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规划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产业规划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产业规划报告

文化产业规划报告范文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规模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都有待提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缺乏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组织保障。

2、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区还没有正式规划的娱乐区域或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绝大部份经营项目规模小,市场档次不高,缺乏竞争力。

3、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形式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文化产业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在全区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很小。

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文化设施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5、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研发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成为直接影响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建议与对策

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整合各类资源,着力培养文化产业特色品牌,努力构建以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发展。

2、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尽快制定既符合我区实际、又可操作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今后目标和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3、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文化经济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相应的文化市场准入政策和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研发政策,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降低门槛,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政策的引导和服务管理工作,增强执法的透明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文化产业规划报告范文2

2010年是中国电影市场“大”写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阿凡达》让我们体验超“大”银幕IMAX,而《唐山大地震》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影创下6.6亿元的“大”票房收入。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01.72亿元。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的预测报告显示,未来五年,我国电影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向400亿元大关冲刺,届时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以《非诚勿扰2》为例,尚未开拍,就已获得6000万元的植入广告提前盈利。目前我国电影下游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影收入的90%左右来自票房和植入广告,而在好莱坞票房收入只占影片收入的30%左右,更多的收入来自关联产业。同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下游产业显然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金矿。由于中国电影票房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如华谊、博纳影业等纷纷上市,而传统大型国企像中影集团、上影集团也加快了上市步伐。

电影业只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缩影,在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基金的身影也日趋活跃,而且突破了以往关注上游内容生产领域,都奔忙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如国内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的当当网也登陆美国股市,而国内创业板也迎来了“旅游文化演义第一股”的宋城股份和“民营出版传媒第一股”的湖南天州文化。“中国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关键是要明确政府政策”。赛富亚洲合伙人阎焱说。

2009年7月国务院推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这个规划也使得文化产业成为下一个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文化部提出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一五”期间占同期GDP的2.5%提高到5%以上。

文化产业规划报告范文3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软实力;提升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尤其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国上下形成了重视文化产业的风气,文化产业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中国的文化产业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不足。

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的社会合力还未形成

由于国内没有对文化产业进行系统理论的阐述,缺少科学全面的理论著作,致使我国的文化产业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依然是依靠政府政策的扶持,部分文化产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没有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另外,由于中国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不足,组织宣传方面也存在问题,致使部分政府部门和其他产业可能对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没有形成社会共同支持文化产业的气氛和力量。

2.领导管理和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出版、电影等行业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文化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关联度很高的巨大的产业群体。国家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导致很难满足文化产业对环境和发展条件的需求,符合产业规律、针对产业特点的政策和规划很难出现,在文化项目运作中,可能因为政策或者部门管理职能的限制,导致优秀的文化项目很难实现。

3.文化产业出现失控失衡现象

失控失衡现象的出现验证了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在文化产业的经营行为和获利方式中存在失控现象,比如价格居高不下等;另外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社会行为屡禁不绝,比如出版行业的违法侵权,娱乐行业的赌博,艺术品行业的造假和盗窃。这些行为破坏了文化产业的生存环境,毁坏了文化产业的正面形象。具体而言,文化产业的失衡表现为内容的失衡、结构的失衡和布局的失衡。内容的失衡表现在文化产业引进太多的外国文化,但对本国的文化资源开发不够。结构的失衡表现在豪华娱乐场所的数量较多,但是大多数豪华娱乐场所只追求经济效益,缺少文化的内涵,造成建设高质量高档次产业的速度和规模不足。布局的失衡表现为文化产业的数量、需求与内容方面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

4.文化人才缺乏,观念落后

中国的文化产业缺少专业性人才,文化产业的人才既要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也要求具有丰富的市场经济和文化经营方面的学问。不合理的年龄结构、狭窄的知识面等是当前我国大多数文化产业经营者的特点,这些经营者更新知识的速度较慢,仍然以传统的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的手段来经营。文化经营者的素质对文化产业来说至关重要,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存在经营者观念落后的现象,还没有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

要明确政府和市场在推动文化产业方面的位置与目标。政府要在着力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搞好文化产业的规划、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品牌宣传等工作。要加快构建文化市场宏观管理体系,以确保对文化产业发展调控能落到实处。要通过改革把经营性文化产业完全推向市场,并出台优惠政策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2.使系统教育与媒体渗透互为合力

首先应加强文化软实力观的教育,在文化软实力观教育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它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其次,在进行文化软实力观教育时,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3.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培养优秀文化载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事业和产业两大形态上,发展文化事业,可以提高特定国家、民族和组织的文化素质,为文化软实力提高提供根本的人才基础;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增强文化产品的多样性,满足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有助于文化生产的活力,提高文化生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因此,发展文化软实力既必须注重发展文化事业,同时,还要着力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使先进文化借助有效的载体而得到广泛传播,并充分体现出文化软实力。

4.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立足本国文化发展的实践,从本国文化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出发,自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通过坚持和实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作出反映本民族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本质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原创性文化成果。

总之,要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提高领导管理水平,改善产业结构,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形成文化产业的社会合力,努力做到这些,中国的文化产业才能迎来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规划报告范文4

受益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目前形成了一批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势必也会带动产业地产的发展。

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蓄势待发的背后面临着产能过剩、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品牌认知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以新兴产业为基础开发产业地产,长期来看对经济转型、企业战略转型都具有积极意义。

光伏产业就是我国整个战略新兴产业现状的真实写照,在聚集了40多家光伏企业的浙江省开化县,曾经风光一时的光伏工业园,如今已是空城一座。因此,产业地产目前迫切的任务是将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与管理水平。同时,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发展,也利于节约资源,避免重复生产,对整个社会的生态系统也是有益的。

政策频出

在产业地产进退两难之际,《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培育10个产业集群和100个骨干企业;国家发改委《“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十报告也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科学搭建城市群规划和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这些规划的出台,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也势必会推动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战略性升级。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要求编制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专项规划,引导产业用地紧凑布局、集约发展,同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差别化政策,从土地资源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产业地产的发展,这对于以此为基础平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一定的市场引导作用。而深圳市政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1+6”文件的出台,则在地方性政策执行细则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深圳有可能成为全国率先享受到国土部等相关部门战略新兴产业用地优惠政策的城市。

产业地产之“文化”

文化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国家战略产业方向。根据过去三年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在未来几年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看到,前不久武汉市推出了91个文化产业振兴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达2628.67亿元。这是中国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文化产业在国内将迎来飞速发展。就文化地产项目而言,武汉市的这些重大项目中,武汉客厅(100亿元)、江城大道城市综合体(300亿元)、中国知音城(100亿元)、世茂生杰嘉年华(400亿元)等项目均是由房企开发,或者与房地产业“沾边”的房企主导进行。

“文化地产”属于主题产业地产范畴,通过不同的文化产业类别,可以打造不同主题的文化产业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可以整合相关产业的资源,使整个文化产业链上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实现价值最大化,也可以通过这个产业地产平台,为文化产业相关公司、消费者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品牌展示、交易平台。

《中国好声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思考其商业模式上的“制播分离”的变化,根据其“制播分离”商业模式变化之后产业链的关系开发对应性的功能配套,完成整个影视的拍摄、制作以及相对应动画、动漫等产业的整合,从而形成对应的影视主题产业地产,使整个影视文化产业链上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产业地产之“生态园区”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当下热点,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企业转型,这都是未来发展大势之一。国家有关政策显示,未来将从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农业体系、服务业体系以及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四大方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籍此,多家涉足废旧回收利用、水资源处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领域的上市公司有望受益。这对于“生态园区”来讲,无疑是一个政策方面的利好。

文化产业规划报告范文5

文化产业自2012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正式列入十报告,到2014年国家陆续的系列文化经济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支柱地位已更加稳固,也不断提升着市场信心和投资热情。文化产业投融资在2014年实现井喷式增长,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新增51支,总募资金额高达1196.85亿元;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事件所涉及的资金规模就超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股权投资为194起,涉及金额269.73亿元文化产业,单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涉及金额达1.39亿元,规模显著增长。经济发展结构转型使文化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使得文化产业对社会资本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文化产业,正成为资本新蓝海。

北京市按照“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增速为9.1%,高于GDP将近1.5个百分点;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3.1%,创历史新高。截至2014年底,本市文化及相关企业已达到17.1万户,同比增长15.8%;文创从业人员109.7万元,同比增长2.2%。在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档的形势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表现出较强的抗衰性。从投资方面看,在投资形势整体趋紧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2014年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3.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其中,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高涨,完成投资194.2亿元,占总量的60%。

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载体,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长期或短期文化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通过促进文化企业落户、集聚大量文化资源、完善生产服务设施、利用市场行政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定区域,能够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发挥文化产业集聚及溢出效应,提高区域内企业竞争力,因此受到市场的疯狂追逐,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涌现,多了一些泡沫和虚火。利用利好政策来圈地,然后卖地、租地的文化产业园区盈利模式不仅广受诟病,同时也在显现出“坐吃山空”的窘境。

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探索产业平台与园区生态的建立。基于成熟的产业服务基础,完成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升级,园区运营主体的角色转变,互联网思维等新概念与园区运营的整合,出现了各种新的路径和方法。在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中,新的探索为文化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良性运营、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能。(作者单位: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文化产业规划报告范文6

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3]。十报告指出“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注重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和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依靠文化“软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索。虽然文化产业可以提升区域性经济水平,但我国各地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文化资源有差异,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文化产业进行发展。

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指标较低,但东北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特有的冰雪文化、悠久的外来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东北文化竞争力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因此,立足东北地域特色,夯实冰雪文化产业基础,整合区域文化产业资源,发展“冰雪主题”公园成为东北地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进文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超过2500多座,但其中,一些主题公园仅靠机械游乐项目添充,缺少独特的主题和文化支撑,以致亏损。鲜明、独特的主题永远是主题公园成功的灵魂。鲜明的社会主题,准确的文化定位、独特的地域特色、有序恰当的艺术渲染与诠释,是成功的主题公园永恒的元素,也是成功的保障。东北地区源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发展“冰雪主题”公园成为区别其他区域主题公园的优势所在。

首先,冰雪是大自然的馈赠,发展“冰雪主题公园”的原材料相对天然、便宜。从1963年,哈尔滨市首次举办冰灯游园会到现在以冰雪大世界、冰灯公园和太阳岛雪雕公园为依托的三大冰雪主题公园,哈尔滨冰雪文化集中区域基本建构完成,每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推动了哈尔滨经济的发展。如果东北三省能联手打造冰雪主题公园的文化产业群,形成有效的文化产业传播链,势必会极大推动东三省的经济发展。其次,完善接待设施,打造服务品牌也将扩大经济收入。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除了拥有独特的主题,接待设施不可或缺。主题公园内别致的咖啡厅、特色餐饮店、货真价实的旅游纪念品商店的建立不仅能满足游客的休息、购物等需求,而且也可以兼具创收、宣传等功能。因此,把握消费心理,打造服务品牌,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不仅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而且还可以带来除门票之外的附加收入。

二、东北冰雪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虽然,在东北冰雪主题公园的建构中,哈尔滨三大冰雪主题公园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纵观近年来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推进东北冰雪主题公园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深化地域民族特色,加强民俗文化表达东北地区由于地处边疆,很多民俗文化保存得较为完整。以黑龙江省为例,如能巧妙地以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作为艺术造型创作元素建立冰雪民俗馆和体验区,着重展示少数民族的文化形象并开发意向剪纸、石雕根雕、各种皮质工艺品、植物编织制品等相应的文化产品,不仅会为冰雪主题公园注入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而且可以形成相应的文化产业链增加旅游创收。

(二)注重文化演艺产品开发,刺激游客体验参与冰雪主题公园的材料表现以冰雪为主,再加之室外零下30多度的气温,使很多游客感觉冷上加冷,难以抵抗。因此,冰雪主题公园可以加入以传统民俗为核心的歌舞类巡游演出进行热身,如龙江剧、二人转、阿城金源文化的大型历史歌舞剧,赫哲族、蒙古族和朝鲜族的民族歌舞表演等。这些歌舞类巡游不仅能展示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能增加互动,使游客加入巡游队伍,增加游客个性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