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生物防治的优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述生物防治的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述生物防治的优点

论述生物防治的优点范文1

关键词:落叶松鞘蛾;生态特性;防治方法

1 引言

落叶松鞘蛾又名落叶松筒蛾,属鳞翅目鞘蛾科,是北方落叶松人工林重要食叶害虫之一,也是影响落叶松生长的主要害虫,且属常发性害虫,已对我国落叶松造成严重危害。落叶松鞘蛾主要分布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幼虫专食落叶松叶肉。叶肉被吃光,林分呈一片灰白,渐变黄褐色,犹如火烧一样。树木被害后,虽能再生新叶,但降低了生长量和结实量,如连续发生,可使树木枯死。

2 生态特性

2.1 落叶松鞘蛾生理特性

2.1.1 成虫

成虫体长约3mm,翅展8~9mm,体翅均为暗灰色,翅细长,具银灰色鳞片,有绢丝光泽,具长缘毛;头光滑,无单眼;触角暗灰色,丝状26~28节,与体长几乎相等,静止时伸向前方。雌蛾颜色浅,腹部较粗大。雄蛾颜色稍深,腹部细而短,触角有浓色斑纹。足细长,后足胫节有端距、中距各一对。飞翔力强,有群集性和趋光性。

2.1.2 卵

半圆形,直径约0.2mm,黄色,表面有10~13条宽度均匀的棱起。

2.1.3 幼虫

幼虫为圆筒形,头部暗褐色,胴部红褐色,腹足退化,老熟时体长约5mm。筒巢长椭圆形,由叶片及丝状物质混合制成,组织紧密,表面光滑,长约5.5mm,宽约1.5mm。

2.1.4 蛹

蛹为深棕紫色,长约3mm,雄蛹前翅长,明显超过腹端很多,雌蛹前翅短,一般不超过腹端。

2.2 落叶松鞘蛾生物特性

一年一代,以幼虫带着筒巢在树干、树枝、芽苞附近或叶层下越冬。次年4月末至5月初,当树液开始流动时,越冬幼虫负巢爬到芽苞上为害,然后为害嫩叶。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在筒巢内簇叶间或针叶表面化蛹,蛹期约18d。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成虫寿命一般3~10d。雌虫羽化后1~2d即交尾产卵,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每个雌虫最多产64粒,最少5粒,平均20~30粒。卵多产于叶背中部,卵粒单一,卵期10~20d。6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刚孵化的幼虫咬破卵底,潜入叶肉为害。9月末至10月初幼虫外出,为害树叶,直至10月中、下旬幼虫做一个筒巢越冬。

2.3 生存环境分析

落叶松鞘蛾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活动,适合温度在6~10℃之间。而落叶松生长也适合这个温度,一般情况在4月末5月初就可萌生新叶,为鞘蛾提供食物。可见,落叶松与落叶松鞘蛾生存环境很相似。

3 落叶松鞘蛾防治方法

为把病虫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达到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针对落叶松鞘蛾的生活习性应采取的防治方法很多。具体可归纳为营林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3.1 营林防治

这种方法是通过林木栽培管理,主伐利用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提高林木本身抗病虫能力。不需额外投资,又有长期控制病虫的预防效果,因而是最基本的防治方法。针对鞘蛾的“趋光”习性,造林时合理密植,尽量营造混交林。抚育采伐时强度不宜过大,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施行适度的抚育伐和卫生伐,以免虫灾蔓延。对林间空地及时补植,有条件时于林缘营造阔叶树林带,形成保护层。针对鞘蛾“单食”习性,营造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比例的混交林。不但能阻止鞘蛾的蔓延,还能丰富天敌,从而加强天然防治能力。

3.2 生物防治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对害虫有长期抑制作用,大多可人工培养。可分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病毒治虫,以鸟治虫几种。针对落叶松鞘蛾最有效方法还是以鸟治虫,既保护益鸟又为益鸟提供良好的繁殖条件。去年春季,在幼虫活动期间以悬挂鸟巢招引鞘蛾天敌,人工鸟巢分木板巢箱和树洞巢箱两种,每亩按1个布设,大大增加了林中益鸟的数量,招引率达76.5%,防治率达80%以上,使林内的虫口密度大幅下降,提高了天敌控灾能力。

3.3 物理机械防治

这种方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器设备防治。包括人工捕食杀、阻隔法、诱杀法。其中诱杀法中的黑光灯诱杀用在园林防治还是很奏效的。

3.4 化学防治

这种方法是利用各种有毒的化学物质预防或直接消灭。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但缺点也很多,能杀死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造成公害、成本较高。因此,化学防治只能与其他防治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针对鞘蛾即在成虫羽化盛期的早晨或傍晚,用敌马烟剂或林丹烟剂以每公顷15kg的药剂进行烟熏,防治效果也可达80%以上。

论述生物防治的优点范文2

关键词:城市园林 病虫害防治 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在城市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达到优美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城市园林工作者充分利用丰富园林植物资源,巧妙的将花草树木及各种地被植物配植在一起,达到了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而在这种城市生态环境下,由于打破了物种间原有的生态平衡,往往给病虫害的发生和相互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因城市园林的特殊性,城市园林中的病虫害防治就要不同于农作物或其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要考虑到一下几个方面:(1)既要有维护好生态系统、控制病虫害的观点,又要在防治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病虫害生态因子的变化,如喷一些农药防治时,会造成天敌受损。故在对病虫害防治时,要求控制在观赏允许受害水平之下,尽量少施农药,对害虫最好不要彻底消除,为其天敌作过渡寄主。(2)保护环境,多种方法协调预防:采取多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协调 ,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选用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农药,多采用生物农药制剂,以致保护城市环境少受污染,不受污染的境界。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从多方面采取好措施,以满足城市居住生态环境的需要,主要从包括植物检疫、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做好植物搭配、加强栽培管理,以及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采取措施。

1、植物的检疫: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力度的加大,引种和苗木的调运频繁,园林病虫害的传播机会大增,这就要求加大检疫力度,坚决杜绝引进有病虫害的苗木。

2、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不同树种对于同种病虫害的受害程度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多选择抗病虫害强的品种,一般乡土树种在本地区的抗病虫害都较强,应多采用乡土树种。

3、在种植设计时做好植物品种的搭配:对一些互寄生传染的植物品种,设计种植时要避开,做到配植合理,提高植物对自然灾害的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及蔓延,例如在园林绿化中常常将桧柏、侧柏与梨或海棠配置在一起 ,造成海棠锈病大量发生;烟草中花叶病毒能侵入多种树木,在花坛中,多种花卉混栽导致病虫害流行;苹果、桃、梨、樱花混栽可减少食心害虫危害,毛白杨、白蜡、槐、臭椿等混栽可减少和阻止光肩天牛扩散。

4、加强栽培管理,提高花木自身抗性:(1)加强肥水管理:是一项重要措施 ,能使植物健壮生长,提高其抗病虫能力,合理施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以便杀死虫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无机肥要适量,以免造成植物徒长,抗病能力减弱,或引起其他病虫害,(2)对栽培地进行隔年轮耕栽培,论耕栽培是一种原始而又有效的防治病虫害措施,因轮耕植物为非寄主植物,而使原栽培地中的病原微生物找不到合适的寄主,而造成数量减少,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3)加强正常养护管理,改变生态环境,及时中耕除草、调节温湿度,合理灌溉,及时清理病虫害枝叶,集中烧毁清除,合理修剪,保持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危害,园林工具注意消毒后使用,避免重复感染。

5、以虫自身特点,采用物理机械防治:(1)利用人工捕杀,人工摘除袋蛾越冬虫囊、挖除越冬虫茧,利用刀钩等工具,砸毁虫巢,钩捕幼虫,剪除网幕或摘除有虫的叶子等方法。近年来,我市采取此方法防治天牛、合欢吉丁虫、美国白蛾等虫害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诱杀法:①采用气味诱杀,利用糖醋酒液诱杀地老虎、粘虫以及蛾类等害虫。②气味诱杀,如用新鲜的直径4cm以上的柏树枝,诱杀柏树双条杉天牛成虫和柏肤小蠹,就是利用它们对长势弱的柏树释放出的气味极为敏感来诱杀。③设置潜伏诱杀,如入侵性害虫美国白蛾,以蛹潜伏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上和表土内越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时,在距离地面1---1.5米树干上绑缚一圈稻草诱集下树老熟幼虫在围草中化蛹,然后在蛹羽化前解下围草烧掉,消灭它们。如产卵,可于幼虫孵化危害期将饵木烧毁,可用草绳缠绕碧桃、榆叶梅、桃树树木基部,引诱红颈天牛成虫产卵,于幼虫孵化期解下草绳烧毁。④紫外光诱杀,近两年,我市多处公共绿地采用弧光灯诱杀金龟子,地老虎成虫、蛾类等,大大降低了蛴螬、地老虎在公共绿地的危害,如连续多年捕杀效果更好。⑤黄板诱杀,有些昆虫喜黄色,如蚜虫和白粉虱就有强烈的趋黄性,常采用悬挂涂满胶水的黄色胶板诱杀它们。⑥设障截杀,一些害虫为安全越冬不得不躲藏在树下面的土里或石缝中,春天来时,它们再爬到树上,抓住这一特点,在害虫出土上树时,在树上围一圈塑料布,并往塑料布上喷药,截杀害虫,比如草履蚧即可用此法。

6、保护天敌,利用天敌,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既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也不污染周围环境,在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其控制害虫不仅可改变生物群落组成,直接消灭大量病虫害,而且对人畜无害,不杀伤天敌,不引起病虫的抗性,不会引起虫害猖獗,对病虫能起到长期抑制作用。(1)以鸟治虫,保护益鸟,在城市树木上设置人工鸟巢,增大鸟群数量。(2)以菌治虫,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繁殖快、用量少,不受园林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的限制且持效长等优点,目前通常使用的是苏云金杆菌。(3)以激素治虫,在应用时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掌握病虫害发生期、危害范围和发生量;②指导适时施药,减少防治次数和施药范围,有利于天敌繁殖,减少环境污染;③及时发现害虫及扩散区域,便于及时扑灭。生物防治,特别是近两年美国白蛾在我市开始发生,我市积极采用周氏啮小蜂,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在老熟幼虫期和蛹期放蜂。

7、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化学农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及杂草的一种方法,在目前的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中,还是一种主要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特点是:一般受季节性限制小,杀虫快,效果好,使用方便,适于大面积成灾害虫。但往往易引起环境污染,杀伤昆虫天敌,使园林植物产生药害,并使部分害虫产生不同的抗药性。在化学防治中要多筛选不污染环境,易分解的化学农药,如烟参碱乳油,它属于植物性杀虫剂其最大优点杀虫广普对人畜低毒,在自然界易分解,不污染环境,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特别适合城市园林中病虫害的防治。

论述生物防治的优点范文3

关键词:园林;绿色植保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园林绿色植保的措施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转变植保观念,推行绿色植保是当务之急,要允许害虫的适量生存,将园林害虫合理控制在不产生影响园林景观效果的范围之内,做到有虫无害。坚持“预防为主,依法治理、科学防治、促进健康”的绿色植保方针。通过合理配置,植物检疫,病虫监测,合理种植,施肥,修剪,灯光诱杀,清园消毒,保护和人工释放天敌,使用生物药剂等各种调节因子和限制因子,创造良好的园林生态环境,最终利用栖息在园林绿地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达到减轻害虫的为害程度。

1.1加强植物检疫,杜绝检疫性病虫因苗木调运而进入 首先要了解园林植物病虫的检疫对象及产地,尽量避免到有检疫对象的产苗区调运苗木。其次要加强调运苗木植物检疫工作,在调运苗木时,一定要取适量的苗木样本当地植物检疫部门对苗木进行检疫,开出检疫证明,有条件的还要自行对调入的苗木进行检疫,这样可以从源头上杜绝病虫害的蔓延和传播。引进外来品种对植物检疫尤其重要,可以避免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以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2 加强病虫测报工作,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过去我们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坚持以“有虫治虫、无虫防虫”的消灭论方针为指导,对园林病虫没有很好地进行测报监控,一旦发生病虫,就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施灭杀,有时一次未杀死、杀灭,就加大用药剂量和增加喷药次数,如此盲目药防,既造成防治成本居高不下及病虫的抗药性不断提升,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这有悖于园林绿化的宗旨。只有建立科学的病虫监控体系,摸清病虫的发生规律,掌握病虫最佳防治时期,尽量使用生物杀虫、杀菌剂及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以尽可能低的投入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从而避免盲目防治,使园林植保工作从消灭走向控制。

1.3采取合理种植、施肥、修剪、灯光诱杀等措施,综合治理园林病虫 ①在园林规划设计时,体现绿色植保理念。植物配置时丰富植物品种,体现植物多样性,坚持乔、灌、草的立体搭配,极力营造相对稳定的人工生态绿地系统。在植物配置时,多考虑适应能力强、抗性好的本地乡土树种,尽量避免单一品种的配置方式,消除病虫害暴发的隐患。同时避免会诱发病虫发生的植物混栽或邻近栽种,减少因人为因素而诱发病虫害;②在选购苗木时,应选购健壮的苗木,其抗旱能力,抗寒能力和抗病虫能力强。种植后加强肥水管理,这样栽种的苗木恢复快,生长健壮。反之,苗木长势弱,抵抗力低下,为各种病虫的侵染为害创造了有利条件;③长势旺盛的树木加强修剪,是养护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蔓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针对不同的树种,不同的病虫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有针对性地控制病虫。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金叶女贞、小叶女贞等因栽植过于密闭,发生了严重的粉虱危害;十大功劳因过于密闭,发生严重的白粉病危害;大叶黄杨发生严重的炭疽病危害,多次药防无功而返。为改善其通风透光的条件,对其进行重剪,将修剪下来的病枝全部清除,大大降低了病虫源基数,后期加强肥水管理,并喷施多菌灵和灭幼脲进行预防。通过以上措施,苗木逐渐恢复了长势,病虫得到了很好控制;④N、P、K 元素是保证树木生长健壮必要条件。但 N 肥施得过多,树木徒长,组织疏松,易导致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等发生;增施有机肥和适当增施 P、K 肥,是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的有利措施;⑤冬季对树木进行清园消毒工作,在园林养护管理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植保措施;⑥针对蛾类昆虫的趋光性和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这些特点,利用频振式灭虫灯诱杀蛾类的成虫,在绿地上插放黄板,可杀灭粉虱;⑦天敌是平衡园林生态的重要因子,它通过寄生、取食等,影响害虫的消涨。因此,我们尽量少使用化学防治,如果确实要使用,尽量选择低毒农药,合理使用浓度,有意识地保护天敌。有条件的还可以人工释放天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2.园林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

2.1园林规划设计是实现园林绿色植保的根本

2.1.1在树种选择上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园林植物配置上要以乡土树种为基调和骨干树种,形成本地的特色、个性和风格。外来树种必须经过引种实验成功后方可大量种植,树木引种必须有序稳妥地进行,不能以外来树种替代乡土树种。

2.1.2绿化植物的配置必须适树适种,以树为本,符合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植物栽植要根据本身适应性,栽植位置的确定如果违背了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被栽植物就容易发生病虫害。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栽树种对实现园林绿色植保是相当重要的。

2.1.3植物种类要多样化,种植结构要复层化。种植设计必须着眼于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保护,而不是在园林绿地中多引进几个品种。

2.2无公害防治是园林绿色植保的核心无公害防治是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不产生公害的防治,主要表现在药剂的应用上。在药物品种上,选用不污染环境的药剂,如信息素、生物制剂、植物源药剂、矿物源药剂等:在施药方法上,选用漂移性小、利用率高的高效施药方法。如静电喷雾、超低容量喷雾等:在施药部位上.选用内吸输导和封闭熏杀等药剂,在对环境和人体不直接造成危害的部位施药,如虫孔插毒签、土埋颗粒剂、树干注药、干茎涂环等;在药物剂型上,加工成不直接毒害人体的剂型,如微胶囊包衣剂等。

2.2.1毒饵诱杀害虫许多昆虫的成虫由于取食、交尾、产卵等原因,对一些挥发性物质的气味有着强烈的感受能力,表现出正趋性反应,利用害虫的这种趋性,在所嗜好的食物中掺入适当的毒剂制成各种毒饵诱杀害虫.如糖醋液等。

2.2.2信息素诱杀害虫具有高效、无毒、无污染、不伤天敌、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使用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可进行虫情检测、大量诱捕、干扰成虫、降低繁殖率等直接消灭害虫。公园、苗圃、森林等连片大绿地采用棋盘式分布。带状绿地采用上风口设置,行道树采用点线状等距离分布,低矮植物以稍高出植物顶部10~20cm为宜。设置数量因剂而异,取决于单个引诱剂的有效诱捕范围(足以引起雄蛾反应的范围),以每个诱捕器能发挥最大作用为好。

2.2.3利用纳米汞灯诱杀害虫该灯能发出一种人眼看不见而昆虫能看见和最敏感的350nm电磁波,其引诱距离远.诱捕害虫种类多,诱捕率高,对益虫的影响小。

2.2.4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利用天敌生物和有害生物(害虫)进行直接竞争,互相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利用天敌生物产生某种抗生素或毒素的抗生作用,杀死或伤害病原物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利用天敌生物(瓢虫、草蛉、小花蝽、寄生蜂、寄生蝇、益螨、线虫等)的扑食性和寄生性杀死或伤害害虫,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2.2.5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害虫防治害虫可用Bt乳剂、白僵菌、绿僵菌、拟青霉菌、阿维菌素、线虫等,防治病害可用井冈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土霉素等。

2.2.6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如利用印楝素、川楝素、烟碱合剂等防治害虫,用银杏酚酸和白果酚防治炭疽病等。

论述生物防治的优点范文4

关键词:草地保护学;课程建设;南方;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86-03

草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之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草地是生态环境的载体,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拥有天然草原面积3.9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4%,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4.26%,占世界草地的13%。草地是我国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我国为世界第二大草地资源国。此外,我国人工草地栽培面积也在迅速扩大。我国草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说明草业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草业在我国是新兴的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诸如草地病虫害导致的草产品质量总体不高、产量普遍偏低,而目前草地病虫害管理的方法相对单一,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存在环境安全、产品安全等问题。草地保护专业人才的缺乏,影响和限制了我国草产业的快速发展。

《草地保护学》是以保护草地免受病、虫、草、鼠害等危害为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的治理技术,确保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草业科学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主要面向饲草生产、高尔夫球场及园林绿化等领域,从事这些领域的工作,都需要了解和掌握草地病虫害的相关知识。此外,国家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作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而草地保护人才正是草产业、畜产品安全生产的卫士,保证草产品的安全就是保障畜产品的安全。所以,草地保护应着力服务“四大安全”,即草业生产安全、草产品质量安全、草地农业生态安全和草业贸易安全。《草地保护学》课程也应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培养胜任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人才。

近几年,扬州大学草业科学教研室分别从《草地保护学》的教材选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南方《草地保护学》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获得了较好成效。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做好教材的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选用的教材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所选用的教材必须是近几年公开出版的,获的公认的教材。因此,在选用刘长仲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草地保护学》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蓝本的基础上,将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李洪连和徐敬友主编)、《农业昆虫学》(洪晓月和丁锦华主编)以及甘肃农业大学主编的《草原啮齿动物学》作为主要参考书开展教学。刘长仲主编的《草地保护学》资料信息全面、论述经典,且每章后都附有该章内容小结、复习思考题。全书最后还附有所有参考文献,全面地收集了教学内容相关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论文,以便于学生查阅、学习。另一方面,适量引入《草地保护学》的新科的研成果方面的内容,去除了一些过时或陈旧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课程组还收集了大量授课多媒体材料作为辅助教学材料,如录像光盘“昆虫帝国”(英国广播公司制作)、植物病害诊断方法汇总视频等,备受学生欢迎。

配套使用的实验课教材是由本课程组教师根据南方草地病虫害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验室标本资源等情况自编的,并且每年修订编写一次,始终保持着内容的针对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教学内容必须要适应时代需要,增加教学新内容,以避免与生产实际脱节。以往各农业高校的草业科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大部分为《草原保护学》,其教学内容以天然草地、草原的病、虫、鼠害及其防治为主要内容,适宜于北方高校使用,而南方由于没有草原,且天然草地很少,且多为草山草坡,与北方草原区别甚大,如果仍然开设《草原保护学》显然不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此外,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饲草、草坪种植也成为南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人工栽培饲草、草坪植物的病虫害等内容在南方农业高校《草地保护学》教学的内容中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并逐渐形成特色教学内容。

在《草地保护学》教学内容中,除保持病虫害诊断方法等作为重点内容外,还需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及各种防治技术方面的教学,尤其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其具有不污染环境、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其他生物安全等特点,在当前食品安全全民关注的时代背景下,正越来越受重视。因此,这部分内容应该在教学内容体系中重点突出,并将目前世界上新的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方法充实到当前教学内容中去。为了做到这点,本课程的授课教师经常查阅参考资料,了解世界最新的植保知识、科研成果,同时和植保系的专家经常沟通、了解。在教学中,对一些典型而难防治的重大病虫害,则采取研究性教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制定防治方案后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对该类病虫害的诊断和防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一)提倡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是指采用教学团队(分工明确、协调统一)来组织教学,譬如不同种类的病害、昆虫、杂草等可安排不同的老师讲授。一方面教师根据学术专长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利于学生掌握与课程教学各模块相关的最新学科科研进展,使教学知识更全面、更精深;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和不同风格的老师(讲授方法不同、阅历不同、认知程度不同、科研方向不同)交流、沟通、对话,学习到多个老师身上的优点。

(二)尝试参与式教学

大学授课有3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满堂灌式教学,学生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第二种境界是展示型教学,即通过演示、展示等形式来配合讲授。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理解性地学习,但仍没有改变“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的局面,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第三种境界是参与式教学,某些时候可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讲课、老师点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学生课下就会查阅相关资料、认真思考、相互讨论,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学能力逐步提高。课前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专题(譬如生理性病害的诊断、化学防治的利与弊、生物天敌的利用问题等),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每次上课安排1~2位同学做5min左右的专题小报告,老师和学生进行点评、讨论后引出新课内容。通过上台汇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得到锻炼。一些任务可分小组安排,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大学阶段学习知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加快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传统板书教学的拓展和补充。多媒体网络化教学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单调、呆板的讲解趣味化、灵活化,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减轻教师的负担。

《草地保护学》课程内容涉及草地植物病害症状、病原物形态等,如果只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必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课件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将大量高质量的草地植物病害症状、病原物形态特征、草地主要害虫以及草地有害啮齿动物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在课件中还会穿插教学短片以及病害发生、侵染过程的FLASH,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能更生动、直观和形象地表达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扬州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下,本课程组教师将网络课程引入课堂,将《草地保护学》课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在《草地保护学》课程网络课堂中,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资料图库(草地植物病害图库、草地植物昆虫图、草地啮齿动物图库和草地有毒植物图库)、授课录像、电子教案、在线作业、师生交流平台、实验课程、习题题解和参考资料等内容。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的方式自学,学习在线课件、下载授课录像和实验课教学录像、网上做作业、网上提问、网上提交作业等。授课教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上网更新内容,并在线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四、《草地保护学》实践教学的建设

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之前,扬州大学《草地保护学》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非常滞后,实验室数量较少,实验设备不足,标本更新也严重滞后,部分校内实践基地缺乏维护,校外实践基地不稳定等;其次,实践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主要采取“教师讲解―标本展示―学生模仿”的方式,整个实践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简单操作、验证,缺乏参与实践的学习热情;第三,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各个环节没有有机结合,缺乏系统连贯性,大多数教学内容局限于《草地保护学》实验指导书中常见病虫害的辨别,学生缺乏对未知病虫害的诊断能力;其四,实践教学考核不科学:实践教学环节成绩评价没有规范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影响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

(一)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草业科学专业的班级以个人“责任田”为单位,建立起个人校内实践基地。2014年,草业科学系在扬子津校区试验田专门划出10亩试验田作为校内草业科学本科生实践基地,以班级为单位,下设5~6个生产小组,每个生产小组根据专业课程需要,结合兴趣爱好,分别建立饲草生产试验田和草坪实践试验田,自主决定种植品种。从选种、整地、播种、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最后收割、产量和品质测定,全部由生产小组自主完成。在生产实验中遇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具体阐述的细节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提高了实践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今后在学习和科研中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此外,牧草标本园、牧草(草坪草)种质资源圃等校内实践基地在开放式实践基地构建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校内还定时借用植保系的“昆虫展览馆”“植物医院”和“病虫标本馆”等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草地保护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此外,联系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草业科学系根据学校有关要求和实践基地需要,在扬州周边地区的高尔夫球场、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扬州大学后勤集团公司、安徽秋实草业、南通天马马术俱乐部、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建立实践基地,并建立双方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签订合作培养计划,为草业科学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条件。

(二)加强构建网上实践教学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实践教学的网上平台,能对实验过程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流程等有感性认识,实现以学生自主型实验学习目标为重点,构建基于网络条件下的实验教学信息资源库。包括:本课程基本情况和教学模式介绍区;在线病虫害诊断训练;操作流程观摩模拟学习区;草地植物病虫害识别与控制观摩仿真区;师生在线互动区;其四,在线考核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实现模拟展示多种化学保护实验情景及化学实验问题解答,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有毒、有害的“实验”,并组织他们对实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严谨性。

(三)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实践课程考核多为根据学生递交的书面实践报告、实践总结给出成绩,刻板而陈旧,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抄袭他人的实践报告和总结,且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大同小异,无法拉开成绩差距。因此,构建一套与实验教学环节、课程体系调整相适应的考核方法十分必要。本课程组根据《草地保护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考核体系,包括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标本制作、互动式专题讨论、实验报告等,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以及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如,随机选取鲜活的实物标本,考查学生对生产中重要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能力;每阶段实践结束后,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以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实践成果等。在以上过程中,提升学习笔记、实验报告、讨论讲座、实践成果展示等的计分比例,突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五、结语

草地保护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影响和限制了我国草产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为培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并能胜任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人才,有必要加强建设《草地保护学》等主干、基础专业课程。除了提高理论教学水平,更应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不仅由于实践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及思考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保障。扬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通过对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更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通过不懈努力,《草地保护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教学效果得到督导、学院、学校有关部门以及实习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韩建国.草地学[M].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105.

[2]庞丹波,李生宝,潘占兵.草地害虫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4,(18):138-144.

[3]刘长仲.草地保护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7):1-3.

[4]祁芳,李岗生,崔美香.植物保护现状及农业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3):101-103.

[5]朱丽梅.园艺植物保护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2005,21(2):98-100.

[6]王靖,郑喜清,路慧,朱圣杰.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保护学教学建设与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9):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