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济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经济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经济的概念

传统经济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网络经济 消费心理 信息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99-02

一、网络经济内涵概述

网络经济(Internet Economy)顾名思义,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关系。它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以高科技为支持,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灵魂。网络经济虽然是全新的经济形态,但并非独立于传统经济的体系,而是传统经济在网络时代的高级形态。一方面,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网络的发展能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由此也能使过去因经营成本过高或达不到规模效益的部门步入盈利的行列。同样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会使部分产业的成长周期得以延长,如此等等都是网络技术发展对传统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现代技术和传统经济又构成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基础,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信息是互联网传播的内容。因此,网络经济大体上还是要遵循传统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关系原则,因而必须依存传统经济才能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相对独立性也构成了对传统经济的挑战。重点表现为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在传统经济学中,供求均衡理论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市场均衡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其反映出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就是说,每多生产一个产品,市场价格就下降,而生产成本却几乎不变,因此最后市场所带来的收益始终是越来越少。诸如此类的传统经济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对现实的许多经济现象的分析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而网络经济将某些传统产业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推向普遍后,从而逐步突破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甚至于质疑了供求规律。网络经济的产品多为信息产品,其产品研发成本多为一次性的,而生产成本则在操作的便捷下可忽略不计,产品数量的多少、消费者的多少,几乎不会影响到整个成本和价格。

探究网络经济的内涵特征,必须结合它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在梳理区别和联系中得到体现。而无论是网络经济还是传统经济,都无法回避一个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越来越趋近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消费。

二、网络消费行为动机及其心理特征

(一)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也叫做消费者行为,这种概括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考察消费者选购某种消费对象的动机及其决策过程。由于消费是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又是由众多的消费者个人行为构成的,而消费者的购买又是一切市场活动的中心问题,因此消费行为问题,也就成为传统经济理论基础和行为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消费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的形成问题。消费者的行为趋向,是决定和影响消费者的各种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自身的欲望是驱策消费者去购买的主因。它既产生于消费者的内在需要,又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强烈的需要会成为决定某一时期的消费行为的支配力量。但是,某一需要还要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习惯、个性和家庭的收入总水平与财产额的高低,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特点,等等。外界环境是制约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性因素,它包括社会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

(二)网络消费行为动机

消费行为概念的理论基础还是传统经济学,即以需要来构成消费动机并支配消费行为。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消费行为似乎有所突破,不再专注于需要对消费行为的绝对支配作用,而呈现出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

1.便捷型动机

网络技术应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资源的世界性瞬间共享。因而网上购物的最直接的吸引力就在于购买商品只需要点击鼠标,并几乎按照自己的意愿搜索商品,并进行对比、挑选,在整个购买、验货、退货、退款等过程中又异常便捷,从而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迎合了网络经济追求速度的大趋势。这种方便快捷的购买渠道和消费方式足以突破“需要”的限制,而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行为进行成功的激励和培养。

2.低价型动机

低价型动机是消费者追求商品低价格的一种消费动机。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普遍低廉。由于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可以减少经销商、商等中间环节,采用订单生产、减少库存,从而降低了成本,因此往往同种商品,网上的价格比超市和商场的价格低廉,许多网络消费者就是冲这一点采取网络购物的。因此,低价定位策略也是网络销售过程中十分有效的一种策略。低价动机虽然在传统经济行为中也是生效的,但是传统经济中,商家降低价格依靠的是不同于其他商家的独特的生产技术、管理手段和营销策略,从而在生产、分配和交换领域降低了能耗,从而降低了价格,获得了竞争力。而在网络经济中,网上购物的商品整体上要低于商场商品,而在这个基础上,各个网购站点再进行各自的价格大战。因此,这里的“低价”对需要的激发是双重的。

3.猎奇型动机

这种动机比较好理解。因为网络经济是一个新兴事物,网上购物也自然带来全新的体验,带给消费者无与伦比的新鲜感,史无前例的选购、付费、退货方式强化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这一点在传统经济模式中也能够见到。产品包装和营销理念的新奇特,也是为了吸引消费者驻足观赏、增加购买的可能性。而网络消费本身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经济行为,它赋予了消费者更为宽广的主体选择性和自由的时空选择性,从而形成了网络消费者固定的网购冲动。

4.炫耀型动机

由于猎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和激发,网络消费者往往以网购作为实现自我、向他人炫耀的资本,更是标榜个性、树立风格化生活方式的首选。很多年轻人以网上购物为时尚,选购与自己个性想匹配的个性化商品,用以在自己的社交圈表现和炫耀,从而实现自我意识的扩散目的。这都与消费商品本身关系不大。

以上动机,大体来说,都突破了传统消费行为动机的外延,代之以更为高层次的动机形成因素。而形成这些动机的,往往是网络经济环境对现代消费者心理的重新塑造和影响。

(三)网络消费者心理变化

1.消费心理的理性化、个性化

理性化表现为消费者消费满足感标准的提高。伴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商品数量和质量都空前提高,因而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因为全球经济的主题由提高生产转向了刺激消费。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步步提升,将消费动机锁定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上,而将生理和安全需要抛到脑后。因此消费者会以更为深刻、更为理性的态度对待消费行为。而网络经济由于其有效利用了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载体,将商品的信息以瞬间无穷尽式的方式传输给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可以施展这种理性来锁定商品。个性化表现为消费者越来越按照自己的审美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等私人化方式来选定消费对象和消费手段,而网络在经济领域上的应用恰恰是在迎合这种个性化消费,网上购物也是在以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形象展示给消费者。

2.消费心理的娱乐化、快餐化

由于网民中青少年群体是主要成员,这一群体对于网络给予更多的是娱乐需要的满足,继而将这种需要移至网络经济领域。很多年轻人习惯网上购物,就是为了标新立异、寻求刺激,而往往对商品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消费兴趣。追逐时尚,对新事物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消费品的“寿命”一般较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较快;由于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但缺乏耐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浏览一个站点很费时间,就会很轻易地改换其他,由此又体现出网上消费者“好奇而少耐心”的另一特点。网上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有一种类似于儿童的消费性格,需要不断地有新事物来唤起兴奋,也就是说,他们在消费行为上“孩童化”了。这种快餐化的倾向,也恰恰是网络文化的一大特征,泛娱乐化,且瞬息万变。

三、对我国网络消费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网络消费主体的群体特征

把握消费主体的心理特征,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前提。而明确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需要对该群体的整体特征进行全面把握。我国网络消费主体集中于知识精英阶层,一般具有高学历、可观收入和相对先进的消费理念。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高速增长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速度也将是不可限量,因而未来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生产、谋求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而知识分子和知识精英阶层也将成为网络消费的生力军。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最大的区别就是,信息取代资本,成为协调经济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维系社会化生产的核心因素。因而,优化、细化、强化信息的基础性作用,并力求开发知识阶层这一巨大潜力市场,则是未来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落脚点。

(二)网络消费是一个动态过程

网络虽可以提供一些即时性消费内容,但主要地还是提供一系列的“功能”,因此网络消费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过程。实际上,自工业革命以来,消费过程的概念已经为人们所熟悉,汽车、家电、电话都是以提供“功能”而引发消费过程的实例。这类消费不是在短时间内消费掉消费品,而是在长期间内使用消费品,从而使消费成为一个历时性的动态过程。网络消费的历时性过程,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使消费效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因而,网络产品设计、网络营销手段优化、全新的网络消费动机培养手段,是未来网络经济商家们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倪清燃,张根荣.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J].经济师,2008(2).

[2]葛幼康.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6).

[3]高晖.网络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6(4).

传统经济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传统思想 经济管理 当代影响

一、概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已经处于萌芽阶段,如姜尚就已经提出了“国富家余”的思想,管仲则强调要“富国安民”等,不过这些都是管理者所提出的一种经济目标而并非能够用于管理实践的具体方法。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经济管理思想最早是由老子提出的,即老子典型的“小国寡民”的治世思想,主要内容就是无为,不做改变,顺其自然,主张“领国相望,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不现实,这是因为人的经济欲望无法压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具备实践意义的经济管理思想在战国时代因商鞅“农战论”的提出而正式形成,他认为经济的发展首先应该从农业开始,继而才能为军事力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实现国家富强,这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军事化思想,后来的荀况则将这种思想进一步发扬光大。荀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封建经济管理思想,即“富国之学”,认为农业才是国家富强、经济发展的根本,同时还提倡节约消费,作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的另外一条有效策略。此后,我国重农的思想一直在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持续到明末清初。后来又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有识之士又提出了工农商并重的经济管理思想,再后来直到在我国的不断传播,才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思想理论与方针。

二、我国传统经济管理对当代经济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对农业的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注重农业发展的传统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纵观历史,我国从实现农业稳定生产入手进而实现社会稳定的思想一直存在,直到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社会一直倡导的是“重农抑商”的思想,农业管理成为经济管理的关键部分和重要方面,与国家经济发挥在那态势息息相关,此外又由于我国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也必要严重,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也都不敢在农业方面进行过为激烈的改革,从而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农业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这种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今天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强烈,对我国当前重视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保障与促进意义。

(二)对社会供求活动的影响

实际上,经济活动主要是基于供求关系产生的,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存在某种形式的供求需求。具体来说,经济管理就是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及消费等环节的管理,涉及了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概念。从经济管理的综合性可以看出如果仅仅对某一个方面进行管理显然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势必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失衡,进而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因此,在经济管理活动中要对商品的供求有一定的了解,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将经济管理思想应用其中。另外,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也会出现一些政策性的内容及放任的情形,实际上这些管理方法也都是处于对具体环境背景的考量。因此,对今天的社会经济管理仍然适用,对社会供求关系的调节也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三)对社会货币金融的影响

就一般的经济活动而言,经济管理涉及了具体的货币和金融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货币金融和供求关系的管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社会中,对货币金融的管控通常是由政府来进行的,政府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实现对金融市场的管理,通过金融市场的稳定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管理效果。而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往往都是使用谷物对价值进行衡量的,从而再确定规定的价格标准。在我国,自从秦统一货币之后,金融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具备了构建货币金融管理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成熟,相关的经济现象也随之产生,例如借贷及利息等,成为了货币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今天,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货币金融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其相关的经济现象仍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对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国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依据一般是量入为出,换句话说,国家进行的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进行的,其中包括财政政策、军事政策及民生政策等。另外,在传统社会中,国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赋税,国家的责任是对这些财富进行合理的二次分配,以实现促进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直到今天,传统社会的相关经济管理思想,对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虽然存在很多不足和落后的地方,但是其中也不乏能够体现管理思想精髓的经济管理方法,对今天农业、社会货币金融及国家政治的发展等都产生着不小的影响。对这部分好的管理概念我们应继续发扬传承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使其符合我国现代化的管理的思想,促进我国的政治、文化、科学及农业等经济不断的发展,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天向.试析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5,24:52.

[2]刘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6,Z1:61-64.

传统经济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 信息网络化 传统经济 价值链 企业组织结构

21世纪,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被世界各国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是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中心之一,同时也被世界各国看作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与经济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的传统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我国信息网络化发展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 2006年6月30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0万人,增长率为19.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倍。(如图1)在“网络摩尔定律”的支配下,互联网正以带宽每9个月、主干网业务量每6个月、网上信息量每100天翻一番的速度发展。目前,中国的网络规模与用户总数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国内的大型企业已经普遍采用数字、智能和网络技术,一些传统企业也已经在融入网络经济。

二、信息网络化对传统经济造成的冲击

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对我国的传统经济造成冲击。信息网络化将改变传统产业的旧格局,使各个产业重新分配资源。这种改变将原有的社会经济活动几乎全部纳入信息网络的轨道,对我国的传统经济尤其如此。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网络化催生了新的商业形态,改变了传统经济商业价值的流向,冲击了传统商业企业服务模式

传统企业的品牌、商誉等,一般都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积累起来。传统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易,一般会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网络化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树立独特的品牌和商誉,能够为客户提供与传统企业不同的全新服务方式,它可以让客户随时随地了解各种商品和服务,与企业联络、订货,然后让企业送货上门。这种服务模式一旦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一种主流消费方式后,就会极大地冲击传统商业企业服务模式。

2.信息网络化使许多传统企业的精英人才大量流失,进一步剥弱了传统经济的商业基础

有专家指出,入世以后,我国有可能面临“第三次人才外流”。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无疑将会加速这次人才的外流。通过互联网,人们能够得到大量的信息,同时也能把自己的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从而扩展了就业渠道和就业空间,使得企业中的精英人才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传统企业所要面临的人才流失的风险加大。同时,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精英人才投身于这种新兴的、快速增长的行业中,传统经济的基础被进一步消弱。

3.信息网络化冲击了传统经济的产业界限,使各种传统产业相互融合,界限模糊

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兼并浪潮迭起,产业间的界限渐趋模糊,出现了不同产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过去,经济学家习惯于用三次产业划分法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现实经济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网络化的普及,已使三次产业的界限趋于模糊,企业间突破了地区和行业的界限,出现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4.信息网络化在世界各国间造成了新的贸易壁垒

这不但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而且在各国间形成了新的“数字鸿沟”。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在信息领域拥有垄断地位的国家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强国利用其信息优势压制信息弱国的信息技术的开发、生产,抢占全球信息产品市场,势必引起信息弱国的抵制,新的贸易壁垒就有可能就此形成。

三、信息网络化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当前,信息网络化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将大大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同时其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信息网络化对我国传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又给缺乏生机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加速了其自身的改革,使传统经济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

1.信息网络化促进了传统经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网络经济下,工业时代所创造的严格的等级制度组织模式受到极大的压力和挑战。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市场结构的完善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和组织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科层型公司组织已经日益僵化。为了适应网络经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作为管理基础的企业组织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包括:

(1)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发展。扁平化即合理压缩管理层次,将原来仅在垂直通道内流动的信息与知识尽可能扩散到水平层次,使其更快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间通过市场交易的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了,交易效率提高了,节省了大量的费用、时间和精力。因此,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的需求降低了。企业会根据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重新设计组织结构,逐步建立层次较少的平行流程结构,即扁平化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柔性化,即指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富有弹性、更加灵活。为应付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组织结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进行实时调整。市场需求日益多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了跨功能工作小组,这种工作小组由企业内具有各方面专长的员工组成,可以针对特定需求、特定任务,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个性化定制。

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包括企业内部结构网络化和企业间结构网络化两个方面。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使企业内部决策的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提高了专业化生产水平和核心能力,并且使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适应客户的需求,既增加了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了工业经济时代常规运行中基础设施和固定成本的投入,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2)组织规范化将让位于创造力。在传统经济中,企业组织的规范化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确保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但是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革命带来了时空观念的根本性变化,为企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企业需要针对基础条件和基本环境的重大变化,采取多种对策,建立企业的创新体系,通过创新使企业在剧烈变动中处于有利地位,取得新的发展。

(3)企业将资源集中于核心竞争力,利用外部资源进行虚拟运作。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将资源集中于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开始将一些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或效率相对低下的业务进行外包,依靠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实施企业组织之间的虚拟运作,企业自身则专注于一个相对较小、但优势明显的领域,再通过对价值链的整合,将各种外部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只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完成的目标。

2.信息网络化重构了传统经济企业的价值链

图2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

“价值链”的概念,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 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如图2)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传统经济企业的价值链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1)对采购环节的影响。传统经济中企业的采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信息网络化,采购活动实现了网上作业,大大减低了采购的成本。大量的手工操作系统转向电子商务系统,在反应速度、服务改进以及减少劳动力和材料成本方面都产生了明显的收益。

(2)对产品设计开发和管理环节的影响。随着Interne的发展,生产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建立起电子联系,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时,已经实现了“用户+企业设计”。企业可以根据Internet上的大量信息,设计出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的产品。

(3)对基本物流活动的影响。在传统企业中进货、发货、仓储等基本物流活动由企业自己独立完成。现在,80%的这些活动通过因特网和第三方物流来实现。这大大推动组织的进化,使传统企业变“轻”变“快”,从而具备了适应网络时代新竞争规则的能力。

(4)对产品经营销售的影响。互联网给传统企业带来了一个更新、更广阔的市场,这个市场是他们通过传统的人员促销和广告宣传所无法有效进入的。

(5)对售后服务的影响。许多公司在互联网上设立了自己的网站,用于介绍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查询订单处理信息。互联网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方便、省时的购物服务,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6)对辅助活动的影响。目前多数企业或依靠自身的网站,或通过网上人才市场招聘所需人员、评估员工的绩效、提升和发展员工。

综上所述,互联网已经影响到传统经济企业的整个组织的结构模式。组织结构的改变必然使组织内部的流程发生变化,其结果是传统企业内的价值链的外向延伸,企业本身只需保留其核心业务,专注于构造其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束语

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对我国传统经济的一次巨大挑战,同时也是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尽管网络化将会对传统经济造成种种冲击,但就目前来看,传统经济在我国的生产组织中还处于主导地位。信息网络化给传统经济带来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即时交流信息等好处,这将更加有利于社会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有利于改造传统经济,使其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雷渝:电子商务对传统价值链模型的再造[J].山东建材,2003

[2]陈英华张咏梅:网络经济中企业组织结构变革[J].管理科学文摘

传统经济的概念范文4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费费用的,经济运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如果说传统经济是一种摩擦经济的话,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一种非摩擦经济。

网络经济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摩擦的经济,也就是说,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费用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得无限资源,无限地提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产品低成本制造、廉价销售,就会赢得用户。可见,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

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经济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of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延续时间(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时)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3~50003~5(人力)3~5(年)

工业经济3~5003~50(马车~汽车)0.3~0.5(月)

后工业经济3~503~500(飞机)0.03~0.05(天)

网络经济3~53~5000(网络)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达维多定律(Davidow’Law)

达维多定律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品打入市场,绝对不如第一家,尽管你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该定律还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即要自己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而不要让激烈的竞争把你的产品淘汰掉。这实际上是在“因特网时”中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威廉·达维多在因特尔公司任副总裁时,就注意到了提高产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这一定律。

(三)新兰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对网络经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个人是英国的F.M.兰切斯特(1868~1946),他设计了英国的第一辆汽车,写了《战时飞机:第四代武器的开端》一书,并于1916年创立了“数学理论策略”。他的思想影响了运筹学的创始人伯拉德·库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两人的思想介绍到日本,日本科学院院士申夫田冈博士总结了该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状况制定了一种新的营销策略,被称之为“新兰切斯特策略”。该策略描述的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新兰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业时,就成为一整套的指导原则,指点市场部门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具体来说,新兰切斯特策略的运用可以使产品、服务或标准主流化。某个产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锁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户,并给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兰切斯特被许多人视为运筹学之父,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称为网络经济的建筑师,至少也可称为市场交易策略的设计大师。

三、网络经济中的生存原则和竞争策略

商场就是战场。网络经济中的市场营销就象打仗一样。根据以上网络经济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企业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存原则和相应的竞争策略。

(一)产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抢夺市场份额

主流化是网络经济生存竞争的首要原则。为了赢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锁定”(lock-in),即通过吸引客户从而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过程。一旦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对该产品有了依赖感,考虑到培训费用和其他转换成本,他们就再也逃脱不了;一旦某个产品取得了主流地位,这个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显然,主流化有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锁定了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

免费赠送是实现主流化的具体方式,它通过把自己产品的价格降到冰点,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间升到沸点,从而一跃成为市场霸主。许多网络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著名的“剃须刀和刀片”原理,赠送剃须刀就是为了长期推销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市场份额的多少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白手起家,必须先拥有26.1%的份额,再赢得41.7%的份额,最后达到73.9%的份额。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当一个企业使用高明的计谋达到26.1%的市场份额这一最低目标时,才能成为“竞争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参与竞争的企业。若低于26.1%,则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稳定的竞争者”,它的地位可能随时会被竞争者取代。一旦拥有26.1%以上的份额,就开始与其他公司相脱离,处于领导市场产品的地位。获利能力一改变,市场份额也随之改变。(2)弥补缺口来进一步赢得41.7%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市场霸主的目标是猎取超出41.7%的份额,这时,该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赢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扩大。在网络经济中取得这一关键地位的捷径常常是兼并和收购(M&A)。(3)通过主流化以赚取73.9%的份额,从而成为“垄断者”。当然,垄断是每个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终目标。但是,但再往上超过73.9%时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其一,很难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会引来与其他产业集团或专业化产品公司的竞争;其三,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两者之间就会错位。因此,虽然拥有90%、95%或100%的市场份额,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网络经济中不应该是一个聪明企业的目标。

(二)铸造价值链:“黄金定律”

网络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已构成价值链上的分支。价值链是由基础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终用户共同联结成的价值增殖链条。网络经济通过价值链实现价值增殖,企业从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分支中抽取资金,赚得利润。网络经济决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赢利,而不实现价值链增殖,将难以幸存。

价值链中包含有“黄金”,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价值链上的分支越多,它所获取的“黄金”也越多,这就是“黄金定律”。任何企业意欲挖掘网络经济的潜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由一个甚至多个市场空间构成的价值链。

网络经济下,价值链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价值要大。单枪匹马地干无济于事,所以各企业要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群”才能幸存。随着产品的分解,价值链不断整合。各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发挥联合的作用,竭力从整个价值链上获取利润。

(三)PICN原则:产品个性化

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个性,即质量和外观以及感觉要对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个性也许很难定义,但是有个性的产品就有市场。一个企业要在网络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瞄准个体市场,实现产品、服务和创意的个性化,即遵循PICN原则。

PICN是一个缩略词,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大写组成。这里,个人化是指产品恰恰正好符合个人的需要;客户化是指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项产品;个体化是指某项产品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化即指客户是通过单人市场发掘出来的。所有这些,都组成了PICN因素。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

显然,PICN原则迫使生产超越了销售的束缚。网络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整体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普通呆板的产品,或提供僵硬、没有特色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它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事后能够改进。个人化和个体化使价值乘数达到了最大化。总之,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个体化和个人市场这些新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这些传统观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个性化了,所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虚拟社区和部落意识

虚拟社区是由有着相同需要的人组成的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联结起来,虚拟社区这个概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个人喜好和个人品味,并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必须找出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但是要想吸引住这个群体,就得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社区意识。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迎合他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适合一个单个的人,同时要能引起整个部落的兴趣。事实上,虚拟社区已超越了社团的范畴,随着网络经济趋于成熟,每个人都将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一员。这一观念实现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业时代的做法将被过去的农业时代的传统所代替,人们的观念必须领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业产业化

在网络经济中,当市场份额增加到最大值时,该产品就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就能创立完整的产业。企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产品转变为产业的标准,否则该企业就会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发展一个产业与壮大一个公司有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发展一个产业得到的回报比发展一件产品的回报更为丰厚;换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转变为一个产业,其价值就转化为一个“金矿”。例如,微软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苹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软公司的产业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万个第三方开发商、合作伙伴及追随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企业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企业只有密切注视并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才能在网络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壮大。[参考文献]

1、T.G.勒维斯[美],《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卞正东、王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

传统经济的概念范文5

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并对传统经济理论产生着重大影响,甚至改变着传统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比如传统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理论,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网络经济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如果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其效益就越大。可见,网络经济的效益是同其规模成正比的。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生产者和消费者可直接进行经济互动,而且网络经营者可以轻而易举的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的“个性化”服务,这样,不仅使其交易成本下降,而且可以使网络经济成为直接经济和“个性化”经济。

在我国,网络经济才刚刚起步,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被认识,因此,要发展网络经济,必须真正弄明白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网络经济在我国及全球的作用以及与网络经济及其发展相关的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以便采取正确的策略,在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有效地开发传统经济的资源,并促使传统经济焕发新的青春。

一、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

网络经济、新经济恐怕是近期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概念了,有关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网络经济与泡沫经济的争论也不绝于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能就新经济、网络经济的本质含义达成共识,由此而引发争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新经济,国内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革命、金融创新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二是认为,新经济就是以互联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所以第一种观点要比第二种观点对新经济的认识更全面。应该说新经济是以整个现代高新技术(包括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为基础,而非仅以网络技术为铺垫。再说在IT行业中,网络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新经济的范畴要比网络经济的范畴大,或者说前者包括后者。

随着新经济概念的出现,网络经济热潮的掀起,国内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布从事网站投资(俗称“触网”),为网络概念股的攀升注入动力。2000年的新年伊始,上海梅林、综艺股份、海虹等股票迭创新高,其中被ST的海虹也曾多天达到涨跌幅限制,此番上涨行情确实让中国股民初次领略了网络的神奇。“爱网络不爱业绩”一度成为时尚,用市盈率来测量股票价值似乎显得因循守旧,只有用“市梦率”来测度网络股才够新潮。

新经济也好,网络经济也好,其实它们都是舶来品。我们虽然可以奉行拿来主义,但对于外来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消化吸收。网络再神奇,它也不能脱离传统经济而独立存在。就美国而言,网络经济也是以其发达的物质经济、现代金融以及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结果。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或者说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经济的高级形态。脱离了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等价交换、利润最大化等传统经济中通行的法则仍适用于网络经济,价值规律仍起作用。

投资股市就是投资未来。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又意味着风险,而现在还没有业绩支撑的网络股风险更大。对网络股只讲概念、不讲业绩,实则是一种投机行为。事实上,网络股还没有神奇到只讲投入,不讲回报的境界。如果是这样的话,网络经济最终也会消失,因为投入就是资源的投入,由于资源的短缺性,过度的投入就意味着相关资源的枯竭。所以,那种认为传统经济不起作用、传统经济理论失效的论调是不科学的,也极不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网络经济的本质。

在传统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脱节或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同样,网络经济也有其“通胀”和“通缩”问题,这就是它的虚拟性。在传统经济中,过度投资会引起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在网络经济中,过度投资,它虽不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但因有资本的参与,会引起社会金融财富的虚涨。在一定限度内,虚涨引起的泡沫不会破灭,超过一定限度,泡沫就会随着网络热潮的减退而消失。

在一定意义上,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网络的发展能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由此也能使过去因经营成本过高或达不到规模效益的部门步入盈利的行列,同样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会使部分产业的成长周期得以延长,“青春”再现,如此等等都是网络技术发展对传统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现代技术和传统经济又构成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基础,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信息是互联网传播的内容。

可以这样说,网络经济必须依存于传统经济才能发展,但是网络经济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可超前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传统经济而存在,网络经济的适度超前发展虽无泡沫之虞,但过于超前就易形成泡沫。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并存使现代经济体系具有明显的“二元”特征,如果传统经济是整个经济体系的“原生”部分,那么网络经济(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可以称为整个经济体系的“衍生”部分。经济“衍生”部分过度膨胀会对“原生”部分构成巨大的支撑压力,当这两部分不能进行相应地调整,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泡沫就会破灭。

从本质上讲,网络经济泡沫的形成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参与,资本的过度投入往往会演绎成投机,现在“.COM”公司网站无处不在,设立网站寻找风险投资上市,这似乎成了国内大部分网站开发者通往成功之路的三部曲,好像上市就意味着网络经营者的成功。目前国内网站达千万家,若把上市当作成功标志的话,恐怕失望者众,一者因为国内二级市场正在形成发展之中,纯粹网络公司“入市”无门,二者因为可供选择的上市地NASDAQ对上市者要求较严,尚且还有一些国内较有名气的网络公司在排队候补,因此所有的网络公司都进入NASDAQ几乎不可能,这其中有些公司定会以倒闭告终。

国内网站创办者大致有三种意图,一种是以网站为经营对象,并凭此获取利润,二是将网站作为第四媒体,对公司进行形象宣传,三是将网站作为一种“题材”进行炒作和投机。依国内外的情况来看,达到第一种意图的很少,就连美国的AMAZON和AOL也不例外;第二种意图较易达到,这也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惯常作法;具有第三种意图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网络泡沫就是在此意图下制造出来的,这尤应引起注意。网络成为投机对象并不为奇,因为在世界金融史上,有很多东西都曾成为人们的投机对象,并引起了各种危机,例如证券、动产、不动产等。具体讲有: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投机热、18世纪末的英国运河热以及19世纪的英国铁路热等。在当时,英国运河的开凿、铁路的兴建都是靠发行股票集资来完成的。尤值一提的是英国的铁路热,参与这场热潮的有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家庭佣人、银行职员、有权势的银行家和资本家等。在1827-1835年,平均每年增加5家铁路公司,而1836年猛增29家。在铁路投机期,就连广大的农村地区也都认为有必要将其资本投资于铁路,改造所有的地面,并网般地铺上铁轨这种强大的交通工具。当人们都还沉浸于“这一产生了诸多英镑并许诺更多英镑的大规模运动”之中的时候,各种违规违法的行为早已出现了,如涂改账目、卖股分红和关联交易等,尤其是那些金融投机家常玩弄投资者资金于股掌之间,后来铁路股票的大幅下跌与银行资金的大量流入也有很大的关系。铁路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而独自“延伸”铁路线,恐怕于事无补,反而还会引起泡沫与危机。在我国也曾经出现的集资热、房地产热,还有后来的“庄园热”等,这些与18世纪英国的运河热、铁路热均有异曲同工之处。财富最大化是“经济人”的行为目标,他们会随时寻找市场的投资热点,“羊群效应”又会使他们不计成本和风险地尾随而入,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制造泡沫,投资变成投机,“一夜致富”的愿望终因投机泡沫的破灭而破灭,因此人们应谨防目前网络中的泡沫成分。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在传统经济学中,供求均衡理论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市场均衡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市场供给曲线给出经济中所有厂商在每个价格上愿意生产的一种物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数量也上升,因此在曲线上表现为向上倾斜。而市场的需求曲线给出经济中所有个人在每个价格上所需要的物品数量,它通常是向下倾斜的。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就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在这一点上,厂商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供求曲线反映出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就是说,厂商每多生产一个产品,市场价格就下降,而生产成本却几乎不变,因此最后市场所带来的收益始终是越来越少。这些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对现实的许多经济现象的分析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然而,如今却面临着巨大挑战,那就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网络经济”的实践和表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网络经济将某些传统产业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推向普遍后,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观点,那就是网络经济突破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甚至于“否定”了供求规律。就以网络经济最典型的经济行为“开发软件”而言,软件产品的成本几乎是一次性的,而软件开发完成后的复制生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成本近乎为零。其他的信息产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即:一旦为开发软件、设计芯片、铺设光缆等信息产品投下了高额固定成本,多一个消费者还是少一个消费者,几乎不会产生成本上的变化,也不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网络经济中,生产第一份信息产品的成本非常高,但此后产品的边际成本甚至可以接近于零!这些特点就与“公路”、“路灯”之类的“公共物品”相似。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物品往往要由政府提供,因为私人投资公共物品难以获得回报,人人都可以消费,多一个消费者并没有增多成本,而又不能轻易地排除其他人的消费,或者说排斥一个人消费付出的成本太高,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投资。信息产品可以说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公共物品”的许多特点,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防止人们免费使用信息产品,人们“搭便车”的行为无法消除,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盗版”、“盗用”现象,因为“盗版”对于“盗版者”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 “盗版”的横行泛滥毫无疑问会影响人们创新的积极性,对社会发展造成明显危害。信息产品虽然具有“公共物品”的许多特点,但它在采取一定的“屏蔽措施”下,还是可以减少其“外部性”,减少人们“搭便车”的机会,让那些使用信息产品的人们向信息产品提供者付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国家要立法保护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私人也要想办法让信息产品减少“公共物品”的特点,减少其“外部性”,尽可能使信息的使用者向提供者付费,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信息产品还是可以由私人投资。

另外,网络经济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即产品定价问题。由于信息产品的定价原则不能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这使得信息产品的定价成为一个困难的问题。由于市场的供求均衡点在哪里很难确定,一个产品生产出来,该如何科学地定价就成为其走向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软件产品市场上表现的尤其突出,软件产品的定价缺乏科学的方法,面对“盗版”问题,许多软件商就开始导演"竞相降价"的竞争游戏,有些甚至是十分盲目的,然而确实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这些就有待于在人们自身素质提高基础上不断得到解决。这种现象的出现,要求网络经营者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能够扮演一个更聪明的角色。

(二)网络经济中的“规模效应”

网络经济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赢者通吃”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是把它们视为“新经济”的新规则,还是“垄断”?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微软”垄断案就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发生的,可是,政府仍然是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事情。其实,“微软”案已经不能同以往的垄断案相比较,因为经济发展模式已大不相同。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市场运行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赢者通吃”,这在网站竞争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网络增值的规律是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收益呈加速增长趋势。某一领域的产品在网络经济中是需要标准化、规模化的。这种标准化、规模化意味着社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网络经济中所有厂商追求的一种目标。在市场上,如果一个企业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标准化,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时,该产品的价值越高,使用的人就越多。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使用价值已大大越过它的物质表现,在许多方面是生产这种产品的人想不到的,这样,即使价格再高也有人愿意买。在这里,价高少买、价低多买的需求规律对信息产品似乎也就不起作用了。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新的需求规律是:使用者越多,出价就越高,或者说是“边际收益递增”。

第二,当网络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后,后来的企业想进入同样的市场难度就越大。因为,网络经营部门存在着极高的一次性固定成本,而这些固定成本中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Sunk Cost),这样,后进市场的企业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弄不好不仅无法挽回以前的投入,而且很难生存下去。规模优势导致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博弈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没有生存空间。一个提供信息产品的企业,一旦面临新进入的竞争对手,它的博弈策略可以将产品价格降到接近于零!因为一个无穷接近于零但大于零的单价与无穷大的信息产量相乘,收益仍然是无穷大,所以在位企业(如中国电信)不担心降价,甚至可以采取免费定价(如微软浏览器的免费捆绑)策略。博弈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位企业将欲进入市场者赶出市场。这样无疑会使成功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形成类似“垄断”的大企业。

第三,网络经济奉行“机遇优先”的发展规则。“赢者通吃”的关键就在于“先入为主”。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在于发现市场机遇,把握机遇,这是获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也是网络经济中创新劳动的主要体现。“唯有第一,没有第二”,导致了很多“圈地”现象出现。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机遇对于企业的发展表现得尤为重要,抢占先机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为网络经济,在市场竞争初期的初始用户吸收成本相对低廉,而且网络用户具有独特的消费粘性(其实就是锁定效应),即网络公司很容易培养、保持用户对网站及其产品的的忠诚度。随着竞争的加剧,对于慢一拍的竞争者来说,获得新用户的成本就很高,而且从竞争对手中争夺新用户更是不易。因此,网络市场的先驱者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最大限度地拓展用户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成为网络公司的长期战略重点,于是网上"圈地圈钱"的游戏就屡见不鲜。

第四,信息产品具有“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的显著特点。形成“赢得通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产品存在“锁定效应”。一个已经形成规模的产品在市场拥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它的产品将形成一种标准,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使得改变这种状态的可能性更低。在经济学上,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思提出的“路径依赖”理论可以分析这一现象。“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会促进人们在选择的初始路径之后,在既定方向的发展中自我强化,而这种强化不得制度的再次创新。“路径依赖”是网络经济一个重要表现,信息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酬递增的机制,率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具有可以先占领市场的优势,利用规模效益导致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如果普遍流行则可以导致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效应的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所产生的协调效应,在市场上越是流行就越能促使人们相信它,进而促使它进一步流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竞争中胜过对手。

另外,熟悉一个软件或一个系统的学习成本是很高的,从一个信息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时,要放弃原先的知识和经验,重新接受训练,熟悉新软件的操作等,必须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等成本。经济学把这一类成本称为“转移成本”。当“转移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时,用户就会被锁定。当人们最初选择了某种软件产品,并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学习、实践,并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此时即使他面对一个可能更好的软件,他也不会轻易地接受,而是继续选择他所熟悉的原先的那个软件,这就是所谓的“锁定效应”。“锁定效应”使得原先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规模优势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三)网络经济中的“交易成本”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交易成本一般都比较低,这是为什么呢?(1)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信息在网上的传送十分迅速、便捷,缩短了时空差距,进而降低了时空成本。比如,网络可以帮助企业突破与客户和供应商打交道时由于信息交流问题而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制约。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交流的困难,企业要在大范围内采集客户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交易成本”很高,这样就很难针对个别用户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很难面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在网络上交流信息,而且信息传递和复制的成本又很低,信息传播的范围又很广,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传递成本所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广泛采集客户数据,可以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等。(2)网络世界是“比特”世界,所有的网上信息都经过“数字化”、“编码化”,都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世界中。“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有着极大的区别,一是比特没有重量、质量,而原子却是有质量与重量,因此比特世界没有物理空间与重量的忧虑;二是“数字化”的比特信息可以进行无成本复制,而原子世界无论如何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因此,比特信息永远是供适应于求,无论有多少需求都可以满足,于是网络可以低成本地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3)网络技术可以简化市场交易过程,消解市场中介组织,可以低成本地做到精确的经济行为的统计与分析。在传统经济环境中,许多的经济行为不可能做到精确的统计分析,因此许多结论或对未来的期望都是十分不准确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行为可以采用先进的电脑网络技术(尤其是先进的应用软件)对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并能借此做出总结,预测未来以及做出精确的决策。(4)网络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学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效率的低下,减少信息不对称意味减少用于搜寻信息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意味着社会运行成本的降低和社会净剩余的增加。总之,网络经济所具备的这一切特点是其具有大幅减少市场"交易费用"作用的重要原因所在。

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直接经济是相对于传统工业迂回经济而言的,它集中表现在消解中间程序,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进行经济互动。互联网络的本质就在于使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零,也就是使经济活动中的摩擦系数降低,接近于零。

网络经济是一种“个性化”经济,集中表现为“个性化”服务。网络经济之所以能做到“个性化”服务是因为信息可以无限制的复制和组合,是因为网络技术手段使得信息的复制和组合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发展对经济影响的逐步加深,信息化和网络将从影响一个部门和地区到影响整个经济,这就是网络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一个从低度到高度的的必经过程。

Internet会引发出以网络为纽带的新经济,这样一种经济会使“交易成本”大为降低,进而使价格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经济的稀缺资源是物资,新经济的稀缺资源是时间,这样,只有更快的创新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传统经济的概念范文6

(一)网络经济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of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延续时间(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时)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3~50003~5(人力)3~5(年)

工业经济3~5003~50(马车~汽车)0.3~0.5(月)

后工业经济3~503~500(飞机)0.03~0.05(天)

网络经济3~53~5000(网络)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达维多定律(Davidow’Law)

达维多定律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品打入市场,绝对不如第一家,尽管你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该定律还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即要自己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而不要让激烈的竞争把你的产品淘汰掉。这实际上是在“因特网时”中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威廉·达维多在因特尔公司任副总裁时,就注意到了提高产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这一定律。

(三)新兰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对网络经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个人是英国的F.M.兰切斯特(1868~1946),他设计了英国的第一辆汽车,写了《战时飞机:第四代武器的开端》一书,并于1916年创立了“数学理论策略”。他的思想影响了运筹学的创始人伯拉德·库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两人的思想介绍到日本,日本科学院院士申夫田冈博士总结了该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状况制定了一种新的营销策略,被称之为“新兰切斯特策略”。该策略描述的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新兰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业时,就成为一整套的指导原则,指点市场部门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具体来说,新兰切斯特策略的运用可以使产品、服务或标准主流化。某个产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锁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户,并给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兰切斯特被许多人视为运筹学之父,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称为网络经济的建筑师,至少也可称为市场交易策略的设计大师。

三、网络经济中的生存原则和竞争策略

商场就是战场。网络经济中的市场营销就象打仗一样。根据以上网络经济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企业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存原则和相应的竞争策略。

(一)产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抢夺市场份额

主流化是网络经济生存竞争的首要原则。为了赢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锁定”(lock-in),即通过吸引客户从而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过程。一旦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对该产品有了依赖感,考虑到培训费用和其他转换成本,他们就再也逃脱不了;一旦某个产品取得了主流地位,这个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显然,主流化有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锁定了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

免费赠送是实现主流化的具体方式,它通过把自己产品的价格降到冰点,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间升到沸点,从而一跃成为市场霸主。许多网络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著名的“剃须刀和刀片”原理,赠送剃须刀就是为了长期推销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市场份额的多少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白手起家,必须先拥有26.1%的份额,再赢得41.7%的份额,最后达到73.9%的份额。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当一个企业使用高明的计谋达到26.1%的市场份额这一最低目标时,才能成为“竞争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参与竞争的企业。若低于26.1%,则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稳定的竞争者”,它的地位可能随时会被竞争者取代。一旦拥有26.1%以上的份额,就开始与其他公司相脱离,处于领导市场产品的地位。获利能力一改变,市场份额也随之改变。(2)弥补缺口来进一步赢得41.7%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市场霸主的目标是猎取超出41.7%的份额,这时,该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赢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扩大。在网络经济中取得这一关键地位的捷径常常是兼并和收购(M&A)。(3)通过主流化以赚取73.9%的份额,从而成为“垄断者”。当然,垄断是每个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终目标。但是,但再往上超过73.9%时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其一,很难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会引来与其他产业集团或专业化产品公司的竞争;其三,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两者之间就会错位。因此,虽然拥有90%、95%或100%的市场份额,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网络经济中不应该是一个聪明企业的目标。

(二)铸造价值链:“黄金定律”

网络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已构成价值链上的分支。价值链是由基础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终用户共同联结成的价值增殖链条。网络经济通过价值链实现价值增殖,企业从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分支中抽取资金,赚得利润。网络经济决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赢利,而不实现价值链增殖,将难以幸存。

价值链中包含有“黄金”,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价值链上的分支越多,它所获取的“黄金”也越多,这就是“黄金定律”。任何企业意欲挖掘网络经济的潜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由一个甚至多个市场空间构成的价值链。

网络经济下,价值链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价值要大。单枪匹马地干无济于事,所以各企业要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群”才能幸存。随着产品的分解,价值链不断整合。各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发挥联合的作用,竭力从整个价值链上获取利润。

(三)PICN原则:产品个性化

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个性,即质量和外观以及感觉要对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个性也许很难定义,但是有个性的产品就有市场。一个企业要在网络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瞄准个体市场,实现产品、服务和创意的个性化,即遵循PICN原则。

PICN是一个缩略词,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大写组成。这里,个人化是指产品恰恰正好符合个人的需要;客户化是指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项产品;个体化是指某项产品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化即指客户是通过单人市场发掘出来的。所有这些,都组成了PICN因素。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

显然,PICN原则迫使生产超越了销售的束缚。网络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整体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普通呆板的产品,或提供僵硬、没有特色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它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事后能够改进。个人化和个体化使价值乘数达到了最大化。总之,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个体化和个人市场这些新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这些传统观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个性化了,所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虚拟社区和部落意识

虚拟社区是由有着相同需要的人组成的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联结起来,虚拟社区这个概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个人喜好和个人品味,并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必须找出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但是要想吸引住这个群体,就得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社区意识。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迎合他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适合一个单个的人,同时要能引起整个部落的兴趣。事实上,虚拟社区已超越了社团的范畴,随着网络经济趋于成熟,每个人都将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一员。这一观念实现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业时代的做法将被过去的农业时代的传统所代替,人们的观念必须领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业产业化

在网络经济中,当市场份额增加到最大值时,该产品就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就能创立完整的产业。企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产品转变为产业的标准,否则该企业就会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发展一个产业与壮大一个公司有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发展一个产业得到的回报比发展一件产品的回报更为丰厚;换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转变为一个产业,其价值就转化为一个“金矿”。例如,微软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苹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软公司的产业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万个第三方开发商、合作伙伴及追随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企业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企业只有密切注视并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才能在网络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T.G.勒维斯[美],《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卞正东、王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

2、马广奇,网络时代的投资银行,《资本市场杂志》2000.3;

3、MaGuangqi,TheFinancialTrendsIntheNetworkTimes,SelectedProceeding-TheFirstChinaandU.S.AdvancedWorkshopinElectronicCommerce2001,EditedbyLiQi,LinZhongxietc.,ShaanxiPeople’sPublishingHouse,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