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范文1
[关键词]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3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67-02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公益性。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失败,同时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循环经济,只有这样循环经济才能得到持久发展。
应该看到,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中试图实现减量和循环的多数环节,并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然选择,现行市场条件下源自再生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不仅性能上常常不占优势,价格也不占优势,以致循环经济难以自发进行。循环经济发展需要靠法律支持,也要靠政策和机制创新推进。在这种背景下,应从多方面考虑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1 利用财税政策激励循环经济的发展
财政税收政策主要是通过建立专项基金,投资倾斜以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对循环经济现已实行了一些财税方面的支持,在激励循环经济发展上,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完善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1.1 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增加税收优惠措施
我国设置专门的促进循环经济的税种以加强资源再生利用、综合利用、淘汰落后技术工艺,促进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给予税收优惠。
1.2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
主要用于循环经济技术、产品开发和推广等,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开展循环经济宣传、培训、教育和能力建设,开展循环经济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进行奖励。
1.3 投资倾斜
各级政府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在制订和实施投资计划时,应当重点关注节能、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其贷款等信贷支持,对生产进口淘汰技术设备资金上严格控制。
2 通过科技立法,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创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科研环境,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保证,包括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为建立一个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循环经济社会应当构建包括资源开发、流通消费、循环利用全过程的循环型技术体系,政府应为这些技术的产生创造适宜的科研环境。各地政府不仅要为研发机构提供资金,而且应拿出资金以课题招标的方式扶持民营研发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活动,要依法保护研发机构成果的知识产权,用有偿转让、技术参股、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使研发机构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从而以科学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3 塑造各种绿色管理与奖励制度
在购买性支出的投资性支出方面,政府应增加投入,促进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设施建设。由于公共设施建设的承建企业经济负担较重,政府通过投资性支出,既可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可以调动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在购买性支出的消费性支出方面,政府可通过实际的绿色购买行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如优先采购具有绿色标志体系认证的,用标准化配件生产的产品。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行为,可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生产方向,从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考虑给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财政补贴与税费的照顾。对那些主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高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地方补充标准以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应给予各项奖励性待遇,如采取优惠信贷制度或严格信贷制度、财政贴息、税前还贷,使用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机器设备可加速折旧等。政府可采取国外的一些税收方式,如美国的税收减免政策、日本的特别退税政策,不实行税收奖励政策,也可利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些税收办法,如征收生态税、填埋和焚烧税、新鲜材料税。从而制定出特别的税、费政策来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范文2
1.循环经济的内涵以及意义分析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就已经提出了循环经济理论。所谓的循环经济,就是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实现清洁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进而促使自然生态系统能够被循环利用,使得自然生态平衡得以有效地维护。也就是说,循环经济更加强调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有效减少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利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而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
2.税收政策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2.1税收政策有效推动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就是循环经济,而循环经济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将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从而能够使得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增长之间更好地协调,促使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然而,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以及公益性的发展过程,不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各个企业以及人民群众的努力与协作。对于政府而言,应该逐步建立健全一种全新的制度,通过对各种政策的有效利用,最终实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而税收政策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税收政策的具体特点以及职能也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要想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地转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就需要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积极作用。
2.2税收政策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积极动力
首先,企业通过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能够实现更加科学化地投资目标。换言之,政府能够为各个企业所提供的鼓励政策,都是对企业的资本使用者成本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的使用成本非常低,就会使得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大大增加,投资者自身的投资欲望就会越来越大,最终促使所得税成为资本使用者的有效成本之一。而企业资本使用者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逐步制定相关优惠的税收政策,使得企业的使用成本逐渐降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企业高效利用各种机械设备,最终将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大大提升。因此,政府所出台的税收政策不但能够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节能投资上的指引,同时还能促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其次,合理的税收政策能够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税收政策在其各个环节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个企业通过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不但能够将发展循环经济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同时还能降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不但能够将资源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同时还能促使企业的增值空间显著提高。然而,由于在实际的流转环节过程中,企业所要承担的税收负担仍旧十分沉重,加上其用于购买节能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最终导致企业的整个生产成本大大增加,这对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而言十分不利。所以,国家应该合理地运用差别税率以及税收返还等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3.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主要存在的问题
3.1征收资源课税不够合理和科学
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资源课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耕地占用税、资源税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等。由于资源税的功能定位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从而使得资源浪费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除此之外,过低的资源单位税额使得资源税的作用范围与力度十分有限,最终导致税收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
3.2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增值税的制约与影响
由于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科技要求很高,势必会增加企业购置机械设备的成本。而我国现阶段的税收政策中的生产增值税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最终导致企业无法享受到任何税收优惠政策,而企业自身所要承受的增值税负担十分沉重,进而使得企业购置以及使用环保机械设备的积极性大大受挫[2]。
4.如何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4.1逐步健全和完善资源税
第一,要想将资源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需要将征税的范围逐步扩大。应该从现阶段的税收范围出发,将税收范围进一步向土地、森林、海洋以及草原等领域扩大,尤其是要将不可再生资源及时纳入到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以内。第二,要对计税依据适当加以调整,使得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现状得以有效地遏制。严厉打击与惩罚盲目开采以及浪费自然资源的相关行为。
4.2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所得税的积极作用
政府应该在摊销企业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鼓励政策与支持力度,使得税收的针对性以及灵活性显著增强,从而促使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和科学。鼓励企业运用高效节能的新能源,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3进一步加快增值税转型的步伐
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各个企业而言,应该进一步加快增值税转型的步伐,尽可能地选用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在对原有税收优惠政策的高效利用下,将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税率进一步提高。而对于那些对自然环境危害比较大产品(农药、化肥等)来说,应该逐步提高税率,进而有效控制这些产品的利用程度。
4.4充分发挥消费税的调解作用
政府应该进一步扩大征收消费税的范围与力度,尤其是一些高耗能以及高污染的产品更应该纳入征收消费税的范围内。对税率结构加以适当地调整与完善,使得消费税的调解功能得以充分地发挥[3]。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范文3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症结所在
应该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现已开始了循环经济建设的步伐,但面临的问题仍不少,而其中最主要的:
首先是制度建设缺位。循环经济从诞生之日起,就比其它任何一种经济形式更加依赖于制度的保障。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终极目标是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环境得到保护。它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资源开发、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三个环节。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三个环节要么具有外部性,要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而且不同环节引发的外部性也不尽相同。显然,如果单靠市场的力量而没有制度作保障,这种经济模式是难以为继的。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就是相应的制度建设缺位。法律和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可以有效的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所有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目前除了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外,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如在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方面,关于废弃条件的设置、强制回收和回用名录的建立、回收和回用率的确定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立法规制;对一些高污染行业、高资源消耗行业以及资源再生行业也没有相应可行的法律法规。
其次是管理部门分割,政府越位现象较为突出。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环境治理方式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触及到了不同集团的物质利益,而且更深层次的矛盾还存在于人类物质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对立,因此,循环经济制度的建立需要有一个充分展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最终达到各集团最优战略选择的集合,这就使循环经济的建立需要比传统经济有更多的政府介入。但是,政府介入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包办一切。如果政府过多地进行干涉,就会使其偏离正常运行的轨道。
目前,从实践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过于注重政府的作用。从循环经济倡导之日至今,我们听到更多的是政府的声音,看到更多的是政府忙碌的身影,政府不仅在政策制定、法规建立等基础工作方面表现完全,而且还把行政干预的触角伸入到市场各个角落,将本属于市场的工作也进行了行政规划和干预,没有留给市场主体充分的空间进行自我选择和发展,从而使循环经济建设缺乏来自公众的推动和需求,使循环经济制度的发展陷入“理性陷阱”。
第三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信息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目标并不一致。作为委托人,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经济和生态三者协调发展和总体效益最大化,而作为人的企业追求的则是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循环经济建设不仅需要有一套相应的法律法规,限制、规范和引导经济运行的路径,同时还需要有一个完善健全的市场机制,一套新的经济制度体系,包括基础性制度,规范性制度,激励性制度,引导市场行为向着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而在我国,这一系列经济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同时用以促进循环经济转型的制度措施,往往过多地倚重于强制性措施,经济激励的运用明显不足。如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对环境污染进行的惩治法,只是从法律或是道义上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根本无法激发人们保护环境与实行循环经济的主动性;信贷、税收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支撑体系与支持力度。
第四是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不是很强。社会公众是社会物质资源和产品的直接消费主体和废弃物的排放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他们扮演了消费者和环境权益人两种角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创造机会,鼓励公民、企业以及发展诸如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参与有关自然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决策活动,都可有效地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
但从现实看,在从传统转向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受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性的影响,我国的循环经济运行还是过多地依赖于政府,国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还不是很强,对现阶段开展循环经济实践的认识并不充分,对政府倡导的循环经济建设缺乏积极能动的响应,由公众自发参与而形成的自主治理制度严重不足,以至于在社会上更多看到的是政府主导的身影。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构建与政策取向
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之下,循环经济模式成为我国现阶段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现实表明,实现从传统经济到循环经济模式的转换并非易事。今后,我国要实现这种转型,必须在立法、经济激励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相互补充的制度体系框架。
首先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循环经济的实施与监管机制。循环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必须要借助于完善的法律法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应包括三个层次:(1)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法律;(2)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3)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充实能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定。目前,我国应在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尽快制定有关循环型社会发展、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的综合法规;同时借鉴瑞典、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经验,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押金制度、包装废弃物的罚金制度及资源回收奖励制度;建立绿色经济核算制度、绿色会计制度、绿色审计制度以及企业按国际标准实施“绿色标记”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环境会计和“环保绩效考核”,从生产到消费各个领域,倡导循环经济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还必须要健全循环经济实施和监管制度,以维护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使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其次是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高级形式,循环经济的运行同样也离不开市场机制的推动。目前我国应对现有的各种环保收费制度重新审理,尽快建立体现循环经济思想的新的价格体系和返还制度,以确保产品价格中体现环境成本和回收成本;尽快建立环境标志制度、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使环境资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促使产权拥有人和产权使用者愿意为循环经济投入改革成本,从而自动改变成本与收益不相符的局面;尽快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让排污权成为企业的一种生产要素,使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排污权,从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无节制使用自然资源及由内部经济导致的外部非经济;建立环保产业创新的投资机制,鼓励环保类技术创新和相关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同时,制定奖励、资金补助、优惠贷款、减免增值税等鼓励措施,让参与循环经济的企业有章可循,有利可图;从而各个有理性的个体从成本收益出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有利于集体的举动,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第三培育循环经济主体意识,健全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循环经济既依赖于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的调节,也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公众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否具有循环经济的特征,与公众行为方式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我国经济已处于买方市场和以消费者为主导的阶段,消费者对于企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消费者具有绿色消费意识,则必可引导企业朝节约能源、资源再利用、无公害和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此外,作为享有一定环境权益的公民,出于对自身权益的考虑,通过舆论等特定机制自发地监督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也会促使生产者自觉遵守环境法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因此,现阶段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明确自己具有的环境权益,并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其消费习惯,同时建立有奖激励制度,对为循环经济提出合理建议、依据事实举报环境污染线索的公众,给予物质奖励,从而使公众在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实践中,彻底转变环境行为,并树立牢固的循环经济意识。
国外经验表明,公众自发形成的NGO是其实现环境权益的机制之一,它在发挥监督职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优势,可以避免环境治理的“末端化”倾向。因此,现阶段如何调动公众监督生产者的积极性,培育中国式的NGO,也是当前循环经济制度创新中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之一。
第四,政府应该“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涉及到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而现阶段我国各项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经济、法律制度仍不完善,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政府在其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就显得相当重要。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是政府当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目前,从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实践看,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通过建立与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制度、实施与监管机制,规范经济参与者的行为;通过提供直接或间接性的经济激励手段,引导和鼓励市场行为向着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同时借助于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传媒渠道,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的原理和理念,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此外,鉴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的能力,政府还应通过资助研发或直接参与的形式开发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为循环经济的顺利实施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樊根耀,等.我国的循环经济及其制度创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15(1).
[2]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3-11-03(1).
[3]林青.循环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4,(6).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范文4
一、近几年我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
1、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
我市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努力改变农村能源主要依靠电、煤、薪柴的状况。近年来,我市通过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项目的带动,全市已建设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乡镇20个,累计推广太阳能光热用户22.6万户,采光面积45.2万m2,相当于年开发标煤5.43万吨。已建设户用沼气池1.44万只,相当于年开发标煤0.45万吨。2012年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到77%。
2、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我市围绕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治理原则,积极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综合利用型”等不同模式的沼气工程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全市累计推广沼气工程742处,沼气池容积11.19万m2,形成年处理养殖污水456.41万吨,年产沼气873.78万m3,折合标煤0.63万吨。同时,以低碳农村试点乡镇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农林业生产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农林废弃物致密成型、碳化、气化等工艺研究,并进行了产业化生产,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3、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减量化处理不断取得新实效
近几年,我市注重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努力改善农村环境。
一是完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根据我市农村经济、地理、生活习性等不同情况,先后形成了适用不同建造条件,不同出水要求的“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微动力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人工湿地处理”、“氧化塘+阿科蔓生态基处理”和“户用生活污水净化器”等五种技术模式,这些模式在“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中被广泛应用。据统计,全市已累计建污水净化池总容积达34.2万m3,形成了年处理农村生产生活污水4185.27万吨的能力,直接受益农户22.59万户。
二是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我们先后在富阳市洞桥镇等“六镇一乡”建设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工程,建立了生活垃圾运输、分拣、处理、综合利用体系,使项目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处理,项目生产的有机垃圾肥符合《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可以用于农业生产。
4、农村能源实用技术研发不断取得新成果
近年来,我们加快研究农村能源开发新技术,大力推广实用新工艺、新模式,走资源化、能源化、肥料化发展之路,推动了全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上档次、增实效。
一是开展技术研究。我们先后承担了多项省市科研项目,如浙江省科技厅《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及杭州市科技局《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课题,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获得国家专利5项,技术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二是创新推广模式。我们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推广沼肥,形成了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沼气、沼肥)-种养业(优质农产品)循环模式。我们不断完善大中型沼气工程处理工艺,提出了从治理为主向资源化利用转变的多种技术路线。
三是拓展应用领域。近几年,我们不断拓宽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内容,在水产养殖、养猪、鸡场育苗、花卉苗木上应用推广了地源热泵、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在太阳能杀虫灯、太阳能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基础上,试点推广了太阳能光伏瓦发电,大大拓展了传统的农村能源利用范围。
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不仅能够增加能源供给、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在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市农村有着较为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农林废弃物等资源。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就是通过合理开发可再生资源和农林废弃物资源,以清洁能源等形式源源不断应用于农民生产和生活中,有效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有效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农林牧生产加工废弃物乱堆、乱放、乱烧,不仅污染水质和空气,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手段,实现了农林牧业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通过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促进了农村卫生处理设施改造,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3、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太阳能杀虫灯和沼肥在现代农业中的广泛运用,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猪-沼-果”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联结,实现了向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生态农业转变。农林废弃物致密成型技术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再生增值。
4、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节支
通过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能有效降低农民生活能源支出。通过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猪、沼、作物”等农村能源生态模式,能有效降低化肥、农药、能源等生产成本支出。通过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能有效控制由于污水、垃圾、烟尘等传播的疾病,减少了农民就医支出。
5、有效促进了新型农民培育
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涉及能源、环境、生物、农业等多个专业领域,技术含量较高。通过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的培训和指导,能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激发和培养农民学文化、学技能、学管理的兴趣,有助于培育“有技能、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加快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市应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广农村能源生态新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有机融合。
1、强化科技研发,提高农村能源生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我市应加强与在杭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的合作,加大对沼肥综合利用、生物质固化、太阳能光电热等前沿技术攻关力度,增强农村能源生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继续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并结合杭州实际,加以推广和示范。
2、依靠政策引导,促进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产业化发展
农林牧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前景良好,但也存在着收集成本高、生产企业的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我市应加强调研,摸清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分布情况,提出合理的布局建议,引导民营企业有序开发,避免盲目投入。同时,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废弃物开发利用产业化的补助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的积极性,并鼓励农民收集废弃物,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3、拓展运用领域,发挥太阳能、地热能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随着农村能源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与农业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我市应加强农村能源新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在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大力推广太阳能集中供热、太阳能杀虫灯、地源热泵等新产品,提高太阳能、地热能的利用水平,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能耗成本,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议出台相关的财政补助政策,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
4、加强部门合作,推进光伏等绿色能源在农村的广泛应用
农村拥有更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利用资源的有利条件。近几年,我市在不断拓展光热利用途径的同时,也开展了光电技术的试点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目前中央、省、市相关部门对光伏产业的发展都有较好的政策。但由于管理部门条线较多,而且关注的重点是城市。因此,下一步我市应整合有关部门力量,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光伏在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范文5
一、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牲,是对传统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循环经济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地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生产是以资源的消耗生产出单一的产品,产生大量废弃物的排放,引发环境污染。同时资源的利用率低,综合成本高,经济的增长必然带来资源的大量消耗,人们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加高。循环经济能够综合利用资源,尽可能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如江西铜业集团贵溪冶炼厂是国家六五期间经国务院批准的22个成套引进项目之一,是我国第一家采用世界先进的富氧闪速熔炼技术和两转两吸制酸技术,1SA铜电解技术的现代化炼铜工厂,其有设备大型化。技术密集性强,能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自动化程度高,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好等特点,目前,已达到年产铜40万吨、硫酸100万吨、黄金10.2吨、白银280吨、氧化砷700吨的生产规模,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铜基地、产酸基地,同时也是有色行业副产品金、银、硒、碲、铼、铂、钯等稀贵金属最大的生产基地。上述业绩的取得关键是在设计建设时就把资源的综合利用,构建厂内循环经济特征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因而避免了单一炼铜的状况枕。现在贵溪冶炼厂将铜精矿(含20%-30%的铜,还含有金、银、铅、锌等金属)经过闪速炉反应后一是生成闪速炉冰铜,(含铜品位在63%),再经转炉进一步吹炼形成98.5%的粗铜,吹炼后的粗铜再送至阳极炉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后,形成99.3%左右的阳极铜,阳极铜送到电解车间进行电解精练,最终生成电解铜,并分离出金、银等稀贵金属。二是铜精矿中含有大量的硫,在闪速炉反应过程中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硫烟气,这些烟气没有直接排向空气,而是送到制酸系统生产出硫酸,通过回收利用不公使二氧化硫烟气达标排放,保护了环境,还可以变废为宝,成为江铜集团的主打产品这一,目前有两套制酸系统,生产98%和93%的浓硫酸,设计年产酸量101万吨,这些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部分通过管道输送至厂区南面的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化肥,其它的销往全国各地,已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合成纤维、涂料、洗涤剂、饲料添加剂、石油的精炼、有色金属的冶炼以及铜铁、医药和化学工业。三是闪速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送到动力车间进行余热发电,供给生产的一部分用电,每月余热发电量为600万度。资源综合利用的产品生产过程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过程。
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从宏观层面上来讲,重在做好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各区域、各领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从微观层面上来讲,就是要推行循环经济,缓解能源、水资源、各种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效地综合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减少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破坏,赢得人类居住环境,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由于推行循环经济,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了,各种伴生的矿产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各种地表资源得到保护性的开发利用,综合成本下降,一种资源带来多种产品,赢得经济效益。
3、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促进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充分管理利用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一个层面是在生产领域按照生态经济的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过。程,遵循着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另一个层面是在消费领域,一是要提倡合理消费,不提倡过度消费。过度消费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不利于健康。二是要讲究产品质量,不追求过度豪华包装。产品的过度包装造成大量的包装废弃物,也误导了消费者。三是要在消费领域提倡合理使用再生资源的产品。不是所有的消费品都是要用原生资源来生产,在许多的日常用品中,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很大的潜力,这就要倡导转变消费观念。
二、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既有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内容,又有微观经济设计,运行操作问题。因而措施是多方面的。
1、三个循环整体设计、布局,避免“先天不足”。循环经济有三个层面上的循环: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既企业内的物质闭路循环;二是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印企业之间的物质闭路循环:三是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即生产和消费整个过程的物质闭路循环。这三个循环可称为小、中、大循环体系、要实观这三个体系首先在生产力布局中要考虑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安排不同产业或企业。
2、加快促进循环经济的立法进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取得循环经济技术支持和生产力布局支持的基础上要尽快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使发展循环经济有法律的保护,进而制定相关的再生资源利用法规,以避免利用再生资源是投机取巧,参杂使假,以次充好等不公正待遇的境地。这方面可以多借鉴国际经验,因为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废弃物的处理方面发达国家行动更早。如德国在1991年和1996年先后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规定对最终处理,奥地利的未能规要求对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或再利用,日本已制定颁布了《推进建立循环经型社会基本法》、《有效利用资源促进法》、《家用电器再利用法》、《食品再利用法》、《环保食品购买法》、《建设再利用法》、《容器再利用法》等七项法律。
3、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绿色GDP核算体系,改变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求数量增长,忽视能量的消耗和环境的损耗的状况,“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更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31%,钢铁27%:氧化铝25%,水泥40%。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正因为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更应急需建立起绿色CDP的核算体系,让各级组织和责任人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范文6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首先,在生产和生活的全过程中讲求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投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其次,是对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体现回收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达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再次,是对不能循环再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不对环境带来污染。循环经济使废弃物排放最小化,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环境。
循环经济从生态系统平衡的观点出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减量化,维持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对生态系统产生尽可能小的扰动,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循环经济把生态建设视为基础设施建设,自然大大促进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总之,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真正途径。
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经济手段是协调市场主体间利益的有效措施,运用税收调节政策、财政保障、优惠贷款等财政金融手段,可以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1.税收调节政策
(1)扩大税源,开征新税。税收政策能够对产业发展产生推动和制约作用,并进而影响环境的改善和恶化,许多国家针对生产经营中排放的废弃物征收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税。如1972年美国率先开征二氧化硫税,此后,瑞典、荷兰、日本、德国也先后开征此税,1991年瑞典开始征收二氧化碳税,德国从1981年起开始征水污染税。此外,有些国家还对有污染环境后果和资源消耗较大的产品征税。
(2)开征环境税。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征收环境税,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迫使他们在生产、消费计划中对成本重新核算,真正将环境保护与自身经济效益挂钩,并借助工艺的改进、技术的改良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和废物,从而迫使企业从污染和生产低效中解脱出来,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
(3)税收优惠。对生态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以及环保产业等生态产业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能有效鼓励其发展,还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为了发展绿色电力,荷兰政府在1995年就把绿色能源税收由过去的17.5%降低为6%,以鼓励发电企业使用风能、生物能以及氢能等可更新能源生产电力,不仅解除了能源短缺的情况,还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我们也可以加以借鉴和学习,对资源利用效益高的生态企业进行税收的减免和退税,还可通过加速折旧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财政保障政策
(1) 资源价格政策。目前,我国的资源价格体系不能反映出资源的供求关系,有些稀缺资源从价格上并未体现其稀缺性。初次资源定价过低,而再生资源定价过高,初次资源的低价使得人们过度开发,引发大量的资源浪费,不利于促进人们使用再生资源。因此,如果能够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那么我国资源滥用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2) 废旧物收费政策。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日本规定,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垃圾收费。美国循环经济最直接的刺激措施是根据所倒垃圾数量对人们进行收费,美国的一些州和几个欧洲国家对饮料瓶罐采用了垃圾处理预交制,此法可以使废弃物在重量上减少10%~20%,在体积上减少40%~60%,预交金一部分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另一部分用于回收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当前,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我国应当加大对不按规定处理废弃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更加科学的收费标准,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3) 环保补贴政策。在有效应用财政补贴政策方面,发达国家都有各自成功的经验。例如,美国国家环保局从1978年开始对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10%~90%的财政补贴;德国对建造节能设施所耗费用,按其费用的25%给予补贴;日本对废弃物再资源化工艺设备生产者给予相当于生产、实验费1/2的补贴,对引进先导型合理利用能源设备补贴率为11%,补贴金额最高上限为2亿日元;对修建废弃物处理设施要从国库中提供部分财政补贴。
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通过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前还贷等财政补贴;还可以通过对使用的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企业的有关机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制度,这种财政补贴不仅是对生态企业成绩的积极肯定,也是促进生态化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3.金融支持政策
(1) 投资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应继续提高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比例,发挥其引导作用。要积极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有利环境,建立股票债券融资、招商引资、金融信贷、民间资本等多元化融资体系,为循环经济型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例如,荷兰1995年建立了绿色基金,重点支持风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生物能源、地热、水能、冷热储能站、分区供热等可更新能源项目,成为政府支持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还可以通过发展NGO(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筹集资金,这样既可以解决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又可以缓解金融风险。
(2) 优惠贷款政策。银行应积极向生态建设提供政策性贷款,同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向生态建设提供贷款的专业银行提供担保和技术援助。可组建非营利性环境专业银行,向环保产业提供贷款,并在相同情况下,对申请发行了债券和股票的环保企业给予优先安排。除专业银行提供优惠贷款外,还应积极利用多边国际优惠贷款,诸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提供的贷款。
三、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循环经济的发展尤其要依靠科技。科学技术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输入,循环经济所追求的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从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上明显滞后。尤其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从国外来看,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了鼓励循环技术创新,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相对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将循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放到重要地位,这将阻碍我国循环技术的发展,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 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要借助现代高新技术,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大力开发废弃物重新利用处理技术和装备,包括废塑料、废玻璃、废电器等的处理设备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原位再生利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等。
(2)研发适合国情的工业污染防治成套技术。重点安排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治理、燃煤降尘脱硫、汽车尾气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等重大关键技术的开发。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重点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以政策推动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融通资金,确保资金需要。
(3)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