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区运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区运营方案范文1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及必要性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财务会计重在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为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管理会计与此对应,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旨在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所以相对而言,管理会计通过对相关财务数据的进一步加工,侧重于为内部管理者提供服务,更重视对当下的把握和未来的预测,所涉及的内容也更为宏观、广泛,更具有整体性和灵活性。
旅游业是我国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的行业,但是旅游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却是高风险、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的窘境,为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旅游景区收入周期性强、季节差异大,景区对城市的配套设施依赖严重,投资运营成本大,使得旅游景区的财务管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旅游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不足、投资决策不够科学合理,面对这样的问题,加强管理会计在景区运营中的运用可以帮助管理层更好地进行决策,有效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保障旅游景区的良性发展。
二、旅游景区运营中存在的风险
(一)旅游景区收入波动性较大
旅游景区的运营首先存在收入波动性较大的风险,这也是旅游景区运营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我国的旅游行业尚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方面还不成熟,行业中的竞争压力较大,而旅游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虽然旅游景区给予的消费体验具有独特性和排他性,但是相似的旅游景区存在着彼此替代的关系,旅游景区间的竞争加剧了这种替代性;另一方面,旅游景区一般以文化、自然环境为依托,因而会受到自然灾害、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可控的因素较大;此外,旅游景区存在明显的旺季和淡季之分,季节差异性也是旅游景区主要的风险成因之一,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旅游景区也唯有积极采取措施来降低损失。
(二)资金管理不善,资金运营中存在潜在风险
景区运营往往会占用较大的投资运营成本,因而资金的管理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十分重要,旅游景区的资金运营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景区的资金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SOP流程,精细化程度不高,或者流程建立之后并未严格得到执行,而较之于其他企业,旅游景区的在途资金、库存资金金额较大(如较多的门票现金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景区的资金管理带来了难度;二是资金的需求量控制不准确,虽然旅游景区的现金流量很大,但景区运营投资大、回收期长,因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景区在进行资金使用规划时难度较大,很容易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三是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薄弱,景区是围绕着消费者建立起来的复杂系统,涉及衣食住行、购物娱乐,旅游景区与多方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景区也并非强势的议价方,在应收账款的回收控制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景区财务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短期借款
旅游景区的开发、运营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而旅游企业的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加上收入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旅游企业在进行景区运营时势必会涉及到筹资问题,但就目前来看,主要的融资渠道仍旧为银行短期借款,融资渠道单一,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融资环境所致,金融环境的不完善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限,另一方面也是旅游企业不重视金融创新,缺少必要的财务管理意识所致,很多企业对于筹资的管理意识仍旧停留在“钱不够了找银行借”的层面,忽视了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匹配。同时,融资成本的高低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结构有关,旅游景区投资又是一个风险性较大的项目,对短期借款的过度依赖使得旅游景区的财务结构不合理,增大了财务杠杆,提高了财务风险,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
三、管理会计在旅游景区中的运用
(一)对收入波动进行分析预测,协助成本的分析管理
针对旅游景区的收入波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收入波动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实际收入散点图,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收入的波动幅度以及增长趋势,找出波动的规律对未来的收入进行预测,同时,还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对旅游景区的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包括散客游的收入占比,团体客的收入占比,观察二者的增长特点;其次是针对季节性差异收入,旅游景区可以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不同年份、季节、日期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波动进行分析,将连续的四个季度进行移动平均,找出每次的平均点,然后分析每个季度收入偏离平均值的情况,以均值的波动趋势为基准,将偏离情况作为波动增加值,对未来的收入进行预测;再次,旅游景区可以建立成本分析系统,加强对成本的管控,目前常见的成本分析方法有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成本相关性分析等,其中,成本性态分析就是将旅游景区的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决定了景区的经营杠杆,变动成本则决定了景区的边际利润,为景区控制成本提供了视角,本-量-利分析则是分析盈亏临界点,可以帮助管理层预先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出现亏损,成本相关性分析则是分析旅游景区的成本是否可控,对于不可控的成本,景区无需过多关注,而对可控的成本,就需要梳理成本的构成,找出是否存在不必要的成本;最后,旅游景区可以加强费用管理,重视对费用的分析和审核,这也可以通过预算制度来进行保证,避免过多的开支。
(二)加强资金管理,对资金运营进行统筹规划
将管理会计运用到资金的管理上,可以协助管理层更好地对资金进行安排。首先,旅游景区可以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通过资金预算编制、执行来对资金的管理进行有效监控,同时也可以解决对资金需求量预测不准确的情况,依靠预算管理,旅游景区可以对所有的资金收入、支出进行全盘考虑,增强资金的计划性,进而改善资金管理的粗放状态,针对运营支出、项目支出制定出合理的标准,按照事情轻重、金额大小、进度等进行支出规划,也有利于收入和支出的匹配,降低景区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同时,对于编制的预算,要做到严格执行,并建立预算修改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对资金使用的监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际运用中监测预算的合理性;其次,旅游景区要增强资金的管理意识,降低资金被盗用的风险,由于景区拥有相当部分的门票现金收入,因而在日常中会涉及较多零散资金的管理(尤其是在旅游旺季),需要景区不断加强管理,确保资金及时、安全地入库,做到现金日清月结,及时送存银行,并考虑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盘查,保证现金账实相符,此外,由于旅游景区的门票也属于潜在的资金,变现能力强,因而也需要将其视为现金进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并将数量、金额在备查账簿中进行登记;最后,针对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景区可以建立应收账款管理体系,进行动态更新,并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建立起不同的信用优惠制度、应收账款额度,在保证业务顺利开展的同时降低坏账风险。
(三)协助管理层进行筹资分析、决策
不同的筹资渠道可以对旅游景区的财务结构进行调整,在进行筹资决策时,景区管理层可以通过对不同筹资方案的分析来选择最有利的筹资方式,避免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以及债务到期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首先,鉴于旅游景区明显的季节性,景区可以分析历年不同阶段的资产构成,将资产区分为长期资产、稳定性流动资产和波动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和稳定性流动资产是旅游景区在淡季也必须持有的资产,而波动性流动资产则是为应对旅游旺季而增加的资产,针对稳定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可以用长期负债、股东权益以及自发形成的负债(如应付职工薪酬,信用期内的应付货款)来维持,而对波动性流动资产则采用短期借款这种临时性负债来维持,如果过多的短期借款支撑稳定性资产,就需要不断地举债、还债,加大了筹资的困难和风险,如果用较多的稳定性负债来维持运营,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其次,旅游景区需考虑各负债的构成,例如长期借款、股东投入占比,长期借款固然可以保证景区的正常运营,但是成本较高,银行又是议价强势方,因而可以考虑采取私募债券融资,向特定方发行长期债券,或者将收票权进行资产证券化,这也是获得长期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最后,旅游景区需要分析股利分配政策,较高的利润留存率可以缓解资金压力,但为下次股权融资带来困难,而较多的利润分配又对于景区运营不利,景区可以将利润留存视为内部融资渠道,根据资金预算来决定利润留存率。
四、结束语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旅游景区的运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在激烈的竞争中已难以为继,利用管理会计的视角分析问题,可以帮助管理层更好地应对风险,科学地进行决策,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参与更加激励的角逐奠定基础。
景区运营方案范文2
仅用了4年时间,洪清华就将“驴妈妈”做到了注册会员近千万、总收入约20亿元。在竞争激烈的在线旅游业,这头“小毛驴”却跑出了黑马的速度。有趣的是,洪清华本人也是一位对速度的极致追求者,其百米最快速度曾达到11.3秒。
驴妈妈是洪清华的第三次创业。这一次,获得众多风投的青睐。
从“旅”到“游”
在洪清华刚刚创立驴妈妈的2008年,中国在线旅游业已是一片红海,携程、途牛、艺龙、芒果、悠哉、去哪儿已经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驴妈妈从一开始就得益于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没有参加同质化的竞争,从而实现了快速成长。在洪清华看来,这些强手大多只解决了在线旅游“旅”的问题,“游”的市场还是一片空白。“未来一定是自驾游、自助游的游客激活景点的周边消费。”洪清华坚持认为,“景区门票一定要打折,驴友的综合消费、二次消费的价值远远大于一次性购买门票的价值。”
不抢跟团游,也没选择机票、酒店作为切入口,洪清华大胆地涉足自助游市场。“领先一步可能是先烈,领先半步就是先锋。”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洪清华执着地坚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全国各地的自助游旅客卖门票从“旅”到“游”,这一个字的变化,却改变了传统旅游市场的游戏规则。
切入点:打折门票
在驴妈妈上线之前,中国旅游业的现象是,跟团游比例占旅游市场的80%,自助游仅占20%(2011年这一数字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跟团游只占6.3%,自助游则高达93.7%),中国没有规模化的自助游服务商。在运营上,旅游景区提供的都是标准化的服务,用户的可选性较小。当时在线旅游市场的主要商业模式有“机票+酒店”的商务旅行模式,如携程旅行网,或者是垂直类搜索引擎,如去哪儿网。
洪清华很快找准这一空白市场,从中国10000多家景区找到了切入点,他要做打折门票的生意。但是拿下景区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一家刚成立的新公司来说。
谈景区这件事,洪清华一直挺有挫折感。最初的100家景区往往是最难谈的。好在当时的洪清华已在旅游市场打拼多年,其经营的奇创旅游咨询机构,为三亚、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武当山等多个旅游圣地做过规划,最初驴妈妈谈成的几十家景区,基本都得益于奇创的客户关系积累。
曾经有一个长三角的景区,洪清华谈了3年才拿下。2008年谈的时候,景区老总说业态太新,需要再研究研究;2009年的谈的时候,景区老总说价格太低会对市场造成冲击;等到2010年再谈的时候,景区老总表示这个形式很好,要赶快合作。因为那时的驴妈妈已经和周边的东方明珠、灵山大佛、周庄等景区成功合作。
洪清华用整合营销的方式打破了景区的门票价格壁垒,用“门票+高铁”、“门票+住宿”、“门票+机票”、“门票+巴士”等产品组合的营销方式,满足了旅客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给景区带来更多的综合利益。截至目前,在中国10000多家景区中,驴妈妈已经签下7000多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旅游景区主要是以黄山和桂林山水为代表的第一代资源产品型景区;21世纪初主要是以九寨天堂、大唐芙蓉等观光休闲景区为代表的第二代资金及理念推动型景区;近年来,休闲度假、自助游日渐增多,游客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
驴妈妈迅速成长的原因正是因为洪清华提前意识到散客游时代已经来临。
商业模式不是一步到位的
在洪清华的规划中,驴妈妈的发展被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平台—社区”三步走。
在产品阶段,驴妈妈的盈利模式有点类似于携程,主要着眼于门票直销。洪清华透露,景区一般给驴妈妈的折扣是4?8折,驴妈妈给客户的折扣通常是6?9折,差价就是第一笔收入。驴妈妈通过与上游旅游产品供应商的战略合作,获得相对优惠的价格,这种优惠使得游客更愿意进入景区。
这只是初级阶段,洪清华更倾向于建立一个平台和社区,为旅游者和景区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特别是像武当山、峨眉山、张家界等一些客源丰富的景区,在成为驴妈妈的会员后,每年只需付给驴妈妈一定数额的会员费,就可以得到系列电子商务支持服务,景区的后台系统就交由其自行管理,驴妈妈只需直接输送客源。当社区建立起来以后,会员费成为驴妈妈的又一主要收入。
驴妈妈的最终目标是经过初期运营之后,实现从“中介型网站”向“服务型网站”的转型。洪清华坦言,建立一个庞大的景区营销平台,吸引景区在驴妈妈网站上做精准营销推广,收取广告费用以及其他整个产业链延伸所带来的收入才是“大鱼”。
“‘驴妈妈’的最大价值将体现在为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和为游客设计、提供个性化产品的价值。到时候将出现旅游‘一站式’服务,实现景区和目的地的规划咨询、营销推广、客源导入,驴妈妈将提供景区旅游的所有服务。”洪清华表示。
2009年,刚创立1年的驴妈妈总收入就突破了2个亿,2011年飙升至15亿,2012年则有望超越20亿。
目前,驴妈妈已完成上市前的C轮融资。早在2008年初创时,驴妈妈就获得包括携程CEO范敏、分众传媒副总裁钱倩等的第一笔投资;2009年,又获得花桥基金与道杰资本数千万元的投资;最近,连红杉资本和鼎晖创投也加入到驴妈妈中。
资本的支持,让驴妈妈如虎添翼。
B2B2C金三角
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洪清华发现在中国的旅游产业链上,景区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于是,洪清华成立了景域集团。集团旗下景域旅发公司专做景区运营管理,景域旅游营销公司则负责景区营销服务。此外,他还创办了“帐篷客”,在景区开设连锁酒店。再加上奇创的业务,洪清华在旅游市场可谓“无孔不入”。用他的话说,已经形成了一个“B2B2C金三角”。
洪清华一边通过“驴妈妈”为自助游游客提供服务,一边帮景区做营销和规划设计等服务。“当为景区做规划设计的时候,景区看到我们的服务很专业,他们可能就会把相应的资源嫁接过来。‘驴妈妈’获取门票等资源后,又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更丰富的产品。所有好的商业价值,一定是实现二次、三次的价值。就像苹果手机,光卖硬件只能赚一部分钱,硬件过后的服务又能赚大量的钱。”
景区运营方案范文3
关键词:大数据;旅游管理;应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8-0176-02
引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中,不仅停留于物质层面的满足,并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旅游的放松方式中,也让旅游业的需求便越增越大,所以在开展旅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大数据网络技术也在其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庞大的数据提取、搜索与处理技术,将游客的信息与游客爱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规划,从而更好的为游客在旅游享受中服务,满足游客的多元化要求,大大提高旅游管理的效率与合理性。[1]
1大数据与旅游管理
大数据,通俗的来说的话,就是海量的数据,自大数据这个概念被提出后,人们对大数据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大数据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发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旅游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节假日或者平时的休闲时间外出旅游,人们的旅游需求各有不同,所以旅游行业在进行旅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类型的消费者的需求。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业也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对旅游的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应用,在管理的过程中,也采用了更加科学的方式,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2大数据在旅游行业中应用的作用
2.1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市场上到处都充斥着形形的信息。因此,为了能让旅游行业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旅游行业的管理者就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规划还有分析,从中挑选出对发展旅游比较有利的信息,这样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这时候,大数据的作用就十分凸显了,旅游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的管理,就可以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制定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旅游攻略,提高他们的旅游质量和舒适度。
2.2提高服务的质量。在服务建设上,通过推动大数据应用的方式在其中充分运用技术为旅游提供旅游过程中的服务,只有在旅游过程中时刻满足旅客的需求才能提高服务的质量。首先可以对游客消费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充分了解旅客在旅途中的要求与期望,为此有针对性的制定旅游方案,从而满足旅客多元化要求。同时相关平台也可为旅客进行功能筛选的开发,让旅客也可以在互联网中通过大数据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旅游企业、旅游服务进行选择搜寻,从而更快更准确的寻找适宜自己的旅游方式。
2.3做到人性化管理。在管理方面,旅游业的相关人员可通过大数据来加强旅游管理的质量。利用网络管理体系对旅客的信息访问数据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实时对旅游管理的体系调整,从而做到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在商务建设与管理中,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情势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提高建立商务体系的合理性,而且在旅游管理中建立商务体系更可以降低经济资源成本,更推动旅游管理在商务活动中的顺利实施。同时大数据在应用上更能为旅客提供富有个性化的服务,让旅客通过大数据便能提前得知旅游地的天气、项目、交通、设施、住宿等方面的实时信息,便于旅客自行选择欲制定自己旅游计划,从而更好的强化旅客的旅游体验、优化大数据的服务能力。同时可以将旅客的想法与意见通过大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创造游客评价和推荐的机会,更好的发挥出旅游管理中的优势特色,有效而快速的发现在管理中出现的缺点,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便可以根据反馈数据中所出现的问题,更有效的制定解決措施,提高为旅客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促进旅游管理的发展。[2]
2.4改善旅游行业的管理。旅游企业通过对旅游信息进行合理地挖掘以及深入分析后,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及有效地管理旅游景点中的基础设施。同时,可以做到更加了解消费者的旅游偏好和旅游的特点,这样的话,就能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旅游服务,提升整个旅游行业的服务的水平。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旅游行业还能对企业运行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的处理,切实改善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
3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实践
随着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能力逐步强化,在实践中的效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1)在景区运行智能化系统的过程中,有时候还会出现由于终端智能化设备出现故障,从而导致景区的一些景点出现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所以,景区就可以利用大数据,在UI界面设置告警信息,例如设备离线的警告,还有旅游景点游客数量达到上限的警告以及网络设备入侵的警告等等。这样的话,可以很大程度上维护景区的日常秩序,也能更好地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受。在对景区进行日常的监控管理之外,大数据还可以对旅游平台的运行操作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些分析的数据都会最终传送到综合分析的报告中,从而有利于管理员对景区的日常运行情况还有系统的工作进行管理。通过大数据还能将旅游地点进行分类,从而更充分的了解娱乐设施与景点实际经营情况。并且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更能帮助旅游企业与旅游客户提供更好的沟通与合作的方式,让旅游管理者和旅游客户可以共同及时了解到旅游信息的更新,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还有协商,让旅游业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同步合作,提高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还有服务质量。
(2)同时大数据对助指导旅游管理者制定旅游服务、旅游线路等方面的管理项目,也有所帮助帮助,还可以帮助管理者优化旅游方案,通过数据模拟方案在实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与所带来的反映,再结合实际数据与市场面貌进行分析与推测,从而降低在旅游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避免事故与意外发生。另外在景区内,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园区中的人口密集度进行实时的统计,这样的话,景区内的管理者就可以对景区的工作人员做好调度,对人流量密集的地区及时进行疏散,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感,管理者在进行旅游管理的时候,也能更加直观。
(3)我国的很多旅游的景区,都已经应用了大数据,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风景区。通过运用大数据,然后结合景区的特色,可以将旅游企业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在实际的景区运营管理中,景区可以对游客的数量进行统计,以及对停车场的车位数据也能做出统计,这样的话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景区的工作进行相应有效的调整。然后再通过大数据平台,对这些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接,让UI界面上可以显示出这些数据,方便景区的管理者对景区可以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及管理,提高景区的旅游服务水平。
景区运营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定价机制 二级市场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景区生态环境和游客感应环境及旅游经济效益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前国内研究主要关注旅游季节性的特征、成因、影响、对策等方面。也有学者建立博弈模型、定价模型对季节性进行分析,但都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景区门票定价的可行方案。
在我国,旅游旺季景区资源的稀缺性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景区来说,其所提供的服务数量有限。在当前旅游供需严重失衡条件下,由于对环境生态承载力的忽视,使得旅游景区过多的关注于游客数量和消费水平,而不是关注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景区的管理与运营进入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是,旅游消费者消费体检价值下降,强化了其对由于景区门票定价合理性的质疑,满意度下降。对于旅游景区来说,接待能力的不足,导致其侵占绿地植被,破坏自然景观:旅游污染物的产出量超出了旅游地生态系统的净化与吸纳能力,致使旅游资源和环境退化,唯一的回报就是获得一点经济利益,付出的却是重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惨痛代价。近几年中,门票收入在景区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居高不下,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屡创新高,如表-1所示。提高门票价格来控制客流的措施在现实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公众舆论压力下的涨价行为屡屡被看成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并且实践调查发现,门票收入中用于环境保护的比重又微乎其微,这又加剧了外界对景区门票涨价动机的质疑。
目前,国内景区价格制定基本形成了中央定价、地方定价和政府调控下的企业自行定价三级并存的定价管理体制。由于旅游景区价格涉及的内容广泛,制约因素复杂,在价格制定方法、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争议,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供求被人为的割裂,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消费者“被涨价”了,没有任何参与定价的渠道,对于景区门票价格确定上没有任何发言权,所谓的消费者听证会也不过是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旅游景区产权自然垄断的前提下,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景区给出的任何价格。消费者用货币选票投票的权利在巨大的需求规模下已经无法发挥其功能。
二、景区门票定价乱象的机理分析
景区商品交易是产权的交易,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交易行为。因此,我国现存的自然文化遗产景区的产权制度安排及其衍生的管理体制是导致遗产景区门票价格定价误区的根本原因之一。为彻底厘清旅游产业的产权关系,本文将旅游景区包含的产业内容划分为休闲产业、游览观光产业、配套支持产业。休闲产业和配套支持产业,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利用市场方式进行资源的配置与调节便可以达到最优,而游览观光的产业内容――(自然与人文)景区资源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手段加以开发、利用。
显然,正是由于产权公有属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复杂性导致旅游景区在使用价格机制等市场手段调节供需时的遮遮掩掩,进而导致了包括价格机制在内的市场机制的无所作为。稍加分析便可以理解当前关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机制争议的诸多困惑(如图-1所示):一方面,旅游景区供给主体模糊不清(游客本身作为合法公民也是旅游景区所有者的一个组成部分),需求主体无法参与,门票收入支出信息不公开,旅游消费者所获效用与所支付的货币成本之间被完全割裂开来,公众出现质疑是很正常的。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类型的多样性(如,旅游、科研、宗教、军事等)、经营目标的多样性(经济目标、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以及业态多样性(景区包括了公共属和私营业务等多种业态)也是导致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争议的重要原因,并且进一步导致价格机制在调控旅游淡旺季客流过程中的失灵。
图-1 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理分析
综上所述,在旅游景区门票定价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市场与政府规制的双重失灵,价格机制、评级制度以及政府的管理体制已经无法保障旅游景区的安全、平稳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体系――旅游景区门票的二级市场模型
根据当前旅游景区的产权特点和旅游景区经营的多重目标要求,本文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中一种重要体制安排――二级市场定价模型,并构建了旅游景区门票定价二级市场模型(如图-2所示)。
本模型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平台,保证市场机制在调控供给和需求的有效性,并且同时能够兼顾旅游景区公有属性所要求的公平、公正性。
旅游景区门票定价二级市场模型的构建流程如图2所示:
首先,由政府建立专门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审核机构,明确相应的审核指标体系,对于具有公共属性的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接待设施容量、交通容量等诸多指标进行准确核算,确定景区的接待量,也即是旅游景区可以发行门票数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景区经营成本和收益、运行情况等指标确定景区门票的发行价格、发行周期等。同时,旅游景区建立网站滚动旅游门票的相关信息。
其次,建立景区门票一级市场平台,该市场指的是门票发行市场,在这个市场上门票承销商(例如,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等旅游企业)可以认购政府部门核准景区发行的门票。通过一级市场,景区筹措到景区运营、环境维护等所需的资金,而承销单位或个人可以获得景区的门票,并且收益和风险自担。每一个景区接待总量均按照全国行政区域划分分配门票承销数量。尽量保证旅游景区门票发行在全国发行时的区域均衡与公平(例如,可以通过人口规模确定各区域的门票数量),门票一旦售出,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自由买卖流通,发行单位不提供退票服务。
再次,建立相应的门票流通二级市场平台,二级市场指的是门票流通市场,是一级市场所发行的门票进行自由市场交易的场所。游客有自由购买和销售的权利,溢价折价完全由市场决定。
最后,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加大宣传,采用统一信息平台以及国内门票二级市场接入服务,保证国外游客可以顺利的通过二级市场获得所需的景区门票。同时,建立相关跨境发行平台,接受国外景区的加入,形成联盟,逐步走向全球化合作模式。
四、旅游景区门票定价二级市场模型的意义
具体来说,旅游门票二级市场定价机制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消除旅游旺季接待压力:将缓解我国旅游景区游客井喷造成的诸多负面效应:景区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和各种设施的过度损坏;交通拥堵,航班、车次、汽运高度紧张,安全事故增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景区休闲、支持配套产品价格的暴涨;接待量剧增,使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投诉率的提高,迫使许多旅行社人为压缩业务量等。
2、平衡游客分布结构:有助于平衡旅游热点、旅游温点、旅游冷点的游客接待,利用价格使得游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合理化。
3、二级市场定价机制可优化收入分配: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旅游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奢侈品,可以利用其消费价格优化收入分配,减小我国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
4、二级市场机制透明的自由交易定价,消除了社会各界对景区门票涨价的质疑,有利于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程度,提高信誉。
5、由旅游景区经营评估机构确定的门票发行数量,可以彻底控制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对景区环境治理和恢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防止旅游景区的相关企业以实现短期经济利益而损害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一级市场采取的区域平衡措施可以充分反映景区的公共产权属性。
五、结论
旅游景区二级市场定价模式,将旅游景区的公共产品属性与市场机制很好地隔离开来,即保证公共资源的公平原则,又能保证旅游门票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一级市场采取公共产品的定价模式,完全根据其成本确定其价格,但此时价格没有考虑市场需求,所以在此基础上利用二级市场,完全由市场机制确定其最终价格。该定价模式首先可以准确获得旅游景区的客流量数据,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极大的避免了旺季旅游景区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破坏、交通堵塞以及其他的经济及社会成本。其次,通过市场机制确定旅游景区这一具有公共属性的稀缺资源的最终消费者。最后,该种定价模式对旅游淡季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提升,在旺季被抑制的旅游需求会在旅游淡季得到释放,可以消除旅游淡旺季的巨大差异。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AJY008)和2012安徽省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239)资助。
(作者:黄和平,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产业经济;刘颖,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陆林 山岳风景区旅游季节性研究一以安徽黄山为例[J]地理研究.1994,13(4),50-58
[2]张捷, 都金康, 周寅康, 等. 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1999,19( 1) : 50- 54.
[3]陆林, 宣国富, 章锦河, 等. 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J] .地理学报, 2002, 57( 6) : 731- 740.
[4]卢松, 陆林, 王莉, 等. 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4,24( 2):250- 256.
[5]牛亚菲. 北京市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调控对策[J].地理研究, 2005,24( 2) : 283- 292.
[6]李团辉. 浅析旅游节性表现及成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17( 2) : 137- 140.
[7]钟静, 张捷, 等.历史文化村镇旅游流季节性特征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 2007, 96( 4) : 68- 71.
[8]张朝枝, 保继刚.休假制度对遗产旅游地客流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7, 26( 6) : 1295- 1303.
[9]田勇.孙艳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模型确立研究[J]价格月刊,2007(2)16-18
[10]张成杰.傅云新旅游景区收益管理框架分析与策略初探 商业时代 2007(1)98-99
[13]马永立.谈俊忠.万绪才.张安制定风景区门票价格数学模型的研究[J]经济地理2000(1)93-98
[11]王晓东;段治平;李佳风景名胜区门票上涨与收益管理定价方法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9(02)46-50
景区运营方案范文5
[关键词] 旅游景区;信息化;对策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26
[中图分类号] F59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2- 02
旅游景区是吸引旅游者出游的核心要素,旅游景区是各地自然与文化的典型代表。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 976个,其中,A级旅游景区5 573个。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54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 658.60亿元,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的核心是旅游景区,景区信息化也成为旅游信息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1 旅游景区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条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推陈出新的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的网速,以及搜索引擎技术、电子商务、虚拟现实技术等为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如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就推出了网上世博会的项目,其运用三维成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了世博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2)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变化是旅游景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旅游的经历愈加丰富。旅游者旅游的形式也由团队旅游慢慢向散客旅游时代转变。散客旅游时代,旅游者倾向于在出行前通过互联网查找旅游信息、安排行程,所以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要求旅游景区必须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为游客服务。
(3)旅游景区的产品特点也使旅游景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旅游业的六要素分别是“食、住、行、游、购、娱”,而旅游景区提供的产品几乎涉及以上全部要素。产品类型多,而且旅游景区产品具有不可转移性,即只有当旅游者亲身游历时才能体验,在游览成行前无法接触实物,所以对旅游景区产品进行系统展示,对旅游景区依托的资源体系进行监测管理,对人力、财务、物流等内部办公体系进行管理是必然趋势。
(4)旅游景区采用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旅游景区顺应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景区管理、思想和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化已成为旅游景区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管理历程
我国旅游景区为了适应信息化趋势,积极推进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可分为3个阶段。
2.1 数字化阶段
早期主要强调数字化,用以保护景区的旅游资源,如莫高窟22个洞窟的测量、拍摄和编目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原建设部启动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体系。
2.2 全面信息化阶段
2006年国家旅游局启动5A级旅游景区评选工作,其中对景区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5A级景区创建的评分标准》中,对旅游景区信息化有明确的分值要求。5A级景区评分标准满分为1 000分,其中关于旅游景区信息化的项目分值为91分。
2.3 “智慧化”阶段
“智慧景区”是于2010年提出的一个先进的理念,是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观念在旅游景区领域的应用。“智慧景区”的内容包括:优化和再造景区管理业务流程;通过物联网对景区的旅游设施进行监测;对游客、社区居民、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打造多方(旅行社、酒店等)参与景区管理的平台。
3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取得的成绩
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取得进展。景区特别是等级较高的景区积极利用互联网争取客源,目前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途径较为多样,如自建网站进行旅游景区形象宣传、线路推介等;加入携程、驴妈妈专业旅游网营销;与旅行社、旅游酒店合作相互输送客源;通过搜狐、新浪等知名门户网站宣传。
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目前国内大中型旅游景区,甚至小景区基本都配备电脑和上网设备,用于内部信息查询、文字处理、财务管理、计调等工作。
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旅游景区应用的信息系统有:为游客服务的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景区电子门禁系统、景区智能监控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LED信息系统等。
3.2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更值得关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旅游景区信息化存在错误认识。旅游景区信息化意义重大,可以实现景区运营市场化、景区服务扩大化、景区管理效率化。但是目前很多旅游景区对景区信息化存在误解,认为建设一个网站或者加入到一个专门旅游网站能进行景区介绍就是信息化了,而没有认识到景区信息化在内部管理和外部客源吸引方面的作用。由此就出现了网页信息组合不从游客需求出发、在线服务严重缺乏、旅游景区消息更新落后等问题。
(2)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的软件、硬件缺乏。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是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其中5A级景区发展的程度最高。但是纵观全国的旅游景区,有的景区购买了电脑等设备,但是没有连上互联网,无法进行信息;或者缺乏景区信息管理方面的软件,电脑成了摆设;有的景区甚至没有电脑,不具备开展信息化的条件。
(3)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我国除了一些大型的旅游景区外,都没有发展景区信息化的专项资金。除去购买服务器、计算机等硬件的开支外,景区信息化的软件要求更高,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软件购买、服务费用使景区吃不消,最通常的做法是景区仅仅购买财务软件、门禁软件等,而将网站委托给网络公司操作,信息更新不及时。
(4)旅游景区信息化人才匮乏。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调试、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人才是旅游景区信息化的智力支持。旅游景区管理信息化主要需要两方面的人才:一是系统开发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二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使得很多景区建立的信息系统无法及时更新、维护。
(5)旅游景区信息化“孤岛”情况普遍。目前旅游景区和旅行社、酒店等合作机构并未达到信息共享,有用的旅游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在相关企业间传递。同时在同一景区因投入不足,没有统一的规划,各部门采用的信息化系统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困难。由此可见旅游景区信息化“孤岛”情况普遍存在。
4 我国旅游景区信息化良性发展的措施
4.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引导旅游景区进行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应该制定旅游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建立涵盖旅游信息、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酒店产业与业务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引导旅游景区积极参与,并尽可能为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资金、人力、技术等支持。
4.2 旅游景区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旅游景区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旅游景区可以完善自建网站,积极加入专业旅游网站,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景区信息展示,可利用的手段包括音频、视频、三维全景等。还要将旅游者需要的旅游景区信息按旅游者需求进行分类,让旅游者方便地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此为旅游景区需要充分利用论坛、博客、微博等信息渠道进行网上营销。在旅游景区内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如引进电子门禁系统,实现计算机售票、验票、查询、汇总、统计、报表等管理功能。引进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提高办公效率,实现通知、文件、简报等文档的电子化,实现信息、监督检查、值班等政务工作的网络化,不断简化旅游信息化工作流程。
4.3 加强旅游景区与信息化相关方合作
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需要与相关方密切合作,其中软件企业和学校是重要的合作方。现有的旅游景区管理软件都是针对景区单项业务的,没有旅游景区整体的信息化方案。旅游景区应该加强与软件企业结合,共同研制开发旅游景区适用的技术装备和软件产品。
旅游景区信息管理人员缺乏,旅游景区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旅游景区可以与高校合作进行信息化人才培养,通过正规培训培养出既懂旅游景区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光辉.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成都:西南林学院,2008.
景区运营方案范文6
关键词:三亚 , 高档酒店 ,精细化管理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condition of the sanya,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cost management in sanya fine management factors, put forward the applicable to sanya area hotels fine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mpany in the process of cost management of methods.
Keywords: sanya, hotels, 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家政策对房地产业住宅开发的控制,促使其对旅游区的投入份额逐步加大。在国家全面强制推行的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的市场环境的环境下,作为承包方的施工企业竞争加剧、工期紧张、利润低下,其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业主、施工单位双方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模式,终于抵挡不住惊涛骇浪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旧的管理往往是一开始做预算,结束后做结算,结算完成后才能了解到工程的全过程,最终导致施工单位过程亏损与业主纠缠扯皮不清、相互指责抱怨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序状态。
三亚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为保证在高投入的条件下依然可以有合理的利润,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装饰工程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重要管理方法。
1 三亚地区项目工程概况
随着海南市场旅游业的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公司将目光投向了热门旅游区三亚市,据不完全统计三亚地区运营五星级酒店项目主要有亚龙湾鸟巢度假村、亚龙HYPERLINK "省略/Hotel_info.asp?id=641"湾铂尔曼HYPERLINK "省略/Hotel_info.asp?id=641"度假酒店,金茂三亚希尔顿度假酒,三亚华宇皇冠假日酒店、喜来登度假酒店等,在建酒店项目太阳湾柏悦酒店等,地理位置均依山傍海、或著名旅游景区周边,地处热带,酒店装修风格多以东南亚风格为主。
2现有的影响精装修造价问题的分析
1)三亚地区大型项目的施工企业多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大型装饰企业,临时行军异地作战,所以人工费用相对较高,平均约120元/工日,而当地的08定额装饰人工费用仅为60元/工日。2)当地装饰材料品种单一,供应能力弱,质量没保证,而且价格较高。需要考虑从广州等城市大批量进货,投入成本、运费、供货周期等均产生较大的风险。3)当地风俗习惯导致加班加点很困难,故不能按期交房会引起相当高的索赔费用。4)面临旅游旺季营业时间,相对工期紧,作业面互相交叉,台风、暴雨等天气影响较大,成品保护难,保护费用高。5)水电设计不到位,在土建完工,开始精装修的时候,会重复进行水电改造,造成结构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改造费用及垃圾运送费用的增加。6)酒店开发所处的地理环境,通常交通均较为不便,运输费用大大提高。
3本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控制与实施
3.1精细化管理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3.2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三亚地区人工费、材料费、运费相对较高、而三亚地区先行08定额综合单价较低、地理位置旅游城市等城市特点,难免支出成本过大。因此在过程签证管理方面:(1)加强过程技经资料的管理,对工程联系单、会议纪要等经济资料进行台账管理,当签证项目发生的第一时间,让相关责任人签收文件,落实签证项目的有效性、合理性;(2)加强深化设计及施工方案选择,控制目标利润底线,贯彻 “开源”、“节流”的方针策略,有计划有目的的通过设计变更、品牌变更等具体方案做到减少亏损、实现盈利,合理转移经营风险;(3)加强商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指导、检查对新增项目、设计变更项目等涉及造价金额超万元的的预算报价,需上报商务部审核后才能上报监理、业主。确保上报项目价格合理,施工成本控制有方,结算资料有力齐全,分析项目的盈利点、亏损点和风险点。
在材料消耗管理方面:(1)以成本测算为基本点,制定材料成本预控表,指导材料部、项目部进行材料商的招标;(2)在内部招标过程中,收集、编制各类材料的成本分析对比表,对超成本预控的材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其利润值;(3)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对各专业班组实行专人领料,对材料消耗量进行管理。仓管员同时做到台账管理,定时上报相关报表。仓管员、施工员不定时在现场对使用材料的情况进行巡查,避免浪费及不合理使用。
同时,建立台账管理:如劳务合同、专业分包合同、物资采购合同形成信息台账、资金付款台账。具体详见劳务管理台账、物资采购信息台账。便于定期对施工过程中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
3.3变更、签证的精细化管理
结算的最终目标不是工程款,是利润,结算渗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范畴内的变更、签证均是影响工程是否盈利的重要依据。工程变更、索赔和价款调整这三大创收策略的实质是合同价外收入,关键是要把握交织在责任中的机会,使三大创收管理策略和前期的不平衡报价策略相互配合,就能在合同执行中实现创收,增加盈利机会。
提出签证的内容主要有:(1)对投标图纸或投标清单漏项的工程内容对业主提出签证;(2)对业主、设计口头或是现场提出变更或增加的工程提出签证(3)对于一些工程较大的数额变更,尽可能的分解或分段,减少批复的难度。承包商签约后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比当前更有效的施工方案、先进技术或者按标书的施工方法根本无法施工时,应主动向工程师提出建议,主动申请变更。
本着先确认事实,再确认价格的原则,做到(1)申请中所涉及到的干扰事件、签证内容、签证值计算以及相应的证据要充分、齐全;(2)所有的签证资料必须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发包人,预算员每周将电子版反馈报合约商务部留底;(3)对报送的签证资料做好应答对策,并预防对方的反索赔签证;(4)用词简洁准确,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签证值的计算要符合合同约定,合同中未约定选用的计算方法必须采用常规的方法;(5)通过对几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选择最有利的计算方法计算签证值。此上5个方面的要求办理签证。
变更的主要分为“指令性变更”和“推定性变更”。对“指令性变更”,合同双方一般不会有分歧,因此承包商应将控制的重点放在工程师对工程变更指令的书面确认上。另一种变更为“推定性变更”,这类变更承包商必须证明:(1)什么是合同规定的施工要求;(2)实际施工的工作已超出了这一要求;(3)这是遵守工程师或其授权代表要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