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1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循环经济中介组织融资模式
*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课题“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A07045S)的研究成果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是我国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然而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仅是刚刚迈开步伐,仍然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薄弱、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而分散)、风险承担能力弱等问题。由此导致我国大量中小企业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难以自觉地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一种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节能管理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现实可行的借鉴意义。
1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时,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逐渐兴起,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新机制在北美、欧洲、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基于这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国外称ESCO,国内称EMC),并且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EMC已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就是通过与愿意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项目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节能量检测等一条龙服务,以与用户分享项目运行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方式收回投资和取得合理的利润。根据合同规定,在合同结束后,设备的所有权和节能效益全部归企业所有。节能服务公司(EMC)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在实施节能项目上具有资金、专业技术服务等多方面的优势,而对于用户(企业)来说则具有“零投入”、“零风险”和“7个保证环节”特点,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又被成为“007”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节能服务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开展。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服务产业,同以往的节能方式相比,它销售的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系列的节能“服务”,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
1997年,我国政府(财政部和原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 (GEF)共同实施了“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该项目运作以来,在国际专家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经营业务,已在众多的行业为客户成功地实施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仅客户(企业)得到节能降耗,示范EMC也获得盈利和稳定的发展。实践说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我国是可行的,并为广大企业所乐意接受。
2基于市场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模式和节能投资机制,以市场行为推动企业进行节能改选,在节能增效方面减少政府的行为,在运行模式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2.1 节能服务公司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运行主体。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EMC,是纯商业性的经济实体,不具备任何政府色彩,与我国现有隶属于地方政府的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有本质区别。EMC通过为客户企业实施节能项目并分享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如果节能投资项目失败或不能取得合同中预期的经济效益,则EMC的回报将大大减少,甚至不能获得任何回报乃至于亏损。
2.2 技术优势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行前提。由于EMC公司须向EMC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一般只是通过分享节能项目的效益获得回报,因此EMC帮助客户开展的节能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成熟的,设备是规范的,并具有足够的成功案例。EMC公司对人才要求很高,需要节能技术、投资项目管理、经济和财务分析、金融等各方面的专家,并且EMC以承诺保证不影响生产情况下实现节能效益为前提,如项目不能实现预期的节能量,EMC将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因此,对客户来说,项目的技术风险趋于零。
2.3 多赢局面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追求目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涉及该业务的各方(EMC、客户企业、银行、节能设备提供商、工程施工单位等)创造了一种多赢的局面,介入的各方形成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关系,成功实现节能量成为相关各方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借助一个节能项目的成功实施,EMC可以实现它的利润,客户也可通过EMC获得部分或全部项目融资,以克服资金障碍。
2.4 全方位服务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运行保障。合同能源管理可解决客户开展节能项目所缺的资金、技术、人员及时间等问题,让客户以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主营业务的发展。EMC不仅提供常规的节能技术服务和项目管理咨询服务,而且更主要的是,还可根据客户情况,直接投资于其节能项目,或通过能源管理合同抵押、资产证券化、BOT和融资租赁等项目融资方式,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化、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
3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资金、技术、运行机制及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才有可能实现。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能源系统改造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客户服务,克服了我国企业目前在节能工作上面临的诸如节能投资意识不强,节能投资资金不足,节能项目系统效率不高以及节能投资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障碍,以促进全社会各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项目能普遍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循环经济市场化,促进企业践行循环经济的理念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3.1 借鉴EMC运行模式,建立循环经济服务中介。合同能源管理之所以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青睐,是因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能够同时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的效益,可谓一举三得。EMC公司在企业的节能改造实际上起到一种中介服务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对高能耗的企业来说,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生产设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而且可以降低能耗,把浪费的资源重新“找”了回来,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来说,也存在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兼顾的潜力。然而目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专门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还很少,并且这些中介服务组织在资金、人才方面还十分欠缺,使得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一是要加快建立专门的情报服务机构,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及时提供国内外的相关信息和服务,并为政府制定法规政策和企业制定环境管理策略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服务;二是积极扶持一些在资金和技术上有优势的企业成立循环经济服务公司,这类公司的建立基于全新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类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以市场经济管理机制作为循环经济服务公司的运作机制,其发展资本取之于各企业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潜力挖掘,以营利为激励,以市场为动力,以经济为标尺,促进企业自觉发展循环经济。当然这类公司的成立和运行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而政府应从政策上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促进其发展。
3.2 借鉴EMC融资模式,吸引发展循环经济资本。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EMC,具有资金整合的能力。“合同能源管理”回报率一般可达到30%左右,这不能不吸引众多国内企业开始积极投身其中,而世界银行和我国行业主管机构目前也在努力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贷款担保机制,为新节能服务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信贷和担保支持。再加上一些节能领域的国际巨头对我国这一市场的跃跃欲试,形成了巨大的节能市场。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政府、银行、企业、民间资本可以借鉴EMC的融资模式,精心培育市场,吸引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资金和技术上优势的企业前来谋求发财之道,进行减量化技术改造,使企业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朝着生产与利用的链环流动,转变为再生资源。政府作为主导,利用财政资源来推动,并且在政策上倾斜,使众多的投资者融入循环经济圈中,银行和保险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圈中,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保证。企业通过能源管理合同抵押、资产证券化、BOT和融资租赁等项目融资方式,积极吸引各方资本参与循环经济发展。
3.3 借鉴EMC技术整合,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攻关。EMC具有技术整合的能力,对于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商,以及节能技术拥有者来说,一方面,可自行建立、运作这样的企业,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作为营销自身产品、技术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与这类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遍布全国的企业网络推广自己的产品、技术,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互惠互利,共同开发节能市场。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是发展循环经济至关重要的一个链环。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很高,则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相关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及其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这些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的攻关,可以借鉴EMC的技术整合模式,专业攻关,优势互补,产生规格效益。积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
3.4 借鉴EMC服务模式,创新循环经济服务机制。EMC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可以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化、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社会化服务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企业携手联动,构织循环经济链环,共同实现双赢。对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企业来说,把更多的废弃物投入到这个链环之中,就意味着企业要支付更多的处置费用。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减量化的目的出发,积极引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推行全过程的清洁生产,使废弃物降低到最少程度。而对于消化废弃物的企业来说,通过循环经济链环运转,使各类废弃物转变成具有丰厚利润的新产品,也给企业赢得可观效益。在这双赢的局面下,建立以企业的“3R”目标的全新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企业自觉实践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2
走向世界: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突出矛盾的今天,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循环经济被看好并逐步实践和应用,请概括地谈一谈循环经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式?
张:要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全过程控制污染,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随着环境保护不断深化而被国际社会确认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式和新的技术范式,代表着当今世界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前沿。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无害化为基本特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循环经济的根本属性是经济性,表现形式是物质循环,本质上是生态经济,文化理念是生态文明。全球出现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污染加剧、生态蜕化的严峻形势,使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探索新的经济发展规律和模式,循环经济应运而生。努力推进循环经济作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生态环境就更能发挥经济增长的战略作用,自然界就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资源环境支持。循环经济是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和实现生活福利升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走向世界:就目前来看,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其发展前景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途径,是解决环境与发展矛盾的治本之策。环境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科学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科学发展积极地体现了发展这个硬道理,其根本还是发展,但表达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要努力推进环境优先的理念,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经济以高速度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新存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我们付出了消耗资源,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更加尖锐。如果我们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模式,到2020年,们要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世界环境保护的历程表明,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10000美元,韩国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人均GDP5000多美元的发展阶段,环境状况总体开始好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必须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重要转型期,要避免和防止发达国家走过的 “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治理,边污染”的老路,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转变增长方式,逐步抛弃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运行机制,按照自然生态学原理来设计经济社会活动,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环境问题就能在发展中得到有效解决,有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向世界:受固定生产模式的制约,传统的经济关系必然会影响甚至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该处理好这个矛盾,推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张: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依法推进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循环经济作为当 今环境保护的高科技,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和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丰富和发展了环境保护的内涵。中国环境保护是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污染防治主要是点源和流域的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式不仅费用高,见效慢,而且企业负担重,工作推动难度大,环境监管被动,执法效率低。
2000年中国提出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使环境保护由单一的治理转向防治结合,保护与建设并举,环境保护的职能进一步拓展。后来,国家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规范和指导经济社会活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保护实现由末端治理到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由单一治理到综合防治的转变,由事后监管到事前监管的转变,促使环保部门的工作职能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总量控制和全过程监管,变被动执法、行政调控为市场调控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强化法律监督与主动为社会服务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环保工作效能。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新阶段环保理念的经济体现,这种在本质体现了环境保护宗旨的先进经济模式,推进着各种环保意义上的高科技在各种环节上应运而生,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集中体现了环境保护的高科技。
走向世界:在发展循环经济当中,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到山东省,准备如何为循环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张: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朝阳事业,体现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涉及到各级各部门,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山东2000年开展了循环经济的试点,逐步建立了具有山东特色的“点、线、面”循环经济系统推进体系,即以企业为单元,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行业为单元,拉长产业链,建立“线”上的中循环,在社会区域层面上推行循环经济,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坚持把企业的发展定位在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上,实施了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矿产资源和原材料为重点的资源节约战略,创建生态示范区,环保模范城,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居住小区,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友好企业,各类循环经济试点,以及生态市(县、区)的环境友好战略。培育了鲁北化工、潍坊海化、泉林纸业、青岛啤酒厂、黄岛电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市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
下一步,山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强环境法制建设。环保执法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将通过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改变部分地区存在的“企业排污、社会买单、群众受害”的现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强化环境规划与环境评价,对建设项目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加快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和支持企业全过程控制污染。三是严格环境政策和环境准入标准。鼓励低消耗、轻污染、科技含量高而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的发展,严格环境准入,加强对废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降低排放强度。四是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强制淘汰制度。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强制淘汰。五是继续开展系列创建活动。综合推进“点线面”循环经济试点及带有循环经济细胞工程的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生态居住小区等系列试点示范工作,用典型引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走向世界:在前面您提到循环经济文化理念上是一种生态文明。能解释一下它的内涵吗?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3
探讨硫磺熏制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及硫磺熏制食品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硫磺是一种非金属物,淡黄色晶体。硫磺在工业中主要用于制造硫酸、火药、硫化橡胶、杀虫剂,在医药中用于治疗皮肤病。
食品工艺中硫磺及其盐类主要用于漂白剂、防腐剂、脱色剂、抗氧化剂。我国允许使用的漂白剂主要包括硫磺(S)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SO2)、亚硫酸钠(Na2SO3)、亚硫酸氢钠(NaHSO3)、低亚硫酸钠即保险粉(Na2S2O4)、焦亚硫酸钠(Na2S2O5)等。这些漂白剂在食品中可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有还原性,具有漂白、脱色、防腐和抗氧化的作用。亚硫酸的漂白作用是由于与非酶促褐变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结合,即可与酶促褐变过程中的氧化酶作用,同时对类黑精色素具有漂白作用;因而,亚硫酸能有效地抑制食品褐变。亚硫酸的防腐作用是利用其还原性阻断微生物的正常生理氧化过程,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对细菌和霉菌作用较强,对酵母菌较差。0.05%的亚硫酸就具有防腐效果,0.5%时效果显著。此外,通过还原作用,还可抑制水果中氧化酶的活力,防止氧化酶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和颜色的改变。虽然亚硫酸的毒性较小,但用量过大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并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硫磺在食品工艺中只限用于熏蒸,适用范围只限于蜜饯、干果、干菜、粉丝、食糖等,硫磺熏制过的食品色泽亮丽、透明,这是因为硫磺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食品中生成亚硫酸具有漂白的作用。消费者喜欢选择购买这种颜色亮丽、透明的食品,认为这种食品档次高,但却不知道这些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国家规定允许使用范围内可以用硫磺熏制食品,但一些食品加工者及不法商贩盲目追求眼前的利益,使用工业硫磺熏制食品并过量使用严重破坏了食品的营养成分,并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因为,工业用硫磺中含有的铅、砷等重金属在熏制食品过程中会污染食品,导致慢性中毒。硫磺熏制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更大,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结合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进一步氧化生成硫酸产生酸性雨水,酸性雨水增加土壤、江湖的酸性并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污染江河湖海,严重影响水中生命的正常生活环境,严重破坏生态平衡。所以食品生产者不要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不要损害人类的健康,不要破坏大自然。消费者也要提高质量意识,保护自身健康。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4
关键词: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已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随着未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只能阻碍我国进入真正现代化的速度。从长期角度来看,良性循环的社会应从发展阶段开始塑造,才不会走弯路,才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当前,亳州市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水环境每况愈下,机动车尾气污染不容乐观,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还没有形成资源再利用的体系,垃圾围城、随意乱扔乱放的问题十分突出,中水的再利用还没有起步等,都制约我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亳州市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垃圾填坑填塘现象严重,涡河、包河、城市坑塘以及辖区内相当一部分地表水常年处于四类和五类,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城区黑臭水体比例约占城区睡眠的56%,一些地方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有河必枯、有水必污”局面。
2.2环境污染隐患未得到根除。部分企业法人环保意识不强,重生产轻环保,管理不到位,治污设施陈旧,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至今未上马治污设施,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有的企业受利益驱动,偷排漏排、擅自闲置治污设施、违法超标排放,还有的企业治污工艺落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较小,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加剧了污染的程度。
2.3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市是新成立地级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我市虽已建设10座污水处理厂,但因配套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收水浓度较低,其他两座在建。绝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垃圾处理设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未建成,固体废物的任意倾倒,导致我市城市环境治理难度加大。
2.4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大。亳州市人均矿产资源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0%,人均耕地不足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不足全省的二分之一。原材料工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所占比重超过60%,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
3、对亳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3.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个核心就是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彻底摒弃传统经济“大量开采、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发展模式,以最省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两个结合就是紧密结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形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一是从培育循环经济型企业抓起。通过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实现企业层次的良性循环。古井集团、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为实现这一目标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果,还要在更深层面、更宽阔领域和范围广泛开展。二是培育循环经济型园区。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研究和建立入园企业的链接关系,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整合园区各种要素,建立园区产业代谢和共生关系,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区内物质、能量和信息集成,实现园区的废物零排放。三是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广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约矿产资源等资源节约工作,以耗能耗水耗油大户为重点,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5
关键字:城市规划;循环经济;小区域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在的科学技术、经济在不断的进步,而资源、环境、社会发展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那么我国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这个理念,着重强调了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在构建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中,循环经济有着重要意义,而随着各国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发展,我国城市构建也在朝着生态城市这一方向靠拢,不断的发挥着循环经济所具有的作用。时间在不断推移,体现出了城市规划和循环经济见得密切关系,所以研究这两者的关系对于小区域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 循环经济的理论
1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其实就是生态经济,其主要就是应用生态规律知道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是将经济活动组成资源——产品——再生产这样的反馈流程,特征就是高利用、低开采、低排放。在这个经济循环中,所有能源、物质都能得到持久、合理的利用,从而就会将经济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程度降到最小。
2实现原则
循环经济的实现原则就是3R,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而这些原则排列的顺序是有科学依据的。减量化原则是输入端,其目的是降低消费流程、进入生产的无质量。再利用原则是过程,其目的是延长服务、产品的时间。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其目的是将废弃物变得资源化,从而降低最终的处理量。在处理废物时,其优先顺序就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就是首先在输入端考虑到节省资源,从而提高生产产品对于资源的使用率,减少、预防废物产生,然后就是源头不鞥减少的污染物、旧物。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从而让其能够回归于经济循环当中,如果回收利用、避免产生都没有实现,那么就要对这些废弃物无害处理。
二 城市规划和小区域循环经济之间的关系
1循环经济受小区域城市规划的影响
小区域城市规划对于循环经济有较大影响,有效的城市规划会帮助循环经济发展,那么不合理的规划就会影响到循环经济发展。不合理循环经济阻碍循环经济的作用是:城市规划属于预测性科学,因此城市规划就不能对最终规划结果预测的十分准确,而这样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受到了城市发展环境的制约。随着现在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也很快,但是所出现的不合理城市规划却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有些城市只片面的追求城市规模、经济增长,从而忽略了资源环境的承载条件,这样也就超过了发展阶段的城区面积、经济、人口指标;有些城市的布局构造并不合理,和相邻城市的发展也就不够协调;还有很多大城市功能都集中在了中心区,这样也就出现了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等问题。这些不合理城市规划结果是与循环经济理念、原则背道而驰的,从而也就影响到循环经济发展,让城市发展出现了很难调和的矛盾。
2循环对于小区域城市规划的影响方面
(1)生态工业园规划
循环经济3R原则对于生态工业园规划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现在我国的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而生态工业园所根据的就是工业园设计、循环经济理论所形成的新型工业组织,这也是生态工业所汇集的场所。有关调查曾经显示,消费、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垃圾、废料,有60%以上都是可循环利用的,那么在规划工业园的时候,要要运用循环经济再循环、再使用原则来对筛选入园门类,根据流线组织的工业布局把原料、产出有关联的工业放在同一园区,从而让这个区域能够相互依存,然后加以利用垃圾、废料,建设出生态工业园模型。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起步比较晚,但是现在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让生态工业园建设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像是在上海开幕的铜业展就能促进生态铜业的发展。
(2)生态能源规划
人们在生活中,没有考虑到所进行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尤其是在利用能源这一方面,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这就都是不能循环使用的能源,一方面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一方面这些能源都是自然资源、不能再生,这样也就会导致出现能源危机。现在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让人们意识到了清洁型能源、节约型能源所具有的重要性,那么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就要表现出循环经济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去规划能源使用,在最小程度消耗原料下来完成最大化能源生产,所以在规划城市的时候,最好可以使用风能发电、潮能发电、水力发电,尽量降低火电开发。同时也要强调循环经济中的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比如说我国可用循环使用原则和自然条件来大力发展潮能。风力能源、水电,这样布置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实现了循环使用自然资源;充分应用沼气来代替日常能源,这不只让废弃物排放有了很大减少,也再循环使用了废弃物,城市能源规划在循环经济的影响下,正在朝着生态能源方面蓬勃发展。
(3)生态社区建设
生态社区是基础设施、居民家庭、社会服务、自然生态环境,那么就要规划社区建设,建立起热循环、小区水、节能节水、垃圾分类这一生态型的社区。在小区内要倡导人们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比如说用洗澡水来洗衣服,用淘米水来浇花,用洗菜水来洗碗,用洗脸水冲厕所等。同时在垃圾处理方面也要进行分类,在小区垃圾堆放处设置出回收点,从而让居民方便处理垃圾,像是可回收垃圾就包括金属、废纸、玻璃、布料、塑料;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废弃电池等。
总结:
城市规划与小区域循环经济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就要用矛盾、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二者的关系,在城市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如何,充分的将循环经济运用在城市规划中,从而让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能够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史宝娟;许亚平;索贵彬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城市规划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10(05)
循环经济的实质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高职院校会计培训引入“互联网+”的这一概念,是由国家主导的,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教改原则。这一指导的出现,开拓了“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为新兴的技术型产业拓宽了发展的空间。其中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技术被推广,进一步的加快了会计之一行业处理信息的速度,让会计核算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规范性,同时与传统的会计信息处理技术手段相比“互联网+”环境下的会计技术手段更加的便捷高效。当代互联网技术不断的被各行各业所采用,财务管理这一行业的管理体系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制度体系也逐步的完善,并向着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快速发展。在之一环境之中,“互联网+”使得会计的决策、分析、预测等等功能有了完全的发挥,也让会计工作有了质的变化。所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对高职会计实训进行教改,是实现会计行业完全现代化的必要方式。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会计教学现状
所谓的“互联网+”就是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通过移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较为传统的行业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变革,使传统的行业趋于现代化,推动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互联网+”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会计这一行业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许多的企业对会计需求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发生了变化。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人才进行培训的时,要积极的适应“互联网+”发展方式,制定相应的会计教育体系,实现会计专业、会计教师的全面转型,紧跟“互联网+”时代的脚步,培养企业需求、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二、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现状
显然我国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训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良好效果。但是从综合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还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训教学
教学的基础为理论教学,只有通过理论知识的培养才能有效的发展知识的专业性。但是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与理论理论性的知识相比,专业的操作性知识更为总要。当代的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教师普遍以讲解传授理论性知识为主,通过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然后在进行实训操作。这一教学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前期对会计知识的理论性认知较强但是知识体系又过于抽象,对实际操作中的借贷技能不能很好的掌握,对后期更为复杂的会计操作造成极大的阻碍,甚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的情况。在国家指导改革之下,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构建专业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但是实际情况中,专业会计模拟实训室的使用次数十分少。使得专业实训的预期效果无法达到。
2.会计实训中过于注重范围和数量,忽视了工作程序与规范性
企业的规模和人数,决定了企业使用会计人才的数量。通常来讲一个企业中会计的数量最少为两人,便于相互的监督与管理。而作为一个大型企业来说,部门繁多,人数庞大,则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配备会计人员,同时会计人员需要相互的合作相互的监督。而国建对于会计人员的配备方面也有着相关的明文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做与出纳无关的会计工作,如债权债务账目等级、会计档案保管、稽核等。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课往往为了让学生全面学习岗位知识,都会选择工业企业,这类企业内容繁杂,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也只顾赶做实训资料,而忽略工作程序与内部制度,学生无法在这一过程中体会这一职业的严肃性。
3.实训质量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中汇会计专业中,引入“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高职院校中,教师的工作量十分的巨大,工作内容也十分的复杂,再加上教师团队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教师的实训能力较差,大型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保密严格教师没有机会在大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只能偶尔参与到小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相较于大企业,小企业的会计制度还不完善,而且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没有相对先进的硬件设施,并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达到培训教师的目的,这样一来教师的实际经验就会大打折扣。
4.实训教材虽多,但内容滞后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教材数量虽然很多,但是教材内容,却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没有与时代的变化相适应,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教学需求,造成了学生掌握的知识与企业需求不相符合的情况。教材的内容滞后主要体现在很少提及成本核算业务,而且资料内容十分简单,不注重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这两个重要的职能。并且,在教材内容中并没有针对于出现错账以及不合法记账方式的材料借鉴,无法给学生提供鉴别指导,无法从正确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
5.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严重缺位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对人才的培养过程,政府与企业对高职会计的培养并不重视也没有参与到这一过程当中,这就导致了会计教学无法与社会企业接轨,无法培养出适用于当代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与国外的会计教学相比较,政府与企业的参与度非常的高,在整个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提供教学指导、实践指导,从真正意义上培养了符合省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我国政府与企业也应该积极的参与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过程当中,为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助推力量,使得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制度更加的完善。
三、构建符合 “互联网+” 时代要求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1.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教学理念
会计实训教学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同时也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实训基地,例如:影像资料、图片等丰富课堂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校内硬件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素质
师资力量的大小是决定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对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现在高职院校中师资团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这一现状,学校应该积极为学校提供参与企业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完善校内的硬件设施,给教师提供校内实践的手段,同时也方便学生学习的实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教师提供新兴的教学方式。
3.编写符合实际的实训讲义,不断更新内容
高职院校内的会计实训教材应紧跟时展的脚步,谨遵国家的指导方针,反之则会与社会和时代的需求相脱节失去了实训的意义。对于教材内容而言,其编写内容是通过大量的经验积累编写而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更新的内容不一定要通过教材来体现,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合理的加入。所以在培学教师的时需要让教师掌握新的实训内容,让教师可以合理有效的将这些内容添加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为了让教师能够有效的插入新内容,首先,需要将实训的单一性与综合性结合。单一实训指某一专业课程的实训,如财务会计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训。这一实训过程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相结合,着重于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综合实训则指将所有的会计知识整合在一起对某项较为复杂的会计工作的实训,需要构建一个模拟会计部门,让学生根据会计的不同职能进行分岗位实训。如成本核算岗位、出纳岗位、利润核算岗位等常见会计岗位。在实训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作为单位进行配合,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职位,在根据实训计划进行职位调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全面的了解会计工作。例如,当学生被分配到出纳岗位时,其在实训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出纳的主要职责以及工作任务。实训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了出纳工作主要负责现金盘点、收入、支出,保管库存先进等工作。另外,综合实训还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工作流程。例如,收入现金后要清楚现金来自哪里,为什么收取该现金以及现金数是否正确,除此之外还要辨别现钞真伪,然后再保管好现金并开具收据,加盖“现金收讫”的印章,以此方便会计记账员的相关工作的开展。综合实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基本流程,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训后有所提高,继而帮助其今后走社会中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其次,可以将电子化实训与手工实训相结合。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之间的传播速度更加的快速便捷,电子档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凭证,大量的会计工作从纸质的形式转变为电子形式,实现了会计工作资料在电子平台上的传播与保存。不久之后,会计工作将会实现全面的电子化。而且,“XBRL”技术普及,其强大的汇总、比较与分析的功能也让会计信息也由原来的人工识别转化被计算机识别所取代;信息录入也由多次录入变为一次性编报;原来的单一信息被整合为系统信息。这些都让会计信息的集成度、准确性以及时效性都有了质的飞跃。所以在会计模拟实训中应该重新处理会计信息,让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实现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目标。
四、“互联网+”环境下实现高职会计实训教改的具体途径
1.明确“互联网+”环境中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
“互联网+”环境中企业从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转变为新的管理理念,对于会计核算能力的需求也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在室内进行账目核对记录的模式,如今转变为动态的工作模式,需要对正进行的业务进行跟踪记录,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加也使得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多,结合“互联网+”环境中企业的变化与需求,明确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
2.增强教师实训技能、完善教学设施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职会计实训体系的完善,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形成新兴的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师教学理论的全面转型。教师具备相应的互联网思维,使传统的教学课堂转变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课堂,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为依据,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理论等,全面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实训活动时,聘请企业内专业性人员进行教学指导。再者需要高职院校加大对相关新兴技术设备的投入,建立相应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也可以为师生交流互动提供快速便捷的通道,教师可以快速的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3.政府加强支持力度,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机制
政府需要加大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改关注力度,积极的参与到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当中,给予学校最大力度的资金投入,使学校教学设备更加的完善,制定有效的合作政策,吸引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会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来,进一步的促进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关系。通过政府与企业合力作用之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将会更加的健全,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实习。
五、结论
当今互联网的极速发展给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对各行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经营方式等也带来全面的革新。因此应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训的教改,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企业的需求,通过教师、院校的共同努力以及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制度的不断健全。
参考文献:
[1]刘莉.“互联网+”条件下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02:125-128.
[2]杨建平.西南地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15-40.
[3]王炳志.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同步核算”实训模式探讨[J]. 财会月刊,2010,0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