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环保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环保的应用

智慧环保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CD4+细胞计数;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D4+ cell count in application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nursing i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AIDS.Method:A total of 113 cases of AID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Among them,5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linical nursing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other 6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D4+ cell count as the guiding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after care,such as the patient’s infection rate,mortality and life coefficient,etc were Observed.Result:After nursing care in two groups,the illness had been better,but the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5.0%,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5.3% of the control group,pain,energy,sleep,physical activity and emotional re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 this study,CD4+ cell count was less than or equal to 50/?L infect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were higher,followed by CD4+ cell count for 51-100/?L,and infect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were low CD4+ cell count for 101-200/?L,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P

【Key words】 AIDS;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CD4+ cell count; Nursing intervention;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Heze Municipal Hospital,Heze 27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26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的一种传染病,值得一提的是,HIV自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HIV遭到破坏后,机体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疾病导致死亡。该病在临床上致死率高,社会影响大,严重危及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因此,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预防和避免机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研究表明,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L时,患者出现多器官、多部位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较高,其病死率也明显增高[2]。目前,新规定指明当HIV感染者的CD4+细胞计数水平低于350个/?L时就可以开始治疗。故以CD4+细胞计数作为理论指导,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探讨CD4+细胞计数在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指导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113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AIDS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患者,男29例,女24例,年龄34~65岁,

平均(48.4±5.2)岁,病程2~14个月,平均(7.4±1.6)个月;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4例,中专及大专学历7例,高中及以下学历42例。观察组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32~64岁,

平均(48.6±5.4)岁,病程2~13个月,平均(7.3±1.5)个月;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4例,中专及大专8例,高中及以下48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艾滋病诊疗指南》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诊断与分期标准。113例患者均表现出发热、乏力、食欲下降、腹泻、咳嗽、气喘、消瘦及腹泻等临床症状,且患者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者药物过敏史及精神疾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学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试剂采用三色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和OptiLyse C免洗溶血素原液(法国Immunotech公司生产);仪器使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 man Coulter公司生产);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做成被检测标本,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进行抗凝;将被检测标本置于SFM22000血球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根据所得的淋巴细胞总数×相应的T细胞亚群百分数,得出CD4+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值。

1.2.2 护理干预 11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临床相关检查和综合治疗,护理干预方面略有不同。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检测其CD4+细胞计数水平,根据CD4+细胞的数值,特别是当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L时(徐秀亮等研究认为,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L的患者,其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较大),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开始实施,主要内容为:(1)健康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HIV机会性感染的相关知识,如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易感人群等事项,以及检测CD4+细胞计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护理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护理治疗效果。同时告知患者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病毒载量等,以此来了解临床治疗的效果,及早发现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2)基础护理,指导患者关注自身的个人卫生,保持其皮肤、口腔清洁干净,做好口腔的清洁护理,每天使用3%碳酸氢钠液漱口,2次/d;预防口腔、皮肤等多处部位、多病原体混合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不接触具有传染性的(结核、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患者;少食多餐,服用高蛋白、高维生素、足量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物及富含矿物质的食物等,保持每天营养均衡。(3)心理护理,使用沟通、安抚、支持、理解等技巧,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评估其各阶段的心理状况,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接受临床护理和治疗;尽力为患者提供帮助和鼓励,不歧视患者,以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尊重对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及家属对疾病的看法、重视程度,指导家属多方面关心患者,满足患者对亲情的渴求;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调整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增强其适应能力,使其认识到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有生存的希望,也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治疗中出现的机会性感染、药物毒副作用及耐药性等问题,让患者从心理-行为上均能遵从医师的指导,顺利有效的实施抗病毒治疗,使其恢复正常。(4)管理药物依从性,督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向患者介绍抗病毒治疗的程序,强调治疗依从性达到大于95%的重要性和终生服药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保证患者不因出现的不良反应而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若漏服,需尽快服用下一次药物,但不可加量。(5)门诊随访,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督促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同时遵循《艾滋病诊疗指南》中的规定,已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患者在治疗第1年内:每3个月检测1次,治疗1年以上且病情稳定者每半年检测一次。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专人随访,做好护理延伸的服务;建立随访时间表,按照诊疗指南规定及时检测CD4+细胞计数,起到预防和控制机会性感染的重要作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如感染率、病死率及生命系数等,生命系数包括疼痛、精力、睡眠状态、情绪反应、躯体活动及社交隔离等相关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和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和病死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感染率为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观察组病死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生命系数情况对比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命系数中疼痛、精力、睡眠状态、躯体活动及情绪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不同CD4+细胞计数水平对两组患者的影响情况对比 本次研究中,CD4+细胞计数水平以

≤50个/?L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CD4+细胞计数水平为51~100个/?L,而感染率和死亡率较低的为CD4+细胞计数水平为101~200个/?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艾滋病(AIDS)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世纪杀手”等,自1982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其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是指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丧失了免疫功能,引起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的一种疾病,该病一般通过静脉注射、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3-4]。世界卫生组织于2010年统计全世界存活的HIV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者270万,而全年死亡180万。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以非洲人为主;有专家预计[5],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转移到亚洲,而中国CDC预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约78万,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死亡2.8万。目前,我国面临AIDS发病、死亡的高峰期,疫情已覆盖了全国所有的额省、自治区及直辖市[6]。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是一种变异型较强的病毒,而不规范化的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出现耐药性的重要原因[7]。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及印度等地均有发现,其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大量研究表明,AIDS发病机制中的免疫病理中,人体感染HIV后CD4+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分为三个阶段:

(1)急性感染期:CD4+细胞数量短期内呈现过性减少,大多数患者未经特殊治疗,CD4+T淋巴细胞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2)无症状感染期: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多在350~800个/mm3,此期会持续数月至十数年不等,平均持续8年左右;(3)有症状期:CD4+T淋巴细胞再次较为快速的减少,多在350个/mm3以下,部分晚期患者则降至200个/mm3以下,并快速减少[8-9]。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而由于多种病原体的侵袭,极易造成机会性感染,造成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外周血CD4+淋巴细胞的计数水平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患者细胞免疫状况,CD4+细胞计数越低,表明机体的免疫水平越低,其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越大[10]。故CD4+淋巴细胞计数被作为临床监测AIDS病情发展的指标,也是监测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估算病死率的重要参数,得到了国际的公认[11]。本次研究探讨CD4+细胞计数在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护理指导中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其他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12]。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AIDS患者了解机会性感染的相关症状,发现异常时需及时复查,患者遵医嘱服药、复查,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处理,CD4+细胞计数上升,免疫力提高,大大降低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D4+细胞计数还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机会性感染率、病死率均密切相关,更尤为重要;同时,在AIDS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全面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定期随访等方式,监督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积极配合临床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重点是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服药后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最终达到免疫重建的效果。文献报道,经过多次的自我管理指导和知识教育引导,转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意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控制了疾病的恶化和症状变化,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同时,临床护理人员可以依据CD4+细胞计数水平及时修改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方案干预,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尽早发现和控制卡氏肺孢子虫性肺炎感染、弓形虫、隐子虫感染、巨细胞病毒等机会性感染,从而有效的降低临床病死率[13-14]。另外,临床诊疗中,依据CD4+细胞计数进行病情评估,联合合理的检查和系统治疗,避免了临床治疗的盲目性,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的感染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3%,观察组的病死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观察组患者的生命系数中疼痛、精力、睡眠状态、躯体活动及情绪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CD4+细胞计数水平以≤50个/?L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CD4+细胞计数水平为51~100个/?L,而感染率和死亡率较低的为CD4+细胞计数水平为101~200个/?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玲,张丽,张金梅,等.护理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7):62-63.

[2]张晓蓉,樊安芝.CD4+细胞计数对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护理指导[J].重庆医学杂志,2015,44(21):290-292.

[3]李慧文,傅亮,胡雁,等.护理干预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3272-3273.

[4]甘庚兰,朱宇佳,吴登强,等.护理干预下HIV感染者/AIDS患者公开自身感染状况对其社会支持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45-47.

[5]文乐敏,谢志满,董文逸,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感染率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5):676-678.

[6]张惠,吴忠兰,杨东智,等.宁夏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现状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417-424.

[7]傅亮,胡雁,鲍美娟,等.国内外艾滋病护理研究的发展及其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3,28(13):90-93.

[8] Williams A B,Wang H,Burgess J,et al.Cultural adapta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medication adherenc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13,50(4):487-494.

[9] Akin S,Mendi B,Mendi O,et al.Turkish nursing students’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patients with HIV/AID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3,22(23-24):3361-3371.

[10]刘伟,朱秋映,蓝光华,等.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动态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0):290-292.

[11]陈晓,林光惠,陈小英,等.连续护理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3):54-56.

[12]陈昌枝,覃琼芬,梁世寅,等.210例HIV/AI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相关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2):45-47.

[13]徐艳,白春琴,范春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1):71-73.

[14]陆雪萍,卢柳青,石柳春,等.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30例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8):49-50,52.

智慧环保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智慧环保 建设思路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严峻的形式给环境监管带来更高要求。当前环保监控系统中,移动执法和污染源、河流、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要素的O控均有各自的系统,分别有不同的操作步骤,系统间难以兼容、操作繁杂;各系统接口的不同导致无法实现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现场执法人员无法实时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诸多不足给环境监控人员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在此大背景下,“智慧环保”应运而生。

1、“智慧环保”是互联网技术与环境信息化相结合的概念。它借助物联网技术的数字环保平台,将在线监测监控网络、环境应急指挥系统融合,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多网融合等多种技术方案,通过实时采集污染源排放因子、环境质量、环境生态、环境风险、企业信息管理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筑感知测量更透彻、互联互通更可靠、智能应用更深入的智慧环保物联网体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从而实现环境保护智慧化。

2、智慧环保建设思路

2.1建设思路

结合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实际需求,按照“服务需求、应用主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的原则,提出一种“智慧环保”项目建设思路:包括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系统、水环境综合监测系统、网格化监管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系统、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三同时验收系统、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等,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环境信息统一监管、统一应用、统筹规划、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具体归纳为:

(1)一张网:建设加密监测网+网格化监管网。通过“线上千里眼、线下网格员”的综合布局实现环境监管的天罗地网,通过线上监控和线下监管联动,促进环保执法溯源明确、反应及时、处理快速、监督有效。

(2)一张图:采用多维GIS融合技术,将污染源分布、环境质量实时监控、污染趋势变化,网格员分布等在一张地图上显示出来,真正实现“物联网前端感知、应用时态分析、管理虚拟仿真、多维GIS空间分析”一体化的GIS可视化应用创新模式,实现对环境质量和管理直观把控,对环保决策及监督进行有力支撑。

(3)一张表: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网格化监管、企业信用评分等进行排名,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各级属地责任、环保部门综合监管责任、行业部门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等,促进治污有效落实,从而使环境质量整体好转。

(4)一个库:将大气、噪声、固废、污染源、移动执法等不同业务信息集成于一个数据库,实现数据统一存取,信息共融共通,方便各种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应用。

(5)一个平台:通过整合原有业务系统,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监管系统及移动办公系统,促使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及社会服务效能。进而实现工作过程可监控、全程可追溯、公众可监督,实现综合、动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规范化的信息化监控平台。

2.2建设模式

智慧环保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架构,其网络架构主要包括智能感知层、网络传输层、服务层和系统应用层。智能感知层包括对水质、空气、噪声、固废、土壤、污染源核辐射、移动执法等环境要素的感知监测设备;网络传输层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高速传输网络,如移动网络、卫星网络、互联网络和自组网络等;服务层包括支撑平台和环境云数据中心,支撑全局的环境数据资源和业务应用;系统应用层提供环境在线监控平台主要的功能――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和污染源、固废、噪声、生态监测,对数据、业务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集成系统,实现日常办公应用、环保电子政务、环境管理和监控及决策支持等功能。

智慧环保项目涉及层面较广,实际构建中需要与多个技术方沟通对接,依据“优先解决突出问题”、“避免重复建设”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将大气环境网格化监测、水环境监测和网格化环境监管纳入建设重点,噪声、医废、固废、放射源可后期跟进;视频追踪和可与当地公安部门的综治系统结合,实现视频信息资源共享。

3、智慧环保发展前景

智慧环保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科学发展提供了崭新之路。通过智慧环保,使得搭建一套综合信息基础架构成为可能,从而实现对环境的有效管理。通过部署完善的感测网,运用现场实地监测的感测系统,达到环境监管与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效果。

智慧环保提高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环境保护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从“数字环保”到“智慧环保”》 2016 青格乐图 - 《魅力中国》

智慧环保的应用范文3

太湖治污

今天的无锡人,恐怕对于2007年5月发生的太湖大规模蓝藻暴发仍然记忆犹新。它让无锡人经历了一场饮水危机,也给无锡敲响了警钟。

当时,这座被称为“太湖明珠”的经济重镇损失的不仅是声誉,还有众多被迫关停或迁离的工业企业。这座以开创苏南模式而闻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一夜间被抽去筋骨,“往何处去”成为无锡绕不开的难题。无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水面积超过城市总面积的30%。而近年来却面临着水安全、水污染、水生态退化的威胁和影响,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紧缺等现实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只是中国众多水资源利用问题的一个缩影。

2012年,全国首个“水利部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在无锡成立,无锡实施的“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项目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对太湖水质、蓝藻、湖泛等进行智能感知,可实现对蓝藻打捞、运输车船等的智能调度,有效的提升了蓝藻打捞、太湖治理的科学水平,无锡也成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典范。

据了解,“感知太湖,智慧水利”物联网示范工程由无锡市水利局和中科怡海合作打造,整个工程于2012年全面建成。“感知太湖,智慧水利”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是一套集蓝藻湖泛智能感知、打捞车船智能调度和信息综合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水利物联网系统,这也是无锡市十二大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之一。所谓“感知太湖”,就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太湖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其中所运用到的“物联网”技术,就是传感器加上互联网。

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建设20多个蓝藻监测点,其中湖中心3个点,湖岸边17个点。湖中心的监测点中含有监测蓝藻及水质的传感器与高清晰摄像机,可将蓝藻水华发生信息传给信息中心记录,同时自动调动最近的蓝藻打捞船打捞蓝藻;信息中心会通知打捞船到藻水分离公司;藻水分离公司再自动通知调动最近的车辆运输蓝藻。

当湖中的传感器感知到蓝藻暴发指数超过60%时,该系统就会自动启动绿色报警,这些信息会同时传送到打捞船上的GPS装置上。“感知太湖”系统的核心是传感器,这些看似普通的圆柱体,“头顶”太阳能板,身上还安置有传感芯片和摄像头,能获悉该观测点的温度、PH值、氨氮等将近40个指标,就像水利部门的“千里眼”。

如果乘游艇去鼋头渚,可以发现湖面上有一个个黄色的圆形浮标。这种浮标利用了多种技术,其上方有三块矩形围合而成的太阳能电板,可保证浮标持续工作。它一旦发现了大面积的蓝藻爆发区域,就会自动将信息传回指挥中心,迅速指派打捞船赶到现场,并将飘浮的水藻收集回藻水分离站,经过加工的蓝藻将变成化肥,造福人类。如果发现打捞船的往返速度较慢,该系统还会增派打捞船。如果按照传统流程,对蓝藻的观察受制于天气、人员条件,同时监测的范围、频率和时段也非常有限,无法形成快速、实时诊断。

以前每天都是早上6点取到的水样,到晚上6点才能拿到水质报告,打捞海藻主要也是靠有经验的工人肉眼判断。而“感知太湖”对蓝藻的防范监控及时有效,取代了之前每天依靠人工取水、实验室化验的老办法,同时让打捞蓝藻的船与太湖水质监控情况连成一个网络,实现了对蓝藻治理的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守护着太湖。

中科怡海董事长陆波表示,“感知太湖”系统由基于智能模式识别的自适应蓝藻湖泛传感器、实时蓝藻湖泛感知传输无线网络节点设备、蓝藻打捞和运输船载、车载智能终端等新型设备支撑,在智能传感设备、计算算法和网络通信等方面拥有多项创新性核心技术。无锡水利局是“感知太湖”的服务终端,系统的运用大大节约了以往人力、物力,实现了对蓝藻治理的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随时随地让太湖水、河道水“跟着”水利监管人员走。

根据测算,该项目部署实施后,其正常使用年限至少可达8~10年,牢牢守护着蓝天下湖水的纯净。在环保物联网的应用示范上,近年来无锡市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在应用和管理方面体现出较好的基础。目前在建中的无锡市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充分利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具有“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等显著特点。建成后可实现对水、大气、噪声、危废、核与辐射、机动车尾气等环境要素及管理对象的全面感知,并对感知数据进行一体化智慧应用,显著提升区域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管、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将成为物联网技术在全国环保领域应用的重点示范工程。三峡环保监测

在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库,物联网也成为水域的护卫者。作为三峡水库的重点地区,重庆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线,是环保的敏感地带,近年来重庆的三峡库区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环保问题。由于三峡库区上游流域水环境安全状况日益严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概率不断增加,库区流域水污染控制亟待加强,水文水动力条件变化使库区水环境问题更趋复杂,近年来重庆开始大力推动环保物联网建设。

由重庆环保局等部门重点打造的重庆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构建三峡流域水环境物联网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体系为突破,基于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服务支撑层和智慧应用四个逻辑层次,实施重庆环保物联网“123工程”,构建1个环保物联网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2”是指开展2项物联网创新体系研究。

据中科宇图董事长姚新介绍,环保物联网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包括水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警监测、总量减排与排污权交易、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用和环保公共服务、GIS支撑平台服务等内容。在重庆市环保局多年来环境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物联网时代环保业务的海量数据,充分利用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建立综合的环保业务数据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对环保数据的充分应用。

重庆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中的“3”是指建设3大环保物联网应用工程,即环境质量物联网监测工程、库区环境安全物联网监管工程和污染源在线物联网监控工程。环境质量物联网监测工程主要是建立动态的三峡库区“面源污染动态监控系统”,以便在线持续地监控面源污染状况,并把不断改变的现状因素传输到系统,使系统处于跟踪变化的状态。

由于库区环境安全情况复杂,既要做好对传统空气、水、噪声等安全保障,还需要能够对移动危险污染源、重金属、辐射源等平时能预防,出现突发事件能够进行应急处理。为此,亟需建立库区环境安全物联网监管工程,利用环境应急监测车实时定位、环境应急处置实时视频监控、环境应急管理实时监测建立全方位的环境应急管理处置体系,同时建立基于GIS的应急管理系统,实现移动指挥车的定位、查询功能,实现环境事故的视频监控功能、应急监测数据的实时显示功能和应急指挥调度功能。

污染源监控和防治是重庆环保物联网建设的关键,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污染源在线物联网监控工程,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布置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特征污染物、辐射等监管物联网,多方位、全时段地对各种可能的污染源进行在线监控,实现事故早发现、早预警,为环境事故及时、有效的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智慧环保的应用范文4

(叶康远)

目前,龙湾中心区域已开放存量WIFI接入点已达600个以上,覆盖政务工作区域、商务服务区域、公园、学校、医院,这些WIFI接入点将免费向市民提供无线接入。

据了解,今年以来,龙湾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推进信息化战略发展,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融合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社区服务、交通出行、健康环保社会民生领域的集成应用,重点推进和深化免费WIFI全覆盖、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重点应用工程,全面提升城区民生公共服务能力,使智慧城市成为新常态下城市建设转型的“新模式”。

智慧环保的应用范文5

近日,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智慧营口”顶层设计项目。2013年,营口市年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营口市城市发展的战略之选:营口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扩总量、调结构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能提升营口城市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IT服务创新集团总经理许诗军先生表示:智慧城市主要是通过IT手段的介入,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际上这在全球来看也是智慧城市最受关注的点,在这里面基本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城市的资源,大家都关心如何通过我们智慧化手段、IT手段提升资源的使用率,降低排放。最小限度的资源占用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第二个是环保。在中国往往是低碳、节能、环保是一个内容,但是在全球角度来看,第一个是资源,第二个叫做环境,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对环境做到有效的感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让环境更美好,更安全,更舒适。这其实还包括人文环境的范畴,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个问题。第三个是城市的治理和管理。这在国内的许多城市以前投入是相对比较弱的,每个城市都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城市的交通、治安,如何让这个城市的管理和治理达到更高的水平,保持城市平稳的运转。第四个方面,是居民的幸福指数或者说居民体验、感受。市民在这个城市里的生活,从他早晨起床,到他出行、上学、就医等等,他一天中都能感觉到更便捷、更舒适、安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畅通等等,是作为一个人的越来越完美的体验。许诗军认为,如果在这四个方面通过现在的ICT技术能有效地去融入,并和传统的人类活动和经济活动产生作用,就带来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智慧应用。

太极将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注重整合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能力。

太极有信心通过与更多的城市的良好合作,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合纵连横,创新商业模式与建设理念、融合新技术与新行业,助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智慧环保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智慧城市;核心逻辑;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0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当前在产业与资本市场层面,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按照2013年11月总理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上的讲话,“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包含全新要素和内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智慧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各类社会活动与公共需求”。

想象一下这样“新的城市形态”――不用跑无数个政府部门,在电脑前就把各种申请搞定;不用担心停车、拥堵的问题,车上的智能导航已经链接城市的“大脑”给你规划了最佳路线;走进小区打开快递柜,本来忘买的米油已经在里面;一进家门气温、光线已经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一杯你最爱的热咖啡已经在桌上冲好;有点不舒服的身体通过家里的穿戴设备检测,已经传送给了自己的医生,医生通过视频发来了诊断……这就是我们在智慧城市里的生活。而且这一切正在发生。

据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1000多个,未来还会以20%以上的增速增加,如斯德哥尔摩实施的智慧交通项目,引入RFID技术,自动识别入市车辆拥堵降低25%,交通排队时间下降50%,尾气排放量减少8%~14%,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智慧城市在全球不同城市还有其他不同应用,如英国伦敦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云、德国汉堡正在实施的智能建筑、美国波士顿正在实施的智慧医疗等(见表1)。

而中国多地也启动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如佛山电子政务,统一规划和标准,实现多部门协同;也包括乌海实施的智慧安全项目、辽源实施的智慧医疗项目、上海实施的智慧城管(见表2)。

智慧城市无疑是一股热潮,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基本只在其中的一两项应用上实施较好;而中国的所谓智慧城市,虽然规划很全面,但目前大多没有落地,或仅在某一项业务上进行了若干探索。笔者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解读和分析,能够帮助大家对智慧城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智慧城市核心逻辑

本部分从两方面作以阐述。

(一)生产力发展的逻辑

根据哲学的思路,社会进步体现在,以生产工具改变为标志的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力的进步会带来社会关系的改变,从而导致社群模式的变化。就如出现工业设备这样的生产工具替代了农业机具,导致了社会关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而在城市形态上就从农业村庄、城镇跃迁到了工业化城市(见图1)。

智慧城市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城市形态”,也就是新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智能设备、网络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或者是说生产力的跃进,导致了社会关系进化到了网络社会,而城市形态上就表现为智慧城市。从这个简单的逻辑上讲,智慧城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就像电脑手机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样。

(二)政府诉求的逻辑

政府无疑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中扮演主角的角色,也是最有力量的角色,企业和民众也是不同角色的参与者。政府在智慧城市功能上最核心的三个诉求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无疑是保稳定最佳的实践方式,这也是网络化管理出现的原因;而产业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的提供以外,也需要供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平台,也导致了“招商引智”替代了“招商引资”;在越来越接纳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效率、生活的便捷程度等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正是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

所以,从智慧城市最有力量的主角――政府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是与政务、民生、产业等优化升级最好的形式,是“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最佳的路径。

二、解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与我们的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等平常的生活,到学习、看病等特别的场景,甚至是我们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尝试通过不同的维度去解构一个宏大的智慧城市,能够让我们对于智慧城市有一个更加结构化和清晰的方式去认知。

(一)应用场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有无数个智能的应用场景,就像今天我们城市中不同的场景一样,丰富多彩。参照不同的智慧城市的设计,我们总结出了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核心的发展诉求――政府对于“保稳定”的诉求;政府和民众对于“惠民生”的诉求;政府和企业对于“促发展”的诉求。分别对应了智慧政务类、智慧民生类、智慧产业类这三大智慧城市核心板块。对应智慧城市三大核心板块,又有无数具体的应用场景,笔者总结为以下19种应用场景(见图2)。

1.智慧政务类

智慧政务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交通。将先进技术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系统,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

二是智慧安全。通过智慧传感芯片,将信息进行及时感知,实时传送,让人与物能够实时的智慧互动,构成一个安全和智慧的新安全时代。

三是智慧城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分析、处理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

四是电子政务云。借鉴云计算模式的思想,以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为基础,集中管理政府计算资源(基础设施、硬软件、信息),采用动态易扩展的部署和分配资源,整合集成电子政务系统。

五是智慧应急。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以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

六是智慧国土。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数据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构建的覆盖全区域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国土管理与检测。

七是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以更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

2.智慧民生类

智慧民生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能建筑。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建筑的信息化、自动化控制与节能管理。

二是智慧家居。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网络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三是智慧社区。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区 (社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社区形态。

四是智慧教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效率的目的。

五是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六是智慧养老。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3.智慧产业类

智慧产业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智慧能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将各种能源关联起来,进行智能化开发、开采、输送及使用的能源系统。

二是智慧研发。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组织模式,从价值流程、高效组织和工具与技术三个方面来构建智慧研发管理系统。

三是智慧制造。智慧制造是以人为本、借助先进的新兴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手段,为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的感知、互联、协同和智能处理的技术与组织模式。

四是智慧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需求驱动商业的价值链,研究制定新一代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在营销、管理上的智慧转型,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五是智慧物流。将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的系统平台。

六是智慧金融。社会化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带来的金融体系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资金更顺畅的流通,更合理的配置,更安全的使用的系统平台。

(二)产业链角度的解构

在产业链的维度,我们区分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并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智慧城市分为上游-产品提供、中游-系统集成和下游-运营服务(见图3)。

1.上游――产品提供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上游主要是基础设施、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上游玩家众多,逐步成为了红海市场,为了追求更大的价值,上游厂商有逐步向中下游转型的趋势。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视频监控设备的海康威视。

2.中游――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商开始从智慧应用领域走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从部分应用小集成走向智慧城市大集成,试图建立标准和抢占智慧城市运营权,从而成为运营平台,实现数据变现。比较典型的企业是做智慧交通运营的易华录。

3.下游-运营服务

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外部信息导入)、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云服务(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维管理(日常运营与系统升级)。不同应用的运营商往往仅在自身所在领域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运营,但不同业务和不同区域之间少有联通,运营高度分散。同时,现在运营盈利模式模糊,数据的挖掘和变现能力差。

(三)技术角度的解构

智慧城市是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具有这些技术层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智慧城市从技术的角度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也可以形象的说智慧城市的技术层次是端、管、云和应用。

一是感知层(端)。感知层主要由各种终端构成,用以信息的收集,是智慧城市所有的“感官”,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收集信息,正如人的眼、鼻、耳、手一般。

二是网络层(管)。网络层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现在信号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和电网。它们如同智慧城市的神经将“感官”所收集到信息传递给大脑。

三是平台层(云)。而这个“大脑”正是我们所说的平台层。它主要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平台层就如智慧城市的“大脑”一样,对“看到”、“听到”、“闻到”、“摸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和服务提供支持。

四是应用层(应用)。应用就是我们所说的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这些具体的应用,它们会以不同的形式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我们的生活。

三、智慧城市的盈利模式

正如上面的解构,智慧城市从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在的构成,都是极其庞大的,需要多方的参与才能完成。而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就决定了厂商参与的程度。我们将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主体及其关系见图4。

根据这些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关系,我们总结了智慧城市的四种赢利模式。

(一)出售设备盈利

依靠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前沿概念,向政府等“智慧城市”的主导方出售硬件设备。这种模式就是单纯的“B2B”模式,主要优势是设备技术门槛较高,政府支付能力较强势;而劣势是企业无使用和运营权利,若不计设备维护费用,则只能享受短期一次性回报,不可能发育出“羊毛出在狗身上”的创新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是IBM和Cisco。

(二)城市与地产开发盈利

通过提供智慧城市产品、建设等服务,获取城市与地产开发许可权限以及招商引资佣金。这本身是一种资源置换的模式,对于企业的城市、地产开发运营能力的要求极高,否则有现金流断裂的可能。同时,若企业在智慧城市空有概念而无实际的成果,最终会影响商誉。这种模式几乎只有地产商才能操作。

(三)与政府合作应用服务

与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服务端展开合作,提供软件及数据服务,从中收取佣金或提成(如交通违章罚款分成)。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有部分运营权,可以长期运营,是一种不错的商业模式。但是诸如智慧交通等应用,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进入门槛较高。通过BOT模式建设智慧交通的易华录是这样的模式。

(四)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

直接与商家合作,线上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相关商家资源与信息,供消费者自主选择,收取商家佣金。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模式,也能长期运营创造收益,但是整合商家的难度较大。单纯的互联网模式下已经产生了与商家合作应用服务的模式,如天猫、携程都属于这样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江军.迈向智慧城市: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之路[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张建雄.“智能家居”建设的规划思想解析[J].中国公共安全,2013(1).

[3]黎林峰.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