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工业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的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1]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但实际工作却是对知识的应用和通过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说把书本知识学透学活,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才是关键。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在高等院校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注重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工业工程专业的开办,顺应了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潮流。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工业工程这一起源于美国,并为美国和日本制造业的强大发挥过重要贡献的专业大有用武之地。工业工程专业对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均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2]工业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为两大支柱学科,依托我校机电学院机械工程强大的学科实力,使学生受到“近机类”扎实工程基础训练,同时在以工厂管理为代表的工业工程领域受到系统专门的培养。
一、修订和完善《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计划
在工业工程专业综合培养方案中,基本明确了工业工程专业服务面向制造型企业,工业工程毕业生主要在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及其管理系统等方面,从事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咨询工作,以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并努力成为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工业工程师。具体从事企业erp实施与管理和物流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
a、定位有特色: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计划首要特点是实现对学生进行机电工程技术类与管理工程类知识的综合培养,定位为制造与管理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体现了培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目标。
b.扩展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在开设学科课程方面,一方面体现了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另一方面加强了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突出了实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知识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宽而厚的基础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从事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内的多项工作。确定了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二个专业方向;“erp专业方向”和“物流工程专业方向”。
c.加强实践环节:重新规范、整合了实践环节,使之更有针对性、应用性、综合性,如金工实习、电工实习。同时根据本专业特点,安排了金工学与电工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机械制图课程设计、erp课程设计等。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1.认证培训与参与竞赛的多种教学形式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特点,以“erp”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与金蝶软件(中国)公司的合作,我们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认证培训教学这一大胆尝试,并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首先对erp以及其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掌握,再通过课程设计及课外培训等方式,在自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金蝶erp软件的认证考试,成绩合格者将授予金蝶软件公司的erp培训合格证书,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将来面对就业竞争的巨大挑战时,能够多一分胜利的砝码,提高本专业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绝对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希望在“erp”专业方向获得更大进步的同学,我们还和金蝶公司一起,利用暑假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并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参加“全国erp电子沙盘模拟对抗赛”的宝贵机会。通过参加比赛,正确定位自己,检验自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能够提高认识,得到相应的心理锻炼。对于获奖选手,学院领导会予以奖励表彰,这无疑是一项提升专业学生自信心的有力举措。
2.软件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在“物流建模与仿真设计”和“mrpⅱ/erp”两门课程中使用了软件教学的手段: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对相关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和实践内容,分别介绍应用了英国lanner公司出品的witness生产物流建模仿真软件,以及金蝶(中国)erp企业资源战略规划软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能够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时,提供更实际更有价值的技术保障,提高应届学生的就业竞争价值。
3.具有实践意义的毕业设计
由于近年来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在大四第一学期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受到了工作单位让其尽早参加工作的压力约束,这也导致近年来各个专业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质量逐步下滑、完成比例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这一情况,结合工业工程专业与企业工作现场结合紧密的特点,我们提出了较为灵活的毕业设计选题思路:即根据学生就业签约情况,结合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内容,在专业方向的条件许可下,灵活的选择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实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具体工作问题,并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一系统的过程加以整理,最终形成一份有价值、有内容、生动鲜活的毕业设计课题报告。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尽可能直观而充分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本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广度和完成质量,充分发挥出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灵活、手段多样的特点。
4.专业化的实验室建设
为了使实验设备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加直观、更深层次的了解生产运作的过程,最大程度的发挥实验设备的利用效率,实验室在现有基础上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设计。如“设施规划与物流仓库实物模拟”、“witness生产与服务系统运作仿真”、“金蝶k3/erp应用软件”“erp沙盘模拟”等,这些实验设施紧紧围绕专业发展方向购置,不仅保证完成工业工程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要求,还能够满足我校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商管理、安全工程、纺织工程等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而且将极大地改善仿真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尽可能地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成开放实验室,将其建成我校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研究生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基地,使该实验室所购设备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工业工程实验室为我校仿真技术、物流系统、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以及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个平台,使我校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上一个新台阶,并且增强了本专业为企业技术服务的实力。
三、教学实践成果及发展前景
创新实施erp企业资源规划管理认证培训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课程设计、课外培训、认证考试及模拟对抗、参加竞赛等手段,全方位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致力于在此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培训及锻炼,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工业工程专业只有进行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方位改革,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实施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同行分享:
专业方向、办学思想一定要明确,工业工程是跨学科专业,科研究的方面很多,在办学之初千万不要多个方向“齐头并进”,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本校专业特色,由点带面、逐步发展;课程设置要做到基础与应用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专业方向、突出学生特长,给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思路;[3]实践环节注重应用,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习、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实践、尽量多的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环节当中,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提供支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薛伟.蒋祖华主编.工业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6
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人才结构;组成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人才结构主要是指人才整体构成的各方面因素间组合联系的形式,其中各方面要素包含整置、配置以及数量等内容,且人才结构具有动态性、层次性以及系统性等基本性质[1]。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人才结构的组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化施工企业的人才结构,能够促进企业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本文从不同方面对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人才结构组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公路施工企业现阶段人才结构面临的问题
2.1施工企业人才结构培养制度相对陈旧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路施工企业在不断的壮大以及发展过程中,在培养人力资源、总结施工经验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均得到较为显著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公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队伍已经相对成熟以及有着较大的规模,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路施工企业的人才结构仍然相对陈旧,无法达到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需求,一些施工企业仍然选择传统的培养人才的制度进行人才结构组成的工作,最终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施工企业真正工作环境的需求互不相符,部分施工人员的管理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阶段,不能与新事物的发展互相适应[2]。另外,还有出现工作人员不会使用新型施工机械,对部分施工技术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无法精湛的使用施工技术到公路工程的建设中,造成施工企业无法获得最快速的发展。
2.2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进行配备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则是施工任务相对繁重以及缺少有着丰富施工经验的工作人员。通过分析部分公路施工企业施工案例得知,相对多的施工项目遇到的问题中,施工任务相对繁重以及缺少人才均是相对明显的矛盾,由于无法有充足的施工人才进行配备,导致具有施工经验的技术人才常常需要同时兼顾几个不同的施工区域,亲临施工现场指导相关施工人员进行放样以及测量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则会造成施工进度相对落后、施工组织没有顺序以及施工现场相对混乱等严重后果。另外,施工企业的环保建筑、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等方面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缺少人力资源的影响,施工企业通过怎样的手段优化自身的人才结构,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公路施工企业人才结构的优化措施
3.1制定与市场竞争力互相符合的薪酬制度
公路施工企业应该全面分析市场竞争力,制定对施工人员能够起到激励以及约束目的的相关制度,让施工人员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应有的报酬。通过与实际情况互相结合,对企业员工的贡献大小、技能差别以及不同岗位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对分配的标准以及档次进行确定,促进员工所获得的收入能够将岗变薪变、多劳多得等方面体现出来[3]。通过对工资结构进行全面调整,促进施工人员工作兴趣得到全面调动,同时,对待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方法以及方式进行管理,尤其是倾斜往企业长时间发展需要管理人才以及技术人才的方向,确保企业能够拥有技术水平较高、对施工工艺较为熟悉以及处理施工中遇到问题等技术人员。
3.2加大对企业员工培训教育的力度
公路施工企业在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时应该重视促进员工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加大对员工培训教育的力度,促进公路施工企业获得更多优秀的人才,通过对企业员工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水平以及知识结构,针对性的对员工开展专业的培训教育[4]。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主要领导部门主要的培训内容应该是发展视野、发展战略以及发展理念等方面;施工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应该是以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态度以及管理能力为主;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应该以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前沿以及技术的基础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针对性的对施工企业的人才结构进行优化,促进公路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逐渐的采用智力型代替体力型,确保能够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3.3努力做好人才招聘、使用以及保留
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促进因素,且人才是优胜劣汰,除了在企业内部呈现之外,企业外部也有呈现。这就意味着,企业若想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稳步发展,就需要把坚持招聘和保留人才做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利用现有的先进且高效的人才资源管理手段对企业内部人工进行优化,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确保使企业不受人员随意进出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若想对人才资源进行优化就应该在人才的招聘、使用以及保留上下功夫。对于招聘方面需要始终坚持选人不唯亲,不为利,对于没有学历却有经验和能力,没有资历却有着丰富知识储备,没有职称却有着高于职称能力的人企业要想尽各种方法招聘进来,使其成为企业一名重要成员,用自己的才识和经验促进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使用人才方面,企业应该充分尊重人才,根据每一个人才具备的才识将其安排到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岗位,使所有的人才能够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取得更好的发展。在保留人才方面,企业应该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个员工,在福利以及上岗竞争上坚持“能者上”的机制,确保所有才人劳有所获,劳得所得,从而更积极的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3.4树立施工企业正确的用人制度
企业在重视自身科学发展的同时,还要确保能够有着施工考察第一线的优秀干部,在选拔干部时应该要确保其具有贡献、民意、水平、学识以及品行等优点。另外,在选择优秀干部时应该要参照选择领导的方式,确保能够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进行,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具有大胆创新精神、勇于贡献的人才,同时还要通过相关考核等进行评选,淘汰那些没有真正发挥干部作用的工作人员,促进公路施工企业能够有着正确的用人制度,积极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5全方位构建施工企业的用人标准
通过对劳动部门颁发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企业应该深入改革用人制度,确保用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施工企业应该通过每个发展时期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劳动合同与员工进行签订,促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能够往契约化、法制化以及规范化等方面发展,确保员工的发展能与企业的发展互相统一和谐,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5]。另外,施工企业应该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要求,通过各方面丰富的福利,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等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让员工获得更加健全的合法权利,从根本上将员工的疑虑彻底解除。尤其是在管理农民工的工作中,企业应该进一步规范管理,尽可能的防止发生拖欠工资的情况,保障农民工作人员的利益不受侵害。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较为快速的发展,首先要树立用才、育才以及留才等思想,尽力建设人才结构,通过分析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的人才结构进行全面优化,促进人才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确保组成的人才结构能够达到施工企业各个发展过程中的要求,使公路施工企业能够立足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较好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姚英俊.新形势下项目部人才管理的探索与实施[J].民营科技,2011,12(05):172-173.
[2]彭长月.人才管理——静态变为动态[J].现代企业文化,2010,2(05):344-345.
[3]张保峰.浅论企业人才管理新路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4(02):185-186.
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3
小组成员进入企业生产现场实地观察、观测、搜集与企业相关的文档资料,并多次与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讨论,通过与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的标准做对比(例如生产现场作业地面和容器货架的标准要求:地面物品摆放时应有定位、标识,地面应无污染、无积水、无油污、无卫生死角、无杂物、主干通道畅通,标志线清晰、区域划分合理,区域线与标识清晰无剥落、安全警示区划分清晰并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容器、货架本身标识明确,无过期及残余标识等、容器、货架无破损及严重变形等),发现生产现场生产线工位器具定置以及生产线功能区域划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企业生产现场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经过反复研究最终我们把调查对象锁定在生产现场的中层领导和生产现场基层工作人员。
1.1基层工作人员调查
根据对企业负责人的访谈,我们发现生产现场存在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部门,机加车间、装配车间、连杆车间、动力处和物流处。我们小组分别针对这几个重点部门,并且运用工业工程基础、精益生产、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设计了6S管理问题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做出以下要求:问卷设计的方面有整理、整顿、清扫、素养、办公室清洁和安全。对于整理方面,主要从作业场所、休息区和物品摆放情况展开;整顿方面,从物品的定位、标识问题进行调查;清扫重点从作业场所、设备完好情况、通道线、周转车、周转器具和动力总成出库、零部件入库进行;素养,主要从工作人员的着装、个人行为习惯、休息室的环境和工作人员食堂就餐环境就行调查;办公室清洁从工作室的固定物品摆放情况、文件资料的摆放以及室内的卫生等进行;而安全问题主要从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内容,一部分是属于被调查者能够直接回答比较浅显的内容;另一部分是需要被调查者经过仔细思考才能得到的内容,这部分的问卷设计就是符合5W2H的应用方法。之后分别对五个典型部门的生产现场基层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成功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统计汇总,与企业生产现场6S管理的标准做对比。
1.2企业相关负责人调查
对现场工作人员展开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小组成员对机加车间、装配车间、连杆车间、动力处和物流处五个典型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谈。通过交谈,了解企业生产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上级任务下达的及时性、基层工作人员完成作业的有效性之间存在的矛盾,生产现场管理政策执行力度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检查部门之间的互检性差、作业现场无效劳动人员普遍存在,生产无计划以及物料浪费严重等。并依据企业相关文件资料介绍,更深层次的发现问题,以便提出高质量的解决对策。
2总结
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工程知识库;新工科;人才培养;流程工业
行业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对工科院校毕业生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需求,国内高校从1998年起探索学生培养模式的改变,实施了校企合作办学、工程实训中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DIO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以CDIO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要求“把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践、运作”作为工程环境,达成“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即在“产品、过程、系统”方面对学生的“构思、设计、实践、运作”进行全方位培养。工程实践中,学校高度重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比赛”“工程实训大赛”等活动,很多学生受到了锻炼。工科院校毕业的学生一方面要适应传统重、化工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新型工业对人才要求。单纯依靠产品的构思、设计、实践、运作,这种训练的强度、水平和很多大型企业的要求相距甚远,一些以流程工业为特征的特大型联合企业,更看重对工科学生在过程、系统方面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安排了学生实习、培训等实践环节,但实践环节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某些方面甚至困难重重。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知识、经验难以满足特大型联合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现场实习效果差,难以达到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增加经验、提升过程认知深度、增加系统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针对过程、系统方面的问题,很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李明在设定教学改革的目标方面进行了探讨,陈平、蒋宗礼就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李红岩提出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和提高教材质量。查建中等提到CDIO是“做中学”,是对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郭建新等提出了基于CDIO设立以产品为教学项目,以实训为教学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的基于产品的教育新模式。关跃奇等提出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需解决机械类产品的三维装配设计,零、部件的工程图设计、工艺设计和加工制造的4个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熊禾根提出了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方法。周克宁介绍了“复杂工程问题”特征把握要点、“复杂工程问题”指标点分解方法,以及如何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环节植入专业教学体系[1-9]。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从过程、系统角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升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针对流程工业需求,重点研究“系统、过程”的“构思、设计、实践、运作”,通过构建反应企业工程过程特征的知识库,优化教学内容、深化产教融合,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层次,提出改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设想。
一、流程工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践、运作”以哪个环节为重点,取决于“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定位,“构思、设计、实践、运作”对应个4个侧重点,“构思”是一种纯理论性培养,当然,很多创新也出自“构思”。不少高校针对“设计”环节进行工科人才培养,也取得了不少经验。工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设计”能力,“实践”完全取决于产线,取决于在产线现场的工作经历。“运作”要求就更高一些,系统的观点体现的更充分[10]。研究型大学主要面对未知世界,研究自要大得多,在课题设计、人员调配、资金获取、评价体系等方面有很多优势,“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践、运作”不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主要面向工程技术的高校,对“产品、过程或系统构思、设计、实践、运作”的理解、掌控水平决定了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从建设高水平大学角度看,一个工科大学水平高低关键是这所大学对一些关键系统的参与、掌控、改进程度。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主要是来源于高校自己培养,在基础理论、单项科研中表现出色,但大多没有在特大型联合企业工作经验,从过程、系统角度考虑工程问题方面存在短板。二是一个特大型联合企业,存在有一个很长的生命周期,一些工程问题的发生、研究、改进存在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才能将各种问题暴露出来。高校学生实习所采用的实践模式只是一种过程的认知,很难领会一个过程的特点,“特点”的展现需要时间。三是过程的变化特点千差万别,即使是企业员工也不可能事先预设,这更增加了从过程角度培养学生的难度。四是系统的观点应该贯穿工程培养全过程,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不同系统,针对产品、车间、生产厂、公司、行业等层面,存在不同系统认知模式。工科学生应该初步具备车间、厂级系统观点。熟悉一个系统,需要在不同岗位、不同关键环节、从不同角度进行系统学习、实践。目前的培养模式只是走马观花,难以达到这一点,主要是学生的课程设置、知识面、实习的深度及广度难以覆盖教学目标。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几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即学生基础脆弱性和现场要求实践性、经验性的矛盾,学生实习时间短和工程表现时间长、深空间的矛盾。改进工科学生的培养,必须妥善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在“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践、运作”上,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问题的实质是目前培养模式难以让学生实现在有限时间、空间内实现“过程、系统”知识的有效积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学生同时改变。具体而言,通过改变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着眼于通过“构建工程知识库提升流程工业人才培养质量”,将“过程、系统”知识的有效积累分散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模式的改变来改善现有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
二、利用工程知识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设想和实践
流程工业所有的产线、所有的工艺思想都要依靠大量机械装备的协同运作来实现相关产品的生产,本研究以机械学科为研究对象,以一个高炉车间涉及的机械设备运行状况,及其相互之间的结合为对象,重点关注过程中不同装备之间的协同运作。即以高炉设备为例,通过构建反映高炉设备运行特点的工程知识库,将设备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主要运行特征、设备相互之间的匹配知识、主要故障处理知识包含在知识库中,利用知识库构建相应的培训系统,优化教学内容,大大加快学生培养周期,提升培养质量。通过和工厂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就生产线的总图布置、设计、施工、过程管理、操作、故障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获取大量关于流程的数据、知识,构建了数据库、知识库。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培训系统,并进行部分专题研究,帮助学生加深对过程、系统的“构思、设计、实践、运作”的理解。系统总体框图如下图1所示。在工程知识库构建及培训系统开发过程中重点研究了下列内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聘请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就整个生产线的总图、设计、施工、调试、生产、改进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技术交流、研讨,着重解决教师的工程实践问题。数据库、及知识经验的获取: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一段时间内一个生产单元的全部监测、分析、控制数据进行挖掘,建立一段时间内、一个生产单元的生产、设备、控制、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运行知识库,同时也可以开发各种过程模拟软件,模拟现场的关键工艺参数。构建虚拟生产线、建立培训系统、进行专题研究:利用虚拟显示技术,将整个生产车间模拟出来,利用获得的实际生产经验、知识培养学生。从“过程、系统”的角度开发软件、培训系统,编写教材,改进教学内容。
三、工程知识库使用
以一个车间为例,要熟悉一个系统、过程,一般而言需要经历1~2个车间生命周期的全方位实践,需要查阅、学习上万张图纸,面对几百台套设备,熟悉1、2、3级控制及管理系统,熟练应对各种外部条件变化。高炉主体设备包括槽下筛分设备,各种运输传动装置,炉顶布料齿轮箱,布料溜槽、料罐、马达、冷却壁、开口机、泥炮等100多台套设备。高炉装备存在有一个很长的生命周期,一些关键高炉设备问题的发生、研究、改进存在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才能将各种问题暴露出来。目前的教学对于单体设备都做了介绍,学生也初步具备了单个装备设计、开发、维护技能,但缺乏对高炉设备使用周期中各种运行状态(正常、异常)的了解,更难以掌握整个高炉装备之间相互影响,对一些基本故障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学生到生产现场后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实习、培养,才能胜任相关工作。目前,高校学生实习所采用的实践模式只是一种过程认知,很难领会一个过程的特点,“特点”的展现需要时间。基于上述考虑,开发了一个高炉过程诊断系统。通过整理炼铁厂操作规范和历年炉况资料,包括对高炉工艺技术模拟培训系统架构和各模块进行设计,选择合适方法计算各模块所需要数据;利用炼铁厂实际操作数据,分析操作数据与炉况之间的变化关系,作为分析和评估工长操作的依据,完成了培训系统开发,供高炉工长、学生操作培训。系统具有各种高炉工况处理知识库,包含2000多种案例,培训人员可以查阅、测试、统计各种高炉工况,也可以随机设定参数,编辑高炉状况,测试自己的故障处理能力。查看培训数据界面是查看培训记录时进入的界面,两种界面的进入方式不同,两种界面点击“处理”按钮进入的界面也不同,双击界面中图形可以放大图形,便于观察。高炉知识库构建是一个长期建设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管理,后期准备加入设备的三维模型,已经出现过的一些故障诊断,各个设备产品布局等,期望通过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使教师、学生都获得较好的锻炼。通过聘请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就整个生产线总图、设计、施工、调试、生产、改进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技术交流、研讨,着重解决教师工程实践问题。系统开发完成后,首先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功能测试,合格后用于学生实习前培训,期待有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以一个高炉车间的设备、工艺、控制为重点,通过总图布置、设备安装、控制实施、工艺实现综合学习,基于过程、系统大数据构建一个完整描述整个流程的知识库,实现对过程、系统的“构思、设计、实践、运作”完整描述。学生在实践前搞清楚实习对象的特征,必将大大加快实践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切实提高实习质量。改进校企合作模式,从数据库中提炼出的知识库不单单是可以用于培训系统的开发,相关内容也是生产线优化的基础,是生产线的知识精化,可以用于企业新员工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李明.专业认证视域下的国外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及反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9(8):83-89.
[2]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4(1):42-47.
[3]蒋宗礼.本科工程教育:聚焦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27-31.
[4]李红岩.“现代交换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6(25)69.
[5]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6]郭建新,傅彩明,彭浩舸,等.基于CDIO理念的综合实训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2,22(1):102-105.
[7]关跃奇,魏克湘,彭浩舸.基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综合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16(12):47-49.
[8]熊禾根.基于知识融合的“机械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58-59.
[9]周克宁,罗朝盛,康敏.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51-54.
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5
通过到宜兴市和桥华盛纺织有限公司的实践学习,我了解到了纺织行业的生产过程,整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生产、供应、销售的流程。们也对纺织企业的生产运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1、通过企业(或其它就业单位)社会调研,使学生见习认识工业企业组织,了解企业组织的本质、性质、内部的工作部门和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如企业工作岗位的种类、人员构成、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称职与适应性要求等,使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职业性,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方向,为顺利就业、扩大就业打下基础。
2、通过企业生产调研,使学生见习了解目前纺织工业企业生产的概况,包括生产的组织管理、环境条件、原材料采购进货、工艺流程、主机设备、产品品种、销售用途、质量控制方法与指标、试验检验仪器与项目、新材料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企业发展方向等,明确学习目标,以利于加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贴近生产实际,学有所长。
3、通过纺织品市场流通信息调研,使学生见习了解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纺织商品的品种、自然属性与使用价值概况,包括纺织品的外观形态、结构组成、品质性能、生产技术、质量维护、使用保养特点,以及消费者、销售者对纺织品品种、规格、产地、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等内容;特别是使学生了解有关新型纺织纤维及其产品开发需求的信息,学习印证《纺织商品学》《纺织材料学》等课程所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毕业调研实习、做好毕业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4、通过企业社会市场调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收集资料分析信息的调研能力、自学检索能力、与社会与他人融洽相处的品性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怕吃苦团结协作共克难关的工作毅力、细致周密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
纺织工艺流程原原则——清花——梳棉——预并条——精梳——并第——粗纱——细纱——槽筒
细纱机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其与生产的关系如下:
1. 牵伸部分:包括罗拉、皮辊、皮圈、大铁辊 、加压机构、集合器等。其作用是将喂入的粗纱,通过牵伸部分的作用,均匀地拉长拉细达到合乎要求的程度。其作用部件如下:
1)罗拉:是牵伸的主要机伯,表面要求光洁,偏心和弯曲,均严重影响成纱条干。前罗拉速度直接影响细纱机产量。
2)皮辊:它与罗拉珙同夹住纤维。要求表面光、滑、燥、爽、无损伤、无偏心。同挡直径差异小,胶管与铁心应紧密配合,质量不好会直接影响成纱条干或产竽 突发性疵点。
3)皮圈:在牵伸区中对纤维形成弹性握持,控制纤维运动,减少游离纤维,改善成纱条干,要求无面光滑、柔软,并具有较好的性能,内层应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减少运动阻力。
4)大铁辊:与后罗拉组成钳口,要求回转灵活,平直度、圆正度和圈心度要好,不可颠倒位置。 要定期检查并及时充磁。否则会造成粗纬和大面积条干竹节疵点。
5)加压机构:是牵伸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控制纤维进行牵伸,若加压机构作用不良,会影响成纱条干。
加压形式:有杠杆加压、磁性加压、摇架加压和气动加压等。
6)集合器:使须条两侧的纤维加以汇聚拢合,阻止力纤维散失,减少飞花,断头,节约用棉,并使纱条光滑毛羽少。集合器失效会影响条干增加纱疵。
集合器开口大小应根椐所纺支数决定,集合器口径过小,会影响成纱条干,集合器内挂花会影响成纱质量和断头增加。
2.加捻、卷绕等,其主要作用是加捻捻和卷绕成形。把肱条加上一定的捻度,以一定的形状卷绕到纱管上,供后部加工使用,这一部分工作质量好坏,对后部工序的质量,效率影响很大,主要部件有钢领、钢丝圈、锭子等。
1) 钢领:是纺纱的主要部件,钢丝圈运行的轨道。钢领本身与钢丝圈配套好坏,将会影响断头和质量。
2) 钢丝圈:主要起加捻卷绕作用。钢丝圈形状,轻重和质量好坏,不公对成形质量 有一定影响,而且对断头多少起决定作用。
3) 锭子:是纺纱的主要,带着纱管一起转动,来完成加捻和卷绕的作用,它的质量和运行情况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成纱质量和细纱机断头。
3. 细纱车间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生产加工部门的需要和质量标准的规定,将粗纱通过细纱机牵伸机构拉长拉细,达到所要求的号数(支数)然后给予适当回捻,使用权它具有一定的强力,并卷绕成一定形状和容量,可供加工生产的合乎质量 标准的管纱。
细纱挡车的任务,就是为完成上述任务,在轮班生产中及时处理断头和换粗纱,认真巡回防捉疵点和做好机台、牵伸部分的清洁工作,使机器连续不断地纺纱。
通过几天的实践实习是我收益很多,它让我在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与实践相联系,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同时提高了我对纺纱工艺的认识,让我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为自己定立以后的学习目标。
工业工程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rtificial cost control throughout all phas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is a full whole process of the important work.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hall further regulate the artificial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he artificial cost control in the reasonable scope,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enterprise and competition abilit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rtificial cost control; existing problem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工程造价偏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是施工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施工企业,人工成本在施工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近两年来出现的“民工荒”,又进一步加大了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不仅能降低施工企业的总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而且能够激发职工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下面就从建筑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目前,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人工成本的控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直接支付或间接支付方式用于劳动者的全部费用。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等。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因此,一些施工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没有意识到施工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将人工成本控制理解为单纯地降低职工工资,关注点放在人工成本的绝对支出水平上。在控制过程中,单纯靠单方面降低职工收入来增加利润,没有制定合理的费用结构,没有建立使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最优化,实现利润、成本、人力投入与产值良性循环的机制。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许多施工企业缺乏健全科学的人工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和人力资源内部竞争机制,结果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二)对人工成本的投入存在短期行为,缺乏完整的人才规划系统。
施工企业工作任务周期性较强,施工高峰期或旱季施工期,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上升,雨季或工程任务衔接不上时,对劳动力需求急剧下降。在此过程中,如何寻求平衡点,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之一。许多施工企业在人工成本投入上缺乏完整的人才发展规划系统,自行培养人才和内部招聘竞争机制相当薄弱,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旱季施工或任务紧急时,不计成本地高价引进人才,在任务不足时大量解除劳动合同。结果适得其反,或导致解除劳动关系的成本剧增,劳动争议案上升,或导致有用的人才留不住,不适合公司需要的人员却送不走,使公司陷于冗员多、效率低的被动局面。
(三)对人工成本的有效性缺乏科学的评价。
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无效人工支出。但目前施工企业在控制人工成本时,没有制定可行的人工成本有效支出的管理机制,单纯地从工资总额角度出发,认为控制住工资总额,职工人数多少都无所谓。导致在人员编制上没有计划,在职工人数较多时,降低工资水平,在职工人数较少时,则单纯地提高工资水平。从而出现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不挂钩、职工个人收入水平与生产成果脱钩的现象。低工资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高工资却低下的工作效率,则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二、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控制的措施与方法。
(一)加强预算管理,以目标成本控制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系统工作,要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必须加强项目成本预算,以收定支,核定项目人工成本总额。在工程项目实施之前,须根据项目合同总造价、项目工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人、机、料投入程度、项目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等,以工程项目合同价款中的“人工费”为上限,制定项目人工成本预算总额(即目标人工成本),实行“以收定支”。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目标人工成本的实现,必须落实责任制,对项目目标人工成本进行层层分解,以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责任制为保障,项目经理对公司下达的成本指标负总责,班组和个人对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目标负责。将项目人工成本总额纳入项目考核指标,在《项目生产经营责任状》中明确指标控制责任,并将控制结果与公司的奖惩制度及考核制度挂钩,使各部门、各班组和个人都参与到项目人工成本目标管理工作中。
(二)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技术手段降低人工成本。
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在人员定编及工程总造价不定的前提下,与项目工期长短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施工企业由于项目工期延长,造成人工成本上升。加强项目施工的过程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缩短工期,进而降低人工成本乃至整个工程成本。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会审,尽早发现设计缺陷,并提出修改意见,与设计单位进行积极沟通。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施工方案,根据各分项、分部工程的技术特点及工艺要求,确定施工方法,合理选择施工机具,科学安排施工顺序,有序组织流水施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条件下,施工方案要坚持以降低施工企业成本为主要因素来制定,同时兼顾先进性与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可通过进度横道图与成本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成本进行动态跟踪,当发现成本与进度不对应时,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并进行纠偏和调整,从而保证分部工程的人工成本和计划成本同步,确保人工成本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控制。
(三)完善人力资源内部管理机制,适当借助市场化用工机制降低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