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环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教育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教育环境

农村教育环境范文1

Abstract: The rural area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distance learning is the significant historic project that our country elementary education develops. To provide rich resources for education, that the students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main body effect on studying, the teacher plays the role in guidance person of studying, makes a student learn seeking knowledge in the exploration, trains the abilities with independent learning. Resource share is a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foundation of studying lies in owning resource, and the circumstances which has rich teaching resource will be the general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ctual conditions that teachers use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the importance of applying rural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was emphasized, and scientifically use the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so as to effective utilization was proposed. To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promote students' effective learning,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educational reform supported by the rural area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resources.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教育资源;应用

Key words: rural areas;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distance education;educational resources;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15-03

————————————

作者简介:李学普(1980-),女,河北元氏人,本科,助教。

0 引言

大力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根据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我国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和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结合点。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利于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思想文化观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数字鸿沟”。最为关键的是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起来,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1 教育资源概述

教育资源概念界定: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教育资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

现在“资源”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新课标下的教学突破了书本和教室的限制。首先是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使得在范围上覆盖学校、社区、家庭的一切有效教育资源,从媒介上涵盖课本、文献、图书、音像、多媒体素材、网站等各种资源[2]。

①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②新课改理论。新课改理论是建设主题学习资源库的重要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③现代教与学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不尊重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不了解能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的。因此,对于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了解现代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是非常必要的。现代教与学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的一门学问。

2 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下应用教育资源的重要意义

2.1 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它不仅可以利用文字、图形,而且可以通过动画、声音等手段加强表现效果,体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较为丰富,此外,它还可以将网络技术、数据信号和压输等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影象、声音的双向传输,可进行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多学科教育,教师还可以使其用在多媒体演示设备等,使教学内容极大丰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资源,能使学生获取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4]。

2.2 改善教学组织形式

资源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的单一形式,教师可以用大屏幕或网络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也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电脑,每一台电脑相当于一位助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控制学习进度,教师通过点对点的操作与学生交流,或通过巡回辅导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帮助,使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及个别化教学得以真正实现。

2.3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体现在:一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图文声象并茂的教育资源引入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讲”、“记笔记”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接受外界信息时以视觉获取的信息量最大,占83%,听觉次之,占11%,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讲强得多,而且还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三是有利于提供高质量的及时反馈。

3 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下教育资源的三种教学应用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3.1 光盘播放系统的教学策略 教学光盘播放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光盘内容丰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与资源缺乏的问题。在将模式一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播放式教学、播放+解说式教学、播放+解说+讨论式教学。

3.2 基于卫星收视系统的教学应用 卫星教学收视模式是乡中心小学利用卫星接收系统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受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该模式为农村中小学带来了海量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直播类节目、备课资料、媒体素材和能力训练资料,如全国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空中课堂、优秀的教案、动画、视频类素材、典型的课件、习题精选、探究活动等,这些资源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无穷魅力,既为农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供了途径,也为农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学科教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教学应用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同步课堂直播式教学或下载资源整合式教学,充分发挥模式二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

3.3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中心的教学系统的资源应用

模式三除具有模式一、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化学习环境,所以模式三在教学中的应用可在模式一、模式二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为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优势,在教学中可开展群体式教学、个别式教学或小组式教学[6]。

4 在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下应用教育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4.1 应用资源要留足师生活动的空间 教育资源涵盖丰富信息的优点,改变了教师作图、板书费时,课堂节奏缓慢的状态,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4.2 注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动画、过程演示等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复杂的思维过程利用媒体资源更好地展现出来,变得易于理解,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只是一味地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使学生轻易得到答案,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必须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用最佳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去思考、发现、探索,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4.3 资源应用切忌盲目追求“多媒体”功能 利用教育资源切忌立足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来设计教学活动,一味地追求视听新异刺激。如有的多媒体课,整节课几乎充满了影视画面或动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答对了,就出现鼓掌声或来一段欢快的音乐,并出现一个笑嘻嘻的孩子的画面。当学生答错了,出现砸碎玻璃杯声或一串怪叫声并出现一个哭泣的孩子的画面,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喧宾夺主,干扰学生思考,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4.4 尽量创设实验环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目前教育资源中,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大多数课件都起着帮助教师讲解演示的作用。然而,把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引入教学仅仅是用大屏幕显示出来是不够的,还应尽量创设实验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实验操作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不能只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要充当意义建构的主动建构者,是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运用的主体,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提高整体素养。

5 结束语

基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应用有着特殊的意义,即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作为杠杆调控各地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让老师和孩子能够同在一片蓝天下,实现教育质量的高位均衡。显而易见,资源的教学应用有待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分析与探究,要深刻认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努力实现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农村教师感觉到备课有素材、授课有榜样、教学有章法。

参考文献:

[1]王清泉,李萍.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基本策略[J].软件导刊,2006,(14):22-32.

[2]瞿福生.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软件导刊,2005,(8):5-12.

[3]车秀兰.抓好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J].中小学电教,2005,(12):19-21.

[4]孙昌.“三种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2006,(3):11-32.

[5]陈庆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45-55.

[6]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4-165.

[7]陈庆贵.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12):45-55.

[8]赵庆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信息化,2006,(11):46-61.

[9]陈丽.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冷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7):57-60.

[10]李爽.中国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3):65-68.

农村教育环境范文2

我们居住的这颗绿色星球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进入了人类社会史。然而,在人类出现的短短数千年中,三次工业革命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灾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无休止、无节制、无满足地开发地球的能源,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使得昔日风景如画,宁和安静的地球,如今变得伤痕累累。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们不能无动于衷。从联合国通过了《21世纪议程》以来,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强烈。我区个别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譬如公厕问题、生活污水问题、生活垃圾问题、桔杆焚烧问题、塑料袋和废旧电池等问题,已危害到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随着我县争创全国生态区的进程加快,我们作为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实施部门,理应在争创中贡献出一份力量。有鉴于此,我们成立了“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小组”,组织成教工作者编写了《高淳县农村生态环境调查表》。区成教与各镇成教分工协作,在当地走访村民100多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现场察看村庄10多个,经过分析和研究,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高淳区生态环境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察看,我们感到,受工业化进程的大环境影响,我区的环境质量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水环境不容乐观。“母亲湖”固城湖富营养化,有蓝澡出现,80%以上的农民喝上了自来水。从整体上看,我区的饮用水对人体是安全的。各种污水处理情况正在改观,但生活污水和养殖家畜禽产生的污水污染比较严重,村民对污水的处理意识比较淡薄,生活污水随便乱倒,下大雨时粪坑随着雨水到处溢出;家畜禽粪便乱丢乱倒,随着自然风干,最后通过雨水冲刷从下水道流入到村里附近的小溪小河中,加重了周围河流的污染。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从问卷调查情况看来,农民对垃圾处理意识淡薄,多数农民垃圾不分类,大多数村民乱丢垃圾,半数村没有建垃圾箱,几乎所有村民都将废旧电池、废旧电子产品和一般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乱丢。多数村民将塑料制品,特别是废旧塑料袋当作生活垃圾处理。在对村庄的实地考察中,村子里有许多小污水沟,由于长期得不到治理,已散发出臭气,招致许多蚊蝇。村民将桔杆放在田里焚烧,使整个城区笼罩在烟雾之中。

三是农药化肥不能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大量滥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在调查中,村民也坦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民对农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许多本来由人工来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改为化学手段,如为庄稼杀虫除草,以往是由人工完成的,现在则在庄稼为幼苗的时候就喷洒农药进行除草。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在农村生态环境的进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因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环保意识欠缺,环境保护的习惯尚未养成,环保的氛围尚未形成,其现状如下:

1.农民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强

很多时候农民不是不愿意去维护生态环境,而是没有生态环境和污染的概念。或者说概念不强,对生活污水,他们不觉得随手倒出有什么不对,只觉得倒出的污水没有影响到他人就是了,他们不会联想到污染环境。秸秆就地焚烧,只图方便就是,他们不知道烟雾会污染空气,在他们的意识中没有地球变暖,酸雨等概念,更不会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2.镇、村两级组织重视不够

各镇、村主要精力都忙于事务和经济工作。且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意识不够强,因此镇、村组织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等都是走过场,根本落不到实处。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渠道单一窄小,仅靠镇、村两级的简单宣传(有时开会说一点,贴一些宣传标语等)对农民生态环境意识提高是有限的。加之环保人才缺乏和对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作没有合理规划。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得不到保证。

3.生态环境保护的硬件、软件建设不到位

一些村庄没有公共厕所,还是很古老的露天粪坑,有些村庄没有建垃圾箱,更有的村里生活污水和雨水沟都没有,任其乱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获得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后(高中后)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这使得农村环保人才更是稀少。

对策

鉴于高淳区农村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首先要向广大群众宣传环保知识、环保的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逐步转变观念,然后使他们自觉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因此,我们作为社区教育管理部门,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1.建立师资队伍,开展环保教育

我们应以社区培训学院为平台,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立环保师资库。一是重视学院教师的培养,支持教师参加进修,鼓励深造,达到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二是在社区培训学院指导下,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和当地中小学加强沟通和联系,按要求筛选和聘请当地中小学2-3名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作为生态环境教育师资进入师资库。三是发挥社区培训学院与县环保局、农林局、科技局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关系,聘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四是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后,把他们纳入培训师资志愿者队伍,作为师资队伍的补充。

2.整合教育资源,举办环保活动

区社区培训学院应联合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学习点,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具体来讲,社区培训学院应该横向和区有关职能部门紧密合作,开展面向全区的系列教育活动。社区培训学院还应结合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理论教育的时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启动生态环境教育大学生师资工程。社区培训学院三是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有关部门开展“让环保走进生活,让生活更环保”主题教育活动等,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环保教育活动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整合。利用县委宣传部、教育局开展的“百姓学堂・魅力高淳”活动,在培训学院开展生态家园讲座;结合推进县生态县建设,和县环保局在培训学院共同举办农村环保监督员培训班;培训学院还积极发挥对各镇、村社区教育机构的辐射,指导配合各镇、村开展环保教育,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基工程”建设及“五无、八有”创建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积极主动和镇有关部门、村委会互动,把镇、村的人力、物力、可使用的政策优势和社区教育机构师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开展活动。同时,各镇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发挥与当地学校的内在关系,注重把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环境专题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吸引家长邻里关注环保。

3.利用多种形式,营造环保氛围

农村教育环境范文3

一、听音――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如果对其所学内容有兴趣,学起来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成绩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让学生听一句名言、或一句彦语、或一段幽默小故事、或一段生动的报告、或一段有趣味的自由谈话、甚至是一首英文歌曲,都能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激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兴趣,为活跃课堂气氛做好铺垫。如圣诞节来临一首“Jingel Bells”,新年来临之际一曲“Happy New Year”都能振奋学生的学习情绪。又如在教“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这个情景前,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The Zoo”欢快活泼,其歌词是这样的:You can see all kinds of animals in the Zoo,the lion,the tiger,the elephant and the goose…针对教材内容,教师可故意编改歌词,把教材中即将出现的snake、monkey、duck、deer、bear、dolphin、panda…等新单词替换入歌词中,这样学生便可在歌声中轻松地掌握了有关动物方面的生词,同时又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模仿――建立自信

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初中生年龄小、记忆力好、模仿性强的特点,针对教材内容,组织学生“Read after the tape”。这个环节虽然有点简单机械,但它不仅能够满足初中生活泼、好奇和善于模仿的心理,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掌握地道的语音和语调,适应英语听、说教学的需要。再者若能模拟出优美而标准的语音语调,便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信心,消除某些学生心理上的“笨拙”“英语难学”“我不是学英语的料”等消极、畏难情绪。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入,为学生上台表演做好准备。

三、表演――寓教于乐

在新课程标准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初中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利用教材中的某个情景、某个故事、或某个短剧,组织学生上台表演,角色安排可由教师指定,也可让学生自行组合,但必须自始至终遵循“同组异质”“以优带差”的原则。上台后学生一般都能配合默契、积极投入、生动活泼地演好各自的角色,教师再从旁边加以适当指导。表演过程中,有时一个惟妙惟肖的动作,一个幽默的语句常使大家开怀大笑。真正收到了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的效果,同时又能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切实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思、在乐中用”。

四、练习――检测反馈

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组际交流之后,教师应及时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于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讲解,可采用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或是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切实做到存在问题当堂解决,达到及时消化的效果。例如在进行ProjectEnglish七年级下册Is thereacomputerinyour study?教学之后,笔者根据本Topic 教学重点内容之一“There be”结构设置了以下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1.There____a lamp on the desk.(is、are)

2.There____somebirds on the tree. (is、are)

3.There____some milk in the bottle.(is、are)

4.There____a pen、two pencils and some books on the desk.(is、are)

5.There____two chairs、a desk and a bed in roon.(is、are)

6.There____no buses here at night.(is、are)

7.There____lots of sheep on the hill.(is、are)

8.There____nobody in the house.(is、are)

9.There____any money in the purse.(is、are、isn’t、aren’t)

10.There____any shoes under the bed.(is、are、isn’t、aren’t)

学生若能迅速而准确地填出上述句子,那就说明他们对本节课内容掌握得扎实,理解得透彻。

五、评价――总结、鼓励

在练习测试之后,教师可针对以上每个环节中学生的不同表现,按一定的标准对各组学生及时作出客观、全面而又公正的评价。笔者经常是采取评选“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最佳搭档奖”“进步奖”和“积极参与奖”等方式。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并当场记载对学生所作的相应定性评价,同时也指出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让其今后改正。

农村教育环境范文4

第一、胆小,不敢说话,怕别人笑话。这是农村孩子的通病。他们由于长时间呆在农村,在公众面前露面和讲话的机会不多,因此,让他们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话,有些心虚。

第二、敢说,但是找不到要说的内容。这种学生有表现的欲望,但由于缺少锻炼,加上下来没有准备,一下子叫他说,他就不知道从何说起。即使说了,也是东拉西扯的,让人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第三、不听,别人讲的时候他干其他事情。他不敢说或者说不好都可以,因为不敢说,在课堂上你能够听别人说也不错,说不好,我们说完后就静静听一下别人是如何说的,说得怎样?有哪些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那些是我以后讲话过程中不该出现的错误。这是一个很必要的听的过程。

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农村一线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做呢?逃避不上吗?显然这不是办法,对学生没有好处,也显得老师不负责任。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锻炼胆量,引导开口

对于不敢说话的学生,我们不能忽视他的存在,我要给他一个锻炼的平台,鼓励他们勇敢的走出第一步。正如我班上有一个同学,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在口语交际课上,他总是低着头,不敢看我一眼,好像害怕我叫他讲话一般。对于这样的情况,在第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并没有马上叫他,我想弄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下课后,我找他谈话,开始他很害羞,而且有种害怕的心理。于是,我就笑着告诉他,你又没有犯什么错,干嘛这么一副挨批的样子,就是想找你聊聊而已。于是我们就从他的日常生活谈起,谈他的爱好等,渐渐的他不再那么拘束,变得开朗起来。末了,我说下次口语交际课时一定要谈谈你自己的想法,不要只知道听别人讲了,好不好?你其实在讲话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只要你勇敢一点,你会做得很好的。他点点头。在后来的口语交际课上,他变了很多,慢慢开始和同学们对话,尽管还有些胆怯,已经很不错了。

二、创设情境,畅所欲言

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我想说,我要说的氛围,达到“欲言”的目的,让学生充满表达的欲望。针对农村孩子敢说,却找不到内容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与课堂主题相适应的情境,用来激发学生交际欲望的过程就尤为重要,这也是农村教师的一大难点。因此,农村教师就应该根据现实条件,创设情境的需求,把口语交际课放于不同地方教学,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需要,从而可以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那么,如何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呢?

(一)语言描绘情境

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描绘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情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进入情境中,找到自己角色,找到感情的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课堂氛围中产生表达的愿望,激发说的兴趣,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联系生活创造情境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语交际素材的活水源泉,所以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创设多种多样的符合孩子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欲望,是学生在交际中说得具体、生动、真实。

三、悉心倾听,认真反馈

在许多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还会常常看到这种情景:在精心设计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当老师叫其他人回答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跟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无关的话,或急不可耐,别人还没说完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等等,课堂上可谓是一片热闹。能够真正听别人说话的却不多。这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很难的。也是口语交际课的一大缺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倾听呢?

(一)激励孩子倾听,及时表扬正在认真听的孩子,引发倾听兴趣。

(二)引导孩子倾听,听出别人的优缺点,听出同一对话的异同。

(三)抓常规,坚持激励,促进养成倾听习惯。

农村教育环境范文5

关键词: 农村山区 初中物理教学 渗透 环境教育

1.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我省对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山区总体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山区初中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极度匮乏,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漠不关心,不能主动通过自己的双手保护身边环境。我们对贵州省正安县农村山区的某两间中学的学生和物理老师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对A学校的学生发放了178份问卷,老师发放了22份问卷,收回学生问卷168份,回收率为94.38%,收回老师问卷21份,回收率为95.45%,对B学校的学生发放了152份问卷,老师发放了18份问卷,收回学生问卷148份,回收率为97.36%,收回老师问卷16份,回收率为88.88%。

1.1农村山区初中物理教师问卷统计与分析。

表一 农村山区初中物理老师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统计(单位:人)

从上表可以看出:

(1)从两所学校的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老师在课堂上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所占百分率分别是20%和16%,所占百分率极低。

(2)从两所学校的老师的信息反馈来看,老师在课堂上主动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所占百分率为47.6%和50%。

(3)可见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并没有做环境知识的渗透。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但是农村山区的教育依然极其落后,环境保护意识极弱,农村山区孩子在接受环境保护知识的渠道很窄,在仅有的学校学习机会里并没有很好地学习到环境保护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也没有有效地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农村山区的初中生对于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是很少的,农村山区的这部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很难做到保护身边的环境卫生。

1.2农村山区初中学生问卷统计与分析。

表二 农村山区学生环境保护作为方面统计

从上表五项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出:

(1)农村山区的初中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对环境保护的百分率很低,并没有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保护环境。

(2)农村山区的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并没有获取多少,更没有将其付诸行动。

(3)农村山区的孩子在家里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注意到节约用水用电,并不知道我们的日常生活物品和资源的联系,造成了农村地区资源的严重浪费。

2.农村山区物理教学过程之中渗透环境知识的必要性

2.1从农村山区教师情况来看。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山区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渗透环境教育的意识较差,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建议学校通过培训教师,增强教师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农村山区的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渗透环境教育。物理学科本身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自然学科,应该把它和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教学。这样不仅可教会学生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教会学生如何对待身边的事物和如何保护身边的环境。

2.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从收集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农村山区的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弱。然而初中的学习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在初中学习到的知识会让一个人一辈子难以忘却。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及养成的习惯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农村地区的孩子在家庭教育这方面一般很欠缺,家长没有把很多的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正是因为这样,在学校老师承担了更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地区的物理教学过程之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会让这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保护身边环境的好行为。让这些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当中不忘把自己和身边的环境相互联系在一起。

2.3从农村地区的发展角度来看。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的整个推进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在农村地区更需要人们做好保护环境,保护好环境是农村地区的人们有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前提,然而农村地区现在人们的整体保护环境的意识很弱,加强这一地区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大势所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能更好地在家庭中收到显著的教育效果。所以加强农村地区初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2.4从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来看。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今天教育的好坏决定了明天我们世界的好坏,今天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未来世界生活环境的美好程度的高低。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大环境下,农村地区的环境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农村地区的孩子的环境保护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明天农村地区人们生活环境的好坏。然而在如今农村地区的初中生的环境保护的知识匮乏的现状下,在农村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3.1吃透教材内容,找到与环境教育的切入点。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熟悉教材内容,找准教材内容与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之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电”这章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对电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想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告诉学生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电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每个人都要节约用电。在讲解“功与能”这章节时,老师可以通过课本内容的知识,告诉学生能量是不可以创造的,能源是有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做到保护能源,等等。

3.2从实验当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往往把实验课不当回事,在实验课上随意性较强,常常会破坏实验室里的器材,浪费实验室里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我们要注意保护实验室里的设施,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不损坏器材,不浪费资源。例如:在做“电”这章实验的时候,告诉学生要节约用电,等到做实验的时候再打开开关,不要还没有做好准备就把开关合上。在实验室里学生也好节约用水,不要把水龙头一直开着洗手,这样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3.3在课外实践当中渗透环境教育。

学生除了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课外实践接受环境保护知识。例如:在商场购买电器产品时,商家在宣传电器产品的时候会讲解一些与环保有关的知识,在家里洗衣服的过程之中,学会合理利用生活用水,尽可能地节约用水。物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我们要学会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后,用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更要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做到从实践中学到保护环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向德庆.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谈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凯里学院学报,2011(06.第29卷):186-188.

农村教育环境范文6

搞好农村环境,提高环境质量,除了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帮助广大农村群众了解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因此,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已成为必要。其目的是帮助农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培养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能力。

开展农村环境教育,一是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二是要建立生态环境教育的网络体系,三是要有比较丰富的有效的教育资源。目前,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不断深入,环境教育的网络体系也日趋完善,各类教育资源也不断丰富。但是各地教育资源的拥有和配置也不均衡,资源的挖掘还不够充分,如何对环境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采用什么方式来整合,以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得到合理的使用,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当前开展农村环境教育中值得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围绕如何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整合方式的平台这一课题作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整合平台的构建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开展农村环境生态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平台,在平台上对已有的教育资源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整合,能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近年来,通过探索和研究,我们认识到通过构建社区教育平台来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研究的理论意义

1.生态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环境教育的特点包含:教育对象的整体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及全体人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特点。

环境教育,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的特点。环境教育的终身性决定它应该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婴幼儿、青少年、壮年、老年。环境教育,从内容上看,具有多样性特点,它是由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特点决定的。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环境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全体人员树立环保理念,积极主动参加到生态环境保护中,让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2.社区教育即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也具有教育对象的整体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特点。

3.比照生态环境教育和社区教育,一是两者都有教育对象的整体性和终身性教育特点,二是生态环境教育可以作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也包括生态素质的提高。

因此,构建社区教育平台,借助于社区教育平台来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研究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就我县而言,已经建立了以高淳县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以八个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支撑,以村社区学习点为阵地的覆盖全县农村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平台,借助于这个平台,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农村生态教育资源整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师资资源

以社区培训学院为平台,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师资库。我们把建立起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满足生态环境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作为开展生态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和最紧迫任务来抓。一是重视学院教师的培养。支持教师参加进修,鼓励深造,达到更新知识结构、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二是在社区培训学院指导下,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积极和当地中小学加强沟通和联系,按要求筛选和聘请当地中小学2-3名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作为生态环境教育师资进入师资库。三、发挥社区培训学院和县环保局、农林局、科技局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关系,聘请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四是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后,把他们纳入培训师资志愿者队伍,作为师资队伍的补充。2010年4月,高淳县社区培训学院和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环保局联合对全县大学生村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后,经过考核筛选后,聘请了95名村官担任环保教育师资,这一批村官,分布在全县各村。师资资源的整合,可以满足全县开展各类生态环境教育对教师的需求,各村镇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时,能有针对性地在师资库中选用老师,同时,师资库中的老师相对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也方便了教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来自农村学校的老师和大学生村官做生态环境教育老师,他们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和农民近距离接触,可以随时用开放的形式对农民进行环境教育,帮助农民解决在环境保护中遇到的问题。

2.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资源

我县生态环境教育活动主要是依托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来开展。如前所述,我县建立了县社区培训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教学点三级体系,依托这个体系,在社区培训学院、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学习点三个层面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整合各类教育活动资源。具体来讲,我们的做法是:社区培训学院一是横向和县有关职能部门紧密合作,开展面向全县的系列教育活动,如结合县委宣传部、教育局开展的“百姓学堂・魅力高淳”活动,在培训学院开展生态家园讲座;结合推进县生态县建设,和县环保局在培训学院共同举办农村环保监督员培训班;结合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理论教育的时间,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启动生态环境教育大学生师资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有关部门开展“让环保走进生活,让生活更环保”主题教育活动等,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环保教育活动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整合。二是培训学院还积极发挥对乡镇、村社区教育机构的辐射功能,指导配合乡镇、村开展环保教育。如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的审定;开展活动时由镇、村组织人员,提供场地,培训学院提供师资及比设施设备共同举办活动,优势互补,也使资源得到一定程度整合。

各镇、村社区机构在整合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资源的做法是: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主动和镇有关部门、村委会互动,把镇、村的人力、物力、可使用的政策优势和社区教育机构师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开展活动。同时,各地社区教育机构充分发挥与当地学校的内在关系,注重把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环境专题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以点带面,吸引家长邻里关注环保。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文明素养和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是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生参与环保教育活动也是宣传者,教育者,还是将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的中坚力量。这样社区教育机构依托学校阵地整合教育活动资源,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的的深入发展。

3.对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进行整合

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教育过程中,注意整合教育内容和方式,改变过去教育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形式呆板的一贯做法,使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从内容整合来看,以社区培训学院牵头,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和镇有关部门、村委共同研讨确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内容比较全面、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突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题。整合后的内容包括:一是适应新的形势,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教育工作重点。让农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帮助农民减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帮助农村农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大力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着重宣传有关节水、节电、节肥、节药的生态农业实用的环保科普知识,围绕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向农民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努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农村环境,形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三是努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法制意识。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四是结合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污染事件,加强对农民的警示教育,加大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摄制、制作一些以破坏环境为题材的警示教育片到农村巡回放映,将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公之于众,以案说法,教育农村广大群众,唤起农民环境忧患意识,使农民群众进一步加深对遵守环境法律法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提高农民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惜环境、珍爱家园。

从形式上来看,改变过去单一的讲座报告会形式,坚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报刊、幻灯、网络等各种载体,采用专访、系列报道、专题片、培训以及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活动日”,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环境宣传活动。由政府或村委会组织开展环境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农民参与“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爱鸟周”、“中国植树节”、“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保护母亲湖行动”等系列科普、纪念与实践活动,让农民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在农闲时期组织农民对照参观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既借鉴先进的生态模式,又吸取惨痛的经验教训,让农民有切身的体会,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地保护环境,自觉形成环保意识,从而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营造一个人人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4.整合生态环境教育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