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实施细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实施细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实施细则

家庭教育实施细则范文1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每个家庭由于其组成人员、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从而使儿童家庭德育也各有千秋,然而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内容的儿童家庭德育又有其独特之处。

1.儿童家庭德育时间的随机性

家庭德育没有一定的系统性,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没有非常具体的预期教育目标,父母可以随机采取灵活方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如打扫房间时,可以进行热爱劳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在教育中没有小事情,你们扎在女儿头上的一个结、一顶帽子、一件玩具——所有这些在儿童生活中都是有极大意义的东西。细枝末节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起作用的,整个生活都是由它形成的。指导这种生活,将是你们最重要的任务。”[1]父母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就应该如此细致入微,抓住时机,灵活施教。虽然有些内容并不直接与道德教育相关,却也间接地影响着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2.儿童家庭德育过程的实践性

与学校德育相比,家庭德育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学校德育往往是囿于课本上的内容,往往是讲授式的,儿童很少有实际体验的机会。家庭德育则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父母往往是在具体情境中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儿童通过切身感受领悟学习的内容,因而它更侧重于体验式的学习。

3.儿童家庭德育环境的特殊性

每个儿童所生活的家庭环境都有其特殊性,从而使每个家庭德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呈现出差异性。

二、儿童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简析

儿童家庭德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果能够对其加以充分利用,将会增强儿童家庭德育的实效性。然而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儿童家庭德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儿童家庭德育方式单一

由于家长文化程度的局限性或是认识上的滞后性,致使有些父母虽然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也往往只是停留于口头说教, “言行不一”;有些父母则是等到儿童在道德方面出现了问题,才进行说教。

2.儿童家庭德育时间被挤压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愿望,尤其对于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父母来说,他们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无关紧要,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忽视家庭德育,一方面可能为儿童赢得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却也使儿童的健康成长潜藏着“危机”。

3.儿童家庭德育内容有失偏颇

家长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某种程度上还只停留在讲文明懂礼貌、诚实不说慌、乐于助人等方面,至于如何“学会做人”、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树立远大的理想等方面的内容却关注不够。

4.儿童家庭德育缺乏教育理性

很多父母对儿童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不顾儿童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去模仿别人。父母的过高要求往往会给儿童的心理带来巨大压力,有时这种压力会变成动力,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有时却会起到负面效应,由于不堪负重,儿童可能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5.儿童家庭德育环境令人堪忧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父母过多地注重儿童的智力发展,尤其自儿童入学以后,多数父母便忽视了儿童的道德教育,并且认为以后的教育应该由学校负责,致使家庭德育环境处于令人堪忧的境况。一些父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父母与儿童的交往也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儿童的一切行为必须在他们的限制范围内,儿童失去了应有的“自由”。

三、如何增强家庭德育的实效性

鉴于儿童家庭德育的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增强儿童家庭德育的实效性,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儿童家庭德育应加强针对性

每个儿童都生活在一个个具体的家庭环境中,都有其自己的独特个性,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性格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这一点上,家庭德育要优于学校德育,学校德育虽然也提倡因材施教,但因学校是集体教育,个别教育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而家庭德育可以实现真正的个别教育。父母可以根据儿童感兴趣的事、感兴趣的活动,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使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并使儿童“自由”发展,体验丰富多彩的人生。转贴于

2.在儿童家庭德育中父母应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有极大影响。“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上行下效,先施后学,父母自身的行为就告诉了孩子应该怎么做。由于儿童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而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如能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儿童通过耳濡目染自然会把它当成理所当然的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 “父亲应当以身作则,教导儿童尊敬导师,导师也应以身作则,使儿童做他希望他做的事情。导师的行为千万不可违背自己的教训,除非是存心使儿童做错。”[2]洛克的话道出了榜样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3.创设良好的儿童家庭德育环境

家庭德育环境,主要包括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家庭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做到人格上的平等、心理上的相容、情感上的融洽。家庭德育环境的建设应注重文化环境的熏陶和优秀传统道德的熏染作用。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并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家庭德育应注重情感教育,父母要“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动之以情,以情感人”。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将使儿童“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家庭教育实施细则范文2

中国是文明古国,家庭教育源远流长。《礼记》云:“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在我国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潮里,在人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企盼中,家庭养成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这里侧重于从家庭养成教育方面谈一些看法,以供家长们参考。

一、良好的家庭养成教育是规范孩子行为的准则

众所周知,朱熹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个优秀的家长,他将自己的学问与自己对子孙的教育融为了一体。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家长都能像朱熹那样拥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但是至少可以做到自身人格的统一,为子女做好榜样。

朱熹认为,童蒙之学应“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于是,他从这五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儿童行为准则,并著成《童蒙须知》。如“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凡为人子,需是常低声下气,言语详缓,不可高声喧哗,浮言戏笑。”“凡为人子,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常令洁净文字笔砚。”“凡读书,须整顿几席,令洁净端正”,等等。

对孩子施教,重在行为习惯的养成。古人认为,人的一言一行无不包容于礼的规范之中,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规范的训练。荀子说:“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智通,不由礼则悖乱提慢;饮食、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注重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便成为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行为规范的训练讲究一个“化”字,强调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给孩子的行为习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化”不是单纯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很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因此,要实施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就必须要求家长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这样,孩子看到的、听到的就都是一些正面的积极行为,他们就会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孩子因为不知所措而犯错的几率。

二、良好的家庭养成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为青少年创建一个文明、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对孩子而言,家庭是育人的起点和摇篮,家庭养成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品德形成和做人的先决条件,是分清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能力的关键,是培养责任感与确立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动力。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就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在歌德幼年,父亲就抱他到郊外郊游,带领他观察自然,以培养他的观察能力;经常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就乐观向上,勤于思考,乐于学习。他儿时就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便开始写剧本,25岁时曾用一个月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也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庭养成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奠基石。

三、良好的家庭养成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养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并从“一”开始。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了默许,甚至受到赞成(如有的孩子顺手牵羊偷了东西,家长不制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当这种不良行多次重复后,就会形成恶习,从而难以矫正。曾有人调查了某校90多名11岁至18岁的问题学生,其中71名就是从抽第一支烟、喝第一杯酒、偷第一件东西、结识第一个“哥们儿”、从家里第一次出走开始的。在“一”字面前,做父母的绝对不能姑息迁就,而要坚持原则,不怕麻烦,不能给孩子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优化其心灵,预防孩子犯错。

四、良好的家庭养成教育是帮助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家庭是养成教育的温床。家长必须率先垂范,以德立身。习惯往往伴随着人的一生,并影响其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路线。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习久成性,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一个人的优良品德行为和高尚情操的炼就,离不开从小的教育培养。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孩子,甚至还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总之,把孩子培养成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乃是提高全民素质这个历史重任中为人父母者应尽的义务。

家庭教育实施细则范文3

关键词 特殊教育 介入 类家庭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7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较之过去,儿童福利机构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的家庭归宿感,因此,许多儿童福利机构实施了类家庭模式,提供给特殊儿童一个稳固的家,保障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身心健康。但是,目前类家庭模式只是单一地注重养育,没有考虑到特殊儿童长大脱离家庭后应具备的一些独立生活技能。多种研究表明,特殊教育在培养特殊儿童的独立性和适应社会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儿童福利机构中,将特殊教育介入类家庭是刻不容缓的。本文运用特教专业方法对类家庭的一名特殊儿童进行干预,就特殊教育在类家庭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

1 个案基本情况

学生宇宇,目前近8岁,障碍类型为唐氏综合症,右手食指断指,左手多指,4岁来到爱心庄园,入庄园时在集中养育区生活,现安置于类家庭里。来园4年,发现其虽然年龄在增长,但其能力没明显进步。经过深入其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和应用相应的测评工具进行评估,发现其在认知和语言方面发展迟缓,知觉动作能力发展相对滞后,不爱动手操作,无法生活自理,其他的社会技能也非常欠缺,大多时候需要爱心妈妈大力帮助。

2 介入策略

2.1 个案分析

我们进入此儿童家庭时,对其进行了全面观察了解和记录,并应用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全人(个体化)疗育评估记录表以及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表进行能力评估,发现宇宇的各方面能力均相较同龄儿童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感知觉方面:前庭觉敏感,表现为重心转移困难,怕上下楼梯。宇宇家住三楼,每次上学和放学都需要妈妈牵着手才能缓缓地下楼梯和上楼梯,否则就站着不动。

(2)粗大动作方面:蹲姿控制力不足,表现为很难在蹲姿下持续玩玩具,蹲姿保持的时间不够长,经常只能维持在两分钟以内。由于蹲姿困难,导致其上厕所时需要妈妈抱着上。

(3)精细动作方面:不能一页一页地翻书,经常将书几页几页的一起翻,导致无法理解书的内容,也无法将书中的故事情节连贯起来。

(4)生活自理:由于精细动作的发展滞后,导致其大多生活技能欠缺。表现为在家无法自己独立上厕所,每次上厕所都需要妈妈提醒,否则就会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惹得同屋的其他同学都不愿意跟他玩。

(5)沟通方面:只能理解少量与生活相关的简单句和简单指令,如:吃饭,上厕所,洗手等,对于较复杂的指令则没有反应,导致其沟通非常受局限。

(6)认知方面:记忆持久性差,比如自己的衣裤、毛巾、牙刷、鞋子均是妈妈帮他找到,他无法辨认。

(7)社会技能:不会与人打招呼,很少跟随家庭成员一起活动,独自玩耍时间居多。在一起活动时,时常会以抓人,打人的方式欺负同伴,玩玩具时会争抢,不懂分享。

2.2 制定介入方案

根据对宇宇七大领域能力的评估,特教老师召集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妈妈以及个案一起开展个案研讨会。根据讨论结果,针对他的各领域能力制定了相关的介入方案。

(1)感知觉方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利用生活中的常见设施练习上下楼梯。例如先协助,而后逐步放手鼓励他自己上下床,爬凳子和沙发,又如平时上学和放学时,放手让他自己慢慢上下楼梯,即指导爱心妈妈在生活情境中教会他克服惧怕的心理,逐步增强他的重心转移能力,削弱前庭敏感。

(2)粗大动作方面:利用他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的优势,设置游戏环节,练习蹲着取物,并提供增强物给予强化,即取长补短法。例如可以用玩“水果蹲”等简单有趣的游戏来练习其蹲姿。也可以利用休闲时光练习在蹲姿下玩玩具,看书等,还可以用穿鞋子等生活情境来提升蹲姿控制力。

(3)精细动作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多提供拇食指取物机会,例如玩捡豆入瓶,嵌塞雪花片,堆叠积木等操作类游戏。再如利用收拾屋子,收拾玩具的自然情景,让他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即在游戏和自然情景中增强拇食指捡取物品的能力。

(4)生活自理方面:首先运用行为观察记录法,发现该儿童的如厕规律,为建立固定时段如厕打基础。而后运用逐步养成法,在日常生活环节建立独立如厕的能力。

(5)沟通方面:首先通过每次家庭介入设计有趣的生活主题活动,多与他互动聊天,以丰富对日常生活相关物品的认识量。例如通过学习洗手,可认识身体部位,洗手台,水,洗手用品,擦手的毛巾。还可通过看图讲故事增强其对日常生活相关的简短句和简单指令的理解力。

(6)认知方面:利用增强物和反复练习的方式,在对应生活环节中增强对自己所属物品的记忆力。例如出门穿鞋时,立即就告诉他哪双是他自己的,反复几次,然后可试着让他自己找,来巩固对自己所属物品的记忆。

(7)社会技能方面:为了建立该生的基本礼貌行为,可请家长利用生活情境主动示范与人打招呼,以身作则,然后协助他用手势与人打招呼,平时多鼓励他,事后以拥抱或手势及时表扬他。运用逐步养成法和四段教学法建立用招手,点头等身体姿势与人互动。针对他爱独处的行为,建议家长主动邀请他一起玩,再则老师在家庭介入时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团体游戏活动,鼓励他多参与到其中,最后建议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适时表达对他的喜爱。针对该生无法与同伴友好相处的问题,传授给家长一定的行为处理方法。最终建立起他与人友好互动交往的能力。

2.3 实施介入方案

2.3.1 演示方案

演示方案即类家庭中的妈妈观摩特教老师的教学过程。特教老师根据个别化教育计划,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特教老师将活动分为小步骤,一步一步地示范,宇宇妈妈们则观看和记录。

2.3.2 家长参与

家长参与,即妈妈模仿老师进行教学。宇宇妈妈根据先前的观看和记录,模仿老师,进行教学实际操作。宇宇妈妈习得了规范的教学方法,可更有效地帮助宇宇习得知识和技能。

2.3.3 融入生活

融入生活即特教老师的教学内容以及布置的作业是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指出生活中无处不含教育。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作业与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宇宇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快更有效,这样的养育才能是有品质的养育,也才能使宇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3 介入结果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特教介入宇宇的家庭后,宇宇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感知觉方面,能独立上下楼梯3~4步,基本能独自走路上下学,而不再需要妈妈的全力协助。在粗大动作方面,能自己蹲着上厕所和穿鞋子,并能维持蹲姿进行玩玩具5分钟左右。在精细动作方面,能用拇食指捡取小豆、小珠、雪花片等细小物品,也能在少量协助下翻阅纸张较厚的图画书。在生活自理方面,已能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小便,不需成人提醒。大便方面还需要成人擦屁股,很少出现弄脏裤子的现象。沟通方面,已能听懂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用指令,基本的“站,坐,蹲,睡觉,吃饭,玩玩具”这类指令已不在话下,同时他对简单句和简单指令的理解有提升,比如“宇宇快来洗脸,穿裤子,宇宇拿张毛巾给我”“请把……捡起来或者拿过来,把……放在哪里”,他都能明白,还会用很多身体姿势给予反应。比如用手势做“再见”用点头表示“谢谢”,还会用手势表达“我想吃……”等简单句。认知方面,目前出门或回家时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鞋子,早晨洗漱时基本能找到自己的毛巾和牙杯。社会技能方面,会与人打招呼,比如上学和放学时,见老师做“摆手”动作,他立即就会以同样的动作回应。与人共同玩耍时能静坐10分钟左右,但还是偶尔会下座位独自到处走动。抢玩具和伤害同伴的频率有所减少,从先前的每天2~3次,现在是每周3~4次,好转许多。参与团体活动的主动性增强,能在活动的吸引下或者别人的邀请下愉快地加入活动中。

4 讨论

4.1 要充分重视特教介入家庭的重要性

特殊教育利用权威的评估量表,通过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估。再针对儿童的评估结果,召集相关的专业人士、学生的家长及学生,共同研讨出适合专属于某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实施计划的策略。这些个别化教育计划里的目标和实施计划的方法能帮助特殊儿童逐步学会独立地生活和学习。而家庭往往只单纯地注重儿童的吃喝拉撒等养育问题。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没有特殊教育方法干预的养育是无目标的养育,是不能让特殊儿童的能力得以提升,是不能让其独立生活的。因此,将特殊教育融入儿童的家庭生活中,让特殊儿童有目标地生活,有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才能使特殊儿童以后生活自立,适应社会。

4.2 要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类家庭,那么家庭就是儿童学习各种技能的最好的环境。在家庭的真实环境中学习各种技能,儿童们不觉得空洞无聊,且很容易就习得了新技能。因此,将介入家庭的教育内容设计得与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重要的。

4.3 要加强家长的参与性

儿童福利机构中的特殊儿童生活在类家庭中,他们大多时间是由类家庭里的妈妈照顾,因此在特教老师进入家庭授课时,妈妈的参与非常重要。妈妈在参与教学活动中掌握了训练孩子能力的技巧,才能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能独自训练孩子。

4.4 要重视课后巩固的重要性

儿童与妈妈相处的时间最多,他们大多时间自己一个人玩,妈妈也不知道怎么跟小孩子玩,显得儿童和妈妈都无事可做。因此,特教老师在每次授课后,都会把授课技术传授给妈妈,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妈妈把学到的技能应用于儿童的生活中,使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使学到的技能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 张伟锋.“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实施背景、内涵与积极作用的探析[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3.9:23-24.

[2] 马珍珍,陈东珍,蔡蓓瑛,孙爱青.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情况的状况的现状调研[J].中国特殊教育,2012.4:35-36.

[3] 张文京.特殊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M].重庆市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2009.

家庭教育实施细则范文4

xx中学2005学年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一、开办目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终身教师。 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先从家开始”,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才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开办家长学校旨在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改革发展趋势;讲授中学生生理、心理知识,探讨家庭教育正确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掌握教育科学知识,树立新颖“教学观念”;交流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计划落实。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订家长学校教学计划。 2、完善社区网络。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继续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网络。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社会的有关表现,以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 3、讲授科学家教方法。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家长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办学品位。 4、请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倾听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 三、参加对象 全校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参加者应达60%。 四、组织领导 由家长学校校委会组织实施。 五、教学内容和日程安排 第一讲:2005年3月,开学典礼。理论学习、形势教育、家教方法、家教内容等。 第二讲:2005年5月,农村初中生毕业前培训与合理分流。 第三讲:2005年9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第四讲:2005年11月,学生管理与监护责任的探讨与落实。 地点:各年级教师,学校会议室。 教师:家长学校所聘教师,分年级授课。 六、几点措施: 1、做好家长学校的前期准备工作。密切联系双安乡党委政府及各村委会,精心组织安排,使家长学校成功开办,办出特色。 2、学员点名制度:原则上各年级学生的家长都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家长接通知后要按规定时间准时到校,在班主任处报到注册。 3、分发双安中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学员守则》和《优秀家长评比条件》等计划制度,要求家长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努力塑造好家长形象。 4、结业考查制度:一轮学习完毕,学校将对家长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使家长掌握必备的家庭教育知识,科学地教育子女。 5、建立评比好家长制度:为鼓励先进,表彰优异,树立典型。评比和奖励按有关制度执行。 2005年1月2日

家庭教育实施细则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教家风建设;社会文明

一、家教家风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一)家教家风建设需严肃

说到道德,肯定会涉及到德育的问题,特别是小孩子的道德培养。就中国的环境来看,实际教育孩子的重任还是在家长的身上,父母在孩子德育引导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夫子讲,在家能孝敬父母,在社会上好犯上作乱者鲜矣。有很多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惯孙子,父子很容易闹矛盾,这是历史常态,希望爷爷奶奶们,自觉利用理性,不要惯孩子。给孙子当马骑,现在觉得是跟孩子亲密,在过去恰恰是没有家教的表现,上下尊卑有等、伦理有序,这个观念还是要有的[1]。

(二)关注幼儿的模仿行为,以身作则

每一个家庭应该自觉搞好家风家教建设。小孩子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大人在家干什么,孩子都在模仿,你天天在那里读书习字,孩子就学习了,你天天打麻将孩子也学习。父母吵架的时候,最好躲着孩子,因为“以爱传递爱,以恨传递恨”[2]。

德育不是说大话、讲道理,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注重家教的熏陶化育作用。另外重视家规的指导约束,家规也不是说出来,是做出来的。例如,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孩子坐在推车上,会对花花绿绿的东西特别好奇,伸伸小手指指这个、够够那个,可能还会趁大人不注意,拿起东西就要努力打开包装。这时,大人就该开始告诉孩子,超市里的东西都是商品,是卖给大家的,我们需要付了钱,才能拿回去吃。

(三)细节不容忽视

其实,家风教育无需洋洋洒洒的口号标语,也无需密密麻麻的家规制度,而是融入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就拿我家2岁儿子爱磨蹭来讲吧,几乎每天早上都是慌慌张张地起床,马马虎虎地吃饭,弄得家里气氛一度紧张。我就把老人流传下来的顺口溜告诉儿子“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小家伙也跟着念着背着,再联系自己的日常行为,小家伙慢慢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很快就改正了。还有每天一日三餐的餐桌礼仪,我都会手把手地告诉儿子怎样做是正确的,饭前要洗手,见到客人要礼让,不能随意挑食,还要细嚼慢咽……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是常被忽略的,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点点滴滴的“好习惯引领”不正是最具体最实用的家风教育吗?

二、如何实施孩子的家教家风建设

(一)营造家风氛围

家庭教育实H上一个长期且连续不间断的过程,家庭教育的全过程都会受到家庭风气的感染,家庭风气的营造实际上和每一个家庭成员息息相关,如果成年人在实施家教家风教育的时候,自己行为不够规范,教育出来的效果必定是不如人意的,让我们分析一个家风家教失败的案例,A小朋友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开始学习 家里保姆擦地的状态,开始擦桌子,此时他的妈妈十分严厉的训斥他,怎么老学这些没出息的事,这些事是保姆干的,不是你该 干的,你没必要做这些,保姆做就可以了。由于A小朋友年纪小,却少主观判断,对于妈妈说的话铭记于心,且看着妈妈对保姆没有礼貌,使唤来使唤去,自己的价值观开始发生改变,因此进入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让其帮忙摆下椅子,他就不愿意,觉得那是下人干的活,这种家庭教育是不可取的。

(二)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建设的最基础性信息实际上是整个家庭保持的一种比较和谐且平等的一种家庭关系,如果家庭关系本身是不正常的,家庭给孩子 呈现的氛围是相互指责、相互埋怨、经常争吵或者父母经常打骂的一种状态,孩子本身感觉到的家庭环境相对比较冷漠且冷淡,表面上好像没什么,但实际已经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和创伤,间接的影响小朋友的三观和学习[3]。因此家长在实施家教家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给小朋友创造出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相处保持相互关心和爱护的状态,给予孩子充分的民利,听取孩子的心声,夫妻之间出现争执需要躲避孩子,避免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注重方式创新

家风教育由来已久,古有流传甚广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今有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自己动手为家族编写出版了一本家族史《蠡园惊梦》,类似这样的创新形式都值得借鉴与关注。对于幼儿而言,针对孩子身心活泼烂漫的特点,不妨给家风教育“有趣变脸”,或是一张精致灵动的手绘卡片,或是一封情真意切的童心家书,或者在家里开辟一面“家风涂鸦墙”,或者亲子相伴制作一本“家风漫画”,这些新颖的形式都会激发孩子浓郁的兴趣,从知心知意到知行,逐步做到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也使得家风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理想的境界[4]。

结语

“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自私自利、脾气暴躁、做事不负责任、不懂尊重别人,不热爱祖国,不懂刻苦努力、铺张浪费等等坏习惯和坏的世界观追根朔源是来自家庭教育。希望我们做父母的和准备做父母的一定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好的家风。细节决定成败、事无巨细都是说我们从小节就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和修为,才能教育和培养出道德品质优秀的孩子。

作者简介:叶娟(1988-),女,籍贯:湖北省襄阳市、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学校:武汉理工大、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参考文献:

[1]毛崇尧.当代家风家教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2:42-43.

家庭教育实施细则范文6

关键字:农村基础教育学生流失解决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问题是全国实现小康的关键,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如今,农村教育状况虽然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重点探讨生源流失问题。

一、学生流失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低下,农民收入不高,支付子女上学的费用可谓一大开支,经调查表明,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失学的第一因素。

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赖以生存和依附的经济实体,是与社会发生交换、收入、支出关系的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儿童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的支配和决定作用。

3、打工潮流的干扰。由于国家允许并鼓励个体劳动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打工人员需求增多,再加上读书回报周期过长的影响及教育自身原因,使得大批初中甚至小学生纷纷拥入打工仔行列。

4、人口压力。一般农村家庭平均有2.3个孩子,家庭规模大,子女多,要同时供养几个学龄儿童,往往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一般家庭难以承受,从而影响子女的入学。

(二)教育自身的弊端。

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对于城镇及发达地区,仍然普遍偏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的农村也不平衡。

2、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支待遇较优,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由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因此伴随着办学条件差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教师工资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贫困县市却经常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民办教师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待遇总体不高。因此,教师队伍流失严重。

3、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一种办学倾向已偏离了我国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这一正确轨道。虽然“减负”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现实中中小学生的作业量仍有待减轻。

4、单一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多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由此造成一旦升学无路,即使在本地致富亦无术。

失学问题不仅造成了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阻滞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因而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

二、学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坚持。人类社会进入“地球村”时代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各种竞争变成了面对面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各类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差距”。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以深厚的教育积累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教育积累是以教育投入为基础的,投入越多,回报就越丰厚;反之则越少。

(二)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我国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关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人群。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地区而言,西部比东部、中部严重;就城乡而言,农村比城镇严重;所以要实行倾斜政策,向不发达的农村倾斜,同时向弱势人群倾斜,向女童倾斜。因为农村还存在重男轻女的倾向,所以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破除旧的传统习俗;优化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家长培训,双向交流,优化家庭环境;实行倾斜政策,为适龄学童提供经济补助确是一些有益的做法。

(四)提高认识,依法治教。

1、提高全体农村公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由于义务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其义务性和强迫性是以往的教育所没有的,因此在农村要加强人们对其认识和理解的宣传教育。

2、依法治教。义务教育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强迫教育。事实说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的。因此,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自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并且各地区也颁布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应该说,从立法角度看,我们的义务教育立法体系还是比较完整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屡屡出现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执法,严格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五)大力推广素质教育。

1、继续加大推广素质教育的力度。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全体公民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体制或教学模式,是属于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是一种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主张全面发展的教育,追求教育的长期效益,不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且具有实践性。

2、从根本上治理“片追”现象,大幅度地提高初中升学率。比如改革或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尽管这项工作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有调查显示,这一举措对于调动初中和小学办学的积极性,促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都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