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教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教育培训范文1
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工作中,安全和环保职责,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坚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坚持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坚持加强员工安全、环保,消防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习,提高员工们的安全环保意识。
总结本年度,共组织安全环保警示教育41场、培训462人次;主要教育方式为相关法规、文件、制度的宣贯,观看警示教育片。唤起每名员工保护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教育每名员工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的麻痹思想,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自己的安全。安全就是生命,我们要将安全文化理念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形成大家的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我们要通过培育、引领、渗透使大家切实认识到,抓安全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家庭幸福,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学习事故,也要把兄弟单位的事故当作自己的教训,变成我们的日常教材,做到警钟常鸣,警示高悬,围绕本质安全的管理做到认知高、工作细、落实严,不断推进公司安全发展。
组织隐患排查195次,查出隐患和问题180项,均登记建档,或制定整改措施或上报中心处理。 加强对现场隐患的排查力度及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小题大做。排查隐患重要的是要细致,一定要有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
班组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班组安全培训仍有漏洞,局限于全面培训,对于岗位技能不熟悉、安全意识差的同志没有进行深入的岗位工作跟踪和安全再教育。班组内安全意识最差的员工就代表了整个班组的安全水平。在后期工作中除了按需开展日常安全培训和教育的同时,针对安全意识不足,技能水平不足的岗位和员工进行针对行培训,安全工作不单单是掌握基本安全操作就能满足要求的,既要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更要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将安全培训和操作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
环保教育培训范文2
学校一直把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并把它与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结合起来,互相渗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及部分教师担任成员。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定期研究落实制度,部署环境教育工作,切实抓好校园绿化工作的落实。各年级组积极按照学校工作要求,展开工作,按照学校绿化的总体要求,全面完成校园的绿化工作。学校设有分管领导和环保任课教师,定期参加上级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并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分管领导主持组织开展环境教育的学习研究。每学期计划、总结齐全。为搞好环境教育,学校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设有环保活动室,有配套的实验装置。学校绿化、环保工作有布置、有检查,并按时组织环保教案评比、教学观摩活动等。
二、学校简介:
*镇中心小学是一九九六年镇委、镇政府投资300多万元新建的高标准完全小学。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1966名学生,教职工103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占地38000平方米,生均19.53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7696平方米。生均3.95平方米。我校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大绿化、美化校园力度,并将绿化和劳动教育、环境教育有机结合,现有绿化面积12932.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1.3%,形成了乔木、灌木、绿地、花坛有机结合的主体绿化格局。遵循整体规划,服务教学的原则,积极创设兼具人文特色、育人功能的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园林式学校。
学校注重增强环境教育和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组织落实、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树立教育将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根本出路的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对城乡、地区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清晰认识和关注,向每一个学生提供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必需的知识、价值观念、态度、义务和技能的各种机会,创造个人、群体和对环境的新的行为模式,将环境教育作为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将环境教育和学校常规教育准确定位、有机结合,并逐步增强青少年环境意识和综合素质。
三、教育过程方面:
我校环境教育工作重过程、重实效,将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要求全体教师要增强环保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并将其作为业务考核的一项内容。结合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环保专题活动;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课;组织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图书室、阅览室订有环保内容的书刊,有固定的宣传标语、宣传栏、广播站,大力宣传环保教育。校内设有专门的环保活动小组,具体由环保教师负责,每学期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记录。
四、环保行为方面:
环保意识是在环保行为中不断培养起来的。为使环保行为应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受到深刻的环保教育,每年学校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臭氧日等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宣传活动。如,学生用废旧纸张制成“再生纸”,在上面绘制上漂亮的图画,走上街头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及环境调查活动;植树节时,通过红领巾之声广播,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去;组织了环保手抄报比赛。为使学生懂得珍惜资源,我们开展了节约、回收资源活动,如:“玻璃回收站”“废物变宝”活动,环保兴趣小组对绣江河水和城区空气进行检测活动。并在学生中开展“爱我家园绿色行动”,向家长宣传不用塑料袋购物、有乱扔废旧电池等,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环保教育,提高了环保意识。
五、环境建设方面:
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可绿化地均能得到绿化,楼前绿地以路径分开园区,通过低中高三层次的立体化植物结构,突出了景观效果。学校在操场北侧开辟了学生劳动基地,重视劳动基础建设。师生共同参与,班级充分利用各自的绿化区域结合班级文化实施绿化活动,并因时耕种部分植物,体现劳动基地的自身内涵,使其具有育人功能,又具景观效果。学校卫生制度健全,校园整洁,自身污染能得到控制。由于条件所限,现学校无水冲式厕所,这一点亟待解决。
六、教育效果与成果:
学校长期抓实环境教育工作,从校领导到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环境意识逐步增强,环保知识丰富。学生们在活动中加强了环境意识,增长了环保知识,养成了良好的环保文明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楼道内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自觉节约水资源,积极回收可再利用废品。
环境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师生的文明素质。先后有42名同学的环保征文获*市一、二等奖;有25名同学荣获*市“环保小卫士”称号。广大师生积极撰写环保论文,向有关单位和报刊投稿,多次获奖,教育成果显著。
环保教育培训范文3
关键词:培训;煤矿职工;意识;安全教育;成效
0引言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煤矿企业一项严肃、认真、重要的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关乎煤矿职工队伍安全素质提升、关乎矿井安全生产和效益保障,关系到职工个人的人身安危和经济收入,同时也是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严格贯彻的具体体现。但在当前煤炭市场疲软、经济形势下行影响下,受经济收入和外界因素等影响,部分职工存在工作焦虑、工作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致使工作过程中易出现精力不集中、安全意识降低等情况出现,这是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受上述因素影响,也造成部分职工虽然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但是安全意识未深入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安全意识也未得到有效提高。再者就是煤矿在安排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时,可能存在的片面追求办证效率、制度落实不严格、督查考核走形式等问题,也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不能较好开展的原因。在这种形式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成效、如何更加有效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如何切实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远离“三违”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者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1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有4个方面:①煤矿企业主要领导对安全培训工作关注不够,对“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就是重大隐患”、“安全意识提高就是经济效益”认识深度不够;②煤矿企业相关管理单位领导对培训工作不重视[1],存在管理松懈、要求不严、督导考核不到位、工作开展不扎实现象;③基层单位领导重生产,轻培训,对培训工作支持力度不够,配合不够密切;④部分职工自身对安全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培训当成一种负担,不愿意主动参加培训,从内心抵制安全培训工作[2]。(2)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制度涉及的具体条款、要求执行力度不够、执行不严格或未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如:做不到文件规定的脱产培训;不能按要求定期召开培训会议或即使召开也多是流于形式;按照安全培训要求需教考分离的,实际流于形式等。(3)实操基地不完善。缺少实操基地,很多工种不能进行实操,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密切,影响培训效果。(4)教师责任心有待提高。教师教案更新不及时,敷衍应付[3],照本宣科,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培训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论什么工种,培训内容都是统一内容[4]。
2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成效提升的对策
(1)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之路。管理者重视、强化协调是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组织保证,也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根本。为此,在每期安全教育培训开班之初,做好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确立合理的专业课程、培训流程、年度计划内需培训人员和教师队伍安排是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同时,管理者的支持,也是各项培训政策得以落实的组织基础。(2)健全制度、完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基础保证。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系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5],目前各矿井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方面已基本健全,体系也基本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的诸如制度仅以文件下发后,未组织有效学习、考核或未采取较为透明的如悬挂牌板、组织宣传、明确各项流程等方式贯彻落实或制度、体系更新不及时,与当前形势不适应等问题。因此,不断梳理、完善现行制度,明确职责,及时更新体系是确保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3)创新授课、加强实操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必然举措。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案+照本宣科”等的授课方式[6],已不能满足当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而“PPT+投影”的授课方式,易存在课件内容缺乏新意、动态体现和趣味性不足等问题,另外实操方面:缺乏长期性场地、实践和可操作性的设备及组织人员、政策性鼓励等因素,致使部分实操练习难以实现也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创新采用“案例+动画演示+制度解读+趣味讲解”和充分的代入或引入互动式的授课方式[7],配合合理的实操练习、实操比赛等组织活动,是提升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必备举措。(4)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是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的有力保障。措施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督促、考核,为确保教学质量,引进工程管理科学的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概念是很有必要的[8],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督查考核单项,明确各项教学管理细则,与职工收入相结合,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强化思想理念与职业操守责任制,明确管理过程侧重点、及时兑现各项奖惩,将是保证安全培训教育的有力保障。
3建议
(1)坚定领导、强化协调、积极引导。管理者重视是安全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9],因此,矿井的培训工作要首先有主要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培训工作例会,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不支持培训工作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表现好的单位或学员表扬奖励,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提高基层单位管理者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负责培训单位要加强与基层单位管理者的沟通交流,争取基层管理者的支持、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另外,培训教师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引导[10-11],让学员从内心真正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员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严把教案审核,积极沟通交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由于每期培训的对象、工种都不一样,负责培训单位要及时与授课老师沟通交流,让老师提前了解当期参培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选择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案,并要求当期培训教案提前报送负责培训单位审核,确保教案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内容新颖、切合实际。(3)认真开展教学评比,加强后期跟踪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当期培训结束组织参培员工对授课老师进行评比打分,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评定为优秀的授课老师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励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对合理化建议积极采纳,认真落实,不断完善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对当期培训学员,通过每周基层单位学习会结合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重点抽查,检验培训效果。(4)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全员素质。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上,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主保安意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12]。同时,在做好一般工种、特殊工种培训的基础上,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原则,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分系统、分专业组织对班组长、质量验收员、安检员等与安全质量密切相关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为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结语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是关乎矿井安全生产的一项长效机制,必须长期开展、持之以恒,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另外坚持安全培训教育就是矿井经济效益的理念不动摇,是企业有效落实煤矿安全培训教育的根本之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马丽.浅谈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9):281.MaLi.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coalminesafetytraining[J].EducationTeachingForum,2015(9):281.
[2]陈伟伟.煤矿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3):126-127.ChenWeiwei.Theexistingcoalminesafetytraininganalysisofthe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J].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ManagementandTechnology,Quarterly,2013(3).126-127.
[3]张立忠.浅析煤矿安全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37.ZhangLizho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oalminesafetyeducation[J].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ManagementandTechnology,Quarterly,2015(1):37.
[4]屠红勇.浅析煤矿安全培训存在问题与对策[J].云南煤炭,2006(2):51-53.TuHongyong.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oalminesafetytraining[J].YunnanCoal,2006(2):51-53
[5]刘世才.当前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35(S1):105-106.LiuShicai.Current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coalminesafetytraining[J].MiningSafet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08,35(S1):105-106.
环保教育培训范文4
20__年,XXX的安全生产工作在XXX公司安全指挥部的指导下,以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为主线,以治理安全隐患为重点,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目标,全面落实XXX对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展开,重点保证,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强化管理,以安全促生产,取得了全年无一起重特大事故无人员伤亡发生的好成绩,全面实现了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公司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
一个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企业各级领导重视程度以及安全管理部门职能发挥。XXX按照上级领导指示,把贯彻《安全生产法》作为工作的重要原则,站在“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高度,将“以人为本、确保安全”放在生产经营的首位,坚持安全生产七个不能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不能变;经理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所负的责任不能变;独立设置的安全管理机构不能变;XXX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不能变;从严强化安全工作的力度不能变;安全生产工作重奖重罚的原则不能变;充分依靠党、工、团各级组织和全体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做法不能变。为此,20__年3月8日,在上级领导及安全管理部门的指导下,XX职工进行了安全环保责任书的签订,为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全员
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
安全知识的缺乏和安全意识的淡薄往往是导致事故的思想根源,因此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是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是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核心和基础。
1、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经常性开展安全宣传教育
我XXX在开展安全宣传教育过程中,以《安全生产法》为主线,以“以人为本”为理念,以“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为基本出发点,在形式上做到了“动与静、形与声”的结合,充分利用板报、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并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各种活动,以“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为主题,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如:6月5日—6月10日,组织员工观看安全教育片及环保教育片;6月1日参加公司“安全生产月”升旗暨签字仪式;积极参加公司安全板报展览,并获得一等奖;8月14日,组织全队职工参加XXXX老师的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同时,我公司通过在门口及厂房内悬挂横幅标语、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摸底考试,达到启发人、教育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的目的。
通过持久不断、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极大的提高了职工整体安全生产意识和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形成了“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的良好安全生产氛围。
2、狠抓安全技术培训
XXX坚持对新职工严格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对外顾人员及换岗人员有针对性进行转岗、复工培训,对管理人员、班组长、技术员进行安全教育,同时严格按照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规定,开展外用工操作证取证、转岗人员培训取证以及其他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20__年,XXX共对新分配学生、外用工人教育52人次,工作转岗教育18人次,起重机械换证培训15人次,管理人员、班组长教育22人次,电工、焊工、起重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30人次。通过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了工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了生产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和技能。
三、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安全检查工作是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XXX十分重视和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把“检查到位、整改有力”作为抓好安全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来落实,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其特点是:以定期检查为主线,以专业、专题检查为补充,以易燃易爆场所检查为重点,例行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巡回检查与领导节假日检查相结合,专业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全面监控厂房的安全生产情况。
1、抓好厂房常规安全检查工作。
强调检查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对生产单位设施设备不安全状态硬件的改善情况进行检查,也对生产单位建章建制、教育培训等 综合管理软件情况进行检查。20__年,我们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康杯”建设活动,对厂房里的现有80条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真正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安全检查工作。
重点检查事故易发场所,易燃易爆和危险品场所。如:查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查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查外顾技工操作证持有情况;查工人安全帽、安全镜等安全劳保品佩戴情况;查危险品的管理情况。
3、节假日期间,积极配合由公司领导带队,安全保障部牵头的综合性安全大检查。
四、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为中心,加大事故隐患整改力度,加强对安全设施的配备。为确保安全第一,XXX面对资金短缺的局势,有配备了大量的安全劳保品、安全灯等设备。在汛期,XXX还制定了防洪预案,保证了全体施工人员和工程器材的安全。
五、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开创安全管理工作新思路。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20__年安全生产一定的成绩,但就安全管理而言,新形势下的安全管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工厂资金紧张,安全投入较少,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依然很低;二是为追求效益,实行一岗多能、兼道作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不但肩负着给社会创造财富的职能,而且也肩负着维护职工身心健康、保一方平安的历史责任。本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明确了XXX20__年安全生产的基本思路:
1、使安全工作进一步转变到预防性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强化培训,提高职工技能,预防操作失误;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检查,预防管理缺陷;加大投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程度;全面修订、完善现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写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有效性的规章制度,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使安全管理进一步转变到科学化管理。充分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把各种现代安全科学管理方法深入的运用到实际管理中,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环保教育培训范文5
1.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激增,全球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然而,仅靠专业人员和污染企业实施环境治理,对于日益全球化的环境问题来说,这样的保护实在显得势单力薄。时隔二十年,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即人类第二次环境会议进一步提出:环境问题需要全民参与。而全民参与的基础在于教育。所谓环境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全人类认识、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促使其个人或团体具有解决当前环境问题和预防新的环境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动机和义务。在人类第二次环境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36章指出:"不论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对改变人们的态度使人们具备评价和实践他们可持续发展意愿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对人们获得环境的伦理观、价值观、态度、技能和实施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为以及对决策进行有效的公众参与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解决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最基本的有效手段。基于对环境教育上述目的和性质的考虑,著名的关于环境教育的《贝尔格莱德》指出:环境教育应当根据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和社会职业层次的需求、兴趣和动机的方式,面向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它应当引导广大公众包括儿童、青年和成年人能意识到环境问题,进而又能较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它应当向某些职业层的成员如工程师、设计师、建筑师、医生、教师、行政人员和企业家等-他们的活动对环境具有直接的影响-提供相应的准备;最后,它应当培训环境科学的研究者和其他专家。可见,环境教育不只是一种专业教育,它更应当是一种面向全体公众的通识教育并需要全民的参与。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环境教育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世界各国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在迎接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中环境教育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并认识到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必要性。在占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的亚洲各国,尽管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但都对环境及环境教育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各国专设组织机构处理环境问题,并在各个层次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亚洲地区环境教育的政策与计划
亚洲地区环境教育的起步较早,在1975年的环境教育贝尔格莱德会议之后不久,1976年11月在泰国曼谷召开了亚洲第一次环境教育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地区性的环境教育计划、人员培训、非正规环境教育、教育资料等多方面的内容。1980年9月,来自1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在曼谷举行的一个地区性环境教育研讨班,就在亚洲实施国际环境教育计划(IEEP)提出了如下七点建议:①鼓励和加强信息交流,推动各国编制国家级的环境教育计划和组建相应机构;②加强环境教育信息和文件的收集和传播,建议出版环境教育通讯;③筹备和出版各种环境教育原始资料,加强国家级环境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师培训;④组织研究、访问、交流,尤其要加强青年领导者之间的交流;⑤为国家级的环境教育学习、研究和实验提供资助;⑥参加或为国家级的环境教育活动提供咨询;⑦建立一个环境教育专家库。至今为止,这些建议对亚洲各国的环境教育发展仍然起着现实的指导作用。
1981~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通过对亚洲各国环境教育的考察,确定了亚洲地区环境教育需优先发展的重点是:大、中、小学教育,教师培训,职业技术教育,成年教育和农村教育。
在确定环境教育的重点和优先项目后,亚洲各国在一些国际组织的参与下,又开始研究制定环境教育的方法。1986年11月,UNEP为推进亚太地区环境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培训的行动计划,在曼谷组织了一次地区性专家会议。这次会议推荐了一系列在亚洲地区发展环境教育的方法,如环境教育应自儿童学龄前时便于家庭中进行;在小学,对环境意识的教育应该结合到所有的课程中去,而且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环境和其它具有环境教育意义的地方如公园、动物园进行环境教育;课程应着眼于人类基本需要的食物、居舍、健康与衣着,以培养孩子们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本认识。
亚洲在10多年环境教育实践中对环境教育目的的理解日益深化。1989年召开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环境教育培训班将环境教育的目的进一步概括为:环境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①对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变化有一个基本了解;②培养合理的价值观和态度,特别是树立对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的关心和责任感;③获得并加强在判别、评价、解决环境问题上的技能;④培养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事务以及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紧迫感。
亚洲各国为了保障环境教育的实施,纷纷在国家法律和政策上,对环境教育作出明确规定。菲律宾的《总统法》规定,国家环保局和其它政府机构必须通过各种宣传激发群众的环境意识,并鼓励群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马来西亚的《国家环境质量法》和其它法律规定,由国家教育部管理环境教育培训和环境教育课程,要求把环境教育融合到各级教育中去;泰国教育部制定了一项综合的环境教育工作计划,为各级正式或非正式的相关课程提供环境教育指南;尼泊尔的国家资源保护战略(NCS)所制定的国家环境教育计划,加大了对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的宣传力度,并通过召开国家环境教育会议,统一意见,促进环境教育经验的交流与总结。
3.学校环境教育
在亚洲各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环境教育已逐渐纳入并融为已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环境教育的教学安排上,亚洲各国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不宜把环境课程作为与核心课程并列的一门独立课程来教学,认为这样反而会造成学生孤立地看待环境问题,亚洲各国一般主张把相关的环境概念系统地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里,把环境意识渗透到已有的所有科目中。通过各科的教学,介绍与现实环境问题有关的事例。这种做法强调了环境知识与其它科目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的。例如:文莱从1983年起就开始在小学的自然、地理、历史、卫生保健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斯里兰卡在中学的科学概论、公民学、卫生学、美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而且越到高年级,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就越为突出;伊朗则在学校的生态学、生物、地理、社会问题研究等科目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讨论诸如土利利用、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原料、能源等问题。
亚洲地区的大学环境教育通常采取独立设课的形式,从1973年泰国的Mabidol大学在亚洲首先开设环境专业。至今,亚洲已有许多大学开设与环境有关的各类专业。如:亚洲技术研究所在制定大学环境教育计划外还制定了一个跨学科的自然资源发展与管理计划;在菲律宾,许多大学的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不断深化和更新,有些大学还将环境概论课程列入大学的公共基础课计划,印度的大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在本科教育中设立一项环境课程基金,以扶持环境教育课程的建设;斯里兰卡认为有必要把最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列入大学学位课程;在韩国,许多大学都设有环境科研中心以培养环境专门人才,一些环境研究所还把环境教育作为一门专业课。为了促进环境课程在大学的广泛发展,许多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为环境课程的发展、环境教育教师的培训设立了赞助基金,例如,香港在1993~1994年间,大约12项有关能源利用、土地填埋等主题的课程受到课程基金的资助。
4.教师培训与教材建设
环境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支受过专门训练的、能胜任环境教育的师资队伍做保证。亚洲各国在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方面已作了很大的努力,在职培训、在职进修也相当普及,但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还比较缺乏。
UNEP负责安排亚洲地区的环境教育师资培训。Unesco--UNEP共同组织的国际环境教育计划(IEEP)制定了一项地区性计划,用来构建中小学的环境教育课程建设的示范点和发展环境教育的职前和在职师资培训。Unesco亚太地区办事处在1989~1990年实施了环境教育培训课程和一系列中学理科教师和教学督导参加的有关环境教育的继续教育培训班项目,共培训了250名来自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教育工作者、理科教师和教学督导;印度的环境教育中心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资助下从1994起每年组织一次2-3个月的环境教育培训班,其培训内容相当广泛,从全球环境问题到野生动物保护,从人口问题到妇女在环境事务中的作用,也包括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宣传资料的撰写、游戏和剧本的设计等等,学员还要考察著名的亚洲狮的故乡和海洋保护区,并在环境教育野外中心实地工作,马来西来环境部为在职教师专设了全国环境教育培训中心;巴基斯坦的环境和城市事务部正着手制定一项"环境教育协调计划"用以培训教师、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决策者,从而使整个教育界从上到下都能正确认识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确保环境教育的实施。
环境教育的正确实施离不开高质量的、与本地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材料。Unesco亚太地区办事处(PROAP)在1989年出版了《中学教师环境教育原始资料集》,它为环境教育培训者、教育者、课程和教材专家提供了参考。PROAP还于1991-1992年间主持编写出版了《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指南》、《自然灾害的环境教育指南》、《非正规教育和艺术类的环境教育指南》。菲律宾为教师提供的环境教育信息交流材料包括课本、补充教材、录像带、多媒体等:香港环境运动委员会为小学环境教育制作的教材包括了教师手册、工作卡、短剧剧本、录像带和海报等,香港地球之友也制作了学前儿童环保教育教材指引;印度新德里国家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制作了一套多途径进行师资培训的资料包,其中包括4种录像带:死亡峡谷生态系统、空中楼阁、水荒、城市印象等,这些录像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预是如何加剧环境恶化的。设在印度艾默德巴(Ahmedabad)的"环境教育银行"则是一项完全创新的模式,这个银行其实是一个环境教育的资料库和培训中心,它储存了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各种资料包括教具、海报、小册子、电影拷贝、录像带、出版物和一个储存有800多个环境概念、2500项活动和600多个研究实例的电脑数据库,可以为环境教育工作者提供各种教学材料以满足不同需要。
由几个国家和国际机构联合建立的"超越"(OUTREACH)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教育培训网络。OUTREACH最初在肯尼亚创办了一份叫"辩护乌鸦"的儿童连环画杂志,在此举获得成功后,由"关心"(CARE)国际组织提供资金,印度尼西亚的环境组织于1984年创办了一份类似的刊物;1985年泰国在教育部、CARE等多家组织的资助下,也创办了一份类似的儿童环境教育杂志。
5.非政府组织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环境非政府组织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基层民众直接联系,而普通民众有时比由上而下的传统机制更能发挥作用。在亚洲,一些环境非政府组织通过直接与公众联系,更能有效地传播环境现状及其受到的威胁和环境整治的进展等信息;非政府组织还能比较容易地掌握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而且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大大增加了公众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方面的参与。可以说亚洲各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不可磨灭,它们的活动各有特色,有的主要在农村开展宣传活动;有的重视环境焦点问题;有的偏重于自然保护;有的注重环境科学介绍研究:有的着力建立环境教育网络和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创新。如:哈萨克的拯救生态绿色协会,通过提供生态学数据对公众进行环境宣传教育;乌兹别克的和平与团结博物馆举办了多次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展览;印度的环境教育中心在政府林业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支持下,建立了东亚和东南亚环境教育网络(SASEANEE),SASEANEE在促进地区间环境教育的交流、人员培训和教材开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香港的地球之友(FRIENDSOFTHEEARTH,HONGKONG)通过各种调查研究、教育环保运动,致力于改善香港和全球的环境,近年来举办的诸如邀请影视明星上街参与检举汽车冒烟等多种环保活动,推动了香港市民的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在亚洲地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也日益增加。除了在国内建立非政府组织外,亚洲还出现了区域性的非政府组织,如亚太地区环境论坛、亚洲湿地局、亚太地区环境信息网络等。
为了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就要使环境教育社会化,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传播和渗透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而大众传播媒介是环境教育社会化的主渠道。由于亚洲一些地区人口识字率很低,印刷媒介对于文化水平低的群众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极为有限的,而广播、电视就克服了这种局限性。近年来,亚洲地区的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制作了大量环境教育节目,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传播环境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印度的法律规定中央电视台每天必须有7分钟的时间用于环境有关的节目;尼泊尔广播电视台有一个每周固定节目用来介绍一般生态学知识和重要森林资源以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几乎所有的巴基斯坦电台都设有环境节目专栏;日本由十所大学负责制作环境教育方面的广播电视节目供传媒使用;中国广泛地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介传递国内外的环境信息。最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创刊的具有权威性的《中国环境报》(CEN),目前发行超过60万份,它为中国的环境教育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普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此,它在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在斯里兰卡,政府要求报界从教育效果的角度来看待环境新闻而不应当只考虑新闻价值,除此之外,各国都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宣传活动、如植树、演讲、辩论、展览、义卖、研讨会等等。新晨
6.亚洲环境教育的新动向──促进参与
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是直接关系到全球能否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它需要增强全民环境意识,更需要全民的参与和合作,掌握环境知识与技能,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后,环境教育正逐渐从注重知识的传播转向强调实际行动能力的培养。为此,亚洲许多国家发起了各种各样的流行性活动,以引导公众行为来导求环境问题的解决。例如,泰国的反对乱扔垃圾活动,它通过在街头张贴"一双大眼睛"的公益广告,表示市民的行为受到"魔眼"的监督,提醒人们保持城市清洁。与此同时,各类海报、出版物、电视卡通片、广播短剧等也大量进行这方面的宣传,使得整个活动声势浩大、妇孺皆知、效果显著;印度的环境教育中心直接参与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置系统的设计、运行的推广,其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直接在农村地区推动农业生态技术的应用。可以说,亚洲各国的环境教育工作者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通过环境教育指导和影响人们的环境行为的重要性。
7.启示
环保教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职业教育;策略
促进农民市民化是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制度壁垒的影响,我国农民市民化还存在诸多障碍,素质障碍是主要方面之一,而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比较分析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国家,英美两国都是高度城市化,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迅速推进。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2.57%,预计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城市化率比较
国家 英国 美国 中国
城市化率(%) 3 6 52.57
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城市化,其城市化进程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目前,虽然还有人从事农业生产,但他们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再加上英国实行严格的农民准入制,其素质更远非传统农民可比。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其城市化进程也和这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类似,没有政府任何的干预。而中国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将农村居民置于生存的临界极限,农民到城市就业大多是行动主体理性选择和市场选择的结果,详见如表2。
表2 农民市民化模式比较
国家 英国 美国[3[ 中国
城市化模式 以“圈地运动”为代表 以自由迁移为主 行动主体理性选择和市场选择的结果
人口转移模式 强制性转移 自由迁徙,无政府干预 自由迁徙为主,政府主导为辅
英美农民总体素质较高,大多数人已达到中专或普通高中水平,还有一部分人接受了高等职业教育。如:到1985年,美国农民中有86.6%的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美国农业部(USDA)于1993年对其国内25岁以上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做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场主和家庭劳动力都受过高等教育。而英国78%的农民受过大学、中学及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详见表3。
表3 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比较
国家 英国 美国 中国
总体素质 较高 较高 较低
受教育年限 大于9年 12年 小于9年
而据国家统计局信息显示,2012年我国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整体受教育程度远低于英美国家(见图1)。数据还显示,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青年农民工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低(见图2)。
图1 中国农民工受教育情况统计
图2 中国进城民工参加培训情况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农民工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但英美两国历史同期也出现过大量的移民问题,其面临的就业与城市融入问题与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问题十分相似。英美两国城市化进程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其农民市民化所带来的城市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教育英美经验
英美两国对农民的教育体系比较完整,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生产与生活并重。两国政府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基本国策,有立法和相应的奖励政策措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广泛筹集教育培训资金,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形式以及丰富的培训内容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美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达到14.09年和18.04年。具体表现在:
英国政府各部门(如:教科部、就业部、农业部等)各司其职,负责教育培训政策和计划的草拟、制定和管理。为保证相关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针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不定期地组织调查研究,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详见表4)。据统计,英国每年约有30%的农业劳动者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培训活动,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效果明显。
表4 英国政府及各部门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的作用
职能部门 教科部 就业部 农业部 农民协会
发挥作用 教育政策和计划的草拟、制定和管理 就业培训政策和计划的草拟、制定和管理 农业政策和计划的草拟、制定和管理 农业技术交流,农民集体权益维护
政府 1982年颁布《农业培训局法》,5年后又对其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改革、督查、管理、协调各部门工作。
设立“国家培训奖” 奖励技术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者。
整合高校、科研咨询部门和农业培训机构,三网融合,按照实际需求,分层实施教育与培训工作。
整合部门 成立16个地区培训中心,加强农村技术培训工作。
职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对教育培训进行严格考核,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
而美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首先体现在立法上。作为高度法制化的国家,美国不断促进法制体系完备,进行依法治农(详见表5)。
表5 美国涉农法案
法案名称 《莫雷尔法》 《哈奇法案》 第二个《莫雷尔法案》 《史密斯―莱沃法》 史密斯休斯教育法案
通过年份 1862 1887 1890 1914 1917
法案内容 各州可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得一些公用土地,出售土地所得必须创办至少一所农业与机械学院,也即赠地学院 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5万美元,资助各州在赠地学院内设立农业实验站,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联邦政府提高对赠地学院的资助额度,以保证这些新型的技术学院具有充足的财力得以正常地运行。 联邦政府资助各州赠地学院与联邦农业部合作,共同开展社区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推广工作,传播并鼓励应用有关农业和家政等方面的实用知识。 联邦政府拨款在中学建立职业教育课程,并设立统一的标准大纲,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体系开始形成。
其次,美国建立了高效运行的农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专门管理机构,形成了农业学院、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推广站等“三位一体”教育体系。联邦政府农业部设有农业合作推广局,各州有推广服务中心,各县有推广站和农民组成的推广顾问委员会。1928年,美国创建全国性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未来农民联合会,利用业余时间对青年农民进行系统培训,向成年农民传授新的知识,以提高农民的文化修养。最后,美国中等农业教育培训形式多样。政府在重视高等农业教育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发展中等农业教育。
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教育的推进策略
英美经验表明,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加强和重视农民市民化教育,能够提高人力资本价值,影响城市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与英美相比,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无论从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及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且地区差异明显。而职校尤其高校是文化科技教育的高地,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职校、高校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满足农民市民化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农民市民化教育是对农民进行深入的城市生活规则教育,通过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和电化教育等形式,引导他们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劳动技能,树立文明意识,提升城市适应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经济发展,详见表6。
表6 农民市民化教育各层面职责和任务
层面 履行职责及工作目标
政府 加强宣传引导,消除城乡歧视观念,创造宽松平等的社会环境。
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物质生活待遇,为农民市民化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地方各级政府以劳动局、社区、企业为龙头,举办“农民大讲堂”,建立面向民工的市民学校,聘请职校、高校志愿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定期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以及市民观念教育。
社会 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对进城农民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共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等的正确引导。
树立科学发展观,崇尚科学意识。
关心时事,培养社会主人翁的意识。
遵守社会规则,普及法律法规。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升城市适应能力。
学校 要统筹城乡教育培训,构建以地方普通院校为依托、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职业培训中心为主体的多元培训体系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
推广廊坊“百万农民大培训”模式,深化其培训内容,拓展人文素质教育,进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职校、高校及城市优势教育资源主动支援农村教育,通过捐建农村科技书屋、高校师生乡村支教、高校干部驻村帮扶、高校选拔村官、大学生村医等形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全面健康发展。
探索农村学历教育,逐步建立健全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为了增进农民工流动的有序性,满足企业单位用工需求,要广开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大力拓展“订单式”、“项目式”、“校企合作式”、“创业式”等形式的培训。
资金 建立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支撑、个人共同承担、社会力量捐助的多元投入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持续稳定增长。
个人 要转变保守封闭思想,努力培养市民观念,提升向市民转换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
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社区归属感,增强法制观念。
加入工会、妇联等机构,借助团体力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l]陈柳钦,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探讨,光明网-光明观察, [EB/OL] 2010-06-25,.
[8]、[9]梁艳萍,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与启示, [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
[10] 经济日报,河北廊坊百万农民大培训调研,农博网-农博要闻,[EB/OL] 2012-07-13,http://.cn/20120713/510209624.shtml.
[11] 李亮、尹静、翟君,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推进策略――基于中美英教育比较研究,Proceedings of 2013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ICSSE 2013) Volume 48 2013,452-457页.
作者简介:尹静(1965-),女,蒙族 ,天津市人,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