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时代的利与弊

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范文1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历史传统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美国历史学家,世界著名的东亚和中国专家,1959——1972年担任哈佛大学东亚中心主任和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历史讲座教授。在他逝世前,一直是美国中国问题研究的领军人物。[1]主要著作有《东亚:传统与变迁》(与E.O. Reischauer;Albert M. Craig合作)、《中国:传统与变迁》(与E.O. Reischauer合作)、《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观察中国》、《中国人的思想与制度》、《新旧中国》等,主编《剑桥中国史》。

作为一个有独特历史体验的历史学家,费正清对现代化过程有着深邃的历史洞见。[2]基于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经验,他认为,只有通过中国历史,才可以最好地了解中国,这是因为: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人更爱从历史角度观察自身,他们强烈感受到传统的存在,通过历史我们就能够按中国人了解自身的方式来了解中国人。只有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背景下,我们才会发现其运动的方向并对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一切有所了解。[3]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当作如是观。“当代中国变革转型的根本原因,主要源自西方的新兴力量与本土传统习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互动。”[4]历史的悠远沉重、人口的“内向爆炸”和文化的先进,造就了一个“高度平衡的发展圈套”,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束缚较深的社会里,尝试建设新的道路只能够先破后立。”[5]中国至今仍然在追求的现代历史发展的两大动力,即科学和民族主义这两方面,西方早在19世纪就已经处于领先地位。[6]但也必须承认中国在科学和民族主义方面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不可否认,“整个中华文明在衰落的同时也得到了新生”。[7]现代化总是使一切国家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但在另一方面,每一国的人必定是依据他们自己承袭下来的境况、制度和价值观,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对待现代化。中国曾经过英国、日本、美国、苏联等国的现代化经验,但发现它们并不很适合中国,甚至使中国走了更多的弯路,反而拖滞了中国的发展。“维系整个中国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比我们西方的更加根深蒂固,并且自古一直延续到今,可以说是更加源远流长。”[8]因此,费正清主张: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做到与历史传统相统一。

一、东亚概念的三种含义:地理东亚、种族东亚与文化东亚

中国是东亚文明的母源和主体。中国在东亚拥有辽阔的幅员,又长期在这一地区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费正清认为,研究中国必将涉及整个东亚地区。

费正清指出了“东亚”概念的三种含义:在地理上,指亚洲被高山大漠一分为二的东部地区;在人种学上,指蒙古人种(爱斯基摩人与美洲印第安人除外)的栖居区;在文化上,则指深受中国古代文明影响的地区。最后一个含义所指最狭,除中国之外只有日本、朝鲜和越南,并未把以下另外两大地区包括在内:其一为中亚地区,特别是蒙古、新疆和西藏,该地游牧民族的历史通过商业、战争和占领已与中国的历史融为一体;其二为东南亚地区,该地文化似乎更多地受到印度的影响,不过近几个世纪以来,该地区与东亚在经济、文化和军事战略上的联系亦日渐紧密。东亚文明和人类的其他几大文明相互隔绝而自成格局。高山大漠把东亚和其他地区隔离开来。因而东亚发展出一种大体上保留至今的独特文化范式。[9]

虽然费正清使用的“东亚”概念主要是“文化东亚”,但与“地理东亚”与“种族东亚”不无关联,“东亚”概念的三种含义其实也可以视为“东亚”概念的三个层次,它们是不能割裂的。而且费正清的“东亚”概念是从历史视角出来的,因而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当然“动态东亚”的概念是有地理限度的。

二、为什么欧洲能够内发现代化,而中国不能?

“当我们观察1800年的中国社会时,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惊人的矛盾现象是:社会的体制机构,特别是政府,表现出极差的应变能力,而人口和经济方面,却在经历着迅速、巨大的增长。”[10]费正清不同意所谓的“中国停滞”论[11],他说:“这是一个非常肤浅的论断,它只适合或主要适用于官僚主义的国家机构,或许也适于家庭制度,中国人民生活的事实却已大谬不然了。”[12]费正清从人口、农业、手、贸易等方面作了评估,指出:“广袤的、人口多于整个欧洲的是一个自由贸易区”。[13]但令费正清大惑不解的是:“中国尽管有高水平的技艺和资源,足以在工业革命史上实现一个突破,以与欧洲当时的工业革命相匹敌,但她却没有这样做。”因而,费正清称之为“中国近代史的最令人大惑不解的哑谜”。[14]

根据费正清的判断,“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没能够提高它的个人生产力,从而打破所谓‘高度平衡的圈套’”。[15]这种情况就是蒸汽机以前技艺水平相当高,足以保持生产和消费循环往复的平衡,以致阻碍了工业发展投资。这个圈套的一部分,就是巨大的人力供应,使机器成为不必要。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几乎没有资本积累和信贷办法为投资之用。朝廷和统治阶级靠收租纳税过活,而不靠贸易。“事实上,中国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的一个半世纪,已经成为一个自我平衡的社会,有足以维持一个稳固国家的能力。”[16]中国和社会的机体已使其全部活动制度化,能够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这个古老的中国是一个精巧的结构,在一个包揽全局的总体中,充满各个地方不同的差异。“它在物质生产方式上是分散的,但它被具有历史创造的形态感和自我形象感的统治阶级统一起来。”[17]

费正清除了在总体上指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是那个“高度平衡的圈套”外,还具体指出了一系列原因。当然,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那个“高度平衡的圈套”的形成原因或具体表现。

第一,中国产生惰性的原因之一在于统治阶级的世界观或“自我心像”。中国自视为(事实上也确实是)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内外的贸易未受到官方的鼓励。儒家历来重农抑商,“知足常乐”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老话。按此,一个人理应满足于他的土地,并遵循道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生活。这是一种农业型、内敛型的模式。带有田园风味和怀旧色彩的世界观在中国一直盛行不衰。儒家标榜“修身”,尤其强调通过研习儒家经典成为君子,并通过科举获取功名步入仕途。甚至一些有钱人亦可捐买功名,因此科举制度受到广泛的支持,“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深入人心。这反过来又确保了正统观念的统治地位。

第二,与1800年前后的欧洲相比较,中国经济与欧洲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其结构和运行状况也有极大的差别。中国的经济,就像中国的统治阶级一样,面对西方的攻势反应不够灵敏。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较大而且能够自给自足。

第三,所谓“劳心者”和“劳力者”之间泾渭分明的对垒阻碍了技术的发展。农民和艺人大多不识字,而文人学者又很少会考虑到农商生产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四,19世纪早期的中国政府对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未起到应有的宏观指导作用。国家的正统思想并不强调经济发展,也不注重积累新的财富,简言之,只注重“节流”而不鼓励“开源”。统治者认为每年的贸易成交额是固定的,对进口货物和出口货物都征收同样的税款,丝毫没有通过出口来增加国家财富的商业意识,同时官方的专卖制度与特许买卖制度也限制了商业竞争的发展。中国由于缺乏发展外贸和革新技术的动力,政府亦随时准备对任何新兴高利润商业事业实行垄断或课以重税,因此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那种开拓精神就不可能在中国出现。除非受到官府的庇护,否则资本积累在中国也很难实行。像法制保障、投资市场以及合资等西方经济因素在中国亦尽付阙如。

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范文2

从烽火台上点火报警,到古希腊马拉松战役,派人长途奔跑,再延伸到人们驯化了的鸽子。我们从中看到了传媒在人类社会中的进步和发展,可这些传媒方式必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都被广泛地利用。这些大众传媒满足了我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它给我们带来了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就拿网络来说,不管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终日沉迷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的人越来越多。以主观的角度分析,这并不算什么,不过是种休闲方式;但以客观角度分析,网络的危害的确很大。报刊上时常有这类新闻出现。很多家长、老师也都反对孩子上网。他们认为上网只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耽误学习时间,从而导致成绩下降,视力下降。长期下去,会成瘾,并且不能自拔,也很难矫正,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前几个月,西安有个14岁的中学生,因迷恋网上游戏,成天逃学。一日,打游戏时,久久不能过关,最终喝农药自杀。

最近,也因网络而引起了一例扑朔迷离的事情:一个15岁的男孩(简称男孩A)和一个13岁的男孩(简称男孩B)引起的杀人案件。男孩A和男孩B是在网上聊天结识的,男孩A是以两个身份出现的,一个是以女孩的身份,另一个是以女孩的弟弟的身份(也就是自己性别的身份)。男孩A以女孩的身份在网上教唆男孩B去杀人,但是杀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男孩A自己,他答应男孩B,杀完人之后,会给予很多好处,男孩B就信以为真。当他两人见面时,男孩B就照着男孩A的吩咐杀了男孩A。幸亏警方及时赶到,救了男孩A,才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而男孩B还是一头雾水。一场由一个15岁的男孩自编自演的悲剧,目前还在调查中。而对这男孩教唆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目前也在分析中。这场因网络引起的悲剧,使两个同在一个城市的男孩从此不准见面。类似的事例还很多,在网络上,十有八九是匿名的。因为网络没有真实性,它本身虚拟性的世界使大家都想保护好自己,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反正不是以自己真实的身份,对自己的言行可以不负责任,然而出了事情往往无人追究。这种不好的现象也使真正想学习的同学因受到家长的限制得不到宝贵的学习资源。

对于现在的信息时代来讲,这种高科技的好朋友还是利大于弊的。我们不用看报纸,上网轻轻一点,就能掌握最新、最快的资讯。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也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但关键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能否看清、辨别网络存在的利与弊,要认识网络、把握网络、驾驭网络。而不要因为我们不能在这虚拟的航海中正确航行,让这高科技朋友的出现成了一种美丽的错误。

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高中政治;途径;方法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与发展,同时网络技术也在这种普及下得到了迅速的覆盖,因此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对信息传递过程中表现的突出的快捷性与知识传播更新获取的便利性,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媒介。高中政治作为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学科,同样需要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实际课堂的运用过程中,收获良好教学成果并非具有绝对的必然性,因此,若想分析其应用中最有利的途径与方法,我们还要从其优缺点的分析着手。

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中优点与弊端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情的都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同样存在相应的利与弊。

从其应用的优点看:首先,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是以直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的同时,运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把学习的重点展示在学生面前,而政治学科作为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运用此种教学方式,自然能够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根本提高。其次,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角度看,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把较为抽象的政治概念形象化,从而帮助实现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从其应用的弊端看:首先,由政治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导致教师制作课件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还存在着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问题。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多媒体教育过程中把课件作为电子书一样的普通文档,与以往灌输式教学的区别仅在于电子化的应用,而非本质的变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行为关系逐渐淡化,使得教学成果愈发的不明显。许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的功能,在政治知识讲授过程中,将全部的知识点集中在多媒体之上,从而使得知识讲解层面匮乏,导致学生学习成果的大大下降。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笔者对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优缺点的分析,笔者认为,实现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应用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政治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制的能力。相较于高中其他学科而言,政治课作为人文学科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取材广泛的特点,并且伴随着强烈的社会性、复杂的综合性和科学的实践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对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掌握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肤浅的皮毛,而是要深化技术的掌握,从而为丰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丰富与多样化奠定基础,确保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精制化。

第二,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手段是增加教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确保政治多媒体化教学成果的增长。依据教育学理论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积极互动,对教学成果的收益上有着较高的促进作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绝不是师生互动的阻碍,而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辩证法的学习是一教学难点,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效设计,开展师生辩论、生生辩论等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学生对辩证法的全面掌握和理解,增强教学成果的收益。

第三,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全面认识,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盲目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也是当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盲点,因此,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意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变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太过花哨的使用多媒体造成教学内容偏离的后果,在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教学需要作为基本诉求,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效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发挥。

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使用的利与弊,并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具有一定教学目的性的独运匠心的设计,就能够在根本上促使多媒体网络技术与高中政治课堂做到完美结合的同时,促进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凸显,从而实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及政治思维培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兰善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6)

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兼职 利与弊 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近年来每年都有超过700万元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企业看重的是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希望雇佣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备受企业的欢迎。

面对社会的需求,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发展自身素质,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上了兼职的道路,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获得实习经验,为未来的就业积累宝贵的经验。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行兼职,而这也成为了大学校园是一项普遍现象,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着做兼职的经历。同时,关于大学生兼职的各种问题也相继出现,逐渐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不少问题还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随着大学生兼职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由大学生兼职引发的问题将会受到社会、学校、学生本人的关注。因此,如何平衡大学生的兼职的利与弊,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保持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事项。

二、选题背景及意义

针对目前大学生兼职现象的普遍,本文将以上海金融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的兼职经验,设计相应的问卷及访谈提纲,研究上海金融学校大学生的兼职现状,了解兼职的好处与坏处,并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获得优异的兼职经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本文的研究将为研究大学生的兼职现状提供一手资料,能够让研究者深入研究目前大学生兼职的现状,并且根据现状,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帮助大学生从兼职获得最大的收益。

本文的研究能够指导大学生在兼职的过程中,能够事先了解兼职的好处与坏处,更加理性地对待兼职,在选择兼职时更有选择性,对未来的求学与就业提供一定的参与与借鉴作用。

三、大学生兼职现状

(一)大学生兼职现象普遍,目的多元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兼职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很多大学生都有过兼职的经历,而且每个人兼职的目的都不尽相同。根据调查问卷得出调查结论得知,66%的被调查大学生至少从事过兼职,34%的被调查大学生从未从事过兼职。可以说,兼职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大学生做兼职的目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做兼职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增加社会经验(20%)、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16%)、减轻家庭负担(15%)、受周围人影响(15%)、出于个人兴趣爱好(14%)、丰富人际关系(12%)、打发时间(10%)。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多种多样。

从与部分被调查人的访谈中可知,选择不做兼职的原因是怕影响学习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虽然大学生的自主时间较多,但是其学业也非常繁重,每个学期有期末考试,还有各种考证和考级,准备考研,因此不少学生怕兼职分散精力,耽误学习,而不会选择做兼职。另有大部分被调查大学生认为找不到合适的兼职工作,由于大学生知识储备和技能不足,无法找到符合本专业、或者有助于未来就业的工作,大多数工作是充当廉价的劳动力,否定了大学生的价值。此外,没有多余时间、担心受骗、父母不同意、怕工作太辛苦、工资低不稳定,也是影响大学生不选择做兼职的原因。

(二)大学生兼职工作种类多,技术含量低

从大学生兼职的工作种类的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主要从事工作有促销员(22%)、家教(19%)、服务员(15%)、培训机构老师(13%)、家政服务(10%)、导游(11%)和技能服务(10%)。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兼职工作种类多,技术含量低。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完备,可从事的兼职工作不多,而且时间不充裕,可选择的兼职种类也不多,因此,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做促销员、家教和服务员,这类兼职的时间通常在晚上和周末,符合大学生的空余时间,不影响学业,对技能要求也低,这也就是成为大学生兼职的首选。其他兼职,如培训机构老师、导游、家政服务都是对技术含量要求低的工作,只需要大学生有着热情和干劲儿,一般都能胜任。除了极少数兼职,如翻译、会计和计算机对人员技能要求高。

(三)大学生获取兼职信息的渠道狭窄

我们调查得知,大学生寻找兼职的途径狭窄,主要集中于网站(32%)、同学朋友介绍(29%)、中介机构(27%)和海报或宣传单(12%)。目前,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了人们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因此大学生在找兼职时,会第一时间借助网络,寻找合适的兼职,其效率与效果都比比较好。其次,大学生会选择通过同学和朋友的介绍,通过熟人介绍,对兼职的时间、要求和薪资都有着比较准确的了解,更容易成功。目前,中介机构也是大学生主要寻找兼职的渠道,需交一部分钱,才能帮助找到合适的工作,但是也有不少学生上当受骗。最后,海报或宣传单覆盖人群面窄,通过这种途径寻找兼职的学生较少。但是,在大学生获取兼职渠道的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没有发挥学校和家长的作用,为其找一份合适的兼职,这能够促进大学生从事更有意义的兼职。

(四)兼职中受到的权益侵害

由我们调查可知,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受到过权益侵害,主要集中在无故延长工作时间(19%)、中介机构的陷阱(17%)、拖欠工资(16%)、虚假招聘(14%)、性别歧视(11%)、性骚扰(11%)、人格受到侮辱(11%)。

大学生在求职中属于弱势群体,在兼职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权益侵害,而且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很容易忽视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最常见的权益侵害就是延长工作时间、拖欠工资,这是对大学生劳动力的压榨,违法劳动法相关条文。不少大学生因为求职心切,遭遇中介机构的陷阱、虚假招聘,骗取了大学生为数不多的生活费,但是没有为其找到兼职工作,而这些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取证相对较难,大学生在受到侵害时,无法挽回自己的损失。此外,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种种歧视,如性别歧视、性骚扰、人格受到侮辱,这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大学生兼职对策研究

(一)社会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大学生兼职的专门法律条文,但是大学生兼职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服务,就构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应当受到《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保护。但是有些用人单位以兼职大学生的劳动主体不合格,兼职工作关系既不属于全日制工作,也不属于非全日制工作为由,不适用劳动法,因而在侵犯兼职大学生权益时,为自己找借口开脱。因此,针对我国关于大学生兼职的法律条文的空白,国家、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当确定相应的立法,确定大学生兼职的性质,劳动主体,劳动关系,确保大学生兼职在保护自身权益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保障自身权益。同时,国家应当开展相应的法律服务,兼职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可以请求相应的法律援助,解决大学生在兼职过程遇到的法律问题。

2.打击非法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作为求职市场上起到连接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桥梁作用,掌握了大量用工信息,能够为用人单位推荐符合要求的应聘者,为应聘者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提高了招聘的效率,在一定阶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招聘者和用人单位通过网络招聘信息,而中介机构的作用受到影响,于是,一些中介机构为了赚钱,无照经营,虚假用工信息,以各种费用为由收取求职者大量金钱,骗取求职者的金钱,一些求职者求职心切,为了更快地找到工作而上当受骗。大学生因为涉世未深,缺乏防范意识,因而上当受骗。非法中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必须要严厉打击并坚决取缔,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非法中集的打击力度,肃清市场秩序,让大学生在找兼职的过程中,减少陷入黑中介的陷阱,避免有关损失。

(二)学校方面

1.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建立各种奖助学金

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经济问题,赚钱生活费、学费、零花钱,购买各种学习、生活用品。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家庭很艰难地筹集学费,生活费只能靠业务时间打工赚取,这不仅使得贫困大学生过早地背负生活的压力,而且也影响了学业的完成,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因此,学校应当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助学金等,让每一个贫困大学生不因为贫困而失学。学校应当树立起积极的学习风气,让大学生了解到学业的重要性,好的学习成绩能够获得奖学金,足以支付生活费,这样贫困大学生就可以安心学习,不必为生活费而发愁,兼职打工虽然赚取了生活费,对学业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2.成立兼职指导机构

学校在现有条件下,扩展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各类兼职的同时,可以开展一定的兼职指导活动,让兼职大学生认识到兼职的利与弊,学会如何规避伤害与风险。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可以与周边的用人单位达成合作关系,定期向他们输大学生,这样既满足了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其次,应当对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进行审核,确保的信息真实,避免大学生上当。最重要的是,开展兼职指导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到在兼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伤害,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在学生受到权益侵害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法律援助,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学生自身方面

1.加强法律意识

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国一直朝着民主法制的社会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比发达国家的法律环境,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社会栋梁,应当树立起法律意识,时刻以法律武装自己,尤其是在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因此,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而学校仅开设了一门法律基础课程,对于学习法律是根本不够的,大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法律方面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还应当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法律讲座与报告,利用各种途径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当遇到违法行为或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诉诸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2.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看待事物价值的反映,是对社会生活实践的根本性、重大问题的态度。大学时期正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价格战有助于大学生未来的工作、成家立业,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兼职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更好地树立价值观,感受到家长挣钱的艰辛,体谅父母,在学习上更应加倍努力,拼搏向上,奋发进取。兼职活动会让大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感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抵制各种诱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符合国家倡导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能够让大学生懂得获取金钱的艰辛,更加懂得爱惜钱,将钱用在正途上,而不是挥霍浪费,提早进行理财规划,为日后发展积累更多资本。

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范文5

[关键词]微信;大学校园;利弊

[DOI]10.13939/ki.zgsc.2017.12.275

近几年,手机和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微信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以及消费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1 微信概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聊天、视频、文字、图片、支付等多种形式。据调查,微信自2011年推出以来,使用人数逐年上升,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尤其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

2 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原因

(1)方便快捷。利用微信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信息的传递。实现远程交流,方便与同学、家人之间的交流,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

(2)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微信以网络为媒介,能够实现长距离、高速度传播,信息具有超强的时效性,信息的发送和接收都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完成。互动的双向性,利用微信可以进行互动,因此微信比传统的网络工具更具优势。

(3)微信的功能强大。微信的功能不仅局限于聊天、视频,更成为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微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很多大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做起了微商,利用朋友圈这一免费媒介,宣传自己的产品,这种营销方式成本较低,适合学生操作。

(4)资费便宜。与传统的信息发送不同,微信只有在网络覆盖下,其在使用过程中是不收费的,因此深受大学生的欢迎,适应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交友途径和一种新的营销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步伐逐渐增快,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越来越少,微信的产生可以解决人们遇到的这个问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超越空间限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3 微信在大学校园流行的利与弊

3.1 微信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1)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微信作为新兴的自媒体,以网络为载体,能够快速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能够借助网络快速传播,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学习上能够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资讯,更加了解社会的变化,顺应时展的潮流,达到不出门就能了解天下事,在生活上,通过朋友圈,可以了解朋友和家长的最新动态,促进亲情、友情的发展。

(2)扩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和视野。微信可以使大学生交到更多的朋友,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可以毫无顾忌地与网友聊天,倾吐心事,减轻课业负担,缓解压力;可以发表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

(3)加快大学生的生活节奏,提高效率。通过微信,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能够节省大学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4)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大学生对于微信这一平台比较了解。微信作为虚拟交易平台可以省掉租赁店铺的费用,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广告宣传,省去了宣传费用,有效了解决了大学生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微信支持图片、语言、文字形式的发送,有助于实现快速、便捷的实现与客户的沟通,并且这种沟通不需要浪费金钱和空间。微信营销支持全城定为搜素,有助于扩大客户面,锁住客户资源,借助微信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可以足不出户地进行相关操作,减少了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浪费,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创业。

(5)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源共享是基于网络的资源分享,是众多的网络爱好者不求利益,把自己收集的一些通过平台共享给广大群众。

3.2 微信的迅速普及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避免各类资源的重复建设,使信息资源配置合理,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和浪费。

微信给大学生的生活和交流带来了便利,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但大学生过于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也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

(1)干扰学生的学习,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微信为用户提供了聊天、视频、交友、朋友圈添加关注、语音对讲等多种功能,容易使学生过于沉溺于微信等网络自媒体,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影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部分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随时随地利用微信聊天,分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干扰课堂秩序,大大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2)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微信平台不但可以关注学生认识的家人、同学,也可以通过“附近的人”、“摇一摇”等方式添加不认识的陌生人,大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社会,缺乏社会阅历,思想比较单纯,很容易让犯罪分子趁机而入,落入交友陷阱,容易上当受骗。

(3)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价值观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传播的信息形形、错综复杂,有很多不负责任的言论被广泛传播,很多消极、不健康的信息传播负能量的信息,会对大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 引导大学生正确、积极使用微信等新兴媒体的方法策略

(1)学校要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在微信群进行延伸教学。学校要充分发挥微信通信的便捷性和免费性。教师可以组织建立班级微信群,讨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微信可以进行图片、文字和语音的交流,顺应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潮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互动平台,通过微信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微信发表的动态更加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更好地因材施教。

(2)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社会要加强媒介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媒介的职业素养是影响网络安全、秩序的关键因素,媒体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社会要培养媒介职业素养,传播正确、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更多的顾虑国家和学生的利益,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做到自己的行为无愧于职业操守,目前很多媒体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和企业利益,传播一些热度高、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都是媒介职业素养低的结果,因此,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3)借助媒体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校园活动。要充分发挥微信自媒体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活动,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积极发展。

(4)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展相应的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课程,据调查,在大学生存在很多上当受骗的事件,学校应给学生普及一定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对于安全的警惕性,给学生讲解一些上当受骗的案例,增加学生经验,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拒绝诱惑的能力,让学生了解犯罪分子的手段,不单独与陌生网友见面,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减少学生上当受骗的重要途径。

5 结 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信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微信对于大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浩,陈飞宇.从高校学生管理角度看微信文化的利与弊[J].亚太教育,2015(1).

[2]厉进,信息时代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思路与未来[J].科技资讯,2009(17).

[作者简介]杨静(1979―),女,汉族,内蒙古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上接P270)

信息时代的利与弊范文6

(一)微信的聊天功能

聊天是微信的基础功能,也是微信最常用的一项功能。微信群聊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最常使用的聊天功能。教师可通过应用微信建立群聊,在群中有关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各种信息,使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及时接收通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在建立群聊的同时,教师应注意要保证所有学生都加入到群聊中。当某些需要通知的内容不是即时信息,而是在某一时期需要学生注意的时候,教师可将信息在群公告上,并在群中通知学生及时查看群公告。对于所建立的群聊,教师也可将其设置为置顶聊天,以便及时地对于学生在群中的提问给出解答。

(二)微信的朋友圈功能

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也是一种常用的微信功能,通过朋友圈的和浏览,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朋友圈功能也是教师加强对学生了解与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的朋友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和帮助。教师可通过朋友圈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章或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朋友圈可以增加信息的浏览量,进而更好地发展自身。教师也可以将朋友圈作为学生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或者是作品展示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朋友圈,培养学生敢于展示自我的良好品质。

(三)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移动的社会化平台,主要是以用户订阅服务模式存在的。目前,已有很多高职院校运用微信建立了学习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微信移动端的补充来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如教学信息的查询和。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分为三种应用类型:信息公告型、学习服务型和引导教育型平台。信息公告型平台主要是为满足教师和学生掌握学校动态的需求,推送的信息主要是学校的新闻和各种公告消息。学习服务型平台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工具型媒体,具有群发、自动回复等功能,为师生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服务。引导教育型平台主要是通过微信每天定时推送一些传递正能量的信息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

二、高职院校在运用微信进行教学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微信作为一种网络交流工具,现已被广大高职院校学生使用。微信信息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很容易让不法分子通过微信来误导学生,进而对学生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构成危害。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可针对网络安全对学生组织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高职院校可与政府部门相配合,开展安全教育宣讲工作,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安全教育。

(二)注意对学生关于手机使用的引导

微信的使用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微信公众平台、聊天、朋友圈等功能的娱乐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上频繁的摆弄手机,浏览上面的各种信息或是与朋友微信聊天,大大降低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及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注意对学生关于手机使用的引导,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三)对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更新和完善

微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一种辅助措施,应做到与时俱进。高职院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信息技术,掌握最新的时事动态和微信公众平台的操作技能,保证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微信平台内容及时得到更新和完善。

三、结语

微信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对师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微信的聊天功能、朋友圈功能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等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只有正确对待微信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来的利与弊,才能更好的应用微信进行教学管理,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仇永明 单位: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