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范文1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管理 宏观思路 具体措施

中学图书馆是整个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对教学和全校师生进行相关服务的一个重要机构,同时中学图书馆是链接学校和社会的重要基地。进入21 世纪,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发展,信息化逐渐成了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因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学图书馆管理日益受到社会信息化的挑战,不断面临网络化、数字化及信息化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与社会进步的冲击,从而使中学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面临诸多挑战,使中学图书馆具备新的特征。这就需要进一步把握中学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更好地确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

一、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信息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学图书馆作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纽带,已经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从而使中学图书馆在原有特征的基础上具备新的特征。中学图书馆所具备的特征,是进一步探索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基础。笔者认为,信息化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点。

1.文化特征

文化特征是所有图书馆具备的基本特征,中学图书馆概莫能外。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集人类之大成者,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结晶,也是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中学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类文明和信息知识的载体,更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以及人类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

2.学科特征

中学图书馆建设始终是围绕中学相关学科建设服务的,也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需要。学科研究和学科发展始终是中学提升质量和迅速发展的主题。因此,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研究和学科建设需要,按照学科专业建设和文献工作流程,组织存储和编辑文献科技信息,使文献获取、检索、传递信息化,从而使中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学科化,优化文献服务职能。在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学科专业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编辑,整理成信息化的文献信息图书馆,开发学科专业数据库,建立学科种类系统化学科数据库体系。优先建设学科专业相关文献和重点建设学科文献数据库,通过学科专业文献数据库建设,促进各个学科教学科研快速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库资源,提高图书使用效率。

3.教育特征

中学图书馆最重要的特征是教育功能,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学生知识传授需要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是中学图书馆的基本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中学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中学图书馆建设需要适应中学教育教学、科研需求,以及课堂教学和教学实践需要,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师技能。

4.信息特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知识体系日趋庞大,而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人的一生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都加以获猎。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各自学习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方向和学习导向,从而不断丰富发展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寻找知识方向,捕捉和有效利用原来的文化信息,是中学图书馆需要为读者提供的基本服务。因此,中学图书馆加强文献知识的信息化管理是有效发挥图书馆功能的重要手段。

5.数字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和信息容量呈井喷式发展,中学图书馆面临技术和管理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各种知识不再局限于纸本文献,多媒体和光盘管理成为中学图书馆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特征明显显现,从而使信息资源海量化、动态化,增强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二、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宏观思路

对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分析看到,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既有传统的文化特征、教育特征、学科特征,又被赋予新的数字特征和信息特征,新老特征相交织、相结合,尤其在信息时代下,日益呈现出知识信息化、信息知识化的特点,这些都给中学图书馆的相关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下面从改革管理观念、突破传统服务模式、建立起信息一体化管理等角度,对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宏观思路进行相关分析。

1.改革管理观念

传统的中学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以收藏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主要围绕纸张文献的借阅服务,图书管理与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方法简单。并且图书馆以藏书为主要目的,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重点是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存在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这种单一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管理的新要求。因此,要革新落后的管理模式观念,并依据信息化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图书管理模式创新和规范化管理。

2.突破传统服务模式

中学图书馆是服务于中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文献资料的有效性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文献检索与阅读过程中,通过筛选甄别,科学思考,挖掘信息资源,寻找教学科研的新思路,从而在反反复复的科学思考、论证、演算过程中提炼科学问题和解决方法。中学生的自我学习离不开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的学习。如何有效地为师生提供需要的文献资料,帮助师生科学有效地查阅文献,是信息时代下的中学图书馆管理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因此,图书馆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向师生推广介绍文献检索知识和检索方法,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帮助师生掌握文献检索系统方法,提高文献检索效率,加强文献检索和使用的服务工作,真正突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

3.建立信息一体化管理

信息时代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图书馆文献管理和服务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要加强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从图书馆文献组织结构变革到图书管理制度变革,全新地思考应对信息环境下图书文献管理的新模式。文献信息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就要在图书馆管理中改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增强文献管理的创新意识与知识技能,提高能力素质,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使之熟悉图书文献的加工编辑、检索查询等服务功能,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员的创新服务意识和服务思想,使文献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之间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使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融合,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加快文献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要针对图书馆所有文献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科学管理系统模式创新,使文献知识更新和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信息时代下加强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具体举措

在对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学图书馆相关管理的宏观思路进行了分析。下面则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从创新相关管理、增强现代服务业理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分析加强中学图书馆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创新相关管理

中学图书馆的管理是以管理机制为依托,以图书馆馆员为渠道,通过图书馆馆员落实的,因此在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相关管理的创新就要从管理机制和图书馆馆员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地进行。

就中学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来说,创新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能本管理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就对馆员的管理看,在信息时代下,对馆员的管理要侧重馆员图书馆知识的创新,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中学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特点,合理引进人才,为本校教学服务。对于已有馆员,中学图书馆的管理者应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全面知识的培训,提高馆员的岗位技能,使馆员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2. 增强现代服务理念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在信息时代下,对于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其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使图书馆服务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相结合,开拓新局面。

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化服务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图书馆管理的实践中走出封闭的圈子,树立“以人为本”,而非“以书为本”的理念,中学图书馆的受众是全体师生,而非仅对教师开放或仅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开放。

3. 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中学图书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人才队伍老化,人才组合不够合理。这就要求中学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方面多引进些图书专业以外的各种人才,如计算机、外语、历史等各种学科人才,进行图书专业培训之后,如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交换馆员、派出进修、做访问学者等,逐步改变目前中学图书馆人才单一、匮乏的局面,逐步完善中学图书馆人才结构,以此提高整个中学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从尊重人的个性化特征出发,了解人的所能所长,结合培训结果,大胆起用新人,合理配置部门人员,让他们在适合自己兴趣爱好,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能力,在管理者的协调下互相配合,最终达到中学图书馆工作的新水平。

总之,在科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的基地,必须从宏微观的多个层面,通过观念的改变、服务模式的创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图书馆的相关管理,发扬图书馆精神,使中学图书馆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优化人力资源、服务理念的转变等相关具体措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好务。

参考文献:

[1]刘海萍.“馆员――资源人”及其培养.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

[2]余胜.“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成效与发展思考.深图通讯,2006,(4).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信息时代;数学;数学教育;迎应

自计算机普及,尤其是网络流行以来,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及学习和生活中,对数学及数学教育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1]适应社会并服务于社会,是任何学科、行业生存和发展之必需.数学和数学教育都要迎应信息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否则就无生存之地.数学教育要履行自己的职能,维持自身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就必须对此加以迎应,一方面要适应信息时代的特征和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为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助力.[2]基于此,数学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数学专业学科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全新变化:譬如其课程讲授的对象范围被明显扩大;同时,信息多样化也诱发学生的心态呈现出了诸多的复杂演变;此外,在对于学生的综合考验上,则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知识比拼,而是谋求塑造更具实用性的高素质人才.这就使得数学学科对于全新信息知识的归纳与梳理难度有所增加,而学生就业、择业的定位也呈现了一定的偏差,对于其捕捉、转化信息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则显著提高.而由于对于信息化推进的支持力度尚显不足,相适配的软硬件基础资源配备有待加强,基于信息时代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开展有所脱节,实践途径也拘于旧有套路,故就目前数学专业利用信息化浪潮推动教育革新的现状来看,其具体落实的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尚未取得预期效果.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数学教育的转型升级,干扰了其适应和服务于信息时代步伐.鉴于此,对于数学教育,尤其是高校数学专业教育而言,就需要认清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把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信息的运用技巧,努力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全面更新教育模式、方法,逐步强化校外的配套实践,适时调整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导向,将信息平台、手段、技巧灵活融入数学教育之中,提升数学教育的信息化拓展和操作实力,围绕信息的运用而进行多样情境式的教学编排,增强学生适应信息化大潮的能力,并数学教育的转型升级.

一、认清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调整数学教育的整体发展导向

信息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与当然结果,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的演进潮流.必须清醒定位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运行状况以及迎应切入点,并依据数学专业及通用教育实际,着力树立以信息化相关知识为比照的数学教育的基本导向,努力完成宏观层面的科学统筹与严密规划.[3]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由校方进行牵头,通过广泛邀请高校教育专家学者、数学专业从业人员以及优秀学生等各方代表汇聚一堂,各抒己见、群策群力,共同磋商、创建出契合中小学数学教学及高等院校数学专业教育现状的机制、对策,分别从推介机制、适配流程以及管理制度等环节入手进行创设;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校方指导、院系协助、班级执行的行政化管理体系,递进完成信息时代对于数学知识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应当创立调查分析小组、反馈处理中心等交互制度,来对既有的数学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摸底聚合,并结合信息运用知识的自有特色,展开对于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调查收集、登记备案以及总结上报,从而为数学教育的革新创造有利条件.

二、把握日常信息处理体验,将信息平台、手段、技巧灵活融入数学教育之中

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引发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分化,中小学、高等院校学生由于接触环境的局限性与固定性,对于日常各类信息运转和利用的认知、把握并不全面.而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国内社会的多元发展,也对接受数学教育的学生提出了全新要求.只有具备牢固的综合理论素养与扎实的应用技能的数学专业学生,才能真正在信息化的社会大潮之中,找到自我归属与自我定位,继而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交互融合.对于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专业教育而言,则要把握相关信息之中最为日常化、普及性的特征内容,将其灵活融入数学专业教育的体系之中,注重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所以,就应当立足对于日常化信息知识的人性化感知,注重理论引导与实践锻炼的高效结合,稳步扩大数学专业学生参与信息化理论知识竞赛、信息化技能模拟演练以及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等事务的创设和开展,从而真正让数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接触信息时代的发展态势,真正意识到信息社会相关知识对于审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等层面的重要作用,有力激发其对于这一全新社会发展趋势的认知兴趣,继而夯实学生理解、应用信息时代各种知识的基础.[4]

三、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提升数学教育的信息化拓展和操作实力

在信息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更为新颖的教育理念、教学器具等开始集中出现,这就推动了中小学数学通识教育及高等院校数学专业教育一系列软硬件Y源的系统更新.而由于各个学校的政策导向、师资支持的差异化,依旧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器具落后等突出问题.[5]鉴于此,就需要逐步淘汰既有的偏于陈旧的计算机、曲面演示屏以及测量仪等器材设备,迅速加大适合信息化教学而又经济实用的教学器材设施的批量购买、分步拆换、全部换代,集中将配置过硬、质量牢靠的计算机终端、演示屏装置以及信号传输仪等全面更新升级.此外,相关教师也应当灵活引导学生对于信息化相关技术知识的认知与定位,创设分组协作机制,注重对于动手操作、分组协作的考查力度,并坚持逐一对每个协作小组、每位学生的即时操作、掌握程度、错误区域等具体环节进行指导评判,而对于较多出现的错误操作、偏颇方法,都要及时予以指正纠错,并统一进行二次严密的分组复试、团队评比,最终评选出优秀小组与先进个人,从而巩固、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应用技能.

四、更新教育模式方法,围绕信息时代的特征和需求特点进行多样情境式的教学编排

信息化大潮的来临,不仅催生了更为多样的社会发展态势,而且也对数学教育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要求其能够迅速改良既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更为科学、人性的训练方法,凸显创新性.而考虑到某些学生对于信息化态势认知不全面、参与性还不够高等典型问题,则应当着重增加更为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注重情境化、探究式等激发与引导相互结合的操作模式,促使数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发散思维、挖掘潜力的探索成就感.而课堂氛围的实际反映,又是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其与学生的学习反馈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制约关系,轻松活跃、趣味协调的课堂氛围自然能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主动性,继而呈现出认真用心的听讲情绪,而这对于授课教师则是最为切实的尊重、认可以及激励,所以彼此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共振反馈.[6]所以,通过利用信息化知识的自有特点,并依据学生的心理状况、爱好指标、群体特征等关键要点,灵活进行一系列教学模式、方法的更新拓展,抓住关键,不做无用功,才能有效实现整体氛围与群体反馈的协同交互,助推情境式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五、强化校外配套实践,增强学生适应信息化大潮的能力

能提升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运算、理财、统筹能力,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是数学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只有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之中的各类逻辑难度较低的计算问题,促进各类产业高效生产,服务社会各类群体,才能真正促进数学教育的知识效用释放与学生个人价值实现的交互转化.而在信息化大潮之下,数学教育则应该与时俱进,着力扩展对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这就必须强化实训锻炼的同步拓展,有效增加校内外训练化考核,力求做到多倡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测试相关的信息化运算基本原理,多带领学生进行演练信息化运算知识的主要技术要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各类专业实训考核等,让学生洞察信息化运算知识的实践应用对于学习效率提升、综合素养熏陶等的切实益处,从而促使其能够主动跟随社会发展趋势与行业更新潮流,改进自身在学习与实践上的既存不足,增强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信息时代各类问题的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安.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杨英法,苗方朔.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68-69.

[3]陈维华,韩倩.新常态下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5-7.

[4]李延敏,郭平.转教育思想探索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新路[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98-100.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范文3

1.抽象化的视觉传达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华夏汉字、拉丁文字和阿拉伯文字得到了世人的认同并且广泛传播,文字符号的也逃脱不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那么是什么原因成就了当今的文字体系呢?因为这几种文字体系在外形和结构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视觉抽象化。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文字被接受和传播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字视觉抽象化的程度。这种情形在现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表现的尤为明显,只有更简明的抽象化表达方式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够与时俱进。所以,图文符号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由二维向多维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高度抽象化的视觉特征,并且以新媒介为载体将这一特点继续深化。

2.超深度的思维表达新媒体带来的技术革命是不言而喻的,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现今信息时代背景下,图文符号也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设计形式,有了更广阔的思维表达空间。由于新技术的参与,动态的图文符号有着多重的评价标准和意义,这也使得人们的思维空间有了巨大的跨越,从而带动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维平面图文符号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多维度表现手法的驱动下,利用自身视觉化的优势,能够表达出超深度的刺激感受,从而让受众感受到超深度的思维表达,此种感受是传统图文符号无法企及的思维深度。新媒体、新技术、新表达方式的出现使得图文符号的设计摆脱了旧技术手段的束缚。综合性、多维化等这些新媒体的特点使得图文符号能够表达出从未有过的多元化的情感与生命。创新的设计理念带来了无法比拟的视觉传达效果。由此可见,动态图文符号与生俱来的就表现出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思维深度。

二、动态图文符号的传播特征

在信息设计背景下的传播体系各自拥有崭新的传播特性,也使得图文符号与声音、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相结合,呈现出的传播特征多表现为多元化感知、非线性表达和互动互联。

1.多元化感知多元化是信息设计背景下图文符号传播的一个基本特征。结合当代无所不能的科学技术,各种传播媒体在与图文符号、声音、虚拟视觉、光影、多维空间、画面等方面达到了完美和谐。信息设计背景下的图文符号传播在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味觉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崭新的体验过程。信息设计的存在和传播导致了图文符号与图像、视频、音频等媒体之间的快速转换和融合,以往各自为营的信息传播方式一去不复返,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准确、全面、生动。

2.非线性表达线性表达就是有明确开始、发展和结束的一条线贯穿,比如以往的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只能以线性传播的方式去传达信息,其单一的文本信息只能以单一的方式去接受。而非线性表达则是由多种可能组成的一张网,受众可以在其中肆意遨游和探索。动态图文符号与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相结合以后,信息间可以随意跳转,并且之间还有联系,使之相互补充、相互延展。由于信息设计背景下的多媒体本身是非线性的,它区别于以印刷品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单一的思维模式,以至于动态图文符号在发展过程中顺其改变,延伸出非线性的传播特征,引导出创新的逻辑思维模式。

3.互动互联信息设计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平台,人们不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信息,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信息。受众从一个只能盲从地去接受去相信的被动者,成为一个可以直接参与的主动者。如果只是单向传播,缺少了反馈,就不能准确的控制,使得整个传播过程盲目、自以为是,就好比一座只能发射不能接收波段的“雷达”,显然这座“雷达”并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雷达。相对于平面媒体中图文符号的“只读性”,信息设计背景下的动态图文符号具有“可读可写”的特性,动态图文符号具有传播与被传播的双重特征。更深层次的情感可以在这个漫无边际的时空中无限延展下去。因此,动态图文符号的传播就是一个互动互联的双向传播过程。

三、结语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自动化;服务模式;现代管理技术;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163-02

1前言

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脚步,当前信息已经大量而高度地渗入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环节,为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着加速的作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从纸质到电子介质,从人工到自动,从模拟到数字的关键性发展和变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已经成为整体的任务和未来发展的目标。应该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出时代、科技和专业的优势,整合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资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目标实现达到对高校图书馆功能和作用的创新,要在服务形式、管理模式、平台搭建等方面入手,形成具有信息化特点的高校图书馆,在有效执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策略的基础上,以更为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措施加速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任务的达成,加速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作进一步地发展与创新。

2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2.1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获取

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速发展进程中,社会总体的知识数量变得越来越庞大,密度也变得越来越高,社会上和高校中及时获得丰富综合性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大量读者想通过高校图书馆获得和掌握科技、文化和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基本规律,这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方式进行彻底改变。在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局域网、校园网等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优势,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迅速获取知识和资料的空间,在方便读者阅读与查询的基础上,形成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程度的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图书馆资源价值、信息价值的进一步体现,通过网络将扩大高校图书馆信息的服务受众和服务范围,创设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道路。

2.2高校图书馆信息的多元化载体

传统高校图书馆信息以纸质和音像资料为主,这会提高高校图书馆保管资料的难度和费用,而且也会加大高校图书馆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成本,特别在信息资源大量涌现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地加工和整理将不会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更好、更科学地利用进行顺利地支持和铺垫。因此,必须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多元化信息管理,要开发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多种载体,要彻底告别传统做法的束缚和制约,突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的特点,在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加工的基础上,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的多元化。

2.3高校图书馆信息的高效化利用

以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工作可以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手段,实现高校图书馆各种信息和资源的有效统和,通过将不同类型、不同载体、不同种类分散信息的加工,以信息化的形式进行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处理,使其通过网络进行高速度、高质量的相互连接和共享,无缝化地实现高校图书馆和高校师生间检索、借阅和利用。高效化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可以提升相关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形成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工作的加强和促进,在真正扩大高校图书馆信息利用效率的同时,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目标。

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3.1自动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处理系统的建立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主要平台是图书馆和读者之间高效率平台的创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要以满足广大师生对知识和资料的需要为基本目标,形成快速、高质量的检索系统,实现高校图书馆与读者间良性而快速地互动。在推进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立足于高校图书馆的自身优势和特点,要加速对馆藏图书、资料和文献的深入整理,为检索和交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当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查询和借阅系统的建立,以新型搜索引擎和新式情报技术对信息和资料进行科学分类,并达到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的完整编码。此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图书情报学的专业分类和要求,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进行编选,制作出准确、翔实的导航信息,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为准确而高效的信息资源。

3.2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信息化

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各类信息和资料的获取方式进行变革,同时要抓住一切机遇进行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更好地贴近高校师生的实际需要,通过对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式的应用,创新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当前的重点在于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过程,要建立适合读者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服务模式,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的文摘形式和浏览方式,使高校图书馆信息更有效地被检索和应用。

3.3高校图书馆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活动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要建立现代管理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才是推进信息时代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建立起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的管理系统,才能真正地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会关系到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前途,因此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利用是推进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高校的图书馆必须要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并采用功能完善和稳定的管理系统来完成各类常规的工作,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4打造高校信息化教育平台

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在于信息的海量存储,这有利于高校师生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不断应用,可以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对于保障大学生自主化学习有着设施和场所上的保障职能。打造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教育平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配合学生探索研究型以及探索性学习方式。高校的图书馆有助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高校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来利用图书馆的教育平台进行自主化的学习方式。

4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4.1建立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相关标准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要有规范的标准,高校的图书馆有着丰富的资源,是各类知识的宝库以及创造的源泉,虽然创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同时也要重视知识的优化。在网络的环境下,要想实现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以及服务方便,图书馆内的各类信息服务就要有自己的标准。在信息服务全球化与合作化的趋势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标准还处于研究的阶段,高校图书馆信息的服务将会向着更有价值和更加有效率的方向发展和迈进。

4.2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的专业水平

新时期要将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员的专业水平当作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头等大事,从技能上和素质上要为工作人员提升能力,帮助和引导读者有效地利用馆内的资源,同时也能为读者服务的技术型人才。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知识以及利用现代化手段的技能,因此要培养技术型的管理人员来为高校中的读者服务,把培养专业技能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4.3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当前应该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推动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建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有效实现合理的配置图书、文献及其他资源等,使管理中的统计工作也变得方便和快捷。与传统的图书馆的手工操作相比较,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只有信息技术应用并结合图书馆的管理方式,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才能找到更加适宜的空间和平台。

5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新时期,应该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作为发展的途径,要重点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进行全面认知,找到当前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要点,形成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测量,在做好服务模式、现代管理技术、教育平台搭建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对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目标的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秦远福.浅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1).

[2]杨玫,俞红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几点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吴春明,洪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4).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范文5

1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

在企业管理方面,为何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要比我国发展快,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发达国家更早的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会促进企业管理带快速的发展。

1.1 对企业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的影响

在未进入信息时代之前,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是以一种从下级到上级逐层汇报,从上级到下级逐层解答的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传递到高层管理的环节中会出现汇报误差、汇报内容不全等情况,高层管理不能与基层员工构成直接的联系,很难使工作情况如实的传入到高层管理的耳中,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这种管理组织机构也渐渐的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员工与高层之间构成的信息交流的平台,使高层管理人员直接了解基层员工的工作情况[1]。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到的影响更大,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要面对的各种财务问题,工作比较复杂繁杂,无暇顾及企业其他的工作,而自从信息时代的来临,财务管理人员的出纳情况也省去了逐级上报的繁琐流程,通过信息平台可以直接接触高层,把工作情况第一时间反应给高层,这对高层领导而言也是非常好的,不用在为通过等级的传递而造成信息误差,可以更直接更清晰的了解财务管理的情况,从而快速的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2]。

1.2 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人为影响,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中,利用人力的地方特别多,而可能由于不同人的不同原因,对企业生产管理造成直接的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管理在做决策时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自从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大多数的企业生产都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也大有转变,从人力管理转变成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管理。生产管理模式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比如:生产管理的科技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生产方式的智能化等等,这对企业的生产也带来莫大的好处,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3]。企业的生产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销售,传统的企业销售模式,主要是商家与客户面对面的交谈,或是当面展示自己企业的产品,而且,客户购买还需要当商家的面购买,在这个传统的销售过程中,即使成功销售出去企业的产品,中途也会浪费很大的一笔资金以及时间。而信息时代的来临,却成全了企业和客户,因为在销售的过程中,不用在面对面的进行销售,而是直接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对客户来说是比较简单、省时、省力的购买方式,对商家来说更是增加销售渠道,省去大笔的资金和时间,信息时代的来临实现商家和客户的双赢。

2 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征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还将是企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渠道,信息化时代在企业管理中主要表现的新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快速、灵活是信息时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从生产到销售、从基层到高层的信息处理、从市场调查到产品研发等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可能完成市场调查之后,在上报的这段时间市场又会发生新的变化,都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4]。而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则是以快速、灵活作为基础,企业完全可以把信息化时代的优势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销售管理中,有助于更多的节省时间促进企业发展。

2.2 网络将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与销售中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技术是每个企业都非常关注的焦点。通过网络,企业不仅能增加一条省时省力的销售渠道,网络还大量的应用到各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上,通过网络,高层可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以及销售的情况,再通过与市场的需求做比较,才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做出最佳的决策。所以,企业对网络的使用,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水平。

2.3 创新成为企业生存的重点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产品性能以及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让企业得到更大的利润,更好的发展,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网络的的优势,对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细分化以及差别化进行分析,再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创新,开发新功能的产品,这样才会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才会有利于企业在今后的道路上更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在社会中发展的重点。

3 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方法

3.1 加强数据库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的进步,信息时代也逐渐的来临并在不断的完善。信息时代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方面,而这也是各个企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信息化的网络技术已经逐渐在各个企业以及各项管理中得到应用,但是,企业的管理还没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中的好处,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为了能通过这样一个信息平台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但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难以得到更有效的应用。如果企业真想建立一个信息超前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话,走信息化的企业管理道路已经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信息化这条路企业该怎么走,该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信息化时代,就是以信息做为原材料来搭建一个有组织、有效率、有方向的企业管理模式,所以,企业需不断的稳定并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统。现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企业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生死存亡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这一方向,企业可以建立并扩充自己的信息数据库,把信息数据库充分的利用到企业的发展中,这样才能建立更为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

3.2 企业的柔性管理方法

柔性管理就是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调整企业的管理。企业想要在信息时代立足,就必须要注重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改变,而这个管理模式不能像传统的管理模式死板,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而有效转变的管理模式,这也是企业的柔性管理方法。在企业的发展中,存在诸多的管理事项,如:财务管理、资金运用管理、人资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管理等,企业要想在信息时代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要保证企业的管理按照柔性管理方法实行,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现今企业的发展也坚持着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根据对员工的了解,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化,再看员工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变化,柔性管理不仅要面对的是企业的管理,还要应用到员工和客户之间,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市场,才能做出利于企业发展的正确决策。因此,柔性管理方法需要很好的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3.3 按照信息流重建企业

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中,企业生产到企业销售的财务进账都是逐个实施的,缺少信息的共享,对企业的销售也有着一定的阻碍。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也是对企业发展的一个提醒,需要企业建立一个信息流共享的平台,从设计、生产、销售、财务等流程的信息共享,要实现让员工实时的了解产品的生产情况,以及到哪个位置,为下一个流程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对产品进行更改,从高层、策划、生产等各个部门的员工都能够实时的在信息通讯平台进行信息的共享,高层也可以通过市场的反应情况,及时的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节省更多的时间,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市场是其一,高层的决策时间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尤为重要。企业只有按照信息流重建企业,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艳辉,黄亚丽.洛克菲勒企业管理方法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05).

[2] 葛龙,孙昭,李会民.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方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6).

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范文6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师专业

信息技术,就是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为骨干结合结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好人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之时更新加快,多学科交叉特别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不可避免的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并使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上看,信息社会的教育将会呈现以下特点:

1、由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将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和熟练掌握新技术的劳动大军,以适应技术知识密度型劳动以及进一步发展高科技和将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需要。

2、学科的分化与综合,将促进学校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设置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造。此外,知识的激增与迅速转化,也将使教育的着眼点不再是侧重新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将是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3、人口的增加、职业的转换,技术、知识的交替与更迭等因素,将使教育的时空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二、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的基本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的形式由单纯的教师教逐步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的观念要变,教师的角色在变,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了。良好的专业发展将使教与学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达到新的和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应如何发展?我们应从两个角度来解决此问题。

1、新课改冲击下的教师应更好地完善自己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专业也应有更进一步的改变。

(1)大胆利用教学媒体,时时创新,开发教学资源。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要创新我们的思想,探索与实践新理论,建立新观念;创新我们的学习,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我们的课堂,实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创新一切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因素,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媒体的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它们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以及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等方面影响也越来越大。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开辟新的教学模式、满足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教学媒体的应用在教学改革当中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2)自制教学软件。我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一定要本着实是求事,以人为本的态度,从本校的实际与特点出发来开展教学,切实服务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坚决避免花架子,技术至上,开发冗杂且不能实现课堂效率最优化的信息技术内容。教师是接触学科教学内容的第一人,作为学科内容方面的专家,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广度;开放式的教学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增强自身的知识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都会利用一些定型的教学软件,虽然方便,但当我们的教学思路与制作者教学理念有所差异时,我们就要依据学科的特点,采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自己动手来制作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教学课件,做到真正意义的整合而不是混合,会和那些照搬照抄教学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积极发挥教师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大胆利用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

2、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教育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每一个学校都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好地发展空间和硬件设施,积极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

(1)首先对全校教师开展电脑扫盲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在电脑基本的技能过关之后,其次再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的培训,培训要求教师做到会使用课室的教学平台、实物投影仪,学会上互联网;学会使多媒体课件。

(2)学校要积极倡导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用来解决教师在教研中所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师在研讨过程中碍于个人情面对所研究的话题难以引起共鸣等问题。在教研平台可以和很多在教学方面有独到见解、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比较高的教师进行学习、交流、探讨,并和他们“亲密接触”,应该说在网络中学习,是另一种形式的实践,是在体验着别人的实践,感受着别人的内心思考。

(3)学校要定期开展系列竞赛活动。开展教学课件脚本设计比赛和多媒体网页设计比赛活动,促进了教师教与学的统一。检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全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研究、实验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