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的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的运用范文1
新媒体的政治参与,使现行的政府运作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形成一定的舆论合力后,还会促生新的舆论方向。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社会治理趋势,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目前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这将考验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执政智慧。
一、新媒体对舆论工作格局的影响
1.弱化信息把控优势。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和聚合方式的变革,也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和形态,弱化了社会管理者在信息资源把控方面的优势。新媒体的技术特性不仅模糊和重新界定了过去所谓“主流”、“非主流”和“权威”、“非权威”等概念,还改变了人们评价社会公共话题的参与模式。这种依托于新媒体(主要是网络传播)的公众意见自成体系、自由表达,体现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件讨论的能力大大加强,也使得以往信息不对称传播的方式得到改观。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新媒体帮助公众实现形式权力的突破,初步完成社会权力的再分配。
2.破坏意识形态建构。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利益问题,往往和思想认识问题交织在一起,并通过一定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目前,新媒体开放、多元、交互的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难度,传统意识形态所具有的凝聚能力下降。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反映到社会心理层面,就是人们排斥和怀疑正统思想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表现出反传统、反主流、反权威的价值取向。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信息“阻隔”功能和强大的网络语境颠覆性,严峻考验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3.消解政府权威与公信力。
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互信度,是社会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的重要资本,这种资本需要长期的互动才能累积起来。与传统媒介生态下的舆论监督不同,网络舆论生态因新媒体的存在而使地方政府的“公关管控”存在巨大的风险,突发事件因危及到民众切身利益,普遍会带来舆论的负面反馈,进而推动民众与政府“不自觉对立”。在舆情演变的过程中,各种价值理念、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自由自主、快速无序传播,不仅造成舆论溯源困难,还导致网络事件的变异,给社会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扰。
4.抬升舆论引导成本。
网络等新媒体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意见表达形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出去或形成舆论强势,满足公众“知情”和“表达”的诉求。如果不能理性引导公众有序合法地表达自己,不仅会大大抬升引导舆论的成本,还将使培育舆论“自我净化”的努力化为乌有。新媒体的出现,要求社会管理者把网络舆论场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质与量的关系、快与慢的关系,积极考虑民众的接受范围、舆情的承受能力,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上探索网络时代危机应对方式、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二、新媒体管理运用难点及弱点
1.信息甄别。
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其虚拟性、交互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性,导致社会事件在传播上的矛盾对立。网上行为理性与非理性倾向相互交织,形成了多种舆论杂合形态。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目前信息不需经过严格的审核与核实,这就导致通过网络传播、报道的消息内容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公众面对网络上大量的舆情信息感到困惑、迷惘,造成人们是非观念模糊,舆论导向的控制力减弱,给舆论引导工作增添了难度。
2.利益诉求。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同时,由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各种利益诉求和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矛盾纠缠在一起,社会管理者对敏感问题处置稍有不当,就有可能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造成大范围的负面影响。
3.社会情绪。
舆情事件传播的速度、规模和方式,不仅取决于事件的社会背景和性质,还与网民群体的认知态度、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密切相关。政府部门对社会情绪的安抚和正面回应,已经成为政府引导舆论,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公共事件中,部分群体本来就对社会或单位存在着对抗情绪,他们通过网络的偏激、情绪化甚至是煽动性的言论很容易受到关注,引起众多有关因素的卷入,使社会舆情复杂并且难以控制,成为舆论关注的难点,引导处置难度加大。
4.治理理念。
相对开放的舆论格局,使各级党委、政府面临较之以前更为严峻的考验。在一些地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面对舆论格局的新变化,显得很不适应,舆论引导能力明显不足,凸显出执政能力中的“短板”。有些地方政府习惯用排斥社会参与的权力机制,来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政府公共治理的理念和技巧还严重滞后。以什么标准对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进行性质界定,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网络突发事件产生机制及传播模式,如何正确地、有效地引领社会舆论,变得难度更大。
5.引导技巧。
面对各类突发事件,一些社会管理者满足于立竿见影的治标功夫,疏于或懒于从治本方面进行“活血化瘀”的疏导,在化解各种显性或隐性的不稳定因素方面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部分领导舆情意识和能力欠缺,对社会舆论中的民声、民意、民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不屑于弄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网站和网民社会责任缺失,也不清楚如何从制度设计上强化网络媒体和网民的社会责任,满足于对公众进行生硬的灌输式传播,难以担负引领社会舆论的大任。
6.联动机制。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公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多元信息的制造者与参与者,话语权和权的下移使受众也具备了自我议程设置的能力。部分领导在如何构建中央与地方、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机制方面思维僵化,对媒体联动机制缺乏全面的、辩证的认知。不知道怎样把握网络监督的“度”,也不清楚如何把握舆论引导、情绪疏导的时机和火候,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发挥新媒体监督功能、作用之间摇摆不定。
三、如何形成新媒体管理合力?
1.转变管控思维,适应社会需求。
在新媒体营造的舆论感染力作用下,“广场式舆论”更容易推动民众做出简单追随的行为,旧有的管控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治理需求。新媒体制造着各类信息,引导着社会舆论,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政治取向和行为,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刺激公众的情感反应,进而导致事态失控。新媒体时代是全民提供线索的时代,民众关心并调查政府在做什么,官员遭遇全面监督和直接批评成为一种常态。新媒体的发展将迫使政府部门转变管控思维,认真学习新媒体知识,积极消除新媒体恐惧症,努力避免封堵方法和“鸵鸟”态度。
2.优化治理模式,理顺工作机制。
近年来,公共行政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动态性不断加剧,新媒体催生的公民社会日益壮大,使得传统政府治理模式日益显现出濒临危机的征兆。新媒体以更充分、更快捷的暴露危机的方式给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带来冲击。舆情危机的产生,既因转型社会中的结构性矛盾引发,也因新媒体自身的特点导致。基于当前网络舆情治理的瓶颈,亟待创新社会化、法制化的多元治理模式,只有各个政府行政单位之间理顺工作机制,实现归口管理、专人负责、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综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才能得到及时、高效、合理的应对和解决,舆情应对工作才能跟上新媒体的脚步,才能与网友的情感合拍。
3.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传播秩序。
新媒体的管理,既要考虑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也要兼顾国家安全和公民权益保障。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新媒体的专门法律,有些间接可依据、可引用的相关法律,但用起来不趁手。因此,可以考虑在完善现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以法律或者行政性法规的形式,建立权责对应的新媒体管理法律体系。在信息聚合与扩散不断提速的新媒体时代,各级政府很有必要理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营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规范传播秩序,加强对舆论的引导。
4.新旧媒体互动,拓展宣导空间。
在很多舆情事件中,互联网等新媒体都在扮演着为大众、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角色。特别是在传统媒体因为种种顾虑而缺席或反应迟钝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充当急先锋的角色,成为网民自发爆料和集结舆论的平台。在新媒体时代,既往的议程设置理论根据现实有所修正,只要选准突破口,新旧媒体相互借力,就可以借助新媒体优势,扩展报道互动新空间,将受众接受信息和接受导向的过程融为一体。社会管理者借助新媒体搭建统一的开放性平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提升了报道价值,又满足受众深层次的需求,将是优化政府治理模式,重构正面舆论的自主性和传播力,通向善治的一剂良药。
新媒体的运用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新兴媒体;有效运用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对企业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新媒体领域中,新兴媒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被各行业广泛使用,尤其在企业管理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用新兴媒体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在应用上仍不成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的管理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企业管理的概述
企业管理指的是管理企业,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系列关于计划、组织、监督、指挥、调节等职能的总称。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凭借一定的媒体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在以往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过传统媒体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但传统媒体的时效性比较差、而且更注重于宣传功能、互动比较少,不利于企业的管理。新兴媒体的产生,使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手机、网络等实现信息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立体感强等优点,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企业在新兴媒体的利用上仍不成熟,对于新兴媒体存在的不足,管理人员也不知如何规避或改善。企业对于新兴媒体的利用水平还可以再提高。
二、新兴媒体的概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不断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称之为新兴媒体,新兴媒体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兴媒体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在媒体产业中实现了现代化转型。如今,新兴媒体在社会各界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也在各个行业和领域被广泛使用。电视、报纸、数字杂志、广播等都充分体现了新兴媒体的特点,在世界各国新兴媒体被称为第五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媒体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新兴媒体已经是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关于新兴媒体的定义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有很多学者对新兴媒体进行研究,但因为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于界定新兴媒体也有差异性。综合而言,新兴媒体其实就是通过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产品将新型的传播技术得以实现。
三、新兴媒体的作用和重要性
1.新兴媒体的作用(1)新兴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大大的缩短了其传递的时间,进一步提高的信息的准确性和管理效率。(2)新兴媒体可以提高决策的执行力,防止信息的传递失误,并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利用很短的时间调整决策的内容。(3)新兴媒体可以使管理费用降低。新兴媒体的成本低、互动性强、覆盖范围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企业知名度提高,使企业广告费用降低。2.新兴媒体的重要性(1)新兴媒体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实现了现代化改革,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2)运用新兴媒体对企业进行管理,通过论坛、博客、贴吧等免费的平台和交流软件,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共享,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有效的节约经营成本,实现资源的共享。(3)新兴媒体可以进一步开拓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为企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报刊、网络、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兴媒体形式,拓宽企业的营销渠道,实现多元化发展,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企业管理中新兴媒体的运用问题
因为新兴媒体发展时间比较短,企业管理运用新兴媒体的时间也比较晚,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存在缺陷和不足。1.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新兴媒体的重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在开发新媒体上技术还不成熟,因此有些企业还是使用传统媒体进行管理,虽然了解了新兴媒体是时展和生产经营的必然要求,但是对于新兴媒体的使用不积极,由此也影响了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提高。2.企业管理人员对新兴媒体运用不足新兴媒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运用上要求比较高,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新兴媒体的使用上比较陌生,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失误,影响了企业管理的质量。3.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合理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比新兴媒体慢,但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应用时间比较长,管理人员在其运用上比较强,但是管理人员也不能忽视新型媒体的优点,在企业管理中,因为管理人员对媒体技术的认知不全面,使其不能合理使用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限制媒体效用的最大化。4.企业没有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在新兴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新兴媒体,因为企业对于新兴媒体的认识只处于表面,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购买新媒体上只是引进使用比较普遍的新媒体,并没有真正的充分的利用到各种功能效用更大的新媒体,甚至会流失企业的资金,造成资源浪费。
五、企业管理中新兴媒体的具体运用策略
新媒体的运用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幼儿;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要培养具有创新型的幼儿,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未来教育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呢?
一、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
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要想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充分地得到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如果教师很有创新意识,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和日常交流中表现出创造性倾向,就会在无形中激发和促进幼儿的创新能力。如,在活动过程中利用幼儿好奇、好问、好胜的心理,常问一些能够激发幼儿创造性的问题,如:“如果怎样?”“与什么有关?”“还有什么?”“然后又怎样?”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热情。在制作的课件中,多设置一些表扬、赞许、鼓励的语言和表情,如在智力游戏《看谁找得快》的课件中,增添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当幼儿找对了小动物的家后,小动物们就会用它们独特的声音对小朋友说“你真棒!谢谢你!”的表扬语,即使答错了也会听到“没关系,再来一次”的鼓励语,让幼儿在提高认知能力的同时获取情感的满足并敢于创新。
二、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幼儿思维和创新的空间
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去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以往教师都是以图片、教具等形式来向幼儿传授知识,但效果往往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往往造成幼儿思维的局限性、狭隘性。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可以把死板的图片教具等用课件的形式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使得教学的内容变得可视、可听、声形并茂。幼儿的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幼儿的探究,来自于幼儿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六大解放”那样,让幼儿真正地解放,而不是一味地从知识中来,而应该适当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多进行动口、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使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拓宽幼儿创新的空间。
如,在科学活动《毛毛虫和蝴蝶》中,以往教师仅仅利用图片、教具等形式进行讲解,幼儿往往对此缺乏兴趣,不喜欢听,达不到教育目的。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则可以把蝴蝶一生不同时期的形态和动作特征编制成课件,制作成生动的动画,可以让幼儿形象地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并能在活动后创造性地用各种形状彩纸拼贴出各式各样美丽的蝴蝶和毛毛虫,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幼儿感受和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激发出幼儿创造的火花。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在有关网站下载有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幼儿获取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如,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从网上下载大量美术作品,供幼儿欣赏,拓宽他们的视野,为幼儿进行美术创造活动打下基础,进而从一定程度上扩展他们的思维和创新空间。
三、运用多媒体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想象是创造性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所谓想象,是指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但并不依据别人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形象的过程,这种想象是独创的。在教学活动中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多媒体教育教学中,声形并茂的图片便可把幼儿这种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敢于想他人之所想。
如,在故事教学《小猫钓鱼》活动中,将故事制作成课件,根据故事情节,教师可移动鼠标,让活动的画面展现在幼儿面前,在故事的结尾部分设计大问号,可激发幼儿创造性地续编故事,故意不交代故事的结尾,这就是故事的空白,可让幼儿进行合理的补充、扩展,教师根据幼儿的续编情况及时改变故事的结尾,让幼儿对续编和创编故事有了更强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创编过程中,教师要珍视孩子的奇思妙想,更要善于挖掘教材,鼓励孩子将各种奇思妙想表露出来。
又如,在音乐教学中,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在音乐歌表演《春天来》中,教师可用课件向幼儿逐步展现歌曲中的内容,让幼儿在动态的画面中感受春天的美,要求幼儿主动地参与其中,让他们自唱、自跳、自编,从而启发他们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春天。既发挥了他们的创新才能,又加深了他们对整首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陶行知先生认为:对于一个有志者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信息化时代里,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创新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手段,正确地引导幼儿释放他们的创新才能,才能将幼儿的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使幼儿的创新能力真正得到发展。
新媒体的运用范文4
关键词:创新精神;多媒体教学;课程改革
1.引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创新精神和开阔的视野,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就应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创创新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只注重获取知识的教学观念,知识和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个体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鼓励创新并不是要求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去创造出新的事物,而是激发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拘一格,从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提出新的观点,打破常规。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自我约束力较弱,学习动机不强,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来学。学生们学习的情趣强烈了,也就会跟随教师动脑思考问题了。比如,在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献不同于以往的导入,将儿歌和图片制作成课件,让他们从视觉上和听觉上受到感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小学生对图片比较敏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图片,大胆联想图片和文章的关联,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例如学习《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时,由于大部分的同学都没有去过卢沟桥,自然他们无法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文章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量多三方面来描写卢沟桥的狮子,但同学们很难领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和视频,同学们直观感悟,慢慢理解了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词汇去描写。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并尝试着描写自己喜欢的小狮子。通过此次授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创新意识
语文的教学不应该束缚学生的思维,相反教师应该循循善诱,不断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诗歌《静夜思》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提问,月亮像什么呀,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有的同学说像小船,有的同学说像豆芽。接着,教师可以在PPT上播放月亮周期变化的图片,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每翻一张图片,教师都可以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月亮像什么。最后,教师为同学们总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月亮像小船,但是不能局限自己的思维,因为有的时候月亮还可以像圆盘,像镰刀,像细眉。 这样一堂课,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开阔了思维,激活了想象。教师要利用好每一次提问的机会,问题的设置要有梯段性和挑战性,主观问题和客观问题的比重要适当。
同样,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提高其质疑的能力。对于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们的思维世界和成人是不同的,他们往往能提出大人想不到的问题,而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点燃思维的火。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民主和谐的讨论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互联网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肯定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向教师,向教科书挑战的做法,培养学生勇于冒险的创新品质。
4.参与实践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实践证明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开发学生大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巩固学到的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往写作课同学们都苦于缺乏素材,缺少生活的经验。多媒体具有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同学们进行展示。在写作前,教师引导学生们细致观察,接着鼓励学生发表看法,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写作的思路,最后同学们就可以带着已有的想法进行写作了。在展览优秀作文时,教师可以边讲作文边演示课件,讲解为什们这篇是好的文章,哪些词语用得好。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的文章,让他们自己总结谁的文章具有创新点,为什么这么写好。慢慢地,同学们就会领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创新的手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出色。
5.小结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该合理、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丰富生动,贴近生活的情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尤其要重视课堂导入部分的新意,课堂提问要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反思能力,争取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挖掘各自潜在的创新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教师要做好思想准备,让学生在每一堂课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要适时引导。
参考文献:
[1]何媛媛. 运用多媒体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232.
[2]赵建华,李克东.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1997,01:46-54.
[3]谢玉梅.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 语文建设,2013,30:5-6.
新媒体的运用范文5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新课程 多媒体 有效运用
自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电脑和网络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的深刻变化。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培养起来的知识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和社会的需要,科技创新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创新性人才。而传统教学理念下压制高中生的创新性成长,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有效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可以说顺应了时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变革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与高中生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因素,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倡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长足发展和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自身也有先天缺点。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好高中地理教学,是所有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象征着人类的时代跨越,这一次跨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电脑与网络的迅速流行和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赋予了课堂教学更多的精彩内容。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展开,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充分运用。这些变化带来的是地理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高效率;高中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究其原因,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与教师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有直接关系。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和检索。多媒体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给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带来勃勃生机。所以,高中地理课堂有了多媒体的介入焕发了新的活力,使得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合理优化,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融合在一起向高中生传递。在信息量上较之传统的教学手段,有了更大优势。传统教学只能用黑板、挂图、模型等形式向高中生传递信息,显得单一而匮乏。为了更好地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多媒体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新课程教学要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依据教学标准要求,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使之与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合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高中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高中生的各种能力,提高高中生的素质,大大强化教学效果,使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法达到最佳结合。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性。我们在实施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在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因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地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以及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给高中生创设更逼真的教学情境,让高中生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足
新媒体的运用范文6
【关键词】突发事件报道 专业媒体 普通公民
2013年4月,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两起突发事件—波士顿爆炸案和雅安地震中,使用自媒体的普通公民(公民记者)均成为重要的消息来源和信息传播主体,公民新闻越发成为与传统媒体报道互为补充、融合共生的力量所在,二者一同建构起突发事件报道的新景观。
突发事件中报道消息源主体的转变
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处发生爆炸案。与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完全依赖主流的传统媒体报道不同,几乎在波士顿爆炸案发生的同时,身处事件现场的诸多网友便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将海量的现场目击图片和视频上传到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与5年前汶川地震相比,雅安地震的舆情高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传统媒体向微博、微信等载体偏移,自媒体平台上的传播也呈现出日趋理性和成熟的发展态势。除了快速播报地震消息以外,微博在救援信息扩散、谣言澄清、灾后募捐、救助知识普及等方面均显现出积极意义。而微信作为一种“多模态”媒介,不仅在通讯资源紧张的地震灾区被用作应急通讯工具;另一方面,“芦山地震救助”、“央视评论”、“四川卫视雅安热线”等微信公共账号则利用该平台收集整合寻人救助信息、推送灾情速报和灾区急需等专题信息,积极效应凸显。央视新闻频道则在直播中滚动播报“央视评论”微信平台所汇集的信息,体现出传统媒体对自媒体信息的整合与运用。
上述事件表明,在突发事件中信息来源主体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使用自媒体的普通公民(公民记者)日益成为重要的消息源。而公民新闻不仅成为了普通受众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了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线索和素材的重要渠道。“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指的是“来自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即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旨在提供一个民主社会需要的独立、可信、准确、广泛及其他相关信息。”①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普通人有了越来越多的渠道(平台)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并在各种意见表达和集体讨论中形成了区别于媒体视角的社会舆论。“公民新闻”的崛起以及公民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出色表现,弥补了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时效性、互动性和临场性的不足,新闻报道愈发呈现出专业媒体与普通公民合作生产的趋势。
突发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运用“公民新闻”的渠道
一种渠道是利用社交媒体等集成平台,实现新闻线索、最新消息和现场影像的及时获取,以及舆情动态的把握。这对于专业媒体机构来说,既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又降低了新闻采集的人力成本,可谓一举两得。然而,社交媒体尽管汇集了民智与广泛的信息来源,但由于普通公民一般不具备专门的新闻报道素质,这容易使新闻变成碎片化的“盲人摸象”,导致社交媒体平台经常充斥着大量碎片化消息,也容易成为虚假消息和偏激情绪滋生的温床。因此,面对社交媒体上如潮水般涌入眼帘的海量碎片化信息,媒体能否关注、筛选其中的有价值信息,是决定媒体能否有效利用社交媒体消息源的重要标准。
面对媒体的这项需求,前美联社驻外记者伯特·赫尔曼(Burt Herman)等人于2011年开发了一项名为“Storify”的信息筛选、整合技术,该技术“能快速搜索和拉取特定主题的内容,把来自Twitter、Facebook、Flickr、YouTube和Google等平台的各种内容整合到一起,用户再撰写相关内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在国内也有高科技公司提供类似服务,如北京宏博知微科技有限公司就提供网页端的微博传播分析服务,“可分析出水军比例、微博传播引爆点、传播情感倾向、传播参与用户部分指标、传播关键词等数据”,从而有助于提升媒体信息采集的效率。
另一种渠道是自建公民新闻平台,即传统媒体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公民新闻平台或互动平台,以汇集普通公民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并对专业记者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信息补充。此次雅安地震中,中央电视台和四川卫视利用微信公众账号汇集信息并在电视节目中播出的做法,可以说是自建公民新闻平台意识的初步体现。
英国BBC在2001年就设立了一项名为“数字化讲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的旗舰级项目,该项目将数字媒体制作引入英国的大小社区,通过当地的简易媒体工作室传授人们如何制作脚本、录音以及编辑照片和视频等技术。正是得益于这些尝试和努力,在2005年7月7日伦敦连环爆炸案发生后的6个小时内,BBC收到了来自爆炸案亲历者、目击者等普通公民发来的1000多张事件照片、20余个非专业视频素材、以及4000多条短信和20000余封电子邮件,而第二天的BBC晚间新闻有关恐怖袭击的报道则完全使用了这些普通公民提供的新闻素材。
美国有代表性的媒体自建公民新闻平台以CNN的iReport最为成功,它邀请全世界的人们向CNN上传他们认为值得更多人关注的新闻故事、照片和视频等,在网站上线的前两年里,就“接到175000个视频和图片,每月有2300万访问量”。所有用户上传的新闻都会在明显位置被标明“CNN未审核”的标签,同时一组网站管理人员会根据“iReport社区指南”对所有上传的新闻进行管理。其中,有一部分新闻会受到CNN的专业审核,当这则新闻被验证通过后,它的“CNN未审核”标签会被一个红色的“CNN iReport”标签所替换,从而使整个网络社区知晓该条新闻已被证实。②
传统媒体自建公民新闻平台的好处,不仅在于能够为其新闻报道提供更多来自民间的信息与解读,使其自身的报道视角更加多元化、报道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媒体对自建平台拥有审核和把关的权利,能够使收集来的公民新闻更加符合自己的报道需求。但就像品牌企业在选择是自主搭建电商平台还是在其它平台销售产品时产生的抉择难题一样,媒体自建公民新闻平台同样可能存在用户量少、信息匮乏、盈利式微等风险。因此,只有强大的后台保障、合理的规划设计以及良性的运作,自建公民新闻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助力新闻报道的目标,否则,只能成为形式大于实质的标签化存在。
关于我国传统媒体自建公民新闻平台的设想
自建新闻平台的根本是传统媒体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从思维上认可公民新闻的价值与意义,从战略高度重视公民新闻平台的建立,才能将其细化和落实到实操层面。因此,传统媒体要对新闻传播信源主体发生转移的现状有深刻认识,转变传统单向、线性的思维方式,用更加开放和务实的心态应对公民新闻带来的巨大挑战。
具体到平台建设层面,笔者结合国外媒体公民新闻平台的建设经验,提出我国传统媒体建设公民新闻平台的几点建议。首先,平台须实现公民新闻的快捷上传。上传新闻所需的步骤和技术应竭力简化、易操作,让尽可能多的用户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如何使用。而且该平台还应同时支持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的组合上传。其次,在各类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公民新闻平台还应开发适合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的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利用手边的任何工具接入平台。再次,该平台应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审核机制,以遏制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的蔓延,可以结合政策法规规定,通过事先审查、事后删除、关键词管理等多种手段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但是,审核管理应遵循权限最小化原则,因为过严的管控将影响用户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第四,应建立起信息集成分析后台,综合利用智能软件和人工编辑对用户的大量信息进行有效地分类、整合,进而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并每隔一段时间便提供一份公民新闻汇总报告给母媒介以供参考。第五,平台应设计良性的互动反馈机制,如某用户的新闻一旦被媒体所采纳,便给予一定的奖励,而且各用户之间也可以通过互相关注、评论、补充信息来实现横向互动,增加平台的社区体验和用户粘性。最后,平台应持之以恒地完善用户体验。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从日常使用的点滴中积累起来的,诸如便捷的操作、简洁的页面、个性化的设置、流畅性的提升,这些都能为用户体验加分。
公民新闻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对传统媒体传播功能解构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凤凰涅磐式”的发展新思路。未来的突发事件报道走向,应该是传统媒体与公民新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螺旋式上升轨迹。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集成平台和自建平台两种路径,实现公民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分别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