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范文1
【关键词】低碳环保;污染;大学生;美丽家园
党的十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雾霾天气、水污染等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今天,培养和增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显得尤其紧迫。为此,我们采用电子邮件、微信、QQ等网方式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的调查。调查了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现状,分析探寻地方高校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现状
(一)大学生对低碳环保具有一定的认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气温变暖,雾霾天气增多,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是怎样的呢?本次调查中,74.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对自己没有直接影响,但有18%的大学生认为与自身密切相关。和胡玉东等2010的调查相比,对自己影响不大的减少0.5%,与自身关系密切的提高了3%,说明现在大学生对低碳环保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大学生要践行低碳环保行为,必须具有低碳环保意识,充分认识低碳环保行为对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意义,了解如何实践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三个核心术语组成,而低碳环保则是指“低碳环保生活,即人们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全世界都十分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低碳”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传播开来,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暖引起的对地球的担忧,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类要建设美丽家园,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设绿色GDP,必须养成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即施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二)大学生对低碳环保的实践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大学生是低碳环保的生力军,校园生活应该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在本次调查中,有77.1%的同学不能自觉践行低碳理念。85.1%左右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绿色的生活方式。由于低碳生活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很多学生不太了解,有的不适应。在调查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浪费食物,频繁使用塑料袋,铺张浪费,随手乱扔垃圾,长明灯置之不理,水龙头不及时关闭等现象。在调查中,有近80%的学生承认,他们会把看过的杂志、报纸随便扔进垃圾桶,对纸张的使用也仅仅限于一次甚至不少空白作业纸白白浪费,所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低碳环保教育。
二、地方高校培养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几点设想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2468.1万。高等院校是以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和文化传播场所,围绕节能减排的任务目标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求,我国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优势,借鉴世界著名高校低碳建设的有益经验,找准对接点和切入点,开展技术合作,实施低碳教育,开展低碳研究,健全低碳设施,强化低碳管理,完善低碳制度,营造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以此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设低碳环保的校园文化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环境育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营造低碳环保和谐校园氛围。首先,在高校日常管理中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室、走廊、学生宿舍张贴醒目的低碳环保宣传标语;在宣传栏中展示低碳环保知识和行为的图片;在校刊校报中加强低碳环保宣传。其次,加强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如进行充分美化、绿化,多栽树,多种草,把低碳环保意识融入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去。第三,校园中加强节能技术的运用,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如校园建设中尽量使用太阳能灯、节水阀门、低耗能设备等节能产品。
(二)建设具有低碳环保理念的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的低碳环保理念参差不齐。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0%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过低碳环保知识,有不足37%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能积极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这些学科限于化学、生物和英语相关的课程。所以,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低碳环保意识培养,应在高校教师中养成低碳环保氛围,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中定期进行低碳环保方面专项检查,使所有高校教师形成合力,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课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在教学管理中渗透低碳环保知识,宣传低碳环保理念。
(三)建立环保的学生社团
在学校中成立大学生低碳环保社团,积极开展低碳环保宣传推动,让低碳生活进教室进宿舍,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环保意识中的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约有2700余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
依托大学生低碳环保社团广泛开展大学生低碳环保教育活动,如开设环保选修课及开展低碳环保讲座,组织低碳环保知识竞赛,演讲活动;评选低碳环保先进宿舍;到环保部门进行实地调研等。这些活动必将有利促进大学生低碳环保知识储备,形成低碳意识,为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遇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调查中,99%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高校、社区、学校、媒体都应为低碳环保做出应有的努力。低碳生活贯穿于我们的日食住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分力量。中国的成果人人共享,美丽中国的建设人人有责,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低碳环保行为做起。
参考文献
[1]陈小娜.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J].才知,2013.9(16)
[2]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06
[3]温建华.温建强.大学生低碳环保科技教育宣传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2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环保社团;环保理念;行为培育;作用
一、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大学生环保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提高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技能,培养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素质,为推动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大学生环保社团很好地带动和影响了全社会关心生态建设,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投身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因此,大学生环保社团已经成为开展生态环保活动的重要力量,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渠道。组织好大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活动,发挥好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大学生环保理念与行为的培育中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二、大学生环保社团活动形式
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通过环保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影响和带动大学生群体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提高环保技能,营造了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浓郁氛围,建立了以青年文化为底蕴、以绿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调查发现浙江师范大学的环保社团在近些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
1.利用“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环保节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2.举办生态环保图片展、摄影展等。
3.通过环保学分制班,邀请专业导师为我们举办生态建设现状、环境保护技能、生态环保知识等方面的科技讲座。
4.积极倡导节约意识,在校内外开展节水、节能等资源节约活动。
5.开展植树护林等志愿服务活动。
6.到邻近高校开展独具特色的绿色嘉年华??宣讲活动。
7.举办浙江省环保创意大赛。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环保社团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主题宣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具体涉及环保理念宣传、节庆日主题宣传、生态体验和实践、环保技能培训、植绿护绿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绿色环保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的投身于环保事业中。
三、大学生环保社团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环保社团以自发建立为主,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经费支持,自身发展和作用发挥面临严峻考验。由于大学生环保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具有自发性和不规范性,以及受大学生自身特点、学校氛围、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松散性,不仅限制了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大学生方面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大学生挖掘个人潜力、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大学生环保社团的发展存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保社团活动资金短缺,不能对其开展的活动进行有效支持和提供稳定保障。
2.环保社团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不能形成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3.环保社团活动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参与性不广。
4.环保社团之间缺乏相互交流。
5.社团组织相对松散,人员流动性大,对社团的日常管理和活动连续性开展有一定影响。
四、针对大学生环保社团的发展建议
大学生环保社团欲求得良性发展,首先,必须拥有完善而可行的规章制度,如环保社团章程、环保社团准则等,并能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细化和调整,同时要强化自身建设。完善、详尽、明确的规章制度是环保社团工作开展的依据,环保社团内部机构设置合理,各部门之间职责清晰则是环保社团规范发展的前提,一个环保社团只有内部建设趋于稳定成熟,它才能良性运转,才具备应对外部种种困难的能力。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既适合大学生身份又具有较强针对性、创新性的活动,用环保社团的自身魅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当是环保社团发展的有效途径。再者,是环保社团的正确定位,大学生环保社团的定位应该是立足校园、带动社会,一个是基础,一个是深化。
校园是一块肥沃的精神土壤,它不仅为环保社团的建立提供了各种物质基础,还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环保人。因此,环保社团应该把自己的根深扎进校园的土壤,把自己社团的文化也融入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让社团的成长沐浴在校园的大氛围里。通过创设以绿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培育正确的环保行为。
带动社会,是更高的要求,是时代的需要,中国目前的环保事业需要我们大学生环保社团,参与社会的环保运动,增进公民的环保参与度,积极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我们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
加强各大高校间的环保社团的联系以及资源共享。目前中国大学生环保社团数目之多,如果这些社团都能集合在一起,那将是一股强大的力量。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环保交流平台,大家不仅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还可以资源共享,这对于社团来讲是无比重要的。
大学生环保社团应高度重视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大学生环保理念与行为培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准确把握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征.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J].环境教育,2011(2):12-25.
[2]辛静.环境保护的生力军—大学生环保社团[J].环境教育,2008(1):1-25.
[3]宋悦华.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7(2):2-26.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范文3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其含义在学术界、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界定,总体而言,“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消耗较少的自然资源、污染较少的环境,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①o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同年,我国“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这意味着我国在建设新能源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此,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校园里实施和推广低碳新生活。考虑到大学生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新概念:校园低碳经济,即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学习、工作、生活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校园低碳经济是指在校园中实行低碳经济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当中②,做节能环保、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先锋,营造人文型、生态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促进高等学科教育的发展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2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及方法
2.1研究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2.1.1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广低碳经济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从被引进到被接收、被采纳、再到被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可是当今严峻的生态环境明显表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尽快地把低碳经济引入到我们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联系很紧密,并擅长于接受新知识,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易于进行深入理解和推广,虽然低碳经济具体概念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他们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有着较高的素质,也有着较强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园里推广低碳经济,能够很快的被大学生所吸收,进而向全社会推广。
2.1.2大学生是未来实践低碳经济的主体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组织推动,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低碳经济的主体,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更有利于我国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纪是大学生的时代,他们将担任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加强对大学生的低碳经济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经济的观念植入他们的心中,并引导他们把这一理念实践到现实生活中,这对于建设低碳国度、低碳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生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来建设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低碳经济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关系了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在他们中推广低碳经济能更好达到最终目的。
2.1.3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在中国,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有着很重要的社会地位,他们被看作是一种标杆和风向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大学生能把低碳经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对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边的人产生影响,使低碳经济的概念以乘倍数增长的速度在社会中广泛推广。当把这种低碳经济意识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这个社会就会在这些大学生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低碳之路。
2.2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研究方法
《低碳经济在大学生中推广问题的研究》是针对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展开的,主要就低碳经济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在各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此,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资料收集法由于项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项目组成员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几所高校,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于低碳经济的了解现状进行调查,对他们的低碳经济生活的方式进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项目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了很多详细的数据及信息,为其研究做支撑。
2.2.2文献法项目组成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种文献资料,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了解相关的理念和作者思想,总括和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现阶段,低碳经济在国内的发展主要介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中,而在国外,低碳经济相关方面发展更进一步,已经向较成熟的实践过程迈进,公民意识更加深入和具体。
2.2.3学生带动法在项目实施后期,项目组成员提出了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相关措施,为了验证其可行性,项目组选取了一部分人进行特定培养,让他们遵循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同时让他们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实践证明,项目组成员提出的措施能有效达到推广低碳经济的目的。
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及原因
项目组成员通过对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几所大学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下面就进行具体分析。
3.1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对低碳经济还没能很好的实施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根据笔者对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访谈记录的数据,可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中环保意识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环保意识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低碳环保意识决定着我国未来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迫在眉睫。按理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了高等学科教育,同时也能够及时的接触到社会信息,他们的环保意识应该比较强。然而从分析结果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学校环保意识教育机制不健全大学校园由于更侧重于高等的素质教育,可能在环保意识教育方面比较欠缺,而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相对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个人的自律方面会较之高中有所欠缺,环保意识没能强化于大学生行为意识中。
3.1.2舆论宣传机制不健全低碳环保意识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不断地受到舆论媒体的宣传报道的熏陶,那么对于其树立一种良好的低碳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导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高,而同学们的低碳意识也不强烈,校园里也就缺乏了相对健全的舆论宣传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薄弱。
3.2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准确理解其内涵低碳经济自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以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确的理解其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能否正确的践行与宣传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却并不乐观,根据调查得知,有59%的同学了解过低碳经济,但是他们并不掌握其确切含义及行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内容,而31%的同学虽然听说过低碳经济,但是并不知道其具体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学十分了解其内涵。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还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的确切含义,进而指导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实践,让低碳经济深入每位大学生的心中。大学生对低碳经济认识不够充分,原因在于:
3.2.1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还没能有效地深入人心低碳经济一词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名词,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其与之前的产业结构有很多不同。习惯了以往的经济模式,而对于这个新起步的模式的认识的并不充分,导致低碳经济没有能够大众化,深入人心。
3.2.2低碳经济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导致大学生对其认识模糊低碳经济,其含义至今在学术界、理论界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这种众说纷纭的现状,当代大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其概念与含义,或许只有一种是是而非的认识。低碳经济的这种宏观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对其认识比较模糊。
3.2.3虽然低碳经济已经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其发展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认识可能只是名词上的感知,并没有切实体会到本质低碳经济作为新生的经济模式,虽然最近几年提出的比较火热,但是其技术上并不成熟,大学生对其的产业生产模式以及其带来的产品体会的并不深刻,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没有体会其内涵。
3.3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不小的阻力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存在着一些困难,当问及“您认为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生活模式的困难有哪些”时,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学认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学认为是来自生活习惯上的阻力,33%的同学认为是现实中的制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和社会经济中各种不低碳的产业等现实的制约是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广中我们要侧重于引导同学们改变生活习惯以及消除现实中实践低碳行为的各种制约因素,同时加强在理念认识上的宣传教育。
4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的措施及建议
根据项目组针对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后,项目组提出以下几点推广措施及建议:
4.1实施低碳经济教育,增强大学生低碳行为意识所谓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主要是指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因此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关键是要增强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意识。高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的教育机构和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组织,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举办专题讲座是一种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普及低碳知识,让大学生形成低碳意识。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低碳意识时应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并学习低碳意识,履行低碳行为,使低碳思维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4.2建设低碳经济机制,促进大学生低碳学习方式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低碳经济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大学生以低碳方式进行学习。首先,学校可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跟据我们调查,每年高校毕业生离校之际人均将会处理掉200元左右的旧书,而这些旧书当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对于课程内容变化较小的教材,通过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机制,在学校图书馆、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价格收购旧教材,并出售给所需同学,这种行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教材纸张使用量,同时可大大减少大学生教育费用,更有助于贫困同学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学习低碳,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理念。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纸张使用量大的问题,高校应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针对校园中的纸张浪费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④,通过无纸化教学、电子化考试、毕业论文电子化等形式减少纸张使用量,达到低碳机制的贯彻和实施,进而使学习方式向低碳转变。
4.3营造低碳经济环境,激励大学生低碳生活模式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时候在众多影响因素里占着主要地位。所谓低碳经济环境是一个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处处充满着低碳经济的多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们有着良好的低碳意识,有着高素质的低碳行为,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大学生低碳经济将会事半功倍,这种意识熏陶有利于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要在校园里营造低碳环境,主要是着手于“衣”、“食”、“住”、“行”等相关方面④。在穿衣方面,应提倡选择棉质、亚麻和丝绸,不仅环保、时尚,而且耐穿,女生尽量少买不必要的衣物。在饮食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类、油炸类食品,这不仅有利于在大学生中推广低碳经济,而且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的发展。在出行方面,应提倡大学生尽量选择步行或搭乘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刻关注汽车尾气排放指标,以身作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对低碳的认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当今社会,各高校也可以开发一种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模式,从平时生活点点滴滴入手,促进大学生践行各种低碳行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学生生活模式的多样化,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就拿水资源为例,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对大学生实施水费购买机制,因而他们的节约水源的意识并不是很强。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引进社会上的水费机制,实行按比例收取水费,同时也可以针对用水情况实施奖惩机制,把水源浪费严重的寝室予以张贴,形成一种惩罚,并把收集起来的水费用于植树造林。总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营造一个低碳经济环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广低碳经济的方法。
4.4设立低碳经济学科,培养低碳经济专业人才通过笔者调查得知,加强低碳知识宣传和低碳文化传播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开展和普及,政府扮演着“低碳经济倡导者”这一重要角色,大学生普遍认为在校园中宣传低碳经济比政府面向公众宣传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显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校园内的推广及相应人才的培养。针对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学校可开设低碳经济相关课程,通过课堂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对相关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低碳经济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低碳经济知识,树立起低碳经济意识,必要时还可以针对那些对低碳经济有着较高兴趣的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养低碳经济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范文4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72%的学生认为目前环境保护任务很紧迫,必须从自己、从现在、从每—个人做起。5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正在逐渐变得严重,应该引起各方面重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方面的问题,另外也说明同学们已经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但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获取环境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途径依次为大众传媒(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社会实践、课堂教育、家庭教育,可见现代的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实践(有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也有学生自发参加的社会活动)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成为学生获得环境知识、了解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新式内容的学校教育在其中仍然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如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组织各种环保宣传活动,等等。
1 与学生自身行为有关的问题分析。本次调查中,只有1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日常生活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很好,28%认为较好,55%认为一般,而且共有9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对健康的影响,这说明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很多学生有主动了解当前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意向,并且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老师等途径,表明学校的环境教育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有部分同学环保意识提高到自觉行动的层次,形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参与调查的学生有11%经常参加环境教育方面的活动,偶尔参加的占到64%,另外尚有25%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其中大部分同学认识到参加环境实践活动不但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而且对于提高个人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帮助,因此普遍表示有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意愿,但无奈途径不多,这需要高校各级领导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改变教育观念,重视环境教育。
2 与学校环境教育相关的问题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9%的学生对目前国内的环保宣传满意,46%表示不太满意,20%不满意,另有15%表示很失望,而且96%的学生认为本校学生的环境意识不强或较差,其中8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环境教育类全校性必修课程,普及环境知识,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问到应该怎样保持良好的校园环境时,88%的同学表示主要依靠学生和老师的自觉保护,这说明同学都已认识到环境意识的重要性。在回答“你认为影响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39%选择了社会形势,33%选择了领导重视,另有12%和16%选择师资力量和学生需求,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相关部门承担起环境教育组织者的责任。由此可见,学生把开展环境教育的信心与希望寄托在社会整体宣传力度和领导高度重视上。
3 问卷结果综合分析。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明显较高,但是对具体环境污染强度的认知情况一般,主要原因就在于环保宣传的力度不够,建议各高校加强对学生环境知识的教育,同时应该定期举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增加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了解。另外在学校开设环境保护相关的选修课程,让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更多机会接触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获取环境知识的渠道中,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宣传并没有到位,需要加强宣传的力度。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加大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宣传,激发大学生参与环保的动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同时增强对环境保护参与的意愿。
二、小结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范文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课改就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学科与环境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科学内容涵盖大量环境知识,生物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技能。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生物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提出在高校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生物教学;环境教育;渗透
1前言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新型企业众多,但是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放牧不规范,草原沙漠化;滥砍滥伐,水土流失;随意排放废弃废渣,造成雾霾……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生活环境也遭到了威胁,这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今环境问题以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环境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我国相对而言,环境教育起步晚,但是目前国家也高度重视环境教育,新课程改革,也明确规定了学校教育中环境教育的要求。
2环境教育的概述
环境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人的环保意识,传授环境方面的知识,让人们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本文中的环境教育是指在生物教学中通过书本知识证明环境的价值,纠正错误的环境观念,通过生物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环保相关的技能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3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国家环保政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3]。实现这一基本国策与教育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环境教育也得到了重视,但是环境教育没有作为独立的学科纳入学校教育中,只是将其融入各个学科。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环境最为密切的自然科学,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行且有必要。
3.2生物科学内容
生物学科有很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生物科学中生物工程中开发新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应用广泛;生态学也有很多与自然环境相关的知识;细胞生物学,细胞癌变和衰老等方面的知识在自然环境中的应用;遗传学与生物发展的联系有关……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3高校大学的特点
大学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学生即将踏入社会,肩负着建设社会,改造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学生受到的环境意识高低关系到未来社会环境发展。学校教育是他们获取环境知识,树立正确环保价值观,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学生接受新鲜知识的能力较强,所以学校教育中的环境教育非常重要。
4高校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
4.1师生环境知识薄弱
对于简单的环境常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一些生僻的环境知识了解甚少。大学课程较多,课时有限,教师们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课程中涉及到的环境知识一笔带过,也不加深入扩展,平时也不关注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校期间从不关注环境问题,环境知识相当匮乏。
4.2家庭和社会舆论
大学生思维逻辑水平基本趋于稳定,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大学生能够主动去观察和评价周围环境。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们对环境的态度极易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如今的家长都教育自己的孩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社会对于关爱环境的人士缺乏关注,导致很少人主动去爱护环境。学生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择和行为,与学校教师教导的保护环境背道而驰。因此,学校教育要搞好环境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4.3学校领导及教师的不重视
学校的生物科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较多而课时有限,教师一味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偶尔提环境知识,有的教师甚至不提,认为大学生不需要教育,自己能知道干什么。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对于环境教育方面没有相关的规定和评价机制。
4.4师资力量匮乏,环境素质不高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生物教师的环境素质至关重要。生物科学中掺杂环境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然而现今的高校教师只关注本专业和课程与教学有关的知识,没有接受有关环境知识、技能、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门培训,师资力量的缺乏造成如今环境教育的未能有效的实施。
5高校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5.1将环境教育纳入生物教学计划,并且有相关的考核制度
根据生物专业每个专业课程的内容确定相关环境知识,生物知识与环境知识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生物实验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根据涉及到的环境知识,教师带领学生去社会中亲自实践,提高学生的环保技能。期末对学生和教师学习环保知识进行测评,学生不过关的重修,教师不过关的需要进修。
5.2合理设置课程,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目前高校课程设置还是老三套,选修课程基本都是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课堂上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环境教育,所以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环境相关的选修课程,有充足的课时让学生更深入透彻的学习环境知识,这样能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课堂上的环境教育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播,大学有很多的社团和协会,所以要充分发挥社团和协会的作用。学校社团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举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每个同学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去承担环保的责任。
5.3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关注环境教育
将环境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将环境教育分散到生物专业的各个课程中,建立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相容的教育体系。鼓励教师们研究教材,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通过教学渗透的方式,结合地方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研究出适合本校的教材。学校还要为教师们提供环境教育的资料,供教师们去学习专研。大学教师都离不开科研,所以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相关的教学科研。科学研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取得成果,更能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5.4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环境素质
教师都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上课就是讲好专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要能够应付找工作需求就行。所以教师需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教育不是只传授书本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通过学生去传播环保的正能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环境素质,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出去培训,如环境考察、假期的环境培训班、环保的学术会议、挂职到环保部门等,通过培训可以让教师掌握相关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
5.5社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环境教育只有学校教育是不能够完全顺利、有效的进行。还需要环保部门、教育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生物专业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专业教师,教师的环境知识匮乏,要真正渗透环境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我。学校的资金有限,不能保证每个教师都去培训,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多派教师出去学习,提升自己的环境知识和教学能力。社会舆论的影响,环境教育应有法律和政策上的保护、规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除此之外,应制定相关的奖励,对环保有贡献的个人或者单位给予表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全社会参与,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6结论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挑战,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学校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师生的环境意识非常重要。我国环境教育起步较晚,国家也高度重视环境教育,但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师生环境知识的匮乏,教师教育观念的陈旧,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社会舆论的影响,家庭教育的自私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所以做好环境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环境素质,学校相关部门要重视环境教育,改革教育,社会及行政部门要给予资金支持,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等都将促进环境教育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于海量.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发展[J].镇江高专学报,2001(4):16~18.
[2]袁淑香.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3]陈晓景.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J].神州(上旬刊),2011(10).
[4]赵小辉,周邦智,吕昕.小议如何通过环境通识课程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基于长江师范学院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J].中国西部科技,2010(30):89~90,93.
[5]慕晓茹.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4):12~14.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范文6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统一性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居民对环境问题的看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超过半数居民表示对目前的自然环境不满意,不少居民认为环境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只有少数居民对自然环境还较为满意。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居民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也认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二)居民环保意识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居民普遍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也认为环保很重要。对于一些简单的环保行为,如随手关灯等也亲身实践。由此可见,居民已初具环保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居民的环保行为只是停留在较低水平,居民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居民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度及参与度
部分居民表示经常关注环保事业,如地方举办的环保活动、环保新动态等等。同时也发现居民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度虽高,但是参与度不如关注度高,绝大部分居民表示如果时间允许,会考虑参与,如果需要资金,则很多居民表示不会参加。由此可见,居民参与环保事业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与行为统一性不高,行为滞后于意识。
二、调查结论及分析
(一)居民环保意识普遍有所提高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随着媒体及政府宣传力度的加大,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有所提高,如节约用水、一纸多用等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不难发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环保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中国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就越清醒,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高,其环保意识就越强。但是这种环保意识还是处于一种薄弱阶段,当触及自身利益或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进行环境保护时,居民们往往舍公益而保自身利益。
(二)环保行为缺乏主动性
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有所提高,但是对环保问题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缺乏合理引导的理念和浓厚的宣传氛围,有相当部分居民仅有意识而不愿采取实际行动,存在“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在环境保护方面,主动、自发的公众参与数量少,大多数公众参与行为都是在政府的引导、组织甚至要求下进行的。这种参与现状使得公众在环境意识方面存在显著的“政府依赖”心理,即认为绝大部分社会问题的解决都是政府的责任,个人的作用是非常渺小的,这就会极大地弱化公民个人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缺乏承担环保责任、履行环保义务的热情和积极性。环保作为一种观念,仅停留在浅层的理论教育模式,环保行为缺乏主动性。
(三)环保行为滞后的原因
1.浅层环境意识导致低水平环保行为
环保知识是环境意识转化为环保行为的必要前提,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导致公众对环境破坏行为视而不见,或无法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环境保护。目前居民环境意识仍然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虽然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不太愿意为环保付出太多的经济及时间成本,而更多地希望他人尤其是政府和企业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市民的环保焦点停留在对自己生活工作有直接影响或危害的身边问题上,如绿色食品、沙尘暴、水污染等,而且缺乏一定相关知识,环保的行为并没有达到与环保意识配套的程度。
2.参与环保事业的途径狭窄
目前公众参与基本上还停留在参与一些政府组织的宣传活动,环境污染发生后的投诉或举报,属被动参与和事后参与,对公众在环境保护活动中应有的主体地位缺乏认知,忽视了公民应当享有的环境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利,这就容易导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机会不足、范围狭窄,而在有限的参与方式之内,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明晰的程序规定,公众参与也很难收到实效,无法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3.居民对经济与环境问题不够关注
在与当地居民交流以及分析调研数据之后,我们可以看出居民对环境关注度不够。在实地走访交谈中感受到居民对污染问题漠视。有些表示以经济利益为先,把环境整治的工作全部推于政府部门。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保护环境也是每个居民的责任,不应忽视自身作用。
三、提高居民环保意识与行为统一性的建议
(一)重视环保教育,提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推进终身教育
居民纷纷表示在学校和家庭推行环保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因此,提倡学习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授环保知识,深化环保意识,而家庭教育则是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环保理念。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通过孩子把环保理念带进家庭,让孩子的环保行为影响父母,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环保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应充分调动各类环保主体共同参与环保宣教工作,推进终身教育。
(二)发挥媒体、舆论的积极作用,利用新型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环保理念
通过大众媒体资源开展广泛宣传,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重视、热爱环保事业的良好氛围,使得社会成员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和参与环保活动。网络、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体运用于环保理念、环保行为的宣传,扩大了影响范围,增大了宣传力度,使“环保”深入人心,致力于打造全民皆环保的社会风尚。
(三)鼓励发展民间环保组织,扩大环保影响力
民间组织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组织形式,因此,政府应大力培育环境保护民间组织,支持和引导它们开展各种环保公益活动,有效行使其对各类社会主体的广泛监督作用,并与之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民间环保组织亦可与学校、社区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把环保之风吹入学生和居民之中,最大程度地动员各界人士参与环保,扩大环保影响力。
(四)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相应政策、法规,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
在调查中,受访者普遍表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虽然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但从侧面反映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因此,政府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引导作用。首先,政府必须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如加大对环境污染产品像塑料袋等的税收,提高塑料袋的价格,取消免费提供塑料袋,提倡使用环保袋,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再者,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的高度明确环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