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经济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经济模式范文1
关键词:市场经济;中职学校;核算制度;权责发生制
会计制度可以全面且有效地将会计工作与经济责任相链接,同时也是实现会计核算、监督、反馈的一种经济管理政策。而在收付实现制模式的实施基础下,以该制度为主导的记账模式不仅实现了中职学校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并且还对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明确的强化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对教学工作的越加重视,以及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各大中职学校的会计工作环境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个变化的背景下,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制度无法再继续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科学合理地探究会计核算制度便成为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工作的主要课题。
一、收付实现制度存在不足所衍生的问题
1.收入管理问题的不足
在收付实现制实施的基础下,无法有效地对各个时间段中的学校资产的实际消耗给予客观的反映。其中,根据收付实现制的要求,假如我们不将学生所亏欠的学费充分地记录在账单上,那么时间一久将容易造成收入的缺失。另一方面,一些单位需要根据合同的要求而缴纳一定数目的款项,并且经营单位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而纳入负债,但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的标准,学校又未能将债权资产列入其中,这就使两者之间的会计信息出现偏差。又或者固定资产这一环节,校方往往只是核算原值,对于折扣方面却不予列入,当时间一久,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和账面之间很容易出现差异。另外还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就是许多材料已然入库,并且已被需要所消耗。不过由于未支付款项,所以根据收付实现制的要求,该项资金的支出未能纳入到核算工作当中,从而使得中职学校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2.无法真实准确地对学校经济状况给予反应
众所周知,收付实现制为主导的会计核算制度基础下,其实就是将已收到的实际金额,或者是已经支付的金额当作已确认的收入或支出金额的依据。但是,若想扩大学校的规模,就必须在原基础上进行扩建,完善设施,而这些措施都需要资金的扶持。所以贷款便成为当前众多中职学校的资金来源。不过,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所沿用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所以校方并未对那些已经发生,但尚未完成现金支付的数额进行确认,因此使得这类学校在每个季度期间都要支付高额的利息。另外,像这种不考虑资金的取得和付出的归属期间的核算方式,往往会对收入
和支出的配比造成严重阻断,进而降低了学校化解财务风险的
能力。
二、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建议
在对我国中职学校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革,并融入权责发生制时,首先要对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认知和了解。而中职学校在实施收付实现制的时候,更要针对校方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从而让权责发生制有选择有目标地展开补漏工作,最终弥补我国中职学校在该领域上的严重缺失。而目前,随着我国中职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快速,以及我国相关会计制度的逐渐完善和健全,权责发生制在我国中职学校会计工作领域当中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增加该项制度的核算基础范围,并逐步实现统一的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核算制度,这将是今天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1)概念
权责发生制的概念是以权力和责任的发生为基础的,从而对收入和费用的归属加以确定的一种管理原则。通常来说,权责发生制就是指当收入已经发生,或者需要负担的一些费用是在本期内生成的,那么不论这个款项是否被接收到,都将列入本期的费用处理当中。与之相反的,那些不算在本期处理当中的费用,哪怕是它的款项已经得到支付,也不能够算作是本期的账目。
(2)适用性
权责发生制的适用性在当前社会中越发明显,不过从整体来
看,在反应财务状况方面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不足,比如,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得非常到位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很有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的变现资金而让自身陷入到经济危机当中。所以,这就需要事先创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从而弥补权责发生制上面存在的不足。
(3)适用范围
根据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已实施了权责发生制。其中,该项制度所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以下几方面:①无形资产摊销;②定期存款、利息支出;③税金;④租赁、固定资产修理等。
2.权责发生制的融入建议
(1)财务账与基建账分离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为我国中职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不过,由于为此向相关机构借入的资金存在着各异的用途,所以当将这些资金全部纳入到借入款项科目核算的时候,常常会与明晰性原则背道而驰。同时,长短期债务一起列入报表当中,这样不仅不利于管理者的分析,还会影响金融机构对中职学校的财务状况的评价。所以,再进行报表设计的时候,会计人员可以有机地对收支分类加以调整,并根据需求而增
设相关科目,从而让教育成本、现金流量等细节充分呈现在报表
之上。
(2)将基建归纳到财务当中
目前,随着收支分类科目被政府给予系统的调整,使得基建账游离在财务账的,进而导致基建资金拨款违背了体制改革的要求。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应该归纳到部门预算当中,而作为资本性支出的基建业务也应该归纳到学校的预算部门当中,并由会计统一核算。不过目前的情况就如上述所言,基建账游离在财务账之外,这便使会计往往要面对两套账务和报表。并且相关部门无法有效、及时且准确地对相关财务信息加以掌握。因此,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单位能够及时对学习的部分情况给予了解,并制定合理的追踪计划,从而让管理等工作得以实现,进而让基建成功归纳到财务管理当中,这样的措施也可以更全面地对学习的财
务状况加以呈现。
(3)固定资产核算和分类
在进行固定资产分类核算的时候,要确保核算工作与管理部门的要求一致,其分类的标准也必须以管理部门的要求为基准。另外,还要在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同时增添“累计折旧”科目,从而准确地将固定资产的净值体现出来。同时,学校还要及时确立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的中心地位,让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得到有机统一。另外,学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根据当前的规定,它的土地使用权应该归纳到无形资产当中给予核算。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核算的标准与管理部门的要求相一致,同时还可以便捷管理者的
及时管理。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缺乏完善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对教育资产的监督效果也差强人意。所以,这便要求校方围绕财务预算做好事前预测,结合统计、概率以及风险预测等知识,从而规划出符合中职学校发展的会计核算制度。另外,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管理工作,自改革以来会计工作便担负着协调经济管理,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责,它的工作效率和能力素质不仅时刻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同时更间接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对教育工作的越加重视,以及我国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以来,使我国中职学校会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而在这个背景下,会计人员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同时还要紧随时代的脚步,让自身的能力素质满足时代的需求。而这一点,不仅是当前我们会计人员所要严格谨遵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未来工作中所要时刻坚持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冯淑萍.关于建立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1(01).
[2]尹秀娇.对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0(10).
[3]杨世忠,曹梅梅.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J].会计研究,2010(08).
市场经济模式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市场营销模式;低碳营销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出现符合时展的需要,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政策的支持下,将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利的改革。对于企业而言,要转变观念以低碳环保为核心实行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与流通,以及绿色服务的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营销道路。
一、介绍三种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史
(一)概述传统营销模式
如今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的重要关注点,是由于时代的需求,满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一般以自身发展利益为战略核心,而不考虑消费者的个人需求的重要性。也就是“”卖方阶段,企业”生产什么”就“出售什么”。而消费者有限的消费能力以及低下的生产力是产生这种销售模式的主要生产来源。这种销售模式。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只是有利于一个企业短期发展的需要,然而企业要长远发展还有社会进行全面发展时这种模式百害而无一利。比方说企业的管理者只考虑眼前利益,对生产的产品相当的有信心,考虑风险和优势过于片面,总以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很不错,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性价比相当高,但是没有考虑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市场潜在危险,同时对消费者的需求不了解,容易得“营销近视症”。
(二)简析现代市场营销模式
时代的改变促进人们对市场消费以及企业对营销模式看法的改变。社会迅猛发张,为了加快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大幅提高生产能力,把产量翻几倍,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完全跟不上,只能被淘汰出局,因此现代市场营销模式孕育而生。从此以“卖方市场”我主题的传统市场营销模式转变为以“买方市场”为主体的现代市场营销模式。现代市场营销模式能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详细的了解市场的行情,摸清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消费欲望;第二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本行业的市场饱和状况进行科学调研,准确的对自身产品进行定位,建立潜在客户,消费市场以及消费人群的资料;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分析企业面临的难题集中所有的人力财力制定准确可行的市场营销方案和轻重分明的人事调度,统筹各部门,以自身优势作为快艇,劈波斩浪一路高歌。
(三)低碳市场营销模式的产生
虽然到了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显著提高,但是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断恶劣的全球变暖现象,极度匮乏的自然资源以及日渐枯竭的能源等世界难题敲打着人们的内心,生存和发展成为一种抉择和挑战。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和营销模式的利弊,同时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求改善人类的生活状况。因此低碳时代到来,同时孕育出低碳市场营销模式并且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为经济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低碳市场营销模式充分考虑消费者,保护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利益这三者间的影响和联系,在社会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在,企业权衡三者关系,并且作为重点,然后对企业的服务政策以及产品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改进,生产和销售。它的营销模式也就是“产品导向+消费者导向+自然因素影响”。
二、分析低碳市场营销中的困难和挑战
凡是都有两面性,低碳经济也不会例外。它从源头革新了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经验支撑低碳生产,低碳营销的成本大幅上升,所以说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也赠送了挑战。具体点说就是要求企业关注低碳经济的新领域和新挑战,比如碳交易,碳的关税和碳的金融等方面,从而给企业发展争取更有利的条件获得更丰厚的利益。
(一)实行碳交易政策
为了合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采去的市场机制就是实行碳交易。因此全球企业都积极的采取行动,为获取碳交易市场上的利益不断竞争。然而碳交易对各国企业而言都是探索时期,但是这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有巨大潜力,可谓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二)发展碳金融市场
整个金融体系应对温室效应问题所采取的创新机制,在此过程中所有金融获得都可以认为是碳金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是新颖而且新生的,因此企业必须应对这一低碳形势采取正确和里的应对措施,要利用碳金融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同时拓展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并且加快低碳产品的营销模式,培养新型的销售人才,争取碳金融市场的利益最大化。
(三)征收碳关税
发达国家利用碳关税在科技,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等低碳领域的作用,强制推行限制碳排放的有关规定,从中获取利益。然而发达国家这种新型的以环境保护为由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扰,因此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支柱的企业要积极应对,努力研究谈技术,拓宽自身的营销渠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实施低碳绿色转型的策略,集中力量攻克发达国家在碳关税征收过程中的贸易壁垒,谋求最佳的发展地位。
(四)低碳能源的限制
中国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以煤为主,现今资源条件是富霉,少气,缺油,因此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但话句话说发展空间巨大。在电力中,高碳发展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水电占优比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而火力发电占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火电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太大,因而急需低碳能源的发掘。国家对此问题非常关注,并且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多项科研进行探究,以寻求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同时相应低碳理念的号召。总的来说,企业要率先实行低碳营销,抢占先机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核心竞争力,实行切实有效的低碳营销模式,才能帮助企业在竞争中继续不断发展。
三、实行低碳市场营销的措施和策略
(一)强化低碳理念,大力发展技术创新
低碳营销的坚实平台就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低碳时代的竞争来源就是低碳技术和技术应用方面的竞争。企业应该使用出低碳生活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策略,将两者用作低碳时代中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和资金投入。企业需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低碳消费市场信息,注重培养消费者对低碳理念的认知,让消费者爱上低碳生活。同时要加强低碳产品的开发,对能源节约,资源分配和高效能方面投入精力,全心全意的保证低碳营销的顺利实施。
(二)健全低碳有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要重视低碳经济市场,认真研究并出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规定,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低碳营销的外部环境,同时得低碳营销创建一个良好的保障体制。我们可以看到走低碳经济之路会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值得去做还要做好做大。我国应该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在相关法规的讨论修订中,要全面分析气候变化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拟定有段条款,在技术导则中添加对其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目的在于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
(三)积极倡导个体低碳消费
企业要实行低碳营销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低碳消费,具体实施措施在于改造自身理念并且培养消费者的低碳理念。这需要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对消费者潜移默化的引导,比如在产品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低碳技术,比如对产品的包装上,在设计之初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节约资源重复利用可回收处理,这样消费者自然而然的会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四)企业建设低碳文化推行低碳组合营销策略
低碳企业文化可以丰富企业文化,更好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推广,并且低碳年龄会推动企业谋求更长远的规划,两者之间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同时消费者受到良性的文化熏陶并且高度认可,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合作源源不断,整个社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低碳企业文化将造福全国。在低碳企业文化中,低碳营销渠道广利润大,低碳产品很受欢迎,企业可以薄利多销也能简化销售层培养成更干练的经销商,在网络销售的优势下实现产品的优良布局,也简化经销商层级,低碳产品的经销成本大大降低,形成“互联网+低碳营销”的新型销售模式。
(五)发挥非盈利组织的影响力
在强化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方面,非营利组织扮演者者绿色营销的指导角色。在低碳营销模式的推广中,非营利组织要以身作则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帮助消费者苏丽低碳消费的理念,同时帮助企业贯彻落实合理的低碳研发,低碳管理,低碳生产,低碳营销的低碳营销模式。使整个社会行动起来,以节能环保为宗旨,推行低碳营销理念,促进经济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有机遇也存在挑战。国家,企业各个组织以及消费者要以身作则,推行并坚持低碳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市低碳场营销道路,追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红阳.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探索[J].中国市场.2015(01)
[2]贾书梅,宋天和.低碳经济与企业战略转型[J].企业研究.2010(01)
[3]朱光磊.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4(12)
市场经济模式范文3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合作模式;区域经济合作
前言: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建设存在着重大问题,若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通过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不断合作,形成一个合力共同促进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有几种经济合作模式的存在,但是促使长三角地区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注入新的理念和开辟新的路径,本文也提出了一些关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建议。
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类型的探讨
1.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一体化的合作模式
采用政府主导的行政一体化合作模式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一些人认为这种经济合作模式是可取的,因为这种经济合作模式实施起来比较简单、方便,但是这种模式在实践发展过程,可以看到这种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可能冲击到市场机制。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关系就是政府主导的行政一体化经济合作模式的典型,而目前我国已经进行市场化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计划经济的发展已经不适合我国发展的实情。因而,如果一贯采用这种经济合作模式,很有可能会对我国的市场机制造成严重的冲击。
(2)在经济合作模式的内部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整个长三角地区虽然只有两个省和一个市,但是其经济的总量在全国所占比重较高,约为四分之一,人口数量也很多,因而处理好长三角地区与中央和其他的省市之间的关系就是非常重要的话题。②以珠三角的发展为例,虽然整个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一个行政区域,然而在市场化改革的条件下,其内部城市仍然存在许多协调方面的问题。如果长三角地区依旧采用这种经济合作模式发展下去,其现状很有可能与珠三角相同。
通过对以上经济合作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继续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模式是不现实的。
2.以市场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以市场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模式,在许多人看来,这种模式似乎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因为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做到撤销政府的干预以及切断当地政府和企业家的联盟关系,真正实现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格局,但是依据我国目前的状况,采用这种模式也是不合适的。我国目前处于市场机制的转型期,市场机制本身不够完善,然而我国面临的市场正处于发展之中,许多强大功能都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需要政府充分发挥领导的角色,引导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是目前我国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综上所述,以市场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虽然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而形成的理论成果,但是就我国市场现状而言,这种经济模式还不能在我国实现。
3.以政府、市场、企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所以我国应努力打破地区间的壁垒,快速促进产品流通,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脚步,从而推动我国市场形成统一的局面。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实行以政府、市场、企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非常合理的。
(1)以政府的推动为主导。①高度协调长三角地区的各城市之间的发展,这种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②政府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为各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政府尽量少参与企业的投资等,给每一个企业都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③在城市的公共产品领域内,政府尽量避免进行重复投资,增加资源的合理运用。④政府实行经济政策要统一,不论是其省级还是城市,要保持政策协调。
(2)以市场为主动。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要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促进市场的活跃,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不断增长和平稳运行,因此,在长三角地区实行的经济合作模式一定要以市场为主导。
(3)以企业为主导。随着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个企业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改革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明显。
总之,我国长三角地区应实行以政府、市场、企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非常合理的。
二、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的新理念和合适路径
1.建构长三角经济合作的新理念
长三角地区要想更好的发展,建构经济合作的新理念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抛开传统思想的束缚。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会有依靠政府的开明去发展企业的传统思想,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在长三角地区,如果发展企业,可以将企业目光放长远,在市场环境中,有很多资源是存在的,企业自身通过市场的途径就可以轻松的获得利益,关键就是需要看企业有没有善于发现和利用的能力。其次,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而政府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一些想要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积极打破地区间的行政政策等限制,利用其他潜在的资源优势,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企业。
2.开辟长三角经济合作的新路径
长三角的经济合作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从而逐渐提高层次,做到循序渐进。例如:从发展产业的角度来讲,可以先从第三产业的经济合作着手,从而逐渐扩展到各个产业领域。首先发展第三产业。之所以要先选择第三产业,是因为它有服务半径的限制,而在这服务半径之内,开展合作以后就极其容易产生规模的递增效应,可以更具影响力,像是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都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其次,向全产业开始延伸。长三角的经济要想稳定的发展,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贪图经济过快发展和推行范围过大。
三、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模式发展的建议
1.积极寻找新的合作载体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这里的经济发展比较快速,因此也给经济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长三角地区内,还是比容较易找到新的合作载体的,因此,更能促进整个长三角地区更好的发展。
(1)利用地区内影响较大的项目,从而进行合作,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不断的积累合作的经验,并努力推动这类合作发展成为惯例。在长三角地区,影响较大的项目主要有:上海世博会、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等。这些项目本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与这类项目合作之时,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主动开展一些需要合作的项目。在长三角地区,人流众多,发展的机会也比较大,而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离不开项目的合理开发,政府可以主动开展一些项目,促进企业间进行合作的机会,为合作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如:合理开发区域景观,促进旅游业;合作完成小区或者大学城的建设等,开展这些项目,都可以找到新的合作载体。
(3)开展跨区域的合作,打破地域限制。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内,打破地域的限制,进行跨地域的合作是一种很好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地区之间合作获得双赢,同时也可以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共同发展[3]。
2.不断强化合作的基础工作
目前我国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工作就是构建和完善长三角城际的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在完善这一交通体系的过程中,建议相关部门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亲民的原则。亲民主要就体现在要为百姓服务,能够方便他们的出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交通,而如果将交通体系向城郊或者无人区发展,既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同时也对城市的发展不起任何作用,因此在构建和完善交通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百姓出行的因素,力求方便每一居民区的居民的方便出行。
(2)系统的原则。在完善交通体系过程中注重城际与城市内部的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一个好的系统,可以使交通更加便利和畅通,也可以使居民出行时的时间减少,还可以使城市的工作效率提高,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3)快捷的原则。建立快捷的交通是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坚持交通体系快捷原则的基础上,应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第一,城内的交通体系,城市内部的人口比较密集,因此交通极有可能会出现拥堵现象,所以加强城内的交通建设,尽可能保持城市内部的交通畅通;第二,城市圈的交通体系是城际和市区的分水岭,在这个过渡的地带,也需要充分发展和完善交通体系建设,从而方便市民在城际和市区的转换;第三,城际与市区的换乘交通体系。如果城际的交通是畅通的,而市区内部的交通是堵塞的,这就不是一个好的交通系统,加强城际和市区的换乘交通体系,可以更方便城际人口走向市区以及市区人口走向城际地带。
现阶段,珠三角的城际交通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因此长三角也应尽快跟上发展的脚步。
3.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一个地区的发展,其调整产业结构是有必要的,可以更好的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在构建长三角的建设框架中,就应体现出合理的产业结构构想,做到基础产业的企业间协调发展、新兴产业的企业间共同发展、支柱产业的企业间互补发展。
(1)促进基础产业的协调。基础产业就是一些比较大型的原材料工业,例如:交通、能源等,促进这类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防止企业之间进行地区的划分,也可以防止企业过度的竞争不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2)推动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我国新兴的产业有很多,例如:电子通讯产业、计算机产业等,这些产业应用到长三角地区以后,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是比较有利的,可以促进其快速发展,但是在其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兼顾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在竞争中求共同促进,在合作中求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新兴产业共同带动经济的发展作用。
(3)协调支柱产业的互补发展。在长三角地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产业,如:纺织业、机械产业等,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并且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部门应鼓励这类产业进行产品的竞争和合作,从而能够促进水平分工,从整体的角度来讲,可以提高区域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合理调整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平衡、更稳定,从而保证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的探讨,不难发现,长三角地区目前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速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在固有的长三角经济合作模式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开辟出新的发展道路和注入新的发展理念,而寻找新合作载体、强化合作基础、调整产业结构的具体实施可以促进长三角地区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锦云,李晏墅.从“融入长三角”到“服务长三角”的嬗变――安徽参与泛长三角经济合作的战略创新[J].华东经济管理,2009,10(3):203-204.
[2]蔡玮.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对接”模式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
市场经济模式范文4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经济管理 新模式
改革开发以来,国家逐步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并确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就要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一、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国内很多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为主,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强调生产,对生产环节尤为重视,从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内容,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还可能发生停止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变以往的经济管理理念,则极易导致发生资金链条断裂、产品积压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从现阶段很多企业发展状况来看,经济管理工作由数个部门兼职完成。经济管理队伍主要由各部门人员构成,大多都是临时性的,造成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进行也具有临时性特点。个别企业甚至不重视经济管理工作,没有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制度上缺陷较多。企业管理队伍不够专业,无法科学合理的制定经济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工作协调性不强,无法全面控制经济管理活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带来不利影响。
(三)企业组织结构僵硬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很短。当前,国内很多企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缺乏较强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计划经济体制对其影响很大。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组织结构会让企业被市场淘汰。有些企业只看重利润,在提升经济效益上大力投入,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增加了企业发展的风险,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人员资源管理问题
技术人才是生产经营的基础,所以企业只顾吸引更多技术型人才,从而忽视了管理人才的引进。当前,很多企业缺少专业管理人才,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不够合理,从其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来看,主要由领导把关,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影响很大。此外,企业没有安排足够的管理人员,管理部门也是临时设置的,部门间人员频繁发生流动,导致影响了工作进展,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也无法顺利进行。
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一)转变经济管理理念
企业要想提升经济管理效果,首先应该转变经济管理理念,提高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此,企业尽快改变以往落后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经济法律法规、企业经济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将这些制度法规落到实处。同时企业还要增强员工革新经济管理理念的意识,从经济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中的精神入手,积极探索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新模式,严格进行执行。并根据市场实际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此外,企业还要科学的评估经济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对于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要求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员工加强沟通交流,沟通交流要及时和有效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利用好企业资源。企业在制定经济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掌握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确保与之相符,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机遇、挑战、竞争对手等也更要,要将其纳入到经济管理模式中。
(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要通过制度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理念、方案及战略反映出来,为保证企业制定的计划可以在经济活动中顺利实施,需要制定并落实经济管理制度。只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管理制度才能完善,对此企业要规范内部督查与审计,各部门必须根据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将企业经济管理方针政策体现出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干实事的原则,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现象,要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严格审查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经济活动隐患是主要审查内容,妥善保存审计记录,便于日后查阅。
(三)健全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要想提升经济管理效果,需要优化组织结构,由于企业部门较多,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员工的职责也不一样,所以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将各部门职责确定下来,让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完善。通常而言,董事会是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高领导层,通过董事会的商议,可以将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经济管理活动等决定下来。企业在选择经济管理模式时,要坚持科学、高效、民主的理念,将员工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支持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鼓励他们就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出相关意见。
(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在优化经济管理模式时,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现阶段状况来看,虽然大多数企业都积极革新经济管理模式,但是经济管理活动仍然进展较慢,主要是因为企业专业管理人才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企业要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确保充分发挥企业经济管理职能。对此,企业要严格落实员工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升职制度,并适当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这样能够更好的协调各部门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三、结语
总之,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重视,从市场实时变化情况出发,合理调整经济管理模式,从而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有利位置,实现自身的稳定长远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经济管理新模式,为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梁振兴.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J].经营管理者,2014(22):69.
市场经济模式范文5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目前的市场经济表现出了多变性较强等特点,而对于企业来讲,想要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就要从获取发展主动权、发言权入手,在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做好改革与创新工作,积极应对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在引入新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升管理效果,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方向
在新时期发展下,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使得企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加。而引入新型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在企业发展中要做好经济管理与市场结合工作,在引入新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发展模式,确保企业能够不断获取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得商品逐渐呈现市场化特点,而这也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进行企业经济管理能够实现对资料、价值等的统一管理,优化企业经济管理结构,保证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促进企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因此,在现阶段发展中要做好部分工作细分,打造出新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挥好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因早期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主要以借鉴国外管理经验为主,所以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这种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了,所以也就需要不断提升经济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如果在构建经济管理模式时难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那么势必会出现难以适用等问题。所以在发展中需要从管理机制、思想与手段等方面出发,坚持创新性发展目标,结合新时期发展特点,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1]。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意义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要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相关工作,确保运营的稳定性。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可以说,企业已经成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市场本身有着不确定性较强等特点,所以企业在发展中处于动态化发展状态,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而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企业就需要具备高效的管理制度,在赢得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提升发展能力。由于企业在抗风险能力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在发展中需要掌握企业具体情况,做好资源配置与完善工作,坚持从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与要求出发。管理人员要主动学习先进管理经验,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保证决策等方面的科学性。第一,创新管理模式能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因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且在发展中主要以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发展等进行调整,所以也就造成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变动相对较大。因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全新的发展阶段,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市场经济发展发生变化后,也会对企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要结合市场经济变化情况做好调整工作。如果企业在发展中依然使用传统管理模式,那么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中要从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出发,提升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在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保证发展的先进性,坚持与时俱进原则,提升工作质量,充实企业内部实力。第二,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企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就要坚持从时展角度出发,展现时代特点,保证工作的先进性与可行性。所以,企业在发展中要从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出发,在保证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基础上展现人才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实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但是也应当明确,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必然会对员工提出全新的要求,因此企业就需要积极开展培训活动,落实考核机制,提升员工能力,展现人才竞争优势[2]。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先进性不足
经营理念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在现阶段发展中,受到市场经济快速变化的影响,经营环境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依然有许多企业并未认识到这一变化,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习惯于依靠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如对科学技术认识不充分、对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等。也正是受到这种经营理念的影响,使得企业发展表现出了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如果企业经营理念不合理,那么势必会造成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甚至还会出现经营管理方法固定不变等问题,影响到了企业管理效果的提升。其次,一些企业中所掌握的经营理念先进性不足,势必会降低企业对市场的观察力,难以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变化,从而出现了难以抓准发展时机等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要从掌握市场发展形势入手,及时更新经营管理理念,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3]。
(二)管理制度完善度不高
企业只有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发挥指引与保障作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但是就目前来讲,一些企业现行管理制度并不合理,以至于经营风险不断出现,不仅打击了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难以展现人才竞争优势。有一些企业虽然开展了全面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着人才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造成员工难以保持积极的工作动力,逐渐对工作产生厌烦感等,不仅降低了员工的忠诚度,同时也影响到了工作质量的提升,限制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信息水平有效性不强
受到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对企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可以说在现阶段发展中,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企业中的各项工作中,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市场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因许多企业对信息化重视度不高,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没有对企业信息化形成正确的认识,使得企业中一些岗位信息化运用能力不强,造成企业难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获取竞争力。因此,在企业中需要不断提升对信息化的重视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转换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更新发展理念
在企业发展中想要提升经济管理模式效果,就要从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出发,保证所使用的经济管理模式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等特点。因此,在构建经济管理模式时,需要主动借鉴先进管理方法,在引入科学经济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发展情况,做好改进与完善工作,逐渐提升企业经济管理质量。其次,在制订经济管理方案时要坚持从现行法律制度出发,保证管理制度的完整性,逐渐形成适合的发展方案,真正将内部职责落实到具体环节中去。因此,在发展中要坚持从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出发,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打造出专属的经济管理模式。在构建经济管理模式时还要及时对执行能力进行评估,以此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当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问题后,则需要制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强内部员工之间的互动。管理者在工作中也要主动与员工沟通,明确员工具体情况,针对所得资源进行汇总与分析,在构建经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做好资源整合工作,逐渐提升经济管理效果[4]。
(二)完善管理体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体制,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所以,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做好职权划分,避免出现权责混乱等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满足科学发展要求。只有制定出适合的发展目标,才能提升工作的针对性,才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所以,企业在发展中要明确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的作用,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在提升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设立适合的管理部门。只有不断提升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度,才能明确发展的重点,才能确保资金上的充足性,促进相关部门的发展,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保证运营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发挥经济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在工作中及时将监督工作落实到具体环节,在遵循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发挥约束作用,完善经济管理方案,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健全经济结构
企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就要从完善经济结构出发,保证结构的科学性,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确保经济结构的稳定性。所以,在发展中需要从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入手,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经济结构稳定的基础上,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做好改进与更新工作,避免出现经济结构滞后性等问题,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中要从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出发,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保证经营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为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5]。
(四)引入控制制度
企业只有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模式的科学性,才能更好地应对发展中的问题。所以,企业要从顺应市场发展情况入手,明确管理重点与要点,在完善各项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构建适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将各项职责与要求落实到各个部门。只有不断改进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发挥出管理机制的作用,才能帮助企业从原有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提升经济管理模式优势,满足企业的稳定发展需求。因此,在企业中需要不断进行反思,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主动完善经济管理模式。在活动中要合理运用经济管理方法,加强内部之间的协调性,保证内部经济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以此来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提升管理工作质量。
(五)构建防范机制
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实现稳定发展,就要从提升应对激烈市场竞争与抵御风险能力入手,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基础上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有着复杂性较强的特点,企业在发展中很容易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要从完善经济管理模式出发,打造出适合的风险防范机制,逐渐提升对风险的应对与管控能力。譬如,在企业在发展中要针对现有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如做好内部审计创新等,在加强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的基础上提高运行管理质量。在开展风险防范工作时,需要逐渐提升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审计人员也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学习先进的审计知识与方法。譬如,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审计人员具备风险追踪能力,在开展管控工作时能够对审计信息进行整合,保证信息系统的完整性,从而在落实反馈机制的基础上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优化人力管理
企业只有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才能发挥人才竞争优势,才能满足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需求。所以,企业要从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入手,明确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所在。企业也要主动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到发展战略中去,以长远规划为主,保证工作的合理性。因为人力资源属于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企业发展有着支持作用,而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员工队伍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所以就要从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入手,明确企业当前发展中的不足,发挥人才管理优势,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讲,需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针对市场变化进行分析,做好优化与调整工作,完善培训内容,确保员工思想上的先进性,掌握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其次,企业中要制定出有效的激励制度,鼓励综合素质高、专业实力强的人才保持工作积极性,发挥自身优势。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从创新管理制度入手,坚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保证管理措施的合理性。人性化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时要落实以人为本原则,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员工,给予员工一定的帮助,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要坚持从人性化管理制度入手,充实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市场经济模式范文6
(一)没有设置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
目前,我国很少有企业设置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企业中没有专门管理经济运行的部门,一旦企业的日常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企业一般都是临时派一些非专业的人员去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就聘请外部专家。一方面,非专业的人员很难解决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即使能够解决,其方式方法也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聘请外部专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专家很难再短时间内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深入了解,而长时间的了解企业情况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
(二)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影响了企业进一步的规范经济管理模式,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进一步扩大。
(三)企业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因此,很多企业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就没有对经济管理模式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从人力上还是物力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导致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影响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企业内部对经济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
企业内部对于经济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管。一方面,企业内部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相互推脱责任,使得企业的监管人员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无从下手。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预算机制,工作人员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执行标准,不利于企业对经济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了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不断规范经济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设置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
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派专人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负责,随时随地的发现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的正常运转。对于经济管理机构的相关人员,鼓励其不断的提高专业水准,去社会上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知识,强化企业经济管理机构的经济管理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引进社会中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通过优秀的人才把最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来,不断提供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二)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永远一成不变的,企业想要永远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就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不断的前进。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通过先进思想理念的引导来充实企业的创新意识。其次,企业应该完善创新机制,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创新机制,在企业制定总体发展策略的过程中融入创新意识,让企业可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三)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
企业的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应该提供对组织机构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其次,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制定符合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形式,增加企业组织结构的灵活性。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灵活的企业组织结构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企业既定的经济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建立监管机制,强化企业管理
企业想要拥有规范的经济管理模式就必须拥有与之配套的监管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的发挥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对于企业自身来讲,提供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强化企业内部成本预算和核算职能,企业的成本预算与核算能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应该不断提高企业成本预算的水平,加大对成本预算的投入。其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智能还能有效的防范企业的各种经营风险,避免企业由于经营风险而出现的各种经济损失。再次,企业应该建立明确的职责体系,明确企业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责任到人,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能把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提供企业员工责任感的同时还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