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培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工程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产学合作;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大背景下,普通工科类本科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体现新的思路,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工程教育认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实施,落实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方案设计总体思路

培养具有国际标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遵守以《华盛顿协议》为基准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作为培养方案的设计依据。通过专业认证,将明确工程教育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改善教学条件,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促进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的建立。通过专业认证,可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竞争力。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

我院现有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和汽车服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为稳步提高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适应工程师教育国际化趋势,学院把机械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目标,以此带动全院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来规划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就是要遵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必须既考虑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又考虑专业特色;既考虑学科知识体系,又考虑学生能力构成;既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又考虑结果导向,坚持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考查,更注重学习效果;既考虑理论教育,又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等。

2.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

新版培养方案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根据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设置课程体系。特别是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专业补充标准》对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六类课程提出基本要求。在分类基础上实现: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两者合计至少占总学分30%,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10%,纯集中实践环节占总学分近30%。按照标准要求,对原培养方案中未设置,但认证标准规定需设置的课程进行了补充。

2015年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产学结合促进实践能力培养

1.扩大产学合作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扩大产学合作。实现产学结合的关键是校外合作基地的建设。没有长期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产学合作就是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院结合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现有的一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四个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开发建立新的院级和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并与SMC(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地铁等合作建立订单班,实施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实用型人才。不断拓宽现有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实践教学、学生竞赛、教学资源共建、合作研发、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功能,扩大产学合作成果。校外集中实践环节全部在企业进行,校内课程实践除部分课程实验外,普遍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建立实践课程项目库,项目内容多由企业课题转化而来。

2.课程资源建设

我院围绕北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SMC(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除集中实践环节大量采用企业案例外,还进一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鼓励专业核心课程由行业产业名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进行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编制产学合作特色教材,教材的编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材内容上体现应用性和实用性,有利于“项目与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深入挖掘企业实际工程案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课程设计的实践项目库。

三、基于OBE的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OBE是基于学习结果的工程教育模式,在理念上,OBE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OBE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在方法上,OBE要求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开展。OBE以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实施的着力点,按照泰勒的课程理论具体包括四个阶段。一是选择教育目标,重点明确专业定位和特色。要建立专业培养标准并尽可能地把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细化,同时可以测评,要用学生的展现来表现知识和能力。二是设计教育经验,重点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以达到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学习结果为目标,保证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习效果得到明确的落实,即学习目标的可追溯性。三是组织教育经验,重点探索与改革教、学、考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手段。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知识、能力培养任务,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实现培养任务为依据,为实现不同目标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四是评价教育计划,重点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持续改进。要把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创新考核形式,加大实践内容在考核中的比例,让学生明确目标,促进自我培养。

本文就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围绕北京市产业定位调整和生源结构变化,在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培养具有国际实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总体设计,微观课程,保障体系等各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对机械类专业从传统的以制造过程为中心转变为以创新创造为中心,从面向生产过程到面向生产,以培养面向机电、汽车行业和高技术装备服务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成,赵林惠,唐井武.产学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11).

[2]贾卫平.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1).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范文2

摘要:为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管理层面进行改革,研究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指标框架、课程体系的目标结构和层次教学目标体系,力求通过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完整的体现在培养规格要求中、全面的贯穿到课程体系结构里、切实的落实到具体教学目标上,建立“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计算机工程专业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 知识——能力——素质 人才培养 教学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的要求。本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是为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管理层面改革,通过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完整的体现在培养规格要求中,全面的贯穿到课程体系的结构里,切实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上,形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计算机工程专业全面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COQE模式)。

1、COQE模式的培养规格指标框架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首先在理论上应该准确和完整。以“学科知识”为主线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明显特点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强调知识结构的内容详细具体,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内容就不够完整和准确,比较泛且不易把握。COQE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根据培养目标完整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的要求,而不是注重某一方面。其实现办法是:根据知识能力素质的内涵和专业特点进行补充和调整,并借鉴国外可雇佣指标体系的方法,建立培养规格指标及其细化要求,使其尽量完整并便于操作实施。在能力结构的创新能力的表述中突出其内涵要求: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能力。身心素质的正确培养是目前大学生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在培养规格中的要求中细化为:自信、自尊、自爱、自律、自我调节等,充分明确其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2、COQE模式的课程体系目标结构

以“学科知识”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方式,主要按“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一般采用“楼层式”或者“平台式”结构模式。为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又增添了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和素质教育系列课程等,构成通识教育平台,形成了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和通识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结构。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的建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规格中的各项培养要求之间的联系。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体现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实践教学环节也不仅仅培养动手能力,也要体现传授知识和提高素质;专业教育课堂和素质教育课堂同样都要“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有了这样明确的要求和联系,就有利于引导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去努力实现规定的目标。

3、COQE模式的层次教学目标体系

如何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指标要求和课程目标建立教学目标,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知识目标比较容易明确,而能力和素质目标比较含混。COQE模式要求将培养目标切实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上,其方法是针对课程目标建立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体系。这样的层次目标体系既包含了目标也体现了方法,使得所有的教学活动参与者能清楚的了解该项教学活动的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3.1知识领域2个层次水平

(1)理解水平:认识并把握知识的逻辑联系和本质。规范行为动词示例:识别、描述、解释、辨认、懂得、指明、区分、枚举、想象、比喻、比较、选择、标注、验算、总结、阐述、熟悉等。

(2)运用水平:运用概念、原理和规则进行分析、推理和扩展。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分析、评价、预测、推断、联想、抽象、推理、解答、证明、论证等。

3.2能力技能领域3个层次水平

(1)获取水平:按照规范和规程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或行为。规范行为动词示例:模仿、尝试、重复、维持、验证、使用、运行、校对、估算、制定、编码、编制、调查、修理、组装、整理等。

(2)应用水平:运用理论原理独立完成设计和实现系统功能,并能进行调整与维护。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完成、运用、执行、提出、撰写、计算、指导、设计、实现、维护、调整、构建、改装、修正等。

(3)创新水平: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和方法,或改进已有技能和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境。规范行为动词示例:提高、优化、发现、研究、发明、转换、更新、改进、扩展、升级、创造等。

3.3道德价值观3个层次水平

(1)感受水平:建立感性认识。规范行为动词示例:经历、感受、参与,尝试、交流、合作、体验、感知、明白、对话等。

(2)理性水平:能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规范行为动词示例:遵守、拒绝、认同、尊重、接受、同意、反对、讨论、关心、关注等。

(3)觉悟水平: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个性化的价值观和持续的行为。规范行为动词示例:形成、树立、坚持、保持、坚信、确立、确信、信奉、追求等。

4、结束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其目的是促进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COQE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关于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指标要求会因学校和专业各有不同,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体系等也有不同,这些都有待探讨和充实完善。但是,促进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一致。

参考文献:

[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2010-07-18.

[2]曾冬梅,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 5:98~101.

[3]李友俊,邵强,刘洪颖.行业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表现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 4:71~72.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范文3

一、教师企业培训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能否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否真正培养出受地方欢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调整和培训,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如果不对大部分承担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进行整体的有计划的培训改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质量将很难保证。

(一)教师师资现状的自我需求

1.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不协调。网络工程专业是最近几年才开设的,都是依附原来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学历、职称不协调的情况。少数高职称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是中青年教师,却往往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同时,随着技术不断更新,很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但因为面对前途的压力和高校转型发展,反而激发了教师再学习、再培训的积极性。

2.专业教师来源仍然是高校。这种高校到高校的人才引进模式,形式单一,缺乏企业实践能力,导致大部分专业教师出现有理论、没实践,能说课、没应用的窘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有效进行校企合作,企业实践能力再培训迫在眉睫。3“.双师”型素质教师严重不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其他相关专业职业技术资格,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高校职称+网络工程师等型的教学人员,同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双师”素质型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需要向“双师”型教师转型。

(二)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需求

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致力于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大力倡导科研创新,费大力气申报国家级课题,与211或者985高校定位趋同,希望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而学校本身又具备这样的条件。然而,这种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不能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经济,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造成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严重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目前,地方高校的发展存在这样或者那样难以克服的矛盾,加上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使得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不仅是院校发展的现实选择,而且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中高校实现服务社会经济升级发展的良机。

(三)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从目前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技术人才荒的现象,折射出学生就业以及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社会缺的是应用型人才,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来说,企业需要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网络管理与维护,系统集成、网络规划设计与部署,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等应用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高校虽然培养了大批的网络工程毕业生,却难以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无法满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急迫需求。面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高校必须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工程人才,这就注定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

二、培训提升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响应我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号召和以我院专业发展、网络工程人才培养为契机,学院派我们赴长沙蓝狐网络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网络技术培训,通过听课、实践和做项目等形式,对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同时在个人业务、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了提升,获益匪浅。在公司学习得到了老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我们也悉心地向他们学习。我们每天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上午学习网络理论知识,下午随即实践,消化课堂上的理论,并加以运用,同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一个月下来,我们培训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单臂路由和三层交换、STP组网调测、HSRP组网调测、广域网MSTP模拟调测、OSPF单区、OSPF多区域组网调测、OSPF区域间分流、ACL组网调测等知识模块。每天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分析,除了理解和记忆熟悉的内容外,更多的是发现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也许在我们自己教学中的教材没有涉及,或者只有简短的介绍,但在企业岗前培训中就非常重要,是缺一不可的知识模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路由聚合知识,在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第136页,仅仅是简单的介绍,学生学习和理解都比较抽象,更不知道怎么应用,但在实际项目中路由器的配置里,要结合地址规划,合理利用路由汇总,能有效减少路由表项,大大提高路由效率。例如路由172.16.1.0/24,172.16.2.0/24,172.16.13.0/24,172.16.4.0/24,172.16.5.0/24,汇总后结果为:172.16.0.0/21。仿真实验能加深书本上知识的理解。通过培训和学习,再一次重温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不能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也不能只有实践,而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这也是蓝狐教学特点。通过对网络互联技术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水平,加深了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并拓展了新知识,开阔了新的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其他的素养。例如,在做项目时,组员在内部进行讨论、分析、设计的时候,感受到了工程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团队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才能攻克复杂项目。通过培训学习,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提升了与人相处的技巧等能力,尤其是培养了在做网络工程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立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实施合适的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网络规划设计、施工、集成,网络管理等基本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领域的高级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二)构建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夯实学生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建设

[3]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的重点。课程体系建设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突出地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水平。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体系,需要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整体研究,按照“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思路,调查分析,确定其专业人才所从事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然后按能力要素开设相应的课程单元,构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的科学合理的课程群。学生通过课程体系的学习,充分掌握专业理论,为职业能力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向应用型教师转型发展

目前,高校网络工程的本科教育主要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的传授,缺乏项目案例的实践操作的教育培养。高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脱节,培养的毕业生网络技术陈旧落后,又无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无法满足事企业的岗位需求。因此,近来许多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但却遇到了师资队伍的瓶颈,缺乏相应的应用型教师。在继续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回归到教师专业应用技能上,强化专业教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能力、专业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请进来,送出去”,也就是从合作企业中把技术骨干聘请为兼职教师,本校教师到企业接受实践培训,改变过去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全面向应用型教师转型发展。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项目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4]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可按照“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梯度模式进行设计,采取课内实训、实验设计、课外兴趣自主学习小组、大学生创新平台、毕业设计、课外专业实习和开放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训练。整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按照课程实践相关的实验,形成共享实验资源,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网络互联技术实验室可以资源共享,因为两个实验室的实验项目与硬件环境非常相似。加强大学生创新平台和兴趣小组有机融合建设,提供开放性、研究性、创新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实际项目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当中,还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采用翻转式教学,推荐新的理念、新的平台,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操作通过这些平台课内、课外自主学习。例如构建MOOCs[5],学生预先观看基于翻转式教学的网络化视频,先课外自主学习或通过讨论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再由教师主导开展关键问题的研讨,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践。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需要以MOOC课程理念梳理或以视频化方式组织知识点,充实网上资源,师生互动,做好实践指导设计,强化学生体验。依附网络平台建立跟踪,帮助消化与吸收知识点。通过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

四、结语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范文4

一、行业动态: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无线应用已经深入到了企业当中,虽然它不会取代传统的有线网络,但它已经成为传统有线网络灵活扩展的重要技术,企业业务应用模式也由原来单一的局域网络共享式通讯发展到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和虚拟专用网技术的多分支机构分布式通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虽然企业在业务应用模式和工作方式上都有了本质的变化。但是其最终还是要依托基础网络架构的传输与运营商之间的互联来实现。不管是云计算服务商还是大中小企业基础网络传输架构大部分还是采用以太网技术,美国施乐公司75年研制成功的一种电缆连接网络以太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取得了垄断地位,并且几乎成为局域网的代名词。如今的以太网技术已经发展到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以及光纤接入网络技术。85%以上的局域网都是采用以太网技术。针对基础网络传输架构(企业局域网)的维护以及对有线与无线网络的融合及优化部署工作还是非常巨大的。

根据我校实行的三学期制教学特点,培养中高级网络运维工程师,适应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综合型网络专业人才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培养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方面的人才。

二、基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大致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综合能力课三种类型。

1.专业基础课大致分为以下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该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教授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成,网络的概念,日常的维护等。

JAVA/C++ 编程语言:让学生掌握基础编程语言知识,对于软件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毕业生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

Linux操作系统:这一操作系统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相当广泛,该课程主要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其特点,可以根握需要合理配置,应用到服务器中。

TCP/IP卷一:主要讲述TCP/IP协议方面的内容,结合大量实例讲述TCP/IP协议包的定义原因,以动态的方式讲述TCP/IP的知识,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TCP/IP的知识:路由协议,寻址协议,组控制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等。为后续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2.专业核心课大致分为以下课程:

(1)CCNA-助理网络工程师:使学生通过对局域网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实现初步安装,配置和操作等。

(2)实践网络排错技术1:目的是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 ,并结合实践,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网络故障的排错。

(3)CCNP-路由交换机1: 学生通过对路由和交换技术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大中型企业的组网能力,独自对大中型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完成规划,实施等操作。

(4)CCNP-路由交换机2:为了更好的发挥网络的高效作用,很多企业都会对现有的网络进行优化处理,通过这门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网络规划设计和网络优化处理的技巧。

(6)虚拟化技术Vmware:学生通过对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等虚拟化知识的学习,掌握虚拟化方案的设计和部署,为学习云计算和资源整合打下良好基础。

(7)网络实践排错技术2:使学生提高排错能力。

(8)Nexus数据中心课程(经典以太网):学习Nexus数据中心的架构体系,产品特性及先进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独立规划设计项目方案。

(9)计算Nexus数据中心课程UCS统一:使学生掌握有关云计算数据中心知识。

(10)安全技术VPN:使学生掌握各种VPN及安全技术,便于工作中对企业内网的安全部署和安全策略的了解。

(11)无线网络技术:主要讲述企业局域网中如何设计,部署及实施无线网络,并对无线网络加以安全策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无线安全网络在企业中具体部署,实施的基本原则及技巧

(12)运营商技术:主要讲述运营商所使用的技术及广域网的部署方案,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运营商的网络架构以及运营商与企业边界网络的设计,部署及实施。

(13)华为,H3C产品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多厂商间设备互联时遇到的设备兼容性的问题

(14)FC存储技术:主要讲述服务器集群,存储网络所使用的技术,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FC网络及FC存储技术

(15)网络工程项目:通过大量实例网络项目方案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项目方案的具体流程。具备撰写项目计划书的能力

3.专业综合能力课大致分为以下课程:

(1)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主要引导和组织学生针对具体项目方案的网络拓扑进行分析讨论,进而熟练掌握网络拓扑架构,通过更多实例分析和讨论,逐步积累对网络规划和优化的的实战经验。

(2)企业集团网项目方案制作:通过本课程讲述具体项目的整体流程,包括项目的整体策划,前期调研,设备选型,拓扑规划,实施方案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撰写项目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3)企业无线网络部署项目制作:据需无线网络的求,规划设计企业无线网络使学生能够掌握根据不同网络架构,安全部署企业无线网络。讲授企业局域网中,部署规则和技巧

(4)大中型企业数据中心设计部署方的能力:了解Nexus3.0云统一计算方案的架构体系。针对不同企业网络结构及需求,合理规划,部署企业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备独立设计,规划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工程造价;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程造价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实践”(SZ13208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6日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发展十年来,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近两年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随着京津冀建筑市场“门槛”的统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的加剧必将带来人才的激烈竞争,使得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难度急剧提升。目前,还存在着诸多影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比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当、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完全满足工作要求等。因此,尽快解决这些差距,以适应社会需求,正是我们面临的机遇。

新型建筑工业化呼唤职业教育现代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因此,选择人才培养方案为视角,分析研究现阶段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探索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求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能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本专业的教学团队在充分调研区域工程造价岗位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并充分考虑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我院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完成造价员岗位、招标岗位要求的各项工作,经过实践锻炼拓展达到造价工程师、招标师的执业要求。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及装饰工程预、结算,以及招投标文件编制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

如果说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那么,课程体系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工程造价专业采用“校企合作、课岗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构建三阶段课程体系框架。按照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让企业专家引领专业发展,根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所有安排都围绕项目进行。构建符合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专项――综合――顶岗”三阶段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前四学期,理实一体校内外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能计量、能计价、懂结算、懂招投标文件编制、会管理的专项能力。第五学期(分层次培养):根据实训答辩的方式选择优秀学生,成立“中关村造价班”,由企业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实行一学期的全封闭训练;由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指导其余学生进行15周的综合能力实训,由简单到复杂选择4~5个岗位项目,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确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顶岗能力,教师只在每周一进行指导,周五进行实训项目验收。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合格者开始下一个岗位项目。在此过程中推进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探索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分析,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重构基于工程造价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把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落实到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围绕土建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装饰工程造价员、市政工程造价员、招投标五个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工作岗位,材料员、资料员、施工员等拓展岗位,构建工程造价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基础能力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支撑课程群、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群。

(三)课程开发。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六个对接”,完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开发。

1、教学方法与生源特点对接。由于生源紧张造成高职生源质量每年都有变化,深入分析学情,动态掌握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分层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实现教室与岗位合一、作业与工作任务合一,讲练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校本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同时,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根据行业企业对造价员、造价师、招标师要求的变化,引入行业、企业新标准、新技术,结合校内实训条件及校外实训基地发展趋势,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以胜任岗位工作为核心的学习项目或任务,并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组合和顺序编排,最终形成本专业成体系的校本教材。

3、课程实训与技能大赛对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将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预算软件技能大赛”引入课程实训,实现实训和竞赛培训一体化。通过参赛,可以充分展示我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与行业企业的产教结合,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课程评价与学生成长对接。树立“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念,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首先,注重过程考核,每个项目结束即对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将企业产品评价的标准引入项目考核,作为衡量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能力渐次升高,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其次,加强实践考核,期末考试采取“应知+应会”的考核方式。

5、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由此,把“造价员”等的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使学生具备从业、执业资格。

6、课程学习与终身学习对接。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课程观念,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即使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更新,为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三、人才培养实施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双向互兼机制,聘用与培养相结合,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落实学院“领头雁计划”、“能工巧匠上讲台计划”和“双师素质计划”。首先,通过鼓励校内教师顶岗锻炼、社会服务、考取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中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等;其次,从合作企业聘请技术专家、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后,让他们在我院担任兼职任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使课程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首先,积极探索课堂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已有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不断建立新的合作企业,通过顶岗实践、提供咨询服务等途径,利用企业场地和吸收企业教育资源。同时,根据企业项目的进展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走进企业,主动参与工程实践;其次,本专业目前校内建有两个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综合实训室、招投标实训室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训教学环节。

四、结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应行业要求,必须通过毕业生是否能满足企业要求来检验。通过对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在实施中发现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多数企业要求毕业生顶岗实习时即能上岗,上岗就是熟手,而我们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顶岗实习时还是生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足等。因此,高职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符合行业和企业的需要,顺应区域产业的发展。坚持为京津冀建筑业服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各方面建设;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中心位置,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将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完善。

工业工程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黄超(1978-),男,江西九江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讲师;于亮(198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6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20-03

人才培养是大学永恒的任务。要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必须首先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具体反映教育思想,直接引领教育实践,同时也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归宿。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学生生源和社会需求,确定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培养计划,根据培养计划明确培养途径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以培养具有职业竞争力的人才。[1]

一、人才定位、特征及培养目标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学生个人优势的不同,在人才培养体系上设置多元化培养目标,即培养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复合型人才。

在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应用研究型人才突出培养学习能力,部分理论课教学的深度与难度加大,这些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考取研究生。应用技术型人才突出培养其实践技能,通过参与M个项目或作品的设计实践,考取N个证书来提高职业竞争力。复合型人才突出培养知识的综合、融汇能力,通过跨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这些人才的特征是:专业理论基础牢固,动手实践能力突出,个性综合素质较高。

二、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后,需要确定蓝图,建立一整套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理论体系、执行体系,如图1所示。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理论体系,明确了学生的知识层次及业务水平与能力构成,为执行体系具体操作提供了方案,以全方位培养多元化人才。

三、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多元化人才培养,应遵循“专业理论基础牢固,动手实践能力突出,个性综合素质较高”的培养目标要求,按照“3+1”教学模式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前两年完成通才教育,应用研究型人才突出培养学习能力,应用技术型人才突出培养职业技能,应用复合型人才突出培养知识综合融汇能力。为培养以上能力,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教育培养平台,细化为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和实践创新教育平台。

基础教育平成的是共性教育。一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个人素质。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

专业教育平成的是专才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就业方向,选修专业课及方向课,以提供多元化的特色教学。

通识教育平成的是个性素质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从多类通识课中选修规定的几类课程,以提供个性化教学。通识教育平台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创新教育平成的是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程分析、研究、设计和管理方法,具有系统工程实践的能力。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通过以上各平台的课程学习,为多元化人才的素质提高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保障。这种自顶向下的能力与素质培养框架如图2所示。

四、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执行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制定,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制定又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学生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为需要,以对人才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要求为出发点,构建符合我院实际情况、体现时代特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体现在课程中才能真正落实。为落实理论体系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多元化理论教学课程系统、实践教学课程系统,两套教学系统共同作用,可保证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两套教学系统及教育目标如图3所示。

1.理论教学课程系统

多元化理论教学课程系统围绕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拓宽通识基础、夯实学科基础、精练专业主干”的原则构建。学生从入学开始,首先了解专业发展史、专业发展最新技术、专业教育平台构成、多元化人才培养要求,让学生尽早确定个人发展方向及目标;其次学习公共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基本的专业素质,使其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再次学习专业方向课与选修课,培养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最后进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专长,提高职业竞争能力。通过点(专业基础)、线(专业培养线)、面(素质知识面)知识纵横交叉,构成多元化立体教学网。在网络底层,通过A/B班教学平行培养应用型研究、技术人才;在网络中层,通过分专业方向平行培养应用型研究、技术、复合人才;在网络上层,通过拓展训练使应用型研究、技术、复合人才快速成长。

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从大一入学开始。新生入学后进行英语、数学考试,将成绩排名前25%的学生单独编到A班,请学术水平高的老师教授分层次课程(多数为考研课程),课程的深度与难度与B班不同。分层次的课程见表1。在前三年,A班学生进行动态调整,哪学期课程考核不及格就退出A班,由B班的学习尖子补充近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大四,考研的学生参加拓展学习班,深入学习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为参加研究生考试做准备。

2.实践教学课程系统

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完成的是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程分析、研究、设计和管理方法,具有系统工程应用与设计的能力。[2,3]

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多方位完成的。课内开展系统的技能训练,课外开展自助式、开放式竞赛训练;校内开展全过程的专业训练,校外开展专业实习等职业训练。

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是各专业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为了体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多元化理论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案,各专业在实践环节上分为低年级的共性培养阶段和高年级的多元化培养阶段,从学生的共性与个性上共同强化多元化培养的完整性特征。在教学环节安排上,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清晰,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都安排了专用实践周,集中实践性教学周数累计达40周,第7学期安排学生在实践岗位进行毕业实习,第8学期为毕业设计时间。

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系统如图4所示。其实践教学模式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从实验扩展到实训,再扩展到校外基地实习,统筹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进一步施展才能的扩展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对专业实践创新人才的需求。

通信工程专业针对学生的层次与特点,在大一开展专业兴趣培养,让学生动手改造玩具作品并产生成就感,进而产生兴趣,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在大二开展专业能力培养,从单元电路的分析入手,进而设计小型产品电路,体验设计成功的乐趣;在大三进行专业能力强化训练,从不同专业方向培养多元化人才;在大四结合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职业能力训练,为多元化人才提供出口。

专业培养计划进一步落实1+N+M目标。实行1+N+M多证制,一能通过认证考试检验教学的合理性,二能明确教学目标,三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1+N+M目标实施见表2。

五、结束语

我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以《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依据,坚持“3+1”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1+N+M”培养要求,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贯彻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中。科学制订培养计划,深化理论教学,优化实践教学,实现通信特色人才[4]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玉玲,等.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

[2]陈建军,等.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