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时代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时代的核心

信息时代的核心范文1

8月7日,TOM在线联手国内28家主流平面媒体发起成立了“28+1奥运报道联盟”;此前不久,新浪、网易、腾讯三大网络公司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组建“奥运报道联盟”……媒体之间的竞争由此可见一斑。

当前媒体面临的课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断的创造出媒体的品牌,充分利用整合特色资源,打造品牌活动,逐步培育出独特的个性。

资源,竞争之所在

中国联合商报:当前无论是电视还是平面、网络媒体,竞争十分的激烈,竞争中的关键是什么?

梁章林:当前在整个国际大背景下,很重要的一个竞争就是资源的竞争。国际上很多的终端、格局,往往是因资源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电视的竞争某种意义上也是资源竞争,谁占有独特的地位,谁在竞争中就占领先地位,谁在竞争中就具有独具特色的资源。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感觉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在竞争中同质化的现象。

中国联合商报:既然媒体竞争是资源竞争,你们的资源是什么?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的?

梁章林: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福建的区位优势也为东南卫视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海峡”资源,东南卫视积极拓展台湾媒体的合作,建立起了十分良好的网络渠道,应该说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海峡资源。也就是说台海两岸的独特资源。

我们充分整合“海峡”资源,从节目、活动、频道包装等领域全方位凸显“海峡”特色,把发展“海峡”品牌作为频道发展的核心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峡西岸区域文化特色的精品化电视品牌发展路线。创办的《海峡新干线》、《海峡论坛》等节目的信息来源也比较权威,全面、深入报道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大力报道海峡西岸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推介福建区域特色文化。

中国联合商报:以目前的情况看来,媒体在发展中存在哪些困难?

刘国基:很多电视台通过卫星传播,就变成全国性的媒体,事实上到今天为止,能被全国性的消费者所接纳也就几个。这些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就不是全国性的资源整合,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省的频道。从广告主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样,我曾经听到过哈药的老板跟我说,在省级卫视做广告比中央台便宜,但一个广告主的品牌在卫视上出现的时候,其它的观众会看见这个产品只有在这个省卖,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广告的时候你不会有这种看法。提这一问题是说,还要有自己的广告创收。

梁章林:通过这两年的创新和品牌的打造,东南卫视现在又开始重新进入发展期。但每前进一步,我们觉得进一步是非常艰难的。现在面临新的形势,我们也碰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实际上台海的局势是千变万化的,两岸的交流有时候也不是十分的顺畅,有时候还有很多的波折。这给我们挖掘海峡资源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另外不管是什么资源,只要是独特的资源,便一定拥有一些稀缺性在里边。在利用挖掘海峡资源的过程中,把我们这种资源效益最大化,让这种资源给我们东南台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利用这一资源,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品牌,生存的关键

中国联合商报:当今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理解媒体的品牌?

刘国基:现在要做好品牌文化,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说白了就是资源在我们的媒体运营过程中如何进一步的容纳进来、整合进来。这不应该是表面的粗浅的,媒体要从竞争很饱和的市场中挖取观众那就是从青少年入手,培育一代两代的青少年观众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关注,新的青少年正在增加,老的青少年也在集中,这是非常划算的。

中国联合商报:创建品牌的关键是什么?

欧阳国忠:信息时代整合为王,关键是如何把资源整合,这个时候画圈整合资源,用资源配比来实现战略资源的跨越和跳跃。但是在蓝海中讲到一个观点,有很多的资源如果整合起来不是最重要的,那么就放弃,因此给蓝海腾出很多的空间。

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是稀缺的,这样使得许多人没有时间去分享很多的信息,就形成一个时代,信息太多了,就像很多人都在卖货,像杂货铺一样地卖,但谁的喊声最大,吸引的买主就会更多,他吆喝的声音越大,才能引起很多的买主。

刘国基:首先要想清楚,某一媒体是想经营成全国性的还是立足几省的,我们称之为区域性的强势的做法。以福建东南台为例,他们定位为海峡文化,靠海吃海,吃台湾概念,这大概也就是吃五到十年,这一竞争领域很强。在现在的整个品牌战略上,做品牌就是做文化,而且是消费者所承认的文化价值的东西。

中国联合商报:如此看来,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欧阳国忠:品牌是一个仓库,品牌必须要持续发力,累计到一定程度品牌的价值就出现了。通过品质的节目树立自己的牌子,先把内功练好,把品质提高了,自己的牌子就出来了。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一直以来没有品牌,因为没有仓库,所有的辛苦、所有的劳累都没有一个地方积攒,到一定的时候去增值,这是我们很值得注意的地方之一。

刘国基:以电视台为例我建议开辟某些节目、栏目之前,就跟广告主、广告公司沟通,因为你毕竟还要创收。如果创收开辟一个节目栏目的特性,是他们有兴趣的,甚至是可以大家一起合作来开办一些节目栏目的话,未来在广告创收上就会有把握。所以一开始我们跟他们作为合作者,然后开辟一些有结构性的栏目,把他们受广告主委托的购买的预算往这边投的可能性比较大。

媒体, 学会推广自己

中国联合商报:媒体应该如何进行自己的推广?

欧阳国忠:很多的电视台做活动,只是在营销上如何推广的活动,但最终没有做到一定的层面,没有实现节目的活动化和活动的节目化。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还没有播出的时候,在各大新华书店都可以看到《赢在中国》手册,而且摆在各大书店的显要位置。这个办法很好,各大新华书店本身就是营销,是一个户外广告。像海尔、阿里巴巴、凤凰卫视等等,都是通过出书进行深度营销,其实出书赚不了多少钱,但他营造一种深度营销的概念是非常强烈的。从这一细节上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营销的深度。

梁章林:我们举办了体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大型活动,催生品牌轰动效应,例如海峡两岸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相约东南》已举办五届。此外,东南卫视目前正在筹办的,与台湾有关机构合作进行的,以建古船原形,要在奥运期间,让它出海开到美洲。

刘国基:在品牌战术上,要进行足够的宣传。品牌栏目,自身在频道内的推广,以及做多媒体、跨媒体的推广都是需要的。而且我希望以活动来代替营销,像蒙牛酸酸乳,像超女,比如要跟中石化来合作,可能超女不会到这一地步。这些大型活动不只是办,办之前要先开始推广。

还要注意多媒体跟跨媒体的宣传,包括频道内利用自由资源做推广,凤凰卫视自己宣传自己的东西,它也有很多广告的增值服务,媒体也要争取一些有价值的全国性的广告主。

中国联合商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该怎样整合呢?

信息时代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多屏化信息;媒体价值;良性生态体系

上班看电脑屏幕,在外看手机屏幕,回家看电视屏幕,每天面对电脑、手机、电视这三个屏幕已经成了都市人日常生活的具体写照。

近几年来,国外一些知名纸媒倒闭,国内不少都市报大批裁员,纸质媒体广告发行出现断崖式下降。纸媒已进入寒冬是不争的事实,但离冰川期还有多远?仅靠“添衣加柴”还能否生存下去?对于过惯了“好日子”的纸质媒体来说,如何应对多屏化信息时代的媒体生态,不仅涉及长远发展,更关系到眼前生存。

一、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多屏生活已经成为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媒体生态

(一)报纸信息进入免费获取时代

全球报纸进入不可逆转的衰退期是不争的事实。自从报纸等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闻信息免费获取的时代。每天,《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等境内外主流媒体,通过140字的微博平台,适时并不断更新其资讯内容。2013年4月26日,河南省第一份免费报纸《郑州晚报・社区报》强势出街,这在中原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此,由付费购买报纸获取信息的历史已经改写,免费获得报纸信息的时代已经来临。目前,在郑州报业市场上,已经出现《地铁报》《今日加油》等几份免费赠送的报纸,悄然改变着纸媒的售卖方式。

(二)多屏化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过去,“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是办公室白领的一种生活和工作状态。而现在,人们每天通过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来获取信息、完成工作,成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多屏生活已经成为都市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多屏化信息时代成为当下最能概括社会发展的定义。消费者早已不再受家庭、办公室、传统媒体及零售环境的限制,现在利用手机,只要动动手指即可随时随地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可以用手机接收新闻、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籍、听音乐、接收广告、下单购物等,并且可以通过搜索、识别、定位等获取我们需要的任何信息、商品或服务。

(三)智能手机将“一屏独大”

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公布的2014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人数增长20%。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2014年售出的智能手机占到全球的1/3,达4.2亿部。小米手机的CEO雷军预言:未来,智能手机将会变成世界中心。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变成了电脑。未来,智能手机将变成电视的遥控器,而电视则会变成智能手机的显示屏。

与报纸广告急速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广告的高速增长。2014年度,Facebook的营业收入为1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58%,营收额接近报业广告总收入的3/4。谷歌的营收额为590.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3%,绝对额是报业总收入的3倍多。我国2014年的互联网广告收入达到1540亿元,同比增长40%,是报业广告收入的3倍多,甚至超过电视和报纸的广告收入之和。我国的移动网民高达5.57亿,已经超过PC端网民,在巨大的用户推动下,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达275.6亿元,同比增长137.38%。

二、出路:多屏化信息时代,传统纸媒的出路在哪里

(一)持续转型升级

聚焦业界,转型升级成为行业一致的共识,也被认为是纸媒求生的唯一出路。但是,正如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赵晴所言:“具体到每一家报业集团,由于各自所处的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基础不同、情况不同,转型升级的思路、举措、方向、目标、战略也不会相同。”

目前,很多报业集团都提出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跨越转型的发展目标,那么,传媒集团、文化集团的特征是什么?应该是以文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信息、服务输出为主的营利性企业组织。因此,转型升级的方向应该是向文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方面的转型升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探索是以做大、做强、做深、做精主业经营为突破口,构建以报纸为主,杂志、网站、出版社、电台、电视台协同发展的多媒体产品结构,向多媒体融合的传媒集团发展,形成以采编、出版、发行、广告、印刷为依托,跨媒体、跨行业发展的经营格局。新媒体带给报业的不仅仅是冲击,还是对纸质媒体主业产品的衍生提供的机会。报纸要做的不仅仅是将纸媒的内容简单搬到新兴载体上,而在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如手机报、宽带报纸、数字杂志等作为传统媒体内容载体,实现传统报业内容的分众化传播,延伸经营范畴,真正将主业产品做“深”。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则以建立全媒体的生产能力、形成全介质的传播能力和提高全方位的经营能力,向全媒体集团转型。第一步是每一家报纸都有自己的相关网站,实现报网互动;第二步是整合网络平台;第三步是用公司制办法来运作新媒体;第四步是媒体融合,就是将新闻信息发到统一的编辑平台,加工以后,选择适合的、不同的平台和传播。

(二)坚持内容为王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传播媒体的平台与介质如何变化,媒体的生存法则还是内容为王,所以,为受众提供好的内容是媒体不变的责任。因此,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朱夏炎在几年前就提出“死的是纸、活的是报”,我们要做“活”的报,勿做“死”的纸。唯有做好内容,才能延缓衰退。有媒体预言:未来,一个媒体的编辑可能比记者更值钱,因为编辑是新闻产品的最后把关者、质检员,是新闻的产品经理。《赫芬顿邮报》模式比较好地发挥了自媒体“全民记者”的优势,极大地丰富了媒体的新闻稿件来源,降低了媒体运营成本。另外,《赫芬顿邮报》的模式又充分发挥了传统媒体人对新闻的感觉,通过传统媒体的品质控制、二次编辑能力,保证了新闻品质的稳定性,用新媒体的方式制造有品牌的新闻。在虎嗅网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新闻人出身的李岷对新闻具有很强的敏感性,是虎嗅网崛起的重要因素,她对新闻的二次加工和筛选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优秀的传统媒体人仍然会很值钱。《21世纪经济报道》的创始人之一刘洲伟说:“报纸可能会死掉,但是我们还活着,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懂新闻。”

(三)精细服务客户,深耕留住用户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何伟说:报纸要生存,依靠的不是报纸,而是客户。传统媒体的掘墓人不是新媒体,而是手中客户的流失。因此,延缓报纸衰退的另一法宝就是维护好现有的客户少流失、不流失。浙报集团提出的“未来,集团发展将始终围绕‘用户’和‘服务’来进行,努力做优质文化服务的供应商”,应该时刻警醒着我们。

互联网时代,环境变了,规则变了。以前你把东西推销出去,客户购买了就达到目的了。而现在,你把东西卖出去或者送出去,用户才刚刚开始跟你打交道。在笔者看来,用户的定义就是那些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能长期和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你只有在互联网上积累了足够的用户,才有能力把其中一些转成你的客户。

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所属网络线上线下的用户累计有数千万之多,用什么样的服务产品、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维系住这些用户,是需要纸媒从业者深思的。比如,用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留住现有用户是一种选择,还有花钱买用户,买那些拥有庞大用户数据的资源性平台也是一种选择,就像我们国家现有耕地划定的“红线”一样,要想办法使纸媒用户总量不减少、不流失。因为,拥有了用户,就等于拥有了市场;留住了用户,我们就是新媒体。

(四)构建全媒体融合传播体系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播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客观地说,从传统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的转型中,传媒产业的体系尚不健全,结构不尽理想,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因此,传统媒体应对变革的有效措施就是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二维码、APP等平台建设,实现两个舆论场并重、多渠道传播并举的媒体传播新格局。

发展,是为了适应变化,新媒体已经成为经济驱动力,传统媒体应主动迎合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借助与新媒体的完美联姻丰富产品内容,提升品牌影响力,赢得市场认可,从而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之势。未来的传统媒体必须走向跨媒体、走向全媒体。正如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所言:“权力正在发生转移,从拥有和管理媒体的人向正在变得日益挑剔的读者和观众那里转移。这些读者和观众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技术极其敏感,不愿意被领导,并且知道在这个媒体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用任何他们喜欢的方式获得任何他们想要得到的资讯。”

传统媒体之于新媒体,并不是指内容或理念上的传统,而是媒介上的区别。今天,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专业的新闻网站,无论是微博上的媒体账号还是意见名流,最核心的内容无外乎两大部分:用醒目的标题转载传统媒体的内容,和用更醒目的标题质疑传统媒体的内容。因此,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人民日报》在这方面的探索较为成功。“中央厨房”是一种全新的内容生产流程和机制,下设统筹推广、内容订制、可视化三个团队。说得再形象一点,“中央厨房”身兼四职:程序员、服务员、推销员和联络员。而这“四员大将”是如何各司其职的呢?

程序员,利用HTML5技术,实现内容可视化生产。这也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一大特色:不仅仅是技术平台,还自己生产内容。

服务员,是“中央厨房”核心的内容生产功能,目标是记者一次采集,编辑多次生成,渠道多元传播。

推销员,顾名思义,身兼推广重任,不仅要将新闻产品推广给“人民系”各媒体,同时也推广给全国百余家合作媒体。

联络员,是指《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用的是其下属的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己开发的报题软件,媒体人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联络,记者报选题,编辑提策划,供需双方无缝对接,避免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

(五)构建媒体集团的生态产业链

近年来,很多报业集团实施多元化战略发展,由过去单点支撑的盈利模式变成了多点支撑,即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多元化战略。与单一化经营相比,多元化经营能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优势,有效分散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快速扩大规模。但是,未来结合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的战略转型,报业集团在产业化布局上应该相对聚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构建生态传媒产业链。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这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探索。2014年,在国内不少报业集团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实现收入20多亿元,实现利润3亿多元,多元产业收入10.8亿元,占总收入的53.5%,初步形成报业和多元产业“两个支撑”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未来媒体形态将朝着开放的、互动的、体验的方向演进。在这种趋势下,报业集团应适应文化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需求,重构文化传媒的生态产业链,通过整合文化资源的上下游,借助互联网、电商的方式形成营销、市场和渠道的全闭环,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创新产品形态,加强衍生产品开发,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并由此衍生出更多的利润驱动点。

(六)加快纸媒上市步伐

近几年来,国内多家报业集团完成上市,希望借助资本市场,为传统报业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已有49家出版传媒类上市企业,其中报业集团上市的有9家,另有多家报业集团积极部署,筹备上市。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新一轮文化传媒类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谋求上市的即将到来。

国际传媒业做大做强的规律告诉我们:实现规模发展、战略转型、报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再造,都需要资本力量的推动。可以说,报业集团上市,首先是体制创新的需要,通过上市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上市形成倒逼机制,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融资并不是报业集团上市的主要目的,报业集团上市,是为可持续发展、为做大做强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募集资金、并购重组、加快发展,也就是说,是为发展而上市。

上市是报业集团适应现代传媒发展规律、推动纸媒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上市――无论是直接上市,还是借壳上市,或者是分拆上市――报业集团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整合优化资源,扩大媒体资金流,在多个产业链上进行投资和产业扩张,尤其是跨媒体跨产业扩张,从而产生裂变效应。如果不迅速上市,报业集团就很难在当今中国传媒类资本市场的博弈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上市也是一把双刃剑,上市后更大的是资本的压力,必须投资,从而回报股东,而报业这种体制内的企业,不可能像风投一样对投资精准把握,很多时候是为了投资而投资,机制决定了它不是大把地把钱花出去就能够实现其最大的收益,有些钱投下去之后可能会打水漂,这也是很多上市企业比较头疼的方面。

信息时代的核心范文3

信息素养理论起源于图书馆检索技能,其根源在于信息学理论,更加强调信息的各个层次的学习与应用,强调信息与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联系,特别是强调信息与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联系。美国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出信息化的概念,研究者则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正式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随后信息素养的概念被美国教育界普遍认可,其定义就不断地得到了扩展和演变。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一文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美国全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1998年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九大标准如下: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笔者去年在英国考察科技教育,英方曼彻斯特地方教育行政官员在介绍他们开展信息通讯技术教育时讲的一句话,使我们颇受启发:“信息通讯技术教育不是技术,而是教育。”因此我们认为,信息素养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上的意义: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是人们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面对事业的态度和修养,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具体而言,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有获取新信息的意识和愿望。教师在备课、写论文、作报告时,有没有产生一种迫切的想获取各种新信息的愿望和冲动,这是衡量一个人有无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有人说,全世界的股民最具有获取新信息的意识和愿望,这是因为信息与股民之间存在着赢钱还是输钱的利害关系。因此,有无获取信息的意识和愿望,也是一种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态度。

2、知道获得信息的有效渠道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信息社会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除了传统的媒体渠道以外,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是重要的渠道,如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是一个主页出奇简单的网站:整个页面只有37个英文单词,4个制表符和一个用来填写查询信息的长方形空格(最多也只能写10个单词);然而,它却是一个拥有30亿个页面的巨大的海量级的动态索引工具。Google有1万多台电脑在做这30亿个网页的索引工作,设计者用一个具有5亿变量的方程式来将这些页面排序,每次能计算出几千个页面列表,而排序时间仅用500毫秒。这些计算机在高峰时期,每小时可处理700万个查询要求,可以用36种语言来查询。笔者有一次对校长上课,当场用Google回答校长提出的对一位名教师的信息查询,用时仅15秒(计算机的配置情况可以忽略不计),即查询到近4000条信息。点击进去,很方便的查看到大量有用的原始资料。

信息时代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信息时代;英语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同时它也是一种艺术。无论是从它抑扬顿挫的发音、丰富的词汇、清晰的结构,还是准确的表达能力,英语都充分显示了其世界第一通用语言的优势和特点。记得某位著名的语言教育家说:“学习外文就像是攻碉堡,我们要从四面八方去冲击它。”对于一个外国语言,人们很多时候抱怨因为找不到一个好的语言环境而总学不好。其实,攻下英语这个“碉堡”并不麻烦,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英语的途径多元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下的英语学习资源,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在信息时代下,如何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充分利用英语学习网站,开阔学习视野

电脑和网络对学习英语的影响很大。它不仅增长了我们对英语发音的常识和自信,更使我们增长了不少文化背景知识。电脑与网络的发展为我们学习英语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比如,对电脑接触的越多,就越能发现自己的词汇量不足,激励我们多学新的单词;利用互联网可以远隔重洋交英语国家的朋友,利用网络语音视频聊天,发电子邮件交笔友等等;我们还可以去国内外英语学习网站或论坛搜集学习资料,交流心得;可以在线听,也可以下载,里面大部分也附带了要读的内容,学起来很方便,不上网时候还可以下到MP3里听。例如,VOA中级美国英语、美国之音 、新概念英语 、走遍美国 、疯狂英语单词王 、李阳英语365句等 。

二、多听英语广播、磁带,提高英语学习语感

录音带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学习伙伴。模仿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比起根据字典上的注释读出每个单词,模仿另一个人的说话要容易得多。学语言就像唱歌一样,你怎么学唱歌,就怎么学英语。带着感情、注意声调和节奏说英语,这会让你的英语完美而流畅。

广播电台英语有利于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传播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英语广播了解世界其它国家, 特别是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名人轶事、风土人情。

三、参加英语角或英语沙龙,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参加英语角提高口语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有处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语言的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讨论活动与交流扩大知识面,促进思维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学生应寻找一切机会有意的锻炼自己听和说的能力,坚持和有决心学英语的同伴每天用英语锻炼二三十分钟,让对方指出自己常犯的错误,矫正口音上的偏误。这些活动能增强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培养英语口语技能的良好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四、每天读点英语杂志或报纸,做到知识与时俱进

就覆盖面而言任何教材都是难与报纸和杂志相比的。每天读点报纸上的文章,会使你接触到用纯正的现代英语所写的题材广泛的文章,同时也是巩固和扩大你的知识结构和词汇的好方法。学生读报,可接触或学到很多种文体,现今报纸除报道新闻外,更注重和强化了它的综合服务功能。通过读报还可起到复习和巩固所学词汇的功效,报纸内容丰富,字数也多,单词和词组的重现率很高,学生可频繁地接触所学的常用词汇和句法结构,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五、作交流生,深处英语环境

参加英美国家交流活动,可以体验西方发达国家的尖端教育,开拓国际视野,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培养独立自主能力,为升入世界名校做准备。寄宿西方本土家庭,零距离感受不同国家本土文化,快速融入国外生活,建立国际人脉关系。有这样国际交流的经历可以锻炼自己的多方面的能力, 包括忍耐力、适应力以及英语学习能力等,如果你去欧美国家, 英文会进步的很快。

总之,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仅仅在课堂上学习,更要在信息时代的生活中时刻留意英语、发现英语、巩固英语,把英语学习贯穿于生活的每时每刻。换句话说,英语的学习过程不是整块地拿起,而是一粒粒地拾起,学好外语的人,都是比较细心的人。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

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经济形态逐渐由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情报学的学科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在我国,经历了“情报”改“信息”的风波后,学科专业名称也经历了图书情报学情报学信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多次转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一样,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具有无所不在的包容性和穿透力。对于图书馆而言,必然要求图书馆加入市场经济大循环,通过巨大的信息优势,去满足社会的需求。

信息时代,在信息化的重点领域上,要正确处理经济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关系,走经济信息化为主兼顾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信息化的发展遍及各个领域,由于国力包括财力、物力、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应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领域。按照现时期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选取国民经济作为信息化的重点领域是必然的趋势。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需求带动作用表现为技术的推动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信息需求是一种弹性较大的需求,在很多场合,信息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并不是必需,再加上信息的可存取性以及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决策者意识到信息需求,但仍把其决策建立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础之上。这样,信息需求的两个层次即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的转换复杂化。而信息技术是促进这种转换的最重要因素。事实上,信息产业的形成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而各类先进信息系统,如可视图文系统、电子邮政系统、电话咨询系统等的出现,不仅仅是改变了人们获取利用信息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将人们的潜在信息需求转变成了现实需求,此外,信息产业技术更新快、受科技进步影响大,正是这一特点的外在表现之一。在经济信息化中,应逐步把重点转向企业信息化和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产业信息化的基础。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化的问题,这对企业研究竞争环境、了解竞争对手、制订竞争对策,以便在竞争中取胜至关重要。经济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如果把经济看作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那么国民经济信息化也就意味着社会信息化;如果把社会视为非经济系统,那么国民经济信息化在实践中也会扩展到社会信息化。要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完善信息基础结构来促进信息资源的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并由此加快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信息时代,必须具有扎实的信息管理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并进行鉴别分析与加工整理;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熟练检索各种综合性、专题性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等。这些要求迫使图书情报机构充分吸纳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各学科领域专家和各类专业人才,自愿地与本系统人员共同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即参考咨询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尤其是在网络合作数字参考咨询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人员要通过与其他地区或国家参考咨询机构开展的数字资源共享、专家智力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合作,来解答用户提出的超越自身知识范围和可利用资源能力的复杂问题。参考咨询服务内容的知识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参考资源的数字化、服务对象的全球化、服务方式的网络化对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时代的核心范文6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呢?

一、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外部因素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进步、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小学生也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外界多方面的影响,更早地融入到复杂多变的社会之中。因此,我认为,作为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三个外部因素。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树立信息意识、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能、培养信息道德的氛围和环境,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促进各方面均衡、健康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在三个外部因素当中,它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一个拥有先进教学理念以及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学校学校可以为学生营造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创造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家庭也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眼光长远的父母在给孩子提供电脑、网络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考虑到孩子当前的学习和娱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一个孩子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发展与生存。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基地。先进发达的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等会为学生创造浓郁的信息化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觉得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是十分应该而且普遍的事情。

二、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因素

在这里,我所提到的“内在因素”指的是学生自身存在的因素,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学生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与探索;二是学生对于自身需求的清醒认识。我先来谈谈第一个方面。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头。学生们感兴趣于自己未知的领域,对此,他们也会投入极大的热情。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对于整天处于枯燥题海、书海中的学生来说是那么的新鲜、陌生而充满趣味,这不仅仅是生活的一种调剂,更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

如果说第一个方面反映的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这第二条针对的则是中学生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他们开始渐渐明白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所需要的是什么了。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网络进行辅学习,浏览名师名家的教学过程;通过网络学习自己应该掌握的对自己的发展有好处的课本以外的知识,以便于自己将来能够适应信息化的时代,做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增强学校领导层的信息意识,建立信息技术教育的大环境。

学校领导层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是决定一个学校是否具有良好信息技术教育大环境的关键因素。也只有他们深刻领会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上狠下功夫,才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为教学、办公、管理等服务,竭力打造数字化校园,真正营造出全校上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

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导向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需要教师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并主动、自觉、敏感地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并将这些观念、行为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在潜移默化中诱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当然,信息素养还包括信息道德。教师自身应首先做到明辨是非,遵守网络道德以及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以及课程整合,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探究性为目标,逐渐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动手能力。而通过课程整合,不仅丰富了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而且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课堂环境。

(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培养信息素养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因此,学校应经常性地开放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大赛等,给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环境,让学生灵活驾驭信息。在家里,家长也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辨别、评价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