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1

一、06年工作总结

1、基础建设大步跨越

06年是___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取得骄人成绩的一年。

我局在05年年底新上了___二套电视节目,将原有的一套定位为“新闻综合频道”,将新上的二套定位为“农业经济频道”。电视台的摄、录、编、播设备数字化涵盖率已达95%以上,摄像机全部实现数字化,四套编辑设备全部实现了数字化非线性编辑,并实现局域联网,资源共享,硬盘播出。

在电视节目方面,06年我们《___新闻》节目实现了日播制。新增了一档经济类专题《经济十分》在___二套中播出,每周一期。加上原有的专题节目:《周末传真》《希望的田野》,届时我台自办专题节目每周达到了三档。新闻和专题节目全部实现了网上传输。这也是目前全市县级台唯一一家。

在广播节目方面,我们与安徽农村广播联手设立了“安徽农村广播___调频发射点”成为全省安徽农村广播走进基层的第二家。

06年,我们争取省网络公司资金37万元,对颍城有线电视光缆网重新进行了改造,增加了21个光接点,加上原有的11个光接点,城网光接点已达到33个,提高了有线电视传输质量,极大的改善了城区人民的电视收视效果。

06年上半年,按上级安排,我们完成了“村村通”一、二期工程,基本上实现了行政村和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4+2”工程(四套电视和两套广播)已顺利通过省局验收。分管局长臧全志荣获全国“村村通”工作先进个人,并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赴京参加全国表彰。

乡镇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2

奋斗目标是: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3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50万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5%和15%;旅游总收入2900亿元,同比增长19%。

一、立足全局,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积极融入全省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争取省委、省政府上半年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争取省人大支持下半年完成《山东省旅游条例》修订工作,从立法和政策层面确立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借助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将旅游业融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重点支持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打造温带滨海旅游连绵带为目标,全面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规划》,重点开发滨海度假酒店集群,力争年内开工一到两个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选择一处较大岛屿或宜于封闭的半岛,争取享受国家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有关政策。利用国家准许外国籍邮轮在华多点停靠政策,加快半岛邮轮码头建设,着力构建青岛、烟台、威海三大停靠港,逐步将青岛港打造成邮轮母港。

(二)高质量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始终把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三季度召开第三次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重点推动改造提升一批传统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度假高端旅游项目,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力争全年新增4a级以上旅游景区15个,完成旅游投资1000亿元。推动泰山、“三孔”、蓬莱阁、刘公岛、崂山、南山等著名景区,配套开发演艺、餐饮、住宿、购物项目,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抓住国家扶持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机遇,加快发展以沂蒙老区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加大旅游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市场潜力大的重点项目和创意,参加国际性、区域性重大经贸、旅游招商活动。抓好省委、省政府去年在香港、日本、韩国举办的大型招商会签约旅游项目的跟踪落实。发挥《全省重点旅游项目进度数据库》的作用,对在建、拟建、签约重点旅游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月调度和动态管理。进一步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进国外著名旅游规划咨询公司进入山东旅游规划市场,与国内、省内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共同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和重要旅游城市、跨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省重大旅游项目专家评审制度。与省相关部门合作,研究制订《新文化旅游遗产标准》,引导重点旅游项目强化文化支撑,精细施工,高效管理,培育“遗产型”旅游项目。

(三)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参与三次产业结构性调整,着力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精品培育成旅游产品。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共同开发产品、培育市场、完善保障机制,引导旅游消费。围绕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加强与文化部门合作,探索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培育文化节庆、旅游演艺以及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

(四)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旅游大企业培育工程,全省重点培育10个左右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选择一批规模实力较大的旅游企业集团,如山东银座旅游集团、烟台南山旅游集团、青岛城投旅游集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支持其开展跨地区、跨行业战略重组。支持山东黄金集团、鲁信集团、青啤集团、烟台张裕集团、潍坊景芝酒业集团、德州皇明集团等,将旅游板块做大做强。支持鲁商集团利用其商业网点和销售平台,进行食、住、游、购、娱旅游要素一体化开发试点。打破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整合资源,组建一批以旅游为主业的综合性旅游大企业集团。

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产业

(五)推动各级旅游目的地服务体系升级。以“五级联动创优工程”为抓手,一是在县级以下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利用中央和省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旅游项目、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功能;引导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突出生态、乡村、民俗特色,完善旅游要素,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力争全年新增3—5个旅游强县、30个旅游强乡镇、50个旅游特色村。二是对照优秀旅游城市评选条件,指导全省35个优秀旅游城市严格按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修订城市旅游规划,重点加强城市旅游集散、咨询、救援、自驾车营地体系,城市特色街区、城市美化亮化和夜生活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旅游功能和旅游要素的聚集度,加快从“旅游城市”到“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转变。三是引导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泰安、济宁曲阜全省首批6个优秀旅游城市,学习借鉴杭州、大连、成都创建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市的经验,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文化景观以及城市发展水平,高水平规划筹划,开展最佳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重点培育在国内外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项目,加强对唯一性、代表性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多语种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游客和市民的满意度。下半年,省旅游局组织国内外专家对启动创“最佳”的城市进行评估检查,择优向国家旅游局推荐,打造二至三个国际知名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 (1)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六)开展“旅游质量提升年”活动。将2011年确定为“好客山东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出台《好客山东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整套涵盖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安全管理的旅游标准体系。深入宣传推广《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在全省服务业行业组织开展“好客山东”服务竞赛活动,评选出“好客服务”100名金质奖、1000名银质奖、10000名铜质奖,营造人人代表“好客山东”、处处体现“好客山东”的社会氛围,履行“好客山东”的庄严承诺。把《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落实情况纳入对优秀旅游目的地、省级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以及星级饭店、a级景区、a级旅行社的创建标准和复核、暗访内容。以贯彻《旅行社条例》和《实施细则》为契机,加大对旅行社的管理,严肃查处超范围经营、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运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扶强扶优、优胜劣汰的旅行社管理机制。严格对外省旅行社驻鲁办事处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全面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开展诚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旅游目的地环境评价体系,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定期《山东省旅游质量公报》。

(七)加强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正式启用旅游卫星帐户统计体系,建立山东旅游资源数据库。发挥信息化在提升服务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旅游数字化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全省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各旅游企业的省级目的地数字旅游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12301”旅游服务热线功能,畅通投诉渠道。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的数字化建设,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以及3a级以上旅行社要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推广旅游品质保障系统。整合各类旅游“一卡通”,推广使用“好客山东旅游卡”,完善提升功能,形成全省统一,集旅游咨询、城市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娱乐于一身的便民利民惠民“旅游一卡通”。

(八)认真落实全国旅游减排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广泛引入低碳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各类旅游企业广泛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突出抓好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节能减排。争取国家旅游局支持,依托德州皇明集团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制订国家星级旅游饭店节能标准,力争全省旅游饭店、旅游景区节水节电量每年同比下降5%,提前一年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的目标。大力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转变市场营销方式,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九)将“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重点由推介形象为主向推介形象、营销产品并重转变。围绕打造“好客山东”旅游产品品牌体系,强化全行业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意识,区分不同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营销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涉旅企业参与的原则,形成产品开发营销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加快实现从以资源换市场向资源换市场、市场换市场“双轮驱动”的转变,即依托9400万人口庞大的省内旅游市场,与友好城市、主要客源地、区域旅游合作伙伴等建立市场互换机制,互为客源、互为市场、互利共赢。各市要重点面向国内市场,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推出地方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旅游产品。省旅游局重点与港中旅、中青旅、上海春秋国旅、康辉国旅、携程等战略合作单位以及境外大旅行商合作,面向日韩、俄罗斯、东南亚、港澳台等主要入境旅游市场,组织引导旅游企业开发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滨海度假旅游产品。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欧美远程游客中转站城市合作,推出一批对接连线的旅游产品,间接吸引欧美远程游客。全省重点培育“观世博、游山东”和“好客山东贺年会”两大产品。“观世博、游山东”要以“唱响好客山东、喜迎世博宾朋”为主题,以文化旅游和滨海生态旅游为重点,整合全省重点旅游景区、重大旅游节庆活动以及鲁菜资源,扩大影响面,增强吸引力。在办好首届“贺年会”的基础上,7月份启动“贺年会”筹备工作,提前动手,创新策划,丰富内容,科学安排,办一届高水平的“贺年会”。

(十)将市场开发与培育旅游消费结合起来,促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加大对发展旅游消费重大意义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对发展旅游消费重要性的认识。继续组织开展“山东人游山东”活动,与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教育等部门合作,推动开展职工带薪休假旅游、修学旅游、老年旅游以及家庭旅游。与省邮政公司合作,实施“旅游下乡工程”,发挥城市带动农村、旅游带动农业的作用,实现城乡旅游市场的互动。出台《山东省全民旅游休闲纲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惠民措施,扩大出游规模,提高出游率,培育城乡居民新的生活方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展“全国百城游山东”活动,重点开发环渤海、长三角市场,拓展珠三角、中原、东北、西北市场。把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作为扩大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培育一批山东著名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品牌,创建旅游商品营销联盟,推进联销经营。紧紧抓住世界经济普遍回暖、入境旅游市场日趋活跃的机遇,大力开发入境旅游市场。对日韩、港澳台、东南亚等近距离入境旅游市场,实行“以出境游促入境游”,建立客源互动机制,促进主要入境旅游市场实现较快增长。进一步完善入境旅游奖励政策,调动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开发入境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将出境旅游纳入统计考核指标。 [2]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十一)创新鲁菜,发展文化主题酒店,培植旅游消费新的热点。以“贺年会”为平台,实施鲁菜振兴规划,扩大鲁菜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餐饮在旅游要素构成中的市场份额。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鲁菜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支持鲁菜创新和人才培养。按照养生、绿色的原则,加快鲁菜标准化建设。在星级饭店、旅游餐馆,以及纳入“鲁菜馆”管理的社会餐馆等,全面推广鲁菜,支持涉旅饭店、餐馆等培育1—2个特色鲁菜菜品。着力培育以鲁菜为主体的“贺年宴”品牌,将“贺年宴”打造成弘扬鲁菜文化、培育创新型鲁菜人才的重要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饭店品牌,支持鼓励发展形象鲜明、有齐鲁文化特色的主题文化酒店。将“山东客栈”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主题酒店。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和旅游部门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十二)全面推进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严格职业化导游团队的准入。对职业化导游团队导游实行分级管理,推荐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化导游,参加接待国家级、省级、市级不同层次的重大政务接待活动。对在岗并经过考核合格的职业化导游员给予一定的政府津贴,并享受不同的出国考察、奖励、免费培训政策。实行动态化管理,对不符合职业化导游团队条件的导游实行退出机制。支持泰山、三孔、蓬莱阁等著名景区开展聘请退休老教师、老专家等从事高层次导游服务工作试点。

(十三)加大旅游人才选拔培训力度。组织鲁菜研究所、山东旅游项目策划中心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管人才。上半年省市旅游部门、旅游企业联合,举办大型山东旅游人才招聘会,聚合各类人才参与我省旅游建设。以服务全省旅游发展为基点,充分发挥山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在旅游培训、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山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培育成全省旅游人才培训的主渠道。鼓励和组织有关高校与专家开展山东旅游的重大课题研究。支持省内高校重点旅游学科建设。进一步健全省、市、县、旅游企业四级培训体系,加大对旅游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层次和质量。

(十四)加强旅游部门执政能力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市县旅游部门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创造性地落实“三定方案”,全面提高旅游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旅游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在旅游创意、项目策划、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继续举办“旅游创新奖”,用好“旅游局长博客群”,广泛吸纳网友的意见建议。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更加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旅游部门要结合“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热情好客、认真办事、创新务实、勇于奉献”精神,培育“好客山东”机关文化,率先成为“好客山东”的践行者。

  3   测绘工作计划

2011年人民检察院工作计划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规划

县地方税务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乡镇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3

一、工作目标

为全市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为人口计生系统内部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为政府部门提供有高度公信力的数据分析。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综合信息平台是人口计生工作的主系统,是人口计生系统数据之源。要以“覆盖率、完整率、准确率、及时率”为核心,把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好的工作规范为面、专项检查为点,点面结合,切实提高统计质量。一是乡镇每月出生与手术信息、儿保信息定时上报。规划统计科在月底前对乡镇信息专项收集、汇总、通报。二是市级每月采集死亡信息、婚姻信息。三是加快工作节奏。每月报表完成时间,从次月最后一天提前到次月10日前。四是镇村出具的婚育证明必须和系统一致。五是对各类汇总报表数据进行严格核实。六是限时办结。对市级指出的各类存在问题,乡镇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七是明确指标要求。人员覆盖率达99%以上,人员完整率达98%以上,逻辑准确率达98%以上,信息及时率达95%以上。八是每月对一个统计项目做一次专项检查。九是加大流动人口信息入库力度。规划统计科和流动人口管理科共同对我市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分析,并以滨海工业园、开发区、汇龙镇为试点单位进行信息集中录入,力争使入库人员比上年增加30%以上。

2、程序规范,及时比对,有错必纠,保证奖励扶助准确性。一是规范程序,遵循步骤。对奖扶的各类材料准备、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村级公示、镇级公示、市级公示,一步也不能少。二是加强调查,认真审核。对有疑问的材料要认真审核,必要时要调查走访。三是专人录入,及时比对。乡镇组织以统计人员为主的精干人员进行数据录入、核对。市级对录入系统的人员对象进行各类信息比对,包括自身逻辑比对,人口计生内部多项奖励排它性比对,人口计生奖扶数据库和社保数据库、公安死亡数据、财政局资金发放数据库比对,以信息化手段核实核准数据。四是发现差错,及时纠正。由于各类奖扶人数众多,婚育情况比较复杂,部门间交换信息延迟,事物不断变化,存在错误在所难免。因此,要严格执行纠错机制,有错必纠,对不符合享受的对象及时退出,对已错发的资金坚决追回。

3、加大人口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平台建设。2009年以来,我市率先在市人口计生系统启用便民维权平台,实现了一孩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网络办理。2013年,要在便民维权平台上做到两点:一是市级提高检查频率,对便民维权平台每季检测一次,并检查公告,及时纠正乡镇在办理过程中的纰漏;二是提高办事效率,市级对乡镇提出的技术或政策问题,在24小时内进行反馈解决,乡镇对群众符合程序的办证需求,做到随到随办。

4、加大以人口网为主的网站建设。人口网是全市人民了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窗口。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站所承载的功能和使命不断扩大,群众越来越习惯于在网络上获取相关知识与解决办法。2013年,人口网将继续保持简约实用的风格,在八个方面专注微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完善文件。所有应当公开的人口计生委文件在24小时内上网,文件统一格式,便于下载保存。二是提高稿件质量。加大对乡镇投稿的审查编辑力度,不发空洞文章,对每篇未录用文章有简短回复,指出问题所在,双向交流。三是增强下载中心内容。除资料外,人口计生系统内部所需资料和群众所需表格均可以在下载中心自行下载。如各类培训资料、病残儿童鉴定表格、婚育证明、统计表格。四是加强主任信箱回复时效。主任信箱栏目由相关职能科室会同委领导共同在三日内答复。五是做全工作安排栏目内容。所有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全部及时网上公示,既有利于基层随时对照上级要求,又有利于对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六是强化完成通报栏目。通过“布置、实施、检查”使工作落到实处,“言必信,行必果”。七是重新梳理知识问答与办事指南。对网站的数十条人口计生知识问答与办事指南,逐条逐句逐字进行梳理,并进行相应的精简、合并、补充,使之表述更清楚,更符合我市实际,更方便群众对照办事。八是进一步做好人口网照顾再生育在线办理、病残儿鉴定在线申请、社会信用系统三大版块的信息录入核对工作。提高完整率与及时率,让群众及时通过人口网掌握自己的办事进程。九是做好双月一次的图片新闻专题。介绍全市当前热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营造创优争先氛围,展示人口计生风采。十是做好12345平台、今日论坛、中国门户网的相关内容补充和问题答复,时效控制在48小时以内。

5、加大数字档案馆建设。继续做好照顾再生育数据库,违法生育数据库、签名数据库等三大数据库的数据采集转换工作。整理好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并发症补助、企业退休职工和城镇老年居民的一次性奖励的历史数据。对人口计生工作中的各类有价值历史资料做好数字化转换存档工作。

6、加大统计分析,提供政府决策参考。运用人口统计学技术,将现有的人口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具有集人口预测、预警、预报及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要素及其组合信息指标分析的应用系统。市镇每季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某一项或几项数据作深度分析,撰写有价值的分析报告,相关材料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及市委市政府分析参考。通过对全市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进行预测,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基础依据。具体工作要求为:市级每年有三份统计分析报告,并至少有一份在省以上人口网络或刊物上发表;乡镇每年有两份统计分析报告,并至少有一份在以上人口网络或刊物上发表。

7、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工作方式创新。一是开通人口计生官方微博平台。让群众更方便的通过手机了解人口。二是采用二维码新技术,让群众用手机扫描人口计生宣传资料上的二维码就可直接登录人口网,了解更为详细的内容,更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三是利用社会上成熟的视频平台,上传人口宣传视频,并链接入至人口网,更加生动地展示人口。四是加大对育龄妇女的点对点短信通知服务,每两个月一次温馨服务短信。五是制作两部反映本市人口计生工作的视频专题片。六是高质量制作市金人工程PPT介绍片。

8、全面实施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组织好“十二五”中期评估。采取定性评估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绩效评估、网上反馈、电话调查、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尤其要做好日常评估,推进镇对村的考核,将压力传递至基层,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9、认真执行事业统计制度。认真完成国家PADIS、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服务业统计、事业统计等各类报表,努力提高报表质量,为分析人口计生工作现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乡镇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科普服务林改;信息化;农村发展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林业现代化建设思路是要建成科学发展的林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让农民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质量稳步提升。作为新一代的林农,通过掌握先进的林业知识和科学技术及相应法律、学会科学合理生产与经营,真正走上发展生产、生活富裕的道路。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农民参与林业的意愿日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大力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也是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1 四平市森林资源、林业信息化建设概况

1.1森林资源概况

四平市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吉林省的南大门,东接长白山余脉,西邻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全市总面积1.4万km2,总人口330万人,林地总面积2831.3 km2,有林地面积2098 km2,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1531.8万m3,森林资源总量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1.2 林业信息化建设概况

四平林业网页在四平市政府网上已经开通,经过了5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林业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2.1加强业务应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技术,加强了营造林重点环节的监管,提高了营造林水平和科学管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为实现灾害的科学防控和应急处置奠定了基础。

1.2.2推动公共服务。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林业信息覆盖面,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林业部门林业信息的主平台,成为社会公众获取林业信息的主渠道,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接收,林农可以随时随身阅读学习,同时信息下发结合季节特点,多样化地展示各项林业资讯及政策法规。网上设置了领导信箱、在线论坛、在线访谈、在线调查、网上答疑、投诉建议等互动栏目,扩大了林业信息覆盖面,保障了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成为社会公众获取林业信息的主渠道。

2 科普服务林改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任务

2.1 建设总体框架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结合现代林业建设实际,四平市科普服务林改信息化建设借鉴其他省市经验,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

2.2 建设任务

依托四平市政府网站,提供林业应用系统统一的平台,提供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服务。

2.2.1扩大信息服务,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提供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等服务。

2.2.2加强管理,加大信息力度。发挥规模效应,适时更新,增强吸引力,做到准确和及时,保证信息质量。

2.2.3推进网上办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在线行政审批,提高在线办事效率,强化办事监督管理,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在线办事稳定可靠。

2.2.4加强互动交流,开展林业网上调查。关注林业热点和民众关心的问题,推进网上,实现在线访谈,提供良好的网上咨询、查询等服务。

3 科普服务林改信息化建设重点

3.1 主动公开政务信息

为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四平市林业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每年更新一次。林业局机关掌握的政府信息,除依法免于公开的外,凡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信息,均予以公开或者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予以提供。机关公开政府信息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3.2 开发数字图书馆与网络电视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网络化、数字化、共享化信息服务为主导的新型图书馆综合服务体系,成为我们获取大量信息的主要来源。依托林业行业图书信息资源,建立传递快捷、管理高效、服务多元化、面向全行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将林业行业相关的数字化信息进行网络传输,达到资源共享,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使用,为林业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电视加大对林业信息发展的传播力度。

3.3 构建现代林业远程教育培训系统

利用多媒体的开放灵活的多样性的新型教育模式,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四平市农村各类远程教育和农民远程培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市着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着力提升林业传统产业,着力保护森林资源,着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面向林业领导干部、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林业工人和林农开展大规模的远程培训,面向公众开展在线生态文化教育,构建一个开放型、多功能、广覆盖、高质量的现代林业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提高森林功能等级。增强林业带动林农脱贫致富的能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实现生态产业结合,兴林富民共赢。

3.4 促进政府与公众互动

通过设置领导信箱、网上答疑、在线论坛、在线调查、在线访谈等方式,及时了解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解答林农关心的有关发展林地经济的实用技术问题。扎实开展“传播科技,服务林改”科普宣传活动,定期开展由林业科技工作者、乡土专家、林农参加的小规模林业实用技术专题研讨会,积极探索新时期传播科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加强科技服务等有效形式和实现途径,为农村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依托政府,“双线”管理,落实责任。逐级成立政府主导,林业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的科普服务林改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县、乡三级林业信息化组织体系,设立办公室,充分发挥其在科普服务林改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的牵头作用。

4.2 建立健全政策机制

按照“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坚持强化基础、提升水平、拓展领域、深化服务,健全建设、管理、应用推广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管理机制。严格遵循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或总体方案要求,在建设和运行中做到了标准规范性、格式统一性、系统稳定性、服务多样性、资源共享性。

4.3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4.3.1构建服务乡村林业专家队伍。根据各县(市)区广大基层林业工作者和林农提出的需求,分专业,聘请专家成员,成立专家库,专门为林农提供咨询服务。

4.3.2搞好队伍建设。建立市、县、乡林业科普工作网络,定期举办农民技术骨干和承包集体林地的农场主参加的技术培训班,组织和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科普服务林改活动。

4.3.3强化林业科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各县市林学会要制定林业技术咨询对接和指导服务活动计划。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采取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广大林农进行答疑解惑,提供技术服务。林业科技人员要参与到包乡活动中,深入到田间地头,实地查验,现场指导,具体回答和解决林农在林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尤其加强面向偏远林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教育服务,提高林业基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国家和地方林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重大工程来实施,在经费上,一方面积极协调主管单位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对成效显著的在项目申报上给予优待扶持;拓展林业科技的融资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增加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投入,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时,重视系统运行维护、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升级换代及培训等年度专项投资,为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必要保障。

4.5 加强交流合作

重点加强国家和地方林业信息化部门之间、各地方林业信息化部门之间工作交流,形成良性的交流机制。充分借助国内外从事林业信息化相关工作的科研、教育、企业的技术力量,消化吸收关键技术、先进经验,在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林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4.6 落实奖惩激励

乡镇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靓靓仔”为你整理了这篇十三五期间文化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取得实效

(一)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十三五期间,东至文旅局严格按照“八个有”标准,即有广场、有活动室、有宣传栏、有图书、有文体器材、有数字文化服务、有文艺团队、有特色活动开展,建成234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22贫困已全部完成制度上墙、悬挂标牌,统一标识、规范管理,如:统一制作“两块牌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标识牌)、“四个制度”(《村级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一本日志”(农家书屋工作日志)。县文旅局组成检查组先后多次深入贫困村开展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检查,切实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好、管好、用好。

(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点共建)网络设施为基础,做好宽带接入、运行维护及开展文化宣传讲座等有关活动,因地制宜购置歌曲、影视节目、地方戏曲等文化娱乐类正版光盘,为每个贫困村各配备电脑1台、多功能一体打印机1台、拉杆音箱2台、喜庆锣鼓2套,及时更换、配置机顶盒,保障网络畅通, 组织开展视频节目播放、科技培训以及农村文化娱乐等活动。

(三)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严格把好招标关、质量关、服务关和效益关,推进“送戏进万村”文化扶贫工作高质量实施。通过招标采购确定东至县心连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优秀专业剧团为演出单位,签订演出合同,通过线下督查和线上监管等形式强化对“送戏进万村”演出内容和演出质量的督查,推动文化惠民工程政策落实落细。全县每年每个行政村送正规演出不少于1场,每年目标任务234场,已累计送戏1638场,完成率140%,其中22个贫困村累计送戏144场。2017年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被评为“送戏进万村”工作优秀单位。

(四)农家书屋更新出版物

十三五期间,我县234个农家书屋持续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更新出版物纳入文化扶贫工作,在更新出版物期间统一部署安排召开图书采购协调会,同时广泛征求乡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对图书采购的意见建议,及时提交采购书目,充分提高图书采购实用性,累计更新出版物70200册,其中22个贫苦村配发图书6600册。建成了234个数字化农家书屋,其中每个贫困村都完成建设任务。

(五)农村电影放映

十三五期间每年为每村开展12场公益电影放映,累计播放电影14640场,其中22个贫困村开展1620场。我局积极探索途径,创新工作方式,推动我县农村电影放映由流动向固定、由室外逐渐向室内转变,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观影条件,确保农村电影放映质量和效果。

文体活动

依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乡村农家书屋、文化室等阵地作用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1190余场,其中贫困村累计开展文体活动120余场。一是发挥“五老”余热,为留守儿童开办不同形式的“暑期快乐班”,义务指导暑假作业,带领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快乐活动,陪留守学生度过安全、快乐的暑假。二是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如泥溪镇朱村开展“五马跑朝”农民文艺汇演、特色民俗表演;民歌之乡官港镇秧畈村举办了系列特色民俗文化活动;龙泉依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划旱龙舟”传统民俗活动;东流开展“端午粽飘香·温暖社区情”包粽子送温暖活动。官港横岭开展舞龙灯、黄梅戏、旗袍秀等表演。三是结合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非遗传承等多种形式文化活动,如: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主庙会”文化传承活动、国家级非遗“东至花灯——六兽灯”文艺汇演、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安草龙灯”演出等,全面发动乡镇文化站积极投入到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指导工作中,真正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项目建设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局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市部署,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文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文化扶贫工作办公室,确立了文化扶贫工作联络员。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业务科室具体抓。印发东至县文旅局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对我县文化脱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二)规范操作,严格程序,推动项目落实

我县严格按照省厅、市局文件要求,积极筹划“送戏进万村”招标工作,认真制做标书,严格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采购,在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国有、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参与招标,中标团体认真编排节目,把高质量的节目送到基层,满足群众看戏需求。与此同时,我局就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工作广泛征求乡镇、村对图书采购的意见建议,及时提交采购书目,充分提高图书采购实用性,持续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活动,促使人们阅读习惯养成、爱上阅读,更加坚定人们知识改变命运、文化能脱贫致富的信心。

(三)加强督查,强化调度,确保按时建成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开展检查督查工作,对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了绩效评价考核,重点督查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等。同时,按照要求定期向扶贫办报送文化扶贫工作进展,按时按质完成了工作目标。按年度建立项目档案,档案资料完整,并向上级报送文化扶贫月度、季度、半年工作情况材料。

(四)广泛宣传,多措并举,营造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对脱贫攻坚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我们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等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各站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幻灯片、横幅、宣传栏、移动大喇叭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文化扶贫宣传工作,取得很好的舆论宣传效果,增加了广大农村群众对文化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上比例偏低。近年来,财政收入显著增长,但总量还是偏低,严重制约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如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缺少必需的文化大舞台、文化体育设施设备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工作的开展;同时,各乡镇、村部普遍存在财力支持不够、文化经费不足的现象,致使一些大型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

(二)专业人才紧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不健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众多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缺额且多为兼职,致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创新机制,服务群众。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指导演艺团体创作编排一批符合群众口味、贴近群众需求的文艺节目。活动开展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由其选择自己想看的戏曲、图书等,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加强宣传,提高成效。一是在人口集中区域悬挂文化扶贫宣传标语,展出宣传图片。二是利用送戏进万村、送电影下乡等活动,宣传文化扶贫知识、播放文化扶贫宣传幻灯片。三是组织电视台、报社和网络媒体系列报道文化扶贫建设成果,切实做好文化扶贫信息网上公示工作,向百姓全面宣传展示文化扶贫工作亮点和成效。

乡镇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bbszch”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局全面决胜小康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全面决胜小康工作情况总结

2020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的同时,继续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开拓创新、务实奋进,统筹抓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今年来全面决胜小康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助力脱贫攻坚,线上线下联合发力助推消费扶贫方面

一是一是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整合“四通一达”物流快递企业,实现信息、物流、资金一体化。制定统一配送路线16条,打造“县乡镇”“县村”两级特色物流配送体系。目前,“县乡镇”体系已实现24小时内完成配送,“县村”体系已实现36小时内完成配送,各服务站点日均配送频率均在1次以上,整合后的物流成本较往年降低10%以上。二是有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新建了近90家农村电子服务站点,19家企业及组织已成功入驻服务中心,入驻率达到90%,O2O展销馆入驻产品达100多种。三是深入实施 “1+1+N”品牌发展战略,以崀山为超级IP打造1个“崀山脐橙”、1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崀里果崀”,有效整合原本“多而散、小而弱”的农业品牌资源,提升了崀山脐橙单品品牌整体形象,并通过众多农产品子品牌聚力,有效带动全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四是积极开展电商培训,推进农产品上行。精准开展“橙二代”农产品营销培训班,针对农产品网货化打造、脐橙供应链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营销活动策划等知识点进行深度讲解和案例分享,为脐橙开园线上销售夯实“软件”基础。今年开展各类电商培训240余期,参与者超过10000人次,培育出20余名电商带头人,30余名直播经验丰富的网红达人,其中粉丝量最高者已达192万。五是研究制订《农产品上行电商化销售奖补方案》,扶持电商销售主体,鼓励电商企业和个人从事网络销售,根据销售额择优进行奖励。鼓励电商企业集聚发展,对入驻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电商企业销售农产品进行奖励。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发展,支持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从农产品销售,达到规定销售额的给予奖励。

(二)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方面

一是实际利用外资,今年市定我县外资任务3500万美元。为确保完成任务,我局想方设法积极与外资企业进行对接洽谈,现已引进外资4083万美元(27159.36万元),已超额完成市定全年任务。二是实际利用内资,今年市定任务21.8亿元(其中涉农招商投资2.616亿元,工业引资13.08亿元)。1-11月实际利用内资23.38亿元,已经超额完成任务,1-12月预计实际利用内资29.39亿元。今年已引进工业项目6个、医疗项目2个、农业项目1个、第三产业项目1个,引进 “500强”企业1家。三是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市定任务70.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月份完成58.95亿元,全年预计完成65.97亿元。今年培育入库限额以上企业市定任务16家,县定任务21家,1-11月已入库23家限额以上企业。四是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保税监管仓建设已完成申报,现正在积极对接海关,等待海关批复通过。

(三)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

一是多措并举保供应。疫情防控期间,县里设立了由商务、发改、交通、财政、市场监督等部门组成的物资保障供应组,不折不扣做好市场监测工作。对大众、步步高、玲珑、好日子等大型超市生活必需品供求情况、应急商品数据库每日监测工作,实时掌握信息,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链、不断供。做实做细货源对接,加强货源组织,发挥农经、农合联等单位部门力量,督促各大商超进一步拓宽货源,加大采购力度。协调物品运输畅通,协助、简化运输车辆通行证办理,确保物品供应连续性。二是科学统筹扶商贸,按照复工复产工作要求,成立专班,统一部署、精准施策,全力帮助批零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10日,108家限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全部复工。三是实时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商超、商贸消费实况,提前分析研判消费形势,研究创新消费新机制,制定出台帮企扶企政策,协调供应链畅通与创新,加强消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和整合,实现供需匹配、实业增效。四是积极推进农村集市建设。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新建的2个农贸市场、新改建的11个农村集市全部进行了合理规划,做出了图纸设计,进行了钢架棚结构询价,联合各相关部门做根据预算评估进行了财政评审,经县人民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移交县政府明确的业主进行施工建设,按要求现已完成建设。五是顺应当前形势加快推进“线上+线下”消费模式,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开展“互联网+”业务,重点引导餐饮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加强合作。深化“商品+服务”消费体系,加快推进 “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物流配套服务。同时引导电商平台以数据赋能,落实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借势助推传统消费转型升级。六是积极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项目,协助新宁县龙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争取到500万崀山脐橙供应链项目资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宁地处边远山区,工业不发达,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对落后,自身缺乏竞争力,虽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但碍于地方经济情况,无论是吸引外资还是留住人才等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地区,难以吸引比较优势企业前来投资。投资上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也较难完成。

二是受土地、项目报批等因素制约,落地项目难以开工建设,开工项目进展缓慢。

三是社零已入库企业今年上半年陆续退出10家之多。

四是因今年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商贸流通活力不强。

五是限额以上企业培育日益艰难,发展良好的入库企业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积极发展新型消费

一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监督,持续稳固传统消费。二是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多业态融合商旅文体协同发展,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模式,促进传统销售和服务由线下试水线上,进而实现转型升级。三是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建成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交易和服务示范平台,培育一批现代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

(二)积极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推进国内外双循环

一是强化服务,结合外疫情新形势,继续加大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力度,适当引导外贸转内销。二是加大跨境电商支持力度,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扎实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建设,推进跨境电商智慧监管,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实现外贸工作的转型升级。四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积极吸引国际投资、人才等资源要素。三是积极培育、引进新外贸企业,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发展。

(三)积极推进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深入开展“互联网+流通”

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抓好农村电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上行和建档立档贫困户电商培训工作,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四)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强化产业链招商

紧紧抓住我县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和优质服务,整合、调动各种招商引资的资源和力量,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部门服务、全方位参与的前提下,发挥重点区域、部门、产业、企业和工业园主力军的作用,瞄准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以引进大项目和有助于构成产业聚集、产业升级、构成新经济增长极的项目为重点,加强产业链招商,构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商贸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管行业管安全

商务领域职能广、点多、线长,安全隐患多。继续加强大型超市、加油站、二手车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勒令其限期整改到位,涉及多部门主管的事项,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开展联合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