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经济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范文1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路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工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1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4)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6)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

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设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改善运行管理等,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和省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通过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存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应从实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企业主体治理工程。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为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以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以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先进设备,以代替浪费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陈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三废”,生产有市场需求、质量好、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和各种可燃气体;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利用的产品。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应坚持谁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广开途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凡本企业有能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利用不完全的工业“三废”,应当提倡给其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或者进行联合经营利用。第三,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清洁生产的费用方案。

3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工业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路径五: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4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4.1制度支撑

4.1.1计划和布局制度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针对地质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可得实际,对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企业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4.1.2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

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的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可以选择物耗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选择特定的企业集团和开发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网络的示范。总结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环经济改造现有企业的思路和措施。

4.1.3市场准入制度

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凡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4.1.4信息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产品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提高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

4.2管理支撑

4.2.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4.2.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4.2.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3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4.4文化支撑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循环经济模式范文2

当前,我国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城市工业区能源、资源消耗量高,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往往成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尤其是重化工业能源、资源消耗量高,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4.43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40%。单位GDP有色金属(铜、铝、铅、锌)资源消耗量约为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钢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且矿产资源回收率比国外低20%。这种只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对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的工业区模式,正日益为社会所反思。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决策下,工业园区不得不寻求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来提高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工业区发展方向

――循环经济模式

2.1循环经济的定义

相比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流动线形经济。循环经济不同之处在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是在世界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的现状条件下产生的。它要求组织成为一种新的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减少生产的原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在原材料生产后,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最终使原材料和资源形成一个闭合循环,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反过来也能使经济活动达到利益最大化。

2.1 循环经济工业区

循环经济工业区,这种模式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一个系统的废物是另一个系统的原料。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因许多自然资源短缺、枯竭和灾难性的环境污染,诸如水源、空气污染和垃圾堆放、沙尘暴等所造成的恶果。以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优化利用,和对环境影响最低。循环模式扩大到更高的层面,通过企业之间的产业链的相互关系,解决单独企业无法解决的废弃物资源,从而达到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工业区发展模式。因此,对工业区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探讨,以减少工业区对能源、资源的单位消耗量,降低工业区对城市环境的破坏,以达到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的目的,具有重大的意义。

3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初探

3.1 企业内部的循环模式

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企业内各个工序形成“原料”“废料”之间的循环,这里提到的原料和废料之间能够相互转换,这个工序的废料可能是另一个的原料,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链状结构,使企业内部的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成为可能。

以杜邦化学公司为例,其实质是组织厂内各个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1994年已经使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排放量减少70%。这种企业内部循环模式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只要控制进入企业资源以及排出的废料,就能在总量上对循环经济进行把握。但其也有明显的缺点,对于规模较大的产业尚可满足自身的循环经济模式,而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自身由于产业链不完整,不能满足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足够产业链。这种情况需要寻求更大范围的循环。

3.2 企业之间的循环模式

不同于单独企业内部的循环,它将产业的循环模式扩大到更高的层面,通过企业之间的产业链的相互关联,解决单独企业无法解决的废弃物资源,即这是一种企业之间,把不同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从而达到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的发展。丹麦卡伦堡循环经济工业园是世界上最早和目前国际上运行最为成功的生态工业园,是一种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其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再者,以当前天津滨海新区的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模型为例,以2004年统计数据为例,工业区水资源使用,万元工业增加值消耗新鲜水8.53吨,远低于天津市2004年24.59吨的水平,也低于美国13.5吨和日本16.3吨的水平。另外, 2004年全区再生水销售量105.3万吨。工业区资源能源使用,万元GDP能耗323.16公斤标准煤,远低于全国万元GDP能耗2.14吨标准煤的水平,跨入世界先进之列。天津滨海新区通过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产业群簇自发形成的产业链式工业园区的基础,通过核心产业的带动,使之与核心产业形成互补的,低一级的二类产业,使工业园区产生循环多链条的网状结构。

这是一种合理的产业结构,各产业之间按照生态规律形成相互关联,互相依赖的产业链。其优点在于:企业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上家废料成为下家原料和动力,组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消耗链,将各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做到资源共享,各得其所,共同发展。其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工业区内的企业之间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投入来组织这种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

3.3工业区之间循环模式

这是一种更大循环系统之间的循环,不同工业区之间的物资循环模式,类似于企业之间的循环模式。这是由若干个工业区和众多工业区企业组成,工业区的数量多,规模大,工业的门类,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网络复杂,往往具有众多的虚拟联系。

尤其是随着社会大分工的进一步加剧,不同工业区都存在一个或几个核心产业集群, 这使不同产业集群的工业区之间存在着能源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协同,或者在一个区域内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工业区相互关联,相互协同,共同完成内部的产业、资源、能源的平衡。

这种产业循环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在更大层面上实现循环经济,并且使循环更加的彻底,使循环经济形成更大的规模。缺点是由于控制的范围过大,具体实施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不同门类产业间的相互协同需要通过其它的工业区来进行转换、几个产业区跨出行政区域等等,以及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的资金投入来实现这种模式的组织。

3.4 更大区域的循环模式

这是一种比工业区之间的循环更大的模式,可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业区之间的循环组成,其产业生态网络相对于以上几种循环模式更加复杂,联系范围也更为广泛,行业门类更加的多样。其主要集中在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环渤海湾经济圈,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等。这种模式往往在一个或若干个省域城镇密集区进行的工业区循环经济。这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

这种模型的实现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的管理,它往往由多个城市,或者是多个省相互协作,由统一的机构管理和协调。这是一种鉴于区域发展的模式,可以对当前我国的主要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进行试点,以加强区域间工业区的生态联系,以实现这种更大模式的发展。

4 结语

在规划设计循环经济工业区时,首先对工业区进行合理的产业定位,以及对现有企业进行详细分析。尤其在做城市总体规划的时候,应该明确工业区的循环经济模式,使工业区内的企业之间形成内部循环,争取形成“闭环”,方法是先确定工业区的核心产业,即产业孵化器,以其作为工业区的循环经济的中心点,对其余进入该工业区的企业,寻求与原有企业存在潜在的协同和共生关系的工业企业。尤其是明确产业之间的资源与能源的相互作用,优先考虑与产业孵化器形成寄生关系的企业。对于更大区域间的循环经济模式的规划设计上,也应该明确再上一层次的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以确定国家级循环经济工业区,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区。在区域的层面上来寻求产业,或者产业集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之间协同和循环。

循环经济模式范文3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工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1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4)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6)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

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设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改善运行管理等,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和省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通过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存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应从实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企业主体治理工程。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为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以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以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先进设备,以代替浪费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陈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三废”,生产有市场需求、质量好、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和各种可燃气体;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利用的产品。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应坚持谁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广开途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凡本企业有能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利用不完全的工业“三废”,应当提倡给其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或者进行联合经营利用。第三,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清洁生产的费用方案。

3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

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工业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路径五: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4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4.1制度支撑

4.1.1计划和布局制度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针对地质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可得实际,对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企业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4.1.2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

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的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可以选择物耗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选择特定的企业集团和开发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网络的示范。总结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环经济改造现有企业的思路和措施。

4.1.3市场准入制度

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凡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4.1.4信息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产品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提高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

4.2管理支撑

4.2.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4.2.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4.2.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3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

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4.4文化支撑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循环经济模式范文4

关键词:循环经济;逆向物流;第三方物流

一、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所带来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传统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循环经济所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规模的扩大,水、能源、矿产等资源越来越短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是有由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一系列物的流动的正向物流和从消费者到销售商、生产商、供应商的物的反方向流动的逆向物流所构成的。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大多数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时,主要考虑的是正向物流体系,产品到达顾客手中后,就基本上离开了企业的物流体系,某些附件如包装物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产品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也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如果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动力,有些废旧物资由于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且相对集中,一般来说企业愿意回收,可使一部分废品变为再生资源。但是,产品回收却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造成亏损。由于大多数工业废旧物资的利用,既存在经济和技术上的难点,也存在管理上的种种不足,逆向物流成本过大,使许多经营者望而却步,这与循环经济的要求还离得太远。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逆向物流系统构建,是弥补市场外部效应的政府干预方式,政府应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鼓励,把循环经济的思想深入到逆向物流管理中去。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逆向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1.国民对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发达国家正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但我国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许多企业对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充分,国民珍惜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偏弱,加之我国又是人口大国,消费量偏大,产生的废弃物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是人均资源的极度短缺,另一方面是有限资源的大肆浪费,导致我国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矛盾。

2.政府对逆向物流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不得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目前我国一些政策和制度存在不合理的成分,阻碍了逆向物流的发展。如对再生资源行业的税制、回收与使用联系渠道的削弱等,使再生资源行业成为微利或者无利的行业,一些企业存在做得越多,亏损越多的现象。回收企业作为逆向物流企业的主体普遍存在“散、小、差”的状况,多数属于个体企业或小型流通企业,因而所涉及到的行业和范围有限。

3.逆向物流技术创新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逆向物流对回收物的技术处置已有了较大的发展,除常规的金属、塑料、橡胶已有成熟的加工工艺外,国外对显像管、压缩机、印刷电路板和电池等部件的处置也有了比较先进的方法。如:物理冲击分离、智能分离、粉碎筛选、比重法分选以及高温焚烧等。我国企业在进行逆向物流时,逆向物流技术创新(尤其回收量大的废旧物)不足。对回流的物品加以有效利用或销毁需要相应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如再制造技术、分解技术等还很欠缺。

4.逆向物流经营机制不健全。近几年我国的逆向物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以回收物流为主。回收物流的从业者多半是个体户经营者,存在着回收物资品种单一、回收环节多、回收网点偏少、回收渠道不畅、布局不合理、管理混乱和设施之间不能配套等弊端。经营者单纯为利所驱,难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经营机制。

四、循环经济模式下推进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制定、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我国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环境和污染标准。但是由于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和处罚力度不够,企业牺牲环境付出代价和执行污染标准所获得的补偿不对称,企业出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需要,并不重视自身逆向物流的建设与管理。因此,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和逆向物流建设与管理。

2.推进排污许可权市场交易,促进企业自身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政府难以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制定相对应的针对其外部性的税收政策。考虑到有多个产生污染的行为主体,政府在控制总污染水平的前提下,将允许的排污权以某种方式授予各行为主体,并允许行为主体之间能自由交易其许可权,因此就形成一个排污许可权的交易场所。一但某个行为主体要排除更多污染物,就必须在这个交易市场上向其他行为主体购买排污权,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激励机制,既激励某些行为主体想方设法减少自己的污染物量,将多余的排污权出售以获取利益。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则,允许企业的排污权在一个规范的市场上交易,这样有三个优点:有利于控制污染总量;降低管制成本;促进企业关注自身逆向物流系统的管理,使企业自觉主动参与到循环经济中来。

3.加强逆向物流理论研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逆向物流作为产品、信息等从消费点到生产点的物理性流动,使物料循环重复利用,能挖掘废弃产品或有缺陷产品潜在的使用价值,产生巨大经济效益。逆向物流并不等同于废品回收,它包括如何对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与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活动进行的全面有效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许多环节。因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更与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环境保护政策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牵头下,结合企业、学术界的力量,进行逆向物流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评估。另外,企业要实现逆向物流方面的技术创新,不仅要提高设备的技术程度,更要靠具有综合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因此,政府还应建立相应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不受人才短缺的制约。

4.积极推进企业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创新。企业要实施逆向物流,必须从供应链的视野来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建立起包括制造商、零售商、回收商、再制造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生产─流通─消费─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众多企业间构建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利益共享,能使循环经济得以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经营环节展开,有力推动循环经济实践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如首先应该鼓励企业改进产品设计,采用面向拆卸设计(DFD)。其次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管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回流产品。譬如:基于EDI技术设计的信息系统能够使制造商与零售商实现退货共享,并快速对回流物品做出反应。当前条形码、GPS、RFID等技术已经在物流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鼓励企业将此类技术运用到逆向物流管理中去。最后,重点支持回流物品处置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整个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

5.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循环经济理念下要使每一个消费者具备循环经济意识,认识到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因而必须有一个逆向物流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方便统一的物资回收等服务,否则,循环经济就成了空谈。循环经济是21世纪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逆向物流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是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被透支、环境被破坏,各国已开始意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逆向物流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同时在企业界的实践中仍然是个空白,循环经济的环保理念也还未能深入人心。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政府应尽快制定强制性回收法规,并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工具,设定合理的惩罚约束机制,以促进我国的环保建设。另外,相关环境部门也应该尽快制定逆向物流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操作规程,从而确保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思索[J].中国物流和采购学会,2004,14:12-15.

[2]赵会军,汪斌.逆向物流[J].中国物流和采购学会,2003,18:52-54.

[3]曾凡婷,孙娇.浅析逆向物流[J].物流技术,2003,10:25-27.

[4]中企联雇主工作部.中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发展对策[J].上海企业,2005,4:56-58.

[5]王兆华.循环经济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改革,2005,3:46-48.

[6]王西兵,钱燕云.逆向物流及其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5, 120:35-38.

Circular economy mode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Wang Honglia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循环经济模式范文5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徐州矿务集团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06-03

引言

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困扰衰退矿区的一大难题。由于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多集中于老工业基地,开发早、强度大使得中国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着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浪费严重、生态破坏严重、废弃物排放不科学等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实践层面上兖州矿务集团公司、徐州矿务集团公司、龙口矿业集团公司、淄博矿业集团公司等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相继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表1)。以兖州矿务集团为例,2000年以来,资源濒临枯竭的兖矿集团以煤炭为核心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合理选择产品品种和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在煤炭采掘、煤化工、电―电解铝三大主导产业之间通过高硫煤的清洁利用发展煤化工、煤矸石、煤泥发电生产电解铝,延长生产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山东淄博矿业集团是一个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整体性资源枯竭期的衰老矿区。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淄博矿务局采取了煤矸石置换开采新技术,即将采煤所伴生的煤矸石全部经轨道运输巷、翻笼、矸石仓、给料机等环节输送粉碎,最后用抛矸机抛射充填到开采永久性煤柱所形成的巷道;矿井水再处理技术。淄博矿业集团投资千万元建成了山东省最大的矿井水处理站,满足了矿区绿化,电厂循环、井下设备冷却、防尘、洗煤及地面清洁等除生活饮用外的所有用水,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中煤集团大屯公司为应对煤炭资源趋于枯竭,构建出“一纵五横”的循环经济框架。其中一纵即为以煤为主带动电、铝、运产业链综合经营的主干线;五横是指煤电铝运产业链中,拓展“煤矸石、煤泥―发电”、“矸石―充填复垦”、“粉煤灰―防灭火材料”、“粉煤灰、灰渣建材”、“矿井水和生活污水―中水回用”。通过五条横向耦合共生链条,对煤泥、煤矸石、粉煤灰、炉渣、余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进行综合治理、再生利用,不仅减少了废弃物流失与环境污染,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表1 实施循环经济的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

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中,徐矿集团因其采取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从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徐矿集团循环经济模式的案例分析,以期给予同类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借鉴。

一、文献述评

大量的研究围绕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展开:王文飞(2005)设计了基于“3R”原则和“就近循环原则”、“高质量循环原则”及“能力配套原则”的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模式;周仁等(2006)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将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划分为企业层次的小循环模式、区域层次上的中循环模式和社会层次上的大循环模式;王柳松,佘延双(2010)分析了德国鲁尔区、美国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澳大利亚猎人谷矿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其中鲁尔区主要采用了资源合理开发和回收、环境保护和矿区恢复、产业升级等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与澳大利亚猎人谷矿区分别采取了生态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模式。

更多的学者是从产业的角度研究循环经济模式,例如,李巍(2006)认为,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分为纵向产业链、横向产业链和扩展型产业链;张翼、任一鑫(2008)认为,可以按照产业延伸模式、产业替代模式和复合模式来发展循环经济;翁翼飞(2008)以产业链为主线,将循环经济模式分为西山模式、同煤模式、兖矿模式和抚矿模式四类,其中,西山模式是煤―电―建发展模式;同煤模式是以煤为主,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水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集煤炭、电力和建材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兖矿模式是以主产业“煤―煤化工”和“煤―电―铝”为纵向主链条,其他产业为横向补充的发展模式;抚矿模式是利用抚顺煤田伴生的丰富油母页岩,开展“一矿四厂一气”的煤炭伴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赵淑英和王鑫(2009)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分为纵向主导产业链发展模式和横向耦合产业链发展模式,纵向主导产业链发展模式是以煤炭及煤系共伴生资源开采加工为主的开发模式;横向耦合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在纵向主导产业链基础上,对各种副产、次级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模式。

纵观以上文献,尽管当前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针对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系统地分析其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极为匮乏。

二、案例研究:徐矿集团循环经济模式选择

(一)徐矿集团概述

徐矿集团是具有一百二十五年开采历史的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是中国井工开采历史最长的煤炭生产企业之一。计划经济时期,在“有水快流”、“老矿挖革改”、“东部掩护西部”的煤炭产业政策下,徐矿集团长期超强度开采造成煤炭储量锐减,资源接续矛盾异常突出。长期单一煤炭开采使徐矿集团积累了十几座煤石山,堆存量达1 500余万吨。在生产过程中,每年排除了矿井水5 000多万吨无法完全综合利用。此外,还有将近3万亩采煤坍塌地未得到复垦。为此,徐矿集团建立了西部、东部和张双楼矿三大经济循环区,采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开采、洁净煤技术、开展矿区塌陷复垦及生态环境整治等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徐矿集团循环经济模式选择

1.矿产资源有效开发

矿产资源有效开发的举措主要包括:(1)提高煤炭开采的回采率。为提高回采率,徐矿集团利用刨煤机采薄煤层煤,不断改革支护方式,巷道支护改为锚喷支护、锚网支护等,在提高了工作面产量和巷道单进水平的同时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通过改革掘进巷道布置和选择合适的回采工艺,如采取联合布置巷道、沿空留巷、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等方式,既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又大大减少了煤矸石的排放量;对建筑物下煤层的开采采取条带开采法、协调法开采、充填法开采、对已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对新建建筑物采用抗采动变形设计和措施等。(2)开采伴生矿物。针对煤炭开采中的伴生矿物,如硬质高岭土、石灰岩、硫铁矿等等加以开采。例如庞庄矿、夹河矿、新河矿的煤系地层含有硬质高岭土,以巷道掘进的方法进行开采为填料、造纸、塑料、造漆之用。

2.发展洁净煤技术

徐矿集团通过分选加工、水煤浆发电、煤炭地下气化、煤化工等方式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炭的高附加值生产。当前徐矿集团共有十几座选煤厂,选煤能力达640万吨,所有原煤都经过筛选、分选后再出售;于20世纪90年代在庞庄建立的以水煤浆为动力的发电机组,为进一步发展洁净煤做了一个重要的探索;相继在陕西宝鸡、新疆塔城等地区建立150万吨甲醇项目以及80亿标准立方米煤制天然气、300万吨煤制油等煤炭气化及煤化工项目,有效利用的资源,实现了节能环保。

3.产业链延伸与土地复垦融合

即以煤炭下游相关产品作为起点,延伸至煤的转化、电力,直至矿区的土地复垦。例如,徐矿集团西部循环经济区的庞庄煤矿已建成了煤矸石―电―热―建材―土地复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区;东部的权台、旗山矿区建成低热值煤―水泥―土地复垦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区;张双楼煤矿建成了煤矸石(煤泥)―电―建材―土地复垦综合利用产业链。通过循环经济的建设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并创造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

三、政策建议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的比较,我们认为,加大资金与技术支持是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所在,因此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企业层面

1.以资产为纽带,加大兼并与重组力度。大型煤炭企业具有长远的规划与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资源回采率,提升矿产资源有效开发程度,进而有利于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部分延伸,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因而以资产为纽带、以高附加值项目为依托进行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力度可以适度降低煤炭企业“多、小、散、乱”的局面,提高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的综合经济技术实力。

2.以高技术水平为目标,加强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双驱动性。提高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水平,发展洁净煤技术都客观要求加强技术应用。新技术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引用国外先进生产和环保技术;二是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研发适合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环保的技术。加强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双驱动性有利于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收率。

(二)政府层面

1.以产业升级与技术能力为导向,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政府可以以产业技术升级与技术能力为导向,加强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对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或自主研发新技术的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政府要给予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健全优惠贷款机制,重点扶持煤电一体化、煤炭液化、煤制甲醇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项目,推进产业升级;通过建立煤炭工业经济循环发展基金,积极加强对区域环境的保护。

2.以经济―环境的协同发展为战略基础,推行绿色GDP核算

政府不能再单纯地以企业生产总值作为衡量企业发展与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而应加入绿色GDP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使政府行政机关真正树立起环境保护的观念,并有利于促进经济―环境的协同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文飞.煤炭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J].煤炭经济研究,2005,(8): 10-12.

[2]周仁,任一鑫.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06,(1): 29-30.

[3]王柳松,佘延双.国外煤炭循环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资源与矿业,2010,(S1):143-146.

[4]李巍,罗能生.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产业链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06,(11): 19-21.

[5]张翼,任一鑫.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产业结构模式研究[J].煤炭工程,2008,(5):97-98.

[6]翁翼飞,何媛,张.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解析[J].煤炭工程,2008,(5):94-96.

[7]赵淑英,王鑫.中国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9,(3):52-55.

Analysis on Circular Economy Modes of Decaying Coal Enterprises

――A Case of Xuzhou Mining Group

SHEN Dan-yun

(Department.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engde Polytechnic College,Nanjing 211106,China)

循环经济模式范文6

关键词:循环经济;商业经济;生态制度

作者简介:王黎莉(0972-),女,河南宝丰人,平顶山市双丰商城有限公司部门经理,会计师,研究方向:商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71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6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5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需要不断完成创新机制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商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需要实现生态创新机制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商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商业经济的生态循环发展也是人类文明新发展新路径的开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商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商业化发展过程中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出来,因此需要对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商业经济进行全方位分析,通过对商业经济生态系统建立进行综合分析,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商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与环境需要协调一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才能得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方式,需要通过新的发展模式进行制度创新,推进商业经济循环发展,促使商业经济向生态创新模式方向发展,最终能够建立完善的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1]。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商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需要建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商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通过对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商业经济生态创新机制建设,可以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过程中既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后代人的需求,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构成对环境的危害。从具体环节方面分析,最终是达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态势。最终能够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商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生态创新制度建设对商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可持续循环商业经济模式分析

商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物质不时循环的基础之上,需要对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有效组合机制,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把各种消费要素融合在一起,制定商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保证商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商业经济模式转变对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从根本上消除过度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补偿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商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商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总体目标。

循环经济对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产生重要的作用,循环经济要求在物质不时循环的基础上开展经济活动,树立一种资源、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战略,循环经济发展对商业经济实现效益增长、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可以把资源进行有效的组合,最终实现综合性运用。从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循环经济主要分成三个层次。

(一)企业层的清洁消费体系建设

企业层的清洁消费体系建设可以促使循环经济从微观层面实现协调发展,建立清洁消费科技项目,在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新技术运用到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清洁消费细节进行综合评价,最终能够把各种发展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实现商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生态商业区

生态商业区建设是循环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结合生态学原理,对商业区的设计、规划、建设进行全方面处理,最终能够建立一种新型商业经济发展形态,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把自然生态、企业、消费者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完整的组合体系,对其进行自然系统的模拟训练,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3]。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综合分析可以建立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经济新途径,树立有效的链条管理系统,最终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网络系统,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融合,建立完善的商业经济生态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和动力消耗最小化管理,保证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废物产生最小化,实现商业经济的循环发挥,建立完整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管理总体框架,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网络系统。

(三)建立微观层次的商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建立微观层次的商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经济创新制度的基本要求,德国在循环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双元回收系统,对整个商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这种系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和再生资源的综合配置和应用,在具体控制过程中不仅包括消费环节,同时也包括流通、消费环节、资源回收等应用环节,从各个环节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根本上实现商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建立生态创新制度。

二、构建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的作用

生态商业经济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设计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设计而成,最终形成一种新型商业经济组织形状,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维护和生态绿色的指导思想进行综合性研究。建立生态商业区不仅能够促进商业区内的各个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在实现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产生重大作用,能够促使区域范围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最终达到综合应用的根本目标[4]。循环经济环境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机制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导绿色商业发展导向,最终实现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商业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商业示范园区,推进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发展需要融入生态学原理,对开展商业生态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商业经济生态创新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实现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生态商业园建立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包括科技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观念创新角度建立生态创新机制对发展循环商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商业园建立过程中需要树立企业与企业之间实行循环经济,需要解决好三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好资源浪费问题,对改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可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好企业创新制度建设问题,从传统企业角度看,企业与企业之间主要是以相互竞争为主,没有形成有效的相互协作的机制,因此商业生态园建设工作各个企业的观点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生态创新制度,当期整个商业园区的生态经济效益与每个企业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每个企业都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作用,才能更好的促进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协调、共生的理念,从根本上保证整个生态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商业生态园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下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园区建设与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传统的生态学主要是以环境和生物关系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逐步开拓了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传统的经济学主要是突出提升人的物质利益,因此当前需要建立生态创新机制,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经济学发展的新理念,最终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从两个学科角度出发提高商业经济生态发展创新水平。

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生态创新制度,提高商业园区经济发展水平,针对商业园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有针对的开展工作,从根本上培训商业经济园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大限度促进商业经济动力循环和物质循环,实现商业经济的多级应用,从根本上扩展商业经济的知名度,最大限度的促进商业经济生态创新制度建设,提高商业园区产业经济的质量和综合竞争力。逐步完善产业经济链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生态产业链需要不断的强化,建立网状化的产业经济新模式,从根本上完成传统污染行业向绿色生态产业方向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消耗性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5]。我国商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生态效益。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建立生态创新制度,实现循环经济效应,最终促使资源应用多线条、深层次、一体化。通过商业经济生态园建设,可以把重污染企业淘汰,提高生态经济创新管理水平,促进商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国文.在新准则下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再思考[J].大众商务,2010,(04).

[2] 樊任武.基于经济实质的成本内涵新审视[J].金融经济,2010,(12).

[3] 李美晖.刍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