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1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16-02
2011年,微信这一推出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信息通讯的网络社交平台由腾讯公司首次推出,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用户,并成为网络媒体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动通讯工具。2012年8月,微信公平台创立,成为个人、企业、机构等主体传播信息和聚集粉丝的重要手段。其中,以个体户经营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此番潮流中孕育而生,不断发展壮大。“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是众多自媒体微信平台运营较为成功的案例,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解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策略。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概念
微信公众平台是公众号运营者与订阅者之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融合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网络社交运用工具。它成为个人和企业信息和吸引客户的桥梁和纽带,是受众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实现用户的自媒体联动。
按其推送内容细化,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新闻资讯类、文化教育类、电子商务类、公共服务类、娱乐休闲类等多个领域,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内容的分类精准推送。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机构的类型,可化为企业类、团体类和个体类三大块。企业类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以商业企业为主,主要目标是针对客户群体推送产品服务和进行品牌营销,其利润是主要动力。团体类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机构为媒体机构、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媒体类微信公众号依托传媒机构丰富的内容资源,活跃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为广大用户带来大量的新闻讯息。政府机构主要政务信息,为人民提供服务,内容较为权威。社会团体微信公众平台专门为社员提供相关信息,实现团体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个体类微信公众号以个体户为主持方,是微博社交媒体平台并驾齐驱的另一网络自媒体平台,内容以自创为主,有着独特的风格,其粉丝群往往因为相同的兴趣和类似的社会背景而结合一起。
自媒体,也称“个人媒体”,是由具有独特风格的个人或者小团体创建的媒体传播平台,有着私人化、自主化和平民化的特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公民通过自媒体载体自身相关的最新消息,较为典型的平台有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等。本文主要分析个体类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实践,对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提供合理建议。
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
2011年,腾讯启动微信,短短两年内用户达到1.9亿,根据腾讯官方数据表明,截止2016年3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6.5亿。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上线,大量的企业纷纷推出公众账号,实现与用户线上线下互动。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媒体人从传统行业迁移,以微信平台为载体,自创公众号。腾讯公布2016版《“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汇聚的公众账号超出1000万个,而个体微信账号为27.3%。
其中,以罗振宇创办的自媒体公众号“罗辑思维”获得巨大成功,2015年10月份市场价值达到13.2亿。许多自媒体公众账号如雨后村笋般发展起来,运营较好的公众号有“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云科技”、“熊猫自媒体联盟”等。 “吴晓波频道”是国内首档财经脱口秀节目,自2014年开播以来,就收到大量粉丝的喜爱,其微信号推送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000次。高晓松与爱奇艺联合打造的网络文化类节目“晓松奇谈”于2016年首次上线,创下10小时播放突破100万的收视纪录,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不难看出,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迎来了春天。这些自媒体公众账号能够在众多纷纭的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追逐的对象,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独创内容吸睛,用情感共鸣圈住粉丝。“罗辑思维”主办人罗振宇以一个文化人的视角,采用60秒语音和微信文章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大家解读社会文化议题,内容涵盖人生态度、历史文化、政治理念和经济管理等过个方面,用趣味的理性主义将话题由浅至深,层层剖析。它还以书本推荐的形式,向受众分享知识点和价值观,与罗老师类似的社会知识精英和志同道合之士产生情感交流与共鸣,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知名财经媒体人吴晓波建立的公众号“吴晓波频道”以专业、独特、理性的观点提升内容的魅力,通过开办书友会栏目增强用户粘性。网络脱口秀“晓松奇谈”在微信公众号走红,有知名人高晓松主讲,引经据典,讲历史谈文化,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二,目标客户细分,用互动开发社群力量。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向小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依托PGC模式和PUC模式,产生内容的独特性,品牌定位清晰,吸引了一批具有相同背景和认知的高忠诚度粉丝。“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作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脱口秀节目的“三剑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主义,以知识精英分子的身份讲解历史与实事结合的社会议题,分享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引发一批80后、90后文化人的共鸣。社交媒体用户通过信息沟通,获取人际资源,搭建强关系链,创建虚拟社群,体现自我价值和提升认知高度。“罗辑思维”招募会员,“吴晓波频道”创办“思想食堂”栏目,都在搭建一个具有高度认同和深度信任的成员社区,一方面满足他们的信息获取需求,另一方面实现他们的精神体验和分享价值观念,建立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其三,多样化传播,开发多渠道平台。在多媒体融合时代,多样化传播方式被众多的媒体平台使用,实现受众信息获取的效率。微信公众平台发挥技术优势,能够及时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信息内容,拓展用户信息接受方式。“罗辑思维”采用60秒语音服务,引发订阅者的兴趣,并推出相关微信文章,满足用户的求知欲和体验感。“晓松奇谈”与爱奇艺联袂,依托这一视频传播载体,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向受众讲解内容。以“罗辑思维”为代表的自媒体公众号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应,并不仅仅依靠微信公众平台这一自媒体传播载体。“罗辑思维”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要阵营,并结合手机客户端、媒体网络平台,开办微博,四箭齐发,牢牢锁定目标群体。
其四,配套盈利模式,发挥众筹模式优势。目前,微信公众账号盈利的模式有四种,分别为广告盈利模式、商品交易模式、会员缴费模式和会员服务模式。广告盈利模式是较为传统的收益形式,通过广告消息获得报酬。商品交易模式将粉丝转换为消费者,通过微信公众品台搭建的商城进行产品买卖,获取一定的资金。会员缴费模式是自媒体微信平台的盈利模式创新,通过招募会员,收取相关的费用,从而为客户提供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当自媒体微信账号拥有一定的粉丝量和影响力,就可以为会员提供相P的产品服务,得到收入。大量的自媒体微信平台综合利用这四种盈利模式,实现经济收益。“罗辑思维”开展众筹模式,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与一些企业开办创意项目或公益活动,向社会筹集资金,典型的案例有“卖月饼”活动。
三、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
再近3年时间里,火了一批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不少个体纷纷进军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个人为主体的公众号。然而,能将微信号做到一定影响力并盈利的公众号却屈指可数。在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现阶段,面临着如下的问题。第一,个体经营的微信公众号蜂拥而至,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罗辑思维”获得成功,一些个体微信公众号纷纷效仿,高度雷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未能给受众带来新的体验,无法赢得用户的关注。第二,个性化的内容产品是自媒体微信号获取粉丝量和提高关注度的重要因素,一些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急功近利,内容缺乏深度和可信度。第三,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发展时间较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缺乏规范性,作者的版权未能得到保障,受众的权益无法得以体现。个体微信公众账号要如何茁长成长并获得持久生命力,要合理实施其运营策略。
1.个性原则,差异化经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要找准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将内容深耕细作,采用文字、图片、视频融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博得更多粉丝的关注和追捧。体现个性原则,建立品牌效应,受众在众多的微信公众号发现你,喜欢你,以差异化经营占得一席之位。
2.互动原则,以用户为本位。粉丝量、阅读量、点击率、评论数是衡量微信公众号效果和价值的考量因素,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产生效应,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与体验。无论是“罗辑思维”、“晓松奇谈”,还是其他类别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受众的反应时刻都决定他们的生存状况。充分重视受众的需求,具有用户意识,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紧密联系,发挥他们的力量,才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成长的动力。
3.利益原则,打造盈利模式。经济基础能够为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是其生存与发展的财力支撑。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找到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既能为个体提供收入,又能满足用户的体验服务需求。
4.法律原则,保障双方的权益。升级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内容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法律制度,积极打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绿色网络生态环境,维护微信公众号主体的利益,保障用户的权益。
四、总 结
纵观几年来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状况,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机遇。在芸芸众生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中,开垦新的土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作出思考,每一位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主体实施可行的运营策略。
参考文献:
[1] “微信”影响力报告[R].企鹅智库,2016.
[2] 钟新.脱口秀的传播效果及其形成要素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9.
[3] 朱晓鸣.微信自媒体是个半成品[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
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传统电视台 经营策略 变革之道
随着媒介环境和传媒技术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内容分发渠道的普遍应用,以及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作为收视终端的普及,“电视”这个词的内涵和定义也需要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关于“电视节目”更为精准的定义是:“通过传统和新兴传播渠道进行分发,在电视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等终端播出的专业化制作的长视频内容”。除此之外,视频内容还包括用户自制内容或专业制作的短视频等。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下,传统电视台正在致力于多元化经营,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抢占有利地位。
独家内容策略
传统电视台要优化当前发展模式,活力打造精品内容,在网络平台上构建特色优势。在新兴媒介环境中,对于传统电视台而言,独家的、高收视率的以及精品节目是其重要的竞争优势,也是与传统电视运营商和新兴网络平台合作时的议价资本。传统电视台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平台分发节目内容,增加观众规模和收入来源。以美国ESPN频道为例,它积极通过多种平台分发节目内容,包括开发了“电视无处不在”应用程序“WatchESPN”。对于ESPN频道的观众收视行为分析发现,一个观众如果通过四种以上渠道观看ESPN节目,他的收视时间要比通过一个渠道观看ESPN节目的人高六倍。
在新兴媒介环境中,传统电视台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大的竞争压力,因为传统电视运营商和网络视频平台运营商都致力于获取独家体育和娱乐节目内容,通过独家版权的高品质体育和娱乐节目来实现差异化竞争,有效增长用户规模,提升市场议价能力。例如,英国电信公司(British Telecom)和美国直播电视公司(DirecTV)都拥有多家顶级体育赛事的独播权;美国亚马逊公司(Amazon)和奈w公司(Netflix)逐年加大在原创影视剧上的投资规模。以奈飞公司为例,原创节目投资金额在2012年为500万美元,到2017年有望增加到5.43亿美元,原创内容投资的年增长率达到了12%。基于独家内容策略,体育赛事和娱乐节目内容的版权价格会有所增长,相关版权的所有者从中受益。在独家内容成为市场竞争焦点的情境下,传统电视台在获取独家原创节目资源方面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节目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相比新兴媒体,传统电视台在长期发展中已经积淀了丰厚的内容资源,并形成了品牌影响力,要开发和利用好这些内容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将其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和营利能力。2016年底一项针对3100名美国电视观众的调查显示,受调查者愿意每月支付1.52美元观看美国广播公司(ABC),70.7%的受调查者中最期望看到该频道;受调查者愿意每月支付1.55美元观看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70.1%的受调查者中最期望看到该频道;受调查者愿意每月支付1.54美元观看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65.5%的受调查者中最期望看到该频道;受调查者愿意每月支付1.53美元观看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62.1%的受调查者中最期望看到该频道;受调查者愿意每月支付1.54美元观看美国历史频道(History),59.7%的受调查者中最期望看到该频道。关于节目套餐的消费意愿,受调查者表示愿意每月支付15.3美元观看最喜欢的10个频道,愿意每月支付32.92美元观看最喜欢的20个频道。①
跨平台门户策略
在新兴媒介环境中,节目播出平台众多,观众查找节目的难度日益加大。在传统电视时代,观众主要通过电视节目预告与电子节目指南(EPG)等方式查找和选择节目。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基于社交媒体的节目推荐和指引功能为观众查找节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无法满足观众跨平台进行节目检索的需要。美国传播集团(Charter)首席执行官汤姆・拉特利奇(Tom Rutledge)在2014年就表示:“传统电视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通过节目编排来推介节目。在视频点播模式下,传统电视业中那些优秀的节目编排技巧就显得有些过时了。那么该如何做呢?搜索引擎的算法就是答案。搜索引擎算法可能与用户需求有关,也许与营销策略有关,也有许多与广告投放有关,但它为传统电视业、尤其是电视运营业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随着观众观看节目的来源日益增多,跨平台节目指引功能变得日趋重要,而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跨平台门户策略则具有战略意义。“门户”通过整合不同节目源,统一内容检索和收视指引功能,可以极大方便观众查找和收看节目。这一“门户”策略在传统电视台与观众之间建立了一个更为紧密的关系,大大提升用户的便捷性和忠诚度,也能更好地掌握观众的跨平台收视行为及相关数据。一方面,这一策略强化了电视运营商在电视业链条上的议价能力。在新的媒介环境和竞争态势中,基于大数据的节目推荐引擎功能和社交媒体推荐功能等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传统电视台需要通过“门户”策略来强化节目推介和营销力度。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电视运营商也在积极致力于将节目指引功能拓展到网络媒介环境中,通过一个用户界面完成对传统电视机顶盒节目和互联网视频内容的统一指引。例如,德国统一传媒公司(Unitymedia)的“地平线”(Horizon)业务为用户提供这种无缝内容预告与节目引导服务,“地平线”不仅覆盖了统一传媒的节目,而且也覆盖英国天空公司、美国优图网络平台等其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平台上的内容。而且,这一服务也覆盖了电视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不同终端。这样,用户不需要切换电视机终端和节目源设置,在一个服务界面上就能轻松便捷地检索、查找传统电视平台和新兴媒体平台上的所有节目。因此,传统电视台在实施“门户”策略时需要处理好与传统运营商的关系,力求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节目分发直营策略
新兴媒介生态环境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内容传播路径的改变,传统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利用互联网传播路径,绕开了传统电视播出渠道,构建面向观众的直接播出渠道,而不需要依靠传统地面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传播渠道。所谓节目分发直营策略,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向观众提供视频节目,中间没有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等运营商的介入,观众可以在电视台的平台上直接选择电视频道或节目。目前,美国多家付费频道已经推出了“直销”平台,例如家庭影院频道(HBO)推出了“HBO Now”,探索发现频道(Discovery)推出了“DPlay”,迪斯尼公司推出了“DisneyLife”。对于付费频道而言,“直销”模式一方面增加了其与电视运营商谈判转播费时的筹码,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些“直销”平台增加了营业收入。
对于传统电视台来说,直营策略的最大好处在于传统电视台无需通过“中间人”完成节目传播,直接通过自建的营销网络即可与核心观众/用户群体建立联系,从而获得直接、更多的商业利益。但这一策略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一是不再持续稳定地从电视运营商获得收视费等营业收入,二是自主发展用户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果传统电视台普遍采用这一策略,传统电视运营商的用户流失率将随之增长,在电视价值链上的重要性随之降低,其发展前景面临严峻的挑战。
基于这一策略导向,传统电视台需要加大在互联网带宽等方面的投Y,确保视频传播的流畅度和稳定性。直营策略的成功几率与自身的节目资源丰富程度、品牌影响力等相关,诸如美国家庭影院频道(HBO)、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实力雄厚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在发展直营业务时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电视台大多在节目定位上是综合型的,拥有新闻、娱乐和体育等不同类型的节目,虽然其品牌影响力较大,观众知名度也较高,但在网络视频平台上竞争就必须要有主题鲜明、类型集中的大量节目资源,因此要谨慎判断,不可轻易采取直营策略。
在传统电视时代,频道是稀缺资源,但在新兴媒体时代,频道的价值正在被稀释。不过,传统电视台在当下仍具备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观众的信任。在过去数十年中,传统电视台一直居于观众文化生活的中心,很多人都是看着电视长大,也看着电视老去。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电视台已经在观众中建立了信任。一份调查显示,31%的受调查者相信,传统电视台相比网络电视或视频网站能提供更高质量的节目。②在新兴媒介环境中,传统电视台的成功商业模式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规模、营利模式和个性化。这就对传统电视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自行构建“直销”模式,即从“B2B”转变为“B2B+B2C”模式,借助新兴媒体技术、平台和社交媒体等与用户/受众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关系,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电视台要与具有技术和用户基础的新兴媒体机构合作,转型为多平台、时移的播出模式,提升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内容分发效率,这样就可以继续保持一定的优势。为此,传统电视台要与新兴视频运营平台深化合作,提供快捷服务,有效提升观众/用户规模,改进与观众/用户的关系,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和服务价格。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栏目责编:曾 鸣
注释:
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3
关键词:视友网;营销策略;渠道;整合营销;盈利模式;差异化竞争
引言:
2011年3月,视友网CEO陈总的带领网站,开始自主研发视频微博平台,将网站原有的原创视频与微博平台紧密结合,探索视频微博的独特发展之路。在日趋激烈的视频网站竞争中,视友网将如何调整网站营销战略,获得核心竞争力呢?悬念即将揭晓!
1.公司发展及现状
视友网成立于2006年7月,是由中国传媒大学产学研项目孵化而成的新媒体科技公司,致力于移动互联平台以及原创视频内容的运营,为中国第一微视频移动互联平台。
视友网作为视频社交网络,用视频@世界,采用视频云端存储,是中国第一微视频移动互联平台,其核心应用为在线视频微直播和视频微博。视友网在线视频微直播和视频微博为国内首创。网站受众群体为高校大学生群体,视频内容多为网友原创微电影和微直播等视频内容。
视友网以高校联盟为依托,与150所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高校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视友网正在探索发展阶段,网站内容正在不断提升,运营成本较高,网站广告价值有待提高,盈利模式有待改进和提升。
2.行业背景
随着宽带网的普及以及内容向电视机、电脑、游戏机、手机等终端的发散式直接,视听新媒体服务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一个迅速崛起的新产业。2010年国务院出台三网融合方案,视听新媒体进入了融合化发展的新时期。
视听新媒体处于快速发展期。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并被纳入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视听新媒体已成为广电与电信、互联网融合发展以及媒介融合主导业务,预示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目前,网络视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土豆与优酷合并,酷6重新洗牌,乐视网成功上市,新浪微博全新改版,搜狐高清独具竞争优势,各大网站正在积极实现差异化发展战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面临的问题
随着视友网的日益发展,网站的用户规模日益增多,视频播放质量及速度都快速提高,网站知名度也在高校用户群体中得到提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站发展背后隐藏的一些潜在的问题和危机。
3.1 用户粘性不强,网站忠诚度尚未建立
现阶段,视友网没有形成独特的视频内容特色,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用户界面设计、视频内容与其他视频网站较为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未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视频点击大多数是来自偶然点击,回访频率较低,用户粘性不强,视频用户在各网站之间漂移现象严重,视友网网站忠诚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运营成本过高,广告价值有待开发,盈利模式陷入困境
视友网的运营成本主要是宽带、服务器、市场推广费用,其中,宽带费用最为昂贵。随着视频清晰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用户端访问的流程,视友网需要购买大量的宽带和服务器,运营成本过高。另外,对移动终端的投资、技术的升级,不断抬升网站的运营成本。而与高额运营成本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网站的广告价值有待开发,网站盈利模式陷入困境和僵局。
3.3 网站视频内容短缺,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视友网网站视频内容以网友自制视频为主,与乐视网、奇艺网、搜狐高清相比,视频内容较为单一和短缺,没有高清影视剧资源,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视频内容方面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特色。
4.解决方案
目前,视友网正处在探索发展的阶段,要想在激烈的网站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细分市场,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创新网站营销策略,要以渠道集成和资源整合为网站战略核心,使差异化竞争和互惠合作成为必要营销策略,整合营销策略为视友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1 内容为王,坚持创新视频营销模式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视友网在视频营销模式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开发视频微博和微直播产品,将视频与微博、微直播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符合全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规律和传播规律,用户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或桌面客户端,第一时间在线直播新闻事件第一现场,获得并传播宝贵的第一手视频资源,通过视频微博分享并传播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内容,即丰富了网站的视频资源,又增强了网站用户的活跃度,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坚持创新视频营销模式,是视友网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
4.2 渠道集成和资源整合是战略核心
视听新媒体具有跨地域、规模化、互动化、碎片化、社区化等特征,决定了其从分立到融合的必然趋势。新媒体的竞争最终还是内容的竞争,因此,内容整合能力和渠道集成是视友网发展的战略核心。
视友网高校电视台频道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与一百五十所高校校园电视手合作,在站内建立各大高校网络电视台,优质资源共享,利于校园电视台视频节目的多平台、多渠道规模传播。
同时,视友网自制品牌视频节目也在各大高校校园电视台播放展播,有利于视友网品牌校园宣传。台网联动,品牌营销,规模传播,实现视频网站与高校电视台的双赢模式。
视友网采用“共享策略”,与用户免费共享优质视频资源,与竞争对手共享优质视频资源,一键分享功能,便于网站优质视频资源的“病毒式传播”,人人网、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火爆分享,利于视频资源在受众群中的迅捷传播,达到良好的收视效果,便于形成规模效益。
4.3 差异化竞争和互惠合作是必要策略
为了在激烈的网络视频市场竞争中确立自身独特的地位,差异化竞争和互惠合作是视友网发展的必要策略。
视友网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以高校用户群体为主要受众群体,积极打造微电影频、高校电视频道、娱乐频道、微访谈频道等强势频道,实现频道内容多元化,坚持视频微博的发展方向,积极打造中国首家移动互联平台,迎合年轻群体的受众需求,满足受众的休闲娱乐心理,实现体验化经营模式,借助互动营销和口碑营销实现网站品牌战略的提升。差异化战略,让视友网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核心竞争力。
5.结论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视频网站正在探索中发展,视友网也不断顺应时代和行业的变化,积极调整网站营销策略,实现广告营销、口碑营销、差异化营销和整合营销。在未来的发展中,视友网将如何调整网站营销战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R・戴维,徐飞译,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5。
【3】[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2005。
【4】[美]凯文・莱恩・凯勒,王永贵译,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美]凯文・莱恩・凯勒,王永贵译,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4
奥运营销 不破不立
大多数企业在奥运营销面前依旧抱着传统的观念,即一定要将广告以及各种形式的营销活动与主流的、拥有最多奥运资源的媒体相结合,以博得最广泛的关注和宣传效果。事实上,在那些所谓的奥运主流媒体之外,拥有广阔市场空间和媒介资源的非主流媒体,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甚至是超越前者的力量。如同“长尾理论”所描述的: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我们的广告传播领域亦需要借助“长尾理论”来修正长期以来被主流需求驱动下的旧有思维。
如果把为数不多的主流媒体视为奥运传播市场中有高度需求的主体形式的话,那些数量更庞大,却时常被企业忽视的其他各类媒体形式就是整个市场中那条长长的尾巴。这些力量一旦被利用或结合起来,同样可以占据市场重要位置,展现出潜在的能量。然而在传播领域还存在着传统“长尾理论”所不具备的特点:非主流媒体,尤其是那些近来迅速崛起的各种新媒体势力,拥有许多传统主流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让这只“长尾”显得更加粗壮有力,极具价值。
在传统媒体资源因被过度使用而日益减少、广告成本不断增加、传播形式略显单一、对非奥运赞助商的种种限制等问题逐渐被企业意识到后,人们对极具创新精神的新媒体的关注开始催生全新的奥运营销理念。从营销传播角度看,品牌的奥运传播策略是想获得奥运的品牌借势效应。而真正实现品牌借势,企业看中的不仅是获得全球瞩目的传播契机,而是将奥运的精神内涵与品牌的价值诉求相融合,实现品牌的奥运化。这就需要企业计划一整套完整的营销传播策略,选择最适合的媒体,或整合多种媒体资源,结合各媒体的优势及企业自身特质,制定个性化的品牌奥运推广方案。
奥运“长尾”初长成
新媒体的优势以及对奥运营销的独特价值集中体现在:分众化+数字化的模式帮助实现了奥运期间最广泛的信息接受度;依托网络数字平台的精准营销解决了奥运期间最精确的信息覆盖;直效交互式营销将品牌营销与奥运赛事信息直接关联,形成完美互动;自由的时空性,能够提供高附加值和延展性;电子渠道的多元化,使单一题材可以实现高复合型传播,达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5
本次国际论坛以“亚太电视产业中的融合与创新”为主题,聚焦中国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的众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信、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新加坡新传媒集团、英国广播电视台及法国电信等机构的代表都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来自埃森哲、东芝、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国内外知名公司也作为本次论坛的赞助商参与了讨论,对IPTV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标准选择,以及广电运营商的商业模式等热点话题作了深入分析和沟通。同时,中国的广电及电信设备供应商如何面对更加残酷的竞争、外资机构如何更好地把握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等话题成为本次论坛的焦点。
本次会议期间,本刊记者(以下称卫视传媒)就IPTV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朱亚立先生。
卫视传媒: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国办2008年1号文件,公布《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促进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文件中提到,广电部门可以涉及到电信分支领域,电信部门也可以进行数字电视网络建设。请您分析一下,这个文件对IPTV在中国的发展,数字电视在中国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朱亚立:广电行业的发展,政策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埃森哲在国际上也参与了其它国家类似的融合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行业之间壁垒的打破,融合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从去年开始,国家对行业的支持不光体现在文件上,在实际操作中,有几个城市已经开始调动广电和电信的资源,启动了IPTV业务,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预示着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IPTV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回过头来,最重要的工作还得由企业来完成,也就是电信商、广电、有线电视运营商,看他们是否真的可以打破原有的模式,根据国家政策给我们的指导来实现产业的融合。我觉得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模式融合,是一个更为艰难的工作。其实行业政策和国家给行业体制上的指导趋势已经非常明确了。
卫视传媒:您曾说过五年后广告将会成为IPTV主导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详细谈一下?
朱亚立:在未来的3到5年,广告仍然是IPTV主导的商业模式。原因在于,IPTV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新的体验模式。就像当年互联网进入我们的视野,运营商也是采取免费加广告的模式推进的。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IPTV需要创新的模式,不仅要突破有线电视和电视传统渠道,还要延伸到手机、互联网领域,这就要求IPTV运营商一定要给终端消费者更多自由尝试的机会。企业如果要盈利,策略和重点还是会放在广告上,这不是科学推断出来的,是埃森哲通过调研全球很多的企业家及其客户,从他们未来3到5年企业发展策略中分析得出的结论。一个创新的业务模式,刚进入市场时会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并配以大力的广告宣传来进行推广,IPTV非常符合广告运作模式。 IPTV融合手机、电脑、电视为一体,所以对终端消费者的信息了解更全面、更详细,广告也就更有针对性。在IPTV上做广告,比在线广告、电视广告更具有吸引力,因为它集三种不同的渠道于一身,对客户的了解更为透彻具体,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的广告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卫视传媒:大家都知道网络媒体资源非常丰富,IPTV的应用推广和包罗万象的网络媒体是否存在对立竞争的关系呢?
朱亚立:我觉得大家对IPTV的看法不一样。作为埃森哲来说,我们对全球的很多案例做过分析,最初IPTV是经过传统的电视渠道在上面加载一些IP的功能和协议来实现的。IPTV从欧洲乃至全球的发展来说,其概念涵盖范围非常大,它把网络融合在自身发展当中,并不是仅代表某种技术方式。它更是把电视、网络、手机、通讯组合在一起,使自己更加完善。中国现在正努力打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壁垒,但是国内出于各种顾虑的考虑,现在并没有实现各行业真正充分的融合。也许再经过三到五年的发展,大家会发现一些顾虑是不必要的,行业间的融合会使电信厂商变成真正的全业务运营商,我们互联网的企业也会介入电信的增值服务,大家都在为对方带来商机的同时,给自己增加更多的收入,实现的是双赢甚至多赢,其实IPTV的发展给行业带来的融合大大胜于带来的行业冲突。
卫视传媒:人们对IPTV发展的认识和这个行业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您认为会很漫长吗?
朱亚立: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并不是很漫长,我们知道,当年电视机的普及用了很长的时间,但互联网的普及却非常快。我相信IPTV的普及也会很快。原因我已经说过,消费者有这种行业融合的需求,而且中国的需求尤为强烈。我们调查过程中所有的指标都显示,中国年轻一代的用户,对行业融合的需求呼之欲出。中国现在3G的标准马上要启动了,4G我们也有很好的基础,中国也有自己的标准,随着这些能力的建设,这个产业会呈现加速发展的状态。
卫视传媒:中国目前IPTV用户才100多万,相对中国电视用户数来说并不多,国外的用户也不是很多,您认为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是价格没有被大家普遍接受?还是因为政策或其他的原因?
朱亚立:中国用户是100万多一点,是因为发展初期行业之间需要协调,并非业务模式存在问题。IPTV在国外的普及率及增长率是很快的。原因在于欧洲的行业融合非常充分,很多的运营商都是全业务的,企业间的并购是非常充分的,比如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可以收购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也可以收购有线电视运营商。IPTV要想真正实现快速发展,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就是行业间的充分融合,还有就是从政策模式上、技术标准上尽快到位。我相信中国的发展瓶颈现在是存在的,但所有的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都在努力协调,设有一个“门槛值”,一旦标准到位了,企业意识到位了,中国IPTV的发展速度不会逊色于国外。
卫视传媒:既然您认为IPTV的赢利模式主要靠广告而不是收取月租费,那么现在像网络电视和IPTV模式上相似,在广告定位、用户群互动方面,IPTV怎样发挥其优势进行竞争呢?
朱亚立:月租费也还是IPTV的收入模式,但在策略层面上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方面,月租费的可扩展性是非常小的,比如明年的收入不会比今年的收入增长太高,就像手机一样,用户一旦习惯了固定消费额,月租费就很难再增加,IPTV在固定的月租费、固定的模式基础上,运营商只能通过增值服务和广告来增加收入。现在从整个企业策略来看,在未来的五年广告还是第一位的。您刚才也提到了新兴媒体和视频体验,他们已经为IPTV的概念、模式先期做了很好的验证,但它们还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们主要还是通过互联网、电脑来操作的。现在苹果出现了iPhone,可以浏览YouTube,我觉得大家的感觉会非常好。如果通过电视也可以浏览YouTube,对运营商来说,会非常渴望进入一个全业务的IPTV模式拓展自己的营业额,这已经很好的诠释了企业的策略。
卫视传媒:随着IPTV的发展,用户对于内容多样性的需求会大大增加,您认为未来几年内容提供商的竞争会出现怎样的格局?
朱亚立:从我们对06、07年的趋势调研来看,IPTV的平台差异化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厂商运营模式优势。对内容多样性的需求也在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对企业策略来说,还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IPTV的主要工作和资金投入,还是实现行业的标准融合、渠道融合,怎样把内容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放到三个不同的平台上去。通过内容供应商的网站,比如像华纳、迪斯尼,用户可以通过网站来浏览。再通过和沃达丰合作,手机实现同步浏览。和有线运营商等都可以实现合作,它现在最主要的是把自己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尽可能弱化冲突。如果IPTV的标准和渠道融合模式都已成熟,内容就会上升为一个比较关键的竞争点。所以说,IPTV的运营模式,在渠道融合的基础上要进行内容差异化的运作,和现在的电视业是异曲同工。我们在今年美国的电子消费展(CES)当中,看到了现在产业的发展趋势,美国的内容商和技术商、设备商之间的策略联盟,显得非常密切。在各种标准和模式都成熟时,内容服务商将会扮演价值链中关键的角色。
卫视传媒:刚才我在会场上听到您对IPTV做了一些设想,我觉得非常好。我想知道埃森哲公司将计划如何去帮助这些企业实现这些美好的设想呢?
朱亚立:埃森哲通过大量企业成功案例的分析,提炼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我们认为有四个关键因素:策略、运营、内容、技术。我们为全球很多运营商、媒体商提供服务的时候,首先要帮他们制定策略。“术业有专攻”,我们谈到的未来趋势,企业并不是全部能实现的,我们要看它的优势在哪里。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电视运营商、媒体、内容服务商,它们的优势是不一样的,我们先期的策略是从不同的点切入。策略明晰了,我们接下来要帮它们做的是技术平台的融合,比如计费、服务保障、开通、业务流程模式的设计。这些到位后,我们就看它应该做什么服务。我们建议采用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在欧洲,我们帮客户做方案,并不是一年就全部实现。我们会制订三年的计划。第一年实现IPTV增强型的服务。比如可以做更多的点播,可以加入更丰富的电子导航、更多即时通信。第二年做一些互动商务、内容的分享,用户把它的内容可以下载到电视,实现互动体验。第三年实现全面的融合。我们会帮企业制订几年策略,一步步的引导他们去实施。我们已经和国内、外很多运营商进行合作,我们提炼的这些策略是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的。但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把我们这些策略融合在一起兼有,“专攻”是未来的趋势。大家都有不同的渠道,最终可能是殊途同归,向一个方向发展。
卫视传媒:我们做过一些调查,相对于IPTV的技术和政策,用户的使用习惯也许会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习惯使用电脑的用户和习惯看电视的用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让那些看电视的人养成IPTV的使用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以您对国外用户的调查,普通的电视用户,从不接受到接受的周期用了多长时间?
朱亚立:对IPTV来说,它的用户群总的来说包含手机、电脑、电视的用户。具体到某一个企业来说,要先定位不同的用户群。对广电、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他们的起始用户群肯定是以看电视为主的消费群体,如果谈到YouTube,或者是一些电信运营商,由于宽带优势,可能定位的用户就是互联网用户。所以我们会建议企业,对不同的用户群推广IPTV服务,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比如针对电视用户群,企业的策略可能是推出更多的点播节目、更丰富的电子导航、平面的内容等,同时我们可以针对欧洲用户增加一些互动服务,把电视的用户群引导到手机、互联网上去。这样有线运营商就可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更好地留住这些客户。对电信运营商和电信增值运营商来说,像YouTube这样的企业,他的用户群起步时肯定是互联网的用户,他们要制定的策略是把自己的内容传到电视上,通过电视来收看。我相信,电脑使用人群,如果能通过手机浏览YouTube或者是回到家通过电视观看YouTube,他们也愿意去尝试不同的方式,因为电视可以更好地和朋友、家人共享,这样可以扩大电脑用户的社交范围,这样对于电信运营商和电信增值服务商来说,也就把自己的用户带到其他的渠道。我认为,最终能在IPTV产业里领先、胜出的企业,一定是能把自己的用户扩展到更多渠道的企业,这些企业必须把客户固守的习惯延伸出去,同时把其它成功的商业模式应用到不同的商业模式上去,这也是一个用户融合的过程。
卫视传媒:我们继续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引申出一个新的问题。全球传统的电视运营商经过整合,已经形成大的媒体集团了,比如新闻集团、时代华纳等等。行业的融合和企业并购的整合趋势已经形成。现在IPTV的出现,会形成很多小的运营商,并且会细分出很多小众收视群体,用户可能要添置若干的机顶盒,来接收到不同渠道传来的节目,是否会又形成是一个大乱的局面?
朱亚立:我在这里先澄清一下,您所说的行业的融合和企业购并的整合,这是针对传统企业而言。同时新兴的企业会不断地出现,又整合进去。IPTV也好、媒体产业也好,都会面临被整合的趋势。但是我刚才说的业务模式,即使对一个大企业来说,也会不断地细分客户群,针对每个客户群都会有不断的业务模式。我们会看到,将来的趋势可能是一个大企业集团,但是会包容一个个细分用户群。一个比较大的企业集团,在增强实力的同时,也要保持活力,必须把客户不断细分。在现在这种趋势下,不可能将所有的客户同等看待,客户群的细分是不间断的,而且业务模式会越来越多,业务模式的差异化和用户的细分,不代表产业标准和产业的割裂,产业会从电信、有线电视和内容,不断的融合,最终变成一个大的产业价值链,但是在里面会涵盖很多已有的运营模式,可能会包含更细分的客户群,比如同样是年轻人,会变成大学生,大学生又分为不同专业,不同专业又分不同的年级。我们电信、媒体行业已经在做不同的尝试了,已经开始这样的划分。
卫视传媒:如果用户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有需求了,那么这个产业相对来说会发展很快,所有的供给会很快发展起来。反之,如果用户没有需求,就需要企业或政府引导需求,这种局面就会使该产业发展相对迟缓。刚才您说,IPTV是因为用户有这种需求才会刺激企业投资。但是我们自己做的调查显示,是企业希望提供服务给用户,而不是用户现在有需求。是厂家在找卖点、找市场的机会,推出服务引导用户。不知道您在国外的调查是怎样做的?最终显示怎样的形态?
朱亚立:我们所做的调查和您的说法不矛盾。可以看到,现在用户的需求并不是可以固化到一个具体服务上的。我们谈到的需求,就是大家的体验模式。用户希望可以掌控自己的消费内容、消费模式。比如希望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手机、电视、互联网可以有视频的体验,这是一个行为的改变。我们刚才也谈到,这不仅是一种行为的改变,更是新一代人群对未来生活的感知。这样的一种方式,对产业会有一个引导。但并不是说现在的用户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服务?用户需要怎样的增值业务?这需要行业人士去引导客户。所有行业的发展,都是企业和用户互动的结果。我们很难说是用户定义了我要什么,企业就提供什么;也不是企业告诉客户这就是你希望要的服务。这个问题是两面的,企业在做尝试,我推这个服务你觉得好不好?用户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也会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是这样的互动过程。我们针对全球100多家媒体行业的CEO,以及全球的用户做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出了以上的推论。
卫视传媒:回到埃森哲本身,作为一个调查公司,是一个相对中立的调查公司。我理解,您不是一个IPTV的倡导者,而只是作为一个第三方,独立的调查IPTV市场。同样也会调查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的市场。现在来看,IPTV产业有了发展,卫星、有线电视行业也会发展,将来是否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还是三者融合在一起?这种趋势可以在您的调查当中体现出来吗?
朱亚立:我需要解释一下:首先,埃森哲是一个管理咨询公司、技术咨询公司,调查只是我们提供给客户服务前,我们自己内部所做的准备。在全球,我们的咨询工作涉及所有的行业。埃森哲是现在全球最大的咨询服务商之一,我本人负责的这块领域,我们叫通信和高科技、多媒体行业。我们在这个行业,为全球了大量的主流电信运营商、多媒体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服务,我们和他们有大量的互动。我们的一些感知、体验、知识,是在企业长期提供咨询服务当中积累出来的。调查是我们的一部分,大量是基于我们管理经验、咨询经验获得的。您刚才谈到三个行业,最终是融合的趋势还是各有千秋?通过我们服务这些企业和我们了解到它们的策略,大家是希望融合的,因为只有充分的融合,才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才可以为各自的用户提供真正优质地服务,通过不断的细分客户增值服务项目带来利润。我们更多的是从企业的CEO、企业策略层面来感知,他们希望这个行业是朝融合的方向前进的。
卫视传媒:您评估过我们国家政策的走向吗?卫星电视应该是最有竞争力、最有活力的,由于政策的门槛,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很不乐观。IPTV门槛很低,几百万就可以做个IPTV的项目,而且政府很难管理。如果政府有这样的困扰,我们很担心政策不会放开。目前,IPTV的运营牌照只发了四张,国内的政策是否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放开?您对政策有怎样的评估或者预期。
朱亚立:我们没有对政策做过评估,说实话,对中国的政策研究、分析也没有做过。我们在国外做的时候,企业和政策是充分互动的过程。行业内的企业做到足够大的时候,而且在市场里面通过不断的运营,能够引发出用户的真实需求时,企业就会到政府部门游说、沟通,让政府对行业的政策有所改变。我相信,在中国未来的过程中,随着企业的一些尝试,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后,中国企业和政府互动也会在比较好的状况下发生。中国目前IPTV的商用,还是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包括刚才说的电信、3G也在开始,4G也在研究,随着企业的模式逐步明确,商业模式的逐步明确,企业和政府的互动,借鉴国外的经验会逐步开展,在良性的状态下启动。但是企业必须证明这个行业是有生命力,你的商业模式是有竞争力的。
卫视传媒:我们是媒体,希望在舆论上有积极的气氛来刺激这个行业。
朱亚立:对,埃森哲更多是看企业实际在做什么,您也看到了不同的企业在做不同的尝试,从我们的观点来看,确实没有一家企业能真正地说出IPTV的完整运营模式怎样,未来的赢利怎样,后台是否到位了,在中国还没有真正一家企业可以做到比较成熟的状态,其实企业有时候看看自身也可以知道原因在哪里。
卫视传媒:从最开始的维纳斯计划,TCL尝试过、盛大也尝试过,UT斯达康损失的钱更多。那么多实力雄厚的人都退下了,接下来会是什么公司再敢试牛刀呢?国外是什么样的公司做?是否可以举一些例子。
朱亚立: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刚发展的时候,也烧了很多的钱。对于很多新生事物暂时的困境都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就会摸索出完整的商业模式。在国外,从欧洲来说像意大利电信、沃达丰,这些运营商在IPTV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功。亚太区包括韩国,从美国来说(Comcast),在IPTV的运营过程中都表现出积极的姿态。
新媒体运营策略范文6
时代手机媒体监管困境
内容安全威胁。手机媒体化发展过程中,其内容安全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欺诈与虚假信息传播导致垃圾信息泛滥,如订购陷阱、价格欺诈、中奖信息欺诈、假婚介等大量欺诈违法信息泛滥;二是负面信息造成信息污染和不良社会效应,如违法乱纪类短信及借助3G手机网络功能传播黄色信息;三是手机病毒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3G时代的到来,使各种病毒在手机中流行速度越来越快;四是3G技术催生的手机功能多样化引发侵犯版权、隐私权及手机支付安全问题。
监管主体缺位。手机媒体的监管体制是根据其信息传播路径,实行关联主体监管的多主体和分权的管理体制。手机信息通信保障归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其涉及意识形态的音视频内容监管归属于广电总局,文字内容审核,如手机报、手机出版,归属于新闻出版总署。另外,国家发改委等政府其他相关部门依照权责分工,对手机媒体产业实施管理。手机媒体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边界和范围模糊,权责不明,容易造成“多重监管”或者“监管真空”。目前,我国各地报纸媒体、广电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大都自己创办手机报。“广电”与“电信”对手机电视运营主体开展争夺战,使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困难重重。另外,作为手机媒体监管部门的工信部同时担负着宏观政策制定和微观监管两种不同职能,具有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两种角色,手机媒体监管体制面临“政监合一”的问题。
相关法规缺失。我国手机媒体监管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权威的立法体系。传媒业管理的主要规范包括《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工信部实施行政管理的主要规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目前,这些条例无法适应手机新媒体对产业融合、媒介融合的需求,显露出明显的滞后性。我国至今没有出台单独针对手机媒体的政府规制,对于手机涉黄、手机信息欺诈等内容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定明显滞后,对于手机媒体化发展中的增值业务,如手机出版、手机电视等,政策法规不明确,出现监管空白。
市场化发展畸形。我国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一样,从诞生之初就采取的是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产业发展目前正处于抢滩圈地的市场培育阶段。这种市场化的发展使手机媒体产业一方面获得了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一种畸形特征,即过度的市场化+价值链局部环节的高垄断性。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过度市场化使手机媒体的市场行为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由无序的状态,一些手机传媒机构过度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长期社会效益。而电信运营商在手机产业链中控制渠道资源和用户资源,主导内容、服务、技术等各参与方是否能介入手机媒体,通过市场化发展也进一步凸显其在手机媒体产业链条中的局部垄断性。
时代手机媒体监管对策
针对手机媒体监管面临的困境,笔者从体制、法规、经济三个层面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是体制策略:建立独立监管机构,推行手机实名制。手机媒体监管首先需要体制保障,对于监管主体缺位关键是要建立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经验表明,多主体监管不可能解决产业融合带来的所有问题,应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并借鉴国外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策略,在我国建立超脱于行业利益的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体现出“政监分离”的监管思想,才能有效地解决融合媒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手机内容传播安全问题,在体制层面需要大力推行手机实名制。我国已经于2010年9月正式施行“手机实名制”,但推行手机实名制并不成功。主要原因:一是推行手机实名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撑;二是身份鉴定如何保真;三是私人信息如何保密。但手机实名制的推行“利大于弊”,它能够保证手机信息的生产、、传播、扩散等环节获得真实身份验证,达到划分信息内容权责的目的,从而有效约束手机违法犯罪行为,改善垃圾短信泛滥现象。为使实名制在我国产生良好效果,必须从立法层面为实名制提供法律依据,从个人信息保护层面进行配套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并加大处罚力度。另外,手机用户数量庞大,运营商登记工作量极大,要求运营商改进登记业务流程并提供技术保障手段,对服务提供商的名称、接入代码、接入地点等进行备案,约束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行为。
其次是法规策略:细化法律法规、加快产业融合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行业自律规范。监管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法规制度,现行手机媒体监管法规制度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法律法规滞后于手机新媒体发展速度,出现监管空白;二是未考虑到融合性新媒体的实际需求,法规缺乏协调性、融合性、统一性,执法机关仅依据本部门的行政法规,造成了执法过程中的冲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突出。
细化法律法规,在手机媒体内容、产品和服务层面,建立针对性法律规范,使之具有更强操作性。针对利用手机及网络出现的一系列违法犯罪和伦理问题,应提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对涉及刑事案件的应量刑定罪。对于手机出版法律问题,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针对的是互联网出版,并不完全适用于手机。应针对手机视频、手机出版等新业务,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
针对手机媒体跨媒介、跨行业的产业特性,必须尽快制定产业融合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产业融合中出现的问题有法可依。如尽快制定《手机媒体管理条例》,与国家已出台的法律法规相衔接。该条例可作为手机媒体产业内各相关企业或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依据,并据此对手机媒体机构或企业实行科学有效的全程管理,在市场准入、运行监督、市场退出等方面形成整套监管机制。对于电信行业市场行为的监管,目前的《电信条例》只是一部行政法规,很难规范电信行业的市场行为。应尽快出台一部《电信法》,特别是要在《电信法》中明确对三网融合的法律支持,因为三网融合的过程中,涉及到权力的再分配,牵扯到很多部门利益,需要具体的法律法规对产业融合的支持。手机媒体的融合性需要统一兼容性的法律规范,但目前,我国缺乏一套具有融合性的、监管效力高的法律体系,应尽快制定媒体融合监管方面统一融合性的法律体系。
手机媒体融合性使其产业发展涉及多个行业,虽然手机媒体规范发展已开始纳入媒体自律范畴,但更应强调行业间签署《手机媒体自律公约》,以此来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实践行为,填补法律监管空白。
再次是经济策略:健全手机媒体产业链,实现内容与渠道分别监管,构建整合的产业互动平台。解决手机媒体产业市场化畸形发展实际上是经济问题。手机媒体产业链结构与传统媒体不同,其产业链主要由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技术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和终端用户等多个环节交错构成。因此,必须健全手机媒体产业链,寻找新的利益整合模式和运营机制。首先要通过内容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不断重构手机媒体产业链参与各方的主导力,逐步弱化电信运营商局部垄断优势。其次可借鉴国外的成功产业链模式,如借鉴日本DoCoMo I-Mode运营模式,其成功的关键是在运营商主导下的多赢商业合作模式。作为运营商的DoCoMo提供平台支持,向无线ICP收取9%平台使用费,其余91%则归ICP所有。运营商通过遴选合作伙伴开展内容和服务的整合,通过手机终端定制来实现手机终端与业务的适配和整合,这种建立合理的收益分成、利益共享的模式极有利于产业链纵向整合。
目前,手机媒体产业正在横向扩展,切入更多的业务类型和领域,如手机出版、手机电视、手机游戏、手机支付。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手机媒体将不再是报纸、广播、电视或互联网的简单延伸,而成为综合的信息整合平台,是各种媒体形态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全新整合,手机媒体监管也才能趋于完善。
链接
手机媒体存在的问题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正处于发展时期,必然会暴露出一些缺陷。而手机媒体的优势,从其他角度看来,也正是问题的根源。
第一,手机媒体自身存在技术限制。由于便携性的要求,手机的尺寸通常都很小,用户在观看视频、浏览网页时很难达到与看电视、电脑超大显示屏相同的视觉体验,广告也难以给用户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严重影响了其传播效果。此外,手机多媒体功能的应用需要足够的电力作支撑,但现在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手机媒体的信息内容缺乏原创性。当前手机媒体的信息内容主要是报纸、互联网信息的复制删减,原创很少,不足以在内容方面形成竞争力。手机媒体需要立足手机平台,依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制原创信息,挖掘读者兴趣点所在,形成信息资讯方面的强势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