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1
关键词:口译策略 直译和意译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 解释性翻译
随着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口译的发展也进入一个黄金时代,这种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实践活动,也包括理论研究。中国的口译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口译学者投入其中,研究口译的原理、模式、方法、技巧等。本文选择从翻译本身入手,探讨介于原理和技巧之间、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策略问题。
方梦之将翻译策略根据历史形成、理论渊源和实践指向分为三类:传统型、理论型和实践型翻译策略。口译尽管有其独特性,但归根结底,它还是翻译的一个分支,因此,本文也将从这三类不同的翻译策略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传统型、理论型和实践型口译策略。
一.传统型策略
纵观中外翻译史,最原始最传统的翻译策略以直译、意译为代表。
张培基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简言之,直译就是保形存意,即在保障译语或目的语相对流畅的情况下,同时保留原文的内容与形式(包括词汇、结构、修辞、意象等)。鉴于口译活动即时性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讲,直译是口译员在进行口译活动中最先想到并会使用的策略,尽管可能会存在翻译的痕迹,但这样更快捷。当然,直译并不是绝对的死译,通过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它也更好地保留说话人说话时的语气与态度等,更好地传递说话人的意图。
意译强调译文在保障原文内容的前提下可以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可以改变原文结构,替换原文意象、修辞等,简言之即换形存意。它更多地从译语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译语的流畅自然,要求“传神”,而不是“神似”。在口译中,意译当然也是经常使用的策略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意译会帮助听者更好地接收理解原文内容,最终实现口译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由口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口译需要现场听取和解析源语信息,口译员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在限定时间内记录或记忆绝对完整的原文形式和内容(尤其是形式),或者遇到一些理解困难,不能在第一时间按“保形存意”的方式译出原文,这样一来,“换形”就不可避免。
现在,所谓的“直意之争”已趋于平静,学者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种翻译策略,两者各有利弊,补之辅之,在口译中也绝对是如此。
二.理论型策略
自成体系的理论往往都有其相匹配的策略。以语言学派为例。语言学派是最早提出翻译策略的学派,其中以纽马克提出来的两种翻译模式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为代表。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接近阅读原作的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它以译语受众为导向,更加注重译语对译语接受者产生的效果,以力求实现无障碍交际的目的。在口译中,最终目的是实现双向跨文化交流,让译语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最好地理解源语说话人的说话内容。为了做到这一点,口译员便享有相对较高的自由度去解读原文并对其做出调整:理清逻辑结构、统一文体特征、避免歧义甚至纠正源语说话人语句中的错漏等。而与交际翻译相对,语义翻译力争表现原文确切的语义,让译文应尽可能接近原文的词汇结构和语法结构。从口译的角度来看,这种策略注重展现源语说话人的思维过程,要求译员抓住原文的词句、搭配、结构甚至是说话的语气语调和情绪等。这在口译政治类演说、外交、商务会谈或科技交流中可以使用。当然,纽马克也提出,这两种不同的策略不应该孤立看待,而是应结合在一起,在进行一次翻译(包括口译)任务中,应该两者相结合。
三.实践型策略
实践型策略是在实践中经过总结、分析、归纳等积累而来。它不属于任何理论学派,但因其研究对象与翻译理论相同,因此也有理论的支持。这里主要以解释性翻译为例。
纽瓦克指出“翻译中遇到无计可施的情况时,解释是最后的办法。”解释性翻译,即将需要解释的内容融合到译文中去,使译文一气呵成,巧妙传达出原文的含义与风格。解释性翻译可以对原文进行加工:补充背景信息、删减或简化原文复杂信息甚至是重组句子或段落等。在国内,解释性翻译最早由段连成在总结对外宣传英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当然也绝不仅适用于此,在文化或语言差异过大、目的语不能直接表达的场合都适用。在口译现场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相关情况,涉及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均可使用。
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2
【关键词】口语交际;误区;策略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当前,新课标把听和说整合为一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并落实到口语交际上。
一、明确口语交际的内涵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口语教育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任何单向行为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我们还得分析其特点。
(1)及时性。口语大多是现想现说,由于时间急迫,就要求说者要尽快地把思维转换成言语,及时的表达给听者,从而完成交流。
(2)情景性。口语交际往往有一个特定的情景。因而,其所谈的话题、交际的对象都会受到情景控制。口语交际的“情景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景设置,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行表达。
(3)综合性。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综合行为。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是“说”的能力,还必须历练人格修养,拓宽知识视野,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理解了“口语交际”的内涵,我们还得明确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
(1)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有表达的信心,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打动人。
(4)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然而,实现教学生活中,由于传统教学、教师理解等原因的影响,常常使口语交际走入误区,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三、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不足
笔者多次听了口语交际的教研课、观摩课,对照《标准》的精神,深感口语交际教学不容乐观,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进入了某些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1)口语交际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许多教师对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偏离了学生生活,只注重趣味性,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没有真实的说话情境,就不能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没有说话意愿,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基础,犹如无米之炊。可见,恰如其分地选择交际话题,是实现口语交际的前提和保证。
(2)口语交际处于单向活动,缺乏交互性。当前的口语交际课有很浓的说话训练课的色彩。特别是说动物的口语交际课,其操作程序基本分如下三个阶段:①录像导入,形象感知。②回忆图像,口语表达。③选择几种动物,创编故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说话训练都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
(3)口语交际只局限于优等生,缺乏参与的全体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①传统教学长期偏重书面语言培养,忽视口头语言训练,有很多学生说话不规范,或根本就不会说话。②某些学生不愿说,或想说而不敢说。③教师的调控技巧不够,让部分学口语交际只局限于优等生,缺乏参与的全体性,让部分学生牵着走,有些学生一连发言好几次,影响了其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缺乏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教师作为言语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已被广为认同。可是教师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忽视了其在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走出误区,真正体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日益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在这里想谈谈自己从教几年来的一些感悟。
四、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说话。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尊重和关爱学生,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
(2)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想说话。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如借助物创设情境、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借助表演创设情境、借助活动创设情境等,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为增强训练的趣味性,训练的形式可不拘一格,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既可以进行画面解说、自我介绍、演讲,也可互动对话、采访、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等等。
(3)立足课堂教学,使学生会说话。听得悦耳,说得顺口,品得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融“听”、“说”、“交际”三个部分于一个有机整体的口语交际教学,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听说及交际的方法。①悉心倾听。“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桥梁,才能提高“说”的质量。②组织表达。说与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为听,在“你”为说,二者密不可分。“说”的教学与“听”的教学可谓逆向互补。就是说,在训练学生“说”时,让学生站在听者的角度,设想自己如何说能让听者听懂,迅速打动听者。③领悟交际。“说”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人与人和谐交流,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但是会听、会说未必能使交谈者之间的沟通顺利的进行下去,还需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们心底流露,怎能不令人欣喜?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从业能力已经成为发展职业教育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职业语文能力是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未来岗位(群)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而进行的语文能力的再设计,以使学生语文能力结构和内涵更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就技工院校的语文口语教学来说,就是要结合企业用人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强化学生利用口语形式进行交际的能力。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笔者从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策略以及考核几个方面讨论了技工院校的口语教学。
一、技工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
口语交际是指用有声语言的形式,伴以合适的非语言手段,恰当、机敏的以听与说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它是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受对方的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对方的过程。技工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且吐字清楚,语气流畅,语义明确。
第二,能准确辨听他人的口语表达,在听一般语速的报告、发言、广播时,能准确理解、辨析和筛选信息,做出正确、及时的反应与评价。在辨听中能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积极主动地吸纳他人合理的观点和意见。
第三,讲理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用语简洁,符合听众要求;演讲做到观点明确,材料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生动,符合听众要求;即席发言做到用语正确清楚,说话简明连贯,切合内容主题、场合和情境;举荐做到大方自信,态度恳切,实事求是,重点突出;辩论做到观点鲜明,说理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第四,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对象,大方、从容地进行介绍、采访、推销、交谈;积极参与讨论或辩论,能主动发言,准确表明观点,敏捷应对;语言准确、规范、得体、文明,借助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提高口语交际效果;在交流中增强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达到相应职业岗位要求。
二、技工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听说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听的能力就是人们口头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听是理解、吸收信息的过程,说是一种主动的口头交际行为(活动)。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需要,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要特别强调专业能力的训练,如应聘、推销、解说、访谈、接听电话、接待、与上级交谈等。训练内容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调整,一般的操作模式包括感受领悟一模拟强化一实践应用三个阶段。据研究证明,人们在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作为口语交际能力的听说能力是多么重要,我们更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听说能力。
第一,在听说两方面加强训练和指导。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与人交流的修养。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关心国内外大事,有目的地多渠道收集信息,广泛地占有材料并认真分析研究,客观评价,积极交流,在听说两方面加强训练和指导。在日常教学中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口语交际基础训练阶段。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话训练、朗读训练、态势语训练、思维训练、心理训练、记忆训练。训练的重点主要是普通话语音的辨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第二阶段,口语交际专业训练阶段。
第二,口语交际的情境化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语言情境要求语言运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技巧。只有将学生置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才能准确而熟练地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当学生感到口语交际是一种需要时,内在的潜力就会被极大地挖掘出来。通过创设适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真的是一种就业需要。这样,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进行进一步的体验。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学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模拟情境教学,即让学生在假想的语言生活情境中,进入角色,进入口语训练。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口语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使学生掌握在特定场合言语交际的种种规范和技巧。另一种情境化教学是真实的语言情境教学,即把学生直接置身于一定的真实或仿真的交际场合,身临其境,使他们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提高能力。如通过开招聘会,进行仿真的现场布置,并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习求职与应聘。
第三,“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笔者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而持久的“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内容包括介绍人或事,即兴演讲,辩论等。首先,规定每人到讲台上自由说话两分钟,学生评价一分钟,记分,成绩作为学期成绩评定的一项内容。其次,限定说话的范围,不限定说话题目,由学生自己拟题。要求说话时选题要小,内容要新,角度要准,挖掘要深。主要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有意义的事,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对课前三分钟的训练十分感兴趣,既提高了听说能力,也达到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第四,通过课堂讨论、发言等形式进行综合的听说读写训练。笔者在讲授知识和提出问题时让学生复述、回答,这就是听与说的结合;学生为了要说得好,就必须要注意去听;而要说得好,也需要通过听来获取说的内容、借鉴说的技巧,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听的能力,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多听、会听、专注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的质疑、问答、演讲、辩论等语言训练活动,有效地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技巧。通过创设具体能体现教学内容的交际场景,让学生通过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待人接物的应变性。在讲解课文时,找范文给学生诵读,然后提几个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来观察学生听的程度。鼓励学生常听新闻、听广播电台的节目,通过听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观察、分辨和欣赏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应聘,对于招聘负责人的提问,能够抓住要点,掌握核心,以便准确、得体的应对。
第五,编制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校本教材。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笔者根据原有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适应我院学生的口语训练教材,编写口语交际的基础知识并选取现实生活的话题作示例,还设计大量的不同语言环境的练习。包括求职语言、人际沟通、演讲、即席发言、举荐、辩论、自我介绍和产品介绍、采访、推销、交谈、体态语言等内容。通过校本教材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有序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敢于说,善于说。
三、技工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
笔者根据张振昂主编的《口语交际教程》中口语交际能力的检测标准(表1),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评价内容为自我介绍、演讲、访谈、辩论。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学生的思维品质及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评价方式为口头测试,不设书面测试。评价方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占20%),学生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50%)三种方式。在每次检测前教师讲明重点和要求,选出5-8名学生任评委(在不参加检测的学生中任意选出),在检测完成前还要请出学生评委代表汇报检测情况,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
第三, 评价的成绩表现形式,除了有教师给出的等级,分为优秀、达标、未达标。还有对学生当时的口语交际水平的现状的描述及今后发展方面的建议。
表1:口语交际能力检测标准
项目 优秀 达标 未达标
一 精神饱满、充满自信、面带微笑、礼貌得体 有信心、态度自然、不拘谨 情绪紧张、缺乏自信、态度不端正
二 能说较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语言流畅、连贯速度恰当 普通话基本标准,声音能使全教室听清,语句尚流畅、语速较恰当 不能说规范的普通话,声音小,语言不清晰,语句不连贯,语速太快或太慢
三 语言表达中心明确,条理脉络清晰,语言准确,有时代气息 语言表达有一定的中心,条理脉络基本清楚,内容较陈旧 表达混乱,颠三倒四,用语不当
四 表达形式与内容创新,让人耳目一新,能适当使用幽默等语言技巧 表达形式与内容有一定创意,体现一定的匠心 表达形式及内容缺乏新意,无任何语言技巧
五 体态语自然、协调,表情丰富,举止文雅 能运用体态语,有表情 无体态语,或很不协调,面无表情
六 能积极参加团队的讨论及活动,在尊重别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完成团队的讨论或活动任务,未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参与团队的讨论与活动,不尊重别人的意见
七 在与人交流中得体大方,应对机智灵活 与人交流基本得体,能做出有效应对 与人交流不得体,不能做出适当的应对,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总之,笔者通过对技工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说出的话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富有魅力,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陶辟.听说训练与口语交际[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2]刘欣.论中专语文能力达标模块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0,(01).
[3]董以平.对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4).
[4]胡亚学,刘春霞.加强职校生语文能力训练的基本方法[J].职教论坛,2003,(18).
[5]纪建强.结合专业特点培养语文能力[J].职教论坛,2001,(04).
[6]王英丽.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探索[J].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7]唐怿民.试论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02).
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69-01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1、我国国情的需求:
我国人才市场目前处于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许多家庭和学校大多都只注重将学生的理论课成绩提高却忽略了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就导致许多求职者在面临求职或者已经在职的工作者往往有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却无法表述出来,从而无法创造自己该有的社会价值,因此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培养与思想教育工作。
2、日常生活的需求:
人们互相表述信息用的方式大多是用说话来实现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免不了要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口语交际,而与他人的交流成功与否决定了我们的人际交往圈的大小,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这方面的培养可以说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决策。
3、从国外的口语教学科学地看待口语训练:
在英美德等西方国家都对自己国家的学生口语水平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视,各国母语教学的重点工作都逐步加重了口语训练的比例,比如:
在美国的一些心理生理专家曾搜集了大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了人类脑部管理预言天赋的部分是在左脑,左脑同时也管理着逻辑能力,并且一般人们都不会在小时候注重此方面的发展,因此左脑的发展是满于右脑的,在高效提高孩子口语水平需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并制定左脑开发工作,脑部发育一般在小学阶段是最快的。
神经学家也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孩子在小学阶段能够稳定地说出话时就开始完善自己的独特语法库,而这个完善的过程大多都在十年左右,在孩子十岁前后是口语发展的最佳阶段。低年级的某些口语教育很可能决定孩子一生中对语法的理解。
二、口语技巧的训练
1、日常生活中的练习:
孩子在完善自己的语法库的时候借鉴的经验大多来自于自己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比如父母朋友和老师等,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然后和孩子一起念,教他们应该怎么正确地念出每一句话,然后再由童话故事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如果孩子的某句话说错了也要及时纠正过来,并且在隔一段时间后继续问这一句话的念法,直到真正改过来。孩童时期的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不能经常说方言式口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口语技巧。
2、教师的积极引导
(1)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互动内容:口语的训练不仅在国语课可以进行,在所有课中都可以加入互动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开心的心情下更容易学习知识,并且还能在对于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加深对说话技巧的熟悉度,在无时无刻的练习中真正地理解自己母语的说话技巧。比如:
在数学课上老师教同学们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叫起来朗读题目,然后逐字分析其中的已知条件,而数学题目中有许多条件是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让学生自行揣摩的,因此数学老师也是非常需要教导学生学习口语知识的,例如在:“( )除以6=20……( )这个算式中要使得余数最大,被除数是( )?余数是( )”这道算术题中为什么问的是被除数而不是除数,应该如何从题目中提取正确的信息,省略不必要的多余条件,还有各种词汇的理解都需要口语训练的加强才可以让学生理解。
(2)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口语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不仅是指说话的技巧,还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一个多元化的交流过程,尤其汉语博大精深,在说一句话的时候还可能隐含了许多隐性含义,因此在我国的口语训练中应该包含语言、心理以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比如:
《小苗与大叔的对话》一文,其中有许多口语对话都可以仔细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给学生们讲解,比如季羡林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以及“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这两句时候为什么会笑,还有苗苗在采访的过程中问季羡林的问题的顺序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具体是什么?如果更改的话整个采访的过程会不会有什么变化等等问题。从对这些文章的分析来解析人物心理,从而真正让孩子们掌握口语技巧,达到正确的、高效的口语训练效果。
3、孩子本身的性格:
语言的训练从来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汉语这样博大精深的语言,更是晦涩难懂其中的含义,这就需要学习者十年如一日的练习,语言的学习并非需要什么天赋,而是积累的过程,而练习的程度往往决定于孩子与他人的交流,如果孩子性格开朗,可以多与他人交流就可以达到训练的效果,但如果孩子是个性格内向的人,那么可能一天也跟别人没说几句话,进而口语水平低下,从而一开口就闹笑话然后更加不敢开口,这样将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家长与教师应该在孩子生活中积极引导他们主动自主地与他人交流从而达到训练口语和开朗性格的双重效果。
口语教学作为小学阶段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其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言水平的提高,因为语言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语言是历史前辈传承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因此口语能力的提升也是对自己国家的了解逐渐加深的过程,所以口语的推广也是对于国家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承载了巨大的责任,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孩子的口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做好应有的监督工作,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训练,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做好口语交际的学习工作,学生们将在学习的过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陇丽.兰州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5
一、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的区别和联系
1.口语交际着重听和说。
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在英语语言学习活动中,人们正是通过这种领会能力获得大量语言材料和对一种新的语言的认识,并提高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说是口头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说的能力包括内容(有话可说)和形式(有话会说)两个方面。
2.书面交际着重读和写。
读是培养学生从书面材料中吸取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语言交际能力。
3.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口语交际是书面交际的基础,书面交际反过来能促进口语交际。听和读是语言的吸收,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然而口语交际还包括说话人的姿态、表情、语速、感情等。这些都是书面交际做不到的。
二、口语交际的策略
1.聊天――让学生敢说。
教师应与学生经常拉拉家常、侃侃大山,让学生消除心中的紧张情绪,激发他们的情感“火花”,唤起他们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教师恰当给予点拨,他们肯定会捕捉到生活的亮点,真正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这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这种关系有利于形成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具有安全感,思维活跃,潜能得到开发。抓住契机,走进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是敢于把多姿多彩的心里话说出来的。
2.激荡――让学生想说。
美国一位名叫奥斯本的博士曾经提出“脑力激荡法”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他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一话题展开讨论。讨论时,意见越多越好,允许异想天开,但是每个人不允许批评别人的意见(这一点是中国人最需要的),只允许对别人的意见加以组合和改进。这样,学生没有挫折感,只有成就感,个个不甘示弱,就产生了说的动机和动力。教师要经常开展这一活动,让学生的口语“源泉”永不干涸。
3.设局――让学生会说。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活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学生将来走入社会,面临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教师要培养他们“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的能力。
情景一:请别人开窗户
A.Open the window.(命令语气:大人对小孩;上级对下级)
B.Can you open the window?(询问:同学之间:朋友之间)
C.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有礼貌的请求:小孩对大人;下级对上级)
情景二:一天出门,你被―条狗咬住了手,你怎么跟女主人说?
A.Would you please take away your dog?
B.If you don’t take away your dog,I will call the police.
C.Get out,damned dog!
由此可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懂得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说话时要做到有分寸、不卑不亢。
4.阅读――获得交际技巧。
学生要获得口语交际的技巧,就必须多多阅读;特别是关于交际方面的书。谚语、歇后语、幽默故事、智力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很有帮助。这些是英语口语交际的“佐料”,用得适当能使口语交际增添精彩。当然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与每位学生单独相处的时间更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辩论――培养敏捷思维。
每四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人们总能看到他们激烈的辩论场面。辩论能使人灵敏;辩论能使人成熟。辩论需要辩论人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辩论技巧。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们的精心策划和安排。只有创造条件才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口语交际采用的训练方式
英语口语交际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问答、会话、复述、看图说话、口头作文、小组讨论、演讲、演剧本等。这些已为多数教师熟悉,并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内外。下面从训练性质(包括机械训练、复用训练、活用训练、交际训练)角度说明多种训练方式的特点及相互内在联系,并就其中的采用训练举例说明其具体做法。
1.机械训练。
这种训练以模仿为主,中偏下学生可采用此法。常用方式有:课文朗读、口头造句等。
2.复用训练。
这种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听一段话或做一件简单的事。要求他们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抓住要点进行转述。中等生比较适合。常用的方式有:问答、看图说话、复述等。我在刚教了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中的阅读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后,让学生抓住本文的主要内容,对该文进行复述,达到了既巩固所学内容,又提高口语的表达水平的目的。
3.活用训练。
活用训练重点在于表达思想,学生能清楚明白口述见闻,稍做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作2―3分钟的发言,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叙述、口头作文等。我常常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好一个主题,在每课开始前五分钟,邀请学生进行“Morning report”。例如,在学了“Will people have robots?”之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围绕If you have a robot at home,what will it help you to do?展开话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提高了大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既满足了学生想说的要求和表演欲望,又亲身体验到了运用英语达到交际目的后的成功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4.交际性训练。
这种训练是指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在真实情况下,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学生能就专门的话题讨论、辩论或演讲。高年级学生适用。常用的方式有:讨论、辩论、演讲等。在学了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辩论话题:After you graduate from university,will you go to poor rural area to teach the children like YangLei?Why?辩论分两组进行,正反双方就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各自的理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口语交际中应注意的事项
1.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能听清楚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态度大方、举止文明。别人说话时要聆听,要有耐心,不要心不在焉,更不要高声喧哗。对陌生人说话忌用粗俗的言语,等等。
2.口语交际要有策略。
教师要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需要多讲,哪些需要少讲。说话也有表情。口语交际的策略十分重要。
3.“肢体语言”的运用。
看比赛,当我们举起双手或伸出食指和中指(向英语中的“V”)时,表示队伍获胜了,这就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有时更能表达说话人的心理和要求,但是用错了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伤害。例如:
说话交流技巧与策略范文6
普通话 智能测试 策略
一、熟练智能测试流程
在上机进行智能测试的过程中,会出现测试失败的情况,主要原因是:(1)考生不熟悉电脑或考试系统的操作,造成耳机佩戴错误、话筒关闭、输错准考证号等失误;(2)考生在试音或正式考试时音量小,导致试音或评测失败;(3)考生读完一题不主动点击“下一题”,造成测试时间过长;(4)个别考生在读字词时速度不均匀,有漏行错行现象;(5)考生第四题“命题说话”的时间不足3分钟;(6)计算机在考试过程中突然故障,造成测试失败。
这些情况会导致测试失败,因此有必要在考前培训中加强对测试流程和测试操作的熟练,安排考生在参加正式考试之前进行模拟测试,模拟的内容包括测试环境、计算机操作、测试系统的操作等,考前认真检测每台机器的性能,将系统不稳定的计算机及时更换,以确保考试时硬件的正常运行。
以上就是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的流程,考前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分别列出注意事项:(1)耳机配戴好之后不要用手扶或握住话筒,耳机线上的话筒开关也不要随意关闭;(2)试音时应保持较洪亮的声音和正常的语速,并且跟测试过程中的音量保持一致;(3)测试过程中不要说与测试内容无关的话,“说话”题要等到系统结束测试才能停止;(4)结束离场时要马上安静地离开,不能与同场考生交流或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正常测试。
二、克服紧张心理,轻松应考
考生在考试之前往往心情很紧张,根本原因一般是考前准备不充分,对考出合格或优异的成绩没有信心。“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要想从根本上调整好心态,还是要考生平时多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全过程对考生来说也是考前的必修课,考生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能熟练操作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1.多听多练多写。听要听标准普通话,比如新闻联播、散文朗诵等,听的时候要把握一些自己平时容易读错的音并作记录,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的同时可以跟着一起读,达到练习的目的,平时也要多用普通话读文章找语感;写是要写一些规定题目的提纲,根据提纲展开话题,然后逐步的锻炼出打腹稿的能力。
2.多交流多请教。考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普通话与周围的人交流,养成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若常说方言则会影响普通话的语感,对语音面貌的改善有弊无益;请教普通话好的同事、同学或朋友,让他们指出自己说普通话时的不标准之处,并给予一些帮助或指导。
3.测试之前参加考前培训,认真听培训老师讲解测试过程和注意事项,把陌生环节都记下来,以便在模拟测试中进一步熟知和理解;参加模拟测试,并在心理上将模拟测试当成真实测试,以便更加适应测试过程。
4.进入考场要尽量地放松心情,可以深呼吸调整紧张情绪;测试开始时要专心听系统提示,按步骤进行考试;平常心对待说话题,看准系统页面的时间提示条,防止提前结束说话内容。
三、应试技巧
考生应熟悉测试题目的要求和评分细则,下面就以测试内容的顺序分别介绍一下相应的应试技巧。
1.读单音节的字词。要求考生横向朗读,不错行不漏行不跳读;考生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过慢会超过题目要求的时间从而扣分,过快则会影响每个字读音的完整性造成语音缺陷;若读错一个字可以再更正一遍,系统按第二次的读音评分,但切勿改读隔字或隔行的字;遇有多音字时考生读正确其中的一个音即可,无需读出所有读音;每一个字都要读到位再下一个字,切勿字与字在声音上的“藕断丝连”;读时声音要洪亮清晰,切勿含糊不清以免影响系统评分。
2.读多音节的词。除了与第一题相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之外,读时还要注意词语的轻重音格,即词语一般是“中重”格,轻声词语则是“重轻”格;该读轻声地音节一定不要重读,勿把儿化音节中的“儿”独立出来读,并注意发音要到位;不嘣字不嘣词不读破词,若遇不熟悉的词语不要放弃,能读对一个也要坚持读出来。
3.朗读。在朗读文章时不仅要有正确的语音而且应流利顺畅传情达意:首先应做到不错读漏读,语速正常、语调合理、停顿和重音正确到位;若有读错和漏读的字也不要重读词语或者句子加以改正,应忽略此处继续下文,以免影响整篇文章的流畅程度。
4.说话。“说话”的分数最高,当然扣分比重也较大,在应试“说话”项时,考生应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语音正确语调自然,用平时练习普通话时较的正确语音,按照正常口语的语调来“说话”,不能以背诵、演讲或者朗诵的腔调来考试;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让说话方式口语化,减少书面用语或总结式的句子;用标准词汇不用时髦语、方言词和口头禅,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时髦词汇往往是不规范的,直接“翻译”过来的方言词只能削弱表达影响语音面貌,过多的“嗯、哈、是的、那么”等口头禅会让说话内容显得匮乏无力,也让语句的流畅大打折扣;说话时应全局构思且思路清晰,切勿在说话中间发现话题无法进行转而选择另外一个题目和内容;在说话过程中勿停顿过长的时间,评分细则规定是四秒钟之内不计入缺时,若超过则累计计入“缺时”中;注意系统的显示时间,不要提前结束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