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媒体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媒体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营销 电影营销

经历了从门户网站称王到搜索引擎大行其道的不同阶段,当今的互联网已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即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 的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BBS、Blog、IM、SNS、Video等社会化媒体逐渐占领了网民的心,并已深深扎根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从“阿里巴巴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凡客诚品”到《失恋33天》,社会化媒体的时代已悄然到来,而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营销变革,尤其是电影营销模式的转变,更激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一)社会化媒体的概念

当前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尚属于新兴领域,对于社会化媒体的定义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完全准确的认识。一般的理解上,社会化媒体可以被视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如博客、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和内容社区等即社会化媒体的具体实例。在社会化媒体领域,有两个关键词: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创造内容)和CGM(Consumer Generated Media,消费者产生的媒体)。

2011年2月,美国著名风投、KPCB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第一次提出了SoLoMo这个概念,即:Social(社会的)、Local(本地的)和Mobile(移动的)。Solomon商业模式主要表现在产品和用户两个层面。人人网作为基于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互动社区,体现了Web2.0媒体的用户聚合特点,短时间内赢得了广大网民的热捧[1]:人人网的广告宣传中无处不涉及“社交”二字;手机人人网也成为最为热门的移动社交应用;而其推出的“人人报到”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更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

(二)社会化媒体趋势

1.发展势头强劲。据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微博用一年时间已发展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社交网站用户数略有增长,为2.44亿,使用率47.6%。此外,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微博的使用率从2010年度的15.5%上升到2011年度的38.5%。

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尤其微博已经迅速成为重要互联网应用,手机微博的增长更体现出移动互联应用的快速增长。我国社会化媒体发展势头强劲。

2.营销价值凸显。社会化媒体首先是一种媒体,同时也是一个网络社区,具有媒体的营销功能与属性,并将营销功能加以放大。据FT中文网报道,美国逾80%的大广告客户在Facebook做广告;Google预计,2015年超过75%的广告都具有SNS属性;艾瑞数据称,预计2012年美国将有88%的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唐兴通在《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中指出社交网络与商业三个融合:买卖在社交网络上;线下购买邂逅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带来线下订单。DCCI调研数据显示,每100个微博用户中就有36个人希望增加相关电子商务方面的新功能及应用,而每100个SNS用户中有28个人经常使用电子商务方面的功能。数据表明,社会化消费者正在兴起。

社会化消费者共同点是不相信广告,更加相信有相同经历的陌生人,通过社会化媒体,从朋友、同好以及信任的人那里获取信息,在购买商品之前喜欢作一些商品信息的调查。社会化消费者的兴起将进一步凸显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价值。[2]

二、《失恋33天》的营销模式

(一)案例背景

《失恋33天》改编自鲍鲸鲸的同名网络小说,是中国内地首部为“光棍节”定制的“治愈系”爱情电影。由导演滕华涛执导,文章、白百何主演。故事用亲切又不失幽默的方式讲述女主角黄小仙从遭遇失恋到走出心理阴霾的33天。

影片自2011年11月8日全国上映,4天票房成功突破亿元大关,“光棍节”当天票房超过4000万,首周票房更是达到1.89亿,两周后票房更是接近3亿元。《失恋33天》成为了2011年度票房市场的最大“黑马”,也成为中小成本最卖座的国产电影。而整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不到900万,加上后期市场宣传费用,总投入不到1500万。

《失恋33天》宣传负责人张文伯用专业化的术语来解释他们的营销策略——这是一次自觉将Solomo营销模式运用到电影中的探索,深入说明即:“社会化,以微博和SNS为代表的社会化互动媒体传播;本地化,基于位置的服务;移动化,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的信息传播模式。三者形成的即时化传播,可以通过互动、分享等行为获得来自受众的反馈,并将其中的亮点迅速转化为新的炸点做二度传播,杀伤力更大。”

影片的营销团队更是将整个宣传时间拉长,从2011年3月开始着手准备,到2011年11月8日全国公映,用半年的时间将每一个想法落实执行,使话题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发酵,以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根据搜索引擎数据,影片上映一周后,截至11月16日,百度搜索“失恋33天”的相关结果约394万条,Google搜索“失恋33天”的相关结果约5900万条。而从微薄关注度来看,新浪微博直接搜“失恋33天”找到约670多万条消息,腾讯微博直接搜索找到了约330多万条消息。影片前期所进行的一系列营销宣传活动取得出色的成绩,这也在极大程度上助力了一个投资不到1500万的小成本电影搏下了近3亿的票房收入。

(二)SoLoMo的营销应用

近两年来,随着微博、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社会化媒体也逐渐成为了电影营销的重要手段。从2011年国产电影的情况来看,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影片的宣传。《失恋33天》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在创作投入和营销投入收到资金限制的情况,选择2011年11月中旬这样一个国际大片围攻的档期却最终杀出重围,取得近3亿票房的佳绩,除一些时机和运气的因素外,其对于社会化媒体充分运用而进行的SoLoMo营销则是影片取得以小搏大的营销战役胜利的关键。

1.So:社会化媒体的互动传播。以新浪微博和人人网为宣传阵地,《失恋33天》以“情感的怀念和发泄”为主要诉求,对准85后、90后大学生和白领群体,把电影话题转变为社会话题,紧贴“光棍节”关键词,紧贴热点,不断制造话题。引起共鸣,攻心为上。

影片在公映前进行了预告片和《失恋物语》系列视频拍摄的落地活动。影片预告片和《失恋物语》系列视频主要通过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传播,通过普通人讲述普通人的失恋故事,以感动更多的普通人。并且,借助微博平台不断加强失恋主题宣传,通过戏外宣传制造口碑效应,注重粉丝的反应及意见,第一时间与粉丝互动。

在微博渠道组合上,横向采用官方微博、草根微博和明星微博,广泛撒网;纵向借助各类微博应用,比如微博投票、微博活动、微博小插件等,组成一个微博矩阵,然后分别以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一时之间,微博上随处可见关于失恋的话题和关键字。

此外,微博营销并不仅限于线上,通过线上征集视频拍摄主角,在线下完成拍摄,同时以线下拍摄活动影响线上传播和关注,形成传播的良性循环。在举行关机仪式之后,营销团队推出了第二个落地活动─启动“失恋博物馆”。其中除了大量的影片宣传素材,还包括在微博上征集到的分手信物、失恋后的心情感受、疗伤歌曲等,为“失恋博物馆”营造气氛[3]。《失恋33天》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费用超过以往电影在这方面的花费。发行方没有完全限制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预算,根据影片宣传效果的深入还逐步追加,最终的花费在400万元左右,其中还包括影片在7个城市进行的“失恋物语”的拍摄以及物料制作等。而在传统媒体上,随着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深入,影片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度,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发行方在最后又追加了200万元的硬广告。

2.Lo:7个票仓城市的“失恋物语”。营销团队在3个月内,奔赴7个票仓城市,拍摄“失恋物语”。一方面通过新浪官方微博征集自愿参与拍摄的普通人,一方面借助影片的广告客户珍爱网,在其会员中寻找合适的人选,一边拍摄,一边推广,并且根据实时互动,确定拍摄内容和角度。

整个“失恋物语”的拍摄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除了围绕着“失恋”主题,7个城市的拍摄更需要通过标志性建筑和方言体现出不同城市的风格。在影片的“失恋物语”视频后,网友开始自发制作和传播其原创的“失恋物语”。

《失恋33天》落地活动“失恋物语”的拍摄一方面为其影片自身的宣传渲染了气氛,另一方面激发了网友的互动热情,以契合的话题触动了潜在客户心中的共鸣,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也进一步提升了影片本身的关注度。

3.Mo:移动终端的APP设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APP应用的流行,在国外电影市场,APP已经成为电影营销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失恋33天》的前期营销宣传中,由徐静蕾KAiLA品牌设计并推出的电影衍生产品“猫小贱”在淘宝进行预售,而作为淘宝无线合作方的追信则为淘宝店铺提供免费的快速APP制作平台,于是KAiLA品牌通过追信平台制作生成了第一版的APP,以期借助手机渠道进行“猫小贱”的宣传预售。

其后,追信和KAiLA品牌将客户端打造为电影《失恋33天》的主题内容源,将“猫小贱”的预售抢购含在APP中,不仅能吸引相关影迷下载与关注,更能配合其电影衍生产品的主题,激发影迷的购买欲望。为了使《失恋33天》客户端更精致更吸引影迷,追信将仍在开发中的动态首页功能用于《失恋33天》,改变了传统九宫格展示形式单一呆板的局限性,使APP展现内容形式更为丰富多样。

来自追信数据显示,《失恋33天》APP以来,累积被下载次数达56823次[4],其中仅在91市场被下载次数就达22371次。在电影热映期间,通过APP《失恋33天》和“猫小贱”都得到了充分的传播。《失恋33天》APP的是中国电影整合营销的重要尝试。在今后的电影推广宣传中,APP方式将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

三、总结与展望

我国电影具有一般产品的共有特征,也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特点。要使我国电影营销水平的提高,除了学习其他国外公司的营销方法外,还必须根据我国电影本身的特点,对症下药,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电影营销的途径。我国的电影基本上是中小成本的电影,不能靠绚丽的特效和大牌来宣传小成本电影,这就得从营销方面来着手。当然了,我们也不仅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大制作和大营销,还要有我们自己的营销模式,且不能生搬硬套好莱坞的电影产业营运模式。而且在社会化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以此为平台而进行的电影营销优势将更加凸显:

(一)大大降低宣传成本

一般电影的前期宣传,都是采取在电影上映前的一个月内,进行突击宣传。剧组的主创通过去各地开新闻会,主创见面会等来进行造势,同时还要穿梭在各种娱乐节目中,讲述影片的拍摄过程等等,最后再配合报纸广播电视及各种平面与媒体宣传。这样俗套的宣传攻略,主要是靠明星效应来拉动其粉丝,实际效果并不突出,宣传范围虽大,却影响有限。更重要的是耗资巨大。[5]

新媒体趋势下的电影营销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等网络资源实现信息的分享与转发。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花费相对于传统媒体,将有极大的降低。社会化媒体营销无疑是一种高性价比的新型营销渠道。

(二)宣传效应易测量

正常的影片宣传,无论在经济效益上如何,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对营销宣传的效果没法测量与预估。对于营销宣传来说,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过程,应该是包括传者、信息、受者、媒介和效果这五大因素在内的,但事实上很多信息的传播是没有反馈或无法测量的。社会化媒体则可以较为清晰的测量出每一阶段的传播效果,以分析对比,进行下一步的宣传。如:根据微博粉丝量、社交网站的点击率及留言量,发行商可以直观测量出电影宣传效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媒体自身的营销效果评估体系与评价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社会化媒体成为一套完整的营销体系时,这一营销工具将会为企业以及社会创造更好的营销效果,而消费者也将从中获益,实现企业与消费者双赢的局面。[6]

(三)互动有效,反应明显

电影社会化媒体营销更高一层的优势,即不仅可以及时知道宣传的结果,还能了解到票房结果的好坏。关注度的多少还不能完全看清受众方面的意愿,而通过受众的留言,就可以让制片方进一步明确不同宣传方略影响的大小,可以使电影的下一步宣传更有针对性与方向性。此外,微博营销可以实现与受众的互动,吸引了更多受众参与,在互动中拉近电影与受众的距离。这种不间断的近距离互动,能够使得受众一直保持对电影的持续关注,

任何成功都是不可以复制的,《失恋33天》的成功与它的影片本身的品质、上映档期、院线排片、媒体宣传、渠道发行等等也是分不开的。此外,我们还必须注意到社会、媒介与受众三者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任何的娱乐产品,包括电影,想要成功的运作,必须要合理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忘记,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和对社会现实的映射,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所必须包含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陈林.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力[J].告(大观综合版)2009(10):134.

[2]邹立清.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J].科学经济社会,2012(1).84.

[3]马自泉.看微博的舆论力量——以《失恋33天》的营销宣传为例[J].电影评介,2012(5).93.

[4]中国电影APP应用创新营销理念[EB/OL].http:/// a/20111129/000427.htm.,2011-11-29.

[5]邵盈,徐旭.从传播学角度探讨电影的网络营销新道路——以《失恋33天》为例[J].东南传播,2012(3).:47.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展示设计;多媒体交互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68-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在当今社会文化、经济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展示形象作为大众咨询的传播形式,通过各类展会有效地促进国际间经济、文化、商贸的交流合作。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2011年,全国规模展会达7 000余场,展会面积超8 000万平米,已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知名度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为当代会展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展示设计结合交互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展陈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展示手段与展示观念的创新,使其更能适应当前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笔者以杭州为重点,对国内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重要展会,特别是各信息电子类展会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分析,探讨多媒体交互技术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多通道用户界面、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三维人机交互内容等实现高效自然人机交互展示等多媒体交互方式对当代展示设计的意义,进而分析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原则和使用优势,分析展示设计将来的发展趋势。

“无所不在和无所不能的数字生态系,影响的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将创造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环境,一种新的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理念和行为,从而创造一个平的世界。”多媒体交互技术是指结合诸如图像、影像、文字、数据以及声音等不同媒介形式,输入计算机加以数字化压缩处理,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实现人机对话,展示现实与虚拟环境相互融合展现的数字技术。人机对话、虚实结合,使得展示形式更为生动,表达信息更为真实,识别效果更为明显,是目前展示设计形态中较为新颖而有效的一种展示模式。

一、突破设计创作的时空限制,呈现虚实结合的设计模式

传统展示设计多以图片、实物、文字、视频或图表等手段进行表达,观众以一定流向次序对展示内容进行识别,通常只能给观众以固定和线性的印象,所有内容都限定在展台这个局部的实体空间内。传统展示设计更多的是建筑设计,以建筑造型为设计表达的重点,许多设计师甚至于本末倒置,一味地以追求展特的视觉形态为目的,把展示设计以产品展示、信息传递为目的的根本给忽略了。而多媒体交互技术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打破了这种传统单向传播模式,不再是一味地实体建筑造型诠释,而是由计算机生成虚拟环境,参观者借助视听觉、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沉浸式的信息交互,实现虚实结合的展示设计模式。

虚拟现实情景展示,是指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虚拟现实表现力,衔接展台现实环境由计算机系统创建虚拟世界,用数字和光来创作一件设计作品对其进行非物质化表现。这里的情景表现既可以是对实际环境的真实再现,也可以是设计师或者参观者意识幻想的情景表达,参观者通过一定的出入输出设备进行感知并与之进行交流互动。虚拟现实是系统仿真中的新兴技术,集三维动态于一体制作出一个仿真世界,使参观者在交互过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展会现场,参观者不仅可以明确无误地识别展台实体所传达的展示内容,还可以由此延伸至展台以外的各种情景,深度了解产品、企业等生产、使用、前景分析以及相关文化内涵等内容,呈现一种虚实结合的展示设计模式。有了这个平台,展示设计发展将会呈现出更具开放性特点,重新构建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的展示环境,借助展示空间的虚幻情节为人们拓展思维提供全新的舞台。目前,博物馆展示设计在这方面做的相对较为成熟,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如上海科技馆的“虚拟赛场”,通过传感器、光耦合检测器等采集设备采集足球运动轨迹,通过传感器的输出端同步输出发球的信号,对足球从起始信号点以及飞行时间进行存储编辑并储存于存储器内。可以根据计算机读取的需要实时输出到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图像处理。参观者把足球射向球门,虚拟的足球门及守门员根据来球的方向、速度作出判断并做出扑球的动作,计算机可统计出射门的成功率及入球情况。反之,参观者也可以当一回守门员,体验一下自己的反应能力。

二、突破传统线性传播模式,信息传播更为全面、深入

展览是在一定时空内通过展台这一空间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并借助一定的展具设施,将企业信息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信息传播活动。因而,展示设计是以高效传递信息为根本宗旨,以产品展示的形式来体现人们交流、沟通的愿望。展览就如同企业与顾客间的一座信息桥梁,担当着沟通信息的角色,确保企业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从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会展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信息传播媒介,有着其他信息媒介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信息的高度浓缩性、专业性、真实性以及更具针对性等优势。而传统展示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传递信息总量相对有限,往往局限于展会现场得到展示的产品,而有关产品的研发、企业文化、生产现状以及实际运用效果等重要信息则很难得到有效的诠释。同时,传统展览是一种单向线性传播模式,于参观者而言,只能是被动地去接受展台所传递的信息,在展会现场很难有目的地去选择内容,很难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而数字交互技术的运用则能有效改变这一困局,使得展示信息含量更为全面深入,受众自我意愿的表达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多媒体交互技术突破传统展陈的固定模式,展示产品不再是固定单一的,而具有可变性,信息传达的媒介不再局限于视觉,而是通过视、听、嗅、触等全方位的进行表达。在展示设计中运用数字交互技术依靠虚拟现实与互动游戏等途径,可以对巨大且庞杂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按照重要性分类、专业性分层处理,弥补传统展示设计对信息处理的不足。在展会现场参观者信息来源不仅仅是展陈的产品实物,更多的要依靠于多媒体界面,参观者通过与多媒体界面的接触将展品信息进行有效识别。这里,多媒体界面的设计要切合传统展示设计的特点具有相似性,包括造型、版式与色调等。此外,在具体设计中要更加注重符号化设计,随着信息容量的加大,大量信息整合在一起使得观众很难轻松的进行识别并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因而,以简单符号形态进行标识有助于观众准确清晰的掌握信息结构体系,作出正确的选择。经过整合的信息以交互技术为平台通过多媒体手段,以生动的界面和最简单明了的操纵方式,为观众提供既有限又无限的自主信息选择平台。特别是在一些触摸、声控界面,以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更为简洁的图形甚至于动画形式作为画面构成元素,当观众面对这些符号形态时会通过心理投射反应,尝试重组或再现信息的全貌,从而使展示设计的界面更加富有生命气息。

三、突破传统静态展示,交流与互动语境下设计更具参与性、趣味性

有效调动观众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一直是参展商、设计师力图实现的重要目标,在展会现场派发各种精美礼品,举办各类现场活动,甚至不惜成本聘请知名人物到场,无不以提升展会人气、促进观众参与为目标。只有提高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参与其中,才能增加观众对产品的亲切感,拉拢彼此间的距离,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其对产品的可信度。此外,通过对产品生产、使用的操作,使观众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产品功能、特性、使用方法及其优越性。切身的体验远比抽象的概念或图形符号更具说服力,更能让人相信。多媒体交互技术的运用为观众参与展会互动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与模式,依靠多媒体、虚拟现实、互动游戏等手段对庞杂的信息进行整合,经过整合后的信息以交互技术为平台通过多媒体手段,以生动简洁的界面为观众提供了自主信息选择的平台。

人机交互是展示设计的发展方向,它采用多通道用户界面、计算机协同工作以及三维人机交互等高科技的交互技术为观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展互动体验。人机互动通过对观众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极大地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使展览获得良好的展示效果。观众可通过多媒体界面点击所要了解的产品信息,甚至用界面进行问卷调查等。当然,对于多媒体交互界面的设计而言,要充分注重交互界面的趣味性设计,吸引观众参与多媒体界面的互动,就必须做到:(1)界面操作简单、视觉舒适流畅、富有美感;(2)界面外观简洁、色彩搭配得当、文字简洁明确,设计风格与企业形象保持一致;(3)趣味性强,有一定的游戏性,内容丰富,观众参与其中能感到心情愉悦放松。观众也可与企业进行虚拟互动、做游戏,将自身融合于游戏之中成为互动的一个构成元素。通过摄像系统、跟踪器设备将观众相关动作、表情等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作出相应处理与之互动完成整个游戏。最具代表的莫过于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的“动力之源”。“动力之源”大厅内的神奇金属球,直径3米,上面有40万片发光二极管,重1.2吨,就像一个360度电视屏幕球,通过对声音音量进行感应表达。互动开始,观众跟着解说员的指令呼喊,感应到喊声后,球体会闪现一只眼睛并自动找到声音响亮的那个方向,哪边声音响,金属球就会朝着哪个地方摆动。随着观众的高声呐喊,金属球开始来回摆动,呈圆周状转动,球面的色彩影像越来越浓,随机地播放“城市建筑”、“和睦家庭”等主题画面。这一过程中,观众作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展示环境中来,是一种“体验”式的参观过程,提升了观展的趣味性与参与性。

四、突破传统展陈界限,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传统艺术表达与审美形式几乎都是一种静态的方式,观众以视觉为主对艺术品进行识别与赏析。而多媒体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表达与体验形式,科技手段与艺术思维高度融合,融建筑、环艺、视觉、表演、虚幻表达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在艺术构思与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促成了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效应于一体的现代多媒体审美艺术,呈现出艺术的多样性与时代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现代展示设计新的表现形式与特点,使展示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逼真和独具艺术魅力的感官效应,形成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以虚拟的美的情景表达设计师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去创作、去表达、去修改,极大地激发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从而使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具有亲切的临境感,之后可以支持身体的感官系统,扩展了人的行为空间乃至于意识空间的界限。这里传统的被动观看艺术品的审美经验被颠覆,观众可以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来观看画面。就画面效果来说,艺术与高科技越来越融合到一起,凭借技术,一个充满幻想的艺术化空间被创造出来,在视觉、听觉、行为的共同作用下,思想和审美被成功地塑造。现代展示设计已经从传统单一的设计形式向科技与艺术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转化。

传统展示设计是一种单向传播模式,力求将展品进行有效展示与传达,只是一味地将产品信息生硬地展示给观众,并没有考虑到观众的实际需求,很难与参观者产生共鸣,也很难让观众真正了解产品,理解企业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融入为展示设计带来革命性改变,展台变成了有生命的物体,展示设计由实物场景向着多媒体情景设计改变,向每位参观者讲述有关产品与品牌的故事,还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产品实际功能;突破了以往展柜、展架、展品以及图片、实物的静态展示设计,将产品相关知识与信息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使展示设计更具生动性、趣味性,更具节奏、韵律与戏剧效果,为参观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式的展示交流空间。多媒体交互技术运用于展示设计以其全面的信息涵盖、生动有趣的情景设计、虚实相间的形式表达是传统展示设计所无法比拟的,为当代展示设计在新的社会语境下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与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魏长增.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10,(9).

[2] 朱淳.现代展示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与各类媒介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设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涵也日益丰富。目前我国国内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依然以平面设计为主,其设计主要借助印刷设计手段,通过文字、图形等表现设计内容。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艺术的发展进步,扫描仪、网络媒体技术、彩色打印机等设备的应用,创新发展了视觉传达设计软件,媒介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在视觉传达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成效。

一、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堂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为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课堂体系设置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课程的实用性出发,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尤其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有序安排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比如,教师可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设计在学期教学的前后,以确保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进而不断优化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置视觉设计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为此,视觉传达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设计视觉设计竞赛,可以给学生创造锻炼自己设计能力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校内校外的设计赛事中。比如,对参加视觉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不设置专业限制,让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以激发各专业学生的竞赛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将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视觉设计竞赛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内容更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适应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视觉设计竞赛中,评委、设计师对学生的设计评判要比教师的评价更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其中包含了艺术素养的要求、市场需求等诸多层面,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不断改进自己的视觉设计形式。为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设计竞赛,一方面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国际赛事的题目,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适应新媒体语境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将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独立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项目。项目教学内容包含信息的收集、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设计等等。在国内设计学院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都在书籍设计、包装设计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存在,而借助项目化教学模式,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成效较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更积极主动的教学理念参与到教学设计中,适应新媒体语境下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新要求。

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都比较有自己的个性,而且不乏设计天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中,应该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来引导他们。比如,教师可以为热爱视觉传达设计的学生设置工作室,以培养设计精英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设计优势。工作室本身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教学平台,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所改变,教师在其中主要负责策划和引导学生,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在一个类似设计公司的环境下,采用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视觉设计专业技能。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设计任务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比如,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视觉设计中以工作室为自己的荣誉,不断创新自己的视觉设计内容,同时,推动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不断发展。

五、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视觉设计水平,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思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以不断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梦豪,黄斌.新媒体语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探讨[J].科技传播,2015(12):99-101.

[2]王金凤.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0):43-44.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网络传播 现代广告 涉入 跨媒体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信息传播(如书信、报纸、电视等)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新的技术不仅带给人们全新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还为信息传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传播渠道。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从一定意义上而言,网络传播的特点构成了网络传播的优势。诸如,网络传播的实时互动性、传播手段的多媒体性、传播平台的开放性与全球性、信息的海量性和丰富性、传受主体的双重性、传播的去中心化、传播对象的分众化和个人化、相对精确的效果测评和传播策略以及相对经济的传播费用等特性。这些特性既是网络传播的优势,也决定了广告传播领域不断涌现的变革,同时引领着当今和未来广告发展的趋势。

娱乐性与游戏化

现代广告传播越来越重视娱乐性,不仅与传统的影视剧内容以及网络视频、网络电视进行结合,还通过一种娱乐性和互动性更强的方式――游戏来进行广告传播,网络游戏广告就是这样新型的广告形式。网络游戏广告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种,主要有:将产品或相关信息置入游戏中的网络游戏内置广告;专门以产品或企业的原型作为主题元素来设计的体验式游戏广告;基于网络社区的虚拟现实游戏广告,比如开心网、校内网。同时,作为新媒体的数字电视广告也在开发互动游戏广告,传统电视广告上也出现越来越多的“竞猜”、“寻宝”等互动游戏广告。

在娱乐至上的现代社会,如果一个广告没有观赏性或者娱乐性就很难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而互动游戏广告继承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游戏本身极强的互动性大大提高了广告的互动传播效果。如果广告在互动游戏中植入得不显突兀,甚至能够非常和谐地融入游戏内容中,那么这种游戏性、娱乐性的广告将成为未来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

受众“涉入”

国外关于互动性的最新研究是关于“涉入”(emgagement)的研究。消费者“涉入”不仅成为西方广告界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正成为广告业新的运作模式。新媒介环境下,受众不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深深地“涉入”广告和营销的过程中,甚至主动担当广告信息的制作传播者和营销活动的策划者。受众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与广告信息的互动层面逐步提升,从而真正自觉又自愿地参与到广告传播活动当中。基于这种“涉入”关系的深刻,受众同品牌或产品也随之建立起深刻的感情,并能形成持久兼顾的品牌忠诚度。①

在吸引受众参与广告制作和传播上面,美国百事集团下的食品品牌多力多滋的创意表现可谓是集大成之作。多力多滋通过“碰撞超级碗”、“为口味而战”、 “开启Xbox”(Xbox是微软制作的一款游戏)等广告活动,吸引受众主动参与该品牌的广告创意和创作。调查发现,受众在观看此类亲身参与创作的广告时脑部会非常活跃。

在整个广告活动或电视娱乐节目中,这种受众“涉入”的形式普遍应用,就像受众对亲自投票支持的平民偶像的关注度超越传统偶像一样,“涉入”式互动广告的关注度也将逐步超越传统广告,甚至成为未来广告制作与传播的主力军。

精准性

传统的广告传播存在着两种尴尬:一是受众(买家)缺少直接与广告主(卖家)连通交易的方式;二是广告主缺少能够精准确定和吸引其受众或曰消费者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受众与广告主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此情境下,以精准为特点的广告形式和营销方式应运而生。

呼叫广告是继以展示为主的门户广告、搜索引擎广告之后的第三代网络广告形式,是按效果付费的网络广告形式,因此也可以说是营销形态的广告形式。受众根据广告中提供的电话免费联系广告主,广告主根据来电的数量和质量,向广告制作者和网站支付广告费。呼叫广告是将现代通信技术与媒体传播整合在一起的互动式广告,是广告主与客户互动沟通的创新广告媒体,也是一个崭新的网络营销平台。呼叫广告也称来电广告或通话付费广告,凭借其广告体系、呼叫中心、效果评测体系,实现了网络广告互动的精准化和网络营销的精准化。在国外,Ingenio、Google、eBay和MSN都已经推出了呼叫广告服务;在中国,蚂蚁互动吹响了呼叫广告的号角。

以iFocus为例,这是中文互联网广告媒体整合平台运营商互动通旗下的富媒体精准产品。它有三大特点:精准、匹配、灵活。具体通过以下策略实现其精准营销:首先,通过人群细分、通过各类技术手段,以及第三方参考依据,定义出人群的网络行为习惯,从而找到精确的媒体列表;其次,采用自身监测跟踪系统及AC尼尔森专业第三方协作模式,确保广告效果数据真实、客观、公正。②

数字化传播时代,媒介的碎片化、传播的去中心化、受众的分散化,导致广告投放的规模效应被削弱。可以说精准投放是未来广告发展的趋势,精准营销也是网络营销的新策略。当代广告,无论是传统广告还是新媒体广告都在努力实现精准的投放和高效率的营销。精准投放的目的是为广告主细分媒体资源对受众进行归类,最终为广告主寻找到其产品和品牌的目标受众或者说潜在消费者,从而实现广告主和受众的直接快捷的互动。

整合化与跨媒体

媒体融合。数字传播环境下,新媒体强势崛起,传统媒体也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新旧媒体为了实现最佳收益,选择了一条在竞争中合作的道路。广告媒体由分立走向了融合,彼此间加强互动交流,无论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还是三大新媒体之间都走向了互动整合的道路。媒体间的互动整合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创造出许多新的广告形式。新旧媒体整合方面,最典型的当属电视与网络整合产生的网络视频广告。而新媒体之间的整合最典型的是手机与互联网的整合,这种整合将随着3G手机技术的逐步推广而更加深化。这两种媒体融合的结果将是手机逐渐衍化成互联网络的一个微型接收终端设备,基于手机用户大大超过互联网用户,如果3G技术解决了手机上网的一些技术难题,手机网络广告就会成为网络广告最重要的一部分。

跨媒体。跨媒体并不是简单的媒体融合,而是包含触发媒体和深层媒体等不同媒体层次的交叉传播。跨媒体广告和跨媒体营销是未来广告发展的又一个趋势。跨媒体平台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中心来连接不同的媒体。受众通过接触触发媒体来进入深层媒体获得具体详细的广告或营销信息。最典型的跨媒体广告是已在日本和韩国广泛应用的手机二维码广告。二维码被印刷在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以及各种商品的包装上,受众输入或扫描、拍摄二维码,就可以瞬间上网得到感兴趣的新闻或广告信息,并可以随时下载相关图文、音乐、视频、优惠券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等。其中承载二维码的各种媒体形式为触发媒体,手机或电脑网络是深层媒体。

手机二维码广告是手机通信、平面媒体与互联网融合产生的新的广告形式,也是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全新的跨媒体营销平台。这种跨媒体广告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真正让受众主动去寻找广告信息,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以二维码为代表的跨媒体广告将成为广告的发展趋势。

整合营销传播。网络传播环境下,单纯的广告已经很难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广告越来越重视利用广告之外的事件、内容和体验来增加广告的附加值。同时当今广告、公关与营销等策略也渐趋一体化,不断相互整合呈现在广告或者营销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整合广告与调查、营销与策划、公共关系与媒体投放等多种传播手段与营销手段,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与合作,来实现最佳的整合营销传播效果。

简言之,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营销手段的同时整合广告、促销、媒体、公关等不同环节进行广告传播是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未来广告将是以整合、交叉、互动传播为特点的新型广告。

人际化与个性化

从拉扎斯菲尔德的两极传播论以及传播的实践可以得出,大众传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人际因素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际传播上,网络环境下的广告传播也不例外。网络环境下的去中心化,使得受众细分化,受众不再是大体一致的受众,而是充满个性的个体。广告传播也不再是撒网式的大众传播,而是更加趋向“窄告”,即广告面对的是更加细分化的受众群体和个人,由此产生了虚拟社区营销、病毒式营销等新型营销策略,以及个性化订制广告、blog个媒体广告等新型广告形式。可以预见,广告的人际传播、口碑传播以及个性化将成为未来广告发展的新趋势。

病毒式营销。经济学上有个“荷塘效应”原理:第一天荷塘中只有一片荷叶,一天后就会新长出两片,两天后新长出四片……可能到第29天只看到四分之一的荷塘被荷叶覆盖,到第30天还有一半的荷塘是空的,但到第31天,你会发现整个荷塘都会被荷叶覆盖。网络就是这样一个荷塘,网络的无限复制、分享传播特点使得网络传播像病毒一样,呈指数级扩散。这种病毒式传播一般使用一些基于网络人际的分享程序,如QQ、MSN、E-mail、BBS、blog、虚拟社区等来传播广告或品牌的内容产品,通过网络传播的人际扩散的病毒式特点,使得广告内容通过网络人际关系、口碑传播,迅速覆盖广大受众。

个性化订制广告。个性化订制广告是基于数据库,追踪网站用户的在线行为,根据用户的行为找出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基于用户兴趣和习惯,为用户提供和他们兴趣习惯有关的广告。③个性化订制完全以受众或曰消费者为中心,是一种更为精准的广告投放方式,也使得互动传播更为准确、深刻。广告的“广而告之”属性正在慢慢消解,“一对一”式的个性化营销与传播成为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

个媒体广告。2006年,“YOU”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在网络传播中,每个人都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传播者,个媒体成为网络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网页blog是当前最热门的个媒体。博客不仅能作为一个个人表达平台、网络交往平台,还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广告平台和网络营销平台。虽然博客的商业价值还有待开发,随着博客的商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无论承认与否,博客媒体将成为网络广告新的投放热点。

社区营销。Web2.0时代,是一个网民主导的社区时代,网络受众被划分成一个个虚拟社区。消费者在网上按照共同的爱好、话题或者共同使用的品牌产品来形成社区,通过口碑传播在社区内互相影响,形成较强的群体归属感。社区营销即利用网络虚拟社区,细分受众群,按照受众特点定向投放广告。或者利用社区,设置议题,形成讨论,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美誉度,进而形成品牌归属感。社区营销也将是未来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之一。

结语

总之,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广告,无论是传统媒体广告还是新媒体广告都将呈现出新的趋势:

首先,广告的互动传播将更加娱乐化,引入游戏等娱乐形式。广告的互动层面将更加深化,进而从受众的大脑思考、心理参与的层面实现互动传播,受众会越来越主动并“涉入”到广告的制作和传播的过程,充当互动传播的双面主角(既是接收者又是传播者)。广告的互动传播将更加便捷、精准,广告的平台同时也会成为消费者和广告主直接交易的平台。

其次,广告的表现形式、传播策略和手段会更加多样。广告和营销将会超出广告或营销本身,越来越重视体验、重视内容、重视事件、重视口碑,使得广告或营销带有更大的、更具吸引力的附加值。

再次,广告或营销传播将越来越细分化、窄播化,将更加重视人际传播的作用,更加重视个性化因素,从“广而告之”走向“精准告之”。

注 释:

①许正林、薛敏芝:《2007年西方广告研究综述》,《中国广告》,2008(3)。

②灵玲:《精准策略――iFocus不变的关注》,《广告大观(综合版)》,2008(3)。

③杨坚争、李大鹏、周杨:《网络广告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趋势

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

(一)“互联网+”1.0时代——“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

所谓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即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商务闭环,构建一体化的多边市场平台。平台价值在于通过互联网集合客户群体,通过各种客户群体的互动创造最大商业价值。例如百合网、世纪佳缘等相亲网站,就是通过相亲的男女方客户互动产生盈利;再比如淘宝网通过建立开放式的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多元化的购物体验,并收取入驻商家的宣传费用。所谓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即在互联网上给予消费者免费的基础服务,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市场的免费服务或免费产品,借助第三方支付弥补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二是除了基础服务免费外,对高级服务进行溢价收费;三是利用免费服务培养忠实客户,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进而采取后续收费模式。作为“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的佼佼者,奇虎360在2007年异军突起,凭借着免费的杀毒服务,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相继推出的安全卫士与软件管家等免费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体验。2008年,“360安全浏览器”的推出,更是为奇虎360带来了大量现金流,免费的网站导航服务,广告费盈利模式弥补了其经营成本,随后的360游戏与360其他自主软件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用户优势下,平手其他品牌,形成了多边化的协同效应,促进了行业发展。

(二)“互联网+”2.0时代——“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产品、平台与社区分别是根本的三个层次,在“平台+免费”商业模式创新快速发展过程中,“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优势逐渐展现,以小米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内容+社区”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媒体属性+商品与社交属性,通过媒体传播产品的内容将消费聚合,而后通过社区消费者的培养、沉淀,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开展商业活动。“互联网+”2.0时代的内容,即全媒体化内容,企业借助媒体网络,更有针对性地吸引客户、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粘性。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使得全媒体化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完善,企业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内容互动链接,随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口碑与品牌价值。互联网的社区化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购买商品,在网络社区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小米社区为例,在小米手机设计阶段,便积极吸纳手机发烧友,共同探讨手机的功能。从小米1到小米6历经六展历程,小米秉承“一切环节皆体验”的商业理念,通过小米社区持续不断的培养忠实客户,通过提高客户的参与感与忠诚度,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中,小米公司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形成了良性发展循环。

(三)“互联网+”3.0时代——“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4G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3.0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渗透率不断提高,互联网产业链外延不断拓宽,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词。相较于“平台+免费”与“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在于“流量至上”商业逻辑,随着前期发展的流量积累,企业的竞争优势日趋明显,在大流量的堆积下,流量的变现功能凸显,例如视频网站、旅游网站与购物网站,纵向的产业链发展趋势明显。“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开展O2O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传统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效率,另一方面重塑传统产业链,打造了新型商业模式与供需程序,拓宽了市场空间。以京东商城为例,随着京东自营物流的布局日趋完善,其产业链的闭环逐渐形成,通过定制供货与自营销售等方式,塑造了京东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与“互联网+”2.0时代相比,3.0时代的变现特征在于线上与线下共同变现。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商业模式,遵循顾客导向,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供需矛盾,扩大供给与需求,提升产业资源利用率。例如,以现象级Uber、滴滴、快的为代表的打车、租车商业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融合,开创了新型商业模式。

(四)“互联网+”4.0时代——“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生产力工具理论视域下,近年来跨界商业生态网络组建形成。相较于“互联网+O2O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4.0时代真正开启了全社会的资源整合模式,除了传统产业链的“互联网+”发展之外,国内互联网巨头凭借着流量优势、资源优势与经验优势,推动了“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发展。根据阿里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根本在于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与在线化发展。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不断革新趋势下,移动终端设备与互联智能终端设备层出不穷,为“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后端数据支持到前端数据支持,再到基础设备支撑,多个方面协同发展共同缔造了“互联网+”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纵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目前都在向着“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发展,一方面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对外开放,例如百度医疗云与金融云、阿里巴巴政务云与电商云;另一方面是跨界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例如京东与国美、阿里巴巴与苏宁等,多家大型互联网巨头企业的联合,通过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整合,构建了更丰富、更健康也更庞大的新型跨界生态网络。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传统产业巨头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包括万达集团、联想集团与苏宁集团等,纷纷通过“互联网+生态网络”的方式,拓宽了产品线与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与附加值。在多元化合作路径下,越来越多的跨界、跨产业生态网络不断发展壮大,引领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跨界融合新业态。自“互联网+”4.0时代以来,跨界融合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通过培养行业新生态的方式,跨界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苹果电脑跨界手机,颠覆手机行业龙头诺基亚;腾讯以微信平台跨界通信领域,颠覆传统运营商的短信与语音服务,开创“微时代”;特斯拉进入汽车产业,阿里巴巴携手上汽公司等,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取得了杰出成果。未来“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绝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是跨界融合的竞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行业间边界越来越模糊,行业与企业的跨界竞争壁垒不断降低,使得跨界竞争成为了新常态。客观而言,跨界融合需要企业利用竞争优势打造新的生态,秉承共享、共赢与合作原则,完善商业生态系统,扬长避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配置共享经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WeWork、Airbnb与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大热,凭借着其独特的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提高资源配置率,激活闲置资源,让参与者获取共享红利,并实现多方共赢互利的目的。以Airbnb为例,从2008年成立以来,品牌已经在全球两百个国家拥有两百万套房源,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量超过三千五百万户,品牌估值已经超过两百五十亿美元。国内方面,从短租平台到出行交通工具,再从物品分享到知识技能共享等,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也取得了飞速发展。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高达两万亿元,参与人数超过五亿人,涉及领域包括房屋短租、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以及金融、知识技能和交通出行等方面。在国内共享经济热潮下,诞生了小猪短租、神州租车、共享单车与滴滴出行等新兴知名企业。“三流”融合新闭环。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是商业模型的基本要素。其中,物流是产品与服务的表现,资金流是支付与资金运转的表现,信息流是商业信息与产品信息的互动。在“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利用“三流”合一打造商业闭环,将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京东、苏宁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均是打造商业闭环的杰出代表。借鉴其成功的完整内部商业生态打造经验,现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信息流的把握,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与价值,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时、准确采用大数据分析,为商业模式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是物流体系的构建,充分实现产品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产品信息与品牌的价值信息能够轻松通过互联网传递。为了打造商业闭环,现代企业需要秉承“线上线下结合”发展理念,通过与物流公司、互联网公司合作,打造线上线下无缝的服务体系;再次是资金流的保障,借助第三方支付渠道与金融管理部门,保障资金流的良好循环,打造商业模式的生态圈,实现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全方位了解;最后,通过“三流合一”的方式布局线上线下,构建闭环生态系统,其类型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自上而下的商业闭环,其主要对象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向下整合资源,构建内部生态闭环,以BAT为代表,通过补充线下实体店,收购实体线下企业的方式,进行线下布局,打造闭环生态圈。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不仅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负责物流端,而且还投资和收购了苏宁、文化中国、海尔日日顺与快的打车等企业,补充了其信息流与资金流;二是自下而上的商业闭环,主要以传统企业为主,通过顺应互联网时展趋势,寻求线下向线上的商业延伸,构建O2O闭环生态。例如苏宁电器、银泰宝货与万达百货等,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支付体系,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垂直一体化打造闭环,例如已经构建生态圈的乐视与小米等,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积极延伸,整合了内容、平台与终端资源,构建了完整生态圈。小众市场长尾模式。所谓长尾模式,即以“款多量少”的核心理念,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优势在于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提高服务商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在物联网体系下、众筹模式下,通过及时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制造企业可以利用定制化或小众市场运作方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销售量。长尾模式下C2M、C2B、C2F最为常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C2M模式核心在于按需生产,C2B直接连接品牌企业和消费者,C2F则是互联网平台与工厂连接定制个性化的网络产品。客观而言,在定制与按需生产的模式下,能够让消费者买到价格低而性价比高的产品,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趋势,C2B、C2M、C2F模式必然更符合市场规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现阶段国内外已经出现诸多类似网站,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定制时代。个性化、小批量、多样化的小众市场长尾模式,生产销售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掌握了分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打破了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瓶颈,能够按需生产、定向销售,通过创新与创意的融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启示

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从“平台+免费”到“内容+社区”商业模式创新,再从“互联网+O2O产业链”到“互联网+跨界生态网络”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广泛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构特征与商业特质。从“线上流量变现”到“线下融合聚变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其实就是互联网发展潮流、发展规律的映射。随着网络时代对生活与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需求愈加多元化,企业需要采用互联网思维,顺应时展的趋势与潮流,积极做出改变,遵循商业逻辑与价值逻辑,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除了要注重技术创新以外,更要高度关注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强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把握客户的痛点。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产业链整合或跨界融合,与互补性的社会资源合作,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生态网络。通过更高效的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体验与解决方案,提高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创造更大商业价值。遵循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保持商业模式的持续生命力,需要始终保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动力,这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获取是目的,前者是指创造顾客价值,后者是指获取企业价值,两者需要同时兼顾。通过创造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受其消费收益大于支付成本,则有助于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购物体验,有助于企业培养忠实的客户。与此同时,企业通过营业收入补偿成本费用获取更多利润,才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商业模式创新基本原则下,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需要平衡兼顾,符合商业发展规律。反之在过度的“烧钱”发展模式下,在缺乏合理盈利方式下,在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难以有所作为的形势下,必然不会产生最佳的商业效果,其商业模式难以符合市场与客户需求,不利于企业或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晓芳.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14(24)

2.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康俊.“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互动机制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社区媒体发展趋势范文6

新媒体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互联网衍生出移动互联这个新型媒体平台。现在,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移动互联平台,越来越多的手机客户端涌现出来,房地产媒体也从互联网开始向手机客户端延伸。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中,《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记者采访了北大黄埔同学会副会长、江苏泰狄信置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经理陈飞。他觉得互联网是地产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中小地产企业破局之路的重要的选择。

陈飞认为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房地产开发中,首先要考虑企业自身是否具有这个条件。“比如说地理位置、周边配套的环境,还有手上的产品是否适合互联网,以及最关键的一点―机遇。”在他看来,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谈抓住这次机遇的问题。他认为,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地产企业中,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做深入调研,如果贸然地套用市场成熟的模式,做出来成果也许不会理想。“总之就是,再好的新东西也一定要适合自身企业才是最好。”

陈飞表示,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地产企业运营中去,是非常符合当前潮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做为企业都应该拥有这种接受新思维的头脑,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发展企业,是目前准备转型的地产企业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随着2014 年房地产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趋势渐渐拉开序幕,小米放出风声准备进军房地产,地产大佬纷纷发声,言谈中有挥之不去的担忧。在谈及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地产市场,会对未来的房地产业造成哪些影响时,陈飞表示“:我个人认为,小米的加入对当前的地产市场冲击不会太大。这是因为房地市场具有特殊性,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进入,就扰乱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旧有局势。我认为,凡是专业的房地产企业都没必要担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