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防治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防治的前景范文1
关键词:养殖 环境 污染 防治 战略
中图分类号:S954.2
近二十年来,尤其是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迅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已成为我乡的第七大支柱产业三柱之一我镇2012年大牧畜存栏数达到1026头,生猪存栏数44420头,山羊3287只,家禽23.86万左右,逐年具有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幅接近10%。极大地丰富了我镇广大人民的畜产品及副产品的工作供应。畜牧业已经成为我镇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
然而,随着畜禽载量越来越多,许多养殖专业户、重点户、扶贫村养猪示范户同文明村寨的建设已引起人们的越来越关注,许多养殖户建场所初期未考虑率禽类的便处理问题,不少养殖户粪便地堆积,污水任意排放,特别一到雨季天,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也直接影响着养殖户本身的卫生防疫,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
人类和动物都要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要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善生态环境,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畜禽废弃物,保持畜牧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畜牧环保是畜牧来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也是一个新的产业。它主要解决畜牧场自身污染和外部环境污染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问题。因此畜牧环保产业具有双重任务,既要防止畜牧场本身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又要避免周围环境对畜牧生产的危害,以保证畜牧业生产健康持续的发展。
1、畜牧翻开环境污染
1.1养猪业: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承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致使畜禽生产规模愈来愈大,现代化、集约化程度愈来愈高,饲养密度及养量急剧增加,畜禽饲养及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对人类、其他生物以及畜禽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总是愈来愈突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破畜牧生产过程,不难看出,畜牧业已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可以说,1头家畜就是一个污染源,年产粪尿约达2.5t。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为30k。采用水冲清粪则日产污水达30t,据测定成年猪每日尿粪中的BOD(生化需气量)是人类尿的13倍。若发生污染即可达到严重污染程度。
由此可见畜牧排泄物对环境产生的巨大污染,若处理不当就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威胁。
1.2畜牧业环境污染特点与危害
1.2.1臭气问题
畜牧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是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两类物质分别分解为CO2、水和最终产物:元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当这些特制在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带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烂白菜等带刺激性的特殊气味,若臭气浓度不大,量少,可由大气释稀扩散到上空,不引起公害问题,若影响人体健康,如果畜牧禽排泄物的排放处理不当,往往造成邻里之间、兄弟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
1.2.2传播“人畜共患”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1958),由动物传播给人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至少有90余种,其中可由猪传染的26种,羊传染的25种,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载体主要是家畜类粪便及排泄物,目前我乡还有许多人畜混住,猪、牛混住,猪圈、牛圈上设鸡圈,堆放粮食、人住宿等形成交叉感染,常见的有猪瘟、布氏杆菌、炭疽病等。
1.2.3畜产品的污染
滥用抗生素添加剂及饲喂发雷饲料,造成畜产品污染。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如果不控制用量以及畜禽在屠宰前或其产品(蛋、乳)上市前未能按规定停止用药,可使抗生素在畜禽产品残留,从而通过食物链使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此外,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可使细菌对该种抗生素产生适应或遗传物质发生突变而形成耐药细菌。耐药性的出现,使这类抗生素的疗交大大降低,或完全失效,对人、畜某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上造成困难。发霉菌毒素如黄典毒素及代谢产物也能通过食物链,即饲料一畜、禽体及产品(奶、肉、蛋)对人体健康影响。经检测,动物信用黄曲霉毒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奶及蛋,可测出微量的黄曲霉毒素BI或其代谢产物,对人致的危险性很大。
2.1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生态技术
控制和降低畜牧污染不仅是畜牧生产、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也需无政府经济、法制部门的密切工作。从技术上讲,防治污染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达到“治本治表,表本兼治”。采取生态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的污染问题。
2.2环保饲料开发与应用
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污染。是消除畜牧环境污染的“治本”之举。辚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高效促进添加剂,应用高新技术改变饮料品质及物理形态(如用生物制剂处理、饮料颗料化饮料膨化或热喷技术)等手段外,应用生态营养原理,开发环保问题,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2.3生物和生态净化
通过生物手段净化畜粪及其污水,主要是利用氧发酵原理,将污物处理为沼气和有机肥。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处理量较大、费用低廉、适应性强、比较经济实惠的方法。此法在正常气温条件下可使污物BOD减少70-90%。节省能源,便民工程,有机肥不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基础,成本低,经济又实惠,是种植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肥料。
3.1畜牧业生态工程技术
通过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进行无废物污染的畜牧生产畜牧业生态工程是遵循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组织和指导畜牧业生产,并将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来的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
开展畜牧生态工程不仅可以,改善和保护畜禽和环境,广大的农村可以通过生态工程充分地利用物质资源,提高生产准备就绪和减少环境的污染,这就是庭园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农业为对象,庭园为依托,沼气综合利用为绷带,农户养、种、加工为产业而开展的一处庭园生态经济。比如广泛适用于城郊农户,以向提供商品肉品,蛋品和蔬菜人目标的“鸡、猪、沼、菜”模式,和适应于以养鱼为主的“粮、槽、猪、沼、渔“模式等。这些模式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和谐技术、物质与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技术以及生物种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技术,实行立体循环生产和无废物生产。
4、制定防染法规,加强环境监督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整磁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对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海洋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草原法》和《水资源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有关大气、水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及一批污物排放标准。家畜环境的保护同样应该以这些法律和法规为准绳,建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对于那些给家畜环境造成污染和严重影响的行为,就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和村规民约给予制止,并加以一定的经济制裁。唯有这样,保护家畜环境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才能使我县的畜牧业真正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献:
(1)马衍忠 陈建宝 段县平浅谈动物寄生虫的综合防治措施(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20(1):38
生物防治的前景范文2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22
随着园林越加成熟,生物防治作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的主要防护手段,由于污染较低、价格低廉等优势,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过程中,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安全性能也开始关注,传统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副作用十分明显。所以,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就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
1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概述
园林工程项目在进行植物管理时,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手段较多,较为有效的为生物防治技术。简单来说,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采取生物学手段,对植物病虫害进行消灭,从而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天敌防治、菌类防治及激素防治,这3种类别能够有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情况,对其他物种影响小,污染低,具有良好性价比。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较,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出现抗药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2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2.1 利用病虫害天敌进行防治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通过病虫害天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属于常见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也就是通过虫治疗虫。对园林植物内所具有的病虫害类别进行全方位统计调查,然后对病虫害在食物链内位置进行判断,在保证植物体系完整情况下,添加园林内植物病虫害天敌,有效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数量,起到病虫害防治效果。也就是说,病虫害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具有以下几种形式:按照病虫害天敌,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对植物进行保护,增加园林内植物类别,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加速病虫害天敌繁殖,适当增加病虫害天敌在园林植物内数量,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在植物园林内所不存在的病虫害天敌数量,完善食物链结构,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病虫害天敌引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园林体系生态平衡,合理对病虫害天敌物种进行选取。
2.2 利用菌类进行防治
菌类防治主要是按照园林植物所具有的病虫害类别,对病虫害进行详细调查统计,了解造成植物出现病虫害的内在原因,寻找病原微生物类别,然后按照造成植物病虫害原因及园林植物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在保证植物园林生态系统平衡情况下,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数量。通常情况下,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采取菌类防治过程中,主要应用3种菌类,分别为青虫菌、松毛虫杆菌与杀螟松杆菌。主要应用3种方法进行防治,分别为喷雾法、诱杀法与土壤处理法。这3种防治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园林植物特征,针对性进行选择,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利用菌类进行防治过程中,在菌类防治手段选择上需要特别注意,慎重对菌类防治手段进行选择,有效降低菌类防治对园林植物所造成的影响,才能够有效对菌类防治手段进行推广。
2.3 利用激素进行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仅可以采取病虫害天敌与菌类防治,还可以借助植物病虫害体系激素类别,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激素防治主要是采取人工合成手段,将自然界内生物源进行提取,提取出针对性化合物,应用化合物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病虫害信息素化合物类别已经超过1000多种,同时这些类别病虫害信息素化合物在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我国现阶段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所应用的昆虫性信息素类别超过20多N,例如梨小食心虫、棉铃虫等,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上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采取激素防治,还可以通过有益动物将病虫害进行防治,例如鸟类、蜘蛛、爬行动物等,植物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人员需要对这些有益动物进行防护,充分利用这些有益动物,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3 结论
就植物病虫害而言,虽然具有较多防治措施,但是生态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安全性能,副作用较低,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生物防治技术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植物病虫害主要具有3种防治技术,分别为引入天敌、菌类防治与激素防治,植物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选择,有效提高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霞.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2):50.
生物防治的前景范文3
论文摘要 植物叶片病害严重影响植株的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概述了植物叶片受侵染后的变化,并对植物叶片病害的种类进行了归纳,阐述了叶片病害防治的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植物叶片病害生物防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植物病害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植物受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作用,在生理上和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的特征。植物病害有根部病害、茎部病害、叶部病害等,其中叶片病害非常广泛且后果相当严重。植物叶片病害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能,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影响作物的经济效益,药用植物的品质、产量等,观赏植物一旦受其侵染即失去欣赏价值。
1植物叶片受病害后的变化
1.1形态变化
①变色:变色是叶片病害常见病状。由于叶绿素被破坏,叶片变为淡绿或黄绿色称为褪绿;叶片普遍发黄称为黄化;叶片变为黄绿或黄白色镶嵌状称为花叶。②坏死: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表现为叶斑和叶枯。③畸形:甘薯病毒侵染使叶片边缘上卷,甚至扭曲。④萎蔫。⑤叶片穿孔和早落。
1.2细胞变化
细胞的数目和体积发生变化,细胞壁成分如纤维素、果胶等被消解,细胞壁被破坏,致使细胞质外流,叶绿素和相关酶的活性发生剧烈变化,同时受侵染的细胞会发生过敏反应、氧化裂解和细胞程序性死亡。
1.3生理变化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病害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影响植物对有机物的合成和能量的获得。抗生素和病程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及代谢产物产量的变化等扰乱了植物的新陈代谢。
2植物叶片病害分类
2.1细菌病害
细菌病害占有特殊的地位。细菌病害相对较少,多为急性坏死病。细菌形态微小,一般只能在潮湿环境里生存,进入植物体内只能在细胞间隙或木质部导管的死细胞里繁殖,不能透入完整的活细胞。细菌可通过非角质化部分(伤口)或天然孔口(气孔、水孔、蜜腺等)侵入植物体。病原细菌有假单胞菌属、短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棒杆菌属、欧文氏菌属等,如桉树褐斑病、糖甜菜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
2.2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在植物叶片病害中占主导地位,数量达80%以上。真菌没有叶绿素,营养体主要是菌丝,可生长在寄主体内和体外,营养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以产生繁殖体。侵入途径和细菌相似,可通过非角质化部分和天然孔口侵入,需潮湿环境等。一般在寄主表面长出的霉状物、粉状物等都是真菌病害,如小麦雪霉叶枯病、银杏黑斑病、银杏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等。
2.3病毒病害
植物病毒病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危害性很大。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细胞内寄生病原物,只含有1种核酸,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是ssRNA,少数为dsRNA、dsDNA或ssDNA。传染方式有嫁接传染、汁液传染、昆虫和螨类传染、线虫和真菌传染,其中以昆虫最为严重。绝大部分经济作物都会因受病毒病危害而不同程度减产或品质下降,如烟草病毒病、甘薯病毒病、玉米矮花叶病等。
3植物叶片病害防治
3.1物理防治
定期进行疏松土壤以保持通气;按合理比例施肥;严格按要求修剪,刀刃要锋利,剪前清除露水,根据生长状况不同调节修剪频率;在早晨浇水,以使太阳很快晒干叶片使真菌失去水膜包裹发生的机会;使用抗病品种。
3.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防病增产效果显著等优点,但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杀菌剂毒性过高,抗药性、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应积极开发新型无公害农药,一要超高效:尽量减少药剂或其代谢物对环境的影响;二要选择性:仅抑制靶标有害生物,对非靶标生物具有安全性;三要无公害:能迅速降解,对人体、有益生物体、环境和生态平衡无不良影响。
3.3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通过调节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3.3.1生防菌种类。①生防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和土壤农杆菌等。研究表明,土壤农杆菌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使原生质外溢。②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菌根真菌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木霉属真菌。③放线菌:应用最多的是链霉菌及其变种,井冈霉素、内疗素等制剂已应用于生产。④病原菌无致病力菌株。⑤病毒的弱毒株系。
3.3.2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如下:①抗生作用;②重寄生作用;③竞争作用;④溶菌作用;⑤噬菌体。此外,生防机制可能还有:在逆境中,如干旱、养分的胁迫下,通过加强根系和植株的发育提高耐受性;可诱导植物对病菌的抗性;使病原菌的酶钝化等。
3.3.3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①问题。生防菌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定殖能力差;抗药能力差;菌株稳定性问题。②对策。向土壤中添加诱导生防菌种群增加或刺激生防菌产生抗菌素的物质,如壳聚糖等;进行菌株改良,利用诱变育种、原生质融合及转化技术进行菌株改良;将菌株的抗性基因进行转基因,培育抗性转基因植物;利用菌株的抗性基因生产生物新一代农药。
生物防治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新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可以看到,21世纪是新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应用不断涌现,我国新的经济格局也对林业的恢复、保护和充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的基本思想也包括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我国现今的林业来说,需要我国新的经济格局的支持,也需要新的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例如,包括了卫星技术、地理技术和纳米技术的“3S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等,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 雷达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我国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成功的试用了雷达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昆虫雷达来进行信号的采集,然后使用电脑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昆虫活动的状况详情。使用雷达遥感技术,能够有效的检测草地螟、粘虫、麦芽虫等有害生物的活动路径、数量的数据。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应用了雷达遥感技术来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的检测。我国结合地理信息、定位系统和雷达遥感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有害生物检测系统,同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检测系统共同使用,可以通过国家的雷达遥感中心向系统传送数据,通过计算机的判断和分析,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和预测,准确性和预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国的地理信息和林业信息仍然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加强雷达遥感技术的完善,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丰富和可靠的数据。
2 飞机喷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
在森林面积比较大或者处在河渠两边的森林来说,可以使用诸如B-3105型等其它飞机来进行药物喷洒,喷洒药物要选择轻型飞机,因为轻型飞机有很多的优点,例如,轻型飞机的使用环境比较丰富,机场和跑道的限制比较少,使用干净的操场或者开阔的公路就可以起飞,不需要专门的为飞机修建跑道,节省了时间和资金。天气因素对轻型飞机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机身比较灵活,工作效率自然就比较高。再者,轻型飞机可以携带全球定位系统(GPS),GPS可以提供比较精准的位置信息,作业时的误差比较小,准确度较高。
在飞机进行喷洒药物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根据森林里的有害生物分布情况进行作业图的绘制,然后通过GPS进行定位。在作业图上对作业范围、周围的建筑物、电线等要标示清楚,防治在进行作业时产生阻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要根据情况灵活的转变作业地点的先后顺序。要将飞机喷洒药物作业需要的物资及时的采购到位,物资和药物等物品都要和飞机情况相适合,喷药前一个月就应该着手开始准备。虽然轻型飞机对作业环境要求并不苛刻,但是还是应该提前选择好飞机的起降点,一般在森林附近的开阔地点就能够找到满足条件的地方。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节省飞机使用的物资,应该选择多个起降点,缩短飞机的飞行路程,节约时间和资金。飞机喷洒药物作业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大面积防治,药物比较容易扩散。选择药品时,要坚持“药效长、危害小”的原则,药物在配置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食盐,加快药物的降落速度,减少对森林周围的人畜的影响。
3数字化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依靠人工进行林业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因为森林面积比较大,范围也很广,各个地区的林业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随着我国社会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准确、准时、有效”的预测和防治,由地理信息系统、GPS技术和遥感技术组成的“3S”技术,结合通信技术和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组成了现今的数字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系统。通过各个层面的数据和信息的采集、计算机分析和图形图像的分析,进行有效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大力普及,数字化林业管理技术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必由之路,马克思基本理论也提到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林业管理方式。所以,应该建立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数字化系统,进行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
4 转基因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带来了很好的选择,通过转基因技术,能够改变数目的遗传性状,培养具有优秀基因的树苗。基因工程的发展给转基因树木的培养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现今,可以使用植物中含有的抗虫基因来进行转基因树木的培养,虽然转基因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上,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进行了将近100个树木品种的转基因培养,转基因技术将会成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方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但是众所周知的是,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新技术的研究和林业管理严重脱节,没有很好的实际作用。很多的单位固守传统的防治方法,不接受新技术带来的便捷,这种情况在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显著,这些地区在新技术的引进方法有着很大困难。
参考文献
1 朱永杰.新经济冲击波[J].森林与人类,2011(5)
生物防治的前景范文5
关键词:植物生长促进微生物;生防菌;促生抗逆作用
中图分类号: Q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65-1
随着现代农林业的发展,生态安全逐步受到生产者和科研人员的重视,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危害人畜健康以及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等,需要采用生物防治等环境协调性技术和手段以保证农林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植物根际微生物复杂多样,包括腐生菌(Saprophytes)、附生菌(Epiphytes)、内生菌(Endophytes)、病原菌(Pathogens)以及有益微生物(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微生物间在对生存空间和养分需求上相互制约平衡,而在农田以及林业苗圃中,人为的干预破坏了原有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打破平衡,使病原菌生物量增加,从而导致了土传病害的发生,对植物的生长以及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通过人为的添加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可以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系统,起到抑制病原菌,对植物促生抗逆的作用。植物根际微生物按照其最初的作用划分为两大类群:植物促生微生物(PGPM)和生物防治微生物(BCA),研究发现,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均具有多种功能,如植物促生微生物同时具有生物防治作用,而生防菌对宿主植物也能产生促生抗逆的作用[1],本文就两类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及其互作对植物的促生抗逆作用作简要阐述。
1 植物促生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
植物促生微生物主要包括根瘤菌(Rhizobium)、菌根菌等。根瘤菌对植物具有固氮作用,同时可以转化有机和无机磷供植物生长需要,对植物具有显著促生作用,几年来研究表明,根瘤菌对植物土传病害具有生物防治功能,根瘤菌的生物防治作用包括直接作用(包括竞争作用和抗生作用)和间接作用(促进植物产生抗性),如根瘤菌可以产生一种抗生素香草木樨毒素(Trifolitoxin)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根瘤菌可以产生铁离子螯合蛋白(Iron-chelating Siderophores)能够过量吸附土壤中的铁离子,使病原菌可利用的铁离子减少,从而起到抑制的作用,研究表明只有产生铁离子螯合蛋白的根瘤菌才具有生物防治功能。根瘤菌通过代谢出的酚类、黄酮类以及植物抗毒素类次生代谢产物诱导植物自身的抗性,从而间接的起到抑制病原菌生长和控制病害的作用[2]。菌根菌尤其是内生菌根菌在80%的陆生植物中广泛存在,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水分吸收、增加矿物质的利用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病害防治方面,最初内生菌根与植物的共生体对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近年来内生菌根在叶部病害防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和研究,如Glomus的存在可减少由链孢菌引起的叶枯病发生率、减少Botrytis fabae引起的灰霉病以及植原体引起的枯黄病。内生菌根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包括:(1)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2)竞争作用;(3)增加植物养分吸收利用能力,提高生长势;(4)改变植物根系结构;(5)诱导植物抗性。近年来,植物促生微生物在生物防治中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
2 生物防治微生物对植物的促生抗逆作用
同植物促生微生物相同,著名的生防菌包括木霉(Trichoderma)、假单胞菌(Pseudomonas)等在有效控制植物病害的同时,对宿主植物也具有促生作用。同其他生防菌相比,木霉是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类,其生防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竞争作用、寄生作用、抗生作用以及诱导植物抗性,除生物防治作用外,木霉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研究表明,施用木霉菌后可以提高辣椒种子的发芽率;提高番茄、黄瓜的出苗率;增加辣椒的苗高和叶面积;提高黄瓜植株的生物量和干重。Yedidia黄瓜接种哈茨木霉(T. harzianum)后,同对照相比,根面积、根系长度、植株干重,叶面积分别增加95%、75%、80%和80%,对植物的促生作用显著,木霉的促生作用机理主要包括:(1)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加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能力;(2)木霉本身代谢产生植物生长激素类物质包括IAA、Cyt等,促进植物的生长。总之木霉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生物肥料”的作用[3]。同其他生防细菌相比,假单胞菌研究的最为深入,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竞争作用;产生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及诱导植物抗性等。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假单胞菌具有植物促生作用,假单胞菌的促生作用机制包括:通过溶磷作用提高植物对矿物磷的吸收转运能力;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如IAA促进植物生长[4]。
3 小结
植物生长促进微生物和生防菌是植物根际的两大类有益微生物,根际有益微生物与植物可形成互利共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病害发生,在生物肥料、生防菌剂的研制开发方面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Whipps, J.M. Prospects and limitations for mycorrhizas in biocontrol of root pathogens.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2004,82:1198-1227.
[2] Tyler J.Avis.Multifaceted beneficial effects of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on plant health and productivit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40:1733-1740.
[3] Harman,G.E.Trichoderma species - opportunistic,
avirulent plant symbionts.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04,2:43-56.
生物防治的前景范文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以生态旅游、果品采摘为经营主体的林业园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求更高。为了加快安阳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笔者于9月中旬深入到内黄、安阳县、汤阴县、龙安区、林州市林业园区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调研工作。经过对调研资料的认真思考分析,找出林业园区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的建议。
1 林业园区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现状
1.1 林业园区基本情况。安阳林业园区现有100亩以上规模的林业园区89个,其中园区面积在10000亩以上的7个,500―10000亩园区68个。在89个园区中,涉及林果经营的园区74个。主要以休闲旅游、观光采摘、果品苗木生产、果品深加工基地为主等。这次调研的六个园区分别是内黄“枣相情”、内黄林海生态园、安阳县化象傧河生态园、汤阴县滨河生态园、龙安区凤凰岗生态农庄、林州市洪谷生态园等,有一定规模且林果生产占一定比重的园区。
1.2 林业园区有害生物发生及无公害防治特点
1.2.1有害生物发生特点:一是病虫种类增多。随着林果树种品种的增多,带来病虫害种类的增多,特别是新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由于没有天敌的控制,会造成灾害的发生; 二是危害增大。由于生物多样性的缺失,失去控制的病虫害就象失控的野马,会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如美国白蛾的肆虐造成灾害的面积大得惊人,有关灾害的报道近年见诸报端。三是经济损失严重。如美国白蛾的防控投入,据有关资料报道,2012年全国各省(区、市)省级财政投入防治美国白蛾的资金达4.56亿元,地方投入的资金及人力物力更多;2010年,山东省共投入美国白蛾防控资金6.3亿元。一个新的物种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四是防治难度增加。主要表现在病虫害经过多年的用药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用药量加大,防治效果在降低。
1.2.2无公害防治特点。一是有较强的无公害防治理念。此次参与调研的园区的经营者都有很强的无公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理念。如:内黄的“枣相情”、汤阴滨河生态园、安阳县傧河生态农庄及凤凰岗生态园等,由于以休闲、旅游、采摘、观光为主题的园区,为了提高经营收入,多以“无公害”、有机食品为名,吸引消费者采摘、游玩,所以无公害理念强。二是有一定无公害防治技术。如内黄“枣相情”以生产枣为主,间作紫薯、花生及多种瓜类,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管理及生物物理防治,施肥多以农家肥为主,间以鸡羊粪,且不使用激素(如果实膨大素),在化学防治方面注重药物选择和施药方法,在重要病害“枣黄斑”病防治中不再使用影响果实外观及口感的波尔多液而采用新型农药“铜离子络合物”进行防治。虽然生产出的果个较小,产量低,但口感较好、食用安全。三是有一定量的无公害防治设施。如凤凰岗生态农庄、安阳县傧河生态园、内黄县林海生态园都有频振式杀虫灯,特别是内黄林海生态园在农业系统的支持下拥有20多台太阳能杀虫灯,是调研园区中无公害防治设备最好的园区。
2 林业园区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预防意识不强或缺失造成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的唯一方法。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发展过程中,“预防为主”始终是森防的方针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生产中,生产经营者预防的意识不强,病虫害发生轻微时不重视,一旦到了难以控制时才想到防治,只能采取速效性的农药控制病虫害。同时由于病虫害种类的繁多、无公害农药见效慢、效果没有剧毒农药明显、没有适时防治等,促使生产经营者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仍使用高效毒性强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之目的。
2.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认识出现偏差。在调查中,很多园区都有很强的无公害防治的理念,并且对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真正的无公害防治不理解。其表现:一是过分依赖化学防治和农药。认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就是指“化学防治中的农药喷洒”,理解上偏面,导致生产应用的偏差,片面追求防效导致的化学防治的唯一性。二是化学农药的选择追求速效高效性。殊不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最根本的方法―林业措施才是基础性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2.3 缺乏控制“疑难杂症”的技术能力。一是技术队伍薄弱。往往受经济、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园区聘请的技术人员无法做到全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无公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二是新技术、新成果、新农药推广应用少。在生产中园区技术人员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多凭经验及传统方法(农药)进行治理,新技术、新成果及新农药的应用与生产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2.4 无公害防治投入不足。园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重栽(建)轻管(理)、管(理)中轻防(治)。一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二是防治技术人才缺乏或者不足。多数园区经营者本人是技术人员,有的园区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多为经营抚育人员,多是头痛医痛、脚痛医脚,对防治理论及技术相对薄弱。
2.5 缺乏强有力的法规支持及监督。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对发生灾害责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传播疫情责任有《植物检疫条例》作为法律支撑,而在防治实施工作中,对农药使用、防治造成的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法律监督机制较为薄弱,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
3 几点建议
3.1 建立法律规章是推进无公害防治工作的根本。在病虫害防治发展进程中,随着化学防治带来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现,国家对有害生物的防治高度重视,相继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1982年6月5日农牧渔业部/卫生部)、《农药限制使用规定》(农业部令2002第17号)、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无公害防治工作开展,但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涉及的较为粗放,因此建立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3.2 强化宣传,提高社会对无公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是推进无公害防治的基础。要使社会各界真正认识到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性,才能确保无公害防治工作正常推进。从无公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环境污染小、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更大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更高、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无公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3.3 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是推进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的保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社会性强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在舆论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与配合,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推进无公害防治的保障。一方面政策支持。为了提高林业园区经营者自觉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工作,各级政府要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另一方面资金支持。首先从防治设备的投入开始,如:购置新型喷雾机、杀虫灯、粘虫板、诱捕器、监测设备等。其次要配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专业人才,为规范无公害防治提供保障,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为经营者提供资金的支持是保障林业园区无公害防治发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