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现今,人们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以及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的标准和要求,甚至造成一系列对环境及生态产生很大不良影响的问题,对人们的安全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大力倡导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资源消耗以及能源枯竭等各种不良问题。想要最大程度的优化和维持我们现有的生态环境,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可以说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本文就此提出自己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和观点。

一、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首先,这两者之间的推动力有着一定的区别。循环经济着重于将整个社会的事物都进行循环利用,无论是在生产过程或者消费流通过程中都大力推行对物品进行充分的利用,秉持不浪费的基本原则。比如,企业将矿渣用来制作建材、农业运用生物质能来制造所需使用的沼气、而个体则进行二手交易,让循环经济拥有能够使其不断向前推动和发展的内生力量。而对低碳经济而言,其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合理的控制。因为控制气体排放并不属于生产过程的环节,更不用说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因此市场以及企业很难能够直接的应用低碳技术。由于化石能源的消耗过于庞大,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可再生能源等各项低碳技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发现,但是就目前技术而言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国家强制力对低碳市场能否顺利且有效的进行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简而言之,国家强制力是低碳经济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其次,如何有效使低碳经济得以广泛推行以及温室气体控制排放的责任分配问题都让其与政治层面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无论哪个国家都应该肩负共同的责任,但是责任与责任之间又有着不同之处。由1997年制定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产生法律效益的《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颁布的不拥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无一不代表着国家的政治意愿以及对低碳经济的大力推广和重点关注。也就是说,只有各个国家通力合作,各国的政府携手共进,对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够有效的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控制,并且实现以其为重要目标且不含任何政治色彩的低碳经济。再者,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所关注的领域以及评价体系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就像我们都了解的一样,循环经济所注重的是从源头开始进行有效控制,对“减量化”进行重点突出,由各能源的开采开发以及生产的领域开始着手,对资源的投入进行有效控制,一定程度受伤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最终目的。因此循环经济的本质其实是将物质进行循环使用,并且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以最低的能源损耗以及最小的环境代价而获得最大的社会收益。而低碳经济的关注点则主要放在能源区域,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改善大气温室效应以及环境气候恶化等不良问题,维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保障不会发生不良气候变化,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因此这两者的评价系统及指标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二、循环经济是使低碳经济得以有效实行的最好选择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两者都是目前被国家和社会极力推行的一种良好经济模式,其本质是以市场机制作为其基础,并且通过制定的制度以及政策进行创新,然后融入一定的新型科学技术,从而使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兴经济发展模式,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都知道,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最开始就对源头控制进行了的强调和关注,着重实现“减量化”,由资源及能耗的开采开发以及其生产的领域开始着手,减低投入成本的同时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对废弃物资源化以及再利用的推广力度。我国的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使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等领域实现减量化、生态化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并且实现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的有效整合和统一。所以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本质和目的可以说是一样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低碳经济的出发点主要是改变能源结构并且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从而改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得能够的使用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从严格的科学层面而言,它只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不能够代表循环经济的所有内容。

三、对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进行整合的有效思路和策略

(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进行整合的有效思路

第一,把低碳经济作为填补循环经济的能源缺口,并且将循环经济所形成的经济效益作为能够有效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如果这样,那么仅仅推动循环经济所不能突破的化石能源循环困境就可以得以顺利解决,因为低碳经济所需要的低碳和零碳等新能源开采开发和利用正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低碳经济单独发展所面临的现实经济效益问题也能够由循环经济有效解决,并且还能够对个人的低碳消费以及企业国家的低碳生产流通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和推动,从而使得我国低碳产业能够顺利并成功的发展和实现。第二,在详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以及政策的时候,应该结合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所需要满足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从而使其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预期作用,大力倡导可以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将两者充分的结合以得到更好的成果。

(二)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的良好策略和方针

1.加强法律执法力度,创建严格组织体系。首先要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且大力加强我国的执法力度,从而给循环经济低碳化提供更好的实施平台。就当前我国法律法规而言,除了其的分类不够细化以外,还有着其他的不良问题,比如法律手段不强,只有大力加强执法力度,才能够使循环经济低碳化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其次,要创建循环经济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企业所制定出的减排目标进行统一的严格要求,创建严格有效的评价体系,并且保证指标检测手段必须科学、有效。以此同时,对建立的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产业、工业园以及示范区等地点也要进行仔细的探索和调查,并且根据其运行机制制定出能够有效加强循环经济低碳化推广力度的方法,呼吁城市或地方进行广泛推行。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注重资金分配。第一,依据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共同面对的难关,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进行严格的控制,与此同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二,建立起将市场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低碳经济单独发展所面临的大部分难关都是由于市场失灵所导致的,因此政府能否正确、合理的创建出适合市场稳定发展的环境尤为关键。第三,在各项资金方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能够有效促进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的相应经济政策。3.加快生态化技术研发,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我国循环经济低碳化的发展模式应该与我国目前和未来的能源环境相结合,应该合理降低我国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从而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损耗。并且加强对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循环利用再生能源的使用力度,以此有效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因为要对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基本配置所需要的庞大资金以及建设所需周期等各种因素进行仔细的考虑,所以在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由此我们在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能源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且还要将其结构与能够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方法进行整合和统一,使二者能够共同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运用低碳、技能以及减排等重要技术,最大程度上提升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损耗,实现节能减排的预期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低碳化的发展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单独推行循环经济或者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难题,从而使得两者能够共同发展,创造双赢的局面,展现出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所产生的矛盾进行合理解决的智慧之光,并且大力推行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也拥有一定的战略性和前瞻性。

参考文献

[1]孟赤兵.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J].中国科技投资,2009,06:66-68.

[2]韩宝华,李光.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J].云南社会科学,2011,02:67-72.

循环经济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企业  循环经济  发展 模式 分析

0 引言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的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1962年受宇宙飞船的启发提出,但其诞生后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才逐步成为一些国家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的首选模式。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

1 发展循环经济是历史必然

1.1 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1.2 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3 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1.4 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1.5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2.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2.2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 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瞽,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2.3 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 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4 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 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3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分析

3.1 管理支撑

3.1.1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3.1.2 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3.2 制度支撑

3.2.1 计划和布局制度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

3.2.2 市场准入制度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

3.2.3 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的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

3.3 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循环经济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农业跟自然生态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说农业就是一种生态产业。随着社会生态的危机的出现,它的发展跟生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变动、生态资源丰富程度的依赖越来越强。农业的经济效益在环境生态日益严重中相对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日益明显,并且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2000年的沙尘暴和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增产、增收,因此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减少生态环境对农业的饿影响势在必行。同时,我国加入WTO,对农业的生态化要求越来越严格,更应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们的农业只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也是我国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生态资源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使农村的发展基础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是我国农村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农村人口多,尽管消耗的资源所占比例很小,但是消耗量还是巨大的。与此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村的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将会使农村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会使农村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我国农村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能源资源支持我国城市工业的发展,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更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农民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民多,农村劳动力剩余过多,农民的劳动边际效率低,引起严重的农民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隐性失业,劳动报酬很低,有力无处使,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这是造成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循环经济能够重构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提升农村的生产方式。这样既可以为农村造就更多的就业机会,安置许多无业和隐性失业的农民,又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效率,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机会。

二、农村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就整个社会来讲,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资源审视,密切关注资源循环中的开采、消耗、废弃物产生、农业产业链延伸、资源再生等各个环节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农村循环经济也不例外。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以提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重点,尤其是对生物质能和微生物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时时处处考虑节能降耗;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实行资源化利用,实现种植业生产所积累的生物资源全程化利用,畜禽养殖业低排放与粪便利用的资源化;在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实行清洁生产,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增加价值链,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重点关注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内生延伸与产业联动,加强农业产业循环链整合思路、途径与模式,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在再生资源环节方面: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地农药用药及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过量、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同时,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以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形式逸失到空气里。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着力建设循环型社区,开发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利用能源,减少外部能量输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农村社会生活的“干净化”消费,改善生活环境。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近期,应重点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链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高效利用与废弃物再生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等层面,开展整合与集成研究,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的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无废、少废及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

三、农村循环经济的合理框架和典型模式的探索

生态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态系统,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就是要根据生态循环再利用、再生产的循环链的原理来抓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探索和推广农村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只有从资源、环境、产业与消费以及综合循环经济的角度,探索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统筹规划农业与农村产业、农村生产与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深入研究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与重点领域,才能合理构建循环型农村经济体系。

农业是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农业还包括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因此,农业循环经济框架可以从“四个方面”为主线来形成,即以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畜牧、水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牧、水产加工循环经济链条,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原料,加工企业要采取先进节能、无污染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的比较效益;以林业及其加工业为依托的林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秸秆循环经济链条。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一书,总结了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主要产业发展模式以及障碍与对策,认为目前农村循环经济主要呈现四大产业发展模式: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循环生产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生产模式、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循环模式、区域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例如,北方的“四位一体”系统模式、南方的“猪-沼-果-猪”系统模式等,都是我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比较具体而典型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贵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四、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农村循环经济更被专家称为化解“三农”问题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在我国被提出并重视后,大都把视角放在城市工业上,其正确性是毫无怀疑的。由于循环经济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业不循环发展造成了严重工业污染而逼出循环经济的。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农业大国,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我国的农业生态、农村污染、农民人均资源贫乏,都有待循环经济解决。因此,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要突出农村,要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来解决“三农”问题。建立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的粪便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与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在全国开展示范工程建设,以带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广泛应用。

国家应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辟资金渠道,建设若干领域的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总之,农村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和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方式,在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突出的“三农”问题的有效经济模式,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农村的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解振华.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循环经济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绿色产品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循环经济的基本趋向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变。最近,中央把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一项紧迫工作。

1 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1 循环经济是解放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就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来看,存在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态势,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矿产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美国的1/8,人均占有能源水平更低,原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6%,天然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并且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又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我国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源比发达国家甚至其他发展中国家高得多。由于生产中能源等资源利用率低,造成废弃物的大量排放,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70%以上是工业污染。循环经济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中将产生重要的作用与深远影响。

1.2 循环经济是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我国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程的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来带动经济高增长。目前我国既没有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和环境容量,也经不起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废物产量的最小化甚至零排放。因此,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减少经济增长对对资源稀缺的压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1.3 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的重要障碍。由于我国经济整体环保水平较低,在外贸领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一些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由于在生产、包装、使用等环节的环保要求偏低,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污染产业、有害物质和外来物种入侵将对我国国家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增强我国环境竞争力,实现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1.4 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要实现生态文明。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使可持续发展能力部队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表明,我国如果继续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目标无法实现,而且由于经济建设的资源环境基础的制约,物质文明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对策

循环经济是集技术、经济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科技人员和公众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不懈努力和广泛参与,而且需要资金、技术、法律法规、道德文化等诸种环境和条件的强力支持和有效保障。

2.1在战略对策方面,一定实现循环经济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资源型经济模式想循环型经济模式的转变。要把以资源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资源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生态经济模式,就必须选择减少物质资源消耗的方式,选择以无形的、边际效益递增的知识资源替代有形的、边际效益递减的物质资源;从非生态效益型经济转变为神态效益型经济。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发展模式为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从非环境优化型经济模式转变为环境优化型经济模式。注重以开发知识资源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知识经济,通过经济活动的知识化转向和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减少经济活动中物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2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应当成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主体。政府应当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财政等手段,规范循环经济,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政府可以通过制订、颁布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完善政策体系,可以使用经济鼓励和刺激手段,如价格、税收和财政手段等,刺激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此外,循环经济要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建立一套绿色保障体制,而这离开政府的推动是无能为力的。

2.3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在建立和发展循环经济方面,除了要结合我国国情外,应该积极汲取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和科学做法,尽快研究完善和制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和法规。

2.4积极开发绿色技术体系,努力构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生态工业园区就是要在较大的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把不同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相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织。因此,要推行绿色生产技术,就必须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发展生态工业代表了未来工业系统的发展方向,创办生态工业园区是一条有效且可行的途径。建立绿色技术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并且使工业按照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绿色产品”到“绿色市场”方向发展。同时在生产中,要建立以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为中心的先进制造模式的确立和完善。最后在各类企业之间要形成和建立相互交流纽带的“生态工业链”,并形成高级的生态工业网络系统,最终达到“循环型经济”的目标。

2.5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大力倡导绿色需求与可持续消费。应该重视和借助科学普及和教育以及舆论传媒等各种方式和手段,强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理念。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循环经济理论和环保法规,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理念。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在21世纪,我国的发展也将受到资源与环境的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杨艳琳.资源经济发展.科学出版社.2004(09).

循环经济的发展范文5

“低价厚报”渐成报业主导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出现了空前繁荣。引人注目的是不断上演的“扩版热”、“价格战”等把报业竞争推向白热化,其中,“低价厚报”一度演化为主导中国报业发展的常规模式。

盲目扩版,不计成本 据统计,1995年至2005年,全国报纸由2202种降为1926种,但报纸印张总数却由359.6亿印张增长到2005年的1460亿印张,增长了三倍多。报纸动辄数十版,甚至上百版,定价却通常只有几角钱。这还不算,促销期间还要打折赠物。很多情况下,扩版不是以市场论证为基础的理,而是为扩版而扩版。在同质化严重的报业市场,这种扩版冲动很快会成为一种连锁反应,你扩我扩他也扩,没有赢家。

管理落后,浪费严重 成本意识不强,导致报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以人力成本为例,据统计,我国有近1/5的新闻从业人员处于空闲或半空闲状态,有1/10记者写的新闻是内容重复的。《法兰克福报》是全世界著名的报纸,只有400多名员工,其发稿量却是我国一些拥有上千员工的大报的两倍。

重复建设,同质严重 一城多报现象严重,各媒体在新闻资源、发行渠道上等各自为政,壁垒分明,同属国有资产的报业难以进行有效资源整合。甚至同一媒体内也搞重复建设,定位雷同,渠道分散,难以形成错位竞争和优势互补。

无序竞争,两败俱伤 无休止的新闻战、发行战、广告战使各方元气大伤,你死我活、赶尽杀绝的恶性竞争耗尽了报业资源,不讲游戏规则的不正当竞争,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利益。一个地区广告市场蛋糕每年增量的相当一部分被竞争双方为取得这个蛋糕增量耗费的成本增量抵消了,甚至前一个增量比例还没有后一个增量比例大。

“低价厚报”之痛

“低价厚报”模式是报业市场还不成熟的标志,甚至是一种由恶性竞争和盲目发展导致的畸形结果,对整个报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不利,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也是相违背的。

巨大的发行成本成为厚报“不可承受之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报纸并不是越厚就越好,而是有一个“度”,那就是成本核算。据了解,报纸每个印张的印刷成本在0.17~0.20元之间,如果以低点计算,一份4开56版的报纸是7个印张,印刷成本是1.19元,发行成本是报纸售价的36%左右,这样它的印刷、发行成本就达到了1.5元左右,而售价却往往只有几角,净亏损通常在一元以上。以此计算,一份发行量几十万份的报纸,一年就会有上亿元的巨额亏损。而要达到收支平衡,据测算,一份定价1.0元/份的报纸,广告收入至少要达到报纸成本的75%,定价0.5元/份的报纸,广告收入至少要达到报纸成本的83%,方能维持生存。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广告收入的比例还得增加。

“厚报”遭遇读者阅读极限 报纸的厚度必须根据读者需要。事实上,由于报纸同质化严重,以及新媒体的分流,读者的阅报时间一直呈下降趋势。据央视市场研究(CTR)的调查,2001~2005年,中国大中城市读者的读报时间从51分钟减为38分钟,读者结构也在老化,受众注意力越来越转移到网络等新媒体上。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对上海报业市场的一项调查显示,读者希望以0.5元买到的一份4开报纸的最佳版面量为32版。调查还表明,认为报纸版面越多越好的读者人数和认为报纸最佳版面量应该是16版的一样多;而且越是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的读者,越希望报纸“薄”一些。

这种模式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越来越薄弱 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低价厚报”的是广告的快速增长。统计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广告经营额从25.02亿元增长到1416.35亿元,增长了55.6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报纸广告收入年增长率保持在21.5%。广告收入成为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占到了整个报业收入的62.7%),而广告收入又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但从2005年起,报业广告大幅下滑,“低价厚报”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遭遇挑战,现在很多“厚报”采取了“瘦身”运动。除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房地产、医疗广告的影响外,报业在广告上受到的挑战还有:一是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等新媒体迅速兴起,大量分割报纸的读者和广告市场;二是随着体验经济、直接营销等新的业态形式和营销形式的发展,企业终端促销、展示会、公关活动等“线下广告”的开支不断攀升,减少了对报纸等媒体“线上广告”的投入。在这种形势下,报纸必须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优化自身的收入结构和利润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资源和生态之患 报业虽然不直接制造污染,但新闻纸的过量消耗却间接对生态造成巨大压力。目前,造纸业所用原料的90%来自天然林。据统计,全球造纸业每年吃掉6000万立方米的木材,是森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3倍。我国纸及纸板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造纸业每年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据悉,2005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231.67亿印张,折合用纸量524.45万吨,其中报纸用纸占总量的72.28%,相当于砍掉6064万棵20年以上的大树。除此之外,报纸对油墨等的消耗也是很大的。这就是在“显性”的办报成本之外,需要由社会承担的“隐性”生态成本,并且这个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扩张无度的“厚报”模式造成的。

发展报业循环经济的路径及策略

一是合理适度控制规模,提高有效信息量和发行量报纸的本质不是“新闻纸”,而是信息的载体,因此版面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信息量的相应增加,尤其在信息海量的网络时代,受众对信息的吸收也不是无限的,报纸应当靠“深度、权威、意见”构建核心竞争力。

二是深度整合资源,提高集约化水平 传统上对资源的利用往往是一次性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闲置。发展报业循环经济,就是要树立媒体“资源中心观”,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各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是以报纸内容为基础,拓展信息增值服务,拉长产业链,如数据库服务、顾问咨询服务、定制内容产品服务等。二是整合营销方式,由“二次销售”转向“N次销售”,对媒体资源进行多次、多级开发,实现最大化效益。三是发挥报业优势,走多媒体、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形成新的价值链和产业群。四是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合作,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路径。

三是以成本核算和控制为中心,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集团越大,管理的重要性就愈凸显。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在开展创建节约型集团活动中,仅内部使用残报一项,每年就可节支30万元。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造新的组织构架、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一个高效率、有活力的报业组织系统。这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和完善报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系统。集团的任何决策,都要以科学的财务核算为基础,不能盲目地铺摊子、上项目。

四是建立旧报回收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报业” 据统计,回收一吨旧报纸,可再造800公斤新闻纸。用旧报再造1吨新闻纸,所耗用的水、电、煤分别比用木浆造纸减少80%、50%、60%,污染总负荷也下降到木材造纸的8%以下。美、日、欧等的报团,都已把旧报回收做成了一项环保产业,创造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德国的废纸回收率已超过70%,日本达到78%,芬兰甚至达到100%。而在我国,废纸的回收率还低于30%。深圳报业集团从2004年开始了“以物换旧报”的报纸回收服务,为订户提供“征订、投递、回收”一条龙服务,打破了传统的发行概念,被列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五是靠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消耗 从技术的发展角度看,一种内容即时呈现、免于印刷和发行、阅读和携带方便的“电子报纸”取代目前的纸质报纸是大势所趋。这种绿色环保的电子载体的普及,将是报业的一个划时代革命,为社会带来巨大福音。

循环经济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 循环经济;途径;对策;陕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20-01

近几年,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按“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理念,各地纷纷提出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在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也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区域发展战略”,对陕南经济“循环发展”有了十分准确的定位。对于陕南地区这样的生态涵养地、水源保护区而言,面对该种新的发展思路和机遇,认真地思考循环经济的发展途径、对策等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1-4]。

1 循环经济概念及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1]。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减量、再生、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物质和能量,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通过把废物持续不断地变成为资源来实现经济数量型的增长。

2 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2.1 率先发展循环型工业

循环型工业是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一种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技术、高效率、高循环的新型工业[2],它实现了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基本路径,一是要抓企业内部的小循环,使企业运行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从不合理逐步走向合理。二是促进工业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的产业化。近期可重点发展废纸再生、废旧家电处理、再生建材、再生塑料、家具再制造、汽车拆解等项目,促进工业再生资源产业形成和发展。三是抓工业节能降耗,推广工业节水、节电、无废、少废和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四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倡导企业使用清洁原燃料,降低消耗性污染,推动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2.2 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是一种低投入、高循环、高效率、高技术、产业化的新型农业[3]。发展循环农业必须充分和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典型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物质再利用模式、减量化模式、资源化模式、生态产业园模式等。3 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发展循环型农业,要立足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现状,以初步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近期任务,以种植、养殖和沼气相结合的庭院经济模式,实现农户单位能量物质的小循环;以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生态产业链网达成中观层面农业能量物质的循环利用方式;以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能量物质良性大循环奠定基础,初步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循环型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具体运作路径:一是发展生态农业;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是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能源、水资源的节约。

对于陕南地区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抓园区建平台、抓项目搭载体、抓创新强支撑、抓生态作保障,聚集资源要素,做大产业规模,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循环经济对率先突破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一是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工业上,按照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农业上,围绕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建好基地,抬起龙头,提高品质,打响品牌,加快产业化进程。服务业上,大力发展物流、会展、文化等现代产业。二是加快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做好园区规划,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明确主导产业,使园区成为推动同业聚集、产品集成、产业升级的立足点,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陕南地区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陕南地区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环境质量的改善,绿色陕南这块牌子要比现在更亮。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高减排的监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山水林、天地人相和谐。

4 参考文献

[1] 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74.

[2] 李宏宇,周传蛟.对发展我国循环型工业的思考[J].学习与探讨,2005(5):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