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 绿色设计;绿色内涵;心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51-01

一、绿色设计理念准则

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绿色包装的多重内涵归属于包装设计文化观念的“人文”理念,涵盖内容大、信息多。其中的呵护生态、环保意识、健康发展都是以人为中心,构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改良和提高,更是观念上的转变和觉醒。

二、多角度谈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该仅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绿色包装设计需要设计人员,生态学家,环境学家共同参与,通力合作,未来的“绿色工厂”将是工业生产的标准模式,而绿色包装设计也将是未来产品开发的主流。

(一)绿色包装造型

绿色产品造型设计准则就是简约设计,简约主义是设计语言不过分注重狭义的美学形式表现,而是将产品的造型化简约到极致,强调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设计中体现“小就是美”,“少就是多”的含义。归纳起来有三条基本原则:1、形式的极端简化。如使用基本形状,单元色。2、在设计创作中使用最少的基本成分和要素。3、简化设计内容,除去干扰主题的东西。其核心是造型设计的“恰如其分”,具体的说就是考虑设计功能的合理性,强调构图的完美和精炼,其他因素放在次要位置考虑。

(二)绿色包装结构

新时代的绿色包装向符合人类工程学包装的趋势发展,即使用方便,搬运合理,储藏可靠,解读方便,满足各种群体消费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人类在进步过程中,不仅要求设计满足基本的功能性,还要从人的生理及心里舒适协调出发,使人获得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感,这是现代设计的必然趋势,更是绿色包装造型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商品的性能,用途,使用对象,使用环境等均应成为包装造型结构设计的考虑范畴。小到整个盖子,大到整个形体,都要使造型结构更好的体现人性的设计理念。绿色设计理念要求准确传达产品信息,充分理解绿色内涵

(三)绿色包装材料

绿色材料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内容:

1、使用循环再生材料,绿色循环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再生材料。有效利用再生纸、再生塑料、再生玻璃等作为包装的材料,既可节约能源和资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2、开发使用绿色材料。大家熟悉的糖果包装,包装冰淇凌的玉米烘烤包装都是典型的可食用包装,此类材料既节省又环保。

3、材料的再利用应该限制材料的种类数。材料种类的缩减可增加同类材料的使用量,同时考虑材料的兼容性,可以使自然资源得以良性循环。

4、可重复使用化。比如牛奶瓶、啤酒瓶这些可反复使用的包装就属于可重复使用化设计。

5、自然素材的有效利用。如麦杆、芦苇等不被人们重视的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开发、利用,可以赋予其独特的魅力。

6、抛弃容易化。首先,是材料的安全化。抛弃后的包装材料,在回收处理中不能有毒,或燃烧处理后产生毒性物质。其次,是分类容易化。尽量避免混用不同的素材,用同一材料,以便回收再处理,减少回收处理的代价。

绿色包装设计材料涉及很多,这要根据产品具体的情况灵活掌握,尽量使包装的设计、生产、制作、销售、使用、回收等成为绿色系统工程。

三、绿色包装设计新理念

绿色包装设计是将综合预防污染和节约资源的战略用于产品的设计当中,它是从环境保护,经济可行的角度考虑产品的开发全生命周期,考虑多级使用资源与能源,以降低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使其与地球的承载能力相一致。只有实现了这个过程,才能使地球的资源与能源得以维系不必要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包装设计要素控制的关键是将环境与资源效益的分析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当中去,实现产品的功能性,环境性和成本性相协调,以达到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结论

绿色包装作为当今现行大力发展的文化现象,其文化内涵不仅是特定文化符号的装置,而且也体现了人类社会文化与自然产生的共识,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绿色包装的文化机制,提高绿色包装文化与自然信息沟通能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低碳理念与绿色建筑的内涵

1.低碳理念。随着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生活与生产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所谓的低碳理念,就是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降低含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利用可再生资源或开发新能源来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

2.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顾名思义,要求在自然、环境、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在建筑物寿命周期内节约各种有效能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各种建筑材料),从而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存空间。绿色建筑追求的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光能,风能,生物能等物质能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以避免人们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建筑的费用从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角度来看,包括投资、能源、非能源运营、维护和废除或拆迁上的费用。从要素上可以分为,材料含能、运营方式和建筑的耗能、建筑后期处理三个部分。其中:材料含能是指建筑系能量的部分输入量。高含能材料导致更少维护费用以及更高循环利用率和回收率。所以最优的选材会有效降低材料含能,实现成本的极大降低。运营方式和建筑的耗能可以理解为通过整体和细部节约措施的有机组合,如制冷和照明节约方案为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后期处理是指技术过时、建筑功能废弃和物理衰退造成的改造和更换等。在最开始设计时应当考虑建筑的长寿和多适用性、节约建筑后期处理的成本。

二、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1.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源。我国传统的建筑,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具体表现为投入多,消耗大,排放高,效率差,它以高碳含量的排放物为代价,换取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占全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而在我国北方的取暖期,含碳物质排放量更超过世卫组织标准的数倍。为响应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低碳理念,我国开始了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2.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虽然绿色建筑的概念已在国内广为流传,但在实际的发展中,开发建筑单位为博取消费者关注,往往只是打着“绿色”的旗号,将园区简单绿化植被环境夸大宣传,歪曲绿色建筑的实质,故意误导消费者,达到追求最大效益的目的。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相去甚远。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在政府推广节能绿色建筑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建筑者无法真正掌握绿色建筑的内涵,无法潜心钻研相关建筑技术,更因担心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投入情况及未来收益,因为害怕风险过大而不愿意真正研究该行业的发展前景。

因此,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根本,还在于使开发商建造者和使用者在经济利益方面取得认知,这也是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关键。

三、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

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为传统的项目经济增加值和碳排放减少经济效益之和的现值。具体而言,绿色建筑要采取有无对比法来衡量其采用绿色技术的效益,选择合适的经济评价指标和参数,即用其与没有采用绿色低碳技术的建筑的经济对比量进行分析。可以用市场价值法来衡量经济效益,即用采用低碳理念下绿色技术后的经济效益与没有采用绿色技术之前的经济效益之差额,作为环境价值的计算方法。

其中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直接费用包括:建筑项目一次性投资、运营费用;委托人占据的成本;残值等等。

间接费用为项目建设给环境带来的环境损失。包括:环境污染的预防投入;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投入;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管理与科技投入等等。

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包括:绿色建筑的采用投资回报;绿化面积;资源有效利用;回收价值等等。

对于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直接效益也可以用采用绿色技术后,每年节约下来的能源和资源价值之和来计算,例如水电能源和土地面积等,其明细项为:空调开放节约的能源总量乘以空调开放时耗费资源的价格、采暖热能排放量节约的总量乘以采暖节约热能的价格、蓄能节约的能源总量如地热太阳能等乘以蓄能节约采暖价格、照明节约的能源总量乘以照明节约的能源单价、节约用地总量乘以土地单价、节约用水的总量乘以水单价、废污水回用的总量乘以中水水价。

这些明细项之和即为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直接效益。

间接效益即为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经济、健康上的效益,包括:绿化对小范围空气的净化、氧气的排放、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改善等等。

间接效益可以用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市场法来衡量:机会成本法在绿色建筑开发领域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护(不开发)原有环境系统得到的净效益的现值,如果预测开发工程在产生正效益的现值,超过保护(不开发)原有环境系统得到的净效益的现值,那么应当选择开发。

替代市场法在绿色建筑开发领域,是指借助周边房地产或其他商品服务市场信息间接地估计环境质量变化的带来的损益。

四、总结

在低碳理念指导下,绿色建筑不但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进行开发建筑,减少能源浪费与污染物排放,更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实现人类与自然共同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范文3

截止2016年初,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2.36万km,居世界之首。公路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在便民出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交通行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寻求低碳、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公路已然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

绿色公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公路行业,可实现公路建设外部约束条件与内在供给品质之间的协调,成为当下公路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1]。目前,中国已成功修建生态型绿色公路[2]、景观型绿色公路和低碳环保型绿色公路等示范工程,相关部门和公路界学者也提及了一些绿色公路的本质特征[3],但对绿色公路的定义尚不明确;同时,已建的绿色生态公路工程质量大多良莠不齐,缺乏客观、系统的评估方法及评估体系,尚未对绿色公路建设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因此,明确绿色公路内涵、建立绿色公路评估标准体系对于规范绿色公路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全面梳理现有绿色生态公路内涵的基础上厘定绿色公路的定义,系统分析绿色公路的建设概况及评估现状,指明当下绿色公路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绿色公路评估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能为绿色公路的评估研究及绿色交通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1 绿色公路理念

1.1 绿色公路内涵

《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五大措施来保证绿色公路建设的顺利开展,任务涉及资源利用、自然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品质优越和功能多元5个方面。同时,相关部门和公路界学者也提及了一些绿色公路的本质特征,如生态、安全、便捷、美观及节能等,但对于绿色公路的定义不尽相同。

彭波、陈红等人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将公路的设计、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形成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4-5];秦晓春等倡导运用绿色技术及环保手段保证绿色公路全寿命周期内的经济、环境效益[6];郝培文等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要求,将一系列优良的可持续性实践技术运用于道路设计和施工过程[7];蔡洁等借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公路定义为:在公路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高效、适用的运输条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8];李祝龙等认为绿色道路就是在满足基本路用功能的前提下,环境优美的一类公路的统称[9];欧阳斌等人以节能、环保为核心价值理念,通过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应用实现公路的绿色效益;贺宏斌等提及一种集生态保护、资源节约、技术创新、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公路建设理念;王朝辉提出在道路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舒适、高效使用环境的生态型城市道路[10];马军等认为绿色公路就是将绿色、低碳理念运用到公路建设、使用过程中,形成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公路[11]。

笔者认为绿色公路是在公路全寿命周期内,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注重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品质提升,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公路使用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1.2 绿色公路建设概况

修建绿色公路是绿色公路理念的实践和落实,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各国都加强绿色理念的贯彻实施,将绿色公路建设推向一个新。中国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力求2020年基本建成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对各国绿色公路建设情况梳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各国在绿色公路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中国亦开展了相当数量的绿色生态公路工程,且有诸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材料应运而生,但绿色公路的定位多为景观公路、生态公路、低碳环保公路等单一方面,未能全面、综合地诠释绿色公路。目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双型”道路的关键时刻,规范绿色公路建设标准、加大绿色公路评估和监管力度尤为重要。

2 绿色公路评估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绿色公路的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盲目跟从、资源利用率低及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所修建的绿色公路难以满足环保、景观、人文、创新、舒适、便捷等多方面需求。因此,提出针对绿色公路特性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形成覆盖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评估体系,加强绿色公路建设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2.1 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交通行业在便民出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给自然生态带来了巨大负担,面对交通行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交通行业应加快绿色公路建设,以公路绿色发展促进交通行业发展的绿色化。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绿色公路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更缺少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所建绿色公路进行系统评估,以致无法确定绿色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中各关键控制点,无法判断公路是否达到绿色公路的建设要求,难以使绿色公路建设理念完整合理地应用于实践。因此,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能贯穿于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公路评估方法及评估体系,提高公路建设各阶段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增强公路交通网体系的自我调节能力,为现代化公路建设指明方向。

2.2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充分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绿色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建设低耗能、绿色环保、低碳、舒适的绿色公路[12]。绿色公路规划阶段应侧重新科技的运用、综合效益的提高;设计阶段需注重线路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重视生态恢复以及道路沿线美化设计;施工阶段加强新工艺、新材料、节能机械、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等,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运营养护阶段在利用节能技术、废旧材料的同时应进行智能化交通建设。上述绿色公路建设的各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评定方法及评定标准,难以使绿色公路高效、高品质地完成,因此,制定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公路评估体系成为绿色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3)缺乏系统全面、覆盖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公路评估体系。现阶段绿色公路评估主要用以满足工程项目需要,针对绿色公路全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和常规指标进行评价研究,如何形成科学全面、覆盖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公路评估体系,仍需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5 结语

本文在全面梳理绿色公路内涵、厘定绿色公路定义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绿色公路建设及评估现状,指明了当前绿色公路评估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绿色公路建设的发展,以明确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指标、规范绿色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为目标的绿色公路评估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建议绿色公路评估中应注意几点:第一,结合中国交通发展特性和公路工程转型需要,形成具有不同类别指标评价、定量或定性指标评价等多功能的绿色公路综合评估方法;第二,严格控制绿色公路工程质量,避免绿色公路评估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建立客观、统一的绿色公路评估标准,为绿色公路建设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第三,将绿色公路理念贯穿公路建设全寿命周期,从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管理、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功能路面、交通设施等方面全面分析绿色公路建设关键因子,形成系统全面的绿色公路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 丹,方元务,王 超.基于“低碳”理念的公路建设环保策略[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7):280-283.

[2] 谭洪河,段跃华,章 玉.绿色公路的发展政策探索[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 (12):43-45.

[3] 张 琴.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公路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4] 彭 波,李文瑛.道路绿化美学在高速公路中应用[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2):28-31.

[5] 陈 红,梁立杰,杨彩霞.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建设生态观[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1):69-71.

[6] 秦晓春,沈 毅,邵社刚,等.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94.

[7] 郝培文,蒋小茜,石 载.绿色公路理念及评价体系[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28(5):29-35.

[8] 孙 磊,蔡 洁.绿色公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2(3): 491-492.

[9] 李祝龙,王艳华.绿色公路的建设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6): 207-208.

[10] 李满良,郑 晨,王朝辉,等.绿色生态型城市道路评价指标体系[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5,15(2):10-21.

[11] 马 军,王 晋,马壮林.绿色公路客运站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6(3):68-71.

[12] 张兴凯,任智刚,曾明荣,等.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安全生产战略影响量化分析简[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7):5-9.

[13] 袁 冰.住宅建筑节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14] 蒋育红,何小洲,过秀成.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09):1399-1402.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范文4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校园文化体系;探究

高职院校的校园拥有大量的建筑、生活和科研设施,是典型的能耗大户。同时,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校园是育人的极其重要的场所。绿色校园文化是绿色大学创建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载体,也是绿色大学建设情况的外在表现,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效果关系着绿色校园、绿色大学建设的成败。笔者以所在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江苏城建学院”)为例,试从绿色建筑视角探析绿色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以期为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多元化的参考样本。

1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绿色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绿色文化育人的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提高全员绿色文化素养及审美情操,培养合格绿色人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以可持续发展观为行为向导相互作用下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集合。绿色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宏观上包括:生态道德观、和谐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微观上包括:绿色环境的建设、绿色教育的实施、绿色知识的增长、绿色心灵的构建等。从这个内涵角度阐释,绿色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维度,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形态,外在形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在形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当前,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人与自然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生态发展的主旋律,更是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发展和承担重大文化使命的根本所在。

2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1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绿色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绿色大学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外在表现。高职院校通过大力推进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绿色校园文化的熏陶,增强其生态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环保责任感,并积淀于学生的深层心理结构,从而最终实现文化育人之目的。绿色大学的存在就是一种绿色文化的存在。绿色校园文化在培育绿色人才的同时,对绿色大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内塑素质,外树形象,是绿色大学特色化的外在体现。只有建设好绿色校园文化,绿色大学建设才能得以丰富和发展。

2.2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绿色教育的重要途径

绿色教育是绿色校园文化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绿色教育将意在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领域的相关知识融入到科学、人文、技术等综合性教育和学生实践活动中,使其成为学生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绿色人才培养、促进绿色校园文化提高之目标。校园的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培养人、改造人,从这个角度理解,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为学生绿色教育的重要途径。绿色校园文化重在培育校园绿色精神。绿色精神是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元素,它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哲学观、价值观和伦理观的综合表现。

2.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绿色人才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是承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新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即是全面发展的绿色人才,理应具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来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绿色校园文化是以绿色教育为载体的文化生态,对于培养绿色人才作用不可或缺。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它的教育方式非课堂传教式,非一朝一夕,而是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循序渐进,易于让学生接受,并形成为一种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3.1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师生在校园里直接感知到的文化形态,看得见,摸得着,它是一所学校的形象和标志,是师生员工智慧、力量、集体感的象征。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绿色物质文化建设,它涵盖了教学、科研、生活、环境、设施等各方面的物质构件。绿色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是以绿色、低碳、节约、环保等指标要素来衡量和指导的。校园绿色基础设施的建造和绿色环境的营造,不仅能够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还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对办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形成,乃至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有着深远意义。

3.2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属于中介文化的维度,是联结绿色校园文化之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制度的制定、师生对制度的态度以及制度的执行三者结合,构成了绿色校园文化的制度文化形态。从这个角度审视,加强绿色校园文化的制度文化建设,首先要制定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绿色校园文化制度;其次要加大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绿色校园文化制度;再次要建立规范、持续改进的绿色校园文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督考核,做好评价,奖惩并举,确保绿色校园文化制度执行到位。

3.3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它是由师生员工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总结、提炼出的经验理论,包含办学理念、内在灵魂和价值取向。具体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味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即求真、向善、审美的有机统一。作为精神文化的一个分支点,绿色校园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内涵,其精神文化包括:追求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的价值观、道德观。换言之,就是追求教师与学生、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发展。

3.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人的观念与思想的外在反映,是精神文化在人身上的动态表现,是一种习惯了的行为。绿色校园文化之行为文化建设是要将绿色文化的理念落实到师生员工的行为上,使绿色行为日常化、生活化、习惯化,让点滴绿色行为汇聚成整个校园的集体行为。绿色校园文化之行为文化按照主体划分,包括:管理人员绿色行为文化、教师绿色行为文化、服务人员绿色行为文化、学生绿色行为文化等;按照工作性质划分,包括:绿色管理行为文化、绿色教学行为文化、绿色科研行为文化、绿色服务行为文化、绿色生活行为文化等。

4基于绿色建筑视角的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4.1树立绿色理念,塑造绿色校园精神文化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确立绿色理念,其基本理念包括三个范畴:一是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二是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三是低碳观念指导下的绿色生活理念。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和谐、可持续和低碳观,将绿色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师生员工,沉淀心理,触及灵魂,根深蒂固。江苏城建学院一直根植于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并伴随产业结调整、转型升级发展而同频共振。“十二五”期初,在同类型院校中率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并以建造新校区绿色校园为契机,谋定而动,敢于亮剑。首先,学院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发声:立绿色理念、育绿色文化、办绿色教育、谋绿色发展、创绿色大学,并反复多次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使师生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求得认同,引起共鸣。其次厘清发展思路,拨正决策导向,确立绿色发展战略,专门制定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创建绿色大学目标,成立绿管会和绿建办等专职机构,配齐人员,有效运作,把创绿的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4.2完善绿色硬件,凸显绿色校园物质文化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绿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路一桥、一景一品等所构成的硬件设施,是绿色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层,是物化的知识力量,让师生直面感受,深刻感悟,启迪心智。笔者以为,绿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绿色建筑本体、绿色人文景观、人才成长环境等。江苏城建学院新校区占地800亩,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所有建筑均为国家星级绿色建筑。其中三星级(国家最高级)绿色建筑2幢,二星、三星等高星级绿色建筑面积超总建筑面积的50%,践行了绿色校园的“绿色、节能、低碳”内涵,运用了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立体绿化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双热源热泵热能循环技术、雨水收集利用与生态水处理技术等数十项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同时,注重绿色人文环境打造,两公里绿色建筑文化长廊、碳足迹计算器、建筑产业现代化展示中心、装配式建筑展示馆,以及由若干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知识展示牌构成的“校园大课堂”,绿色人文气氛浓郁。此外,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绿色教育,制定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教育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使之适应绿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4.3实施绿色管理,夯实绿色校园制度文化

加强绿色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绿色校园文化制度、引导师生遵循绿色校园文化制度和强化监控、贯彻执行绿色校园文化制度等三个层面内容。江苏城建学院在确立绿色发展理念、建造绿色校园、创建绿色大学的过程中,坚持依法治校,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制度建设上,制定了《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等上位制度和《能耗监测管理办法》等下位制度,以及《绿色校园生活手册》等普适性规范读本。在引导师生遵循绿色校园文化制度上,加大制度的宣传力度。同时,倡导绿色管理,绿色、节约、环保、低碳的理念融入到日常岗位工作中。通过引导,逐步实现了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在强化监控、贯彻执行绿色校园文化制度上,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将贯彻执行绿色校园文化制度同加强教育政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强化问责。久而久之,师生员工的绿色素养普遍得到提高。

4.4重视绿色生态,弘扬绿色校园行为文化

绿色的校园社会生态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确立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取向,甚至身心健康发展。江苏城建学院以建设绿色校园、创建绿色大学为契机,注重开展绿色活动,促进学生绿色行为习惯养成。一是举办与绿色建筑知识相关的专家报告会或环保、低碳教育相关的讲座,让学生系统接受绿色知识,懂绿,爱绿,传绿,透绿。二是建立绿色教育实践基地,将武进国家绿建区和校园省级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区作为学生专业认识实习的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提高专业兴趣和综合素质。三是成立师生绿色志愿者联盟,聘请师生代表作为绿色监察义务员,巡查校园,及时纠正与绿色校园不匹配的行为或现象。四是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车日、爱鸟日等节庆,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展现绿色文化的元素,传播绿色文化的音符。五是开展绿色监察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做好绿色交通的“协管员”;走进社区,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室内环境检测、燃气安全检修等;走向山川、江河,对生态破坏和水污染等情况做好跟踪调查和义务咨询。六是倡导低碳行为,从衣食住行方面培养良好的低碳行为习惯,讲生态文明,过低碳生活,倡绿色消费,树绿色新风。

参考文献

[1]朱本义.论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77~180.

[2]肖庆华.大学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2(4):84~85.

[3]冉光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分析[J].教育艺术,2012(11):372~373.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绿色设计理念;应用

绿色设计理念是21世纪的一种新型设计理念,这种理念以环境保护为重点,并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绿色设计理念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另一方面能提高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水平,因此应当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贯彻落实这种理念,促进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绿色设计理念的内涵

所谓的绿色设计理念,也被称为生态设计和环境设计,在生产的过程中,企业着重考查产品的环境属性,如可回收性、可维护性等等,并将这些环境属性作为产品设计的目标,满足保护环境的需求[1]。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绿色设计也对产品的功能质量、使用寿命有一定限制。绿色设计理念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工业化社会中,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问题,以牺牲环境来谋取大量的经济效益,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们在总结经验之后,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绿色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发展到今天,绿色设计理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并成为指导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理念。

2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价值

2.1减少资源浪费

首先,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机械设计与制造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物质支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资源保护的问题,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机械设计和制造是一个复杂系统,从设计、选材到加工,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而绿色设计理念对这些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设计理念帮助设计者综合考量产品的内部结构、尺寸和形状,避免生产材料的大量浪费。同时,绿色设计理念兼具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实现效益最大化。

2.2促进环境保护

其次,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保护。绿色设计理念的内涵就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因此在设计之初会反复实验机械产品,寻找最佳的设计方案。我国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坚持绿色设计理念可以避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3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策略

3.1选材环节应用绿色设计理念

选材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的重要环节。绿色设计理念贯穿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因此在选材环节上就应该应用绿色设计理念,选择一些绿色材料。首先,在选择绿色材料时,应该注重原材料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其次,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选取一些广受大家欢迎的材料,满足社会大众的现实需求。再次,在选材时应该注重材料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健康性[2]。只有满足上述三点,才能真正实现绿色设计的理念,发挥绿色材料的作用。

3.2设计环节应用绿色设计理念

在设计环节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应该以产品的环境属性为重点,如可拆卸性、可回收性等等。绿色设计要求在设计时综合考量产品的环境属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以此作为设计目标,兼顾产品的实用功能和环境价值。设计者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一方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产品的自然属性。所谓的可拆卸性,是指将一个完整的机械产品拆卸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都可以实现材料的再利用,防止出现资源浪费问题。所谓的可回收性,是指产品废弃之后可以回收,避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要满足产品的可拆卸性和可回收性,要求设计者杜绝一次性的产品,并在设计中充分融入绿色理念,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

3.3制造环节应用绿色设计理念

产品在选材和设计之后,即可投入生产之中,在制造环节应用绿色设计理念,应该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为目标,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产品的生产周期中。目前一些机械制造行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在产品中增加了没有价值的设计,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比如,一些企业为产品增加包装,并在包装上设计花哨的图案,以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企业应该把制造过程中的重点放在产品的质量上。在机械产品当中,含有较多的金属和化学产品,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倡导下,企业制造产品时应该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使机械产品发挥它的环境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4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护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机械制造行业很容易出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在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中应用绿色设计观念。绿色设计观念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目标,将其应用在机械制造领域,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平稳运行。

作者:毛胜辉 冯娜娜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治敏.浅析绿色设计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14:51-52.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绿色化学理念;高中化学;渗透

一、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1.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绿色化学又称为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利用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有效降低,甚至消除化工产品在设计、生产及应用中产生和使用的有害物质的一门科学。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寻找、研究无毒的原材料,对其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实现污染防治、净化环境。

绿色化学的具体内涵包括:减少污染排放量、资源重复使用、资源回收、资源再生和拒绝使用这五个方面。减少污染排放量,主要就是提高资源转化率、减少资源损耗,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进而达到节省资源和减少污染的目的。资源重复使用,目的就是减少废弃物,同时降低生产成本。重复使用最典型的就是化工业中催化剂的使用。回收指的是对一些非反应试剂和未反应的副产品、原料等进行回收利用。资源再生就是变废为宝的过程,再生能够有效节省能源和资源,并且降低污染程度。拒绝使用是指化工生产过程中,拒^使用一些不可替代、不可回收、再生和重复利用的原料,而拒绝使用的原料一般又是有毒、有污染的。

2.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意义。绿色化学理念强调的是严格控制化工污染源头,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使用,提高原料使用率和回收利用率,进而实现预防污染的目的。绿色化学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践行绿色化学的理念,要强化绿色意识,通过化学的一些原理、方法和技术,减少甚至消除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工产品,同时研究发现新的无污染的化学产品,让学生建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意识,为绿色化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要素,将化学教学与绿色化学有效结合起来,不断为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改革后的中学化学教材,充分融入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如,必修一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中,通过对金属单质和氯气反应的试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到氯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自来水氯气消毒,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另外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包含绿色化学的观念,例如,在讲到“有机化合物塑料”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实中的回收利用废弃塑料的一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绿色化学的概念。在讲到“氮的氧化物”时,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常见事件,让学生对氮氧化物产生的光化学烟雾和汽车尾气等问题进行积极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合理利用化学可以防止污染进而保护环境。总而言之,通过在课堂上,挖掘教材中的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真正领悟到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但化学试验一般都存在着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三废”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化学试验教学,让学生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化学实验微型化,指的是在化学实验中,尽可能的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实验微型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化学试剂用量少和化学仪器装置小。在实验时,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减少实验室的污染排放,同时,实验微型化操作较为方便。在进行氯气的性质的相关实验时,可以在培养皿中,通过稀硫酸与漂白液反应来制得氯气,这样生产的氯气量少、对实验室的污染减少,并且试验的效果更加明显。另外,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对“废水、废气、废渣”标准化处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绿色试验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