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时代的优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69-02
1 问题的提出
广东欧浦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浦物流)成立于2002年,拥有华南(国际)物流钢铁交易中心及欧浦钢网两大业务实体,是一家能够提供电子合同交易、现货交易模式,集资讯、仓储、加工、运输、金融质押、公共保税六种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先后被国家和广东省认定为国家5A级物流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及广东省信息化(电子商务)试点单位。2008年,在国际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欧浦物流收入同比增长23.6%,纳税同比增长29.9%,实现钢材年实际交割量300万吨,市场占有率分别占顺德乐从钢铁市场的50%和全省的7%,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钢铁交易市场。欧浦公司何以成为逆境中成长的一个典范?本文试图从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的现代物流信息化角度探讨欧浦公司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并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对传统行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升级、转型提供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
以往研究认为,案例研究比较适用于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适合回答“如何”或“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本研究将基于上述理论观点和案例研究方法,探讨欧浦物流――一个传统物流企业是如何通过物流信息化来转变物流模式,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
3 欧浦公司的物流模式分析
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而是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企业对传统物流产业的整合、优化与升级。欧浦公司的成功,是物流信息化推动下的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的物流模式的成功。
(1)创新发展,资源整合。欧浦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的经营理念。伴随着欧浦公司知识技能的创新、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等,其创新能力已成为领跑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文化建设上,自2006年开始,欧浦公司推出了“金点子”等创新征集机制,奖励在工作中对生产技术创新、管理流程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出创新技术、积极建议和作出卓越贡献的员工,系列创新激励机制的推出,使“创新”成为企业的灵魂和发展的主旋律。同时,欧浦钢网自诞生3年以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推出一系列创新功能,如自动办单系统、商业银行资金监管、“一对一”网上议价方式、商品重量偏差协商机制等,不仅改良了整个钢铁交易和流程,还极大地丰富了欧浦钢网的网络商品资源,为会员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创造了更多商机,使会员的交易成功率有了更大的保障。2008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印证了欧浦公司在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建设方面不懈努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在战略发展上,欧浦公司自成立以来便切实贯彻信息化发展理念,经过8年的发展循序渐进地实现了系统的动态集成,整个系统达到了优化整合的要求。其集成化物流系统利用欧浦钢网电子商务平台有机整合了欧浦公司强大的硬件基础,将供应链管理、流程作业等管理环节和资金支付、仓储、加工、运输等物流环节纳入其中,形成了高效、低耗的大型现代化物流及电子商务体系。这一系列信息化技术集成系统不仅增强了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更对推动周边企业电子商务化进程和钢材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核心平台,创新交易。在物流信息平台上,基于互联网,通过欧浦钢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欧浦物流实现了供应商、企业和顾客之间的系统对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信息和物流功能上的共享,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大大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欧浦物流的系统框架如下图。
欧浦钢网作为全国第一个钢铁现货网络交易网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铁进销存系统》和《钢铁电子交易平台系统》,实现了钢铁交易市场的“虚实结合”。而且欧浦公司以可靠的第三方物流监管方的身份,保证了交易标的的安全性,解决了货物交割的安全性、真实性等问题,使“现货交易、电子合同交易”两大交易模式无缝衔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的钢铁网上交易,欧浦物流已经将传统模式历时几天的交易流程缩短为几分钟,轻点鼠标就可以完成钢铁现货交易或电子合同交易。同时,由于信息对称,钢铁交易的“透明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有效杜绝了传统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混乱因素”及“潜在漏洞”。欧浦物流的成功转型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钢铁市场的印象,促使钢铁市场从传统交易向现代物流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3)增值服务,争取主动。欧浦物流通过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为供应链条上的会员企业提供与银行、供应商、分销商等多家合作伙伴的系统接口,将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统一集成到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上,为钢铁上游生产企业到下游终端需求企业整个钢铁供应链各环节提供了一条龙的配套服务。网站提供的电子现货交易、电子合同交易两大创新交易板块打破了传统钢材市场落后的交易模式,推动钢铁贸易向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的新台阶迈进。整个钢铁信息、仓储、加工、运输、金融质押、公共保税等配套服务形成紧密的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各环节联系紧密、互为补充,抗风险能力尤为突出,即使在钢市不景气的环境下,各个服务环节的经济效益仍能扬长避短,其合理的资源配置及高效的物流服务不仅使欧浦公司避免了“金融海啸”带来的冲击波,更为企业大大节省了物流成本。
4 结论与启示
(1)集成与协同,形成建设合力。利用物流信息平台,欧浦物流不仅在实体与业务层次上实现了运输、仓储、配送、加工、质押管理系统与物流跟踪系统的集成,而且在供应链链条上同时处理物流、商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把供应商、分销商、物流商和其他相关伙伴联结起来,形成了一种顺畅的供应链关系。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将产品/服务信息化、各功能模块的信息化与管理创新集成和协同起来,形成建设合力。
(2)创新,以产品/服务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厚德、务实、创新”的欧浦钢网近年来成功推出了现货交易、电子合同交易等创新交易模式,以及网上自助办单系统、商业银行资金监管系统、欧浦仓储现货查询系统等创新服务,2009年6月新近推出钢贸商机服务,这些创新交易模式和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界的运营成本,提升了企业之间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实施激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力的措施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围绕产品/服务创新信息化,不仅应当成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中心,更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价值增值,掌握竞争主动权。当今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是整体商品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当今市场竞争中的焦点。欧浦物流拥有信息、仓储、加工、运输、金融质押、公共保税等多位一体的强大配套服务功能,形成了先进的现代物流体系,为欧浦物流的“一站式服务”成功运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科技、高集约、配套完善、大规模的特色创新服务支持企业的运作,通过价值增值服务,在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中打造产业链的核心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要着眼市场和现实需求、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完善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和顾客的价值增值,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武慧峰.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信息化研究[J].当代经济,2009(3):65-66
[2]杨骐瑛,容东林.论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J].中国市场,2009(2):104-105
[3]李明,程波,易波.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IT战略探析[J].中国市场,2009(2):92-94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范文2
关键词:工程测量;信息化;测绘
前言:
在信息化发展的条件下,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逐渐降低,测绘技术的技术含量在不断的提高,使得测绘技术的应用前景更加的广阔。城市的建设是离不开测绘技术的,为了使城市的建设更加的好,测绘技术一定要在信息化发展的更好。
1信息化测绘概述
1.1 信息化测绘的基本定位
信息化测绘比在先前的模拟化、数字化时代的基础上有着自己更多的优点与定位。1)自动化的测绘生产随着各种信息化工具的发展与运用,如今对三维数据的获取,地理信息要求实行更新采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使得测绘技术的自动化也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数字化时代的测绘技术进入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进步与发展。2)成果的数字化这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测绘得出的成果的信息量越来越丰富;测绘成果的现实性,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所以测绘成果要能即时准确地反映地理信息;多样化、标准化的测绘产品,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是可以派生出各式各样的测绘产品,加上如今是一个信息流通的社会,所以这就塑造了测绘产品的标准化。3)测绘服务的网络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这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空间越来越广泛,测绘服务的网络化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1.2 信息化测绘的主要特征
从总体来看,信息化测绘是具有以下特征:1)与以前相比,测绘服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强调测绘的提升作用,其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成果产品不断得到优化,也得到了增值化。2)测绘服务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先的被动式变为了主动化;由最先的普遍式服务转变为如今的针对,按需服务。3)采用数字化测绘,实行智能化处理、一体化管理。利用信息化工具来为社会提高多方面、多尺度的服务。
2信息化测绘背景下工程测量的发展
信息化测绘背景下工程测量的发展机遇:信息化时代为工程测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工程测量的拓展与完善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这主要表现在:1)卫星定位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目前卫星定位系统是日益成为了工程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另外还有多种定位技术,使得工程测量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大。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广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工程测量在城市中的使用频率。这就为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以及优势条件。3)变形监测在现代社会还有另外一种手段促使了工程测量的发展。变形监测的技术主要有摄影测量与测量机器人。变形测量在灾害的预测以及防治中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并且在实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精密型工程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工程建设特别是大型的工程建设对工程测量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就促进了工程测量的运用。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近几年中,国家的许多大型工程建设就利用到了先进的工程测量。
3 信息化测绘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工程测量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也是一种服务。它在相关技术的推动下以及现实需求的作用下应运而生。工程测量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种民用、工业等的工程建设。它通过地形勘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检测、数据分析处理等为民用、工业工程建设提供依据与参考。如今工程测绘日益追求合理化与科学化,测绘的过程也趋向于自动化、信息化,结果趋向数字化、标准化与多样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宣告着工程测绘新时代的到来。就目前的技术层面上来说。GPS、RTK等技术也日趋成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工程测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在工程测量上采用 GNSS、SG、SA、RS、GIS、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尤其是GPS 的运用。大部分地区着手建立 GPS 差分基准网站,促使测绘技术的全方位发展。另外,目前也开始抓紧工程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工程测量不仅要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管理与分析。强大的工程数据库与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工程的维护维修以及提供信息支持与辅助决策时非常重要的。目前,这方面也得到了重视,并且在不断发展与改善中。
2.1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的发展是与地理学、地图学、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数学和统计科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分不开的。近年来,GIS 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应用面从传统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测绘、环境保护、电力、电信、减灾防灾等领域渗透到矿产资源调查、海洋资源调查与管理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2.2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遥感技术由于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及经济性等优势,得到快速的普及,多光谱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将成为对地观测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种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其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速度快,周期短,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等优势,为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的城市基本地形图、地籍图以及各种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快速更新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方法和手段。
2.3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 GPS(RTDGPS)技术,它是 GPS 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公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无论静态定位,还是准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 GPS 测量的工作效率。
实时动态定位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1 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 3 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因此,RTK 被广泛应用于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房地产测绘及施工放样等工作中。
4对信息化测绘背景下工程测量发展的建议
工程测量以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并且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些弊端以及某些缺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逐步完善信息化时代工程测量的体系。工程测量是信息化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服务。所以对该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联系实际,利用当今社会提供的有理条件,建立起完善的工程测量体系是非常必要的。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提高信息化工具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利用率。促使工程测量的与时俱进。我们要以解放思想的态度,积极吸纳新思想,采用新工具,促进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5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化工具的出现促进了工程测量的发展,使工程测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时代。并且保持着蓬勃的发展势头,为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工程测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服务,我们要努力使这种服务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书法教学
书法作为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东方艺术的代表之一。这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国粹,自20世纪初从欧洲涌入的钢笔和20世纪末计算机普及的冲击,书法艺术遭遇了空前的挑战。如何应对计算机普及应用对书法的挑战及如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更好地为书法教学服务,使书法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书法任重道远
中国书法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文化精粹之一,书法作为文化遗产的身份认同,直到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才正式公开。自2004年8月,中国加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书协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开始共同推动中国书法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批准,中国书法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在国内书法被法律正式确认为非遗身份完全合法化。中国书法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它对艺术审美与创造,人文精神的养成,提升民众的修养与素质提高都有强大的作用。学校在人才培养、传承文化、社会服务等方面担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弘扬光大书法艺术,书法教育任重道远。
二、信息化对中国书法艺术影响的利与弊
21世纪以来,因为信息化而形成的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毛笔书写而形成的技法及传统书写方式的实用性,在“无纸化”的信息传输模式前遭到空前挑战,不仅毛笔书写没有了使用价值,连钢笔、铅笔的书写也受到冲击,中国书法因实用价值的改变而渐临衰微。信息化在表现了对中国书法的冲击一面之后,我们也应看到对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有益的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对中国书法的学习参与人群比前几十年来并没有减少,而书法活动对社会文化教育经济的影响还在增长。信息化时代拓宽了文化艺术传播的渠道和速度,信息化使得作品的传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标志性变化,资源共享,普及庞大的容量等是任何传统媒介无法相比的。信息化的最大优点:
1.低成本
在书法传播方面经济便捷必然促进群众性、普及型,这种普及性是任何历史时代难以企及,书法的教育普及是基础,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才能得以民众参与、提高。
2.信息化有广泛的传播性
如今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交流、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不再成为绝对的制约因素,网络连通是书法艺术传遍世界并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加快了书法的普及与交流。
3.信息化具有公正公平性
使书法的评选批评更加公正公开,无论是大家、名家、官家还是无名小卒,都会得到公正的评判,网络意见的参与使书法活动更加民主,书法作品及人才的选拔更加民主、公开、公正,以上这些方面信息化功不可没。
三、信息化时代提高书法教学的有效策略
回顾书法的历史,汉字从诞生之日就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如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毛笔书写的实用性几乎为零。现在的公文都是“打字”,写信变成了发送电子邮件、短信与微博,特别是中小学,由于升学考试、升学率等硬指标的压力,使课表中的书法课,徒有虚设。面对书法教育如此现状,我们应做到:
1.更新观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必须了解书法教学是与智育、德育分不开的。通过书法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拓宽艺术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心理、生理、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2.加强学校管理,制订书法教学计划
在学校管理上,要合理制订书法课的教学计划及考核,加大资金投入。
3.职业道德
从教师来讲,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学习,使知识得以更新,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从技法训练到讲解辅导讲练结合、从示范到纠误、从基本笔画到结体特征等书法教学各个环节中,巧妙借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使学生记忆深刻,强化了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较快掌握所学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书法教学的单一、枯燥和低效的状况,使学习更加趣味化、人性化。通过反复观看名家讲座、教学示范、图片作品、名作欣赏使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在感受碑、帖、书、本、纸张书写的同时,能轻松感受画面的效果,课堂上声、像、文、图、帖并茂,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应用多媒体的高度集中性、互、信息量大、反馈及时等优点,提高书法教学效果和质量。
可喜的是,现如今从国家到地方教育部门,从中小学到大学课堂,都已着手使书法教育得到普遍的恢复。信息化在其中的积极作用应充分发挥。我们只有担当起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才能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当代、无愧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
[1]李廷华.信息化对中国书法的多维影响.书法报,2012(27).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社会,职校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一线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和转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职校在社会上的声誉也日渐提高。但其教学功能还未完全转型,健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还未建立。尤其是计算机这种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实践上都和当前计算机领域的高新技术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得尤为明显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缺乏一定程度的培养,最终“造就”出理论知识不深、操作技能不强的庸才,和当前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可见,针对目前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端进行改革很有必要。现笔者将对此进行相关探讨。
1.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职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老套,很多教师课堂上都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法,上课时滔滔不绝,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成为欣赏其表演的“观众”,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僵局。这和当前新课改理念完全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而求异思维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而言尤为重要,此思维的匮乏将导致该专业学生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就业能力将大幅下降。此外,目前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还存在另一弊端:不少教师受普高应试观念影响,教学时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譬如有些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但学生一旦操作起来还是存在较大问题。因此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时代职校培养人才的思路完全背离,长期以为导向进行教学不但难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更会导致学生专业能力的缺乏,不利于其将来就业。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针对以上弊端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将难以适应时代需要。
2.应对策略
2.1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该课程的学习须具备一定的求异思维,否则在计算机领域将很难有所造诣。而目前我国职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于强调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缺乏对其求异思维的培养,这不但和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极不吻合,而且和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格格不入。因而,教师一定要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根据职校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时既要传授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求异思维。譬如我在计算机专业进行教学时就始终以学生具体情况及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为基础开展教学,不会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求异思维。又如在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一课程时,我并没有在课堂上向学生详细讲述计算机如何组装以及维修的方法,而是把学生带进机房,让其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取组装和维修的理论知识,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则适时点拨,点拨时我始终坚持运用求异常思维引导法,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仅是给其提供宏观的思考方向,并且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传统组装方式和维修方式提出质疑,从而激发其求异思维。
2.2树立新课改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计算机是一门与时俱进的新兴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新兴计算机技术不断被普及,知识更新速度相对其它学科较快。因此,教师须树立新课改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时教师不但要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当前职校不少计算机教师教学观念陈腐,上课时照本宣科,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极为低下。因此,目前广大职校的计算机教师很有必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课改思想,运用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譬如我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就摒弃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教学时,注重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善于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我则适时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的“助手”。教学方法上我尽量避免单一化,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法,例如讲述接受法、自学导向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教学法等等,对于这些教学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不能长期单一使用某种教学方式,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职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时代性。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改精神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根据职校生具体情况,摒弃陈腐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法不断提高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最终为国家培养出新型的计算机类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建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浅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9,(22).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范文5
1.1意识淡薄。现在的大部分人依然思想和思维方式比较传统,对档案信息化的了解不透彻,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档案服务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人的档案服务意识依然很淡薄。
1.2硬件设施落后。档案室的配置相对落后,单位部门对档案室的硬件设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很大部分的硬件设施不适合网络系统,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许多档案部门的管理人员也不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档案管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将资料进行输入,开发资料缺少系统性,综合性,专题性。这些都导致档案的服务模式得不到好的发挥。
1.3技术人员素质不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档案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思维传统等问题,专业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档案管理的意识不清晰,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意识不够突出,使得一些档案的信息开发没有针对性,开发力度不强,无法很好展示档案服务模式的优点和有力方面。
1.4规章制度不健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存在缺失,档案的信息化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许多都是由过去的档案管理部门及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理,忽略了信息的传播,导致信息化档案服务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信息化档案服务模式创新的策略
2.1要做到服务思想的创新。根据整个社会环境以及档案服务工作的具体发展,勇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和思维定势,从更高的知识层次去看待服务工作,形成先进的服务理念。除了要树立用户第一的理念,还要适时的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机制,在竞争中,不断完善服务的完整性、及时性、预知性和细致性。
2.2增强服务技术创新意识。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的提升,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内容也都有了相应的要求。服务技术的创新,能够更好的使用户接受到信息,使用户潜在的主体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实现档案的信息推送服务。
2.3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要向开放化的方向推进,对于大部分的档案,在规定期满后可以对外开放,使档案的开放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开发科学,标准,简便的检索工具,依靠网络信息的传播,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的资源共享。
2.4寻求多方面的发展。档案模式创新应该朝着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创新不能单单体现在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还要在技巧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档案服务的整体水平上升。
3、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的优点范文6
【P键词】 大数据 智慧校园 建设
引言: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更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此背景下,高校更加关注智慧校园建设。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较之前的数字校园模式更为先进,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学校应当致力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
一、大数据技术的内涵
大数据技术是集收集、挖掘、存储和处理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人们分析数据,寻找数据计算方法;第二是云数据库技术,在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进行存储;第三是内存数据库,集中对数据进行管理;第四是数据安全问题,采用数据迁移或双机容错的方式对数据进行保护[1]。
二、高校智慧校园的内涵
2.1定义和优点
所谓的高校智慧校园,是高校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师生打造良好的智慧化校园环境。这种校园模式具有以下的几种优点:
第一是整合了高校的信息,可以使校园资源集中管理;二是打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校园的发展;三是吸收了数字校园的优点,同时对数字校园又有所超越。
2.2特征
智慧校园具有以下的几个特征:首先是信息化,智慧校园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协作性,在建设高校智慧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的各个部门要积极配合,实现信息的沟通交流,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再次就是便捷性,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支持移动终端,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大数据背景下建设高校智慧校园的策略
3.1培养智慧型人才
高校致力于培养人才,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高校智慧校园,也需要培养智慧型的人才。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进入数据化时代,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发生改变。传统的线下培养方式发展为线上培养和线下培养相互融合的方式,高校以在线教育为平台,在平台上对教师进行线上教育,既节省了时间和资源,又提高了教育效率[2]。教师在接受教育时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自己掌握良好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跳过,对于掌握较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进行重点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2提高服务的水平
建设智慧校园,学校需要提高服务水平,使师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服务质量。
首先,学校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对学校的后勤进行技术化管理。在服务信息上,学校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对校园内部的实验室安全、教学楼节能等环节进行动态监测,从而提升为师生服务的水平。
其次,学校应当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并扩展校外的生活资源。比如,学校可以实行一卡通制度,一张校园卡可以在学校通用,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这种一卡通制度的应用需要以物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因此学校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便捷学生的校园生活。
3.2提供科研的支持
智慧校园可以看成是数字校园的升级版。在数字校园中,学校为师生提供信息的方式由资料检索和图书文献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智慧校园中,学校应当发挥技术的巨大效用,在学生课题申报、教师科学研究等环节给予技术支持。比如学校可以丰富研究工具,更新实验器材,利用电子平台自动生成数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教师和学生。通过学校的支持,学生和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
3.3智慧决策和管理
传统的数字校园虽然使校园内部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但是许多部门之间还存在着协调不畅的问题,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相互孤立,会导致数据无法实现共享。面对这种情况,智慧校园首先应当进行校园的集中管理,整合学校的各个部门,让各部门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其次,在管理物资和人力资源时,学校应该科学决策,合理调配,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3]。最后,高校应该建立校务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让师生了解校园内部的信息,从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四、结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关注智慧校园的建设。高校智慧校园一方面能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能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促进高校的长足发展。因此,学校应当探讨有效方法,打造智慧校园,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 考 文 献
[1]王迪,宋义勇. 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创新研究[J]. 信息化建设,2016,0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