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战略发展理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战略发展理念范文1
一、港口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理念
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向第42届联大环境与发展会议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第一次正式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随后联合国及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有关公约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通过各种形式深化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作为港口物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港口物流园区经济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园区发展、与港口、航运、物流、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有机统一;第二物流园区的发展不是一时的园区繁荣,而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机会和能力构成威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港口物流园区是以港口为依托,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组织和运作效率为目标,形成的具有装卸、仓储、运输、加工等基本功能,和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等综合服务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信息化物流组织和经济运行的港口产业集群区域。也就是说,园区所从事的物流应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的绿色物流。
二、港口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美国的杰克・特劳特说过,定位是战略的核心,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应根据港口物流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从节约资源的角度,给出港口物流园区发展战略定位。战略定位包括目标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等方面,战略目标定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于实施国际绿色物流作业的场所
首先,港口物流园区是货物的转运地和集散地,同时也是货物的加工包装场所,因此园区内必然集结了大量的货物,成为一个综合的货物集结中心;其次,港口物流园区是重要的物流分拨配送中心,不但负责储存、分拣、理货、分放、倒装、分装、装卸搬运、加工送货等职能,它还负责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情报传递和分享工作。因此港口物流园区应是实施国际绿色物流作业的场所。
2.定位于国际绿色物流重要的枢纽
港口物流园区及港口作业区位于交通运输的节点,连接着大陆和海洋、河流,是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各种陆运运输从这里辐射,也在这里汇集,港口是物流活动的重要节点,物流是港口业务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港口物流园区应通过提供的良好的港口物流服务使整个物流过程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
3.定位于供应链环节的协调衔接
所谓供应链是指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环节所构成的网络,港口物流的供应链是指港口物流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物流园区主要是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集合点。在物流园区内落户的有货主、货运、船东、船舶、船舶经纪、航运咨询、商品批发零售、包装公司、陆上运输公司、海关商品检查机构等。物流园区应在一定程度上把供应链各环节企业聚集到一起,通过港口物流园区的物流作业促进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利于企业节约成本和价值创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4.定位于协调港口作业,促进港口竞争力的提高
港口物流园区拥有比较完备的硬件设施,为物流活动提供基础和依托,物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生产要素在港口的集中,物流园区应借助完备的设施,良好的柔性连接,促进了港口中转吞吐量的提高,使得港口的各项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促进了物流与港口的协调发展,提高港口的竞争力。
5.定位于协调港口产业,促进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
港口物流集群是港口产业集群的一个子群,港口物流园区是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主要体现形式,因此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将以港口物流园区为依托,与临港工业产业集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港口物流园区应把港口和物流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达到1+1>2的效果,发挥其整体功能,产生规模效应,促进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
6.定位于协调当地经济,促进经济开发和城市建设
城市发展呼唤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只有建立高效运作的物流系统,理顺各种供应链关系,城市整体经济才能高效率的发展。同时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也依赖于港口及城市的发展,深水良港为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另外物流园区的经济效应会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全面提升。
7.定位于节约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物流园区的建设应将散布的物流中心集中于一处,有利于其产生的废气物的集中处理,环境保护。同时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将动用部分资源,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物流项目选择时,即要考虑到物流项目的经济性,同时也要考虑物流项目对大气污染、环境保护的影响。另外在建设物流园区时,即要考虑现有设施的合理利用,又要考虑对原有仓库等设施的合理利用,对资源的开发,应有步骤,要留有余地,避免盲目圈地、盲目发展。
三、港口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
港口物流园区发展功能定位包括核心功能和配套功能定位。核心功能定位主要有货物堆存功能、转运衔接功能、货物集散功能、分拨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保税仓储功能、管理功能、以及集装箱修箱、清洗和设备修理等物流辅助服务功能。配套服务功能定位主要有货运、报关报验功能、信息服务功能、银行金融保险服务等配套服务。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不是一时的园区繁荣,也不只是当代人需要的满足,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港建区――港口物流起步阶段,二是以区促港――港口物流快速发展阶段,区港联动――港口产业集群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应有所侧重,不断完善。
1.以港建区――港口物流起步阶段
主要是依托于现有港口发展状况,在加快建设和调整万吨级港口泊位为重点的基础上,在港口的后方或临近港通便捷的区域划出一定的区域,构建港口物流园区;在现有港口业务的基础上,物流园区的功能应定位于传统港口业务的部分延伸,如堆存、仓储、分拨和贴标签,刷条形码等业务,此时业务量较少,物流功能并不完善,初步承担主要贸易港口运输枢纽功能,同时物流园区设施较单一,物流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2.以区促港――港口物流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港口物流园区快速发展,港口物流功能得以完善,港口物流管理水平,物流信息系统得到很好的利用,集疏运系统改善;并可以考虑依托港口布局能源、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工业园区,进入配送加工型港口物流园区阶段。此时在原有基础上主要功能定位应转向涉足全方位仓储配送管理,如加工,包装,配送和维护阶段,与此同时,以一定规模的临港经济为重点,开发客户,增加货源,促进港口进入效益回收阶段。
3.区港联动――港口产业集群成熟阶段
物流园区和港口联动发展, 进入综合型港口物流园区阶段,港口产业集群逐步完善,港口物流成为城市或地区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环节,港口物流与港口城市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此时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于着眼整个供应链环节,以港口为纽带,将港口上下游的相关物流产业和服务吸引到园区内,发挥资源和规模优势,整合运作,加强各物流环节的衔接和协调,促进供应链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集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于一体。港口物流企业成为现代第三方物流的承担者,港口、船舶、、临港工业、商业、贸易、金融、保险、及其它服务领域在此聚集,共同全方位地参与企业供应链管理。
总之,每个港口物流园区应根据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框架下,合理确定战略目标定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相应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撰写,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刘青松邹欣庆左平:可持续发展简论[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3
[3]蔡守秋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4]高本河魏际刚: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2)
[5]Porter, M. 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7~91
[6]顾亚竹: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上海:集装箱化,2004,10
[7]Port of Seattle Report 2005
战略发展理念范文2
关键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现状;营销理念;对策
一、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尽管高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已蓬勃发展,其总体趋势良好。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继续教育存在以下现状
(一)对继续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继续教育学院是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许多高校并不重视其继续教育的发展,他们认为不存在也无所谓。所以高校只是一味地重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而忽视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这种对高校继续教育定位不明确导致继续教育越来越不受重视,从而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少、管理不到位,进而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继续教育发展步履维艰,前景黯淡。
(二)同质化竞争严重一方面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对继续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培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逐渐成为举办教育培训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也蓬勃发展起来。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培训机构之间也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方面。
(三)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单一由于普通高等学校对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不重视,高校仅仅依靠校内培训和面授教学来满足广大学员的学习要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的学习需求日益多样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引起工作和学习的冲突,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需要。这种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被动听课的授课制度是一种不符合教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组织形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保守的、单一的。
二、原因分析
(一)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不清晰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制度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但是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办学理念一直不清晰。我国的继续教育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被动式的招生模式,只是坐收渔利,不跟随社会的发展转变思想,这种方式在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上效果不佳,监管力度不严,致使人才培养规格较低,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不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
(二)继续教育市场缺乏调研,没有竞争意识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一方面,现在很少有高校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更谈不上对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变动做出及时的反应。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校设立继续教育学院的还不是很多,因而滋长了一些学校“等米下锅”的意识。
(三)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目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专业结构失衡,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极不合拍。高校不结合内部外部的实际情况,盲目设立专业,雷同现象严重,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使很好的专业在市场上供过于求,就业率低下。这种“听风就是雨”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市场规律,违背了科学发展观,这种做法百害而无一利。
(四)办学定位不明确
许多继续教育学院对于“应该在顾客心目中树立一个什么形象”这个问题回答不清楚,因为他们还没有把顾客需求作为他们设置专业、培养人才首要考虑的因素。他们只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一味地盲目攀比、好高骛远,而忘记了本来办继续教育的意义。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没有把自己同其他继续教育区分开来,没有根据学校所在区域把控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导致每个继续教育学院大同小异,没有特色。这也是继续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继续教育学校应采取的对策方法
针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我国有一些传统的方法,例如政府给予补助、通过国家立法等等,这些措施成效不明显,对继续教育的长期发展没有推动作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把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战略引入到继续教育中,有如下措施:
(一)明确办学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应将继续教育的发展纳入学校的规划当中,明确继续教育办学定位。要把继续教育定位为终身教育的平台,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服务理念,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是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础。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主体,是联系大学和企业、社会的桥梁,是将知识传送给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应该有所不同,要适应本地区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做出学校的特色,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
(二)改革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个人学习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远程网络教育以其“课程新”、“成本低”、“方式活”的独特优点,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越来越受到成人学生的喜爱。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了。继续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例如远程教育。
(三)注重品牌建设
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要想提高自身在教育培训市场的竞争力,必须走进市场,用经营企业的营销理念来经营继续教育事业。首先,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品牌建设要以其专业设置来体现自己的优势,而针对目标市场开发出来的新产品是继续教育市场的核心。具体做法是要充分进行市调研,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根本宗旨,全力打造能够突显自身专业、服务等具有优势的品牌项目,在广大学员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有继续教育需求的学员。
四、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当前继续教育呈现出终身化、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使继续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能够更广泛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部门要重视公共关系建设,充分利用好社会这个大资源,打破政府单一的办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实现共赢。高校继续教育要深入改革,大胆创新,以优势定办学方向,以特色促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继续教育品牌,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贡献。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专业求生存”,运用差异化的营销模式,扬长避短,从而使得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汉领.关于继续教育历程及其发展的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6.
[2]刁庆军.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转型[J].成人教育,2011(10):6.
[3]徐芳.教育营销与教育营销战略[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
[4]PhilipKotler/GaryArmstrong.PrinciplesofMarketing,PrenticeHall,2011.
战略发展理念范文3
[关键词]美术理论 概念 发展建设
一、美术理论的概念
美术理论是一门研究和考察美术活动与现象,探求其规律的人文学科,是美术的知识系统。一个成熟的学科,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固定的学术规范。中国的美术理论的学科建设问题,只有教学和研究实体,没有教材和规范,研究领域涣散,未进入学科建设轨道。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提倡美术本体研究,每一学科都存在不同学派不同学说,但并不会影响学科的整体规范,不会淡化学科特征;每一学科都会出现新兴的交叉学科,都会模糊、淡化和重复学科的研究对象,但不会改变本学科艺术质量。因中国美术理论缺乏一个系统建构,所以美术理论只是一个“知识点”,缺乏系统性和系统网络接纳这些知识。
美术理论属于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的情感、人格尊严和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以及人的精神性、个体性和审美价值观,是关于美术现象的整体价值评述。美术理论涉及到人与对象物,人或对象物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需要观察、统计与逻辑推理,这就涉及到科学和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
中国的美术理论是品评赏鉴,或在某种价值预制前提下进行的理论评判。理论先于观察,有时交替进行,先发现后评价,一个总结性的评价把现象定性定位,构成知识点,后发生转移。以价值观为基点的系统性理论建构,应有一个时间维度。无法辨别当一个系统理论出现时,是否标志着一个时期的开始抑或完结,一种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一个时期的实践状况,可以跨越几个时期,而一个时期可能出现几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只能根据理论表述自身的性质决定体系的存在,文化系统好确认,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轴和区域空间的标定。
美术是人类造型的活动和现象,属于各个不同的文化系统,研究这些活动和现象的美术理论,必须成为一个自在的体系,并在不同体系之间建立对话和交流的关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美术理论”定义是:关于美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分广义、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史、论、评;狭义指基础理论。美术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所有的美术现象自身、美术与社会外部的关系、美术理论自身;其任务是:原理研究、技法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中外美术理论的发展源流,比较两者间的形态和功用,因为美术实践的多元性、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在不断地发展,所以,美术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学科来讲,广义的“美术学”是我国现行的三级学科“美术学”,狭义的“美术学”是我国“美术学”下属“美术理论”学科。
美术的概念与范畴是对美术样式的艺术功能、社会作用和审美规律的一种抽象表达。有关样式的分类、流变和艺术特征的理论,必然形成相应的范畴体系,样式的历史沿革导致理论范畴的推移变化。古代中国有三次变化:汉代的“君形”论到六朝的“畅神”论;六朝的“形神”论到宋代的“形意”论;宋代的“意象”论到明清的“逸兴”论。六朝、宋代是两个转折点,而形神论的核心概念是“畅神”,形意论的核心概念是“意象”,主流样式的审美特征转换与概念范畴的推移变化基本一致。
现代,在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和狭隘民族意识驱动下,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概念范畴泛滥成灾,失去了对象性;在文化激进主义思潮和开放的意识下,西方现代艺术中流行的概念范畴也泛滥成灾,失去了对象性。或许我们不能单纯责怪现代中国美术理论的失范与混乱,因为创作本身就是探索实验阶段。旧范式被批判,旧理论被质疑,旧概念被颠覆,传统的语境丧失了,在“解构”和“多元”的现代世界中,没有一个共通的美术样式和相应的概念系统。因此,中国古代的理论话语是否需要实现“现代转换”,西方现论话语是否需要实现“本土化”,这个问题可以简化对古论话语的重新诠释,就是“现代转换”;在自我意识界面上接受西方的理论话语,在汉字符码上实现意义的重新组接,成为有效的理论工具,就是“本土化”。
二、美术理论的发展建设
西方最流行的文化研究是建立跨学科的知识探索领域,打破传统学科的封闭性和狭隘的话语方式,促使研究者从“技术知识分子”的角色中走出来,提倡总体性、传统的思想家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使理论研究者能够批判性地介入社会政治问题,这种文化研究的知识接近中国传统儒家的“文人”品性,即家国政治的学术情结和广泛的人文关怀。中国和西方,学术方面的多种现象都有着相悖逆的发展倾向,如人文化倾向与科学化倾向,本质论倾向和非本质论倾向,整体的辩证与局部的分析,系统的与非系统的。在造型艺术方面,写实的与抽象的,具象的与意象的,视觉的与观念的等,几乎都是逆向发展。学科建设和发展是否也存在着逆向现象?建立专门的知识领域,厘清研究对象和范型,是现代中国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中国的艺术学科不够规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理论界著述最多的在交叉学科,不在基本理论。在论文撰著方面,边缘性研究已成为现时存在的普遍状态。
战略发展理念范文4
[关键词]机关青年 文化内涵 政府队伍
作为政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青年正在政府部门各个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机关青年关员正以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综合能力展示自身的风采,同时也以自身的个性特点、创新思维、自我追求在政府队伍中形成独特的风景。随着青年队伍的扩大,为机关文化注入更为丰富和多元化发展因素。今天的机关青年队伍是未来政府队伍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因此解读机关青年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机关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机关青年文化框架
政府工作人员代表国家行使权利,其素质、效率、作风直接体现了政府的形象及文化内涵。 上海海关团委于2007年6月-7月在上海海关青年关员范围内抽取200名青年关员进行的《上海海关文化建设与青年价值实现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问卷抽样调查,对上海海关文化与青年发展进行初步调研。
1.意识形态。《报告》中“对海关文化的认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海关精神文化(宗旨,意识,工作方针等)”的认识程度上,38.5%的人非常了解,自然而然遵守;51.0%的人了解,能够用来约束自己;6.0%的人有所了解,但不受其影响。
2.道德风尚。《报告》中“看待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人活着就应该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占10.0%;认为“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占81.0%。机关青年关员的道德风尚主要分为职业价值基及社会人生价值观,体现为意识行为规范、处世哲学、工作精神、文化观念和办事风格。
3.性格特征。《报告》中“在现代社会中,哪些品质比较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其中选择“诚信”占73.5%,选择“责任感”占41.0%;选择“宽容”占30.5%;选择“正直”占25.5%。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机关青年关员具有较强的个性差异,体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
4.理想信念,《报告》中“怎样看待理想”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要树立一个较高理想并为之奋斗”,占29.6%;选择“理想没必要太高,要考虑现实条件”,占45.7%。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机关青年有着正确良好的理想信念,对于自身理想追求需要的非常清楚。
二、机关青年文化发展趋向
1.从知识型关员的普及来看。以《报告》调查结果为例,99.9%以上的海关青年干部是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出现,机关青年对工作报酬的考虑不仅仅是工资,而是希望分享劳动成果,并更加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
2.从工作方式的改变来看。随着政府电子信息化程度的普及和提高,这种以知识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结构体系的工作方式,更需要用文化管理来强调合作精神和工作责任,来实现政府系统信息的共享。
3.从需求层次的变化来看。广大干部职工期望通过这种创造性或挑战性的工作实绩来获得精神、物质及地位上的满足。而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人们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所以更需要实行文化管理。
三、新时期影响青年文化的主要因素
1.机关章制。政府系统机关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每项工作有程序、有标准、有方法、有限制,如《公务员条例》等。机关章制的刚性特点,机关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对青年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产生限制。
2.机关环境。目前政府的工作、生活等物质环境是非常好的,同时还应着力营造有利于工作人员个人发展、同事间协同进取、部门内民主和谐的良好的人文环境。
3.机关民主。机关民主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人、重视人、培养工作人员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观念,政府民主的发展有利于广泛融合集体智慧,无形中鼓励机关青年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4.机关教育。它是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培训等,通过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5.政绩评价。政绩评价的标准体现了用人的导向,正确的用人导向会引导机关青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四、解读机关青年文化内涵,建立政府队伍发展“战略支点”现实作用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动力是内在的,你不能直接激励别人,但是可以影响他们做某事的动机。
1.解读机关青年文化内涵,建立提升海关队伍建设与管理长远规划。在解读机关青年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积累,完善机关青年人才库,针对性加强机关青年人才的培养指导,形成机关青年队伍发展的良性循环。
2.解读机关青年文化内涵,锻造共同的价值观,凝聚整个政府队伍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解读机关青年文化,对青年的素质和能力有效分析和评价,理解青年独特的价值观念和风格,促进个性与共性的和谐,正确引导青年促进自我设计和发展。
3.解读机关青年文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积累,针对性加强政府青年人才的培养指导。机关青年最终能否成才,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成才的内因,指青年成才的内在素质,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智能因素和品德结构、个性结构等非智能因素;二是成才的外因,指青年人才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职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居延安:《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107页
战略发展理念范文5
【关键词】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理念;发展策略
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是指以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资源效益为前提,以传统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将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控制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以达到预期质量和功能的先进机械制造方法和过程。发展绿色机械制造工艺的目的就是达到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下面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就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理念及发展策略。
1 实施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大,所以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措施,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出节约友好型社会。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国家的重点行业,由于涉及面较广,因此如何发展好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从中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不同性能的机电产品。过去,我们采用的传统机械制造技术,是一种陈旧的制造工艺模式,对环境和资源缺乏全面的考虑,主要从自然中获取能源资源,经过加工和处理后以形成最终产品,然而在资源加工和处理中,将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渣,并大量排放到环境中,从而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以及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另外,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经常会留下一些废弃物,如余料、破损的零件等,不仅浪费有有限资源,而且给环境带来了污染。然而,引入绿色机械制造工艺,实现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同时按照市场需求,设计和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可以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使得资源和能源利用最优化。从中可以看出,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满足新时期的机械工业发展的需求。
2 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理念
绿色制造技术主要是指在成本合理控制、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下,将生产制造与加工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目前来说,我们主要强调先进的生产理念,在产品设计以及生产加工中引入绿色设计理念,且在生产制造中要确保其操作流程及技术满足环保的要求。在目前机械制造工艺中,绿色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少无切削技术。在进行机械制造时,如果采用无切削加工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能作业的加工余量。另外,通过使用精铸和冷挤压等生产技术,促进从近似成型到仿型的方向转型,这样可以不仅可以在机械制造中节省产品的能源消耗,而且可以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2)高速加工技术。高速加工技术在近年来机械制造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的绿色制造生产工艺。在产品制造和生间过程中采用这类技术,不仅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而且可以减少能源与物料的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因此可以看出,此技术是目前绿色制造工艺未来发展的方向。
(3)新型刀具技术。在机械制造和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少那些结构复杂或价格昂贵的刀具的损耗,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我国目前社会背景及生产技术发展基础上,可以研究一种加工及生产的新型的刀具材料,通过对这些新型刀具的技术参数进行研究与优化,以不断完善各种加工和生产的新型刀具,以降低生产成本。
3 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类型
3.1 能源节约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
过去,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使用中,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大多数能量都由于摩擦生热转化为内能而被消耗掉,这严重造成机械磨损,对机械的使用寿命影响较大,从而大大降低机械加工的精准度,严重的话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与能源浪费。然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采用能源节约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不仅可以减少机械磨损,而且可以利用可再生资源。总之,使用低能耗的绿色工艺进行机械生产与制造,可以大大降低能量损耗。
3.2 资源节约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
资源节约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为了确保机械产品质量,通过简化工艺和减少原材料消耗的方法来实现资源利用的工艺。如在进行刀具制造时,我们可以对毛坯的形状进行优化,并对新型的刀具材料进行选择,以最大限度减少切削液的使用量以及机械加工的余料,从而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以实现节约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
3.3 环境保护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是物质经过加工制造过程,是把原料变成最终产品的过程,而在这种械制造工艺应用过程中,将会产生一些废液、废气、废渣等,从中造成环境染污和威胁到操作者的生命安全。从中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是指通过工艺初始设计和末端处理技术,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影响,以提高机械制造系统效率的工艺技术。
4 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策略
4.1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在绿色理念之下,结合产品的品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零件的材料和尺寸进行的设计,同时通过计算分析和图纸转化作为制造依据。在绿色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初步设计之前考虑到产品流转的各个环节中的环保问题。绿色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材、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运输设计、维护设计、报废处置设计等等。也就是合理协调和整合各阶段的设计方案,从中可以看出,绿色设计是一项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的系统工作。
4.2 绿色选材
绿色选材是指绿色机械制造过程中,在满足产品的性能和制造工艺的要求下,以及对绿色环保理念下所选择的能源和材料,主要包括材料的选择和能源的选择。在绿色材料和能源选用时,需要遵从以下原则:(1)优选可再生能源与材料;(2)选用原料丰富,成本低,污染少的能源与材料;(3)避免选用有毒、有害的能源与材料。
4.3 绿色工艺
绿色工艺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在满足资源节约、能源控制、环境污染少的要求下,通过使用一定的工具和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各种原料进行加工,以得到合格机械产品的过程。绿色机械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干切削技术,低温切削技术,绿色湿试切削技术,应用高精度的冷辗扩技术等,主要是采用可编程的控制器技术、数显技术、数据技术对旧机床,净化废液等进行改造。
4.4 绿色处理
绿色处理主要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将排放出的废液、废气及破损的零件设备等进行回收利用,或者将其转换成无污染的物质的过程。绿色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各种排放气体的性能,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吸收,通入氧气达到燃烧的目的。(2)对废液进行集中回收、转化和燃烧处理。(3)将有毒的废渣进行集中深埋,或者采用化学方法将其转变成无毒无害物质。
5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机械制造行业绿色制造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生态学原理,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来说,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尚未发展成熟,仍存着一些技术、资金、政策方面的问题,需要多方配合,促进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理论不断完善与创新。
参考文献:
战略发展理念范文6
摘 要 为了加深对青少年速度力量的认识,有效促进青少年速度力量的发展,本文就针对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发展的影响要素和常用的关于发展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发展的个体层面的因素和训练层面的因素,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速度力量训练的开展要与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专项相契合、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化两点具体的训练策略,以期能够为青少年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速度力量 训练要素 训练策略 青少年运动员
速度力量不但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水平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性体能要素,同时也是用于评定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开展青少年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只有从训练的伊始就给予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以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才能够为青少年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青少年速度力量训练的重要性。鉴于此,为了加深对青少年速度力量的认识,有效促进青少年速度力量的发展,本文就针对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发展的影响要素和常用的关于发展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一、 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发展的影响要素
速度力量是运动员力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将力量与速度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力量素质,同时具备力量和速度的综合特征,也同时受运动员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牵制。概括来说,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发展的影响要素,主要可以归纳总结为如下两个主要的方面:
一是,运动员个体层面的因素。运动员个体层面的因素是影响青少年速度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金子公宥在速度力量的人体研究中,通过重量负荷法发现,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发展之间存在性别差异。而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年龄也会对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处于速度力量发展敏感期的7-13岁的青少年运动员,其速度力量的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年龄阶段运动员的发展速度。而且,现有的研究和训练实践还证实,即使是性别相同、年龄相同的运动员其速度力量的发展也会存在个体差异,例如:性别和年龄均相同的运动员A和运动员B,运动员A相较于运动员B而言具有更高的最大力量水平,而运动员B相较于运动员A则能够更快的发挥出自己的最大力量,这种差异必然决定了两者之间速度力量的不同,这往往是由运动员自身的运动天赋和运动基础所决定的。因此,运动员个体层面的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运动训练层面的因素。速度力量实际上是运动员的肌肉在快速收缩的情况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力量能力,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速度力量也可以看作是运动员肌肉工作的最大功率。而生理学的研究则表明,人体肌肉收缩时缩短的程度,决定了其在收缩时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力量能力,而肌肉缩短的程度又是同时由速度和负荷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只有同时提高运动员在肌肉收缩时的速度和最大力量,才能够最大限度促进运动员速度力量的提高。因此,在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组织开展运动训练工作时,训练的方法、训练中的负荷安排等等这些训练层面的因素均会影响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
二、 发展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策略
结合上文所分析的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发展的影响要素和笔者在日常运动训练中所积累的运动训练,特提出了如下两点有助于发展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的训练策略:
首先,在组织开展运动训练工作时,要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一定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必须与运动员的运动专项相一致或者是相类似,而且训练时的动作方向也必须要符合运动员运动专项的特点与要求。这是因为不同运动专项的力量――速度曲线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田径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曲线与皮划艇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曲线之间是根本不可能相同的。因此,为了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最大限度促进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并让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更好的为其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升服务,在开展青少年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时,就必须要与运动员的运动O罱岷掀鹄矗确保训练动作的幅度与运动专项相一致或想类似,确保训练中动作的方向符合运动专项的特点与要求。
其次,在组织开展运动训练工作时,要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多元化。一方面,由于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不但受训练中重量负荷的影响,同时也受构成速度力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动作速度”的影响,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促进青少年速度力量的发展,在组织开展青少年速度力量训练工作时,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切不可有所偏废,只着眼于重量负荷的训练,而忽视动作速度的训练或者是只着眼于动作速度的训练,却忽视重量负荷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由于爆发力、起动力和反应力是运动员速度力量的三种典型的表现形式,所以,针对青少年运动员选择有助于其速度力量发展的训练方法时,也要注意从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爆发力发展、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起动力发展和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反应力发展等三个方面入手,灵活选择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例如:既要开展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爆发力发展的超等长训练,也要开展有助于起动力发展的上坡跑练习,同时也可以开展有助于反应力发展的击打训练,并注意从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中寻求适合运动员运动专项的最优组合和最优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