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减排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
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如何实现这一节能减排战略目标?2016年7月中旬上海环境院董事长张益为此提出了“十大绿色主题”概念,包括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本文认为,要贯彻落实提出的节能减排战略目标,除了实施“十大绿色主题”计划外,还应加强对节能减排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1.1 社会舆论因素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非常大的资源环境作为代价。从河流湖泊到海洋,从土壤到湿地到空气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近年来,大气污染的治理、水资源的保护、土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新能源突围等问题作为被公众热切关注的话题屡屡在各种两会中被普遍提及。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化企业都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威胁到了人们的生产居住环境,农化企业的整治革新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2 环境污染因素
我国农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只着眼于短期发展,如果对“三废”的处理不能及时落实,农化企业的发展必将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毁灭性伤害。这些都是盲目追求高规模经济利益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对我国的环境污染转嫁也不容忽视。
1.3 企业因素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三大“绊脚石”。其一,经济效益低下。其二,技术升级难度高。其三,政策短板。迫于新常态下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我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还仅限于国务院文书,没有真正意义上上升到法律层面,缺少一定的强制约束力。
1.4 地方政府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以此明确环保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环境保护指导方针。换而言之,缺少一个有效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2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2.1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石。可行性原则又分为技术可行性原则、政策可行性原则和经济可行性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技术的要求,即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相关应用技术的保证,当前可应用的技术能够支持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2.2 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总导向。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公开透明原则保证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切实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公开透明原则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利于维护和稳定和谐的官民关系,有利于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率,对构建“绿色社会,和谐中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3 数据化原则
数据化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必须用事实说话,规避主观评价的盲目性,研究客观数据,使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有据可循。以往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数据的支撑,能以考核工作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节能减排的实际进度。
2.4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内在要求。可比性原则是衡量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动态规律的保证,是数据化分析的关键。没有比较价值的数据是无效数据,可比性原则可以剔除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无效数据,使得节能减排过程中少做甚至不做无用功。
2.5 “两手抓”原则
“两手抓”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根本战略。“两手抓”原则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一个整体性框架,将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政府评企业,根据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对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二是,监察部门评企业,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以及附近居民的反馈,对政府节能减排相关负责人进行业绩考核,对工作业绩不合格的相关负责人及负责小组进行批评教育,工作懈怠情况尤为严重的进行公示批评、停职察看。“两手抓”原则对维持和巩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层层监督、步步落实。
2.6 “专项专管”原则
“专项专管”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基本方针。“专项专管”原则主要体现在,设立节能减排管理专设机构分管节能减排监察部门,使节能减排监察独立于政府节能减排工作之外,属于政府外部监督。
3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综合评价管理体系
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在基本原则的框架下,就各项基本因素分析概念化建立的一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节能减排评价体系能够有序化,能够在有关部门搭建的平台中落到实处,对节能减排的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建立的一种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效益B、污染程度P、综合能耗E、生态补偿C四大指标为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中的监测提供数据依据,简称BPEC评价模型(见表1)。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评价管理体系中对监测数据的要求。如果说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一个框架,那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整个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精神支柱。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BPEC指数越高,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好,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好;反之,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差,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差。
表1中各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表1中评价系数α的测定(YAAHP 分析):
①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② 数据
③ 测定结果
即,由上述yaaph分析结果可得:
a1=0.3289;a2=0.2891;a3=0.2080;a4=0.1740
4 企业节能减排路径评价之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分析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因素分析、建立相关评价指标、完善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进行了全面剖析。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居民、监察部门等各方的努力,应该重点关注企业是否能完善节能减排目标管理体系。对此,有以下对策:
(一)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合理利用能源,坚持节约优先,突出节能减排工作的地位.
(二)企业要积极开发、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对现有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用信息化手段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继续推动企业设备IP化,建立工业耗能和污染物在线检测平台。
(三)相关部门做好职工岗位培训,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增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推广节能减排的好方法。
(四)企业可以建立节能减排分析例会制度,按季度召开例会,对照年度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计划,总结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查找问题所在,研究制定改善措施。
(五)贯彻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本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管理的实施细则。
(六)企业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的年终考核评比,对节能减排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制度不落实、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资源严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七)政府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切实落实好新环保法,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项目管理,加速高耗能、污染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的淘汰。
(八)政府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加快西部的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实现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同时发挥西部的地区优势,利用好风能发电、水能发电。
(九)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和企业做好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以批复的要求为依据,监察地表水的水文状况,控制质量和污染程度,做好巡视工作,提高预警功能和高效性,同时时刻做好相关记录,将监控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对比,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十)作为社会公民,监督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发现企业严重大量排污时,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协助监管部门的采访调查。监管部门对认真大力协助部门工作的群众可给予相应地表彰。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热电厂 节能减排 发展管理 优化策略
实现工业化生产是我国积极推行实施的发展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中我们发现部分企业甚至是个人的环保意识在逐渐的降低。电厂生产电能,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在电厂发电的过程中燃烧了大量的燃料同时所产生的废物、废气,污染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降低火电厂的能源消耗,是目前厄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未来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电厂热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节能
“降低损耗、节约能源”是热动系统未来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在电厂运行中坚持这一原则,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还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经济财富。
1.爱护环境
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工业废弃物,严重污染了空气环境,同时也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严重增加了大气层污染。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开展,可以缓解废弃物污染发展的过程,并减少了排量。
2.降低企业成本
我们通长所说的发电原料天然气、石油和煤都属于自然界的资源,随着发电原料被使用量的逐渐增加,能源的总产量在不断的降低,随之增加了大量的成本,而使用节能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量。
3.可持续发展
开展节约能源、降低损耗的措施,可以很好的协调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发展和矛盾,使人类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化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4.更新技术
节约能源,降低损耗的实现不但需要电厂在运行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还需要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的支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能源消耗问题。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有利于优化总线技术的改进。
二、电厂热电系统优化策略
中小型热电厂使用的热动系统通常是母管制。对于母管制系统而言,其锅炉系统只依靠汽轮机系统与总产汽量发生热力关系,汽轮机系统的蒸汽量决定了锅炉系统的产汽量。要实现热动系统中汽轮机系统的优化,需要在满足供汽、供电基础上,调节汽轮机的阀门、管道流量和负荷分配,将汽轮机系统所需的蒸汽量降到最低。要实现锅炉系统的优化,应在满足汽轮机系统所需蒸汽量的基础之上,将锅炉系统所需的燃料降到最低。锅炉系统与汽轮机系统的优化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实现电厂热动系统的优化,首先应实现主蒸汽母管的优化。只有将主蒸汽母管的热量和压力损失降到最低,才能使汽轮机系统蒸汽量与锅炉系统产气量尽可能接进而降低燃料的总消耗量。通常可以将母管制热动系统的优化分为3个串联的子系统进行优化,即锅炉系统优化、汽轮机系统优化和主蒸汽母管优化。
针对非母管制热动系统,应分别建立模型,将汽轮机、管道和锅炉模型综合在一起统一分析考虑,在非母管制热动系统满足供热和发电的基础上,实现最小的燃料消耗量。
三、加强电厂热动节能系统发展管理
加强电厂热动节能系统的发展管理,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同时要建立一套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管理体系,在思想上使全部员工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并将电厂热动发展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总规划中。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以及思想体系对电厂热动节能系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大电厂的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并从经济角度出发,帮助电厂节约供电过程中的煤耗开销,因此,使电厂企业在市场经济制度的条件下,可以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1.建立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建立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从日常的控制工作做起,在日常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关于节能减排的环节,要对其进行重点的管理。确保所有机器在日常安全供电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燃煤发电的工作效率,有效的节约电厂企业的浪费现象。其次,以供电节能减排为中心的管理体系,需要我们针对电厂企业的内部工作进行规范治理,要求电厂的操作人员,严格控制机器的热耗,遵循降低煤耗的相关规定进行工作。由于煤矿发电企业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规范操作行为,因为可能操作人员的一个小疏忽,会导致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再次,建立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还需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这是落实节能减排,提高煤矿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有效控制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在建立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中,需建立一个督查小组,对电厂企业的日常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在监督中发现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行为,督查小组应及时制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2.建立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在建立思想体系过程中,首先要求对控制电厂煤耗及设计供电安全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培训工作应从三个方面开展即安全生产、控制煤耗以及节能减排。
首先,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可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工作人员清楚在工作中哪些操作行为是错误的,是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其次,对工作人员进行控制煤耗技能方面的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同时也是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的保障。最后,对工作人员进行节能减排重要性的培训,使每一名员工清楚自身肩负的责任,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四、未来电厂热动节能减排发展方向
在电厂热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机组满负荷与机组深调峰相比较,风机入口处的导流器效率相差57%,风机效率相差的40%,节流损失严重,风机效率特别低。为了达到“降低损耗,节约能源”的效果,系统可以在降低综合线损、可再生资源发电和优化调动等方面开展工作。
1.降低综合线损
降低综合线损是电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降低线损的具体措施包括:科学规划电网;为达到环保对配电网的标准要求,应对配电网进行节能优化;改造和调整变压器的内部结构和数量;做好功率的配置及无功配置的优化。
2.可再生资源发电
目前我国电厂热动系统发电主要采用的燃料是天然气、煤炭等,全部来自于自然资源,随着其消耗能量的不断加大,在未来自然资源必然会紧缺甚至消失。电厂要实现节能减排就必须引进大量的可再生资源例如潮汐、风能和太阳能等,这些可再生资源具备成本低、含量大、效益高和来源广的优势,为节能减排工作开辟了新的发展之路。
3.优化调度模式
针对目前调整发电调度的具体规则,实施经济调度、节能减排的发展观念,电厂需要按照发电调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特别要在火电厂的电力系统运行方面进行调整优化,这样才能在最根本上真正的实现电厂热动系统的节能减排。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正在面临着能源匮乏和能源需求不断加大的问题,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刻不容缓。能源消耗行业特别是电厂的热动系统更是首当其冲。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热力系统在节约能源、降低损耗方面还是存在较大的挖掘空间和潜力的,同时电厂也应适当的调节自身的运行模式。节约能源、降低损耗不但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还可以增加企业的收益。在未来的热力系统运行中需要针对实际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节能规划。未来热力系统将向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范文3
1.分析能源绩效现状水平,确定能源绩效提升方向
众所周知,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卷烟厂,由于地理因素气温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对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带来很大的困扰。2009年延安卷烟厂异地技改实现达产达效后,当年卷烟单箱综合能耗就由2008年的35千克标煤左右降至28.6千克标煤,2010年实施能源管理专项课题后降为23.5千克标煤。能源消耗就一直徘徊在这个数字左右,时高时低,离创建一流卷烟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突破能源管理的瓶颈从这个时刻开始就一直萦绕在决策者脑海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下大力气寻找破解之道,克服不利条件进一步完成公司单箱综合能耗考核指标。为此,厂领导指出:节能降耗是衡量一个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和管控能力的重要指标,必须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厂综合体系管理员的大背景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由此,全厂上下一条心,誓言突破能耗进一步降低的瓶颈。
2.注重统筹策划,全面推进能源体系建设
2.1精心策划
2011年开始,延安卷烟厂提出能源管理三年规划,要求建立和完善工厂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有章可循、节能项目实施有序、内部沟通快速有效、体系运行稳中有新”,建立起工厂能源消耗管控的长效机制。随后,本文由收集整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从机构、职责、人员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编制了《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确定了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组建了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能,开展了能源初始评估工作,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分层开展了标准知识和能源技术等多项培训活动,建立了较为专业的内审员队伍。/
2.2严密实施
进入2013年后,能源管理体系建步入快车道,一切都如水到渠成,召开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厂部明确要求:各部门要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落实,不断夯实部门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目标管控能力提升能源管理绩效,将节能意识上升到自觉行为。体系推进过程重点确定能源管理基准,比照基准年数据,详细落实整改措施。确定能源绩效参数,识别绩效改进机会,严密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对87项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按照设备种类、控制方法等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与各主控部门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定用标准规范管理的49项,由部门日常管理控制的16项,控制难度较大或需要资金投入的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22项。
2.3持续改进
首先根据体系建设要求和《能源管理手册》的基本框架制定了《能源基准管理办法》、《能源使用管理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照明管理办法》等七项管理标准,修订了50多项技术标准,同时对与能源转换和能源使用岗位的岗位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完善补充,确保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适宜性。重点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主动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成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持续提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使能源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改进。同时结合审核结果对体系标准进行再修订、再完善,通过不断的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由厂能源管理领导小组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就能源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正式的评价,总结体系的业绩,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考虑可能改进的机会,从根本上保证了工厂卷烟综合能耗指标逐步得到改善,能源绩效水平明显上升。//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4严格考核
夯实岗位责任制,通过绩效杠杆加大激励机制,建立起能源目标管控,对应岗位落实到人,使人人对当班能源消耗数据熟记在心,体现在操作的过程中。同时建立起分类分层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严格检查考核,督导各部门提升节能意识,充分调动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出谋划策,使节能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范文4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能源紧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企业能源消耗占了社会总能耗的绝大部分,企业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大推力,是社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建立高效运行的能源管理体系,需要解决传统能源管理方式中“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1 工厂能源管理着眼点
1.1 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体系建设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文件精神,完善节能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健全节能管理网建立“工厂-车间-班组”三级能源管理网铬,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持续开展节能改善活动。
1.2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按能源管理要求提高计量器具配备率,完善能源计量网络,特别是三级计量完善工作,为能耗统计分析提供基础;建立能源消耗实时监控系统,全方位分析能耗状态。
1.3 建立能源管理评价标准,注重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重点耗能单位实行重点管理
按照国家能源管理标准和要求,从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基础管理,能耗管理,合理用能,现场管理,节能技术进步等六方面对工厂和车间进行诊断和评价。逐步提高工厂的能源管理水平。加大现场检?与考核力度,消除能源使用单位的浪费现象。特别是对重点用能单位,重点耗能设备进行重点监控。强化过程管理。
1.4 注重节能管理与推进TPM相结合,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开展下TPM(全员生产性维修)活动,提高了设备综合效率,设备使用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提高设备负荷率,尽量减少设备空运转造成的能源浪费。
2 节能减排项目探讨
为了达到最佳节能减排效果,按照《能源合理化利用法》(第5条)规定的六项工厂评价标准:(1)燃料的合理化利用。(2)加热、冷却和传热的合理化利用。(3)热量损耗的循环利用。(4)热量动力转换的合理化。(5)防止散热、传导中的热量损失,防止电阻等造成的电能损失。(6)电能转化成到动力、热量等的合理化。工厂筹建阶段,就可以通过对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的整体分析,核算各个环节的热量需求、能量的品位、使用时段,充分调配相互利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冷量及热量。
如一般饮料灌装厂为例,可参考(表1)所列项目。
如下为具体节能减排项简单介绍。
2.1 冰蓄冷(适用于一般工厂,特别是冷量需求大的工厂)
冰蓄冷实际上是对能源的一种储备,基本工作过程是:在用电低谷、电价较低时开始制冰,蓄存冷量;而在用电高峰、电价较高时停止制冰、同时依靠冰的融化来制冷,从而完成能源利用在时间上的转移,节省运行费用,降低运行成本。蓄冷技术已非常成熟,已无技术瓶颈问题的制约。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蓄冷系统。在中国,冰蓄冷技术已被学术界、行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认定为节能技术,如2006年即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科技部认定为节能技术,并列入《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冰蓄冷系统前期一次性投资较一般中央空调系统高,但由于其可以有效利用谷电相对较低的电价,运行费用低这一特点,冰蓄冷系统的投资回报周期都非常短。一般来说,如果在新建工厂使用冰蓄冷系统,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2年。如果旧厂通过现有设备改造用于冰蓄冷系统,投资回报周期一般在4年,如果旧厂新引进冰蓄冷系统,投资回报周期一般为5年。
2.2 热量回收利用(适用于生物燃料发电厂)
将锅炉150 ℃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回收方式:在锅炉烟道处布置高效气-气热交换器,将150 ℃的烟气降到100 ℃左右排放,回收热量加热空气,利用热风烘干生物燃料(树皮、蔗渣混合物),降低燃料含水率,减少水蒸气汽化潜热的损失,同时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实施后既能节约燃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减轻环境污染,节能环保一举两得。
在烘干装置底部热风室布置高效气-气热交换器,锅炉排放的160 ℃烟气经过热交换器后,降温至100 ℃。30 ℃的常温空气经过换热器后升温至90 ℃左右,进入烘干装置,物料经投料口进入烘干装置,炉排缓慢移动,物料随之进入烘干腔体内,通过物料隔板控制物料的高度,鼓风机启动,烘干装置热风入口风阀打开,热风鼓入烘干装置热风室,通过对流的形式直接烘干物料,换热后暖风经过物料后进入排风室,暖风经出风口由引风机引致第一级除尘系统―旋风除尘器,再经过第二级除尘系统―水膜除尘器,经过2道除尘,暖风再经过水滤除尘后排放至大气,经过3道除尘工艺后可实现无尘排放。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常规水电站;综合厂用电率;直接厂用电率
1 概述
厂用电考核的目的在于督促电厂加强对设备进行管理,在保证电厂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对电厂进行厂用电考核可以切实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挖掘电厂在技术上、管理上的节能潜力,提高运行质量。发电厂的节能降耗是一个全过程控制管理,其目标将会对实现的方式、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厂用电考核指标是否合理,将关系到电厂的实际生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将会影响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各项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厂用电考核指标。
本文将以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与鲁布革水电站所采用的厂用电考核指标为例,对常规水电站厂用电考核方式进行改进与分析。
2 综合厂用电率考核指标的不足
2.1 对生产节约用电指导性不足
目前常规水电站的厂用电考核指标主要为综合厂用电率,即(发电量-上网电量)/发电量×100%。然而其形式比较粗放,忽略了厂用电量与来水量、气温等其它重要条件之间的关系。且由于上级部门已经对水电厂制定了发电量指标,而在厂用电率计算公式中,发电量往往是决定了厂用电率是否达标的关键:当某一年份电厂所在流域来水量较少,则其发电量大大减小,而电厂的日常工作均消耗一定的厂用电,如此一来,即便电厂大力节约厂用电的使用也无法使其厂用电率达标;反之,当某一年份该电厂来水量大增,机组长期处于满发状态,则如果电厂放松对厂用电进行管理,浪费厂用电量,电厂的厂用电率指标仍能轻易达标。
2.2 计量形式粗放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与鲁布革水电站均仅在厂用变处及机端出口、线路关口装设计量电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于2011年6月投入使用的新监控系统对全厂10kV线路的电压、电流数据进行测量与监控,鲁布革水电站也已经实现了对部分10kV线路进行计量并定时抄表。但两厂均缺乏对部分重要设备及400V线路进行计量。同时,两厂均没有对励磁系统装设计量设备,使直接厂用电量中缺乏励磁系统用电量,与相关国标的要求不符。
2.3 电厂难以控制综合厂用电
如前所述,综合厂用电中包含了直接厂用电与母线损耗、主变损耗等电量。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与鲁布革水电站近两年综合厂用电量构成中,约20%为直接厂用电量,约10%为生活与办公用电量,其余部分均为主变损耗、母线损耗等电量。可见,综合厂用电量中,电厂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的用电量如直接厂用电量、生活用电量,仅占综合厂用电量构成的小部分。GIS损耗、母线损耗、主变损耗等这些综合厂用电量的最主要构成部分是电厂不可控的用电量。对电厂实施综合厂用电量考核无疑是无法摸清电厂是否对直接厂用电进行节约与科学管理的。且GIS损耗、母线损耗等综合厂用电量主要构成电量的计量受计量误差影响过大,无法获得精确数字,更使电厂对厂用电的实际管理情况无法体现。
3 以直接厂用电率指标代替综合厂用电率指标
3.1 直接厂用电率指标的优点
根据前述综合厂用电率考核体系的种种客观缺陷,笔者提出使用综合厂用电率取代综合厂用电率作为电厂厂用电考核指标。使用直接厂用电率作为水电厂考核指标具有以下优势:
3.1.1 科学性
在电厂用电中,直接厂用电量是与生产相关的设备的用电及损耗,是电厂直接控制的电量。对电厂实施直接厂用电量考核可以充分反映出电厂对用电设备的管理以及使用情况。且与GIS损耗、主变损耗、母线损耗不同,电厂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实施一定程度的技术改进,即可对直接厂用电量实现节约,通过直接厂用电量进行考核,可以大大提升电厂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对南网节能减排工作乃至国家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3.1.2 准确性
如前所述,综合厂用电量的计算是采用大数相减的办法,因此精度难以保证。如果采用直接厂用电进行考核,其用电量的统计主要是采用加法,不仅不会因为大数相减的原因降低精度,相反,还会因为几个计量表计误差的相互抵消,提高总的结果的精度。
因此,采用直接厂用电量对厂用电使用与管理进行考核,在当前的计量水平下也能保持较高的准确性。
3.2 应用实例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与鲁布革水电站与2012年完成了直接厂用电考核所要求的计量系统改造,即于各10kV线路、400V线路处加装电表,并对生活区与办公区用电量进行计量。两厂每月上报直接厂用电量与直接厂用电率,以供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提供数据依据与考核基础。
上述两厂的上级部门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上述两厂的直接厂用电计算与预测模型,并以此制订了一套直接厂用电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流程图如下所示:
目前,上述两厂已经把直接厂用电指标作为厂用电考核的首要指标。管理部门也已经使用直接厂用电模型以及直接厂用电管理体系对电厂的厂用电使用状况进行考核与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由于综合厂用电率带来的负面因素已经基本消除,相关电厂也逐步根据直接厂用电指标对电厂的节能工作作为指导,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结论
根据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与鲁布革水电站的厂用电考核指标由综合厂用电指标转变为直接厂用电指标的过程,充分证明了直接厂用电指标较综合厂用电指标更具优越性。目前所取得的工作成果表明,直接厂用电指标更能反映电厂的实际厂用电管理现状,对常规水电站的节能工作、厂用电管理工作等,更能提供直观且科学的数据依据。由此产生的管理体系也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了较原有管理体系的优势。在常规水电站的厂用电管理工作中成效突出。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技术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周海骄(1966-),男,浙江诸暨人,诸暨市供电局,高级技师。(浙江 诸暨 311800)
中图分类号:TK?????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6-0127-02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节能减排机制是根据市场机制来建立的。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当前既要解决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又要推进经济发展,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节能减排机制为出发点,制定电力节能的核心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旨在解决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一、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构架分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因此进行节能减排十分必要。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支撑体系符合我国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
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包括三种:制度管理手段、技术创新手段以及调整改变产业结构来进行节能减排,要在技术、结构、制度上下功夫,综合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主要从市场机制、技术手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2.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竞争手段,充分配置市场资源,市场机制是节能减排机制的根本制度,但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节能减排的一些外部问题,比如环保、节能等。节能减排机制中存在的不足需要可持续发展机制来进行补充,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市场机制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须符合政治体制的标准,因此这就要求市场机制需要符合我国的国情。
3.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
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目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地质条件等因素,在很多偏远地区,法律手段并不能维护能源的耗费,因此必须完善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加强当地群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减轻节能减排的技术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对节能减排技术体系进行维护。
4.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节能减排的监管机构要对节能减排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是关键,因此应该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及时应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现象。
5.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节能减排工作的初始时期,制度和结构的节能减排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绝大部分,是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的必要途径,在节能减排的后期工作中,主要是靠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实施。管理得当,能对能源的耗费量进行有效控制,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浪费现象。因此,应强化管理体系的结构,制定一套完备的制度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机制
1.考虑部分市场机制的电力节能减排
中国的电力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没有突出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发电权交易中,可以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高效的发电机组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发电,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节能减排是现阶段发电模式的改变。
电源结构向低污染、高效率发展才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变现有的发电模式,使节能发电调度与经济补偿机制分离。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化,在未来几年中,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要基本关停,转而采用新型的、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实现这种发电结构,既能够节省经济开支,又实现了科技、设备的现代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电力节能减排的市场模式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市场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样可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短期或者中长期市场中,要建立立足排放和能耗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获得准入的主题,可以自行决策,自主参与市场交易,要体现出节能减排的效果,使节能减排与市场机制相统一,有效地对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发电机组实行制约,为低污染、高效率的发电机组提供机会。排污权交易是以环境保护制度为基础,依照一定的市场机制,通过买卖排污权的方式来控制排污。自从这种方式实行以来,排污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主选择购买排污权,大大降低了污染。
在中国电力市场节能减排制度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地方都应该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制度,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的担保进行融资活动,合同能源的管理机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和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主的交易机制。
三、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
1.促进电力节能的手段和方式
电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上进行制约来提高生产的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具有的威慑力来对排污者进行规范。电力节能减排的行政手段主要是把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落到地方政府上面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电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提高电力经济运行质量,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
第一,进一步强化深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落实到位。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差别电价等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大对各地出台的优惠电价的制度,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第二,节能减排信息统计分析,建立节能减排的预警形势。加强节能电耗的工作。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联网,确保稳定达标。
第三,加强调度,督促各级调度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试制科学调度。发电企业和有关部门调度信息,通过强化监管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
3.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实施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在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落实以及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抓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的标准,制定一套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需管理和环境污染程度的机制,制定出节能减排的政策激励机制。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模式
首先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统筹,形成良性的结构发展体系,加大对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其次应通过源头控制的方法,达到标准兼治的效果,特别要对能源消耗不合理的源头严加控制,坚持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目标步调一致;依靠科学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力度;节能减排在发电、配输电以及用电的全过程实行;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民众在节能生产中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
四、建立节能减排的监管机制
在节能减排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各方面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监管方面来要求各部门及企业组织体系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行力度在企业内的良性完善。对企业各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职能分化,确保各司其职,对环保、节能、资源要进行社会性的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强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心,加强全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在能源利用高发期进行相关能源的限制。在进行监察管理的同时,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规划。
五、电力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
1.首先要创新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应用
通过发展先进的手段,做好新工艺、新技术与材料设备方面的推广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可以从根本上最大化的解决相关的节能减排问题。
2.节能发电系统功能
主要包括制定季度、月度和年度的组合发电基础方案,完善实行发电环节的节能调度计划与电网阻塞方面的自动化发电调控及在线的校正控制,对电网做好良性评估;完善节能支持系统,实现对火力发电机组能耗、脱硫设施等相关运行参数方面的有效监测。
3.污染物排放数据的认证与监测
包括年度调整系统、许可证跟踪系统和排污跟踪系统,对污染物排放数据是否达标进行监测;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系统的优化,可以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技术支持。
4.电力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以及评价技术支持系统
主要包括电网损耗、机组发电能耗、热电联产以及综合利用排污监测、机组、脱硫和控制节能减排指标的考核评价。
六、结语
通过对电力节能减排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生产中,节能减排系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污染源等方面的预控,提高生产的节能效能,完善生产。本文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技术智能体系能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率,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金成.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31-35.
[2]王慧芳.国华电力节能减排技术探讨[J].神华科技,2011,9(3):88-92.
[3]张焱,高赐威,王磊,等.华东电力节能减排监管现状及措施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12(4):5-10.
[4]谭忠富,于超.节能减排目标下燃煤机组电量分配模糊优化模型[J].电网技 术,2012,36(1):219-223.
[5]王志轩,张晶杰.中国“十二五”电力节能减排展望[J].中国能源,2010,32(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