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法医学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法医学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法制建设 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D909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①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和理论要求。
1、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立法工作的指导,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立法工作的指导,第一就是要求立法机关在立法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群策群智,做到立法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就是要求立法工作立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实际,让立法真正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保障经济建设的桥头堡。第三就是要求立法工作要做到法规全面,形式协调,内容可持续,作为规范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法规的全面是实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立法形式的协调有利于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识法、懂法、守法,从根本上保证法律的实施。内容的可持续要求我们的立法工作要与时俱进,立法既要反应社会发展变化,又要对社会发展产生规范指导的反作用,以此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2、加强科学发展观对司法工作的指导,有利于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科学发展观对司法工作的指导,首先要求司法机关切实维护司法工正,坚持以人为本,在司法工作中做到保障人权,尊重人民的司法权力。其次要求司法机关充分发扬司法民主,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司法实践。在司法工作中做到公开公正。第三要求司法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廉洁自持,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切实行使人民群众赋予的司法权力,努力做到公正司法,民主司法。第四要求司法机关在审判,检察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办案经验,与时俱进,把司法工作与立法工作相结合,不断推动立法完善,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3、加强科学发展观对行政工作的指导,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维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加强科学发展观对行政工作的指导,其一,要做到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能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利,履行行政职责,行政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行政法规的制定也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其二,切实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方便群众,执法为民作为行政工作的最高准则。加强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培训,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质量。其三,廉洁执法、政务公开是保证行政工作廉洁公正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保证执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政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体现。
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遵循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必由之路。十报告再次明确了依法治国工作在我国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基础和基本条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将法治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相结合,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者:任华杰,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中国化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学及哲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崔瑞兰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哲学方面的研究)
注释:
①.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11-8.
参考文献:
[1]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2]陈文通.科学发展观新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
[3]邢贲思.科学发展观读本.人民出版社,2006,6
[4]江金权.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人民出版社,2007,5
对法医学的建议范文2
一 重新认识素描的概念
素描是什么?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素描是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达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而在《布列塔尼卡百科全书》中则解释为“单色的徒手画,是用线条或块面进行造型的绘画形式。素描,主要是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艺术形式。”①不论从哪一种描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素描是以塑造形体为主要目的一种徒手表现技能,是描绘者在既定的面积或在平面的物质(纸、布……)上--描绘出外在的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并藉此训练来掌握物体的明暗层次和基本形。它描绘的内容既包括真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思维构想的瞬间结果。其表现形式既可全面地表现形态的结构、动式、明暗关系,也可以提取其中的某一种要素作有针对性的表现。由此可见:素描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它包括感知、思考和表现,它既是一种表现手段也是一种研究方法,其内容与范围具有多重性,应当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而有所侧重。
二 现行素描教学的现状
建筑学专业定编于工科院校,在工科院校建筑艺术常常被忽略,只强调它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美术类院校学生要弱很多(至少在目前或相当一段时间里),有些甚至从未接触过美术学习。虽然许多学校对入学的学生加试了素描,但只是作为参考分,并没有列入总分。学生起点低,课时少,这就为后来的素描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并且由于教学课时少,造成教学安排分散,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在短期内掌握素描技法和表现形式。从教学角度看,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延续绘画素描的研究课题;二是到“静物写生”为止素描课程就此结束,这两种教学方式对于建筑学教育都是相对粗糙的。绘画素描,由于历史相对久远、体系也相对成熟,在素描教育之初对比例、透视和构图的认识的优势是很显然的。例如:绘画素描的入门课题“几何形体”就是很好的研究课题通过这一课题老师可以训练学生对比例、透视、构图等基础要素的理解,这些对任何设计学科入门的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对几何形体内容的绘制是让学生体会通过观察、思考、描绘将三维的空间形体转化在二维空间中的过程。然而,在教学逐渐深入的过程中突出设计素描的独特性,向设计素描转型也是十分必要的。设计素描的引入在与传统的绘画素描产生碰撞时,我们更多的是规避它们的共性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与个性,这就造成了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对立。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生认为素描与其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想法。
三 建筑学教育对基础素描的独特需求
建筑学是研究各种人类居住空间环境的学科,对空间的认知和运用是建筑学主要教学内容,所以与之相适应基础素描教学也应围绕此项内容展开。在基本技能方面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放在培养空间造型的能力上,适当减少明暗素描的课时量,加大结构素描素描的训练。例如,在基础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形体与形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方向、角度、间距等)、形体与形体之间的衔接方式(咬合、穿插、相切等),以及形体与形体的空间构置(虚、实、封闭、延展等)。尝试层面剖析、拆卸分解、透明想像、置换推理等多种方式适应建筑设计教育的特殊性。另外,在对形体、光源、色彩等要素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给予更多理性的思考。在静物的选择上应不同于一般的美术院校,以罐子瓶子蔬菜水果等作为作画对象,而是应根据专业要求,可以选择造型别致的机器零件,工业产品,或者是凳子的重叠堆放等一些有特色的物件来培养良好的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除此之外,风景写生的训练课题对学生的建筑空间表现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们建筑学的素描教学绝对不应该只是在室内,大家需要的是勇敢的走出去。
建筑设计教育对基础素描教学的需求有着鲜明的专业特征,在素描课程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多想办法做好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条线,以建筑设计教育对基础素描教学的独特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良好的空间认知与控制能力为主线,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与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克曼 D A. 教素描的艺术. 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3。
对法医学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精准医学
Abstract:Modern surgery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ast 30 years under the concept and theor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MIM).The writer studied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MIM,and though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IM is the mirr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cision medicine.Precision medicine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individualized medicine.It should be an intact system,and it should b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IM.
Key words: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M;Precision medicine
精准医学是2015年的热门词汇。在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发展战略,计划于2016年投入2.15亿美元来推动其发展[1]之后,中国也迅速出台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然而,目前所提出的精准医学都是借助于基因组测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对某一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鉴定,寻找到疾病产生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同时对一种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更精确的亚分类,从而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的精确的和个性化的治疗。这一理念的提出能够推动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如果做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来提出,笔者认为目前的理念还有一定局限性。
现代外科学在近30年里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微创、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等概念和理念的提出。我们对"微创"、"微创外科"、"微创医学"等概念和内涵以及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借鉴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对精准医学的未来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1微创医学理念的发展
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于1985年第一次使用"minimally invasion procedure"这个词汇[2]。这个词汇被认为是今天微创外科这个概念的最早来源。事实上,微创外科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是继德国医生(1986)和法国医生(1987)完成了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并应用了"minimally invasion surgery,MIS"这个词汇之后。当时的微创外科的概念比较狭隘,它特指腔镜技术,而像超声介入技术、X线介入技术和纤维内镜技术都不属于微创外科;另外它在内容上强调的是技术,缺乏一个完善、系统的理念。虽然微创是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以当时微创外科的概念和内涵并不能构建一个新的医学体系。2004年,王永光[3]提出微创医学的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医学体系--微创医学的建立。
在微创医学的理论体系下,微创的理念向着诊断微创化,治疗微创化,人文社会微创化延伸。①诊断微创化:胃镜在传统基础上缩小了外径,由原来的9.8~12mm降至5.6mm。检查的途径也由从口腔插入改为从鼻腔插入,使患者的咽喉反射程度降到最低[4]。目前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不久的将来将被手持式血液分析所取代,这种分析仪所需的血液标本仅约0.2 mL,检测过程只需2 min。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微创诊断技术和设备将出现,造福于人类。②治疗微创化包括治疗技术微创化和治疗策略微创化。微创治疗技术除了腹腔镜技术,还包括内镜外科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内镜括约肌切开的鼻胆管引流术(ENBD)以及肠镜下结肠梗阻内支架减压导管引流术等。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或X线引导下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胆囊引流术(PTGD)和腹腔脓肿引流术等等。微创治疗策略的提出是建立在微创医学的理念之上的。1993年,损伤控制手术概念的提出催生了"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和推广,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对急腹症的传统治疗进行反思,进而助推了多种急腹症治疗策略的转变,在严重急腹症及其并发症处理方面尤为明显,最具代表性的疾病为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和急性重症胰腺炎等[5]。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是另一微创治疗策略,主要是通过优化围手术期各种处理,减少手术及其相关的创伤和应激,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③人文社会微创化: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心理因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微创医学的理念是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服务的同时,使患者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心理、精神创伤降到最低,经济负担降到最低。
所以,微创医学理念丰富了微创外科的内涵,赋予了微创外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当今的微创外科发展的趋势是,①多元技术的组合应用,如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镜联合肠镜或胃镜等. 手术适应症的逐渐扩大。如腹腔镜技术由原来的择期胆囊切除术扩到急诊胆囊切除,由胃肠道良性疾病的治疗扩展到肿瘤的治疗。由简单的手术迈向复杂的手术,如目前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越来越遵循循证医学的依据,逐渐走向规范化。④技术与理念并行发展。微创外科不再单纯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2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
微创医学理念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代外科学的发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理念和技术是一个学科的两个最基本要素。理念是技术发展的方向,技术是理念发展的手段。理念和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互相促进。所以对于一个新的学科,我们要善于发现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在理念和技术两者之间选择相对滞后的一个去加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一个学科更好、更快的走向成熟。
3精准医学发展的思考及展望
精准医学的提出是建立在现有高度发达的科技之上的。与现有高度发达的科技相比,目前的精准医学理念比较狭隘。精准医学的精髓不外乎是追求最佳的诊断、治疗效果,最小的创伤。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借鉴微创医学理念发展的哲学思想,笔者认为精准医学与微创医学是一脉相承的,精准医学应该是微创医学的继承与发展,不应该被简单的认为是个体化医疗。他同样应该是从诊断到治疗,从技术到策略,从疾病到人文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精准医学中的精准不但是诊断上的精准,更有治疗上的精准;不但是医疗技术的精准,也要有医疗策略的精准;不但要有疾病管理的精准,也要有人文关怀的精准。
在精准医学时代,疾病的诊治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肿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首先行基因组检测,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特点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将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胜任更复杂的操作,同时也将得到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可能会成为精准外科的时代先锋。机器人手术在精准外科时代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机器人手术系统向更小、更轻便、更方便移动方向发展将是必然趋势,并有望实现多方面的技术优化[6]。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技术正在迅速崛起[7,8],在精准外科时代将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术中诊疗中。现代医学人文精神需要现代医生具备超于常人的一切优良精神品质:仁爱、利他、热心、周到、尊重、谦虚、果断、沉着,科学而不迷信、冷静而不盲目、进取而不保守[9]。而在精准外科时代,外科医生不但要具有上述一般的品质,还要倾听患者及其家属的声音,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心理状态,甚至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而给与更精准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只有把精准医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来发展,才能依托现有的先进的技术,更好、更全面地促进当代医学的发展。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必将带给我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赵晓宇,刁天喜,高云华,等.美国"精准医学计划"解读与思考[J].军事医学,2015,39(4):241-244.
[2]PAYNE S R,FORD T F,WICKHAM J E.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J].Br J Surg,1985,72:822-824.
[3]王永光.微创医学--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J].医学与哲学,2004,25(11):1-4.
[4]Haga Y,Esashi M.Biomedical microsystem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Proceedings of the IEEE,2004,92(1):98-114.
[5]李宁.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8-32.
[6]唐鲁,李翠,李晓芳,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1932-1934.
[7]Venugopal V,Park M,Ashitate Y,et al.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optimized simultaneous color and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rigid endoscopic imaging system[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3,18(12):126018.
对法医学的建议范文4
1、对法制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
当前因为大学生毕业后都是自主择业,就导致很多的学生面临强大的就业压力,因而学生学习目的也就更加功利化。在学校里,他们更多的是重视专业课程,或是去学习与专业课相关的课程,而忽略了法律素质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律课程不感兴趣,或者根本就不参加法律课程的学习,可见,这样的认识必然导致法律课程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守法自觉性
在高职院校中,非法律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因为思想认识上的不够,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很多学生对我国法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他们对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对我国相关的法律原理和概念都缺乏深入了解。所以也就不会有坚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因而在法律实践中,很难把这种学习到的相应知识转化为维权意识进而指导自身的行为。有一些学生虽然了解和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但在实践中,很难把这种认识转化为守法的自觉性,他们或是持怀疑态度,或是对法律缺乏足够的信任,以致有的同学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
现有调查数据表明,高职院校中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法律常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只有9%的学生认真读过宪法,有近70%的学生对民法缺乏了解,而对我刑法进行详细阅读的微乎其微。因为对法律的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就必然导致大学生在自身权利被不法侵害时,往往无法自救,或是根本意识不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还有的学生因为受世俗的负面影响,把“背景”、“权力”、“金钱”等等看得很重,甚至于把这些凌驾于法律之上,藐视法律的权威。当然,也有同学把法律看成一种神圣威严而远离自身的东西,或是认为法律与自身关系不大敬而远之。以上种种偏差若不得到应有、及时的改正,必然在法律实践中,或是不能有效的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以致让自身遭受不法侵害;或是疏忽大意,让自己走入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途径
1、调整法制教育的课程设置,完善选修课程体系设置
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在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学科的教学来进行的。但是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由于学校在教学课时的时间安排上很紧凑,课时很少,而教学的内容又多,因而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对知识的罗列、堆积,或给学生在课本上标注重点,而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所以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法制教育目的。要改变这样的弊端,学校要对症下药,恰当调整好法制教育的课程设置。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法制教育上开设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法制教育课。这样就让法制教育力争更贴近大学生的相关专业,也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对我国的宪法、民法、刑法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学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在高职院校中,选修课是其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不能要求他们像法学专业的大学生那样面面俱到,我们可以在神州教育学生对我国法律整体框架认识的基础上,再有所侧重的进行重点学习。如可以开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和学生专业相关或让学生感兴趣的法律课程,这样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是很有裨益的。
2、改进高职法制教育方式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法律素质是高职院校大学生“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实践中,因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引起相关各方的足够重视,致使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差强人意。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法制教育的传统思想观念。法制教育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将教师教授和实践联系起来,教师在强调法律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联系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多式多样,要打破传统的机械、单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采用情景教学、生活实例分析、有计划的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以及法律案例分析会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法律的实践能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让学生遵法守法、信法用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3、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文化建设
对法医学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残疾学生?摇惩罚?摇艺术
一、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特殊教育被视为爱心教育,社会的期望值不同,普遍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应该对孩子们有爱心,有耐心,导致老师在实施教育时,不能够采用惩罚的教育。怕引起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误解。导致这些学生越来越难教育,打架、喝酒、抽烟、甚至出去偷东西,老师一筹莫展,这就是教育缺乏了惩罚的结果。
二、惩罚要讲究艺术
目前,中国教育的一大毛病就是“缺钙”,而病因之一就是缺乏教育惩戒,缺乏真正的唤醒。那么如何实施惩罚,才能更好地起到教育效果,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呢?
我在教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聋生实施惩罚的案例,基本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一个深夜,我班的杨旺和营正两个人,深夜爬围墙出去上网,第二天我找到他们,他们好像都知道自己错了,见到我就认错,其实这样的事情在他们身上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这次我思考着要好好地“惩罚”他们一下。杨旺个性内向,比较敏感,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亲都是农村人,我知道他比较心疼父母。我先打电话和他父亲说好,农忙季节,让他回家帮父母忙两天。以前家里心疼他还小(15岁),舍不得让他干农活。这次,通过我和他家长沟通,他父亲答应了,我对杨旺说,你深夜出去上网,知道父母多担心你吗?没找到你,你妈妈几乎一夜没睡,你上了一夜网,用了20多元,知道你的父母种一亩地能挣多少钱吗?这次你回去,好好地和父母一起干活,杨旺回家后,我和他父亲保持电话联系,让他插秧,大人做什么,也让他做什么。两天后,杨旺回到学校,感觉他变黑了许多,我对他说,你把这两天的感想写成日记交给我。他在日记中写道:
爸爸妈妈真的很辛苦,以前我不知道,还偷偷跑出去玩,我很不好,我以后要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努力学习。
经过这件事,感觉杨旺长大了许多,不但这样的错误没有再犯,就是以前作业不做这种现象也没有了。我知道,这种“惩罚”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对另一个学生的教育,我采用的是另一种方法。营正外表活泼好动,家庭条件优越,家里其余的都是姐姐,就他一个男孩,且父母看他是聋人,对他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他在学校特别有优越感,好面子。我抓住他这一特点,我在班级晨会上说,营正同学深夜出去上网,说明几点,一,他深夜不睡觉,说明他精力旺盛,这是好事,因此老师决定,给他发一个袖章,学生听到我这么说,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接着说,让他义务为学校做一周好事,好不好?听到此,学生恍然大悟,随即,学生们鼓起掌来,在掌声中,我给他带上袖章。我说你犯错误了,怎么抵消你的错误呢,用做好事来抵消吧,这一周你至少为学校做好事10件,然后我会把你的好事写在黑板上,并且要为自己的错误写一份检讨,也一并贴在黑板上。他还在教同学们上网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以前上网都是玩游戏、聊天,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他在摸索中教会同学们搜索东西的过程中,找到了真正的自信和优越感。这样的错误他以后没有再犯,学期末,还被评为三好学生。
三、惩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个学生自己自行车被偷了,他又偷了别人的,还美其名曰“换”。我是这样处理的,这个孩子已经17岁了,已经具备了承担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我先带他上网搜索有关少年犯罪的行为,以及所受到的惩罚。他看到有很多青少年因为偷东西而被抓起来时,非常害怕,我很认真地对他说,这辆车子是别人的,不管是你换的还是偷的,在法律上都是偷,你现在是17岁,等你到18岁时,如果你再这样做的话,你就会被抓起来,所以现在一定要改掉这样的坏毛病,你愿意吗?他认真地点点头,我说,老师陪着你,现在我们去把自行车还给人家好不好,他同意了,后来,我陪他在电影院门口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自行车归还给主人,我对这个人解释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失主对我连声感谢。从中,这个孩子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以后,他彻底地改掉了偷东西的坏毛病。
四、惩罚要让学生认识错误,承担后果
2008年,我的班级转来一名新生,他的档案上记载,好打架,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他对于同学犯规的行为很愤怒,就动手打了同学,导致同学膝盖撞破,暂时不能行走。我问他:现在被你伤害的是同学,你要赔钱,还要尽力帮助他,一定要让同学原谅你。知道吗?那一周,许同学的生活都是他料理的,包括洗衣,叠被,端饭,甚至洗澡的时候,他都给予帮助,而且做得越来越好,由于两人这样亲密的接触,后来两人居然成了好朋友。通过那一周的惩罚,这个爱打架的同学意识到打架的危害性,也明白自己每次打架,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从那以后,他没有再打过架。
适当的惩罚是爱的表现,也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有效手段。当然,惩罚后不是就万事大吉,老师还要跟踪教育,我们要去掉管理中的条条框框,以变应变,刺激思维,积极创新,解开各种现实中的“结”,以达到惩罚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没有惩罚的教育不完整.中小学教育,2003(5).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对法医学的建议范文6
医学检验的硬件设施及检验技术不断发展。近十多年来,检验仪器设备更新迅速,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检验项目都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检验结果更加快速、客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基因芯片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的技术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临床检测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日益提高。
1医学检验的软件设施的巨大变化
1.1在工作人员构成和人员素质上发生了极大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了医学检验专科(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随着成人专科、本科学历教育的普及,我国医疗机构检验科人员组成逐渐改变了过去以中专生为主的学历结构,特别是三级以上医院基本形成了以本科生为主导的阶梯性的检验人才队伍。随着教育学历水平的提升,医学检验人员的素质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2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日趋成熟
我国医疗机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相比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有些学科已形成了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在近年来国际医学领域提出的“转化医学模式”及“循证医学模式”下,检验医学已经进入了全程检验医学阶段。全过程、全面的质量控制将成为检验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检验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全面质控有效保证了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有利于实验的认可制度的完善。被认可的检验项目结果可在不同的医疗结构之间互认,大大节约了患者的检验成本。
2存在问题
当然,我国现在的医学检验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未来医学的发展需求,还存在一些问题。
2.1检验医学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不够
医学检验在临床上与其他任何一门医学学科都有所不同,涉及面非常宽,如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此,需要建立其自身发展的理论及发展体系。近年来,我国医学检验领域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技术和仪器等硬件上。很多医院检验科的设备已经是国际水平,但一些“软件系统”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2.2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人员分工不细
不管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我国的卫生资源仍然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在许多大中型医院,机构设置重复,人员臃肿,检验队伍力量分散。而有相当一部分县级医院,特别是乡镇医院的实验室条件简陋,仪器设备得不到更新和添置。有的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缺乏长远计划,也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同时,很多医院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能没有明确划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大专生、中职生分工不明确,没有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更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2.3与临床沟通有所欠缺
随着检验科地位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日益重要。而检验结果准确性、可靠性不仅仅与检验科室相关,而且与临床科室人员标本的采集、标本的送检等各个环节密切相关。目前,很多临床标本都是由医护人员采集后直接送检,在采集、运送标本的过程中如果不达标,检验质量就得不到保障。此外,检验结果的解释也需要专门的人员。检验结果与临床有偏差的时候,临床医师可能不了解检验结果的解释,检验技师可能不太清楚临床医师需要检验的目的。因此,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应该紧密联系,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检验质量,更好服务临床。
2.4人员素质及医院管理还有待提高
近年来,临床检验实验室的硬件环境改善很大,检验人员的教育水平提髙很多,但检验人员的总体素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检验人员的科研意识及能力较弱。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医院,检验人员的学历仍然不高,大多还是以中专学历为主。这些检验人员为医学检验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知识陈旧,跟不上检验医学的自动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发展㈣。因此,基层医院需要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基础理论知识够用、能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同时,日常工作的自动化造成了部分检验人员不善思维、临床思维惰性化⑴、此外,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检验人员在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方面缺乏能手。随着检验科仪器设备品种的增多,频繁使用的损耗以及昂贵仪器的维修和保养问题日益突出。现常用的设备如自动化分析仪等都需要做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有些保养必需由专门技术人员才能完成。如果医院没有销售公司人员驻点支持,仪器设备的维修将不能得到及时修理,给临床检验工作带来困扰。
3医学检验发展方向及对策
3.1发展方向
未来的医学检验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3.1.1大型化 目前,国内医院检验科各类自动化分析仪器一般都是单机的自动化。而国外检验仪器发展的趋势是将几台相关的自动化仪器串联起来,构成流水作业,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自动化。此外,独立医学实验室或医学检验中心在国外发展迅速,占市场份额较大。而受市场发展较晚和医疗制度等影响,我国的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市场规模较小。根据目前卫生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的医学实验公司所创造的收入已经占据了整个临床实验的这一数据也说明了我国医学检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1.2小型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快速高效的医疗服务产生了市场需求。加上芯片技术、干化学测定技术的发展,“快餐式”的快速检验技术应运而生。各种微型便携式分析仪器不断增多,给长期随访患者和家庭使用带来极大方便,如现在普及的床边血糖仪等。
3.2发展对策
3.2.1院校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为了大幅度提高我国检验人员的素质,必须加大检验人才的培养力度。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且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012年,教育部学科目录也作出了调整,医学检验专业由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成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学位授予从医学学位改为理学学位。这意味着医学检验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学科,应该有独立的教育体系。临床医院、检验中心可根据岗位需求与医学院校共同制订检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培养出临床需要的人才。此外,根据不同的人才需求,可探索多样性的检验医学教育体系,如分别培养以检验技师为主、以生物技术工程师为主、以检验医师为主的不同的检验医学教育体系。
3.2.2进一步加强医院检验科室的硬件建设及软件建设 现代化医院检验科三大工作目标是:提高及时可靠的实验数据,提供充分的检测项目,提供临床咨询。要实现这三大目标,必须要加强医院的硬件建设,及时调整更新引进应用新项目新设备,更重要的是加强检验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建立参加临床会诊与病例讨论制度,重视临床检验医师的培养。
3.2..3促进医学检验资源的均衡发展 针对目前医学检验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可在政府的统筹下,优化资源配置,将检验科向大型检验中心发展,即成立开放型的地区或城市甚至跨地区和跨城市的检测中心。其优越性在国外巳得到证实。另外,在国外,有的临床检验科已开始实行股份制,进行商业化、企业化管理。同时,加大检验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力度,为基层输送优秀的检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