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工程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工程的作用

工业工程的作用范文1

本文作者:郭利勇工作单位:郑州煤炭工业

工业工程方法在煤矿采掘作业中的适用性分析

适用于不同管理技术水平的矿井由于地质赋存条件的不同,我国煤矿采掘作业先进水平各有不同。内蒙古、山西等地区煤矿已有年产2000万t以上的特大型矿井,普遍采用机械化采煤、机械化掘进,已经能够实现“一矿一面”的高效生产。而我国南方的贵州、四川、湖南等产煤省区,仍然存在年产30万t以下的矿井,采用传统的单体柱炮采工艺。对于不同管理技术水平的矿井,需要采用不同的工业工程方法进行优化改进。1管理技术水平落后的矿井。对于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矿井,逐步开展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动作分析、人机工程、实践研究等基础工业工程方法研究,对固有的作业规程进行分析改进,对设备进行优化布局,对作业环境进行改进,同时建立劳动定额体系和产量定额体系。通过工业工程方法的逐步推广,建立起工业工程改进体系,实现采掘作业的不断改进和提高。2管理技术水平先进的矿井。对于管理技术水平先进的矿井,在基础工业工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监测监控等现代工业工程技术对采掘作业活动进行动态优化。适用于采掘作业全过程煤矿采掘作业过程由不同的工序(程序组成,工序由不同的作业过程组成,作业过程由操作组成。不同作业过程可以采用不同工业工程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分析。如煤巷掘进生产作业过程就是由打眼、装药放炮、装煤、运煤、架棚、铺设临时轨道等工序组成。需要对工序进行程序分析,取消不必要的程序,合并一些过于细分或重复的工作,改变部分操作程序,以避免重复调整布局,节省搬运、重排和简化程序,重新组织一个效率更高的程序。装药放炮工序包括去炸药库、领取炸药雷管、将炸药雷管运至掘进头、做雷管药卷、取炮泥、做炮泥、检查工作地点、放炮等操作组成。对上述操作进行操作分析,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3者科学地组织、合理的布局和安排。装药这一操作由取药、拿炮棍、装入炮眼、封孔等动作组成。通过对人在进行各种操作时的身体动作进行分析,以排除多余动作、减轻疲劳,使操作简便有效,从而制定出最佳的动作程序。适用于不同的作业对象工业工程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采掘作业,还可以应用于机电设备安装、打钻注浆等工作,通过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找出影响效率的关键点,逐一优化,实现效率的提高。工业工程同样适用于作业环境的改进。由于煤矿作业环境恶劣,时刻受到各种灾害威胁,同时随着矿井逐步进入深部开采,高温成为困扰工人作业的重要因素,改进作业环境成为工业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对作业地点的人、机、环境的分析,利用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改进作业环境,提高作业舒适度。适用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业工程注重人的因素、注重环境因素、注重安全因素。通过方法研究和作业分析等工业工程方法对目前存在的不合理动作进行分析、改进,通过防呆设计等对设备(物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隔离、预防,通过人机工程研究改进对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因素进行改善,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适用于煤矿标准化管理煤矿采掘作业虽然有作业规程和作业图表来指导现场工作,由于受生产条件限制、管理意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作业流程未能实现标准化,个体之间的操作、动作差异较大,生产效率受员工个体水平影响较大。通过工业工程方法对作业过程进行测量、固定、改进,制定“标准作业流程(SOP”等,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稳定工程质量,实现安全作业。

煤矿推广工业工程方法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需要进一步研究推广的重点煤矿作业由于地点分散、条件复杂,人员占用多,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对各工种、工序进行时间研究,确定劳动定额,有效控制人员增加,提高单产单进,实现安全保障和效益提高。煤矿采掘作业是煤矿生产管理的核心,煤矿所有的技术、管理、经营活动均围绕采掘作业来开展,采掘作业也是占用人员最多的工作,因此也应当成为工业工程进行研究的重点。其次,机电安装、瓦斯抽放等也是消耗人力、物力较多的工序,也需要作为利用工业工程方法进行持续改进和提高的对象。利用人机工程学等原理,对人、机、环境系统进行优化,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安全保障度是以后工业工程方法在采掘作业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对象。需要注意的事项1强调工业工程方法的系统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具有系统的观念,要对各个煤矿生产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再将各个组成部分恰当地综合起来,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运行,不但追求高效率、低投入,更要保证生产系统的安全性。2管理者重视,减少推广阻力。工业工程方法的推广首先需要经过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认可,指定部门负责,一般设置在生产管理部门或技术管理部门。对于老员工,改变操作方法和习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工业工程在推广中肯定会遇到阻力,只有最高管理者高度支持,才能得到顺利推广,取得良好效果。3加强员工培训,理解工业工程作用。由于我国煤炭企业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还不充分,因此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员工的宣传培训力度。使员工特别是现场作业人员彻底了解工业工程的作用,采用激励手段,鼓励持续改进,将工业工程方法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深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工业工程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公共部门;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公共部门以及服务组织的服务成本

介绍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公共行政机构(公共部门)已经通过采用新技术做了很多积极的改善,然而目前的公共行政仍然有以下主要特点:,缺乏战略行动,公共资源管理的浪费,以及研究缺乏合理的设计等。成本会计(在我们研究中为作业成本)可以通过结合适当的人力规划和管理必要的资源来分析地方政府的每一部分成本来改变这一状况,使这个机制变得不同。

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及其优点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中,并将企业一般管理费用按照更现实的基础进行分摊而非按照直接劳动工时或机械工时,达成该目标的工具是作业成本法(ABC)会计系统,首先基于实施的作业累加成本,然后按成本动因分摊成本到产品或其他要素,如客户、市场或项目。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这样,作业成本法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

作业成本法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公司现在公认的会计控制系统,已被用于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作业成本法是科技时代的一个产品。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能追溯他们的根源到工业时代,那时主导工业的是生产要素。在这些系统中,服务部门中的经常性费用首先被分配,生产部门的分发,采用了提高充电率到特定的产品中。该方法开发用于测量生产过程中,提高非物质或主要直接劳动力的方案,这反过来又依赖于产量。此外,在传统工业设置中,生产部门主要负责关键生产活动,并且很显然对服务部门提供了唯一的辅助支持。

在服务经济(以及在现代,自动化的可供生产设施)时代,直接生产劳动不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生产和服务部门之间的区别已经变的模糊。全部产品和服务成本比直接劳动力更多的受到研究、物料处理、采购、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和客户的服务要求的影响。

为了弥补传统信息系统的不足之处,作业成本法要求公司部门收集专门建造的“作业”成本,而不是服务中心部门收集的经常性成本。每个组对应于某一组类似的业务流程和作业,它们具有同质性,所有分配给该组的成本通常情况下均受相同因素的影响。这个作业组可以抄近路穿过部门间的界限,包括生产以及服务部门的开销费用。

在收集了活动的作业成本之后,公司用“成本驱动”直接分配了它的多样产品或服务成本。成本驱动与提高充电率相似,但它应该代表在特定的作业的额外开销中有最大影响的作业的因素。

常见的成本动因包括生产型驱动的周期时间,设置,采购订单的数量,机器时间的数量和检查的数量。其他成本动因通过测量规格变化特点,订购的客户的需求,以及其他应以引起注意的需求的成本提供服务资源。

直接劳动通常是一种成本驱动程序,事实上,它只应应用于当在这个活动组的劳动和成本的因果关系比这个组和其他潜在的成本驱动的因果关系强的时候。总成本在每一件产品被成本驱动平均分配到产品的基础上。因此,如果一个特定的产品需要60%的质量控制检查(一种成本驱动程序),那么它指的是60%的质量控制成本(相关的运用作业成本法方法)。这样,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计算之间被明显的区别出来。

作业成本法现在已经适用于一些政府、研究所和其它类型的非营利性组织。但是它更多的帮助了这些机构大多数的重复的生产过程,而不是对他们的作业分配产生帮助。

事实上,把这种方法应用于企业中时,许多作业与执行这些类型的公共组织相似。例如,采购和薪金处理等适用于常用的所有类型的组织。

如果这样来计量成本不是最优措施,许多运用作业成本法系统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不会用之取代传统成本会计系统。运用此方法的这些组织此前要么没有要么缺乏合理的成本计算制度。对于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这些组织,作业成本法是其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测量成本系统,并且作业成本法主要的好处是它提供了这些组织所需要的会计改革的框架。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如上所述,作业成本法首先分配一般费用(GE)(经常性费用)到作业中(所导致的)。然后,根据其是哪种作业以及对这些产品的影响程度将它转移到产品上。这种成本传递将提供以下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多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方法只将费用划分为直接费用及间接费用两类,作业成本法对费用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

传统的成本方法聚集一般费用(GE)(经常性费用)在一般成本中心中,如生产、管理、处置、服务和研究等等,然后把它们分配到产品中;而作业成本法根据消耗他们的作业成本动因来分类。

作业成本法分析所有的作业,并提供这些作业所贡献的收益与它们的成本孰多孰少的管理信息,使管理者做出适当的调整废除其中的一些作业。

详细的作业成本分析为做出更好的预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作业成本法所遵循的步骤

识别成本目标(成本动因的分析)

定义影响各成本对象的作业

确定会影响到每一项作业的费用来源

分配作业的成本对象

转移作业成本到成本对象中并讨论最终结果

运用这种方法的作业成本,聚焦于成本对象(产品、服务、客户)并报告出作业的各成本对象的用途。作业为管理提生成本的作业的有用的信息。

在研究工作开始前,将其应用于公共服务部门中,引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服务部门的成本对象可能是提供服务的成本(包括公共部门每个分部和部门所提供的所有类型的服务)。在我们的例子中,这些服务可以是行政管理中心收到的申请或订单,或城市分部发行的建筑执照许可,或交通运输部门发行的驾驶执照。这些服务会产生一些作业,这些作业需要耗费资源。资源是指员工和他们的薪金、所需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其他所有的日常开销。每个提供服务的成本在计算每一项作业的成本时可以预计,并在同一时间结合每个提供服务的作业。

引用了作业成本法模型的一般原理后,应关注作业成本法在该地区的应用和研究。

第一阶段应做的是识别成本目标,这样可以分析各部门、所有服务的成本,或降低每个公民顾客接受服务的成本。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确定影响各成本对象的作业。假设该地区包括各分部和部门,各分部又都有它自己的不同部门,每个部门有一个主要功能(其提供的服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作业。在这一点上,本文的讨论范围是记录各部门的作业,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便于每一个读者容易理解的作业表。

第三阶段,为了下一阶段计算每一项作业的成本,研究人员必须确定会影响每一项作业的费用来源,并对它们进行分类(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在下一阶段,每一个作业对应到相应的成本库中并降低它们自身的成本。之后,每个成本库对应相应的成本中涵盖的作业。最后的阶段是集中分析每个成本目标。

该方法的步骤是十分简单的。每个部门提供一些服务。因此,为了分析每个部门的成本,我们需要预估每项作业的成本,并将它传递到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或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中去。

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分析所有作业、服务项目及部门的成本,服务和部门。这一分析将转到高级管理人员那里,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结论

本文主要目的是提出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检验它是否可以在公共部门机构施行。

由上所述,这种新方法的特有特征是非常详细的提供了关于成本的细节信息,以便管理者能很方便地利用并识别出瓶颈期。此外,通过这一分析可看出,我们可扩大这种方法在其他分部的实施,以建立一套地区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并能应用现有纠正措施(作业成本管理)。

最后,采用这种方法与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的结合,就能解决所有公共部门成本核算的不足,公民和公司也将会得到更好的服务。

本文系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政府服务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与可问责性整合》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范友琳(1988-),女,大学本科,现就读于北方工业大学会计系。

工业工程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成本控制;作用

引言

建筑工程预算主要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来针对工程建筑所需资金进行准确的评估定位,并为不同环节配备相应数额的资金,以此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有序推进,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更大程度上控制好整体工程造价,针对不同施工阶段,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造价控制方法。

1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1.1更有效的保证施工准备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相关负责人要针对整体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针对工程细节进行全面预算,在做好预算工作之后,负责人能够针对整体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把握,然后结合工程预算来准备相对应的资金,原料,设备和施工人员等等,这样能够进一步推进整体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避免资金、材料、人员等相关因素的负面影响,以此更有效的提升施工准备工作质量。

1.2更利于调整施工方案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类意外情况,特别是施工风险和恶劣天气等更是常见,对于工程施工顺利推进会造成严重阻碍,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造成严重损坏。针对这样的情况,切实做好建筑工程预算,预算管理人员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测,并针对各类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控制,这样能够使整体工程建设平稳有序的推进。与此同时,针对各项细节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更有效地调节施工方案,以此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切实提升,促进企业实现良性发展。

1.3切实提升企业的施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工程管理人员做好相对应的工程预算工作,这样能够使施工材料,工期和人员得到切实有效的预算统计,施工方可以结合实际的预算情况,以此为依据开展系统全面的建筑施工,这样可以使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缩短工程工期,同时科学合理的配置材料的利用率,以此有效避免材料浪费问题,进一步提升整体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提升。

1.4更有效地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着重做好建筑工程预算,使其在施工企业工程造价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应用,这样可以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把工程建设目标作为基础,进一步通力合作,发挥自身的潜力和能力,增强管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此有效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促进预算管理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为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1.5有利于各部门协调配合

针对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而言,涉及多个部门和多项专业,要想完成相对应的预算管理目标,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密切的配合,通力合作,在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有效对接,做好配合工作,同时还要针对各个方面的分歧或者矛盾进行有效协商处理,以此使整体工程预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要密切交流和探讨,针对预算编制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确保各个部门能够加强联系和沟通,用积极有效的态度对待工作,以此确保工程预算方案更科学合理,有相应的指导性和高效性。

2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实施策略

2.1工程预算中要提高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都要有效渗透和落实,在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人工运用以及技术管理等一系列相关方面,都要着重做好工程预算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而这也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工程预算使造价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通过工程造价控制,使得工程预算的执行力得到迅速提升,进一步增强工作的指向性,把握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确保造价控制工作能够在准确认知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完成工程预算目标,为其提供重要保障。工程预算也要充分利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平台,编制出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把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目标作为基本前提,针对体系和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使编制预算的功能性和方向性得到有效保障,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效率和质量。

2.2通过工程预算使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精准度得到显著提升

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进行更精准、更有效的工程预算是基础所在,同时更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应有成果的前提,要根据工程预算的具体情况,做好工程预算编制、计算、执行和管控,使整体造价控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而这也是当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的根本途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工程预算计算方法的精准性得到显著提升,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有效,避免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要针对核心要素进行有效的预算编制,进一步调控相应的原材料,人工,机械等相应的支出种类,使预算的编制更科学,使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能够通过工程预算更有效地适应市场的环境和价格波动趋势,从而有效预防各类因素对于价格的影响,以此使工程造价控制更精准。第三,在工程预算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有效调控施工,市场环境等相关因素,制定出相对应的调价体系和系数,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对施工、市场变化和环境要求等相关因素出现变化之后的宏观调控能力,在保证工程预算可行性的基础上,在更大程度上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3通过工程预算针对工程造价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通过工程预算,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有效利用预算管理,使工程造价的控制细节得到充分的落实,进一步有效执行工程预算的各项内容。充分执行工程预算的各项内容建立相对应的工程造价监控执行体系,体现预算工作的执行性和独立性,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更加规范化。利用工程预算机制,有效激发相关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充分利用专业技能和计算能力,使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通过严格规范的制度和体系,确保工程预算得以有效调控,以此为前提,更有效的节省工程施工成本,使工程造价控制水平显著提升。

工业工程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作业成本;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

一、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作业成本法最早应用于制造企业之中,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资金的浪费,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可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成本计算是获得中间成本结果的最好方法,并且可以很好地获得各部门的成本信息,以供管理人员全面的了解最为精确的企业资金信息,为其采取措施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第二,使用作业发可以很好地控制工程成本。作业成本法可以全面的反映企业的施工成本的变化,实现对施工成本的控制。第三,使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作业法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节约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还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成本信息,促使企业改变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采用的资金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采用成本分摊的方法,采用这个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会受到原材料消耗量、工时和机时的影响,与产品数量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忽略大量的资源,最终造成成本计算的不准确性,因而使企业难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最终影响企业是施工进程,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极大的限制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因而出现了作业计算法,以弥补成本分摊方法的问题。但是由于作业计算法应用的时间好比较短,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近些年,我国建筑企业都开始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从实际应用效果上看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提高了成本计算的精确度,为企业顺利施工提供了资金保障。但是随着建筑企业的施工过程越来越复杂,构成建筑成本的重要因素已不再是单一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制造成本的比例在逐渐减少,其他方面的成本所占的比例开始增大,包括设计成本、管理成本等方面。这给作业成本的计算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建筑工程中其他方面影响成本计算的因素。由于目前其他因素的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有的比例相对较小,相关人员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忽略这些部分的成本,这会使计算出的成本与实际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利于建筑企业合理的安排接下来的施工活动。因此,相关人员在使用作业成本计算法进行计算时要灵活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二)相关人员没有真正的理解作业成本计算法

建筑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采用成本分摊的计算方法,可以初步的反映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情况,为企业采取合理的资金措施提供指导,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计算方法表现一定的局限性,开始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对成本进行核算,这种计算方法可以适应当前各部分成本的比例不断变化的情况,避免工程信息的成本出现严重失真。但是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的核算人员没有很好的理解作业计算法,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错误。采用作业成本核算过程中要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见解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但是相关人员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对于成本核算标准还不是十分的真实合理,没有充分的考虑到项目、技术方面的主要特征,在计量作业量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三)在施工作业成本计算法过程并没有很好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之中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即使利用通信手段获取相关信息数据,由于数据十分复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很大,也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但是作业成本管理强调信息的及时性,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计算方法,加强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对策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作业成本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核算。但是由于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核算的准确性。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的责任评价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国家应用十分广泛,对于企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应用的时间很短,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领会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最后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建立责任评价体系,以作业中心为考核责任人,建立惩罚与奖励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最终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促使全员参与到作业成本管理之中

作业成本计算法主要计算施工中的成本,施工成本包括施工作业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比较固定,而施工作业成本包括很多方面,并且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与其他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加强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使各个部门人员认识到成本计算的重要性,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之中,对整个组织进行整合,以最终完成核算任务。

(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计算的准确性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企业的成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且成本的构成十分复杂,仅仅依靠人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核算出工程施工的成本,而且施工现场与公司距离很远,这就需要充分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信息系统对于作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括传输系统、储存系统、分析系统、安全系统四个部分。在施工现场与公司之间建立网络联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输到公司,最终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核算处理,以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数据。

(四)严格按照作业成本计算步骤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

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核算方法,能够很好对建筑企业施工中的成本进行核算。但是由于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十分复杂,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影响计算结果,需要严格按照作业成本计算步骤进行,具体包括现场考察、确定资源动因、以工序作业库汇总成本、确定作业动因、计算产品成本几个步骤,必须要严格按照这些步骤进行计算,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四、结束语

作业成本法对于控制建筑企业施工成本,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在许多先进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企业的管理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种方法对于控制施工成本的重要意义,在认识到企业目前在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计算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为施工项目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促进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在节约施工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为建筑企业创造巨大利润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王宏.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学习,2016,19:105-106.

工业工程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施工企业 应用与改善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施工企业缺乏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使得施工企业无法准确掌握施工中各个项目、各个作业的成本消耗,最终导致企业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由此引入作业成本法来解决施工企业的成本问题,帮助施工企业在逆境中生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以作业为核心,确认、计量企业资源耗用的所有作业,并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再事先选择好的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控制方法。

(二)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作业成本法的阐释不是偶然的,具有深刻的时代必然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为适应富裕社会顾客需求的变化,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股东投资报酬的现值最大化,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受到也严重冲击,而且无法满足经营管理需要。于是促使企业寻找一种旨在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为相关、准确的成本信息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三)作业成本法核算的特点

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施工项目成本计算,是通过对施工企业中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反映,计算各项作业所发生的成本,并以各工程项目对作业的消耗为基础,循着业务流程轨迹将成本追溯至各项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核心思想是识别作业动因,并通过作业动因将施工项目的资源耗用与工程项目以作业形式联系起来。这意味着作业的发生过程既是成本消耗的过程,也是工程项目产生的过程。

(四)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优点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是通过作业分析,区分出施工企业的作业中的增值作业与不增值作业。对增值作业保留或适当增加,而对不增值作业尽量删除或减少。不仅如此,作业成本法还分析了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因为作业成本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各种作业是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企业的作业链,而作业成本法就是针对整个作业链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达到境地施工企业整体成本的目的。并且由于作业成本法是先把企业的耗费的成本活动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解,再基于作业成本动因来进行成本分配的,故其计算的成本数据会比传统成本数据更准确,更具有因果性和决策相关性,因此更能帮助施工企业了解施工项目各项活动的成本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最终实现施工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除了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有效改进施工企业的战略决策外,施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还有以下的优点:为施工企业提供不断改进的业绩评价体系,清晰地反映了作业、资源在增加顾客价值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增值作业、非增值作业以及可供资源、实际使用资源和实际需用资源之间的差别,可作为施工企业进行施工作业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有用信息,有效考核施工工程业绩考核的重要方法;便于调动各部门挖掘盈利潜力的积极性,明确与落实各个部门的岗位责任,结论问题,不断改进;还有利于施工企业杜绝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二、施工企业中应用作业成本法所需具备的条件

作业成本法并不仅仅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它更是公司层面上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从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施工企业想要有效应用作业成本法,发挥它应有的功效,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施工企业应具备一定的规模,施工项目多且差异大;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自动化程度及管理水平较高;施工工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比重较大;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管理信息系统较为先进;基础数据较为完善。不仅如此,要想真正应用好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管理,施工企业首先应将作业成本管理的思想深入到作业层次的各个方面,做得全过程的作业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

虽然作业成本法的成功应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但作为先进成本计算方法、先进管理方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相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其应用范围上并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都开始采用作业成本法还进行成本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成效。

三、在施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步骤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下,费用的分配与归集是基于以下基本认识来进行的:

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2.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上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异,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上。传统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假设制造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向联系,而且它把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但作业成本法下,对制造费用的核算做了根本性变革。体现在:(1)将执照费用由整个企业统一或按部门的归集和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分别进行归集和分配;(2)增加了分配标准,由单一标准(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小时等)分配改为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实施步骤

施工企业要想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步骤来进行实施。以下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基本步骤:

1.确定作业,进行作业整合并建立作业中心成本库

作业指的是组织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它是连接资源与成本目标的桥梁。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正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的。施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相关的行业规范制定出项目施工业务流程,进行作业分析,确认作业、确定主要作业。并根据作业的相关性对同质作业进行作业整合,建立相应的作业中心成本库,用于日后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归集。在作业成本法中的应用中,通常是一个作业中心建立一个对应的成本库。

2.归集资源费用

确定了作业及建立作业成本库之后,就是根据资源的耗用情况,进行资源费用的归集。该过程实质是价值归集过程。资源耗费价值总是在一个比作业大的范围内按资源种类归集的。对于各个施工项目的直接费用可以在费用发生的时候直接计入成本对象,但对于施工企业发生的间接费用,则需要进行分类归集。其实,作业成本法资源费用归集的难点就在于间接费用的归集。施工企业的间接费用主要指施工的现场管理费、劳动保险费和财务费用等。由于间接计入费用在发生时难以判断其受益对象,难以直接归集到某一成本对象的作业中心库中,于是,施工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动因来进行资源费用的分配。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规则是:产出量的多少决定着作业的消耗量,这种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作业动因;而相反,资源消耗量的高低与最终产品的产出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施工企业是实施作业成本法中,得先确定好资源费用归集的作业动因。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大多采用资源动因来将资源成本归集分配到相应的成本库中。该成本归集方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资源动因,并较为准确地确定资源动因量,只有做好前两项基础性工作,才能根据资源动因量将各项资源消耗的间接费用向作业中心进行分摊。

3.计算作业成本及工程项目的成本

施工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施工成本,首先应依据施工项目在每一个作业动因消耗乘以成本分摊率,得到产品消耗每一工序作业库的作业成本。将产品消耗到每一作业库的作业成本汇总,接着将产品消耗的各个作业库的作业成本汇总,将全部的间接费用归集分摊到不同的施工项目上,再将分配到某项施工工程项目的各作业成本(即间接成本)和直接成本进行合并汇总,计算出该工程项目的总成本,若为多个相同工程项目的整体,还要再将总工程成本与工程数量相比,计算出该每个具体工程项目的单位成本。

四、施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虽然作业成本法的思想很先进,能为施工企业有效实施成本管理提供有益帮助,但是提前是保证施工企业有效实施该作业成本法。施工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克服或注意好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效能。

(一)首先施工企业要对作业成本法有个清晰的认识,意识到作业成本法不单是成本的核算,应该把它提升到公司层面上来,作为公司的成本管理系统,用于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在实践中要让施工企业的全体员工对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实施的基本步骤做到熟练掌握,理解其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得以渗透应用。

(二)施工企业需要澄清一个认识上误区,弄清实施作业成本法,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重新建立一套新的成本管理体系。事实上,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需要与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方法相结合,这样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才得以丰富和完善。

(三)施工企业想要顺利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把握好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确定成本动因。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程项目分项工程繁多,施工流程复杂,有的作业由好几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共同驱动,或者是一个成本动因导致几个作业的产生。此时,如何确定好成本动因,并据此将所有的资源耗费都正确地分配到所有的作业中去是值得施工企业深入探讨的问题。

(四)施工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不要盲目复杂化作业成本法的程序和应用过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越精确越好,还需考虑其成本效益情况,应该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实施成本最低的方法。

结语

通过以上对施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施工企业找到作业动因、成本动因,并据此来有效管理企业成本。但是目前该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才能发挥更为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l]杨燕英.略谈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应用[J].财会月刊,2003(1S).28

[2]漆安邦.项目成本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7-55

工业工程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公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埃里克·科勒教授提出,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至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作业成本管理法(ABM),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旨在弥补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二、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的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在传统成本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采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首先分摊到各个生产部门,再按生产部门确定费用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的成本中。在作业成本制度下,首先将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归于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确定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的成本中。所谓成本库,是指可以用同一项共同的成本动因,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单位。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情况。在高度自动化和JIT(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适时制生产系统)时代,人工费在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小,间接费用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且制造费用的构成也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仍以日益减少的人工工时为基础来分配这些比例逐渐增大的间接费用,必然导致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进而引起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作业成本计算法由于对不同作业的间接成本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率进行分配,因此,它能够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成本扭曲问题,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正确分析作业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进行资本支出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业成本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它能促使管理人员想方设法进行成本控制。一旦确认了某种产品消耗的间接成本产生的原因,那么管理人员就会从降低成本角度对各种间接成本进行重新评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以促使间接成本费用的降低。

三、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公路施工项目管理的可行性

1.作业成本法强调的是作业,以作业为基准建立成本核算体系。这个核算体系与工程施工管理单元是一致的,注重核算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作用,改变了“秋后算账、望亏兴叹”的局面,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预测、管理、监控职能。在中标单价普遍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推行作业成本法,实施成本精细管理,建立快速反应的成本核算体系,对成本指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非常必要和及时。

2.公路施工机械程度大大提高,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降低,同时,公路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广告宣传、环保费用、文明施工、保险、投标费用、差旅费等间接费用在公路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大大提高,所以,传统的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显然不适用,作业成本法则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3.在公路建筑市场实行的招投标制度、清单计算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已经弱化为仅仅用于政府审批和控制项目投资的依据的今天,施工企业清楚地了解清单项目的成本底价非常重要。公路产品以单位工程为依据、进行五大费用整体核算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项目管理的需要,因此,在公路建筑市场急需引进一种先进的核算方法,建立先进的核算体系,作业成本法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4.项目管理是一种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有效运行的项目体系,而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化为平台逐步建立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因细分成本管理单元导致的手工统计、记账、核算等作业大量增加、各类信息传递速度较慢的问题。

5.目前在公路施工项目经理部,已经配置了计算机,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购置了核算所需的应用软件,这些都为引进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最基本的平台条件。

6.引进作业成本法,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需要。从1986年公路建筑市场实行招投标制以来,中国已经在工程项目承包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透明、开放的竞争市场。加入WTO后,施工企业将要同国际大公司同台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唯一的出路:进行持续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消耗和各项成本费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提高项目的盈利水平。

四、公路施工项目实行作业成本法的有利条件

1.作业成本法的显著特点是以作业为基准,计算和核算在某一项作业消耗的资源数量和费用,而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以工序作业作为基本的组织单元,按照作业单元安排施工,按作业单元配备各种资源,这与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原理相一致。如沥青路面施工可以分解为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四道工序,拌合工序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平行的作业流程:拌合场地选址—拌合场地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原材料采购—原材料检验—运输—储存—标准试验—拌合等作业,工程预算口是以细分的作业为对象来测算消耗在每一种作业上的工、料、机消耗量,对实际的消耗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预算定额,按各种资源的市场采购价计算总金额,然后根据项目的组合性特点,逐步叠加形成“工程量清单单价”。

2.类似于JIT制生产特点的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使项目工程造价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所有的公路项目均实行招投标制,通过竞争性投标确定合同清单单价,并以此为基础签订施工合同,在构成工程合同的十多个文件中,设计图纸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工程数量;通过合同中的清单单价和工程数量就可以较准确地预计工程造价,这是引进和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有利条件。

3.分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详细地描述了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序、施工工艺以及人力、材料、机械、资金、时间等资源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分为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两个阶段编制。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相对较粗;施工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较细,它为计算每道作业资源消耗量和资源成本提供了重要依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得越详细,在施工过程中执行得越严格,以此为依据的作业资源消耗量和资源成本越准确。

五、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公路施工项目管理的前提

1.正确定位,形成共识。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推行作业成本法,明确其价值所在,引导大家在这个价值基础上开展工作。

2.必须取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ABC、ABM不是仅靠会计人员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其核算和管理系统必须通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核算体系相互协调,才能发挥足够的效用。3.人员素质要高。推广应用ABC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以保证原始数据及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准确性;否则,如果各个作业中心提供了失真的数据,或者人浮于事、作风散漫,ABC就会弄巧成拙。

4.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因为ABC 的推广应用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应明确职责,做到密切配合才能有效推动ABC的实施。

5.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提高全员素质和成本意识,消除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ABC的精髓。

6.施工过程中做好各类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并由专人负责。

7.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体系。对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成本管理,不仅需要有周密的成本计划和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各项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包括计量验收制度、考勤考核制度、原始记录和统计制度、成本核算分析制度以及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

8.在硬件条件上,计算机的普及以及网络信息化的深入、软件开发能力的提高,为工程施工项目有效实施作业成本法带来了契机。为推行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切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纠正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扭曲产品成本的现象,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产品与其消耗资源之间的关系,接近于真实成本。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公路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作业成本法。即使目前施工企业没有全面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需求,也应吸收它的有关思想、观念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潘飞.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

[2]欧阳清.成本会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9.

[3]谭晓俐,张建波.浅析作业成本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00,(6).

[4]张士强,霍玉生.煤炭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探讨[J].财会与审计,2001,(5).

[5]陈良美.施工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