK作业1个移动站只需要1名测量员就可以完成作业,节省人力。并可采用多个移动站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测量,大大缩短外业工作时间,减少外业测量成本。二是观测时间短,正常情况下5 s以内即可求得测点三维坐标。三是测量精度高,误差小,不存在误差累积问题。四是可直接获取三维坐标,利用南方CASS成图软件进行展点成图,形成数字化地形图,方便规划设计工作。五是RTK测量方法操作简便,工作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4~5倍,不受距离、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