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医学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医学方向范文1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安培力方向
任务驱动法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充分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的基础上,我尝试着在讲授“安培力方向”一节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探究模式进行教学。下面我将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的方法和点滴体会说明如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因为安培在研究磁场与电流的相互作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他,人们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称安培力。本节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安培力,会判定安培力方向”。可见,寻求“安培力的方向”判定的简洁方法是本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弄清安培力、电流及磁场三者方向的空间关系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尽量将课堂和思维还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寻求“安培力方向”的简单判定方法为中心目标,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主线,设置三项任务,展开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倡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积极解决面临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学生猜想是否正确,需要用实验来探究验证。教师指明:
任务一.探究安培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分享实验成果”的探究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讨论,验证猜想,发现问题,小组总结完成任务一的感悟。
任务二:探究安培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的空间关系
根据三个物理量方向要求学生画出正面示意图,让学生弄清安培力,电流,磁感应强度三者方向的空间关系,通过观察得出:安培力的方向即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电流方向垂直。在教师展示自制教具时,学生补充总结即安培力的方向垂直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所在的平面。还有人总结出“两两垂直”,这种说法是对还是错,让学生讨论。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起着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成功分解难点。
任务三:探究安培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间遵循的规律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构建三个物理量的立体模型并用橡皮泥固定。通过展示探究成果,发现四种模型通过变化满足同一个规律定则。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方法表示这个规律,水到渠成引出左手定则。从而成功完成任务三的探究任务。此环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课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三项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达成学习目标,能更好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由浅入深依次完成这些任务,同时每一个小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作相应的小结,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基本上弄清安培力,电流,磁感应强度三者方向的空间关系,寻找了判断安培力方向的简洁方法。最后一个任务是学生自我评价,小结任务完成后的感悟,这比传统的课堂小结更有针对性、更加真实、更具实效性,再辅以教师从学习内容、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的提升.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习潜能,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全面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将以前由教师讲解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在教师诱导下的探究成果,落实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发现了安培力,明确了安培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了安培力方向的判断,初步认识了科学探究的意义,体会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并且学会用课本中的知识去发现生活中的实例。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认为本节课设计比较好的是:
新课的导入。利用演示“旋转的水”实验,创造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激起好奇心。提出安培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为任务一的引出做好铺垫。
教具直观,组装模型便于操作,学生乐于接受,能感受到探究的成功地喜悦心情。
本节的亮点是在任务三中探求“安培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间遵循的规律”时,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构建表格中三个物理量的立体模型并用橡皮泥固定。通过展示探究成果,发现四种模型通过变化满足同一个规律定则---左手定则。这种做法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发现,又让学生自主寻找到问题的根源,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
不足之处:
探究实验中,动手实验时间有些短,教师还不敢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
每个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先让小组先汇报成果再给予点评,而不是直接点评。
运动医学方向范文2
关键词:高校体育;定向运动;意义和价值;构建思路
一、定向运动在贵州省高校开展情况
定向运动项目起源于北欧国家,在丹麦,瑞典已成为学校和军队的必修课程。但在我国还未普及。2002年定向运动出现在贵州省几所高等院校,如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这几所高校为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组建了定向运动代表队,但没有开设定向运动课程。2006年贵州省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定向运动成为其中一项比赛项目,当时有十二个代表队参加比赛,贵州省八所高等院校全部参加,遵义医学院也属其中一只代表队。2008年贵州大学针对特招生开设了定向运动课程。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对项目场地,器材的要求较高,2010年至今也只有三所高校开设了定向运动理论课。
二、体育系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和价值
定向运动项目是集健身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国防教育性于一体的智力与体力并重的体育项目之一。适合在校园、公园和野外丘陵地带开展。新浦新区大学城的建立,遵义医学院校园周边公园、校园等场地,为开展定向运动课程提供了良好的野外地理环境。学校领导重视体育项目的开展,整个项目的训练和比赛,都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近十年来定向运动成为遵义医学院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要得分项目。抓住有利时机推广和普及定向运动,积极开设定向运动课程,符合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工作的方针和政策,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教学改革方向,也符合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同时,还可以拓展学校社会体育系学生运动的内容和运动空间,促进社会体育系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不受限制,专业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学校社会体育系开设定向运动课程对于拓展高校体育系科的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遵义医学院社会体育系定向运动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定向运动课程作为一门单独的理论课程在国内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最早在体育系开设定向理论课较好的有广东肇庆学院、韩山师范学院。针对体育系科的学生而言,开设定向运动课程,最主要的是实践课和理论课两部分。虽然理论课只占整个课程的三分之一,但作为一门专业的普修课程,对课程的要求和标准要求较高。笔者从组建教学团队、制定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进度、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制定科学评价方式,教学条件与教学安全的保障措施等。从文献资料的结果分析和课程建设中的实际困难来看,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学生成绩的评价以及教学条件的保障都是定向运动课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组建教师团队,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目前,在遵义医学院没有开设定向运动课程,主要原因是没有专业的定向运动教师团队,定向运动训练队伍从2006年组建至今,学生对该课程尤为感兴趣,在贵州省院校中只有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开设了定向运动课程,大部分高校没有专业的定向骨干教师和有利的地理环境,没有开始定向运动课程,学校可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培养的方式,组建一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社会体育系开设定向运动课程打下基础。
2.科学合理地制定体育系科学生的教学大纲
对于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而言,如何制订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大纲非常重要。社会体育系每个年级45~50人不等,大部分教学分为甲、乙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定向运动课程的特殊性,应该在理论课上采用大班教学,实践课采用分班教学的形式进行。大纲的内容包含课程目的、任务、该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时数分配,也包含教学考试、理论和实践考试的比例,考试要求及内容等。
3.教学进度的制订,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并制订课程教学进度。就定向运动课程来说,设置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因为有了内容才能开展教学,笔者根据培养对象为社会体育系科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列出了36学时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参照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实施,理论部分(14学时),组建教师团队,提出本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要求及考核办法,定向运动概述,定向运动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简介定向运动器材(4学时),学习地图符号颜色,定向地图基本知识、定向运动技巧(2学时),指南针的使用,如何标定地图,确定站立点,如何利用地图确定行进方向(4学时),了解野外指南针定向,辨别方向的知识,野外生存方向辨别(4学时)。技术部分(22学时),定向地图与实地对比练习,结合使用指南针,以校园或公园定向图进行实际操作(4学时);校园定向体验,校园接力定向,每个人跑5个点;公园局部定向(4学时);公园或广场定向,短距离定向(4学时);校园百米定向在足球场(4学时);校园短距离定向教学赛(男生14个点,女生12个点),结合比赛介绍定向运动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介绍中小型定向运动会的比赛方法,组织分工及要求(4学时);专项技术考试,教师指导,研究生带领组织并学习(2学时)。
4.科学合理地组织定向运动教学
定向运动课程的开设,说简单只有体能训练和识图教学两大部分,但要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时不感觉枯燥乏味是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在定向运动教学时选择野外少点来锻炼学生体能,在校园短距离或中距离多点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等方式进行教学,避免学生出现跑得枯燥乏味、看得眼花缭乱的错觉。
5.制定定向运动课程考试标准,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由于定向运动课程是一门新开设的普修课程,每个学校体育系科都有着各自的考试标准和特色。笔者根据遵义医学院社会体育系学生对定向运动课程学习和平时识图能力,制订考试标准。理论部分考试占40%;实践部分考试占40%;平时总结(每一次跑图训练后写日志)占10%,对于一个优秀的定向运动员,每一次陌生地带穿越后写日志总结相当重要;考勤占10%。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分别达到24分以上才合格,否则定向运动普修课程重修。
6.教学保障措施和安全措施
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离不开教学保障措施,如场地、器材、教材。遵义医学院开设定向运动课程,场地占优势,校园周边属于丘陵地带,有开阔的可跑树林和公园等。器材虽然没有电子打卡设备,但可以通过老式钳式打卡器,或制订点标旗下特殊的符号保证教学顺利开展。教材的购买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定向运动实践部分经常在野外进行,所以对学生的安全问题做好预防措施并提前备场地,课前教师应该熟悉整片场地,对每个点标、每条路线进行走访、观察,预防学生在场地上受伤。备学生,教会学生一些野外自救方法和野外奔跑方法等,要从第一节课就对学生灌输安全思想,使学生认真树立安全意识,在每次课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积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安全工作应急处理预案,使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在遵义医学院社会体育系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运动医学方向范文3
关键词:示范建设;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流态势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78-001
1.我国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主流态势分析
1.1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目标
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当前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掌握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丰富医学生体育保健知识,走与医学相互渗透与融合的体育课程改革路线,逐渐成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重要的目标取向。
1.2“医体结合”型体育课程模式初探
体医结合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的一个特殊模式,也是医学院校一项带有重要指向性的事业。怎样发挥体育学科和医学专业的综合优势,形成独有特色的以医为主、体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育与医学间怎样相互融合和渗透;体医结合,如何以医为本,使体育最大限度地为医学、为健康服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找准结合点是体医结合的关键所在,基于结合点来分步实施。目前,健康评估、运动处方、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医学营养、保健体育,就是体医结合的典型例证,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实现体育课程革新。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教学实践,使医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保健体育的手段与方法,综合运用体质测试、运动处方,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身体锻炼。
人们基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需要,为体医结合提供了发展机遇。体医结合,面向医学,服务健康,将会成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对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目标重新定位,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变原来的内容和模式,重视学生体医结合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使体育课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医学和健康。
2.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流态势分析
2.1“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概念界定
据骆伟,翁惠根的研究,将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界定为:以学生当前所学专业、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及完善从事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相关身体素质、终身锻炼能力、职业体能以及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而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内容之总和。
2.2“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初探
当前,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该项模式对比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大致有三个取向:首先,课程目标从重视运动技能传授逐步朝着注重健康和职业能力的方向转变,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在保留了原有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特质之外,更重视的是职业实用性。它主要通过选择专业性、指向性较强的身体练习作为课程内容,来提高学生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同时职业身体素质的提高,也积极的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其次,课程内容面向职业技能需要发展,根据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将符合社会需要、针对职业特征、具有长期健身价值的体育项目通过开发与改造的手段引进课堂,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身体能力保持同步发展。最后,课程评价要面向“三位一体”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征与时代需求,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选择体能、态度、技能的综合评价方式,即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态度评价。
3.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政策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在职教经验、管理体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2006年起,按年度、分地区分批扶持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后,在原有已经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再次增加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并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根据建设的整体部署,“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到优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从健全师资队伍到改进教学内容与完善课程结构,从专业建设到领导能力,从社会服务到教育教学,都需要保持全国领先。
这一部署对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来讲是一次重大机遇,首先示范建设赋予体育课程争先创优的权利;其次,示范建设为体育课程改革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最后,示范建设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倘若对上述有利条件合理的加以把握,示范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在同类高校中异军突起指日可待。
4.结论
运动医学方向范文4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慢性重度贫血;左室心功能
贫血是心血管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1,2],我院自2014年~2015年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对慢性重度贫血患者(chronic severe anemia,CSA)250例检测左室心功能,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CSA患者250例为CSA组,其中男150例,女100例,年龄10~67岁,平均(39±9)岁。血红蛋白为25~57g/L(平均45g/L),红细胞(0.4~1.9)×1012/L(平均1.2×1012/L)。250例患者中缺铁性贫血9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8例,白血病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后贫血30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3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8例,继发性贫血10例。所有患者临床均无明显心力衰竭表现,根据病史、体征、线胸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照组健康人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16~56岁,平均(36±20)岁。经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血管系统未见异常。
1.2仪器与方法 西门子2000型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7~5.0MHz。受检者取左侧卧位,短轴方向心肌运动取胸骨旁左室长轴测量前间隔(IVS)中间段心内膜面TDIMV,左室后壁中间段心内膜面TDIMV。长轴方向心肌运动取心尖左室长轴、四腔、两腔切面,分别测量左室(LV)、后壁(PW)、下壁(IW)、前壁(AW)、侧壁(LW)及前间隔(AIVS)、后间隔(PIVS)的中间的心内膜面TDIMV。所测数据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两组间相同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心肌运动速度:在长轴和短轴方向上,整个心动周期的MV比较,CSA组患者Vs、Va明显高于对健康照组,Ve明显低于对健康照组,CSA组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各室壁均Ve/Va1,见表1、2。
3 讨论
TDI通过滤除低振幅、高速的血流运动多普勒频移信号,保留高振幅、低速的心室壁心肌运动信号,并对心肌运动进行彩色编码,显示室壁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及等,经计算机处理,将心肌室壁运动的信息实时展现在显示器上,具有快速、连续、形象,重复性好等优点,在反映心室壁运动方向、速度、时相及加速度等定量参数方面,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口[3-5]。本研究显示CSA患者的左室功能出现异常,表现在长轴和短轴方向上,整个心动周期的MV比较,CSA组患者Vs、Va明显高于对健康照组,Ve明显低于对健康照组,CSA组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各室壁均Ve/Va1。其结果说明CSA患者左室壁收缩功能弥漫性增强,而左室舒张功能出现减低。
贫血可引起组织缺氧,血液黏滞度降低,外周阻力减小,而致心排血量增加而舒张末期容量增加,使左室后负荷加重,长期影响则使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此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7],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尽早纠正贫血,以免进一步损伤心脏功能。而TDI技术能够评价CSA患者左室心功能,稳定、重复性较好,为评价CSA组患者心肌运动,室壁运动异常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晓宁,刘勇,孙明研,等.组织多普勒成像心肌做功指数定量评价慢性肾衰患者左室功能[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5):357-360.
[2]周贵明,宋倩,黄灿亮,等.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260-262.
[3]郑霄云,陈怡,王希,等.组织多普勒评价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27(3):138-141.
[4]喻晓东,邱佳,李杨麟,等.贫血伴非透析性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实施早期干预对其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4):41-42.
[5]刘芳.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J].医学信息,2015,28(16):175-175.
运动医学方向范文5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女生运动动机、医学护理专业特点、运动参与、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资料,并重点阅读国内较有影响的体育期刊、杂志、学报和研究报告中的相关文章,此外还阅读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教育学、体育理论、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课程内容的专著和书籍。
1.2访谈法
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通过全国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会上对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访谈了解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共性以及医学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发展的途径,并结合论文研究的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筛选。
2结果与分析
2.1护理职业特点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方向为医院和医疗机构,护士也是在医院里与病人接触最频繁和密切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医学院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以护理形体训练、护理美学指导护理实践,对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人文护理的概念、熟练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内在素质,还要有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在这些职业素质的特点和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女生在校期间对自身气质仪态和外形美有较为显著的需求和渴望。医学院护理专业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正处于塑造形体的关键时期。护理专业学生的形体美和仪态气质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和高校对其专业能力要求的主要素质之一。护理女生在高校期间通过对职业认知和专业教育逐渐产生相对较高的形体仪态美的追求和内在渴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职业特征的需要。
2.2运动动机概念和影响因素
“动机”一词,源于拉丁文movere,即推动的意思。常用的与动机类似的词很多,如欲望、愿望、报负、目的、需要、驱力、动因、诱因等。在研究上,不同的词有不同的意义。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学生有了从事体育活动的需要,就会产生满足运动活动需要的想法。当这种要求与运动环境及条件诱因相适应时,将成为一种驱动力,推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活动。驱力和诱因是动机的两个重要概念。驱力也就是内部需要,是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内部激起状态。而诱因是引起个体动机,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也就是环境因素。护理专业女生的职业特点和培养模式使得外部动机更容易被激发,职业环境的影响相对稳定和持久,也易于作为引导护理女生投入运动锻炼和产生运动动机的外在动力。通过调动外在动机为着手点,在教学中充分结合行为调节越接近内部动机和认同调节,人们的锻炼意向就越高,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而个体在以前的体育锻炼中投入越大,就越有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心理承诺,最终产生运动动机的驱力为主导,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
2.3影响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专业特点
2.3.1护理专业特点
护理专业高校非综合类院校,除专业性较强以外,校园文化也相对单一,性别比例具有女多男少的普遍性。并且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90后学生生活、学习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虚拟空间呆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体机能逐渐减弱,人际交往冷落。这些因素都对护理专业女生培养运动动机产生一定的困难和阻碍。
2.3.2就业方向的导向性
护理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协助医生的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和人文精神,对患者予以人文关怀,为患者和医生搭建畅通的桥梁。而运动恰恰具有健身健美、身体教育、压力宣泄、人际交往的作用。护理职业特性同时体现在对自身形象的特殊要求上。护士是在医院里与病人接触最频繁和密切的一个特殊群体,护士的形象和气质作为其职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因此,护理专业女生的职业特点和培养模式都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动机产生较强的引导性,使得相比较其他专业护理专业女生对形体仪态和气质美的需求更加强烈,也更利于作为引导护理女生投入运动锻炼和产生运动动机的外在动力。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只有与人类命运相关联的个人动机才能具有长久而深远的个人动力,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认知培养,在认可护理职业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内在动力的形成和稳定,对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的认可,作为护理职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内化运动动机并对职业的自我实现形成正反馈。
2.4护理专业激发动机的建议
2.4.1提高学生运动认知的科学性和深度
医学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便利性使得学生对于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生理解剖等基础知识易于理解和应用,内化专业理论有助于增加运动认知和提高内在动机。视觉和运动觉的习得规律是通过不断强化“刺激反应链”来提高准确度和运动技能稳定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这一生理学结合心理学的理论来阐述运动中练习的重要性,运动中能够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动作,需要个体的自律性和提高认知同步进行,并认识到内在动机稳定和强化对习得技能正反馈的意义,达到逐渐提高运动的内在动机并形成良性循环。
2.4.2教师帮助增加满意结果几率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教学增加强化运动认知内容,还需要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形式等基本教学环节的制定来贴合学生专业、年龄、兴趣等特点来激发运动动机,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新时期要改变思维模式,与时俱进,不仅要加强体育教师专业态度的自我教育尤其是加强专业态度的自我认定,提高认识,使之热爱学校体育事业,爱岗敬业,更要深入培养专业技能的自我教育和加强体育教师人文素质方面的自我修养。体育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外语水平、开阔思维模式和提高学习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反思专业态度修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模式和方法,成为专业者、学习者、研究者的新教师角色,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辅助学生提高运动兴趣,帮助增加运动满意结果几率,积极参与运动和主动重复强化运动学习过程。
3结语
运动医学方向范文6
人的头部是身体的主宰,为“诸阳所会,与百会相通”。头顶上的穴位很多,如百会、太阳、玉枕、风池、眉冲等50多个,常梳头可对这些穴位起到按摩、刺激作用,以改善大脑皮层的代谢,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皮下腺体的分泌,增加头发根部的血量,对促进头发的生长是十分有益的。经常梳头可改善头发色素细胞的活性,增加毛球部黑色素细胞的数量,梳的次数越多越好,日梳千遍,可有“发落复生、白发变黑”的效果。经常梳头对于那些患有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的人来说,可消除症状并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伏案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用梳子或手指梳理一下头发,立即会感到神志爽快,头脑清醒,疲劳遁消,精力充沛,
梳头宜选用牛角、桃木或铁质的梳子,方法应从前额开始向后梳,梳齿紧贴头皮,以1分钟内梳完50次的速度进行,当梳到头皮发胀、热、麻感等,即达到预期效果。俗话说:“梳头又洗脚,胜过吃补药。”
揉腹 揉腹养生,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中医学把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器官。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为管腔性器官,位居腹腔,主管饮食的受纳、传导、变化,并排泄食物的糟粕,是人体气体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脏与腑是对应的,表里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互相影响。
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祛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病。现代医学则认为,揉腹类似按摩,使肠胃及腹壁肌肉强健,增强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揉腹养生,尤其适合老年人的自我保健。由于脏与腑有着经络相连,可加强胃肠道功能,使大便通畅,有效地防治消化不良、溃疡病、慢性肠炎、胆石症、痔疮、脱肛、便秘等症。还可促进血胆固醇、肌酸等有害物质的迅速消灭,使血液变得洁净。故揉腹又对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肾炎等皆可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坚持揉腹,还可消除堆积的脂肪,使体形变得健美。
揉腹时应排空小便,不宜在过饱或过饥的情况下进行,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有便意、肠呜、矢气等都属于正常现象,无须担心而终止。一般选择在晚间入睡时及早晨起床前进行,取仰卧位,把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于左手上,顺时针方向绕哜揉腹,也可从右下腹开始,沿右下腹一右上腹一左上腹一左下腹方向按揉。用力要适度,数十遍后换右手向相反的方向再揉。
提肛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早在其医著《枕中方》中提出:“谷道宜常撮。”谷道即,意思是要经常做提肛运动,可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
提肛运动究竟有何保健功效呢?中医认为:处于人体后背的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是练功中真气运行的路线。提肛可使中气升提,脏腑强壮,并可调节气血阴阳。现代医学认为:此运动就是使肌肉及肛周围软组织在一张一弛的过程中,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作用,加速静脉血回流,活血祛瘀,从而增强括约肌功能及、直肠部位的抗病能力。还可促进肠蠕动,使一些瘀血性、功能性及非特异性炎症的肛肠疾患好转、消除。医疗实践证明,提肛运动对痔疮、肛裂、脱肛、瘙痒、便秘、腹泻、内脏下垂、子宫脱出、前列腺炎或肥大等病症,都有一定防治作用,可谓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