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范文1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清洁生产、市场机制、社会调控等方式,组织成为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旨在最终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标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层次界定。技术层次,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最高效率地节约使用资源;在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需要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利益分配。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二是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三、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

(一)日本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循环经济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纪初,提出“环境立国”战略,即创建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消费者报废电器时应支付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费用,废旧电器经过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产企业。资源循环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日本力争资源回收率达100%。从家电中回收的玻璃、铜、铝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产品。

(二)德国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德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国就制定和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1996年又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确立产生废弃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担治理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合作三原则。家庭废弃物利用率从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业,95%的矿渣、75%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以及至少有2000万顿废旧钢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并创造20多万个就业机会。

(三)美国

美国1976年就制定和颁布《固体废弃物处置法》。2003年,美国城镇产生的废弃物为5.5亿t,回收利用率达到40%。在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中,纸张为42%,软饮料塑料瓶为40%,铁制包装为57%。

(四)欧盟

欧盟实施的家用电器回收办法,规定商业界必须回收90%的废弃电冰箱及洗衣机,并将此类大型电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产利用。在个人电脑方面其回收比例则按产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国政府要求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奥地利法规要求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丹麦政府规定所有废弃物要有50%进行再循环处理。

四、目前循环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耐用性等。发明这种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产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二)工业园区模式——又称为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生产量,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最初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已有1.6万家企业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做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清理、分拣再进行循环利用。

(四)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五、国外循环经济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为例介绍。

(一)园区简介

为解决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而产生的垃圾排放等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北九州市以建设亚洲的“国家资源及环保产业基地”为目标,以振兴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为主,制定了生态工业园基本规划。工业园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态园的代表。园区分为实证研究区和循环工业园两个区域。

(二)循环经济实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环保产业拥有合理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安全的高新技术,由企业、大学及政府部门组成的“北九州环境产业推进会议”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环境政策与产业振兴政策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点实施措施有四个方面:(1)建设循环使用及旧零部件再次使用产业园区;(2)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基础设施,发展新产业;(3)创办新能源技术产业、超微纳米等新一代环保产业项目;(4)加强人才培训。

此外北九州通过规划合理的功能区布局来更好的贯彻实施循环经济的理念,具体功能区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设立北九州市生态工业园区中心:是开展环境教育的基地,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技术相关研修、讲座,推广环保技术。(2)环保企业聚集区:通过各企业的相互合作,把环保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废物排放为零的资源循环基地。(3)响滩再生使用区:市政府场地租给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环保项目,地方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自己独创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开展各种再生使用产业活动。(4)环保研发中心:企业、政府、大学联合起来将进行最尖端的废物处理技术、再生使用技术的研发。本九州生态产业园利用作为工业城市积累起来的技术和人才、工业设施及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市民建立的网络,将振兴产业与环境保护两大政策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建立独具特色的地区政策的工业园区,其成功经验对我们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六、国内发展循环经济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发展生态园区循环经济可从以下几点试做努力:

1.创新机构,保证循环经济深入发展。成立循环经济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区域实际状况,从引导和促进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工作。

2.绿色招商,促进第二产业生态工业发展。通过产业链、产品链和废物链的构建与完善,资源和废物的减量化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改善投资环境。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发展补链企业,形成多产品多链条的生态工业网状结构。

3.集约使用,提高资源使用率。注重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无论在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

4.重视科技,引领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发展。可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海水淡化以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投资兴建垃圾发电厂,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烟气净化处理发电的同时保护居住环境;完善区域水循环系统,建立以污水处理厂为主体的中水回用系统,节约用水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中水的需求。

5.加强信息建设,构建生态工业信息平台。建立固废资源信息网,便于企业之间进行固废资源交换与再利用的信息沟通,为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建设搭建信息平台。

6.注重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生态文化建设从孩子抓起,各级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在相应课程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内容,把生态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区域创新活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

[2]于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J].天津科技,2004,(6).

[3]许江萍.循环经济:从理念到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06,(8).

[4]江翔.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J].华东经济管理,2005,(3).

[5]王晶日.实现循环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4,(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范文2

关键词:发展 循环经济 对策

资源的稀缺日益影响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资源枯竭与环境威胁的困境,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现实和亟待研究的重点经济问题。甘肃省由于历史等原因,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要走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最佳的选择就是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甘肃省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才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种经济发展模式

从资源流程和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人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种模式,即传统经济模式、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经济模式。这是一种由“资源—生产—消费”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在这种经济模式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的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和一次性的,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并酿成灾难性环境污染的后果,其严重程度已危及人类的生存。

过程末端治理模式。这是一种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繁荣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先污染、后治理,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就采取这种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进步表现在于,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但由于重在强调生产过程的末端治理污染,导致治理成本太高,技术上难以支撑,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把大量有用的资源当作废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使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循环经济模式。这是一种“资源—生产—消费—资源再生”的物质循环流动生产过程,它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污染排放,甚至零污染排放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其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以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纳入自然生态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以达到产品洁净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的目的。这样可最大限度的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使资源在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不但要求人们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经济新思维,还要求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著名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甘肃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

甘肃在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伴随着资源的低效率利用。甘肃省是一个人均能源占有量相对不足的省份。目前省内煤炭探明保有储量86亿吨,人均贮量仅有400吨左右;石油资源贮量人均仅10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金昌、白银、嘉峪关、玉门、窑街等重点资源型城市(矿区),现在都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与此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影响着甘肃省经济的全面发展。甘肃省煤炭资源的综合开采回收率仅为30%,而现阶段我国重点煤矿的回采率平均为6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也只有37%。而甘肃省内矿产资源开采中,乱挖滥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的加工利用基本上仍是“资源—产品—废弃物”一次性单向粗放型利用方式。

(二)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过快

甘肃省1999年至2003年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98%、3.23 %、1.88%、4.36 %、11.82 %;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为9.90%、8.70 %、9.40 %、9.40 %、10.10 %。逐年能源消耗呈递增趋势,尤其是2003年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1.72%。这种以资源的大量消耗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加重了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而且造成资源严重的浪费以及资源的低效率利用。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

(三)能源消耗和废物产出量偏高

在长期形成的国内分工格局中,甘肃省“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很大比重,其中大多数传统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既造成能源的高消耗,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2003年,甘肃省GDP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11%和0.85%,但甘肃省能源消耗总量是3375.08万吨标准煤、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是207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是20899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是4033亿标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01 %、2.06%、0.98%、和2.03%,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甘肃省在资源高消耗的同时,伴随着废弃物高排放。甘肃省万元工业总产值废物产生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甘肃省内万元工业总产值排放的污染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要比东部地区高出1~5倍。资源高消耗和废物的高产出,必然导致资源枯竭、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使甘肃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四)能源的消费结构不合理

甘肃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占相当大的比重。甘肃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量比较贫乏,再施以过度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造成能源的严重短缺,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为主,而且根据甘肃的能源禀赋条件,这种结构今后20年不可能有太大变化。这对甘肃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造成压力。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对策

(一)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

推进循环经济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通过教育宣传,让全社会懂得什么是循环经济,认清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提高公众的资源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为发展循环经济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要特别加强对青少年的环境资源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起循环经济的意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回收、绿色生活方式等与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二)加快立法工作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资源的利用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进行科学的管理,保障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已经起步,但至今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为了有效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甘肃省除了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之外,还必须加快地方性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形成和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明确政府、企业、社区和公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法律的有效性和严肃性,为保障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建立循环型社会提供良好的法规和政策环境。

(三)推广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末端治理污染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清洁生产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传统的末端治理污染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重在“治”;清洁生产则要求在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流程、废物利用改进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强管理和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重在“防”。二是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集约型增长方式。传统的末端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上;清洁生产则是走内涵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行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企业要积极主动防治工业污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使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逐步实现零排放,从而达到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目的,收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效果。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范文3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已发现的一百余种矿物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一次能源消费中有70%~75%来源于煤炭,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由于当前中国原油的进口依存度仍然逐渐提高,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廉价,所以煤炭产业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同时我们看到,多年来我国过度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源“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以粗加工为主的传统煤炭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都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面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煤炭产业发展更是积累了不少问题。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区域分工、经济结构、地域特点等因素制约,我国非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壮大还需时日。而煤炭产业作为我国优势产业,如果能够实现全面升级转型,则是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最务实的举措。因此,转变传统煤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采矿,发展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打造高效益、高技术、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的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新型煤炭产业经济新模式,是我国能源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和最有效的途径。

二、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系统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产出量。通过资源代谢分析,可本文由收集整理以了解资源的流动路径和环节,以及各环节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情况,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煤炭行业涉及的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进行资源代谢分析是研究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基础。资源能否做到层级利用、循环利用,不仅取决于资源种类及其自身特性,更取决于其流动方式和规律。

(一)资源代谢方式的转变

1.“资源—资源—资源”型的代谢方式

以这种形式流动的资源每经过一个环节后都会产生新的资源,这些新的资源在经过相关环节后再产生新的资源,依次发展下去直到最终环节。

2.“资源—处理—资源”型的代谢方式

资源的这种流动方式是指资源流经若干环节后其基本的用途和作用没有太大的变化,经过处理后仍能被重新利用。这种资源流动形式,有的经过简单环节的循环,有的经过多个环节,甚至重复循环。这种流动方式易产生过程损耗,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资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过程损耗与技术水平有关。资源的这种流动特性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

3.“资源—废弃—再生”型的代谢方式

资源的这种流动方式是指资源经过一个环节或多个环节后,原有的用途和功能基本丧失,成为暂时没有用途的资源。经过处理后,一部分资源能恢复原来的用途,另一部分资源经过处理后再做他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再生。大多数资源都按这种方式流动。这种方式是构成环境损害的主要方式,也是循环经济讨论的重点。

(二)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价值增值

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这种不断增值的状态下,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煤炭行业价值链增值,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的。

1.价值链延伸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本质特征就是延长了产品价值链的环节,通过对行业价值链形成过程中副产品的减量与处理,以及生产消费过程中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延长了该行业的产业链,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用价值。对煤炭资源来讲,压缩煤炭产量,减少资源绝对开采量,积极发展煤炭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拉长煤炭产业的价值链,是实现煤炭产业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产业附加值的关键。

2.网状或环状化

煤炭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进行处理,使处理后的副产品产生再利用的价值,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使该行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从而变为网状化或环状化。尽管对废弃物的处理和回用会增加一些额外付出,但是考虑到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价值链总体是不断上升的。有些专家学者将这一循环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构造为“螺旋上升的链网结构”,即物质循环是闭合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价值流是增值上升的。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范文4

【关键词】循环经济 模式 经验 沧州

近年来,沧州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沿海经济的历史机遇,以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为重点,以建设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为特色,不断探索和实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破解生态环境承载过重、经济增长乏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等发展困境,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以沧州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沧州临港化工产业园区为重点分析对象,研究其典型的循环经济模式。

一、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5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到 2010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命名为“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又分别在2012年、2013年,经国家财政部批准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形成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现代物流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总投资6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园区GDP达248亿元,总产值约1040亿元,循环化改造项目新增的产值将达到350.1亿元。

二、沧州“三圈”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逐步形成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开发区与周边的循环经济圈――“三圈”循环经济。

1、企I层次循环模式――小循环。河北临港化工有限公司是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内循环”的典范。企业的核心项目三聚氯氰,恰好与离子膜烧碱以及氰化钠项目实现企业内循环。公司的整套装置从原盐开始,通过离子膜烧碱生产烧碱以及液氯;所得的烧碱和氢氰酸又反应并生成氰化钠,氰化纳与液氯反应并生成三聚氯氰。与此同时,作为副产品的盐又成为离子膜烧碱的原料。每年可以节省原料费高达1200多万元,而且还减少了大量的高盐废水的排放。

2、工业园区层次循环模式――中循环。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聚海分公司,年产TDI产品120000吨,副产品盐酸310000吨。聚海公司于2010年委托朝阳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HCL气体输送项目的设计,将公司用于副产盐酸的HCL气体外售给金牛化工,减少焚烧焦油末1万吨/年,减排CO222570吨,废水回收DNT可作为TDI生产原料,提高HCL气体的产品附加值及氯化氢气体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双方的生产成本及原材料采购与副产品的销售运输量。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大化”不必进行HCL的回收和外运,与此同时“金牛”也就不必再设立HCL生成装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极大的加强了沧州大化和金牛化工的合作关系,同时为双方企业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循环型社会模式――大循环。开发区在协调渤海新区产业发展,园区布局优化,加速大区块间要素循环等方面下足功夫。例如,国华电力利用海水淡化技术生产锅炉需要的纯净水,并把浓缩的海水提供给盐场,这样就比常规的盐场晒盐节省了大量土地。同时,企业产生的电、纯净水以及蒸汽可以直接供给周边的居民和企业,既保证了经济的增长又实现了生态效益。

三、“三圈”循环经济模式经验启示

1、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多元化的政策上的支持。政策制定上,在降低土地成本、减放行政审批、提高环境容量等方面出真着,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客商投资、支持金融业、扶持物流贸易、以及集装箱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得投资者享有比其他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机制建设上,创立了“六个一”,即“一个领导、一条战线、一个项目、一个团队”的招商工作机制和“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机制,为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各方面、多元化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2、制定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发展有的放矢。2012年制定的《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共确定24个重点循环化改造项目,17个循环经济产业链链接或延伸项目,7个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包括:5个产业链关键链接项目,5个产业链延伸项目,1个物料闭路循环项目,3个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1个水分类利用及循环利用项目,5个资源共享设施建设项目,2个污染集中防治及升级改造项目,2个信息化及监测体系项目。

3、树立循环理念,实行产业链招商。开发区十分注重以循环经济理念招商、以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布局招商。经过不懈努力,临港开发区循环经济水平显著提升,涌入了大量经济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双赢的企业,区内循环经济体系已见雏形。

4、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内容齐全。开发区积极推动三废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突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较好地实现工业废渣、粉煤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行海水淡化项目,进行中水回用,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

5、引进高新人才,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开发区注重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区”的战略,当地人事和劳动部门针对人才稀缺的现状,吸纳大量优秀的海归人员及专家来沧州开发区工作。与此同时,一批高等院校附属校区也被引入开发区,科研力量及教育水平都取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循环经济得发展提供了坚固的技术后盾和智力支持。

6、设立专门机构,快速协调循环经济工作。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循环经济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并成立循环经济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进一步加强领导,为全面促进循环经济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机制保障。

参考文献:

[1]程艳芳.开发沧州沿海文化资源促进渤海新区发展应遵循

的几个原则[期刊论文]-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4)2

[2]曹敏然.沧州渤海新区崛起的战略意义[期刊论文]-环渤

海经济t望.2009(8)

[3]环渤海投资最佳地、京津冀新的增长极沧州渤海新区抢抓

机遇加快发展[期刊论文]-上海化工.2014(4)

[4]常周.沧州渤海新区形成多个循环产业链[期刊论文]-中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范文5

一、岳阳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模式

(一)“再生资源产业园”模式

汨罗市依托再生资源市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产业模式,且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其“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民众自觉参与”的经验,得到了上级和媒体的充分肯定。汨罗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是中南五省最大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与广东吴川、河北保定一起成为全国三大再生资源市场,再生资源年交易量100万吨,市场交易额近100亿元。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等原则已建立了社会化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加工利用系统和废弃物资无害化处置系统,汨罗再生资源产业园已汇集了长江铜业、兴发铝业、平桂制塑等50多家企业入园兴业,成为了汨罗市的龙头和支柱产业。

(二)“林纸一体化”模式

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探索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即“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一体化经营。”从育林、造纸到废纸回收利用,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即“培植资源、清洁环保、低耗高效”的产业发展模式。他们推行林纸一体化,打造绿色生态链;引进高效率化学机械浆生产线,打造清洁生产链;大力发展废纸造纸,打造再生资源链;重视节水和降耗,打造持续利用链;搞好废物利用,打造环保产业链。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也实现了林业、纸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企业生产能力由1998年的7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180万吨;企业总资产从2.4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6亿元,利税总额由1998年的3763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5.7亿元,在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中排名前200位,在国有控股造纸企业中排名第一。

(三)“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模式

云溪精细化公园主动对接驻区石化大厂,充分利用大厂原料发展新型工业,搭建了工业催化裂化、高分子材料加工、生物医药化工、环保溶剂、中间体和炼厂气体加工六条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如巴陵石化公司在生产氯丙烯过程中的下脚料DD混剂每年达12000吨,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园区引进了溶剂化工有限公司利用DD混剂生产氯丙烯、三氯丙烯、土壤熏剂等中间产品。巴陵石化环已酮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轻质油、X油等废料,给环境带来污染,为此,引进了昌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该副产品生产环氧已烷,正戊醇作为香料中间体。园区引进的长科公司利用大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生产特种氧化铝,全部销往长炼催化剂厂作原料,既解决了企业的原材料问题,又解决了产品的销路。六条产业链的形成,使企业与产业之间做到了物料资源互供,“三废”综合治理,能量逐级利用。园区内工业废水排放量每小时不到100吨,呈现和谐、环保、健康的发展态势。目前,园区已有20度家企业实现循环对接,每年节约成本6亿多元,企业平均节约成本10%以上,能耗也得到有效控制。

(四)“清洁生产”、“三废”综合利用模式

中石化长炼公司每年加工原油600万吨,生产汽油、柴油、煤油、苯类、液化气、聚丙烯等60多种石油化工产品。近几年来,公司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幅度消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处理尾气,回收硫酸,节电节水,使效益倍增的产业模式。近年来,投入循环经济方面的资源达30多亿元,形成了脱硫装置系统产生的酸气――硫酸,催化、焦化、气体分馏、重整装置产生的可燃废弃――液化气;催化装置催化剂进行烧焦时产生再生烟气――余热利用(供热、发电)等一系列综合利用产业链。每年形成节能和三废利用产值45亿多元,利税6亿多元。既保护了环境,又大幅度地减小了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岳阳兴长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甲醇装置,开展解析气回收,循环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安全隐患问题,而且回收的资源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效益。

(五)“废水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模式

继2004年建成日处理10万吨南津港污水处理和日处理6万吨临湘污水处理厂,经过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全市又即将建成10个污水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达到50万吨/日,全部投入营运后,岳阳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100%,每年可削减COD排放8.7万吨,节约清洁水9000万吨。岳纸、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巴陵石化公司对工业用水实现循环利用,基本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如巴陵石化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千方百计减少水消耗,提高循环水的使用效率。一年回收利用废水500多万吨,创效益逾千万元。

(六)“粉煤灰综合利用”模式

该市华能岳阳电厂、巴陵公司热电厂、岳阳化肥厂等六个大型企业,每年产生粉煤灰180多万吨。通过实施资源集约化和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我市发展了以粉煤灰等废弃物为原料的各种墙体砖和高标号水泥等新型建材企业60多家,年产1200万立方米新型墙体砖,500多万吨高标号水泥,如华新水泥(岳阳)有限公司利用华能电厂粉煤灰做水泥,鸿发建材利用华能电厂粉煤灰和华新水泥的水泥做加气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形成了企业之间互相配套,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催生岳阳的建材行业蓬勃发展。

(七)“热电联产”模式

该市巴陵公司热电厂、动力厂、长炼、泰格林纸集团、兴长、城陵矶粮库等企业。开展了热电联产技术改造。总装机容量达10多万千瓦,不仅可提供电能,还能提供工业生产用的蒸汽和住宅暖气用的热水。据统计,火电厂的能源利用率仅在35%左右,而热电厂的能源利用率可达到45%以上。另外热电厂锅炉容量大,除尘效果好,烟囱高,还可实现炉内脱硫除硝,相对小锅炉、火电厂,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显著。

(八)“农村循环经济”模式

主要模式有“生态农业型”、“集约农业型”、“水生(蓝色)欧诺工业型”、“农业产业化经营型”、“庭院农业型”、还有“猪-沼-果”、“果-菜-猪”(即“农户养猪,猪粪产出沼气,沼(渣)肥施在果园里,果园套种蔬菜,蔬菜用来养猪”)的循环经济模式。如此一个循环,一家一年收入上万元。在实践中,农民还逐渐摸索出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以及“猪沼粮”、“猪沼瓜”、“猪沼茶”等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如临湘桃林镇2007年共建有沼气池224扣,一个农户按养售10头出栏猪,每头创收300元,共计3000元;用沼渍沼液栽培稻(瓜果、蔬)收入1500元;每口沼气池可提供160吨沼肥,节约化肥开支300元;1口沼气可节柴煤2吨,节支700元,避免了0.75亩薪炭林被砍伐,全镇224多口沼气一年可节约柴4000余吨,相当于保护了4000亩森林资源,沼气灯代替电灯可节电折价约50元,等等。这样算来,循环经济每年可给每农农户新增收入5550元。以1家农户4口人计算,人均新增收入1375元。目前全市有3万多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5000万多元。

二、取得主要成效

(一)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汨罗市2008年再生资源回收量102万吨,交易额107亿元,加工产值59亿元,实现税收3.2亿元,成为汨罗的支柱产业。屈原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建成后,年燃烧稻壳、秸秆约40万吨,叨客、秸秆价格均按每吨180元计算,农民可直接增加收入7200万元,投产运行后每年可发电2.88亿千瓦时,年可创税收3000万元。

岳阳华新水泥(岳阳)有限公司,年产水泥100万吨,年销售收入3亿元,年实现利税3000万元。每年能消耗粉煤灰40万吨降低了公司生产成本,仅此利废这一项,企业年直接增效1100多万元。岳阳湘诚碳素制品厂利用长岭炼化公司石油焦废料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碳素制品,年消耗石油焦4.2万吨,生产碳素制品3.2万吨,创产值3600多万元,实现利税1200多万元。

(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再生资源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汨罗市通过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富裕了一方百姓,找到了一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统计,2008年全市再生资源行业从业人员达到2.8万人,是2000年的28倍,工资收入达3亿元。预计到2010年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第一期工程竣工后,从业人员将达到5万人,仅工资一项为农民创收5亿元以上。

(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范文6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2

一、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协调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对发达国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在本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植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其长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生产与管理,不仅为国家宏观循环经济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企业行为的转变将有力的促进经济循环的实现。企业是实行循环经济的主体,无论是经济的大循环,还是经济的中循环,都是建立在经济的小循环基础之上的。因此,企业层次循环及理论与实践是我国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企业层次循环经济的建设特别是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仅从循环经济微观的角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二、什么是循环经济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把经济活动和物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得经济系统顺畅地并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这就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在循环经济中,企业将其经济效益目标同生态效益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在生产全过程中加强对污染的控制,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加强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以实现废弃物更为有效为目标。企业对其产品也不仅从经济效益而且从环保角度出发,进行生产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将其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解决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而又无法提高环境效益这一难题,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企业行为,是企业适应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生存能力的必然选择。

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

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战略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形成从生态设计——绿色制造——生态包装——绿色运输的全过程考虑,尽可能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并在企业本身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污染零排放,同时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环境监管。

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生态设计,要求企业尽可能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出低能耗、低(或无)污染、经久耐用、可维修、可再循环和能够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

选用产品原材料时禁止使用某些危害或风险极大的污染物质,寻找相应的无害替代物,选用清洁能源和环保型原料,或是改变产品的生产原料,从源头直接降低污染的潜在机会。另外还要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尽量使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减少进入循环的物质量。

在生产过程中选用先进的技术工艺,配合生态设计,生产低能耗、低消耗、低(或无)污染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水、余能和原料的再循环利用、开发、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在企业内部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在产品包装阶段,实行生态包装,包装材料减量化,并充分回收利用,减少包装废物填埋与焚烧的数量。

在产品运输阶段,利用现代第三方物流业进行运输,倡导绿色物流。

第二,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

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战略包括三个阶段,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废物产品回收阶段。

将循环经济理念延伸到生产过程之外,在产品销售阶段,提倡绿色销售,宣传绿色消费,开拓网络经营模式,减少销售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产品服务阶段及回收阶段,通过提品保养维护、产品主要部件升级、产品零部件功能梯级使用等服务,一方面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资源的流动速度,从而达到物质的减量化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废旧产品的回收,实现产品的功能梯级利用。同时,这一战略的实施还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实践证明,实施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战略,加强企业服务终端的功能,将成为企业循环经济的增长点。

第三,产业链拓展战略。

产业链拓展战略是为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物而提出的,这些中间物虽然不能利用于原有的生产系统,但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拓展产业链主要是在于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多产品联系系统,改变原有的单一生产路线的做法,充分利用生产路线中的中间产物,利用其为原料开发新型生产工艺,生产新的产品,构建共生系统,在为企业解决废弃物的同时,获得新的经济效益。

第四,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

在充分考虑了减量化和再循环原则之后,再利用原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最后一项重要原则。因此提出了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这里所说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战略,主要强调生产的最终废弃物在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综合利用。

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在有很多种,在微观(企业)层次上主要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废弃物用于企业的绿化建设,例如说可以将废水用于浇灌企业的绿地,部分废弃物可用作肥料,再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改变了企业的环境面貌。

二是将废弃物用于农业畜牧业建设,尤其在一些食品行业,其废弃物有些是很好的饲料,有些具有很好的肥力,可以用于养殖业或是种植业。

三是通过废弃物交换或买卖,将废弃物转手给有需要的企业,既解决废弃物的治理排放问题,又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第五,企业加强循环经济实践战略。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设施、设备等“硬件”的建设,还包括在企业文化等方面“软件”的实践。企业要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员工集中培训和其他方式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其环保理念,规范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的行为,促进其在节约能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和相关企业的信息交流以及发展生态经济方面的合作。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可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展开,企业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有重点、分阶段的进行。

第六,企业加大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生态建设和环保建设等方面的奖励和惩罚力度。

在政策层面上,用更具实效的经济奖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采用价格、税收、信贷、征费等手段,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自觉自愿的发展循环经济。与此同时,利用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及其他惩罚性措施,使企业不论在成本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会自觉自愿的选择在环保方面进行投入。

四、结论

总的来说,以上的战略都是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将废弃物“变废为宝”为主旨的。企业创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要从生产源头开始,尽可能利用绿色原料,开发绿色生产工艺,在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其次是要对本企业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分析,了解每段工序中各种废弃物的产生情况和能量剩余情况,寻找这些废弃物再循环、再利用的途径;使其首先回用于生产过程,其次回用于企业内部,最后尽可能在区域范围内得到再利用,争取实现污染“零排放”。

要想真正实现循环经济,还需要加强中循环和大循环这两个层次的循环经济建设,只有各个行业、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在全社会的大力配合下,循环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长华,贾媛媛,王晓卯.国有煤炭企业改制上市前景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10).

[2]任婷,马祥林,金允成.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洁净煤技术,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