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防治的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防治的原则范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组织、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以区爱卫会为主体,责任到街道、服务全覆盖、投入多层次、效果全监控的工作要求,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建立病媒生物防治长效管理新机制为主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经费,强化监督,不断巩固我区已取得的病媒生物防治成果,确保我区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在全省、全市保持领先水平。
二、明确分工,落实病媒生物防治管理责任
根据市人民政府第43号令和《市除四害管理办法》的规定,全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按下列分工落实管理责任:
(一)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辖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统一组织,各单位安排经费投入,爱卫办督促指导,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街道、社区主抓落实,区除害消杀站具体作业,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病媒生物防治管理新机制。
(二)病媒生物防治的重点行业单位、场所主要包括:农贸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单位食堂、食品副食品店(超市)、粮库(店)、食品加工店(点)、医院、工地、废品收购站(点)、环卫设施、河道等。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由业主单位具体落实防治措施,所属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监管。
(三)病媒生物防治的一般单位、场所主要包括: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学校教室及外环境等。分别由各单位负责落实具体防治措施,所属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监管。
(四)居民住宅区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室内环境由住户负责,室外公共环境有物管的由物管公司负责落实具体防制措施,无物管的由所在社区居委会负责落实,所属辖区街道办事处负责日常监管。
(五)责任不明确的地段、水体和结合部的除四害工作,有使用人的由使用人负责,没有使用人的由区爱卫会办公室负责。
(六)区爱卫会各委员部门和窗口单位按以下职责分工:
1.区卫生局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医疗卫生单位、宾馆饭店等经营性公共场所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日常监督管理。
2.区工商局负责实施对农贸市场、食品生产、食品流通等单位、场所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3.区环卫局负责实施对垃圾场、垃圾中转站、垃圾车、公厕、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场所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4.区建委负责实施对待建工地、在建工地、拆迁工地等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5.区水务局、人防办分别负责实施对河道、沟渠、地下人防设施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6.区园林局负责实施对公共绿地(绿化带)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7.区教育局负责实施对区属各类学校的病媒生物防治监管工作。
三、落实经费,扎实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这次病媒生物防治活动由区爱卫会办公室负责牵头,统一组织和协调并具体实施,主要工作包括选择落实消杀队伍,组织选择药物,抓好技术指导,做好灭前灭后的密度监测和各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各单位要安排1—2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认真搞好本部门、本单位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二)各部门、各单位均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落实所需的病媒生物防治经费。开展除四害活动,实行有偿服务,按照“五统一”(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药物、统一方法、统一检查验收)的原则,以区除害消杀站为主体全面开展消杀活动,切实做到“三不漏”即:不漏一个单位、不漏一间房屋、不漏一处环境。任何单位和居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开展病媒生物防治活动。为确保消杀安全和消杀效果,不得使用非正规专业消杀服务机构和未经区爱卫会认可的消杀药物,违者追究业主单位和消杀服务机构双方的责任(使用区除害消杀站以外的消杀服务机构需到区爱卫会办公室登记备案)。
(三)在病媒生物防治活动中,各单位要认真抓好检查督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区爱卫会办公室对各单位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进行不定期监测,对拒不开展或不按要求开展工作造成病媒生物密度超标的,由区爱卫会指派病媒生物防治专业人员强行进行杀灭,所发生的费用由该单位或个人负担。
(四)每年4月-9月为全区集中消杀时间,全区力争用2—3年时间在13个街道办事处和主要旅游景区、窗口地区,落实病媒生物防治专业化消杀服务达到60%以上,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生物防治的原则范文2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题;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笔者对此作一论述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
随着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加上许多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林业有害生物的常发区和高发区。林业有害生物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一是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使有害生物危害加剧,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二是成灾有害生物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有害生物潜在威胁增大,尽管还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四是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例如,危害比较严重的松毛虫、松突圆蚧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
2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1990年,原林业部提出了在全国开展以“一站三网”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后,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开始得到加强,普遍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监测点,测报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起点低,特别是部分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络的建设进展缓慢,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与当前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形势和监测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测报、监测手段落后、技术水平较低,预警能力不足;三是测报、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测报、监测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2.2科技力量不足,部门缺乏协调,防治手段落后,经费短缺
新技术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资金所限还未推广[1]。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有害生物防治,预防机制差,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四是从保护我国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高度来认识。我国已加入WTO多年,为履行国际义务,提高贸易信誉,减少经济损失,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检疫工作,以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林业有害生物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3.2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有害生物调查监测,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一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二是通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三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3.3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亟需大力改进。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2]。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和规模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3.4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病虫传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抓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传播。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四是对来自国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虽经口岸检疫机构检疫,但运至目的地后,当地森检部门仍要认真复检,做到万无一失。
3.5加大资金投入,保证防治需要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3-4]。二是各级政府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4参考文献
[1] 余建,张志元,高必达.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53-55,58.
[2] 张志臣,王安军,姜华,等.部分土农药植物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3):61,43.
生物防治的原则范文3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0 前言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减轻灾害损失、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保障林业工作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必须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要点谈谈粗浅认识。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
1.1 监测预报薄弱
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与当前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形势和监测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测报、监测手段落后、技术水平较低,预警能力不足;三是测报、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测报、监测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1.2 防治手段落后
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常常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资金所限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有效推广。
1.3 生产严重脱节
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加之利益驱动,搞造林规划设计很难考虑有害生物防治,造成了大面积杨树纯林的存在,为杨树的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导致预防机制差,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1.4 防治经费短缺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要点
2.1 苗木检疫
由于一些森林病虫害分布范围较窄,仅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病虫害传播的机会。因此,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在机场、港口和车站等商品进出口的门户抓好苗木病虫害进、出口检疫,在国内抓好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防患于未然,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扩大蔓延的重要措施。
2.2 营林技术
营林措施是防治林业病虫鼠害的根本措施,应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主要措施有: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营造混交林,避免树种单一化;用无病虫害的壮苗造林;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及时清除系统中的病虫木,改善卫生条件;严禁乱砍滥伐,促进多层次的植被生长。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使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营林环境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也能减少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
2.3 生物防治
2.3.1 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2.3.2 天敌昆虫
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利用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2.3.3 益鸟
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2.3.4 性外激素的应用
我国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2.4 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杀菌剂可分为铲除剂、保护剂和内吸剂。铲除剂直接可杀死病原物,如五氯酚、甲醛等。保护剂可直接施于植物体,保护植物不受侵害,如低浓度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有机硫、有机磷、有机氯等。内吸剂是指被植物吸入体内,起抑制病原物扩展作用的药剂,如托布津、多菌灵、苯莱特等。化学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土壤消毒、种实消毒和喷洒植株等。农药不但殃及非防治目标物种如天敌、传粉昆虫和野生动物等,而且严重污染土壤、水域、大气和动植物产品,反过来又造成新的害虫危机。
2.5 物理防治
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
3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合理途径
3.1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作为基本目标,配备专业监测工具,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警信息、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3.2 提高防治手段
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3.3 严防危险性病虫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格贯彻执行检疫法规,抓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
3.4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多渠道资金投入力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
【参考文献】
生物防治的原则范文4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现状;防控对策
我国是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近3O0种,广泛分布在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中,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保护好“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给生产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会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严重的还使林木直接枯死,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为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能力,实施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减轻对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危害,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目前,我国林业系统有害生物防治已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1.1测报工作基础薄弱,经费短缺
目前,各地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已逐渐得到加强,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主要反映在监测网络建设不完善、测报调查技术落后、监测经费不足、人员不稳定、测报数据积累在完整性连续性长期性上有所欠缺,导致经常不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现行条件下,每个配备完善的测报点年度经费至少需五万元,一个县综合测报点十个计算,要求经费至少需五十万元,而实际国家在每县投入的测报经费每年不足三万元,真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 防治力量投入不足,机制落后
由于一些基础设施的缺乏、陈旧和老化,造成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运用一些比较传统的防治方法。例如化学防治见效快,效果直观,成为大发生的急救措施,人们一直对此方法比较依赖,但是现阶段许多农药在不同程度上杀伤天敌,这样在使用化学农药消灭病虫鼠的同时也减少天敌的数量,失去天敌,使森林自然控制生物能力减弱。要想减灾、控灾,就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来保障。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森防经费的投入有所增加,但与林业事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环境建设的投入比仍很不足。特别是国家减免农业税后,集体林拿不出防治资金,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正常防治工作的开展。
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存在着造林是全社会的事,病虫害防治是业务部门的事的错误观念。联防联治开展不利,由于权属复杂,经营者的认识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不一样,对同一时间发生的同一种病虫害不能同步治理,留下疫源隐患。此外,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环节缺乏预防措施,重培育轻保护,重防治轻预防。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甚至有些地方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防机制差,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鼓励和引导不同形式的组织和个人成立防治专业公司、森林医院等,开展承包防治、技术咨询等业务,形成多元化的防治格局。加强社会化防治组织的监管和服务,探索建立防治组织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规范防治生产作业。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要配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林农培训力度,提高防治技能。
大量致病菌和害虫的存在造成危害。人工林内致病菌和害虫始终存于森林中,并随着天然林的减少,其数量逐年累计。当病原菌遇到湿度大和树木生长衰弱等有利条件时,则病害爆发流行。而虫害在遇到高温干旱天气时,由于树木可提供更加丰富营养,促使害虫繁殖力和保存力提高,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导致虫害发生。
1.3检疫工作重视不够,力度欠缺
虽然法律法规明确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的独立行政执法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隶属于造林处,各省、市、县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级别也相应较低,这给防治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协调带来了困难。比如大别山区一个县级松材线虫病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其成员名单中居然没有县森防站,因为该县森防站只是股级单位,而其他相应的独立行政执法部门,如森林公安、林业综合执法局等都是副局级单位。这给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横向和纵向的联络都带来了困扰。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针对以上现象,要想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在《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中提到,到2015年,全国基本建成与林业发展相适应的,以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测预警体系,以风险评估、检疫追溯、除害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检疫御灾体系,以应急防控指挥、航空与地面防治、应急防控物资储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治减灾体系。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防控能力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政府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资金投入,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并且配备机动喷雾器、测报工具箱、GPS、摄像机、照相机、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基础设施设备。组织开展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激反应机制,提高防控能力。
生物防治的原则范文5
病虫害是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有“无烟火灾”之称,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的生长量、结实量、果品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功能。搞好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是巩固造林成果、提高林产品产量、质量发挥森林“三大”效益的根本保障。
虽然我国幅员广阔,但是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很脆弱,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就是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和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步骤就是要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增加绿化率,这是全国人民与林业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艰难的任务。因此,不管是林业工作者还是各级领导部门,都必须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高到战略认识的高度。由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只能浅显地列举,供读者参考。
2 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不足
人们总是认为林业中存在病虫灾害是应该的,的确,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人们还没有把病虫灾害与火灾、水灾提升到同一个战略高度,还没有认识到病虫害的危险性和对生态、经济发展的毁灭性,病虫害的治理是长期的、艰巨的。在很长一段的时间内,相关主管部门的都没有把林业病虫防治工作摆到应有的高度上去,缺乏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没有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被当成了可有可无,可松可紧的软任务。
2.2 监测与预报环节的缺失与薄弱
监测与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抓住这两个环节,才能提前了解病虫害可能发生、发展的趋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及时应对,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但是从目前河南省的现状看,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重视度完全不够,监测人员的缺乏,监测仪器的落后甚至是缺失,检测、预报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在加上制度的相对不完善,不能及时、准确地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名无实,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做到防早、防小、防了。病虫害发生造成灾害时,才被动的进行防治,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2.3 基层森检人员严重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林产品和林副产品的数量需求日益增多,品种更加多样化,再加上发达的物流、频繁的人员流动,也为有害生物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通道,森林植物检疫的难度和工作量都不断增大。但作为担负检疫重任的县级森防机构,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从事森林病虫害检疫的工作人员只有3―5人,有的还是兼职人员。人员不足严重影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2.4 基层森检机构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4.1经费不足,导致正常的病虫检疫调查及防治工作难以开展。大多数基层森防机构只有少量办公经费,甚至连正常的办公开支都难以维持。发生疫情时,不能及时组织实施防治工作,贻误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蔓延。
2.4.2经费不足,使基层森防机构不能购置必要的仪器来提高检测手段。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只能凭经验、凭肉眼检测,准确度低,易造成失误,影响工作质量。
2.4.3经费不足,不能对基层森防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水平培训。基层森防工作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和技术水平,不能适应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新形势。不能很好的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更好的服务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4.4在营造林方面大多忽视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一是在多年来的造林中,往往树种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生态多样性很差,几乎没有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旦病虫害爆发,这些人工林几乎没有幸免的可能;二是造林绿化用苗,不顾种源、不讲苗质,不进行检疫就任意栽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三是不经实验,盲目引进新品种造林,由于新品种“水土不服”,导致病虫害发生;四是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随意选择树种造林,造成生长不良,引发病虫灾害。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如果没有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始终,就可能导致工程项目的失败,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经济损失。
3 林业有害生物害防治措施
3.1 提高有害生物防治的水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林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事,它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所以要提高防治水平九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制定预案,周密部署,一旦发生病虫害,能够迅速采取防控措施,不致成灾;林业主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在规划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也要加强综合性防治,选择更多乡土品种进行种植,选育推广抗性品种,加大营造混交林比重和封山育林的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加强对当地病虫害的预防能力的提升;要充分利用基因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高效低毒农药等新技术、新成果提高防控效果,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维护生态环境的安全。
3.2 加强虫害防治的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预测预报以县为基础,结合当地森林资源、气候条件、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设置观测站点,明确专人按时测报,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信息,搞好预测预报,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完善县级监测网点建设的同时尽快建立起一个区域性或覆盖全省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
3.3 加强检疫,切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首先,应该加强《植物检疫条例》工作的学习与宣传,增加人们以及林业工作者、检疫人员的意识,使得人们在工作上给予支持与鼓励。其次加强基层检疫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强调依法行政,规范基层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大检疫力度,对出林地、进林地的车辆、人员,严加盘查,严禁带疫源疫病进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了树木感染虫害的可能性。最后,应该在一些苗储、加工、销售单位等地方加强管理,堵塞病虫害传播的渠道。
4 总结
我省的林业虫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情况不容乐观,虽然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提高了对虫害防治的警觉性与认真度,但是笔者仍要指出的是只有各方面不断的协调、努力,我省的林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峻.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生物防治的原则范文6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托里县老风口生态区生态林有害生物防治工程
2、项目建设地点(或范围):托里县老风口生态区
3、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名称:牛春国(托里县林业局副局长、生态办主任)
4、项目主管单位:托里县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处
5、项目建设目标: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综合治理手段,改善生态林生存环境,增强林木综合抗病能力,提高生态工程效益,培训建立一支技术能力强的森防工作队伍,提高防灾、控灾、减灾技能,有效预防和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在我县的发生和扩散蔓延。为我县农林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6、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进度
项目建设内容:
(1)制定防治沙枣桃条麦蛾、杨树小板网蝽、鼠害计划和方案。
(2)建立监测点,抓好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森防检疫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防灾、控灾、减灾能力。
(4)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及时有效的应对灾情。
(5)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健全完善奖惩、举报、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等制度,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6)购置仪器,为监测、实验奠定基础。
(7)购置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药剂备用。
(8)购置施药工具,为灭害做好准备工作。
规模:
建设规模12.6万亩。
期限及进度:2010年至2010年。
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1)投资规模:200万元
(2)资金来源:全部申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资金。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建设方案:
(1)建立防治监测点,按照“布局合理,准确可靠,数量适中,代表性强”的原则,逐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做到监测全面、预测准确、预报及时不留死角。
(2)加强森防检疫设施和队伍建设,加强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森防检疫队伍的业务素质。
(3)购置必要的防治、检疫仪器和设施。
(4)购置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药剂。
(5)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的综合治理手段。
2、主要仪器设备及数量:
(1)森防车1辆,巡逻监测车1辆。
(2)背负式喷雾喷粉机50台。
(3)推车式高压动力喷雾机40台。
(4)病虫调查统计器100台。
(5)虫情测报灯60台。
3、总投资及构成:
(1)防治器械53.5万元
(2)购置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药剂85万元
(3)人工防治、人员培训费用36.5万元
(4)试验室建设15万元
(5)监测样地建设10万元
4、投资来源:
托里县老风口生态区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项目所需资金全部争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资金。
(三)项目结论: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1、沙枣桃条麦蛾防治
(1)、沙枣桃条麦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5.5-7 mm,翅展 12-15 mm。身体背面灰黑色,腹面灰白色。头部具褐色鳞片。触角基部周围至头顶有灰白色毛簇。触角丝状,长度约达展翅的2/3。下唇须伸出于头的上前方。雄蛾下唇须第二节膨大,下方具毛丛,第三节隐藏于第二节的鳞毛中;雌蛾下唇须第一、二节略小,第三节细长而突出头顶,明显可见。前翅披针形,加缘毛则呈浆形,灰黑色,前缘中间有长条形黑褐斑,中室处有纺锤形黑褐斑,此外还有黑褐及灰白色不规则的条纹。后翅灰色,后缘及外线具长缘毛,基部尤长。后足胜节具长的灰白色毛。 卵椭圆形,长 0.5 mm, 宽 0.3 mm。初产时白色,后为 淡黄色,孵化前为灰紫色。卵表 面有皱纹。 幼虫初孵化幼虫体长0.7-0. 8 mm,白色,经 2-3小时变为暗红褐色,头,前胸背板和胸足深褐色。老熟幼虫体长10-12 mm,头宽 0.8~lmm,头、前胸背板和胸足黑褐色,肝土板褐色,臀部污白色。腹足趾钩全环,双序占3/4,单序占1/4,臀足趾钩双序缺环。 蛹体长 5.5-7 mm,胸宽 1.4-1.9 mm。揭黄色,体表布满绒毛,臀棘24根,呈小钩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