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教育的意义

环保教育的意义范文1

1、和谐性

儿童期是个体和谐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方案的活动是为充分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在农村幼儿环保活动中,始终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情绪,使幼儿的创新思维活动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从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提供自由探索、体验的机会,使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大胆想象、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师生间建立亲和融洽的关系,允许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失误,使幼儿能全身心地投入创造活动中,而不必担心因失误而受批评或责备,促使幼儿和谐发展。

2、启蒙性

幼儿期是创造力萌芽时期,方案设计应遵循启蒙性原则。正确估计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可能,并且是儿童可以接受的,使方案设计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儿童可以接受的,既不负担过重,也不能轻而易举,要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保持一定的难度,要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幼儿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增强幼儿创新的乐趣,相信孩子总有一天能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

3、活动性

幼儿的创新行为往往与其对客观事物的操作密切联系,教师在环保活动中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注意不断变换孩子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在操作中,萌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如在大班幼儿对环境有了初浅的认识,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滋生了幼儿敢于探索的精神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幼儿的好奇心不断地被激起,又不断得到满足,在环保活动中幼儿发明了“不湿的纸”“小鸟是我的朋友”等作品,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4、渗透性

在创新精神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并不把环保内容单独设立,而是注重了互相渗透性,把活动内容渗透于各科教育、主题活动及社区、家园。例如:幼儿参观了菜园后,启发幼儿通过观察种植、实验、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感知植物的好处,激发幼儿对农村自然的兴趣,诱发幼儿的好奇心,产生探究、操作的愿望,发展幼儿创新思维。

为了加强环保宣传,我园还设立了两个环境教育的专用宣传栏,向幼儿、家长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新创建的幼儿科学宫内,我们还根据教育的需要,设置了“生命与自然”活动区,通过各种动植物标本、图片、图书等资料让幼儿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总之,在环保教育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园内与园外教育相结合。

为进一步让幼儿认识、感知环境,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层面,我们每月都通过各种活动来让幼儿感受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他们看到季节的转换所伴随的大自然万物的转变,使幼儿强烈地感受到优美环境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同时也体会到噪音、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所带来的不适。

第二,室内与室外教育相结合。

观察是扩展幼儿环保知识的有效方法。教师可让幼儿利用晨间活动和散步、社区活动的机会到园内、外去观察和体验,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兴趣,并随机进行教育,进行以点到面的引导,使幼儿意识到环境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

每学期我们都组织一个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特别是在有关环保的节日到来时,紧扣这些节日的意义进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经过一年的教育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幼儿增加了环保的知识。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大大丰富了幼儿的环保知识,孩子们知道水污染、空气污染的原因,知道了绿化的意义……特别是幼儿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环保标志,而且看到环保标志能自觉作出反应,并能积极向父母介绍各种各样环保标志所代表的含义。

(二)幼儿增强了环保的意识。

当幼儿外出时,会指着身边驶过的汽车说:“汽车的尾气会污染空气,应该在马路上多种一些树”。看到有人把垃圾扔到湖里,孩子会生气:“他们怎么不懂得保护环境呢?”有的幼儿还回家告诉正抽烟的爸爸:“别吸了,空气都被你污染了!”平时幼儿洗完手后,会及时关紧水龙头。

(三)幼儿基本的环保技能,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自觉性增强。

如今幼儿不仅能自觉保护、清理身边的环境,如:手工活动后自觉整理纸屑,平时看到室内、园内的废物、纸屑会主动拣拾,还能自觉督促周围的人共同保持环境的整洁。

实践证明,在幼儿时期实施环保教育是完全可行而且必要的。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的心理正处于迅速发展期,行为也最具有可塑性,通过教育以及各种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环保教育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掌握了一些浅显的环保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幼儿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利用周围自然环境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他们最初只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理解。在他们眼中,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具有和人一样的生命与情感,一块石头、一只昆虫都能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这种珍爱生命、善待天物、乐以大自然为友的纯真情感是幼儿形成良好环保意识的基础。因此,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带领幼儿实地观察,因地制宜地进行现场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利幼儿真正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要坚持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渗透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环保教育,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系列主题明确的教育活动,以帮助幼儿系统地获取有关环保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坚持经常性、平常性,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否则就不能达到即定的目标。为此,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努力挖掘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教育因素,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保证幼儿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环境问题。

环保教育的意义范文2

一、幼儿的环境感知与美术教育

一般认为,幼儿成长阶段其情感、心智也处于缓慢发育、发展期,他们对世界事物的感觉、认知大部分是通过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和作用获得的。幼儿在不断地发育、成长的过程当中,会不断感知和认知他所处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状况,感觉到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友好,他们的心情就会愉悦,相互之间的交流也会和平友爱;相反,如果他们感知到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友好,甚至是恶劣,如黑暗、嘈杂、混乱、充满大人的训斥等,他们的心情就会压抑、烦躁、不安、委屈等,进而也会表现出对环境或他人的不友好。从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这个基本事实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美术活动的对环境的感知中,在其中的情感、心智的发育、成长过程中,如果通过幼儿美术教育,有意识地将幼儿对环境的感知认知与情感、心智的发育、成长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对清洁环境、绿色环境、优美环境、友好环境等的感知、认知,培养他们维护、保护甚至是缔造美好环境的情感和行为,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发育、成长有利,使他们心灵深处充满阳光绿色,而且也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百年大计。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环保意识教育

现代幼儿园教育是一种从幼儿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原理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中,幼儿能较早地接受到较全面而又人性化的教育,这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因而,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各种环境资源,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有意识地将美术教育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适应我国友好环境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培养幼儿艺术审美中的环保意识,就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幼儿园中的美术课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因为美术课程中幼儿可以接触到最新鲜的色彩,能够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鉴于这样的情况,幼儿美术教师应该在美术课程中以幼儿可以接触到的、可以理解的生活事物、自然与人文环境要素,作为教学的素材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 教师可以开展美术课设计小比赛,引导幼儿之间的互相协作,或者回家与父母一起完成一些美术课小任务。这些小任务以绘画为主,要求孩子们的“作品”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同时要学会运用各种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进行“废物利用”,做成各种简单的生活物件。这样,在设计美术作品的时候就加入了“废物利用”、“循环利用”和与“环境友好”的环保理念。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设计一期手工报,以“创建绿色乐园”为主题,帮助孩子们利用旧挂历纸、旧竹签、塑料空瓶等多种材料,组成浅显易懂的图案,然后在班级开展评比活动,看看谁的作品既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又充分利用了生活中废弃的物品,发挥了奇思妙想。最后通过评比,为表现优秀的孩子颁发一些小小纪念品,而这些纪念品最好也是美术教师宣扬环保意识的作品,而不是一般商店购买的物品。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创意进一步为幼儿灌输这样的思想:建立环保意识不仅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与鼓励,还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与周围的环境也就更加和谐,使自己生活的环境对自己和其他小朋友都会更加友好。

三、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

能否培养幼儿对美术课中的绿色环保与环境友好意识的兴趣,是幼儿美术学习中环保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他们对环保丧失了兴趣,那么相关知识的获取、情感的培育和心智的开发成长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中应该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入手,在让幼儿感兴趣的学习中渗透绿色、环保和环境友好教育,快乐轻松而自然地接受环保知识。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环保和环境友好意识教育应该是充满童趣、童真的。教师在教育中要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设计合适的活动系列。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环保主题画展“地球妈妈”,通过引导幼儿的想象、创造,让他们以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描绘美好的人物、风景等,并告诉孩子们:这样的美丽都是因为大家积极保护环境,对环境友好而环境也就对小朋友友好的结果,我们也应该像成人一样注重身边的环保,做一名“环保小卫士”,才会有这样的红花绿草、蓝天白云的美丽大自然。这样,就可能激发幼儿创作出更加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的图画作品,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接受和领会现代绿色环保的理念。

四、幼儿美术教育和环境教育要有机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环保和环境友好教育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艺术化的,同时还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不能生搬硬套、套话连篇。美术教学应该和环境巧妙地融合在艺术化的教学过程中,当作一个整体,让孩子们在获得美术知识、产生情感愉悦、觉得好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知、体验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的的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幼儿这种融合式的美术教育中,还是要以美术教育、快乐教育为主,其中的环保教育,尤其是言语式的教育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可能喧宾夺主甚至适得其反,让幼儿感到老师言行的背后还藏着有点强制性的什么,有个不好玩的东西。

环保教育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环保;低碳;气候变化教育;大学生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在气候变化教育的专门方面,我国目前研究较少,主要包含在环境教育中。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的全国环境教育会议上就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将环境教育提上日程。《21世纪议程》中也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民众素质的关键。这些都说明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保护与改善我们环境的目的。同时,“低碳”的提出,也为解决进一步严重的环境问题带来了曙光。做好“低碳”理念的引领下进行当代大学生的气候变化教育工作,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总体来说,“中国的环境教育,观念终于实践、政府行为终于民众行为、政策终于自觉性、宣传性终于教育性、知识传授终于素质培养、课堂教育终于社会参与”。

二、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气候变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低碳时代的来临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客观条件,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对自然进行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类的基本生存都将是一个问题。目前,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或多或少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关,目前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减少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在这一背景下,低碳的概念被提出。低碳包括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为其核心。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二)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发展的不平衡性

据2010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显示:中国公众环保指数为69.5分。公众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落实在行为层面,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公众接受度较高,比如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可以看到,环保的行为相对于意识是滞后的。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气候变化教育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和企业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三)大学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力军

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并在战略目标中指出要在这一领域建设成人才高地。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未来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对于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长远观点看,未来环境改善的最大希望很大程度生取决于决策层和决策实施层这部份人群,而当代的大学生将来会有很大一部分人进入到制定国家政策的决策层和决策实施层中去,因此,大学生的气候变化意识与行为的改善和提高,对于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我国高校气候变化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本身气候变化教育的相对滞后

高等教育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大学阶段是在校教育的最后一站,是大学生最终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对于他们环境意识和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都设有环境类专业,大多培养专门的应用型人才,这部分学生对于环境知识了解较多。但高校中更多非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成了气候变化教育的重点与盲点。据有关调查,非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获得环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学校教育很少对他们获得相关知识提供有效的帮助,而这也是大学生缺乏较好环境意识的主要原因。在高校自身的建设中,本身存在破坏环境的行为。目前国家对于高校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采取了优惠政策,一些高校无视生活污水的污染,任意排放。同时,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基础设施不到位,比如公共场所的节能电器的采购与使用等,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高校教师环境素养的缺乏

教师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的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教”,更要“学”。目前很多高校对于教师本身的环境素质的提高并不重视,认为没必要花费时间精力去进行专门培训。对于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气候变化教育,更多的需要进行渗透式教育,但教师本身环境知识缺乏,无法对于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新,是不能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正确的环保知识与理念的。当前,不仅在高校,整个社会对于气候变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的就是有关气候变化的教材建设推进缓慢,现有相关教材中,精品较少,不符合当今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更无从谈起。在现有的教材中,很多与环境教育、气候变化教育相关的教材中,把更多的重点放在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与治理上,而没有很好的与现实结合。

(三)教学方式的单一

目前,高校进行气候变化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亲身参与到其中,使教学的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气候变化教育实践性很强,而“低碳”的一个核心就是“低碳生活”,要真正做到低碳的生活,必须要把课堂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的气候变化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才能使学生在离开校园以后把“低碳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除了课堂上讲授,高校也会组织一些相关的宣传、讲座等活动,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些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应急性的,属于一些“面子活动”,而且在举办这些活动本身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破坏环境的现象,这与其举办的初衷背道而驰,对于低碳理念的践行更是无从谈起。

四、改善高校气候变化教育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领导的环境意识,健全相关制度

在高校进行气候变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低碳”理念,最主要的是高校领导观念的转变。高校领导也应当接受专门的培训,使其了解当今环境的真实状况,以及环境与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低碳经济”的理念,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制定相关的制度章程,比如可以把环境保护的行为等纳入高校大学生日常行为守则,作为德育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评定奖学金、评优等荣誉挂钩;设立明确的奖罚机制等,把对于学生进行气候变化教育作为一项关系未来的重要工作来抓,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相关的教育。

(二)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构建“低碳校园”

在对校园进行新的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低碳与环保放在突出的位置考虑。比如在教学楼与办公楼中,就可以利用一些新技术,采购低碳环保的办公设施;对于宿舍、食堂等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应该投入资金和设备,减少其排放;在校园中还可以设立专门通道,鼓励学生步行和骑自行车,减少机动车进入校园等等。如果在高校建设时注意这些地方,就能够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也能够让一些清洁技术率先在高校中得到时间的检验,最终能使学生在这样一个处处体现低碳理念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气候变化教育,对于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并最终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高校气候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施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的环境素质。因此首先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在学校内部开有关活动,初步提高教师的气候变化教育水平;其次加强校际间交流合作,向水平较高的学校借鉴学习;再次要与相关部门合作,指派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分批次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一般的气候变化教育基础知识外,更应该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介绍当今最新的环保信息,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引进符合时代特征的教材,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老师专家进行编写,以符合本校的要求。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写,要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不能一味的用专业枯燥的文字去阐释气候变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要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改进气候变化教育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师资源,在其他专业中开设有关气候变化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并把这作为一项制度落实下来。同时充分利用“两课”,通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哲学等课程中有关的内容作重点阐释,使得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后,不仅能提高减缓气候变化的意识,还能最终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使减缓气候变化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自发行为。此外,还应把气候变化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也能借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花大力气推进相关边沿学科的研究建设,与气候变化教育公选课和必修课相呼应,形成完善的气候变化教育体系,培养专门研究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教育人才短缺问题,也给未来高校的气候变化教育带来曙光。

(五)拓展气候变化教育的形式

高校气候变化教育最终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但气候变化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跟很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因此要做好渗透式的气候变化教育,把气候变化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之中去。利用好与环保相关的节日,举办环保图片展、演讲比赛、讲座、书法绘画、废旧物再利用等活动,号召大学生的参与,宣传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此类活动可作为经常性的活动固定下来,让大学生不断受到环保与低碳理念的提示,形成浓厚的环境保护就在我身边的校园氛围。不定期组织学生去相关化工厂、环保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环境是如何遭受污染以及如何通过开发新的环保产品去预防这一污染。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乡村、生态保护区,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由于环境的恶化所带来的后果,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以唤起他们深层次的环保意识,激发其自觉形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宇.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J].环境教育,2003(2).

2.魏振枢.杨永杰.环境保护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模式的转换[J].南京社会科学,2010(5).

4.李本东,胡玉明.环保教育是事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矿山环保,2003(4).

5.陆连英,魏先红,余中山,杜冬云.透视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6.宋兵波.切实加强我国气候变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环境教育,2001(1).

环保教育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环保教育;有效途径

【分类号】:H319

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如

“一氧化碳”、“硫和硫的化合物”、“硝酸”、“金属的冶炼”

、“石油和石油产品概念”、“煤和煤的综合利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等章节中均涉及到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内容.这也迫使我们不能不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教育.因此,在化学实验中如何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关键是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有害物质就在自己的身边,它们随时随地会侵害人类的生命,从而提高学生接受环保教育的自觉性.

验证实验只要能够证明相应的实验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在使用药品的时候一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例如,我们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尾气的处理,否则,一氧化碳将会对我们空气造成污染;如,我们在做铜和浓硝酸反应时,可以采取用注射器加入药品,这样既能很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还能防止二氧化氮造成的污染.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如药品取用的规范,节约药品,不要撒在桌上;点燃酒精灯的火柴头以及燃烧后的固体废物要放入垃圾杯中,不能乱丢乱放.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指定地点,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对有些有毒气体(SO2、CO 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用碱溶液吸收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在实验中教育学生要做到:①节约实验试剂,倡导进行微型实验,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②积极改进实验仪器装置,降低污染的产生,力求达到无污染的状态.如,可引导学生进行氯气性质实验、铜与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实验的改进等.③妥善处理好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完毕,废弃物要集中倒入废液缸,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科学态度、正确实验操作方法,是对物质进行研究探索的前提.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中,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上课时,就要明确几大问题:(1)化学实验中产生或接触到不少有毒物,学生应严格规范操作;(2)桌面上小小废液缸的作用,为什么不能将废渣倒入水槽或地面;(3)为什么要设药品回收处?定量、小量药品实验的意义;(4)实验室为什么设沙箱?使学生清楚实验室各种设施用途,为规范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才能更好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以后一系列实验中,不厌其烦地指导、提示、纠正.在不同实验中,提出不同要求.例如,学生实验“氢气的制取和性质”,会产生不少废酸液,在学生实验前,必须弄清几个问题:①反应后的废液中会有什么成分?②排污管都是生铁时,废液能否直接接入下水道?学生明白道理后都能自觉将废液倒入废液缸.③废液中可提取哪些物质?通过一系列实验,规范了操作,培养学生自觉节约药品的习惯,尽可能减少污染,保证师生的健康,增强了环境意识.如,在做“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我们对实验内容作了改进,设计这样一组实验:取三个集气瓶,第一个有盖无水,第二个有盖有少量水,第三个无盖且无水.当红磷在其中燃烧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三个瓶中的现象:第一个瓶内壁有许多白色粉末;第二个瓶内白色烟消失;第三个瓶中的烟几乎全部溢出.实验完毕,向学生提出:假设白色的烟是污染大气的物质,采用什么措施可减少、消除污染?第三个瓶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这一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第一、第二个瓶采用了一定的措施,减少、消除了污染,是积极的态度;而第三个瓶的做法对环境造成破坏,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态度.通过一系列实验,规范了操作,培养学生自觉节约药品的习惯,尽可能减少污染,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和巩固.

四、改进化学的实验形式

化学实验的结果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如许多实验毒气外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装置漏气,因此,在实验前,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可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如,改进铜片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铜片为铜丝,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来吸收反应所产生的SO2等有毒气体,使这些气体尽量不外逸,以改善学生实验的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结合课堂教学,传授环境知识

环境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要把环境教育结合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适时、适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并适当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引伸和扩展,才能做到“渗于其内,寓于其中”。除了课本中提及的环境知识之外,在课堂教学上,还可结合课程内容将更多的环境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载体作用”、“渗透作用”。课外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通过阐述教材中的环境问题,指导学生收集材料,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去调查研究,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对环境构成的影响,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见之于行动,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不断研究、实践,进一步推进环境教育的活动深入开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热爱化学,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利于培养环保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环保教育的意义范文5

一、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观念淡薄,生态环境与人类及其它生物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是人们目前不能有效地保护,甚至破坏生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的热情,就理所应当地成为生态环境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较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的知识,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保教育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在讲到“藻类植物”时,可以联系到近几年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频发的赤潮现象。赤潮在短期内可使海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含化肥和农药的江河入海水、生活污水的过度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环保意识成为生活的自觉理念。

二、结合我国国情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国耕地、森林、草原绝对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如耕地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些并不可怕,世界诸多国家中,资源即使贫乏而国家富强者,并不罕见。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警惕,森林的乱砍乱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曾经是草木葱茏,而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巨增,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下游主西槽已抬高2米,真正成为一条“空中河”,向学生讲解这些国情,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感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环境保护好。增强了责任感,也激发了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真正将环保意识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环保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的。 转贴于 结合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念日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环保意识。如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水污染形势的严峻和淡水资源的缺乏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水污染危机意识,是学生懂得平时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资源观和社会责任感,邀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到校举办环境专题讨论,掌握有关环境教育的新信息,从而加深对环境教育的新认识、新理解。类似的还有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等等,这些都是开展环保宣传的好素材。

走出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成立了“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休息日到公园、市场等处,义务清除废弃包装袋、饮料瓶等垃圾,为美化城市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调查活动。通过设计一些对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将市面上的各种洗涤用品使用后水质是否含磷、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进行对比;还将一些能降解的塑料袋与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一起埋入实验田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还组织学生开展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学生通过亲眼所见深深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四、充分利用引人注目的数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的意义范文6

一、研读课本,挖掘环保素材

中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很多文章都是直接或间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八年级下册的《敬畏自然》这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运用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我在讲析时从课题入手,采用提问式开头:“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是否是消极无为之口号?释义“敬畏”分析其特定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还有八年级上册的《生物入侵者》,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文章告诉我们: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如果人为干预、打破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题材都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是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再挖掘出环保素材,拓展开去,就可以使环保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里,起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渗透环保意识

人类建设地球家园的同时,也使地球伤痕累累,给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环境恶化日益加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动植物种类不断减少,全球每年有4000万平方米森林消失,600万顷土地变成荒漠,却产生100亿吨垃圾,这些不断出现的惊人数字,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灾难。教师应以此为鉴,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讨论其根源,再联系实际调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找出变化的原因。另外,还可以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把那些灾害现象播放出来,并进行灾前灾后对比,真实的画面刺激脑海,既生动又形象,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明白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而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以人均占有量与世界水平相比,可耕地仅占全球人均占有量的32.3%,森林为14.3%,淡水为28.1%,矿产为50%。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自然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告诉学生,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不能饮用,仅3%是淡水,且大部以冰的形式贮存在南极和北冰洋,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85个严重缺水,水资源十分有限。学生听了这些情况后,纷纷发言要节约用水,有的同学提出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脸水冲厕所等节水办法。有的说把南极的冰运回来融化后当水源,还有的说把海水变成淡水。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水患意识,还激发了学生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兴趣。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达成环境教育的目标,学生才会主动参与环保行动。

三、开展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1.开展写作活动

写作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通过写作文,让学生把环保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震动,从具体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与环保有关的文章时,一定要提示他们如何去渗透环保意识,去积累环保题材。带学生去校外观察,看山、看水、看房屋、看路桥,向当地人了解本地以前的状况,关注周边环境,观察人们的生活,认识动植物,在这些材料充足的基础上,写出这个地方今昔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还可以写城乡的异同及根源,写某人行为的好坏。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自己收获很多知识,还会把环保知识宣传出去,让当地的人们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参与到环保中去。

2.开展板报活动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环保资料办成板报或宣传栏。用文章或图片的形式让人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可以把这些内容在学校广播中播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启发,自觉参与到环保行列中去。

环保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增强环保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学科特点将有意识的环保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中,使每个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