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工业工程的认识

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城市经济学;公共政策;应用经济学;城市化;经济发展

一、城市经济学的诞生

就历史而言,城市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经济理论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再到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1965年美国汤姆逊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美国首先诞生。虽然城市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只是经济学体系中的后来者,但它一经产生就体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此后,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西方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和传播,经过20多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

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但传统经济理论面对这些城市问题却束手无策。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点、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也日趋复杂和深化,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域、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

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城市系统,重点是城市经济系统,而城市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它包括微观城市经济系统、宏观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经济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一门边界宽广的学科。它是把许多的部门经济学应用到城市经济系统之内,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世界范围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城市公共经济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公共经济对企业经济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城市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而且,更多的是从城市和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盛壅塑 皇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因此,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提出调控的方法和公共经济政策,如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配置公共经济资源,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因此,城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于企业经济学的治市经济学,是市长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经济管理既不等同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管理,也不等同于以国民经济管理为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将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城市管理职能也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管理学职能的内涵,所以,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也是应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把握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的实践。

三、对城市经济学的认识

笔者认为,城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日趋活跃。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中观层次和空间范畴上对城市经济问题进行了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式的多样化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个性化研究”的方式。与“个性化研究”方式相对应的是“群体化的跨空间协作研究”也正在兴起,出现了跨地域乃至跨国界的全球同步合作研究,这与网络化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密不可分。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发的创新与突破。城市经济研究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日趋活跃。

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城市经济理论基本观点的表述存在不规范,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部分分离。城市经济学研究存在薄弱环节。对城市化问题、城市经营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存在不足,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不足。

城市经济学基础研究。一是在重视对特定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关注统领全局的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城市化和城市经济运行的规律性研究及城市经济学理论、方法、工具、经济模型的研究。其趋势是完善城市经济学基础理论体系,明确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范畴、结构等问题,创建相关经济模型,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和增强其实践的可操作性,规范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相关概念的使用。

在完善城市经济学学科体系与内容上,我们应融会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如可探讨建立科学的城市政治经济学,包括城市及城市区域的生产系上层建筑、社会福利和行政区划等在内的问题,将制度性和社会性因素视为经济分析的内生变量,将所有权的分配、经济组织结构乃至社会政治制度结构都理解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城市发展政策、城市产业政策、城市人口政策、城市户籍政策、城市土地政策以及城市社会治理的方针政策等。要加强以生产力为转移的城市化规律的研究、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发展阶段性的研究和国情与地区差异的研究。二是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政府定位及其作用的发挥。

我们要研究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抓住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契机,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较少关注落后地区的城市化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用城市发展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看,应加强对不同地区城市规模结构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城市规模效益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区域差别扩大与缩小的发展规律、不同地区大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研究和不同地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规律等问题的研究。五是城市化的比较研究。如发达国家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资借鉴;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也极具参考价值。

城市化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国民生活方式转变、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加强城市化对国民生活观念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七是城市建设的规划研究。应加强城市建设创新性与国际性关系的研究;加强民间建筑与公共建筑协调性的研究;加强城市建设方法论的研究以及城市规划法制性与指导性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管理问题研究可罗列以下三点: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政府的职能与定位。这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和基本问题,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还不够清晰明确,指导实践的能力也不足,研究工作仍需加强。

二是,城市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三个效益”的统一问题。下一步的相关研究将集中在确立实现“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和相应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上。

三是,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在追求所谓“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确立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机制,平衡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矛盾。

四是,城市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建设。研究精神文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索政治文明的推进措施;建树“伦理经济”和“道德经济”的产业文化观念;剖析城市环境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科学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发展城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

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2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eleve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situ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demand in the field of rail transportation. On this basis, it furth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urriculum, quality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hich can cultivate high-quality composite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adapting to market demand.

关键词:就业形势;市场调研;土木工程;对策

Key words: employment situation;market research;civil engineering;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0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数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行业企业等人才市场转向了面向工程现场或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知识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各高校原来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一所大学里同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同质化问题等,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明显不能满足企业或人才市场的需要问题。一方面每年从高校有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大量的岗位虚位以待,却苦于找不到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就明确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普通本科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中坚力量,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创新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人才,这既是历史责任,同时也是事关普通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课题。

1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市场分析

近年来国家加大建设投资规模,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之大是空前的。但是,现在人才市场缺乏高素质多样化和复合型工程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成为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者先后走访了北京、太原、郑州、济南、天津等地的11家建筑央企,针对行业发展、就业技能、生涯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及其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至少具备如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1 “走出去”成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木建筑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已经转入理性的平稳发展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十三五”期间更大规模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更大规模的建设,同时“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的重大经济发展计划的得到了大力实施推进和实质性的进展。这些重大转变,而使土木建筑市场保持了了稳健的发展。企业为自身可持续发展考虑,联合形成了各大承包商并纷纷走向海外,并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1.2 众多企业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针对市场一系列变化,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准备或正在进行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升级、装备改造、现代化管理改进、新型人才引进等。也意味着这一行业又增加了对人才的渴求,新的行业要求增加了年轻人的机会,当代大学生将是大规模应用国际标准的一批人,面临更多机遇,更多挑战。

1.3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我国土木建筑设计施工经营及其承包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新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土木建设行业虽然已经有了很强的技术积累和传统专业人才的沉淀,但是在土木建筑市场的新发展形势下,已经出现了既有人才储备与新的人才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对高校提出了多样化和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现有的大多数工程专业人员外语交流能力很弱,而专职翻译工程类专业基础又很薄弱;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很多,但是真正懂土木工程专业、特别是工程力学的人才少之又少。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设计院、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根据调查,近年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迅速,每年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就达2~3万人。为此,企业不得不通过招聘不同专业的人员再投入高成本的培训来弥补人才的不足。

此外,大部分企业十分重视和需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精神面貌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因而对于党员、学生干部实施优先招收的政策,因为相比之下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具备着更优秀和全面的企业所需要的个人素质和条件。在专业技术方面,企业更愿意招收踏实肯干忠实度高的员工,而学生成绩并非是唯一的考量标准。可见,加强学生的复合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将成为今后大学毕业生的重要人才质量标准和强有力的就业竞争力。

新时期市场的变化使土木工程行业亟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参与并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与转型升级,以适应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同时,开展转型与升级的企业,尤其是正在走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渴望,这部分企业还对人才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大学教育教学必要采取的改革措施

2.1 科学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土木工程专业是与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现代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土木工程行业向技术集成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要求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在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有广博或较为全面的多学科学识,具备国际视野和从事国际工程工作基本素质等。但是与此相对应,目前我国高校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要素等方面却都相对滞后。高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还未能完全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也质量标准等都存在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在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已经对当代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新的需求:

①开设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以我国高铁建设工程为代表,我国土木工程和土木建筑行业向海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并正在快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土木工程行业人才同时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这种既懂专业又会外语的复合人才有很大缺口,成为企业亟待学校培养的紧缺人才。

②增设土木工程管理方面的课程。使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更能适应建筑单位工作性质或工作特点。要积极适应土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把握行业新技术和新要求等,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工程案例,并将之纳入工程管理的课程中去。努力使工程管理课程具有行业特点和时代性,这也是国际土木工程人才所急需强化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③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文科辅修课程。如对于以轨道交通行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设文秘专业课程,加强文理融合,培养兼备一定文秘能力的土木工程复合人才。因为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将很快使大学毕业生成长管理与技术能力兼备的全才型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奠定一定的基础将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中发挥出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需要专业方向设置的多样化,以能够动态地适应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这能够大大减轻企业对新员工的专业培训负担,缩短新员工的岗位适应周期。因此这也成为企业对高校所提出的人才需求。总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做到与市场接轨。应充分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 大力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专业技术工艺方法的发展迅速,课程教学内容很容易落后于当前先进的技术发展。因此,当代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动态跟踪工程现场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以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现代工程技术的认知度。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改革,从传统式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向能力培养和方法技能训练位重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在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开发新技术必不可少的创新精神。

3 多渠道、全方位地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用人单位在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工作中发现,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的就业指导效果普遍不够理想。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践性指导,因此容易流于形式和过度偏于理论教学。在学生职业生涯计划、求职方法与技巧等经验指导方面等,也都需要进行改革或改进完善。应该根据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大学生找工作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就是“门当户对”。学生如果能够在求知识具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无疑会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也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部分学生存在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不明确,不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出现“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或者对自己所面对的严峻的就业形势预料不足,就业竞争意识淡薄,加之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土木工程长期流动、环境艰苦的条件而在潜意识中逃避就业,因而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薄弱。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预先对于土木工程行业的岗位性质特点、工作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帮助充分了解自身条件和特点,并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自己适应的企业和岗位预先做出抉择,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这对学生在进入企业后更好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2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现在的90后大学生,自控能力弱也是不争的实施。其中有许多在大学期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专业基础想对薄弱,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的意识淡泊,从而最终导致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束手无策的局面。对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企业普遍反映,近几年青年员工中已经显现出一些特有的“90后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意识差、协调沟通能力不足、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等方面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另外,用工单位注重学生的诚信,经常的违约让用工单位对学生甚至整个学校有不好的印象,且事实表明多次跳槽的员工即使很优秀也几乎没有明朗的发展前景。

3.3 专业特点与女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女生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调研结果显示,多数企业在招聘时女生只占总人数的10%左右,事实上只招收了特别优秀的女生。

从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考虑,女性职工的工作时间较短而退休时间较长,同时较男性员工更长的休假时间也给企业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在另一个方面,女大学生需要在校期间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进一步积极地投身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自身行动去改变女生高分低能的印象。因为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公平对待也意味着与此相对应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多数工程局表示,企业实际上同样欢迎各方面优秀的女生,且每个企业都有出色的女工程师、女总工,为女大学生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因此,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教育培养也已经成为必须充分予以充分重视的重要培养教育环节。

3.4 放宽视线,放开观念

大学生不应该被动择业,除校园就业信息外,还应运用新媒体获得就业信息,走出去自主择业。且择业观念也应更开放,不要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或者一味往热门职业里钻,要充分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实际结合就业市场情况,合理选择。

4 结论

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肩负着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大量优秀一线人才的使命,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质量,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当今市场的需求。学生应在主观方面不断完善提升自己,而高校则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真正落实学生在择业前认清就业形势、工作环境,为成长为我国土木行业急需的新型复合人才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霞.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35-37.

[2]于翠莲,袁慧军,徐胜利.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因素分析[J].品牌(下半月).

[3]郝冬梅,曹诒方,张廷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就业取向现状浅析――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就业为例[J].当代经济.

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3

(1.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2.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200240)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国纷纷建立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并积极加入相关国际性组织。日本于2005年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该组织的第一个非英语国家正式成员,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通过介绍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背景、认证现状、认证标准,并分析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色,可以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若干启示。

关键词 :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ABEE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89-04

作者简介:陈枝叶(1990—),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教育学。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教育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为了确保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促进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性流动,各国都开始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视建立与国际实质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并纷纷加入国际工程专业教育学历或资格互认协议或组织。目前,世界上关于工程教育专业学历或资格认证的协议主要有6个,其中《华盛顿协议》的签署时间最早、缔约成员最多、权威性最高。从1989年成立至今,《华盛顿协议》日益受到各国或地区的认可,目前有22个成员国,包括17个正式成员国和5个预备成员国。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始于2001年,并于2005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第一个非英语国家的正式成员。虽然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已认证的专业数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正积极筹备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将大有裨益。

一、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

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是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JABEE),在日本称“日本技术者认定机构”。JABEE成立于1999年11月,2001年开始进行本科层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使日本于同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预备成员,2005年成为正式成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JABEE逐渐成为具有权威性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估机构。

(一)JABEE成立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制过于落后,评价形式过于单一,无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引进外部评估机制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此外,日本泡沫经济破产,经济发展陷入僵局,为了摆脱国家危机,日本适时地放弃了“工业兴国论”,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全球化推动了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流动,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采取统一的国际标准。1999年日本发表的大学审议会报告《21世纪的大学和今后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为保证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应考虑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标准强化专业教学的质量管理,推动日本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文部省联合各专业学术团体以及产业界人士成立了JABEE。JABEE的宗旨一是培养国际性工程技术人才,二是通过对高等教育机构中机械工程、农业工程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以促进工业和社会的发展。

(二)JABEE的认证程序

JABEE认证的对象是高等教育机构(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中学制为4年的具体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JABEE认证的一般程序是:首先,由申请专业认证的院校提交申请报告,各认证委员会成立审查小组。其次,申请认证院校撰写自评报告,向审查小组提交自评报告,审查小组先对其自评报告进行审查,再进行实地考察(一般为三天两晚)。最后,审查小组根据自评报告和实地考察的情况给出认证的结果,并向JABEE提交认证结果,然后由JABEE向社会公布认证结果。

(三)JABEE的认证结果

JABEE的认证结果一般包括以下四种情况:一是A(Acceptable),满足认证标准;二是C(Concerned),基本满足认证标准,希望能够采取措施继续提高;三是W(Weakness),几乎满足认证标准但程度较低,要求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四是D(Deficiencies),不满足认证标准,需要重新申请认证。认证结果“A”和“C”的有效期最长为6年(最长有效期为5年或6年,正逐步向6年过渡),期满后需要重新申请认证。“W”的有效期是3年,第三年会对其进行中期考核,考核通过则继续延长3年,如果考核未通过,则需要重新申请。JABEE的认证不是“一评定终身”,认证结果只在有效期内有效,即使已经通过认证的专业也不能有丝毫松懈,必须不断采取措施保障教育质量。因此,JABEE从机制上保障了工程教育质量,从而使工程教育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四)JABEE认证现状

JABEE从2001年开始进行本科层次的专业认证,2007年开始进行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认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JABEE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其认证的专业数仅次于美国。根据JABEE 2014年4月的《2013 年度認定審査サマリーレポート》(《2013 年认证总结报告》),JABEE已经认证了169个教育机构的474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所属的教育机构和专业分类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的专业参与度较高;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类别多、领域广。

值得注意的是,JABEE的认证具有宽严相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次认证时要求非常严格,认证结果主要以“W”为主,需要进行中间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通过认证。以2013年为例,JABEE认证的52个工程教育专业中,有44个专业接受了中间审查。JABEE正是通过这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趋向标准化,从而达到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其特色

JABEE沿袭并发展了基辛格·戴尔关于“工程设计”的实践理念,以法国、德国“科学导向”的技术教育和英国的“学徒式导向”的技术与技能教育为基础,根据美国EC2000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日本国情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JABEE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Common Criteria)和专业补充标准(Category-dependent Criteria),通用标准是所有认证专业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为了与国际趋势保持一致,JABEE于2010年制定了新的认证标准。新标准还根据2009年IEA的《The Graduate Attributes of the Washington Accord》(《华盛顿协议关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的相关内容在新指标中增加了“团队协作”这一能力要求,使毕业生的能力标准更加具体完善,更符合国际标准。2013年JABEE的认证报告显示,超过2/3的认证专业选择了新标准,JABEE的新标准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

JABEE的专业补充标准是根据具体专业的特殊要求对通用标准的补充,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两个教育层次,主要有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16大类,分别由相关的专业学会负责制定。JABEE的专业补充标准主要包括“强制性项目”和“参考项目”两方面。其中,“强制性项目”是对通用标准中有关课程设置标准的补充,具体内容是“设置的课程体系必须满足四年的学习,并且60%的课程为与该领域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参考项目”是对通用标准中有关教育目标认证标准的补充,其目的是为认证提供更为详细的参考内容,以保证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给认证专业提供发展方向,使其更好地达到标准,通过认证,具体如表2所示。

审视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日本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步较晚,但是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认证标准体系,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标准内容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JABEE将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新的通用标准将原来认证标准中的6项变为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目标评定和教育的持续改善4项,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认证标准而言,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此外,另一突出特色是JABEE的标准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四个步骤“PDCA”即“计划——做——检查——反馈”设置的。JABEE还制定了详细的认证标准使用指南,对认证的目的、认证原则以及各项认证标准的涵义、评定方法做了详细的解释说明,使认证工作落实到实践层面时有章可循,简单易操作,切实保证了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注重对学习产出的评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趋势是“能力导向”,认证重心由“院校的教学条件”转向“学生的学习产出”。新标准体系依照国际趋势从以下方面描述学生学习产出的理想状态:第一,具有从全球视野出发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能够理解工程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工程师的责任;第三,能够掌握并会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第四,能够掌握并会应用自己专业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第五,能够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和信息进行设计以满足社会需求;第六,具有交流能力,包括逻辑写作、演讲和辩论;第七,具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第八,能够根据限定的条件,系统地管理和完成任务;第九,具有团队协作能力。JABEE规定参与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达到以上要求,并且要求说明是通过哪些课程实现的。

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启示

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在2006年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并开始了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专业等4个专业的试点认证,随后逐步完善认证标准和认证程序,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截止到2013年,共认证了31个专业的231个专业点,覆盖了全国94所高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加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流动,我国于2009年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组织,并于2013年成为该组织的预备成员,2014年6月提交了转为正式成员的申请。虽然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学习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可以获得很多重要启示。

一是要重视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认证标准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对保证工程教育质量、培养国际性工程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内容具有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另外,JABEE注重标准更新的动态性,与产业界和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调整认证标准,以此保证工程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动态联系,保障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相比之下,我国虽然也建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也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然而只是形式上与其他国家相似,通用标准中二级指标的划分过细,导致不够简洁,而且各二级指标间的关联性也较弱,导致标准实施困难较大。因此,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重视认证标准体系的构建,加强与产业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联系,制定更加科学完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

二是要拓宽认证的广泛度。JABEE 认证专业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日本所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公立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教育层次上包括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专业类型包括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电子·情报通信工程等16类工程教育专业。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还处于推广阶段,认证专业所属机构主要是“985”、“211”等重点院校,而且认证专业的教育层次仅限于本科。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积极开展研究生层次和本科层次的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并扩大认证机构的范围,努力开展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开设工程教育专业的教育机构的认证工作。

三是要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成为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按照国际惯例,工程师注册一般要达到“3E”要求,即“教育(Education)要求”、“经验(Experience)要求”、“考试(Examination)要求”。教育要求就是申请者必须持有从经过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点获得的学位。《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成员都构建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都与注册工程师制度具有的良好衔接。以日本为例。2004年文部科学省曾经宣布,凡是通过JABEE专业认证的毕业生,均具备“修习技术者”资格,可以免除第一次理论考试;待累计7年以上,或是在日本技术士的指导下,具有累计4年以上的实务经验后,始可参加第二次测验,合格者经登记后即可正式取得日本技术士(Japanese Professional Engineers,相当于我国的注册工程师)的资格。与其他《华盛顿协议》成员不同的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工程师注册制度,而是先建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因此,在构建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时,应该尝试从标准制定、专业设置等方面统筹考虑与注册工程师的衔接问题,为将来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奠定基础,以便日后两者能够顺利衔接。同时,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与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挂钩,也有利于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工程教育专业参与认证,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专业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正积极准备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吸取其他成员的成功经验非常必要。我们要立足国情,逐步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制定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认证标准,在教育层次和机构上拓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广泛度,积极构建与之相衔接的注册工程师制度,并努力与其他国际认证机构保持顺畅沟通,争取早日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正式成员。

参考文献:

[1]大桥秀雄.プロフェツションとしての技术者[R].第三届中日机械技术史国际学术会议,2002.

[2]Flow of Examination &Accreditation[EB/OL].2013-10-20].http://jabee.org/english/examination_accre-

ditation/flow/.

[3]2013 年度認定審査サマリーレポート[EB/OL].http://jabee.org/accreditation/.

[4]朱永东,叶玉嘉.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3).

[5]蒲彧,杨连生,等.中日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6]于颖,李显扬,等.日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特点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4(5).

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浙江“小型巨人”企业 成功经验 启示

一、浙江“小型巨人”企业的特征及成功经验

“小型巨人”企业是指在行业上具有小而全(比重较高)、小而特(特色较明)、小而大(作用较大)的企业,是“专、精、特、新”四者的统一体。

从以上的定义看出,“小型巨人”企业具有两层含义和三个特征。两层含义:所谓“小型”,就是它不是规模及规模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所谓“巨人”就是指经济总量在地方上举足轻重,经济技术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三个特征:一是主导产品突出,特色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前茅;二是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较好,生产标准化、专业化程度较高,技术开发总支出在销售收人中占有较高比例;三是在企业规模、品牌、资本、人才、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声誉并有较好的潜力及发展空间。以下是浙江“小型巨人”企业成功的秘诀:

1.目标明确。“小型巨人”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夺取市场领导地位。市场领导地位并不仅仅是市场份额,还包括了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它们认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长远的眼光,没有坚强的决心,没有数十年孜孜不倦地追求,想要取得市场领导地位是很困难的。

2.专注利基。利基市场是指企业选定一个很小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同时建立各种壁垒,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浙江“小型巨人”企业既注重结构严谨可量化研究的大市场,更注重相对零散的、产品分类不清的利基市场。

3.客户管理。由于浙江“小型巨人”企业依靠高度细分市场,以及非凡的高度专注,贴近客户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得它们更加容易成为卓越企业的合作伙伴。浙江“小型巨人”企业既重视自身表现,又注重与客户互动交流,在密切与客户关系方面,它们比其他大公司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比较优势。

4.核心能力。浙江“小型巨人”企业并不总是高枕无忧的,同其他企业一样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面对残酷的竞争对手,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有意奉行一种目标明确的竞争战略,把它们的优势放在产品差异上。虽然竞争优势体现在核心产品上,但它们也不会忽视软件因素,因为软件参数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

二、浙江“小型巨人”企业的发展障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批有着鲜明产业特色的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开始崛起,成为“小型巨人”企业诞生的沃土。然而浙江中小企业朝“小型巨人”发展还遇到很多阻碍,主要体现在:

1.多元化扩张。浙江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阶段,为了求生存、谋发展,集中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获得了成功。然而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后,认为应“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以减少经营风险,很多企业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如生产大型活动看台的大丰集团,选择了多元化道路,进入房地产产业,并将其作为企业支柱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的“小型巨人”企业把多元化看作是企业发展的,认为从事任何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活动只会分散公司的精力。

2.技术水平低。浙江中小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国际上一般认为,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可以维持,占5%的才有竞争力。浙江中小企业的R&D投入非常低,技术升级周期很长。而国外的“小型巨人”企业一般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较高,企业的发展大大受惠于科技进步。中小企业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增强竞争实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是关键。

三、对浙江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1.明确目标,争做市场老大。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具有典型的浙江特色,从改革开放起,浙江中小企业较少地受制于政府的行政命令,随波逐流、放任自流,其直接结果就是企业走一步算一步,没有明确的目标,当环境发生剧变时,企业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只有中小企业确定了远大的目标,拥有了争做市场老大的气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2.专注利基,避免盲目多元化。随着中国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许多中小企业似乎发现一条赢利的捷径,纷纷将企业重心由主导产品和服务转向资本市场。这种多元化的扩张模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适应并获得成功的,其直接后果不仅使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受到重挫,而且还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中小企业应该致力于成为行业的专家,先成为小市场的主宰者,再力图成为大市场的领军人。

3.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了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浙江中小企业必须与客户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必须提供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个性化增值服务,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个性化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从而保持并加大企业的差异化优势,达到增加竞争对手模仿的难度,阻止竞争对手瓜分市场的目的。

4.苦练内功,培养核心能力。可能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因素很多,如独特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销售网络、品牌及信誉、客户信息等;先进的企业文化;健全的企业制度;先进的管理;永不停息的创新等。对于浙江中小企业而言,可以从其灵活性高、产权明晰、与客户关系紧密等比较优势入手,在综合考虑企业本身特点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施工企业 项目责任成本 问题与对策

施工企业中工程项目是对经济效益进行获取的基础,是施工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所在。但是,在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中还经常的会出现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分析出现的问题,将正确的解决对策制定出来是非常必要的。

一、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薄弱的项目成本责任意识

在传统管理思想的制约下,当前,很多施工企业在管理项目时,没有相对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重工期、轻管理;重产值、轻成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顾抓当下的效益,把太多精力花在招揽工程和创造产值中,在工作中并没有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全要素的责任成本融入进去,没有很好的重视责任成本的管理,照成亏本中标、资金周转不灵、债务繁重等后果。尽管有些企业实施了责任成本,但缺乏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制度;往往考核不存在,流于形式、造成很难控制项目成本管理。

(二)不够明确的主体,不对等的责任

很多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成本管理时,不够明确责任成本管理主体,导致上下责任不对称。在实际执行的时候,更多的对责任成本管理工作集中在项目经理部,公司的管理流于形式;或者反其之,项目经理部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公司核算部门管理和把控的事情,不积极参与责任成本的管理,形成不对等的责任,这样使责任成本管理流失,失去正真意义的责任成本管理。

(三)没有细致的编制责任预算,预算成本和项目实际成本存在偏差

在陈旧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当前很多企业,在对责任预算进行编制中,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对生产要素和项目外部环境的分析比较欠缺,分析要素也不到位,在劳动力消耗、机械的利用情况、动力消耗和材料消耗的统计方面数据不够精准,核算不全面,甚至僵化地套用定额编制预算,导致严重不符合实际的编制,责任预算和项目实际成本严重脱节,因而利润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流于形式的责任成本核算

有的企业缺少关键成本管理的环节,没有成本预测与计划,管理太随意;有的企业,甚至成本管理顺序倒置,企业无法根据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使得企业成本管理最终走向形式化。尽管有些企业项目部规定了先算后做,但是现实中边干边算或干了再算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尽管预结算人员被配备到了项目中,但是没有落实责任。合同、材料、经营预算和财务等部门工作分离,只存在预算无核算,分析、比较一些项目经济指标时,具体的措施和节超建议上匮乏,对项目的盈亏,尽管可以通过数据反映出来,对于盈亏的原因上也是模糊不清。

二、分析解决的对策

(一)对企业成本管理文化的建设上予以强化,提升全员责任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要利用建设和宣传文化,对员工的效益意识、节约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成本意识要树立起来并给予强化,使员工从思想上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认识成本的节约是密切联系自己报酬的,进而在成本控制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中能够主动参与进来。

(二)有效建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责任成本管理的控制是由公司将同本单位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制定出来,对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监督和检查,项目部是管理层,对本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当的组织实施上进行负责,对公司编制的责任成本预算有效的予以落实,对责任成本控制要有效的予以实施。此外,项目部按照分解和细化的责任成本,以班组和施工队为基础的核算单位,对工序单价承包和承包上予以推行,对合同进行签订,对责、权、利上予以明确。

(三)科学地、精准地编制预算

在工程施工前,责任预算,依据工程所在地的价格水平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有关费用标准和定额进行应用对责任单位完成的有关工作量进行计算,通常的时候,有大量的工作会存在于对责任预算的编制工作中,因此,要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细致全面的进行考虑。一经确定了责任预算之后,除非不合理的因素在其中非常的明显,通常要控制其变动的情况。

(四)对项目成本核算从制度上、实施上予以重视,强化。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进步,提高。杜绝制度的薄弱操作,对成本管理真正起到约束和控制作用

在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成本核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实施考核、对各个责任中心责任预算情况进行考核、对责任中心业绩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项目责任中心在对责任进行履行中,要依据发生成本的区域,归集责任成本,并且在实施责任成本核算的时候,要对会计核算手段和财务管理的方法上充分的进行使用。对责任成本管理的要求上项目责任成本核算一定要给予满足,为责任成本的计算、分析、考核和控制一定要准确、及时的将详细的财务信息和会计资料提供出来,对费用和成本的责任归属上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在支出责任成本的时候,不能用人为的方式调整各个责任中心,保证要准确无误的计算各个责任中心的盈亏情况。完善的核算制度,企业在成本管理,监督上将有章可循。

三、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施工工程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但是,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并且,很多施工企业对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方法上进行了使用,但是,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因此施工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责任成本非常重要,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推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的高低,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正确认识施工责任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将正确的解决对策制定出来,进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辉.施工企业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J].工程科技,2013

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浙西区域产业 深度对接 特色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长三角成为国际的制造业集聚地。浙江省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省市之一。根据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至2008年末,浙江省电子信息化产业企业数已达1万余家,从业人员70余万人,全省电子信息化产业中上市企业23家,浙江省有10家企业被评为全国电子信息技术百强企业,23家企业入选全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全省电子产品总产值列全国第4位。到2010年,浙江省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8000亿元,占全国电子产业经济总量的比重由之前的7.2%上升到10%。通过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就2008年来看,浙江全省电子信息类技术应用性人才需求20000多人。

许多企业面临着国外企业更激烈的竞争。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竞争。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又切实可行,能深度与浙西区域产业对接的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浙西区域信息产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长三角数十家电子企业进行大量调研后发现,一般企业对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的评价普遍不佳。

(1)偏重理论学习,但远不如精英教育时代的大学生,而实践技能的训练则明显不足,而且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不符和浙西人才市场需求,没有贴近行业和企业要求和本地区的就业竞争力。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虽然规划实施适合实际的实习制度,制定了产学合作计划,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但缺少电子信息产业或产业链进行人才需求调研。

3.与浙西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1)对浙西电子信息产业或产业链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的服务面向和岗位群,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浙西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进行分析职责分析(专家访谈)和职业行动领域分析,形成专业岗位群工作分析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落实与浙西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实现“梯度式,双技能、双循环的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结合浙西电子产业发展,以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我们把学生技能素质培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础性技能素质培养,二是拓展性高技能型素质培养。根据课程知识的需要,后把授课内容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础性专业教学内容,二是拓展性专业教学内容。为了把基础性、拓展性教学内容和高技能素质培养有机结合,我们把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四个阶段,即“3111”的梯度式、双技能、双循环的高级技能型培养模式,而且在实施的每个阶段,都把素质教育作为重点,渗透到每个教学和顶岗实习环节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3)以区域职业分析为基础,开发课程体系。

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开发课程体系框架就是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开发思想,是以地区企业工作工程为主线,串起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相关环节和过程。让区域职业教育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渗透和融合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实施教学的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以及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

(4)制定教学标准专业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规范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

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时性教学文件,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实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是进一步学习情境(教学单元)设置的指导性文件。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的开发和制定,必须由企业技术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要求我们以“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标准文件中必须包含本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岗位(群)分析、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细致规范文件。在课程教学标准文件中要包含课程制定的依据、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课程教育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建议学时和教学基本条件等内容。

(5)以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工学结合为内涵建设,完成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改革。

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区域产业深度对接工学结合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所谓区域产业深度对接以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建设主要是指课程内容设计以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代表性、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工程项目为案例,进行教学加工、设计和实施,把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融合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工程中,并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课程教学结果。

(6)加强人才培养实施的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实施的保障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改革、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图2展示了人才培养实施的保障体系内容和实现方法或目标。

4.结语

总之,“与浙西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案应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规划实施适合实际的实习制度,制定产学合作计划,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及相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等角度出发,结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增进实践技能的机会,突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以利于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立福,王蕾等.高等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0,(04):70-72.

[2]杨晓波,冯冀宁等.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47-48.

[3]戴雅玲.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适应时代的创新型人才[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