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环保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宣传环保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宣传环保政策

宣传环保政策范文1

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按照省、市环保部门的统一部署,围绕今年国家环境保护部确定的“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真组织开展5 月30 日至6 月5 日的环保宣传周活动,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生态保护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环保宣传周和纪念“六.五”环境日活动契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国务院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以及《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系列环保法律法规与环保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

二、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2017年5月30日至6月5日

(二)活动内容:

1.营造浓厚氛围

(1)制作悬挂宣传横幅。

责任单位:管委办(地点:管委会综合楼);园林局(地点:环保楼)

(2)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环保标语口号。

责任单位:管委办(综合楼显示屏、黄山南大门显示屏);规土处(云谷索道上站等显示屏);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各经营单位显示屏,含新国线公司);驻山单位(光明顶山庄、白鹅山庄显示屏)

(3)制作宣传栏,对景区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责任单位:宣传部(地点:管委会职工食堂);园林局(地点:园林局机关、环保楼等)

(4)内部刊物、宣传栏宣传,宣传内容为: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等环保知识,推行自助用餐,减少桌餐,倡导“光盘”和半份菜行动,以及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等。

责任单位:各经营单位

(5)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等媒介开展宣传。

责任单位:各单位

(6)管委会网站、客户端建立2017年环保宣传专栏,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在环保宣传周期间进行专题宣传,及时环保知识与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宣传景区“黄山市最美环保人”。

责任单位:宣传部;园林局

2.开展专题活动

(1)“6·5”世界环境日当天,在各主要宾馆门前设立环保与低碳旅游知识宣传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倡导绿色经济、践行绿色生活、参与绿色消费,提高广大游客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各经营单位

(2)各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运用多种活动载体,如捡拾垃圾、环保摄影、基层体验等,景区外单位可积极参与市环保局组织的“绿手帕”活动以及当地社区、环保团体开展的相关活动,围绕主题,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

责任单位:各单位

(3)在玉屏楼广场,天海海心亭开展游客自带垃圾下山活动,设立低碳旅游知识宣传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举行环保签字活动,向游客免费提供垃圾袋,鼓励游客自带垃圾下山。

责任单位:迎客松党支部、园林三支部、园林局环保办

三、工作要求

宣传环保政策范文2

环保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依靠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力量之外,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环保形势严峻,公众参与程度低是要因。公众作为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公众的参与,环保事业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质量得以长久维持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管理与保护义务的庞大社会力量。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弥补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环境保护是一项耗资巨大、历程漫长的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担任主要管理者,负责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各项环保事务。这种政府主导型环保制度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事环保、干预环保,政府几乎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全部责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抑制了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公众的环保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如果在生态工业园区中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环保,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那么整个园区的生产与排污将会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双重监督,园区生活环境也会时刻受到民众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弥补了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促使制造污染的企业、集体或个人走人环保轨道。与此同时,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环保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进而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二)园区民众全员环保树立榜样,有利于扩大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其优越性是以往任何工业园区所无法比拟的,已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工业园的“发展终结”。在这样的园区里,民众整体素质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环保意识强,能够为周边城区的居民树立环保榜样,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和熏陶周边居民,坚定他们参与环保的意志和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兴趣和速度,进而促使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环保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民众自觉环保养成环保习惯,有利于提升园区形象和节约资源

社会不断的发展会形成高度

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生态工业园中,民众的自觉环保行为,也是园区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和园区成熟的标志之一。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事物,它要经历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和影响,才能日趋完善。同样。民众环保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宣传引导和时间的沉淀。然而,一旦民众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环保,形成环保风气与时尚,那么整个园区的形象必将得到质的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社会资源的节约也必将得到明显的加强。

二、在生态工业园区培养民众环保意识的途径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园向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护环境是它的必备功能,也是生态工业园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而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社区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各种层面的力量,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在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环保经验,对生态工业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园区民众环保意识

关于环保的宣传教育。《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指出:“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然而,“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表明: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三项指标均不及格,这说明中国公众对环保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很不理想,迫切需要加强与提高。目前,在培养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行为方面,政府主导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到生态工业园中,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宣讲生态工业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其次要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网站、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生态工业及园区环境建设的标准与要求、环保知识与操作。最后还要精心制作和发放环保资料,组织各项环保专题活动,让公众充分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系列宣传与教育,园区民众的环保意识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充分发挥园区环保组织作用,提高民众环保参与程度

从2005年至2008年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可以看出:公众普遍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职责,在环境意识上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倾向。然而,客观要求表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宣传环保政策范文3

近年来,漯河因“双汇”而名声大振。随着该市“富民工程”、“双汇工程”的深入实施和“双汇”产业链条在农村的延伸,再加上近几年政府对农村养殖业扶植及奖励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该市广大农村养殖业蓬勃兴起。当广大农民的腰包不断鼓起来的同时,他们发现村里空气不鲜了,水质不清了,生存空间质量下降了。究其根本,缘于养殖业、乡镇工业的无序与盲目发展,农村环境监管机制不完善和人力、物力等软硬件建设投入不足,特别是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农村基层环境监管基础相对薄弱,不少乡村已形成环境管理盲区,直接影响整体环保目标任务的落实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速度。

曾任多年乡镇党委书记、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副书记的陈鹏辉走马上任漯河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后,下决心要改变这种面貌。他结合全市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实际,组织实施了“编织市、县、乡、村环境监管网络,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环保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的环保积极性和广大群众参与环保的热情,创新和实践了漯河市农村环境监管治理的新路子。

环保部门的“耳目”“哨兵”,基层环保监管的协调员,是解决农村监管困境的保障。

这是笔者从该市农村基层环保监管网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中撷取的几个画面――

2008年3月20日,漯河市临颍县小师村村民李富金像往常一样,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珠,一边将自行车停放好,然后走到村里的环保宣传栏前,声情并茂地给早已等在那里的村民们讲起了环保知识。这是李富金与小师村群众的一个约定:每周定期向村民普及环保知识。

在李富金的巡查日记中,记录着他学习环保法律法规的要点记录、日常环境监督的酸甜苦辣、化解邻里纠纷的心得体会。字里行间记录和折射了最具体、最细小和最繁重的农村环保工作。

其实,李富金只是漯河市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的一个缩影,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和他一样每天活跃100个村庄,覆盖了漯河市2/3的农村。

在《漯河市乡镇环保专干情况统计表》和《漯河市村级环保监督员情况统计表》中详细地记载着分别来自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县、源汇区、召陵区和高新区的6个县区的55名环保专干,他们分别任职于所在乡镇的工业办、环保办、安全办、企业办、农业办等部门,其中约80%为部门负责人。

临颍县固厢乡农业办主任郑永军谈起自己担任环保专干一职时深有感触地说:“环保专干这一平台拉近了村官和百姓的距离,使农村的环保工作有章可循”。

“宋跃辉――固厢乡固厢村1074国道以东;李富金――固厢乡小师村107国道以西;王丙西――王岗镇梁岗村村清翼河以南16个村……”每一位环保专干和环保监督员都有明确的区域分工,细化的职责分工,并肩负法律政策宣传员、环境违法监督员和信息通报员的角色。

作为漯河市环保局进行环境监管创新实践中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和55名乡镇环保专干共同构成了全市环境监管的最基层力量。他们一起走进养殖大户和乡镇企业,化解邻里纠纷,宣讲环保法律法规。他们不仅是环保工作的“耳目”和“哨兵”,也是环保治理的协调员。这种基层环境监管模式的创新是对市、县环境监管的有益补充,不但充实了基层环保力量,使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更给亟待解决的农村环境监管困境提供了一种保障。

当环保顾问,当环保参谋。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认可,他们被群众当作自家人。

采访时,我们曾与环保专干郑永军、村级环保监督员李富金等人座谈,郑永军说“我在以前的工作岗位上对环保并不熟悉,自从担任环保专干后,身上的担子重了,现在勤于看书学习,环保知识不断增加,我对这项工作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李富金说:“我们每到一处都能受到群众的欢迎,他们把我们当成自家人,说话都是掏心窝子!对这份工作我每个人都有一种喜悦和幸福感”。

不管是村级环保监督员李富金、王玉平,还是乡镇环保专干郑永军,全市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55名乡镇环保专干和他们一样,已成为行走在群众间的“环保卫士”,他们的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尊重。

随着老百姓环境意识提高,对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也产生了信任感,“12369”环保热线明显减少了,而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的手机却变得前所未有的忙碌。

深化“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四个‘延伸’走出农村监管治理的新路子。

漯河市环保局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形成了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以条为主的纵向植入式垂直管理模式。在国家将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环保工程等各项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的同时,“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一级抓一级,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层层抓落实,确保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正如陈鹏辉局长所说:“环境管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也是我们漯河市环保局制定和推行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农村环境如何管,如何管好,完善和深化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就是坚持四个延伸、创新和实践一条农村环保监管的新路子。”陈鹏辉局长对“四级”管理机制的潜力充分信心,他说,从体制、执法、治理、宣传4个方面由城市向农村进行延伸,是避免“四级”环境管理机制不能流于形式,且不断完善、深化的关键。

体制延伸。也就是责任考核体制进行延伸,乡镇环保机构不能成为“空架子”,要通过定人、定岗、定职,加强对乡镇环保机构的考核,增强乡镇党委、政府抓环保工作的主动性,这也是调动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执法延伸。以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为中心,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强环保队伍培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强乡镇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监督人员与项目监管人员要及时沟通、积极配合,防止手续不合法的项目建设入住乡镇,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治理延伸。加快城乡污染治理步伐,做到投入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尤其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农药、化肥的使用和农膜等造成的污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沼气建设,改圈、改厕、改陋习,治理农村脏乱差。

宣传延伸,坚持向农村辐射、渗透宣传力度。首先,利用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日等重大节日进行宣传,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在农村开设培训班,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其次,利用到一线执法的机会,向企业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在学校开设环保课堂,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

宣传环保政策范文4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主题,结合其他环保中心工作,认真组织环保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保科普知识,提升环保部门形象,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县上下共同关注环保、参与环保的浓热氛围。

二、工作内容及步骤

今年环保宣传主要分三大块进行:

(一)、创建有机食品基地县宣传

1、内容:盘锦市考察学习情况、创建动员大会情况、创建计划组织落实完成情况、创建典型报道、有机招商推介情况、国家环保局调研验收情况以及有机食品相关知识

2、方式:①邀请《中国环境报》》《新华日报》》《扬州日报》、省环保宣教中心等县外媒体对创建动员情况、有机招商推介情况、国家环保局调研验收情况进行专题报道。②县电视台和《今日宝应》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并请县电视台制作创建有机食品基地县专题片。③利用乡镇宣传橱窗,有线广播和社区市民学校、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定期宣传有机食品知识及创建情况,营造大众参与氛围。④邀请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和省环保厅专家来我县开设有机食品知识专题讲座。⑤充分发挥《宝应环保》公众网站的作用,及时传递国家、盛市环保政策动态,报道全县环保工作信息。

3、时间:根据《创建有机食品基地县方案》安排,由自然保护科和法制宣教科组织实施。

(二)、环境管理工作宣传

1、内容:项目建设服务情况、环保执法情况、环保目标责任状落实完成情况、全县环境质量状况、《排污许可证》执行管理情况、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执行评定情况、医疗废水废弃物治理运行情况、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情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措施落实情况、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环保科普知识。

2、方式:请县电视台和《今日宝应》及时宣传报道,并分别制作和刊登项目建设服务、环保行政执法两个专题报道。

3、时间: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安排,各相关科室及时提供相关情况,由法制宣教科与媒体对接实施。

(三)、环保宣教活动

1、结合“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采用街头现场咨询、宣传展牌、横幅标语、散发宣传材料、电视字幕讲话等形式进行集中宣传。

2、与组织部联系,在党政干部培训班开设环保知识讲座。

3、与宣传部和有关乡镇联系,组织一次环保知识竞赛活动,并在农村党员干部冬训班上开设环保讲座。

4、发挥乡镇环保助理作用,分别在各乡镇组织一次企业人负责环保培训。

宣传环保政策范文5

一、工作思路

2010年,我局宣教工作仍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主线,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认真落实自治区环保厅《2010年全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精神,在内容上突出重点,以绿色创建、绿色传播行动为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在形式上力求新颖,使活动更富有趣味性,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不断扩大公众参与面;在方法上以集中宣传和普遍宣传相结合,既注重在环境纪念日上对典型问题集中宣传,扩大环保声势,又要建立长效机制,使环保宣传工作深入社区、家庭。

二、2010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

(一)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拓展环境宣传新渠道。积极开展“八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市场、进家庭)。指导绿色创建单位每年组织一次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办一件有益于环境保护的实事,做到活动不断,教育经常。

(二)深化学校环境教育,提高在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绿色学校”的创建,培养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制订“绿色学校”发展计划,并做好对参评学校的指导及各级绿色学校的推荐、命名和表彰;指导绿色学校举办多种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三)全力做好“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计划开展以下活动:

1、举行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座谈会;

2、在全**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活动;

3、邀请**领导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播放环保专题片;

4、组织部分企业开展大型环保宣传活动;

5、组织各厂矿企业单位在“六·五”前后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并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展板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6、组织一场全**环保系统范围内的大型文艺节目汇演。

(四)加强**环保局门户网站的管理,充分利用网站的开放性和快捷性,各类环保动态信息和政务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企业服务。

(五)充分发挥媒体在环境宣教中的作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继续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网站及信息刊物等信息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围绕“改善空气质量,建设宜居城市”开设环保宣传专栏,定期提供环境宣传素材,不断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六)以“建**三十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围绕生态保护、污染控制、总量减排、环境质量等相关内容制作专栏节目,全面展示我**环保事业取得的成就。:

(七)与**政协、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举办企业、社会各界参与的“生态文化与低碳经济论坛”,并将优秀论文结集出版。

三、保障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使各项宣传活动分阶段、按步骤、扎扎实实的开展,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制定并实施好创建绿色学校和社区的具体计划、目标和措施,按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时限抓好推动创造申报工作。

宣传环保政策范文6

公众意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有来自于工业化的“三废”污染,有来自于居民生活的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汽车尾气污染,还有源自生态破坏的沙漠化污染及其他污染。对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公众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情绪。调查数据显示,仅有4.85%的公众对生活周边环保状况表示“满意”,多达80.1%的公众表示“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所面临的一件大事。

尽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如制定相应环保政策、加大惩戒力度、增加环保投入、加强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等等,但效果并不如意,而制度缺失和企业投机行为成为环境保护治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针对如何治理环境问题,利用税收和制度对环境进行治理已成为公众普遍认同的方式和方法。问卷调查显示,83.98%的社会公众寄希望于利用环境税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税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主要政策手段。

开征环境税面对的现实问题

总体上,公众对我国开征环境税持认可态度,但在某些现实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顾虑,这对政府做好相关准备和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

对环境税收政策缺乏了解。公众对环境税收政策的了解程度关乎环境税的推行和实施。调查数据显示,仅占31.55%的公众表示对我国现行环境税收政策“了解和基本了解”,“知道一点和没听说过”的比例高达68.45%。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为:一是税制因素,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明确的环境税收体系,体现环境保护意图的税收条款分散于诸多税种当中,公众了解起来难度较大。二是缺乏相应的税收知识普及计划和渠道。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环境税改革过程中予以重视。

迫切希望能够参与改革。环境问题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开征环境税关乎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关乎公众的切身利益。79.16%的公众认为需要对环境税知识进行普及,并希望了解改革的进展情况;76.46%的公众认为开征环境税前有必要征求公众意见。这反映出公众迫切希望能够了解改革、参与改革的意愿,也提醒我们在开征环境税时,应该保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充分征求公众的意见。

对环境税开征后的效果持怀疑态度。尽管绝大多数公众认为开征环境税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对开征环境税后的效果存在顾虑。表现为:一是对环境税能否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存在质疑,48.79%的人认为“征收环境税后,环境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如果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角度考虑,公众存在质疑不无道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税种,环境保护政策只是体现在十余个税种和众多的收费当中。由于不同税种、收费项目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很难统一在环保调控目标之下。因此,要发挥环境税的作用,需要对现行的环境税收政策、收费项目等进行重新的整合和架构。二是怀疑环境税开征后产生其他负面影响,32.77%的人认为可能“税负过重,影响生产和生活”,10.92%的人认为“环境税会造税负不公平”。这一问题企业反映较多,认为开征环境税短期内会加重企业的税负和环境治理成本,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以上问题需要政府在环境税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高度关注。

对环境税的收支高度关注。表现为:一是对环境污染企业缴税问题高度关注,污染企业能否如实纳税直接影响企业的污染成本,间接影响环境税政策效果的发挥。84.71%的公众要求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企业缴纳环境税的情况,以便将企业缴税纳入公众监督之下。二是对政府环境税的使用表示“担心”,有22.33%的公众“担心环境税款被挪做它用”,还有更多的公众担心环保资金的投入不合理、资金使用效果低下等问题。这需要政府在环保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建立良好的机制,并对公众关心的环保支出信息和取得的成果予以公开,以便公众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

政策建议

面对复杂的现状,如何使开征环境税能够顺利进行,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以及此次问卷调查的切身感受,提出四点建议。

加强税收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在开征环境税之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社区宣传栏、传单和社会宣讲活动等形式普及环境税相关知识,广泛征集社会公众意见,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税的决策当中,在开征环保税前较长时间应宣布相关计划。

科学设计环境税制,强化税收征管。尽管公众对运用税收方式治理环境问题基本认可,但仍有近一半的公众对环境税能否发挥应有作用持怀疑态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环保税制的设计要科学。其立法原则只能是改善环境,而不应是财政增收或税收结构调整;其税目设计应优先选择公众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大的、具有税收调控可行性的污染物排放,并循序渐进地扩大到其他领域;其税负设计应遵循污染排放带来的税收成本大于纳税人环境治理成本的原则,增加企业排污成本;考虑到纳税人一次性环保投入较大等因素,相应加大企业环保设备投入税收优惠力度。二是强化环保税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环境税执行是否到位关乎环境税政策效应发挥,执行中可考虑将企业环境税纳税诚信度与企业信贷标准、融资条件等挂钩。

用好环保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政府环保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效果是公众关心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环保资金的使用效果,首先,应建立科学的环保支出决策机制,根据环保治理的需求,合理确定环保资金投入的规模与结构,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办最多的事。其次,探索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环保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两个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环保领域。第三,建立严格的政府环保支出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用到实处。第四,建立长效的环保支出评价反馈机制,评估环保资金使用效果,为环保资金投入决策提供依据。逐步形成“决策―投入―监管―评价反馈―再决策”五位一体的资金投入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