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范文1

2、创建学习型企业!

3、劳动光荣!劳动伟大!

4、为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5、争当时代先锋!

6、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7、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8、热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9、向全县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10、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

11、弘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作新贡献!

12、提高上海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13、提高城市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水平!

14、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6、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17、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gcd万岁!

18、向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学习致敬!

1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弘扬劳模精神,讴歌劳动创造!

2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3、努力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24、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5、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6、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7、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8、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范文2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迎接“五四”青年节的到来,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二十一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代青年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锻炼。今天,我们纪念“五四 ”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就是要象“双十杰”那样,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勇于开拓创新,始终艰苦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坚持用“xxxx”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教育青年。

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贯彻xx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学习中,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入领会精神实质,牢牢把握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团员青年学习贯彻 “ xxxx”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以团干部、青年学生、各条战线的青年骨干为重点,通过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形式和手段,推动全市各级团组织学习实践“xxxx”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发展的眼光和事业化的推进方式,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要针对企业、农村、学校、社区等不同青年群体的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主题团队活动,使学习贯彻xx大精神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团员青年之中。团的xx大即将召开,这是全团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应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工作业绩迎接大会的召开。青年节领导讲话由查字典提供!

第二,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贴近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市委提出,要以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落脚点,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新跨越,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各级团组织要动员广大青年,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把青春、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党的xx大和市委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动员和组织全市团员青年在加快推进“一主三化”进程中建功立业。要引导团员青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要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以新的成绩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引导青年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各级团组织要不断深化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青年创业行动、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青年文明社区、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手拉手、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等团的重点工作,推动广大团员青年在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中充分久发挥作用。当前,要着重抓好为青年的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服务,以及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范文3

一般说来,判断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是根据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原则,从效益、效率、公正性、回应性、充分性、适当性等六个方面进行衡量的。效益是一组数量指标,是指特定政策方案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既定目标,即其政策的结果和效果,通常可以用数量或货币价值表示。效率是一个或一组比值或比例指标,是指特定政策效益、效果与投入的资源和努力的比值,一般通过单位成本来衡量。公正性往往与公平通用,是指公共政策关于权利、机会和价值、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配置和分配符合公平、正义、人道等原则,它是衡量公共政策有效性的一个关键标准。回应性与社会理性和行政管理理性相联系,是指公共政策对特定群体的意愿和需求的反应和满足程度。充分性是指特定的政策效益对该政策问题、政策诉求及其目标人群的需要、价值和机会的契合与满足情况,是一种合理性标准。适当性是关于公共政策的综合性标准,它与实质理性相联系,是指政策目标的价值与支持这些政策目标的前提是否可靠,并从总体上判断该公共政策目标和该项政策本身对社会是否适宜。对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在考虑效益、效率、公平、回应性和充分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是否适当、合理、必要。适当性是一个综合性标准,它往往要在上述几个标准之间权衡取舍,特别是经常要在效率与公平、公平与权利、自由与秩序等几组主要矛盾之间进行选择。

根据上述检验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六个标准,以及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基本原则,我们从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确定、方案规划和决策、执行等几个环节和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有效性和执政能力问题。

在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确定阶段,如何积极回应公众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要求和期待,将社会问题有效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如何确定合理、可行、公平、有效的公共政策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提和起点,也是决定政策有效性的首要环节。政策目标的确定,要经得起上述六个标准的检验。如果政策问题不确定,将导致政策目标不明确、不合理,甚至导致政策目标完全扭曲,走向公众期望和政策初衷的反面。

在政策方案设计和规划环节,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政策方案设计、规划和评估,综合考虑各政策方案的成本与收益,特别是其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通盘筹划和综合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实在利益与潜在利益之间的关系,按照六条政策有效性标准设计和规划政策方案,是保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政策规划设计要全面、公正地评估各方案的利弊得失,综合比较各方案的收益成本,科学分析评估各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预见性。

政策决策是公共政策的核心环节。提高执政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公共政策决策能力,提高决策者对政策备选方案的决断和“拍板”能力。在现代社会,要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一般要求政策规划与决策两个环节适当分离。政策规划阶段的“多谋”是决策阶段“善断”的基础。“多谋”一般可以委托或外包给专家智囊机构,“善断”就构成执政能力的核心。作为核心执政能力的“善断”,就是善于权衡取舍、善于把握公共政策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火候”与“度”,善于统筹兼顾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可行性,善于果断抉择。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纸面的、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过程。政策执行是依据法定授权实施方案的执法行为,首先要依法行事。政策执行又是具体的行政行为,无疑要公道、讲理。同时,政策执行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还要讲情、讲人道,要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和宣传工作。所以,有效的政策执行,既要依法行事,又要有情操作。政策执行无疑要贯穿效率效益原则,更要贯彻公平和回应原则。政策对象一般是广大民众,他们是否理解、接受和服从,决定该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也决定该政策效果能否充分实现。换言之,政策执行是否及时准确地回应政策对象的要求,是否公平、公正地协调和分配政策利益,是否始终以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政策顺利执行的关键,也是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对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考察,我们发现,执政能力和公共政策有效性之间在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是基本相通的。从公共政策视角研究提高执政能力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提高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的有效性,就是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从指导思想上看,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是执政能力的重点,而其核心是公共政策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领导决策机制是否科学、合理、规范,工作执行机制是否公平、有效、适当,直接制约和影响执政能力与执政成效。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范文4

人与社会的和谐,体现为个体的人在参与经济、政治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对社会的责任。诚信,是个体的人对社会的责任的集中体现,他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政治上的地位则是社会对于他诚实守信的一种回报。首先,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构成的经济活动中,无一不渗透着诚信的气息。市场经济更被形象地称为信用经济,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参与者信用的基础之上的。同样,政治活动如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之间的诚实信用。只有作为人的管理者保持对管理对象的忠诚守信,才能更好地为被管理者服务;也只有管理对象本着对管理者的诚实信用,行政管理活动才能有效地实施和发挥作用。和谐社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的内容包括民主政治、依法行政、等,其中都渗透着对政治活动参与者之间的诚信要求。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上的更高要求,是我们对理想社会更高层次的诉求。长久以来,人类为了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忽略了自然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许多发展是通过掠夺自然来实现的,我们在强调人际之间和对社会的诚实守信时,往往忽略了对自然规律的忠诚信用。在付出了巨大的自然和环境的代价后,我们才逐渐意识到,这种发展是不能持久的。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要求对自然和环境的诚信,这种诚信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保护,以及人对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物种的保护。

自古以来,由于儒家学说的影响,人们对于诚信的要求,往往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然而,道德对于人们的约束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小农社会和自然经济时代,道德约束是比较有效的,因为那种环境下,人与人的交往面极窄,社会活动的范围有限,人们对自然的改造也有限。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类的交往面极度扩展,活动范围和内容越来越广,违背诚信所受到的道德谴责和所能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相比,已显得微不足道。据统计,近年来民事案件逐年递增,1999年为351万件,20__年为547万件,20__年为600多万件,不管是绝对数量还是所占总案件数的比例都呈上升趋势,而这当中主要为债权债务案件。失信导致合同失效现象也频繁出现。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全年签订合同40亿份,标的140万亿,平均合同履行率只占50%。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经济损失达1800亿元,因假冒伪劣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20__亿元,因三角债和现金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__亿元,大大提高了交易成本。这一切已经说明,建设我国的信用制度,重建诚信环境,已经势在必行。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范文5

科学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融入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先进性建设的全过程,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融入反腐倡廉工作的总体部署之中。必须逐步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的廉政文化体系。必须按照文化建设的规律办事,以文化的手段来建设廉政文化,兼容并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必须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一手抓高雅廉政文化建设,一手抓通俗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力、有效性。必须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载体,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必须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廉政的理念和行为模式变成党政系统行之有效的体制、规范和传统,实现制度的文化化和文化的制度化。

注重廉政文化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创建

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把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廉政文化研究人才培养步伐;加强廉政文化的学科建设;组织专家学者对社会廉政文化、政府廉政文化、公职廉政文化以及廉政价值观、廉政法规体系、廉政队伍建设、廉政活动及评价机制等基本内容进行科学研究,邀请廉政研究专家、教育及心理专家和政府的宣传专家以及现代传媒制作技术人员,特别是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办机关参与进来,一起雕琢、编辑、剪裁廉政文化的素材,以形成成熟的廉政文化教材,根据时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有效的反腐败理论体系,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保障。

搭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廉政文化要在反腐败斗争中充分发挥作用,一定要有好的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传播形式。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有了好的内容,如果不重视形式、载体和途径,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外,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组织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会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瓶颈性因素。廉政文化建设的形式几乎可以采取人类现有的各种传播、教育、学习载体和方式。如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图书,教育、培训、宣传、展览、报告会、研讨会、参与式学习、文艺演出等等。

凸显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人群

各级领导干部是廉政文化建设重点人群。提高领导干部廉政文化素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增强自身素质、履行肩负职责的重要保证。在广大党政干部中营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遵纪守法、公平公正,求真务实、联系群众、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廉政文化氛围;教育干部抵制和消除滋生腐败的各种不良影响,引导他们在中华廉政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政治坚定,坚持原则,敬业奉献,清廉自守,以过硬的素质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范文6

【关键词】图书馆;立法;信息时代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献、信息、知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渐加强,更多的读者需要利用图书馆学习科学知识和接受社会教育,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读者的权益都迫切需要《图书馆法》来加以保障。我国图书馆事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正朝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迅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和规范图书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图书馆立法工作严重滞后于时展的需要,这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也与我国的法制建设很不相称。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图书馆法,把图书馆事业纳入法制的轨道,使其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1 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必要性

1.1 图书馆立法是贯彻新时期“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

法治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依法治国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基本理念就是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对象纳入到法律调整和规制的范围内。推进图书馆立法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必然之举,是保护普通读者的基本权力,促进和加强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治馆”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图书馆事业和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法律框架下,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图书馆事业的内在活力,保障图书馆事业高效、和谐运行。

1.2 图书馆立法是实现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图书馆事业是一项造福于人类,服务于社会的文化事业。现阶段,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并没有统一的制度和法律予以规制,这就导致不同的图书馆在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管理效果上有着明显的差距。通过图书馆立法,制定整齐划一的评判标准,既能保障图书馆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又能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效率化,从而实现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1.3 图书馆立法是处理图书馆与读者关系以及馆际关系的需要

图书的重要功能就是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它对整个文明社会的进步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图书馆事业是国家举办的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它应该成为广大群众所享有的公共设施之一,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每个国家成立“国家资讯系统中心”,以国家图书馆为主,负责推动、连接、发展及交流国家资讯,并通过该中心与各国家图书馆合作,构成一个国际整体的资讯服务网络,达到资讯共享和资讯全球化。要达到这一点,图书馆不仅要遵循我国已加入的国际条约,而且国内要有强有力的图书馆法作为保障。

2 我国图书馆立法的理论基础

我国对图书馆立法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并取得很大进展。许多图书馆的专家、学者对国内外图书馆的立法程序、立法机制以及立法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深入考察、分析和比较,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如1981年教育部颁发的《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1987年中国科学院颁发的《图书文献与情报工作暂行条例》,1996年上海颁发的《公共图书馆管理条例》,2002年河南省颁发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等等,这些为图书馆立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3 图书馆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图书馆立法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保证图书馆立法的顺利开展, 图书馆立法的基本原则,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国家宪法指导原则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制定图书馆法的基础和准则。因此,图书馆立法必须始终以宪法为指导,严格遵守宪法所规定的有关条文。国家宪法指导原则是图书馆立法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保证着我国的图书馆立法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2 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都应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制定我国的图书馆法,必须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它的制订应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绝不可全部照搬和仿效国外图书馆法的条文。在我国图书馆立法的过程中可本着“扬弃”的原则,仔细筛选、借鉴和吸取国外图书馆法中的长处,绝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正视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从这些客观实际出发,我国的图书馆立法才会具有客观性,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3.3 发展原则

图书馆所保存的文献资料是社会共同的财富,理应供全社会共享。文献资料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图书馆工作活动的公益性。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图书馆必须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也必须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发展原则在立法上要求国家和政府要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切实保障图书馆事业的经费来源;并且要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各界兴办各类图书馆,促进这一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图书馆事业体系内部,发展原则要求加强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和馆际合作。

3.4 平等原则

平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理想,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精神的实质,图书馆立法应该保证图书馆服务惠及社会的每一个公民,使任何一个公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地利用图书馆和图书馆系统来满足自身的信息、文化、教育、休闲需求。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不应是少数人,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并且保证各个主体享有平等的权利,不允许特权的存在。平等原则还应体现在图书馆法主体间关系,只有坚持平等原则,才能够体现我国图书馆立法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4 我国图书馆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图书馆法与国家其他法律的协调问题

图书馆法是我国法律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立法不仅需要《宪法》的保障,还需要其法律法规与之相协调, 一方面,要对图书馆现有的各种条例、规范、标准和制度进行全面地整合分析,为图书馆立法提供较完整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图书馆立法应综合考虑其它法律,如有关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版权法、档案法、知识产权法、文物保护法、信息资源法和软件保护法等。因此在立法中应妥善处理好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避免与其他法律法规内容的矛盾、冲突,使它们相互补充和协调。我国的法律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只有在立法过程中顾全大局,才能保证图书馆法与国家其他法律的协调一致。

4.2 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的许多服务都与版权紧密相关。如外文期刊的影印问题、信息资源数字化问题、数据库的版权问题、网上信息资源下载与侵权问题,以及图书馆复制服务中的版权问题等等。有些国家知识版权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象英、美、日等均用法律来规定图书馆影印品需支付版权费,而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对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规定比较简单,仅规定图书馆为保存版本之需而复制其所收藏的作品属“合理使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大都为满足读者需求而复制。因此,在我国已加入WTO的今天,图书馆立法有必要对图书馆工作中知识产权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并进行规范,做到既能够合理使用文献资源,又能够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4.3 读者权益保障问题

读者是图书馆立法中的重要主体。在图书馆活动中,读者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读者权益保障与图书馆服务密切相关。在我国图书馆现行的条例、规定中,均过分强调了读者的义务,忽视了读者的权利。我国图书馆立法应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开放时间等服务事项做出具体规定,图书馆应当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创造便利条件,满足读者需要,使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能够平等、自由地利用图书馆、享受文献信息服务。因此,在我国图书馆立法时,应避免这种“重义务,轻权利”的现象再次发生,切实保障读者的合法权益。

5 结论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亦日渐增强。图书馆立法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的图书馆法,规范图书馆的行为,保护图书馆和读者的合法权益及图书馆的地位,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实施,保证图书馆事业按科学规律健康、稳定地发展。“法律的使命是面向未来的”, 只有循序渐进,逐步建立成熟完善的图书馆法,才能确保图书馆事业高效、有序、健康发展,从而在国家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南征.略论我国图书馆立法的几个问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