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展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工程展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工程展望

工业工程展望范文1

关键词:工程管理;发展展望

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特别是随着专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对各类专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工程管理高级人才将有不断增长的需求。

所谓工程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效的利用资源,对于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也是一门管理型学科。一般来说,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分工明细,对于工程学这种复杂的学科来说,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仅要技术过硬,还要有专业的管理才能,单纯具有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为了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从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于这种人才的需求。

1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1.1工程管理专业的多样性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多样性的专业,它涉及的科目繁多,可以说,从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学生,都是复合型人才,他们所掌握的不仅仅是工程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为了应试考取证书的生硬知识,更多的是涉及沟通、管理、经济等多样化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在通过实践,长期的投入学习才可能抓住其精髓。就学科分类而言,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学科,这正表现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多样性:

(1)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职能越来越精细,隔行如隔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典范,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也可以说,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艺术,它将多门学科加以柔和伸展,变为了一个完整独创性强的多样性学科。

(2)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会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

1.2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性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只是单纯的管理型学科,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工程管理学科培养就是工程类技术人才,其实两种都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部分,不同的是,工程管理专业将两种人才的培养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不仅让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人才具有先进的技术、理念,还具备了一定高度的管理才能,这也表现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

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首先是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次是要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拥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从上述两个特点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性显而易见,工程专业和管理科学专业本身都是极其复杂难懂的学科,将这两种学科融合,加以调整,变为一个集合了管理和技术的独立学科,不仅对于开办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老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个挑战也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与发展展望

工程管理不仅是一门技术性学科,也是一种管理型学科,各大高校顺应社会的需求所开展的工程管理专业,巧妙的将经济管理学科和工程类学科结合在一起,使得原本单纯只注重技术,或者只注重管理的专业变为了一个于技术可以去前线工作,于管理可以做出决策支持的专业,不仅相连性强而且更加大了专业的实践性和考核性,让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学生成为了为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2.1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

(1)工程管理专业是一种系统性管理专业,为了实现复合型专业的唯一目标,工程管理专业将各个学科排序集成为一系列对此专业有用,并且可以实践的学科目录,让各个学科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知识更加全面,更容易记忆;

(2)工程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工程技术的学习,工程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固定露天性等特点,决定了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对人、财、物以及时间性、空间性和整体性加以关注,而这些都基于工程技术的基础,因此在学科上开展了许多作图、工业制作,建筑工程等科目,以加强此专业的技术教学;

(3)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许多学科,还具有极强的专业叉学科,例如建筑技术经济学、工程估价余成本规划等,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专业的综合型学科,其不仅涉及本身工程专业的技术性还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学习。

(4)工程管理专业是一种具有着特定目标,资源和时间限制以及复杂建筑工程背景的一次性管理学科,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只是只可以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导和引导正确工作道路的方针,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历练和学习。

2.2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相当多的工程建设案例的成功,让我国在工程建设上的造诣越来越深。虽然在工程建设上还存在一些至今无法回避和改变的问题,可是近年来工程建设的快速成长,已经说明了我国在建设工程的前景非常的乐观,这与越来越多的工程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出现息息相关。

在未来,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工程建设量会不断扩大,包括城市基础建设在内的大量工程建设会陆续涌出,届时将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管理型双向人才,而各大高校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也恰到好处的迎合了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将会经历建设工程上的优胜劣汰,不断的提高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和管理质量。

所以,现在看来,工程管理学科在外来的时间里不仅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也会具有更多的挑战,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学校实践活动的质量都有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走出来的学生,也多了许多管理类、技术类的要求,他们不仅仅只是能够考取证书,顺利毕业,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快融入国内工程建设氛围,积极为我国工程建设作出有见地性的策略。

3结束语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工程管理专业的刚刚启蒙,至今,国内的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基本成熟的时期,可以说越来越成熟。对于正在走向完美的建筑工程行业来说,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和问题,需要加以发掘和改正,为了将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推向另一个新高,让我国的工程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各大高校中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便将会是我国今后建筑工程行业的顶梁柱。

参考文献:

[1]张亚峰.工程管理专业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2013,(03).

工业工程展望范文2

关键词:我国 农产品加工业 成就 展望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成绩斐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攻关突飞猛进,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科技攻关突飞猛进。我国成功构建并完善了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的标准与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在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开发和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攻克了膜分离技术、物性修饰技术、无菌冷灌装技术、冷榨技术、浓缩技术、冷链技术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冷却肉、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苹果汁等一批名牌产品:一系列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玉米燃料酒精半絮凝酵母酒精发酵技术、高品质注射葡萄糖生产技术、乳制品专用大豆分离蛋白、注射型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异黄酮等研究方面、米糠稳定化技术和米糠营养素、米糠营养纤维研究方面、浓缩苹果生产技术及加工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方面、特色果品的贮藏技术方面、冷却肉和发酵肉研究方面、乳制品在转基因工程人乳铁蛋白、ESL奶(长货架期消毒奶)生产加工技术、益生菌分离鉴定及筛选、免疫乳产品开发和初乳活性因子分离技术研究等方面、五倍子在没食子酸高级酯类化合物新型脱水技术、没食子酸醛类衍生物新型催化剂和沉淀剂、没食子酸酮类衍生物还原保护技术,高纯没食子酸膜分离技术方面、松香松节油在五色松香及其酯类产品异构化技术、氢化技术,催化剂过滤器的加工技术方面均获得了技术突破。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了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科学家队伍,储备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技术。现在,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部分领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个别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产业成长快速化,加工企业规模化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烟草、纺织业、服装、皮革、木材、家具、造纸、印刷材料、橡胶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其中,包含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依然占1/3强,大体上体现了食品工业在加工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九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以年平均8.6%的速度增长,“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15.4%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近期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开始的前几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仍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另外,产业成长快速化。到200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4万多家,比上年增加9000多家;从业人数达2225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占全部规模工业从业人员的21.84%;全年实现增加值26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3.75%。加工企业规模化。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中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领军企业。全国共有龙头企业42000多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700多家,国家级的龙头企业582家。如双汇、得利斯、韩伟、金锣、皓月、雨润、德大、龙大、蒙牛、三元、伊利、三鹿、汇源、大成、华龙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目前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并有效带动了同类或相关企业的发展。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三)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专业化转变

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仅以速冻食品为例,中国的速冻食品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数百种。就某一种产品加工来说也在细分化。例如玉米加工,目前国内已有玉米方便粥、玉米爽饮料、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饴糖、酒精、各种变性淀粉,还有黄原胶、甘油、山梨醇、各种味素和氨基酸等20几种产品。品种结构细分化趋势表明,中国开始出现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好兆头。加工程度精深化、加工原料专用化、加工产品方便化和功能化、质量控制标准化日益明显。由于推广了一批成熟的高新科技成果,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灭菌、冷冻保鲜、分子蒸馏等,在提取和利用农产品中的蛋白质资源、植物纤维资源、新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精细加工等技术上有突破,使得加工精深程度大大提高,产品结构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产品产值之比约为1.1:1。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农民为加工而种养,出现了大量的专用加工品种。农业正从单纯食用农业向食用、饲用、工业用的“多元农业”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根据食品消费层次、消费时段和消费空间等方面的区分,有针对性的开发生产适应不同需求的产品,引领市场消费需求。质量标准体系正在得到完善,农产品及加工业质量检测体系不断健全,采用GMP、HACCP和IS09000族系的企业越来越多。

(四)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出现了一大批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围绕本地优势和特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

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加工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加工产业带,中原地区牛羊加工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奶业加工产业带,环渤海湾地区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加工工业带,中南、西南地区柑橘加工产业带,沿海及重点江河湖泊流域优质水产品加工产业带,茶叶主产区优质茶叶加工产业带。很多地方在特定区域内形成了由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组成的产业集群,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架构之上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力量。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展望

不可否认,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尽管如此,前景依然看好。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5月11日下发《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从金融支持和财税扶持等方面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发展,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技术进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倾斜,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等。此前中央也曾多次提出要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行财政与政策扶持,但均没有明确提出要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因此可以预计此次政策扶持将包括优惠贷款、贴息等。鼓励农业深加工企业是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的关键,只有下游的生产顺畅,才能够保证农产品的收购力度。这方面的上市公司较多,如双汇发展、恒顺醋业等。

工业工程展望范文3

关键词:工程机械 液压控制 研究进展

一、工程机械液压技术

工程机械中90%以上都运用了液压传动控制技术,液压控制技术可以在狭窄不利的空间进行机械操作。液压控制主要分为液压传动技术和液压控制技术,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工程机械的发展。与纯机械和液力传动相比,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是其调节的便捷性和布局的灵活性,液压控制技术优点是能够实现机械运行过程中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

液压执行元件是通过回路输入液压能转变成机械能,通常液压缸分为活塞缸、柱塞刚、摆动缸。双杠活塞缸是活塞上固定的活塞杆从液压缸两侧伸出的液压缸。两个活塞杆直径相等,方向推力相等。当进入油腔和回油腔的压力分别是

现代,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液压技术应用于很多领域,并且出现了高效率的设计理论体系。随着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发展,液压控制技术这种高效率、智能化的现代性工程机械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液压技术的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后因为工业生产需要大幅度提高机械的控制系统,液压技术渐渐被投入使用。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液压技术就已经开始兴起,这一时期,是将简单的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应用在工程机械上解决其他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初的工程液压技术是为了解决车辆转向阻力问题,减轻司机劳动强度。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绿色无污染的生态型和系统高强度的可靠性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80年代是液压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因为信息化技术、电子化技术、集成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液压技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精度、便捷性、控制性、可靠性、操作性方面都有大大提高。现在的工程液压控制技术不仅仅是为传统机械提供助力装置,还用于模拟加载、转速控制、发动机燃料等各个方面。这一时期,电子技术促进了电子元件质量的提高和数字控制系统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工程机械的效率。

美国液压技术在世界是遥遥领先的,特别是以Parker、Eaton为代表的液压技术一直处于领导地位,直到德国、日本液压技术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高端技术垄断的局面。我国液压技术还在向美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所以在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都与成熟性液压技术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国液压技术一直跟随着世界技术的发展,经历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改变。现在我国液压件品种达到605个、规格达到3000个。这些液压产品为我国不断加大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高性能的液压元件的研发和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满足了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新时代要求。

二、工程机械液压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1、自动化控制

21世纪,数字技术因为其快捷方便、灵活可靠、结构紧凑等优点已经通过模拟流量控制和脉冲流量控制对液压控制技术产生了影响。液压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比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舒适性等。

现在,自动化控制的液压控制技术已经相当普及,比如摊铺机、平地机自动找平,装载机、铲运机变速箱自动控制,挖掘机轨迹控制和反复挖掘……这些自动化控制不仅提高了人工操作和机械操作的效率,还能通过参数设定作业的优先次序,并且精准操作也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失误。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为了满足工程需要,液压控制的自动化技术将会更加复杂,如何使工程机械发挥出其最大的优势是未来不断探索的方向。当下,帮助机械操作人员更快掌握自动化知识、更好维护电子控制装置功能、更详细了解液压自动化控制的特性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

2、智能化控制

现在电液比例控制是机械液压智能化控制的一个表现,在80年代初电液比例控制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电液比例控制不断提升,使整个挖掘机动力系统更加灵活方便,更加“智能化”。电液比例泵和比列阀的应用也液压技术智能化的体现,比如计算机自动检测液压系统和柴油机的运行参数能够控制整个挖掘机的动力系统在运转的状态中达到节能的效果。十一五规划中就把液压挖掘机的控制技术纳入教材,内容包括液压挖掘机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液压挖掘机机器人化的意义、液压挖掘机工装位资的数学建模、液压挖掘机控制系统建模。可见液压控制技术正向着高效、高可靠性、安全节能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虽然我国液压控制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信息化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智能化,智能化能够提高工程机械的效率和施工质量。但是液压控制智能化在我国技术还不太成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探索。

三、节能发展趋势

液压挖掘机不仅仅是利用燃油提供机械的效率,还有一点是能够取得节能减排、降低经济成本的作用。因为工程机械40%左右的故障有和液压系统有关,15%的故障都和发动机有关。如果能够在满足机械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发动机的利用率,减少液压系统损耗率,就能使发动机的液压元件的工作强度降低,同时满足了节能的需要。

液压传动系统中会元件会随着机械的运转产生机械摩擦损失、泄露损失、溢流损害等,而自动化控制能够有效利用能力或者降低噪声,满足现在机械节能环保的要求。

六通多路阀采用符合传感系统能够完成精确操作,虽然操作性等还有待提高,但是它也有着成熟的制造技术和低廉的价格,能够节省经济资源。

四、总结

液压技术已经在现代装备制造业中取得自主研发的进步和突破,但是在高技术产品和关键技术上还依赖于国外技术,如何尽快摆脱落后、被动的形式,拥有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技术和产品成为历史性的课题。现在电子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日异月新,我国工程机械液压控制技术面临着各种时代机遇和严重挑战。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液压技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它需要以时代的科学技术作为基础,更需要以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动力。为液压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是我们液压控制领域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王庆丰,魏建华等,工程机械液压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03(39)

工业工程展望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村现状发展

引言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一、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工程管理滞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在着洪灾的危险。

1.2财政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转贴于1.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2006年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2.1进行科学管理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加强资金投入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工业工程展望范文5

关键词:湖南望城;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

中图分类号:TG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基地发展现状

目前,基地已经形成良好的有色精深加工产业基础,已有晟通科技、金龙铜业、纳菲尔新材、美特新材、航天磁电等规模以上有色行业企业35家;已成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长沙)有色金属新材料及精深加工产业技术联盟等管理机构;拥有晟通科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南大学—晟通科技研究院等1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已搭建望城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望城经济开发区企业孵化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2012年,有色产业实现产值28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值242亿元,占85%。

二、基地创建重大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有色产业发展在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转变有色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从有色产业特别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现状来看,还依然存在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含量不够高、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在“有色之乡”湖南创建国家级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符合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不仅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全国有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也是当今高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新材料。目前,我国有色产业科技发展仍处于跟踪研究、单项技术研究开发和关键技术引进为主的阶段。在未来十几年里,有色金属行业要推进技术、产品、装备的更新换代,实现产业技术的全面升级,必须注重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才能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实现由有色金属大国向有色金属强国转变的目标。基地创建可更好地发挥湖南的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充分运用国家支持有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以长沙望城国家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载体,有效地整合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有色科研资源,形成人才资源集约利用、产学研优势互补、科研协同效应强的有色金属科研创新链,切实提升有色金属行业的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二)有利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七大新兴产业,除“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外,其它五大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都和有色金属材料有关,因此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品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的有色企业虽然数量多、实力却弱,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却少,新合金开发方面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关键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明显滞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基地创建可将湖南的有色金属资源优势和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有色金属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试孵化、产业化等产品创新环节的无缝对接,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传统有色金属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发展广度和深度,在边缘领域和交叉领域培育出战略新兴产业。

(三)有利于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有色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到: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8%,但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1.99%;国内电解铝平均吨铝直流电耗1.3084万千瓦时,距国内先进水平1.21~1.25万千瓦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而基地创建可先行先试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体制、土地管理、投融资体系、行政管理体制”等十大重点改革领域政策,有利于实验和走出适合有色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两型”典范,进而带动全国有色产业走低能耗、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基地创建发展思路

国家级基地创建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得到突破,自主创新精深加工产品得到开发,绿色高效工艺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应用。到2015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以上,培育3个以上销售收入过100亿的大型集团,5家以上销售收入过10亿的企业,实现有色产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90%以上。

(一)精心编制基地规划,优化功能布局

规划10平方公里为长沙望城国家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区,将其科学划分为铜铝材加工区、新型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区、重有色金属加工区、稀有金属加工区、物流中心等五个功能区。其中,铜铝材加工区以金龙铜业和晟通科技为依托,集中在金星大道两侧;新型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区以美特新材、海星高科、富能高科为依托,集中在金星大道、望城大道沿线;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加工区以中航起落架、纳菲尔、航天磁电为依托,集中在望城大道以东及长沙航空园地域;研发中心主要以晟通研究中心、有色金属研究院、有色产业孵化中心为依托,分布在各企业中;物流中心主要以高星物流园为依托,建设在望城大道以东、赤岗路以北和石长铁路沿线。随着石长铁路复线的拉通、长沙西货站的扩建,基地向西再延伸。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延伸产业链条

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传统工艺,着力帮助现有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打造著名品牌。以质量品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两化融合为重点,主动对接引进世界500强、全国100强企业,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以晟通科技为核心延伸铝加工领域,以金龙铜业为核心延伸铜加工领域和有色金属循环再利用领域,以航天磁电为核心延伸高档永磁铁氧体器件和高性能粘结钕铁硼、稀土磁等新型航空磁材产业领域,以美特新材为核心延伸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新型电池材料产业领域。

(三)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打造高精产品

全面落实望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及精深加工的发展意见》和望城经开区《“515”工程企业扶持办法》,用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和人才培养与引进。重点帮扶晟通科技、金龙铜业、五矿湖南有色等湖南省扶持有色产业发展“3438”战略的三大集团,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以晟通科技为核心开展航空用高抗损伤容限合金、高强度铝合金品种开发,铝合金薄板、厚板、型材和锻件的工程化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具有较好成形性能的汽车车身用合金开发;以金龙铜业为核心开展铜合金引线框架、高强高导新型环保铜合金接触导线、铜包铝开发;以五矿湖南有色开展大规格钨钼靶材开发,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大工程的高精产品需求。

(四)大力实施“两型”战略,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大力推广安全高效、能耗低、环保达标的生产工艺,推进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两型”产业。发挥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矿冶固体废弃物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开展尾矿、废渣及废金属等再生资源分拣、拆解、分离、无害化处理等再生技术研发和应用,以金龙铜业循环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紧邻湖南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的优势,大力推动废铜、废铝等金属回收及再生,率先发展再生铜、铝金属产品及其高附加值的下游制品,挖掘有色金属的最大潜力,切实把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打造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优势产业。

由于基地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待扎实拼搏,奋力而为。我们相信:未来几年基地有色产业潜力将不断凸显,基地也必将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对有色金属产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8]30号.

工业工程展望范文6

关键词 工业工程 发展史 现状 未来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工业工程(简称IE)是综合运用工业专门知识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为将人员、物料、设备、技术与信息组成更加有效的生产系统,为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的一门学科。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化生产为背景,主要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促进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业工程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余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国也开始大量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来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工程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工业工程的发展史

工业工程的概念是在各种技术经过工程实践、促进了生产工业化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其内容随着技术进步和工业化内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工业工程的发展史与“减少成本,增加效率”这一基本方针的应用及实践息息相关。工业工程的发展史由如下几个阶段组成:

1.1 科学管理年代

工业工程的前身是科学管理,它产生于从18世纪初期刚兴起的机械化生产到20世纪30年代的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就是科学管理年代。产业革命和泰勒(工业工程之父)的科学管理运动是这段时期中发生的两件大事。这一时期是IE萌芽和奠基的时期,在这一阶段(1908年)美国第一个IE专业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设立,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一个IE组织即工业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Industrial Engineer)在美国成立。

1.2 工业工程年代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年代就是工业工程年代。工业工程年代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这个阶段发展的工业工程内容称为传统或经典工业工程(traditional or classical IE);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工业工程与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 ,OR)结合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直至现代,是工业工程与系统工程(system engineering,SE)结合并共同发展的年代,也被称作工业与系统工程年代。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内发展的工业工程内容称为现代工业工程。

(1)传统的工业工程(20世纪20年代后期)。它是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发展和继承。这一时期由于吸收了数学和统计质量控制、进度图、库存模型、人的激励等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为IE解决问题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同期更多的IE专业和专门从事IE的职业在美国出现了。

(2)工业工程与OR结合(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40年代中期,许多工业工程工作者注意到了由英、美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研究出来的运筹学(OR)成果,并且他们试图把它应用到工业工程中来。运筹学(OR)在工业工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研究和试用,取得了进展。20世纪50年代的10年是工业工程和OR结合试验最活跃的年代。这一时期工业工程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和突破,同期成立的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merican Institution of Industrial Ensineers,AIIS,1948年)在后来也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学术科研机构(简称IIE),从20世纪50年代起IE建立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到1915年美国已经有150所大学提供IE教育。

(3)工业工程与SE的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系统科学(SS)有了长足的进步。一种继承了SS的科学思想和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并声称也以OR为理论基础但很注重工程应用的系统工程(SE)脱颖而出,受到人们广泛重视,尤其是工业工程学者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工程沿着与SE相结合的思路不断发展着、完善着。这一时期,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取得的重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与工业工程的大力普及与应用。现在,被列为世界十大高等教育之一的工业工程已与MBA齐名。

2 工业工程的现状

现代工业工程是经典工业工程由工业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内容而演化的结果,特别是运筹学(OR)、系统工程(SE)、计算机科学及行为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对工业工程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所说的工业工程均为现代工业工程。

2.1 工业工程的职能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是把劳动力、生产资料、信息和能源等生产系统投入要素组成一个更加高效的综合性系统,并在有效利用这些要素的同时,将“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取得最佳生产效益、确保质量和安全”作为生产目标。

2.2 工程的特点

工业工程学科具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1)工业工程是一门集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型学科。(2)工业工程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管理支持技术体系是因为,由劳动力、生产资料、信息和能源等生产系统投入要素所组成的综合性系统的整体效益,能反映出任何系统的很强的“减少成本、增强系统管理效益”这一特征,而这种整体效益就是工业工程所追求的。(3)工业工程之所以重视定量方法等技术手段,是因为工作原理是采用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的工业工程有很强的工程特性。

2.3 工业工程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哈里斯(Harris N.)对英国600多家公司应用IE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查统计,美国萨尔文迪G.将统计结果整理为32种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收录在他编写的《工业工程手册》里,见表1。

2.4 工业工程的应用

工业工程从首先在制造业中产生和应用开始,至今一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了,其应用领域逐步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其他领域,如建筑业、交通运输、销售、航空、金融、医院、军事后勤、政府部门(主要是行业管理与规划)以及其他各种服务行业,范围极其广泛。

3 工业工程的未来

3.1 工业工程应对挑战的策略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式下,由于工业工程教育目标不够集中,不能紧跟组织、市场以及企业等,大学的教育水平开始呈现缓慢下滑的态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工程师已能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的原理与工具以及信息技术,工业工程师经常表现在解决大型复杂组织与企业系统时有心无力,工业工程师的特色正在减弱。这些挑战是工业工程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因此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综合工业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的实施。(2)拓展未来工业工程的学科领域,突破现代工业工程的研究范围与内容。(3)从新定位工业工程位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及专业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的关系。(4)加大工业工程师的专业教育水平。

3.2 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和管理科学的结合导致了工业工程学科的产生。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将使计算机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研究得到广泛应用。(2)应用领域和研究对象将不断扩展。(3)学科体系将日趋完善,研究人员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4 结语

未来工业工程的发展不仅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将形成多元化的局面,借鉴和吸收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运筹学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其发展方向,并且在柔性化与敏捷化的管理思想的应用研究上有巨大的发展。当前,全球化竞争的热点已由实体的物质资源转向非物质资源,如科技、信息等,争夺的中心不仅是占有这些资源,更重要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持续不断的创新更为重要。工业工程不仅在学科的扩充与完善,而且在创造活力的激发上,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各方面创新。相信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必将在未来出现重大突破和飞跃式发展,从而为人类的生产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瑞园.基础工业工程.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22-24.

[2] 阚树林.基础工业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18.

[3] [美]Gavriel Slavendy.工业工程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齐二石.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6-10.

[5] 薛伟,蒋祖华.工业工程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17.

[6] 徐学军.现代工业工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