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1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 信息时代 创新与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图书馆作为文献储存、管理和传播的载体机构,对高职教学与科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信息时代下现代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情报行业的发展,同时对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高职图书馆数字化的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化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和信息容量井喷式发展,高职图书馆面临技术和管理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各种知识不在局限于纸本文献,多媒体和光盘管理成为高职图书馆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特征明显显现,从而使信息资源海量化、动态化,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一)文献获取信息化

信息时代下高职图书馆借助计算机技术,采用文献数据库和光盘管理系统,使大量文献存储在很小的文献数据库和光盘管理系统中,从而可实现大量信息查询的电子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大量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查询,加快了文献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使读者能够有效的进行相关文献信息获取,并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梳理,有效的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服务。

(二)文献载体多元化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献信息发展迅速,传统的纸质文献载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文献信息存储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相关存储技术的进步,光盘管理系统和硬盘存储系统,以及数据库空间的发展,电子出版物大幅度增长,文献载体多元化使现代文献信息的存储海量化,压缩了存储空间,提高了文献信息的可利用率。

(三)网络共享化

传统的高职图书馆功能服务模式只是简单的借阅图书资料,并提供借阅场所,功能单一、效率低下、死板,难以有效发挥图书馆的真正作用。随着文献传播速度加快,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需求膨胀,因此,图书信息网络化建设可以使众多的文献信息进行加工编辑,便于图书的分类管理,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光盘管理系统,使图书馆文献管理达到自动化共享服务,快速便捷地提供多种图书馆馆藏文献电子信息资源网络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效率,为读者提供优质文献查找服务功能。

二、信息时代下高职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

高职图书馆是国家精神文化和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职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因此,用科学发展观去探索图书馆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高职图书馆快速健康发展,适应信息时代下高职教学与科研对高职图书馆的新要求,是提高高职图书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应对高职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下管理模式的新要求,着重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一)管理模式观念改革

传统的高职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以收藏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主要围绕纸张文献的借阅服务,图书管理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法简单。并且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要目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重点是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存在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这种单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的高职图书馆管理的新要求。因此,需要革新落后的管理模式观念,并依据信息化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图书管理模式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二)突破传统的图书管理服务模式

高职图书馆是服务于高职教学科研工作的,文献资料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文献检索与阅读过程中,通过筛选甄别,科学思考,挖掘信息资源,寻找教学科研的新思路,从而在反反复复的科学思考、论证、演算过程中,提炼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也离不开文献信息资源的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为师生提供需要的文献资料,帮助师生科学有效的查阅文献,是信息时代下高职图书馆管理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三)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

信息时代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利用,社会对图书馆文献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需要加强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从图书馆文献组织结构的变革到图书管理制度变革,需要全新地思考应对信息环境下图书文献管理的新模式。文献信息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管理员需要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增强文献管理的创新意识与知识技能,提高知识与能力素质,需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使之熟悉图书文献的加工编辑、检索查询等服务功能。

信息时代下,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成为人类科学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高职图书馆,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人类知识生产、传播、利用的重要手段,体现出越来越大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因此,信息时代下,图书馆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现代人对知识获取的需求,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的传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肖正明.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探讨[J].高校图书馆论坛,2004

[2]赵威.关于当前信息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学刊,1999(2):46~47

[3]刘建国.网络出版:图书馆事业新生长点[J]..图书馆,1999(2):34~38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2

关键词:信息时代;产品;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161-01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捷,在同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更需要注重用户的精神需求,让用户在享受网络技术便捷性的同时,通过数字化的交互过程使用户心理上也得到满足,因此,产品的交互设计应运而生。

一、交互式产品的意义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讲,产品可分为技术驱动与用户驱动两个主要类别:技术驱动产品的特征为技术,用户需要对产品的技术性能产生兴趣;用户驱动产品的特征是与用户交互,用户更加注重产品的外观、性能、体验等。由于用户驱动产品的特征是用户交互,所以,这类产品也可以称之为交互式产品,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话、相机、家具、办公用品等,都属于交互式产品。

二、信息时代下产品交互设计的需求

在信息时代下,对产品进行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造物过程,需要融入美感与艺术感。工业产品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生活需求,而纵观产品的设计发展史,所有的产品设计无一不是为了解决工业技术与人类文化艺术之间的问题而产生,这也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合理规划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产品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产品设计已经从原来的物化形态设计逐渐发展成为“非物质”产品设计,交互便是一种人与产品之间实现功能性满足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很多高科技产品中,功能太过复杂、操作太多繁琐,造成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障碍。所以,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愉悦感,这种愉悦并不能单纯的依靠产品外观来实现,更多的是通过人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体验产生的。用户在判断一个产品是否符合其使用要求的过程中,更重视感觉上的刺激,着也表示在设计产品时不能仅仅依靠物理外观来取悦用户,交互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

三、信息时代下交互产品的设计体现

(一)技术方面的体现

技术方面,就是指交互产品的功能。交互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市场中流通,为了充分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交互产品具备一定的功能,只有交互产品所具备的功能能够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的要求,消费者才会产生购买的意愿。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此背景下,产品造型结构设计的要求就需要通过功能来体现,当设计出来的交互产品不具备功能时,这项设计就是失败的设计,产品也无任何的存在价值。基于此,在进行交互设计时,为了保证产品的功能,必然要应用多项相关的科学技术,而这就是交互设计过程中,技术方面的体现。

(二)感觉方面的体现

感觉,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通过感觉的作用,帮助消费者认知交互设计出来的产品,在感觉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终体现出交互设计的目的。在视觉方面,对于一个设计完成的产品来说,消费者最先通过视觉对其进行感知,比如产品的外形、色彩等,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操控和识别也是通过视觉来完成,在进行交互实际时,重视视觉的一大主要体现就是在大众共识的基础上充分的考虑地域和文化差异;在听觉方面,这也是交互设计体现的重点,通过语音交互的方式,来缓解消费者的视觉负担,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缓解视觉疲劳,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通过声音,用户准确的获知某种信息,或者收到某种提示,提升了操作的准确性;在触觉方面,是指消费者通过接触交互产品,来感知交互产品的功能,通过交互设计,使得产品所具备的触觉功能更加的完善,比如智能手机,通过触屏操作,完成人与手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在嗅觉(味觉)方面,信息时代背景下,嗅觉(味觉)也被交互设计师充分的重视,此种感觉的应用更多的是在食品相关的交互设计中体现出来。

四、结论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用户对产品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更大,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扩大,用户不仅能够参与产品设计过程,还能够直接与产品开发者实现沟通,开发者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实现产品的快速改进与换代,这在传统产品设计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信息时代,用户不仅仅是产品的消费者,还是产品的贡献者与设计者,未来的产品会更加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蔺娜,姜冰.同质化时代下的情感体验设计――以移动通讯终端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3

21世界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20世纪的全新教育,这个全新的教育将以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为手段而实现。信息时代的全新特征以及支撑于背后的全新观念与思想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教育的腾飞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社会不能脱离时代而存在,因而深入地了解时代特征并树立正确的时代观念是实现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只有观念先行才会产生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目前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大量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广泛传播,由此导致各种不连续、不可测、波动性和跳跃性的事件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这就是与工业文明迥异的信息时代的特征。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仍处在工业文明时代,以培养适应大工业生产中各种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为目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以学校为主场所、以教师传授为主要形式,通过特定教师对特定学生的教学使学生接受既定不变的简介知识的过程,那么这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然是程式化的:有相同专业背景,有相似的技能,而个人的兴趣、爱好却在程式化的教育模式中淹没了。显然,这种在工业文明中产生的教育观念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必然引起一场变革。

教育观念变革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者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单纯是手段的更新,更主要的是由认识时代特征而产生的观念上的认可。事实说明,教育者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这是教育观念变革的第一步。二是教育指导思想的变革。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对教育要素、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看法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反映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正在形成。信息时代由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带来的信息交流,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在大量信息之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实质上是一个如何学习的问题。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实施教育显然无法承担这种重任,因而时代对人才提出新要求的结果必然会引发传统教育观念的变革,即向素质教育转变。

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它必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教育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彻底的变化,甚至可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这种赶超成为可能。在指导思想和原则层次上,信息技术将使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将使传统小规模的教育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蔚为壮观的大教育形式。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都有必要学习新兴的信息技术,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为新世纪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4

一、信息时代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信息时代下,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使用和吸收方式,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也极大地颠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变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影响,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模式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生产、生活中,信息技术不单单是一种工具或渠道,更多体现为时代特征和一种商业模式。从表面上看,这些企业通过信息时代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方式,改变了原有的业务模式和经营方式。实际上,这些企业能转型成功,绝不是一种业务模式的变化这么简单,它是一种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生态,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而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思维方式,必然会对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那些有着创新意识和互联网思维的人才也必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人力资源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为了更快地获取市场机会和市场需求,都会尽力简化组织结构。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每一位员工都是很有创造价值的,并受到管理者鼓舞。比如互联网企业小米,他的组织结构只有三级:核心创始人--部门领导--员工。组织结构的简化势必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简化,企业激励机制更多在乎员工的自我驱动和价值观引导中。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如何实现这种人力资源的转型和组织结构的简化,如何引导和安置员工,如何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都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信息时代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概况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企业战略决策对职工的影响逐渐弱化,而另一方面,一个优秀的团队或人才所创造出的一种优秀产品或理念,却能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的企业认为,人才的培养,与企业战略发展同样重要。本文认为,信息时代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结合企业内部优秀人力资源来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定、实施,根据该目标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的整体配备和训练、激励,并加强对人才的投资和培养,不断为企业发展创造所需的人才和理念,如此循环往复,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信息时代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探讨

(一)创建深入人心的人本思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历经了三个模式: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模式以战略为核心的模式以人为核心的模式。在这三个阶段中,岗位管理为核心的模式是通过绩效进行人力资源激励,人的兴趣被压制,到了以战略为核心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多地注重企业战略发展,对人仍然处于忽视状态。信息时代下,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更注重人的兴趣和个性,重视培养人的可塑性和资源。此阶段中,要搞好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很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真正树立尊重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国内众多成功案例来看,一个成功的企业势必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支撑,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快速发展。

(二)设计极富弹性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信息时代下,企业组织结构越来越趋于扁平化、网络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指的是企业组织成员以网络分布状态位于网络节点上。企业通过其人资部实现对全局的统筹规划,以各种措施激励各节点位置的员工。如果某一节点的员工通过优秀的表现而拓宽了该节点,则该员工可能获得职位升迁,而如果其后期表现太过平庸,节点变淡了则又会重归组员之中。这种管理方式、管理结构具有很强的弹性特征,能够解决传统人资管理的许多问题。在今天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顾客需求变化很快,企业采取常规的管理方法是难以及时应对当前市场的快速变化的,因此管理阵型会显得比较杂乱,没有规范性。针对这种状态,如何激发员工工作的凝聚力,需要管理者运用互联网思维来实现,即形成具有开放性、透明性、责任意识的管理结构,这也是这种网络化管理结构能够实现结构分明、职能高效的重要原因,能够极大的推动企业管理改革的发生。

(三)制定富于激励的人力资源制度

信息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不再限定于企业岗位要求,而是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在企业内外部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和方式,尽力的实现完善的企业激励信息,由此产生激励动力和效力。这样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员工才愿意主动进行自我价值调整,抓住每一个可能自我发展的机会。企业方面则要根据每一位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价值和能力计划,建立富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队。就海尔公司而言,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其经营模式的变化并不突出,但是其内外管理模式处于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变革之中。其总裁张瑞敏提出必须打破原有的企业管理模式,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目前,海尔内部为其员工创业设计了创业基金,并且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公司。只要员工有了好的创意就可向公司申报,公司审核后为其提供最大的支持,不仅为创业员工提供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支持,而且员工本人可持股,还可在公司支持下组建专门的项目组。这些制度的制定极大地地刺激了员工创业的积极性,企业内部形成了良性的创业环境,刺激员工不断挖掘其创造力,而且成功的案例会形成巨大的感召力,这种氛围中,能够激发创造力的产生、为新型公司的发展提供条件,未来的海尔会成为包含众多新型公司的集合体,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到那时企业的价值链将会极大延伸,其利润来源将不超出原来的家电局限。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5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情报员;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往的图书情报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科技图书馆建设,为了更好的保证图书馆资源得以迅速的查找、检索等,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树立一定的信息前沿观念,从而更好的优化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促进我国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一、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主要的定义为通过信息工具、信息源等,继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也可以被定义为个体能够通过有效的查找、交流等获取需要的信息,继而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观、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组成。其中信息观,包括信息敏感度、需求度以及责任义务等。其中信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查询与网络等;最后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消费能力等内容。

二、信息时代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挑战

信息时代具备一定知识膨胀、信息快速传递,以及不受空间概念限制等特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往个体对于的信息的获取,都是通过图书情报员途径进行获取,但是科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增加了个体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对此个体对于图书情报服务的依赖也大大的降低了。第二、为了更好的促进图书馆发展的与时俱进,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就要进行积极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内容以及管理等。第三、要求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更高,包括信息前沿观念、版权保护以及团结协作等精神,才能更好的保证读者服务工作,继而有效的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稳定发展。

三、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素养分析

随着图书情报资料不断向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对于图书情报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信息时代下的图书情报人员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职业道德素养

图书馆与情报部门的文献资源,是社会构建的重要知识宝库,需要情报人员不断的进行管理和信息调整,继而保证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文献资源的最大价值;这就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深加工、信息收集、信息价值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其职业理想的树立,继而其能够灵活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高效的服务,另外职业道德也是工作人员规范行为和准则的保障,对此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具备一定的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的工作拼搏精神,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专业技能

信息时代下的电子图书馆,包括以下特征,第一、文献载体打破了以往纸质形式,实现了信息媒介的多样化;第二、图书信息工作由以往的借还,实现了跟踪科技生产以及市场提供服务之间的转换;第三、图书信息工作员的自动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对此图书情报人员首先要灵活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的情报工作的自动化、科学化;其次要灵活的运用光学技术,做好文献信息的储存、备份工作,包括文献信息的光盘化等工作内容;另外可以灵活的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实现多种信息的统一,包括图片、文字等信息的一体化。也要灵活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保证信息网络传播的有效性。最后加强对于信息的筛选过滤,保证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健康传播,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继而保证信息技术平台的高效运营。

(三)知识结构

图书馆与情报部门的文献资源,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系统,由多个数据库组成,为了保证个体获取信息的高效性,以及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提前做好知识学科分类、信息质量判断等工作;当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没有达到工作要求时,就不会胜任信息时代下科技图书馆建设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不会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性;对此可见图书情报人员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的胜任信息咨询等工作。(四)语言表达能力读者对于信息获取的要求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这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好信息评价、综述报道、见解等的编辑和撰写工作,让个体获取信息的方向更加的精准和快速,保证服务的个性化、层次化;另外图书情报人员更好的掌握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保证其能够灵活准确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软件,以及网络资源等,做好信息跟踪获取等工作,也可以说图书情报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其信息前沿观念的养成。

(五)知识开拓能力

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开拓能力以及思想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信息渠道,以及优质信息质量的发展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的分析,发现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以及信息情报局的发展,要以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基础,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保证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学科的理论,以及英语、计算机服务技术等,才能更好的促进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雅萍,王翌.针对性的信息素养网络教育平台设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8).

[2]周晓杰.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J].黑龙江档案,2011(03).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范文6

[关键词]信息时代;艺术设计;策略

21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不同技术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的形式、内容、结构也在快速地发生改变,如何较合适地迎合时代的需求,是当前大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应该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对艺术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结合信息时代的时代特点,对艺术设计提出新的发展策略,使艺术设计适应时展,满足人们在新时代下对艺术设计的不同要求,推动信息时代继续向前发展。

一、艺术设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艺术设计及其内在要求

艺术设计主要包含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领域众多,所包含的影响因素也很复杂,其审美标准也因时代变化而发生着改变。艺术设计实质上是艺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的表现,包括其创造能力、审美水平、对外界的感知程度。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美感应用于日常的生活中的设计,增强现实设计中的美感,使其更具实用性。艺术设计对设计者的要求极高,既要求设计者具备雄厚的知识储备,又要求设计者思维的灵活转变,创新意识要明显。在进行艺术设计的创作时要对设计对象的背景、文化、历史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和知识储备。此外还要注重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并非技术水平越高设计就越吸引人。在创作过程中,并不能凭借灵感的突然爆发就创造出好的艺术设计作品,这一过程需要严谨的设计精神,科学的设计内容。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所以要具有说服力,为人们所信服。因此,艺术设计要求设计者不但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更要敢于行动,做个有实力的行动派。

(二)当下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阻碍

首先,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地位的不对等,在某些艺术作品中,设计者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艺术设计,使欣赏者并不能以自己的感情进行作品的解读,似乎只有设计者传达出来的才是最佳的最标准的信息,这种不以人文关怀为目的而设计的艺术作品并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作品,缺乏亲和力的作品只适合用于商业性的目的。其次,有些网络艺术作品传达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信息的传达方式不合理,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误导,出现欺骗消费者感情的情况,打击使用者的艺术欣赏信心,为艺术设计的发展造成困扰。(三)艺术设计带来的审美上的作用在艺术设计中,作品能带给人们美感,其设计者的审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读者对作品传达的信息的读取,无论是作品中的文字所表达的形式还是作品中的图画设计,都需要具有艺术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二、信息时代的时代特征及其为艺术设计提供的便利

(一)发展的高效性使艺术设计更快捷

计算机技术的改进为设计者们提供了便捷,计算机中的数字技术的应用,使设计者的每一个构想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网络技术的复制和瞬间传播的功能,可以使艺术设计快速地传播给每一个欣赏者,只要设计好,不怕找不到欣赏者,艺术设计的传播载体由传统的文本形式变为网络的超链接,传播效率显著提高。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人工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既浪费人力也浪费时间,信息时代下通过几个数字,键盘就可以实现艺术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使设计者更专心致力于艺术设计的概念分析、构思的创造、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使艺术设计的质量更高。信息时代的高效性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工具、手段和传播途径,对艺术设计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信息的交互性使艺术设计资源更加丰富

计算机为设计者提供着多样的交互的信息资源,设计者可以根据其提供的资源来获得灵感,通过资源的共享可以了解更多设计者的设计,通过彼此交流学习,不断丰富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和理念。加之计算机艺术的独特性和无限广阔的设计空间,使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单向输出的过程,而是多向可逆的传播发展工具,传统的艺术设计是设计者自我情感的表达,自我思想的传递,信息时代信息的交互性使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内容。计算机的可变性强,可随着设计者的思路变化而转换设计风格、设计形式,使艺术设计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当用户的要求与设计者的设计发生冲突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快速随意地修改,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设计师在信息时代实现可跨时空、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完善,这种交互的信息共享方式,使设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综合性发展使艺术设计更加完美

计算机的数字技术的应用,使设计的审美发生改变,设计者在熟练运用传统的设计方式的基础上,结合高科技,在信息的引导、指示下通过不同的图形、文字等表现手段将设计者的思想表现出来,传达给用户。综合声音、文字、图片等多种多样的变现方式使艺术作品实现了声图文的完美结合,表现效果更加明显,使用户更容易明白艺术。通过高科技使艺术与技术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做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形成了新的艺术潮流。此外,计算机技术在设计的各个过程中的应用,使艺术设计从设计到定形、出版、打印、传播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总之,信息时代下的新特点为艺术设计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代替设计者做了很多工作,给艺术设计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但要认清计算机技术知识只是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设计理念、设计意图,并不能代替设计者进行艺术设计。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利用计算机技术,不能太过依赖计算机技术,设计者要始终以自己的设计理念为主,计算机技术只是起辅助作用,适当地运用无可厚非,过度的依赖会降低艺术作品的质量,得不偿失。

三、艺术设计应该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一)对艺术设计本质的清晰把握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将设计者的理念传达给用户,艺术设计重在为人民服务,主体是人。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活越来越舒适,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人类过度地依赖使自身能力逐步退化,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感情上缺乏安慰,情感上越来越空白,艺术设计则需要来弥补这一空缺,所以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为人类情感做帮助。艺术设计者以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设计,通过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从用户的角度思考,用设计者的感情去打动使用者,给用户以想象的空间,带给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与舒适感,设计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带给使用者情感上的交流,造就高洁的情操。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艺术作品的人文关怀从来都不应该缺失,对人类心灵精神的启迪滋润作用应当永久地传承下去。

(二)对最先进设计技术的熟练掌握

信息时代下,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掌握最先进的艺术设计技术必不可少,要想融入整个大环境中,必须使自己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在信息时代下,需要设计者各自去网络上提取对自己有用的相关资料,而这一过程也需要设计者具备一定的技术,各种网络终端的出现给使用者分辨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艺术设计教育中就应该将各种网络终端融于课堂,教给学生相关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在设计者的创造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使用科学技术,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熟练度,有意识地去选择自己不太熟练,掌握不够精准的方面进行学习,时代大背景的要求,设计技术的改进迫切需要实现。

(三)对专业的设计人才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其中需要的知识技能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具有的,既需要设计者有雄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又要求设计者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想法、创作灵感,不适合太过因循守旧的人来做。同一设计师在不同的时间段创造出来的作品也各有特色,所以丰富的经验、独特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不应该形成自己的创作模式,限制自己的思维。艺术设计者大多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审美,而要形成高品位的艺术审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就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指导培训,在造型手段上要新颖独特,设计内容要别出心裁。在艺术作品的传达过程中,不同的人读出的信息也不一样,所以,设计者想要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就需要专业的技巧,使自己被大多数人所明白。信息时代下大部分过程可以通过技术来实现,然而专业的技术也是设计者必须要掌握的,我们应该注重对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我国的艺术设计可以传承下去。

四、艺术设计在信息时代的应用

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与高科技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应用为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创造性的设计方式和设计内涵,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设计模式,为设计者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式,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现代艺术设计通过计算机的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既保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又有了人性的审美形式,使艺术作品更加成熟更有说服力。

(一)艺术设计使资源共享更为简单直观

艺术设计通过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使人们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在资源的共享过程中,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简单。在信息化时代,资源的共享很普遍,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然而很多资源并没有得到整合、分类,信息资源混杂、数量大,很难在其中快速地提取有用知识。在艺术设计中,设计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将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创造,可以带来不一样的新资讯。通过运用科技手段,使艺术设计更为简单,使具体的文字图片声音将信息表现出来,更具针对性,提取过程容易,使资源共享更为便利。

(二)工作中对艺术设计的使用使任务简单化

传统的艺术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的设计技巧,因为那个时代设计工具简单。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出现及应用,使艺术设计可以运用于工作中,代替了员工反复的演练,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操作,避免了因出错而从头再来的情况,极大地节省了工作时间,简化了工作任务,而工作质量又得到了保证。多样的数字化表达形式还使得工作的样式更加丰富,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减轻设计者的压力,让设计者愉快轻松地完成设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五、结语

通过对艺术设计的深入研究,信息时代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环境,人们对艺术设计的一切想象都可以通过高科技来变为现实。在这样的新型环境下,艺术设计的重心不再局限于外表的精美、内容的多样上,更加注重的是通过艺术设计带给人们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艺术设计的本质更为自由化,使艺术设计的内容更加艺术化,而非专业的刻板的物质现象。人们的需求也变得个人化、多元化,艺术设计需要满足个人的需求,其内容形式就会因人而异,没有具体的规范,设计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艺术设计变得更加灵活化。

参考文献:

1.夏丽雯.基于移动学习的多媒体交互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科教导报(电子版),2016.9

2.范文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定位的策略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5.20

3.吕翔.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艺术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