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经济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经济本质范文1
[关键词] 循环经济;环境成本;价值链重构
一、循环经济及其资源观与生产观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线性经济模式,造成了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濒于枯竭的恶果。为了扼制环境危机的日益发展,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人们提出了发展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思路,企业开始逐步地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力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持续的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可被定义为一种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通过长时间运行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其实质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其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循环经济利用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反馈流程,通过企业层次和区域层次的清洁生产实践,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物质和能源的有效、持续利用。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与传统的线形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它体现了一种新的、非线性的物质流动循环观。同时又把循环经济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看成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系统,通过模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流程,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循环经济摒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彻底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和获取利润的做法,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体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资源观。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又体现了一种以生态效率理念推行清洁生产的新型生产观。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和加强管理,节约和循环使用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物质投入换取最大的生产效率。它要求企业在确定经营方针和从事经济活动时,不但要考虑生产成本,还要考虑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兼顾经济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逐步实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二、循环经济与价值链的统一性
循环经济思想是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的思想。循环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经济模式根本性变革的模式,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反馈流程,在物质流的循环流动中创造着价值链的不断增值。
循环经济模式中行为主体包括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等,在循环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组织的“废物”可能是另一个经济单位的“营养物”和投入要素,在每个行为主体物质流入和流出的节点上都存在着与之相应的价值。循环经济与价值链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闭路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与价值链构成一个高度整合、相互依赖的系统。价值链一旦形成就意味着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整合。循环经济和价值链两者相辅相成,脱离循环经济的价值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没有价值链的循环经济又无法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本质要求。二者的统一性表现为:
(一)价值增值目的的统一
循环经济的实施是一个价值发现与价值增值相结合的过程。它要求企业从废弃物中发现资源的残留价值,通过对副产品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资源残值在另一企业或产业中的转移。这种经济模式在资源价值的充分转化方面实现了对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价值链的本质是增值链。价值链上每一环节增值与否、增值的大小都会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价值链分析的过程是一个辨认企业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的过程。增值活动可以弥补所耗费的成本,使企业实现利润,最终就形成企业的价值。企业要对价值链进行分析和管理,剔除非增值作业,以增加企业价值。只有当价值链处于增值状态时,循环经济才得以持续发展,从而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为实行循环经济提供物质保障。也只有当循环经济顺利开展,并获得增值时,才能促进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巩固企业在价值链中的有利地位。
(二)运行功能方式的统一性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按照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新资源”的封闭的物质能量反馈流程,在生产、流通、消费和废物处理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循环经济本身就是要建立循环的、可持续的价值链。企业推行价值链管理活动,突破了企业内部管理的视角,将目光延伸到供应商、购买商,直至最终客户,更好地协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主动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得长期的战略发展。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有价值链的支持,价值链是循环经济形成的基础,这里所说的价值链可以看作是一个闭环的网状循环系统。其中不仅包括由上游的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经销商、最终用户和回收处理单位的正向交付过程,也包括其逆行的回收再利用过程。
三、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环境成本及其信息价值
(一)循环经济模式的环境成本内涵与分类
循环经济下的环境成本可以定义为:某一会计主体在其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指导思想,因履行环保责任、降低环境负荷,在一定时期进行旨在取得环保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环保活动或其他经济活动,为此而发生的可货币化或非货币化计量的,包括资源耗减成本、资源降级成本、资源回收利用成本、减量化成本等在内的预防、管理成本,由于企业不规范的经济行为而承担的各种损失,以及由各项活动形成的机会成本。
根据本文对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的定义,可将环境成本进行如下分类:一是减量化成本,即为了减少企业生产对资源的消耗、对废料进行再利用和再循环及对生产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成本,其中新技术的研发成本将构成其主要内容。二是资源降级成本,包括企业由于生产产生污染而需要承担的政府罚款和罚金、为恢复环境所发生的治理费用等。三是资源回收利用成本,主要包括报废产品的收集和运输、拆解和再造、回收处理和填埋的成本。四是环境管理成本,指企业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经费支出,以及包括环境监测支出、污染清理支出、购置污染治理设备、污染治理成本、为进行清洁生产和申请绿色标志而发生的费用等在内的一系列成本。五是环境机会成本,指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本可获得而实际未获得的各种收益,为保护环境而发生的各种机会损失,如企业因违反环保法规而缴纳的罚款、由于环境保护而勒令停产造成的损失、损失的社区信任成本、损失的企业形象成本等。
(二)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价值
环境成本是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成本,是一种具有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决策、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战略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运用环境成本还可以丰富企业业绩评价的内容,为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和评价提供有力支持,是企业进行基于生态经济系统决策的风向标。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的信息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为循环经济价值链重构以及价值链管理及价值创造、再创造上。这主要是由于环境成本信息具有下面两个方面的重要价值:转贴于
1.环境成本信息有利于企业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决策
由于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逐渐加强,企业在进行循环经济实践的过程中用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成本也随之增加。而且由于我国对于环境污染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则将许多以前没有被企业关注的成本融入到成本计量当中,对企业的某些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环境成本这个被忽视的因素,在现代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逐渐受到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成本已经可以左右企业的某些决策,循环经济价值链以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反复利用为宗旨,利用环境成本信息正确地制定支持企业的环境保护及其管理决策,是价值链重构的基本前提。
2.环境成本信息支持企业的战略管理
环境成本信息还是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循环经济下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采取措施在保证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以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这也是循环经济价值链的价值创造的基本思路。通过运用环境成本信息可以从战略视角进行价值链整合与优化,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发现削减成本、增加利润、进行价值创造的机会,有效地实现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同时也可大大地改善企业的生态经济效率。
四、循环经济模式的企业价值链重构
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有价值链的支持,价值链是循环经济形成的基础。但是循环经济的价值链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开环、线性价值链有根本的区别。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原则)为基本行动原则,尽力将物质和能量保留在经济系统内使其循环流动,通过循环往复实现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所谓循环经济模式的价值链,是指通过价值生产活动将资源循环利用,形成“资源——价值——再生资源——派生价值”的反馈式流程,实现资源利用率和资源价值增值的最大化的动态长链。该价值链将要最大程度地挖掘废弃资源的价值,实现废弃资源的价值增值,即通过废弃资源流动形成的产业链带动价值创造链条的延伸。循环经济价值链是对传统价值链的延续与改造,它不仅能够保持传统价值链价值增值的优势,而且可以通过循环经济的连接,实现企业价值链在产业、区域上的连通,使价值链成为“点——链——域”的环网状价值体系,大大提升价值链的价值增值能力。
基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是对传统价值链的重构,应体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实现社会价值。循环经济的价值链重构不仅涉及价值链主要活动的重构,也涉及价值链辅助活动的重构。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价值链的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都会受到来自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约束,均应贯穿循环经济的思想和运作方式。循环经济以其特有的要求影响企业价值链,改变企业价值链分析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循环经济本质范文2
关键词:循环经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引言
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对我国目前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环境经济下的企业成本控制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对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简单理解
其一,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出发,要求经济活动能遵守生态学规律,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消耗。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的目标。也就是说,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能把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以及循环利用。其二,环境成本。对于环境成本,根据联合国的相关定义,可以简单的把环境成本的含义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们所进行的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而产生的费用支出,也就是人们为了保护环境资源而付出的代价进行反映;二是对人们因环境资源的消耗以及其质量减退而形成的其价值的降低,也就是未能保护和恢复环境资源而形成的损失进行反映。
二、目前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循环经济更为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友好平衡,而传统的成本控制相比较而言,便缺少对社会成本的宏观考核,并不能实现经济的有效循环。所以其存在以下不足:1.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会采用事后处理法,也就是对于环境先污染后治理。在我国,对于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监管标准不高以及其处罚力度较为宽松,并且,因为地方政府考虑到地方财政税收收益而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缺乏管理。所以,如今也没有较为完整的企业环境污染影响评价体系,也就没有办法测评和计算企业环境成本的高低。存在着很多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而缺乏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意识,并且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治理也不积极,进而导致企业包括整个社会环境治理支出巨大,使不少企业甚至陷入财务危机。2.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成本收益不相匹配传统的成本控制只核算微观的经济成本,而忽略其潜在的环境成本,忽略了对宏观社会成本的考核,使企业产生效益增长的假象,导致企业为了经济效益而更加忽视环境保护。并且,很多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差,不会主动的去考虑环境成本,制定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造成严重污染,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时,才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这种情况常常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并且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一个挑战。3.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不足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不全面,往往不会考虑产品的设计、采购、消费等阶段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也不能将其纳入成本控制范围,进而影响了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披露。并且,因为缺乏环境会计行为的具体规范,导致了其对存在和潜在的环境责任及其面对的环境风险等环境信息披露不充分,使投资者难能真正了解企业内在的风险。
三、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采取的相应措施
1.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为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把啊自然资源的初始价格进行提高。因为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初始价格较低而循环利用的价格却比较高。使节约资源并不能获得较高的投入产出效益,对于企业来讲,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随着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而只有提升初始资源的价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有进行节约资源并且循环利用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才能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使资源循环利用。2.关于提高污染排放成本探讨污染物对环境就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往往会低估企业本身的环境成本,对于废弃物的治理成本和污染危害考虑的不全面。而只有提高污染物的排放成本,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而能够实现循环利用。3.要加强企业对环境成本相关信息的披露只有对环境成本信息有效的披露,才能使人们结合其相关数据分析企业是否存在相关的环境问题。政府应该健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环境保护评价指标的建立,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统一的标准,以在法律层面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提出要求。使企业能够重视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4.要增加环境贴补政策良好的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根本保证,现阶段下大部分企业只考虑自身利益短期利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并且进行环境保护对企业的效益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而政府增加环境补贴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对环境的保护。也就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结语
循环经济本质范文3
摘 要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的重要力量,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金融体系仍以传统的信贷融资为主,专业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金融支持部门尚未配套建立起来,信用环境及担保机制也有待完善。这些因素导致金融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我国迫切需要形成现代金融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动力和更有针对性、更具灵活性和更富层次性的融资安排。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循环经济 金融支持
一、循环经济的产业化与现行资本市场的关系
高投入是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条件。因为循环经济技术比传统技术复杂得多,对设备、原材料的要求更高、技术更新速度更快,因此需要资金也大大高于传统产业。循环经济企业的技术一旦开发成功并且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就会高速成长,投资收益率将大大超过传统产业的收益率。只有长远地看待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快速成长和早日获益。
资本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可以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运用资本市场的功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可以从不同具体路径入手:
一是在上市对象选择上,适当支持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优先上市融资,而对那些能耗高、污染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应予以严格限制。
二是可以尝试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可以是由金融机构发行的专门面向循环经济项目的金融债券,也可以是由符合条件的循环经济企业或公司发行的专门用于循环经济项目投资的企业债券或公司债券。
三是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投资也可以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这是一种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投资收益按资分成的投融资方式,具有“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的特点。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包括不同企业、不同产业之间的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建设,具有跨行业、综合性、系统性、项目间的关联性、长期盈利性的特点。
二、循环经济的融资瓶颈分析
然而,循环经济的产业化是有风险的经济行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循环经济发展至少面临来自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技术风险,即在产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败而引致的损失。二是市场风险,即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能否为市场接收并取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三是财务风险,即对技术创新的投资能否按期回收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四是自然风险,即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诸如森林保护等项目的实施极易受自然灾害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循环经济融资的瓶颈具体表现为:
(一)融资资源的稀缺性
这主要是由于循环经济的高风险性、高投入性和投资资金周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专门的投融资机构而言,对循环经济的投资一般是组合投资,利用成功项目所取得的高回报来补偿失败项目的损失。如果政府不能对循环经济项目给与政策扶持并通过银行予以优惠信贷,循环经济的融资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 。
(二)融资渠道的狭窄性
目前,尽管中国政府允许投资主体多元化,但由于过去缺乏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很少有政府之外的资金投资于循环经济项目。同时,缺乏市场性融资手段,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找不到投资方向,金融机构的资金也贷不出去,而一些重大项目还要依靠国外贷款来解决。
(三)融资的分阶段性
一般来说,对循环经济的投资包括五个阶段:种子阶段的投资融资、导入阶段的投资融资、成长阶段的投资融资、成熟阶段的投资融资和退出。总的说来,资金需求量随阶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大,其融资难易程度也随阶段的不断深入而阶段性地由难变易。
由于大部分人和机构都是风险回避者,只有在机构改革到产品创新等金融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和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风险控制和金融规划,才能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三、加大资本市场的建设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银行间接融资比例趋于下降,而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因此,要完善资本市场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功能,优先支持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优先支持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筹集资金。
(一)继续完善主板市场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环保企业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将成为一项有效的资金筹集方式。据大智慧设立的节能环保指数显示,截止2009年4月12日,有49只具有节能环保概念的股票和23只 具有循环经济概念的企业成功上市,从而形成了股票市场的绿色环保板块,有利于整个环保产业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筹措。
这一渠道主要是为发展比较成熟的环保企业提供上市通道,将主板市场庞大的资本引入循环经济领域是今后循环经济投融资的重点。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应优先支持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优势突出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迅速做大做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但是目前,沪、深两市上市门槛较高,许多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循环经济企业很难在主板市场获取上市资格。因此,我国股票市场也可适当进行调整。如分配更多的股票上市额度给具有规模优势和成长潜力的循环经济企业;对于在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设备方面有优势的公司,中国证监会可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核准其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以利于社会资源优先向循环经济企业配置等等。
(二)发展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是指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帮助其发展或扩展业务。如果在创业板市场中建立专门的循环经济板块,不仅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环保领域,而且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优化。香港创业板市场就为我国高科技中小型企业提供了较好的融资渠道。例如:创立于1999年9月的深圳市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废物处理和环保服务的高科技环保企业。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东江环保已经逐步成长为国内环保产业界技术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如果境内资本市场能提供较好的上市环境,将会有更多像东江环保的企业发展壮大。
(三)推进债券市场发展
我国应抓住目前经济迅速发展与金融改革速度加快的契机,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扩大循环经济企业债券的融资规模。例如:2006年4月,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发行了总额为10亿元的企业债券,票面年利率为4.05%,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14.82%。公司实现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17.66%,此举表明了我国政府在金融方面对循环经济给予的政策支持意向。此外,国家有关企业债券监管部门还可制订相应的循环经济倾斜政策,优先核准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发行债券。
这方面可借鉴波兰在发放公债上的经验。1996年初,波兰的格丁尼亚市就发行了自己的公债,这是波兰第一个发行公债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市镇,此后其他地区也纷纷效仿。由于中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力,但是,在城市发展的巨大压力下,地方政府采取了各种变通方式来获得隐性负债,这部分债务往往具有“准市政债券”的特征。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借鉴现有经验,通过运用这类“准市政债券”为循环经济企业和项目发展筹集资金。
目前的“准市政债券”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根据建设项目发行的“准市政债券”――公司债券型。这类“准市政债券”是指那些由和地方政府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发行、所募资金用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等用途的债券;二是以信托为工具的“准市政债券”――资金信托型。这其实就是地方政府采取变通的办法,由信托公司帮地方市政项目融资。2007年5月24日,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对外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金隅07债”,所融得的8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绿色环保项目,为北京发展循环经济助力,促进北京市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创立专门的循环经济投资基金
循环经济投资基金的来源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建立中央级综合性循环经济基金。由政府财政出面设立,积极引入其他长期性的社会资金,主要包括邮政储蓄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地方社会保险基金、长期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
第二,建立中央级专项循环经济基金。该类资金的来源主要可以考虑财政拨款、国债项目安排,也可以考虑面向社会,发行循环经济彩票等。另外,近期财政部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以借鉴该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成立针对具体循环经济促进领域的基金。
第三,建立民间循环经济基金。例如,环保投资基金就是在国内外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民间循环经济基金,它是指对环保产业有投资意愿的特定投资者通过精通环保产业、善于投资及资本运营的投资专家管理,为环保企业提供直接的权益性资本支持,并通过各种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追求长期收益的投资基金。
循环经济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国家推动循环经济项目、环境保护项目的发展和执行,进行国家监管和信息系统建设等。根据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实际,利用投资基金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充分利用证券投资基金,即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在现有证券投资基金品种之外,可以考虑发行“循环经济投资基金”,将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循环经济类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或债券。
第二,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基金,即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后,风险投资基金就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而收回资金。研究开发新能源等新技术的企业往往具有比较高的风险,因此需要风险投资基金作为这类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第三,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即通过发行基金募集资金。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跨行业、综合性、系统性、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强、从长期来看又较好盈利模式的特点。可以设立循环经济产业基金,利用其开放融资、共担风险的优势,面向社会筹集大量资金。
参考文献:
[1]郭永冰.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
[2]韩宁.构建中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机制.中外企业家.2006(2).
[3]王文军.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西北农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28~32.
[4]王卉彤,陈保启.环境金融: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双赢路径.上海金融.2006(06).
循环经济本质范文4
关键词: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哲学分析
“循环经济”是最近几年国内学术和政策研究领域频繁出现的一个学术词语。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了大量探讨,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但是,国内生态经济学界、环境经济学界以及主流经济学界对循环经济实质的认识至今仍存在较大差异[1]。为深入揭示循环经济理论内涵,部分学者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董艾辉在分析循环经济与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一致性的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是对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扬弃,也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2]。张连国等认为,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有二,即知识论基础与存在论基础[3]。崔胜辉等则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在内涵和目标上一致性的角度,分析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和经济伦理观[4]。
应该说,从哲学角度探讨循环经济,既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丰富,也为哲学研究领域引入了新的研究课题。但从已有研究来看,循环经济的哲学研究在哲学分析与梳理上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角度,比较系统地分析循环经济的哲学内涵、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展望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
1.循环经济的哲学涵义
1.1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和目标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和质量的忧虑,也是对上世纪五六十年达国家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后果的直接反思,主要针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这种对环境的忧虑逐渐变成一种全球性的反思,环境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从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开始加入这个行列。循环经济不仅反思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耗竭,也积极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循环经济的目标就是提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者说新的技术经济范式[5]。这种发展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体系的融合,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生产技术与环境保护技术和清洁生产相结合,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甚至“零”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等。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社会大众共有的、稀缺的自然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它既要求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也要求改变环保企业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效益内部化。
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实践性是哲学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循环经济的实践性符合的实践观点。无论是其思想来源和目标指向都是实践,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更是离不开实践,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总结。因此,循环经济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或者实践是循环经济的基础或唯一尺度。
1.2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符合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人的认识的发展总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充满着复杂性和曲折性。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正完整体现了上述观点。首先,循环经济在特定时代产生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工业化以前和工业化的低级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消耗较少,还不足以使人类对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产生像今天这样的深刻后果。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环境和资源的产生足够大的冲击和影响时才可能产生循环经济思想。其次,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人类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或全部规律,而且,认识的深化不可能脱离经济和历史发展阶段。最后,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能动的认识。这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也不是对实践的简单反映和被动认识,而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改造经济发展的模式。通过循环经济的这些特点,可以较好地理解当前在我国开展循环经济所遇到的种种思想障碍。比如,有人抱怨目前我国生产方式仍较粗放、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较大等。这是事实,但也要注意到,我们不可能脱离我国的历史前提来谈论这些问题。者从来就不是先知先觉的智者,而是实事求是的实践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但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遵循规律,对自身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和扬弃,最终解决问题。毕竟,在一穷二白的薄弱基础上搞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道路和方法可以照搬。尤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经济起步、经济总量和人民温饱问题,难以为了保护环境从一开始就放弃经济和工业发展。
1.3循环经济的模式特征符合哲学的普遍联系规律
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正是将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探讨经济问题,或单纯采用经济手段分析解决问题。它要求综合考虑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公平与进步。循环经济深刻分析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对人与自然和谐模式进行大量有益的探讨。同时,将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作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加以考虑,既注重分析经济生产领域各个部门、行业及其相互联系,又注重生产流程的各个阶段及其相互联系,还注重生产与生活两大部类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中的具体情况与相互联系,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工业与农业、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等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方面的关系。循环经济在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时,也认识到单纯经济知识和经济手段的局限性,强调学科间的联合,强调经济社科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学科领域的统筹并重。
1.4循环经济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代际公平以及国际视野,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思想体现了哲学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统一,既包含科学的逻辑推论,也汲取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正反经验;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态度,也体现了向历史、向子孙的负责态度。循环经济是在环境已遭受重大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的情况下产生的。根据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的历史教训、现代科学和经济学的推断,如果这种趋势不加以阻止和逆转,造成的后果将不堪想象。但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的趋势并非不可逆转,通过循环经济的途径,人类完全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分析和对比揭示了人类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2.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
循环经济的定义是目前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根本分歧主要在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解决本质属性问题,学科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加扎实,学科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本质属性问题解决了,相应的内在要求就容易了。前面分析的循环经济哲学内涵已为探讨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要求作了铺垫。
2.1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
笔者赞同齐建国教授关于循环经济的描述,即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是中国新兴工业化的最高形式,是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6]。齐教授认为,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看,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微观上,按照著名经济学家乔瓦尼·多西的定义,所谓技术范式可定义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宏观上,技术范式可定义为社会生产主导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程序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对应不同的技术范式。在技术层次上,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开放(或称为单程)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本质是生态经济。
笔者认为,在齐教授定义的基础上,还可从哲学高度对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作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根据的基本原理,人类社会总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变,每个社会历史阶段都有与其相应的社会形态。因此,循环经济应是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者技术范式。循环经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和发展,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使命。可以预见,循环经济将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起重大的历史作用;同样可以预见,循环经济绝不是万能的,不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范式的最高形态或终极形式。
2.2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
2.2.1特定的时空观念。在我国开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研究,需要明确特定的时空观念。我国是一个具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21世纪开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立足自身现实发展循环经济。要花大力气研究我国的实际,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问题,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胜利。同时,要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有着足够的心里准备。
2.2.2统筹观点。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统筹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但由于资源有限,只能统筹加以考虑。要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重点领域和优先发展领域,循序渐进,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2.2.3理论联系实践。发展循环经济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以此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如此反复,推动经济与社会向良性方向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实践的学科,循环经济理论和政策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中、文件中、口头上,不能在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循环经济的目标就会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观点,尊重客观规律,努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同时反对把循环经济夸大化、万能化的倾向。
2.2.4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涉及全社会的各领域,离开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将难以成功。目前,我国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尚有待提高,特别需要在社会上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启蒙,通过政府政策宣传,引导社会生产和消费观念。公众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觉醒将是循环经济得以贯彻落实并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3.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3.1系统的工作思想
发展循环经济特别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立足现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制定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综合协调区域、行业和部门利益,以长远发展和大局为重,抓住主要问题,确定重点领域、优先领域和战略步骤。
3.2制度和技术并重
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既注重制度层面的政策设计,也注重技术层面的政策设计。加强对现有经济模式、生产技术与过程、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加强对项目立项进行充分论证以及项目中、后期的评估;加强对节能减排领域重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同时,开展大量调查,掌握循环经济的动态发展,及时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3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循环经济的不同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大学、公众等,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同时,探讨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有效联系机制,完善政府考核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
3.4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
既要立足自身国情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理论和政策,又要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国外经济、管理和政策实践的成果;既要发扬自主创新的精神,建立基本技术支撑体系,又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模仿消化。
4.未来展望
发展循环经济是历史的必然。这个必然既凝聚着人类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也包含了对更高级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美好愿望。认为,尽管过程往往充满曲折,世界一直是向前发展的。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有着自身发展规律,虽然当前还有很多争论,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将促使循环经济研究更快走向成熟。循环经济在中国已经启航,并将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进程长期相伴。尽管道路充满艰辛,但前途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李兆前,齐建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2]董艾辉.循环经济的哲学思考,《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20卷第1期.
[3]张连国.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东岳论丛》,2005年3月第26卷第2期.
[4]崔胜辉,洪华生,黄云凤.关于循环经济的哲学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0月号(下半月).
循环经济本质范文5
[关键词] 汽车产业 循环经济 产业生态学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而增速迅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柱行业,据统计,我国私人汽车年平均增长率达23%以上,并在持续增长。而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实现循环经济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一、汽车产业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汽车工业是制造业的典型,是工业资源最密集、最有影响力的消费品之一,也是二战后美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增长的领航。目前汽车的快速增长不仅威胁了环境,而且也威胁着汽车自身的发展。
过度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使汽车产业生产无法持续进行,同时也破坏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汽车产业成为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目的是如何在促进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处理好环境问题,使污染物排放更少、再循环更加彻底。
二、循环经济对汽车产业竞争力形成的作用
1.降低成本。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减量化”,即在汽车设计中遵循轻量化和节约化;在汽车制造的全过程中,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和能源,以减少汽车生产对环境资源的消耗。
2.塑造品牌。品牌是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有竞争力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具有世界级品牌。世界著名汽车厂商都十分重视循环经济涌起的“绿色浪潮”,即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及清洁能源等。
3.获得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竞争力。在资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下,中国政府已经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汽车产业也只有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实现创新和变革,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竞争力。
三、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特征
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是以汽车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为基础,提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低消耗、高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在原材料选择与加工、制造装配、使用与服务、产品报废与回收的各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在汽车寿命结束后最大限度地使汽车各零件重新回到使用的各阶段,再来作为产品新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在产品的使用期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因此,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是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其特征表现在几个方面:
1.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本质特征是生态经济。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是建立在汽车产业生态学基础上并对其应用和实现。
2.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汽车生产与消费范式。推进汽车产业经济的目的,是把汽车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限制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畴之内,从生态角度重塑汽车产业系统。循环经济运行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环”的原则。
3.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建立在汽车新技术之上。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实现是以产业技术创新为前提的,离开技术创新不可能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制造和再循环。未来汽车行业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内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依靠的正是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4.汽车产业循环经济需要政府支持和制度保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和制度创新。
四、结论与展望
综观对循环经济及汽车产业循环经济问题的分析,可知在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日益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主题的今天,汽车产业竞争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竞争力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主要通过环境友好设计、环境友好制造和环境友好管理来培育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竞争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1.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协调机制研究。加强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协调机制研究,尤其是对汽车物理和商业生命周期的协调,基于汽车产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这两个周期进行整合研究。此外,基于循环经济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机制,也应该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
2.环境量化管理研究。
目前汽车产业环境成本计量、环境绩效评估还不能满足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环境投入产出的准确分析,环境效益或生态效益难以科学量化判断,严重制约着汽车产业循环经济推进和汽车产业生态学学科发展。
3.汽车产业生态学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对我国而言,还需强化6方面的研究;即汽车产业生态学研究、汽车产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研究、我国汽车产业生态数据分析模型研究、汽车国际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环境投入的不平等问题研究、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国际比较研究、竞争战略与产业循环经济关系研究等。为了对全球环境、资源,以及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汽车行业更是义不容辞的。
参考文献:
[1]谢家平 孔令丞: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生态化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05(4):15~22
[2]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3~11~03~C8
循环经济本质范文6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有着基本的“3R”原则,即减量化、在利用、在循环。将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在使用原则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被反复利用,要求制造商延长产品的使用期,抵制一次性用品。在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完以后可以变成可以在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也就是说,循环经济要求生产者不仅要生产出来产品,还要解决废弃制品的处理问题。生态工业的学科基础是工业生态学,工业生态学是模拟生物新陈代谢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所展开的“工业代谢“研究。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工业,它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体系或环节间的系统耦合使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或持续利用。生态工业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物多层次循环利用,以现代科学为依托。它要求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管理的一种综合的工业发展模式。使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一体,协调工业的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工业系统的稳定、有序和协调发展。
2、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的关系。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的共同点都是提高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他们都是对传统环保经济的冲击,传统环保经济主要是简单的达标排放和污染治理。而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则不然,他们大大提高了环保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倡导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和谐发展、统一协调。将环境保护扩展到经济活动中的许多方面。也揭示了环境保护的发展战略。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很多发达国家过去的环保战略都以末端治理为主。基本上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都是花了高昂的污染治理费用。我国在环保投资上也是花了很大的代价,这种传统的环保战略已被证明不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前提和本质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强调的是源削弱,削减废物的阐述了,而不是废物的排放量。也就是说,循环经济的也是要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循环经济遵循清洁生产源削减精神,要求输入这一过程的物质量越少越好,正是因为循环经济把源削减放在第一位,生态设计、生态包装、绿色消费等清洁生产的常用工具成为循环经济的实际操作手段。
3、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发展的目的和本质。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的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经济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发展形成的。生态经济循环圈的矛盾是由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也因此而激化。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化的本质就是通过发展生态工业和建设生态工业园,逐步使人类的工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代谢及其产物能够均衡、和谐、顺畅和持续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物质代谢之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工业生态系统演化的方向,坚定地走工业生态化的道路,从技术、法律、道德、经济和政策等各个方面进行革新,创造条件,消除障碍,是工业系统的物质代谢过程及其产物能够和谐、平稳、持续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代谢之中。
4、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