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村官的事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的事例范文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信息传递,同时命题和评卷过程的失当都可能导致投其所好心理的形成。因此,要克服学生的投其所好心理需要从教育观念着手,从学生受教、受测、受评的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学生回答主观性试题存在投其所好心理的现状
1. 何谓投其所好心理及其实然分析。《中华成语大词典》对投其所好解释是“迎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古今谋略辞典》的解释是“用迎合对方心理,符合对方意图的语言和行动来恭维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投其所好,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战术。采用这种策略,可以使对方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向或行动,达到施计用谋的预期目的。”迁移到教育领域的考试环节,学生投其所好心理指的是学生为了达到得分的目的,在编写主观题答案的时候揣摩答案思路和命题者评卷者爱好,希望回答出评卷者亲赖的答案。整个过程中都在为别人的思想服务,没有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学生在回答主观题的时候,如果头脑中反映出两种回答方式:一种是保守传统的答案模式,一种是新颖的有挑战性的答案模式,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前者,因为这种答案的得分机率大于后者。当前仍处于应试教育占主流的教育背景下,面对以标准答案为依据的评价,学生不得不转变思维方式,即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得考虑这种回答会不会得分。为此,学生遵循标准答案的评价规则,揣摩标准答案和命题心理,投其所好,以得出更贴近标准答案的答案,获得更高的分数。显然,这是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养成,完全忽视了自我品质的培养。学生投其所好主要是受制于所谓的答案,表现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畏于大胆放开思维考虑问题,总是沿着其设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容易思想僵化、思路狭隘、思考灵敏度下降并形成思维定势,考虑问题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自行解决问题能力。
2. 主观性试题的应然要求。主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按照题目要求完成答案的构建以及书写,强调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并且能够将已经内化的知识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境进行外化。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应用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和主体性发挥,以期通过自由发挥的方式,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侧重点来看待问题,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以此来选拔出思维灵活严谨,独具创新性,并且能够用所学知识顺利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
二、学生回答主观性试题存在投其所好心理的原因
1. 课堂教与学的衍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投其所好的心理传递给学生。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积累的经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划出“重点知识”,就是告诉学生哪些知识在考试中出现频率高,会以哪种形式出现,并且分析哪种回答会得到评卷教师认可,怎样回答会得到更高的分数,甚至会分析命题者的命题习惯,不同提问方式会有相应的回答方式。教师有时候会提供一些答题模板,出现猜题押题的现象。这虽然会节省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思考的时间,学生只需背诵,不需要在考试的时候再动脑筋组织答案。这在无形中给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问题的答案是有章可循的,要投答案所好,答题要答到命题者的心坎里,判卷者想看到什么样的答案就回答什么,拿到分数才是硬道理。在他们看来问法与答法都有一套固定模式与联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只是简单的答案搬运工。
2. 主观性试题命制过程存在问题。主观性试题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答题的思路,一套合理科学的主观性试题能够测试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主观题命题缺乏合理性也会导致学生投其所好心理。对于一些选材陈旧、情境狭隘的主观题,而且学生自己无法接触也不理解的“偏、难、怪”试题,学生不得不按照命题者的思路准备答案。然而,结果是学生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意思和价值。这种主观题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此外,答案的设制过于死板也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禁锢,因为条条框框的答案使得学生回答的时候瞻前顾后,考虑的外在因素多于对问题本身的思考,却忽视了个性的展示。
3. 主观性试题评卷过程产生误差。主观性试题的评判一般是人工评判,极易受评卷者的主观性因素影响,评分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评卷者以答案为标尺,更有甚者以自己的知识水平、自身喜好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答。甚至有的研究者发现,“在主观性试题的评分过程中,常会出现评分员较少给出高分或低分,所给分数多集中在评分量表中间段的现象,业界称之为‘趋中评分’。”[1]一般而言,趋中评分会导致评判公平性的缺失。甚至对于个别学生的独创性回答,即使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与答案不一致被误判,这不仅破坏考试的公信力和质量,而且也削弱了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积极性,无法真正选拔出优秀学生。在只有分数才能说明能力的应试教育的年代,学生只能收敛思想,让认知观和价值观回到命题者的答案域中,反复让标准答案冲袭大脑思维,形成传统答案模式,而非思考创新模式。
三、摒弃投其所好心理,“投己所好”
大学生村官的事例范文2
创业知识是指对创业实践过程具有意义的个体的知识系统及其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等。创业知识教育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逐层铺开。经管类大学生虽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但还应掌握行业性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创业知识和方法。因此,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体系的研究调查,将有效地完善创业知识结构,鼓励大学生将自主创业作为择业方式,实现就业岗位的自我创造和增值,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采用抽样问卷调研法,以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独立财经学院)六所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及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 600 份,实际回收问卷 595份,问卷回收率为99.2%。剔除无效问卷 9 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 586份,问卷有效率为 97.7%。本次问卷调查样本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广泛性。
二、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体系现状分析
1.创业知识教育缺乏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目前,经管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教育课程无论是在设置、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在调查中(见图1),34.5%的大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并未开设创业相关课程,而27.3%的大学生“不清楚,没关注”。同样,在“您所在学校创业课程设置情况如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见图2):超过半数的大学生(356人)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甚至有106名大学生则认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几乎空白”。这说明目前有些高校并未开设创业知识教育课程,即使开设,课程设置也不够完善,结构单一,覆盖面窄,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
2.创业教育师资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关于“您的学校创业教育师资情况如何?”的调查中(见表1),有39.6%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授课教师“创业理论知识扎实,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还有31.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授课教师“创业知识陈旧和狭窄”。这说明,创业教育师资无法达到创业知识教育所需要的层次,教师在理论或者实践上某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学生创业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缺少创业实战经验,教师们也无法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很难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创业知识教育的获取途径偏重于课堂教学,缺乏实践平台。在“开展创业知识教育方式有哪些”的调查中(见表2),“开设创业选修课和必修课”以及“定期举办讲座”的比例较高,分别占65.9%和50.5%。这反映了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方面,偏重于课堂教授,而创业者和专家的授课比例却很少,仅占33.8%和17.1%,甚至从未有创业实践教学。有些高校虽然采取了讲座的形式,但在传授知识方面更类似于走马观花,再加上缺乏实践教育,使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夯实所学知识,积累创业经验。因此,目前的创业知识教育途径对于打算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4.创业知识教育缺乏权威的教材体系。在创业教育教材的选择上(见图3),目前重庆市部分高校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大都采用“引进且公开出版的教材”(39%)、“自编且公开出版的教材”(25%),但这些教材内容都比较简单,甚至有的是将其他教材的理论东拼西凑,将国外一些零散的案例生硬地拼接在一起,使得教育内容变得肤浅,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甚至有31%的高校只有自编讲义,这样的教材体系显然不利于学生创业知识的提高,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体系构建的建议
1.加强对创业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创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针对经管类大学生创业知识教育课程数量较少,创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的现状,首先,学校要充分重视创业知识教育,增设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为此,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来开设相关创业课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创业知识教育课程。其次,课程的设置应更加细化,创业教育模式与专业教育模式相结合。目前,经管类大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可以系统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创业所需要的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提升。因此,可以考虑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在使大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也能够增加课程的实践性、趣味性,熟悉并掌握相关创业知识。最后,为完善创业知识教育课程体系,经管类专业还应开设一些与创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课程,使创业者具备一些工程设计、机械电子、材料等方面的知识,避免出现“外行管理内行”的情况。
2.建立完善的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高校要根据创业教育目标,建立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选择校内具备渊博理论知识和创新思想观念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创业导师,组织他们深入开展对创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业组织,创业协会的活动,将其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更好的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其次,聘请具备一定能力和资质的企业家、投资家等创业实践人才进行创业指导。通过邀请他们到课堂中来现身说法,与同学一起分析案例,共同探讨如何学习成功者的创业方法、创业品质以及了解创业知识,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中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村官的事例范文3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也出台了相应促进创新创业的文件,使得创新创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大学生村官是指由政府部门正式选聘、到村级组织任职的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服务期每届一般2 ~ 3 年,他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非公务员身份,所以在聘期满了之后的去向问题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随着大学生村官工作计划的持续推进,鼓励大学生村官就近自主创业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契合新时代创新创业的精神。
创业被Knight(1921)最早定义为是一种成功预测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前提是拥有一定意愿性。因而创业的前提是个体具有一定的创业意愿,创业意愿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是否能够创业成功。大学生村官作为特殊的群体,鼓励自主创业是能达到双赢的方式之一,鼓励自主创业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而如何去提高它是需要我们探究的。本研究在实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村官自主成功创业提供参考。
2 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创业意愿因为涉及的学科多,所以对它的内涵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界定。学者们对创业意愿内涵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界定的。第一,将创业意愿界定为创业的可能性。Phillip(2002)通过对新加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研究分析中, 将大学生创业意愿界定为大学生自主选择创业的可能性。第二,认为创业意愿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态度。范巍,王重鸣(2005)提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在综合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创业意愿是个人进行创业活动前内在和外在的意愿, 反应的是个人的主观层面。
影响创业意愿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但梳理相关的文献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创业者的个体、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2.1 个体特征
创业意愿是一种个体心理活动,易受各种内外因素而产生变化,个体特征作为内部因素是影响创业意愿高低的重要方面之一。陈巍(2010)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逻辑推导和分析,揭示了创业者的个体因素会影响创业意愿的高低。Luthje、Franke(2003) 通过对工科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个人特质影响着创业意愿的高低。吴启运、丁思红、侯文华(2008)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 指出了大学生个人特质与创业意愿成正相关,其中影响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为大学生的创新性。
2.2 家庭特征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在无形中影响个体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Scott、Twomey(1988) 通过调查得出父母自己创立公司或家境偏好的学生更意愿于自主创业。Eakin(2000) 指出有创业经验的父母较之于无创业经验的父母会向子女提供创业经验,所以子女的创业意愿也会更高。钟桂荔(2015)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的各个要素呈正相关,其中父母的支持对大学生村官成长产生影响。
2.3 社会特征
社会特征的变化是个体前进发展的风向标,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贺丹(2006)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宏观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影响。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认同和定位,提高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同度,激发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去自主创业(李美丹、王征兵,2014)。郑毓(2014)对蓬莱市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认为要引导金融行业做好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创业贷款营销工作,扩大贷款扶持范围,对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实行优惠利率,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__农村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氛围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包括村民思想落后、村干部作风较差、宗亲派系斗争等。所以高校、政府、社会都要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后续帮扶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村官创业有更大的积极性(王思林,2012)。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进行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所以本研究假设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及社会特征影响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个体特征主要是从性别、出生地及所学专业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家庭特征主要是从父母的收入来源和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两个方面进行探究。社会特征主要是从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3 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是基于对江西省的大学生村官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对325 个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调查,获得296 份有效问卷,在分析中剔除了个别异常值,实际进入分析的样本为262 个,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此次问卷调查。
3.2 调查对象的描述与分析
3.2.1 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问题设置为当前或者未来您是否愿意创业,是为有创业意愿的,否为无创业意愿的。在被调查的262 个大学生村官中,有创业意愿的人数有143 个,所占比例为54.6%;无创业意愿的人数有119 人,所占比例为45.4%。被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有创业意愿的,说明自主创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所认同。
3.2.2 大学生村官的个体特征。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不同的个体特征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事业的发展。本研究主要从性别、出生地及所学专业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性别特征上来说,有创业意愿的男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有创业意愿的女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低于无创业意愿的女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且有创业意愿的男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是女性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的2 倍多。因为创业是个复杂的社会活动,这需要集合很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男性在身体机能还是各方面能力上比女性更适合创业,大学生村官因为岗位的特殊性,想要自主创业成功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性别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出生地上来说,有创业意愿大学生村官出生在不发达地区所占比例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有创业意愿大学生村官出生在发达地区和中等地区所占比例要低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因为出生在不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各种资源较之于中等地区、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而言是相对薄弱些,所以在任期满了之后想通过创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带动所在的地区脱贫致富,所以创业意愿要高一些。发达地区的资源更丰富,机会更多,对农村真正了解的大学生并不多,成为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出生地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而从所学专业来看,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类别中,理工类专业所占比例最高,且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理工类所占的比例。理工类的大学生的思维逻辑要更强于文科类的专业,且更具有挑战精神和冒险精神,所以创业意愿会更高一点。大学生村官所处的环境,使得创业显得更加艰难,只有具有吃苦耐劳、挑战精神的人才有更高的创业意愿,更好地成功实现自主创业。所以所学专业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3.2.3 大学生村官的家庭特征。大学生村官由于其特殊性,家庭的影响对其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父母的收入来源和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从父母的收入来源来看,在四种收入来源中,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的父母经营收入所占比例最大,且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父母经营收入所占比例。收入来源是经营收入的父母有一定创业的经历,会加深大学生村官对创业的认识,提高创业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在创业过程中给予资金的支持,减少大学生村官经济上的压力。所以父母的收入来源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上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得到家人对创业的支持所占比例是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的2 倍多。创业的过程是复杂且艰辛的,大学生村官在基层自主创业更是难上加难,家人的支持不仅能给大学生村官减轻经济上负担,而且能给大学生村官带来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3.2.4 大学生村官的社会特征。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政府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实施的战略,创业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社会特征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高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研究从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
从具有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大学生村官绝大多数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社会资源有限,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能够减少他们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创业意愿,因而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对具有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的认同度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以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具有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机构对创业的投资意愿、当地的交通通讯设施都会决定着创业的成功与否。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也并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无论是创业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创业贷款的办理上等等都与创业经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都会影响着他们创业意愿的高低。所以良好的创业经济环境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从具有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来看,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是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2 倍多。创业文化环境是影响创业者的深层环境,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对社会具有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的认同度是较高的,说明创业文化建设越来越深入到人心中,鼓励创造和创新、对成功创业榜样的宣传等等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创业意愿了。所以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产生影响。
4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总的来说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是偏高的,这说明随着国家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鼓励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对创业的认识在改变,把创业看成是自己职业生涯的选择之一。第二,大学生村官的个体特征会对创业意愿高低产生影响。个体的性别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性别中男性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会高于女性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个体的出生地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的出生在不发达地区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的。个体所学专业的不同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较高。第三,大学生村官的家庭特征会对创业意愿高低产生影响。父母的收入来源会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父母的收入来源是经营收入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更高。家人对创业的支持会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意愿的高低产生影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得到家人的支持所占比例会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第四,大学生村官的社会特征会对创业意愿高低产生影响。良好的创业政策、经济、文化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高低是密切相关的。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在这些方面所占比例明显要高于无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所占比例。
4.1 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特质
创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第一,个人要全面学习,既要了解相关的创业流程和有关法律知识,为创业夯实理论基础。同时要加强社会实践,培养个人的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性,为创业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第二,学校要重视创业教育,完善相关的创业课程体系,对不同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要有针对性,理工类的学生要加强管理类法律类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文科类的学生更多的是要提高实践能力。
4.2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业氛围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创业意愿,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去创业。第一,家庭中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家人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要给予支持,对于创业活动家人要为其提供安稳的后方基地。第二,媒体要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创业的重要意义, 积极宣传大学生村官中的榜样代表以及创业的成功事例, 引导大学生村官把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自己创业的舞台,把创业作为服务新农村的平台。
大学生村官的事例范文4
关键词:全面小康社会;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01
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产业结构虽然有了一定的调整,但主要的产业依然是传统的形式,基本上农村的住户多数是靠外出务工、种植粮食及饲养家禽牲畜等来赚取生活资金。有关数据表明,现今我国农村人口靠外出务工赚取家庭经济来源占总经济数目的40%,其中种植农作物所获得的资金占总资金的45%,而剩余的15%收入是来源于养殖家禽以及牲畜。总体来讲,农村在发展自身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依然把外出务工和传统的种植农作物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传统的农耕方式使得农作物增产较难,因此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导致大部分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动到城市中去,形成了农村缺失年轻劳动主力的不平衡现象。农村居民在饲养家禽方面所投入的技术以及精力不大。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对落后导致了农产品在市场所占劣势地位,受教育程度不高及思想理念的影响,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居民不愿走出农村,导致农产品难以得到很好的销售与推广效果,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时代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建设
2.1经营模式需转变,产业结构待调整
进一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规划要不断进行完善,这样有助于农村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达到多元化、立体化、系统化的目的。从农村的知识观念,乃至建设经济的管理模式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将小康社会全面而又系统地建设起来。
2.2基础设施要加强,经济发展要推动
农村想要发展经济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建设,基础设施的完整性与能否很好的发展农村经济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努力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与质量,这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并且可以使农村的各个产业得到更好的经营与发展。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一定的重视,这对更优秀的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方面工作的提高有着很大帮助,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真正改革和进步。而且值得关注的是,不仅需要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精力与资金,还要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与经济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特点,发展能够突出地方特色的农业生态,鼓励商业投标以及招商引资,使得r村特色得到更好发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完善,到发展农村地方特色,进行招商引资的商业化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地建设农村经济。
2.3不断强化农民思想方面的教育,提升农业产业的理念
就目前农民本身落后的思想和观念现状来讲,更需要各乡镇村的领导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宣传,从而使农民的思想和文化素质都能得以提高。例如:在村里的宣传板中展示农民大胆的创新和实践事例,引导农民改变落后思想,大力宣传农民生活当中的农业大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加强构建农村的文化站体系,更好地为科技兴农服务,并通过文化站为农民宣传和推广先进的生产和种植技术,真正达到农民增产农业增效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开发更多兴农的农业产业项目,多在农民致富的途径和渠道上出谋划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农村最基层的领导干部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多去为农产品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因地制宜的进行招商引资以及创建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来源,避免农村劳动人口的流失,达到从多个方面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
2.4努力创造发展机遇,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农村建设当中
大学生村官的事例范文5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对我镇创业就业工作十分重视,把创业就业工作与当前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发展主导产业等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激活民资,增强群众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努力在全乡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现将2013年我镇创业就业情况汇报如下:
为认真贯彻县委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有关要求,更好地帮助我镇创业就业,引领广大农村建功立业,充分发挥镇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我镇经济转型跨越发展,__镇以服务成长成才为发展目标,以创业为主题,紧紧抓住观念引导、创业扶持、技能培训、中介服务为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创业,积极促进就业,并积极争取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了将农村创业小额贷款和农村就业创业培训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农村就业创业的工作机制,为农村就业创业搭建起了平台,开创了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局面。
一、广泛宣传,增强就业创业本领。
为将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我镇以各个村党支部为依托,通过开辟专栏、村内广播、网络、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就业创业培训信息及相关政策,吸引各类参加就业创业培训。组织大学生村官、志愿者进村入户对就业创业政策进行宣传讲解,让农村人人皆知。由镇牵头,邀请县农业、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专家到我镇开展了一系列农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创业政策等方面的主题培训,通过各村党支部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参加,使有创业意愿的提高了创业技能,同时,丰富了农村的知识储备。我镇先后有多人参加了由县委组织的创业培训课程;联系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专家,对我镇农户就农作物的种植、施肥、除害进行讲解;邀请县畜牧局专家,对我镇养殖大户就畜禽的饲养、疫情防止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为农村创业创造条件并奠定基础。同时,镇利用网络媒体等实时开展市场动态、创业信息的,使创业及时、全面了解市场信息,使其不盲目的选择创业项目。
二、项目引路,明确就业创业方向。
我镇与多个相关部门合作加大对创业的创业辅导和创业服务,鼓励并扶持创业,对创业进行了项目选择、资金筹措、市场销售等在内的创业策划,及时为创业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题,鼓励和扶持创业引进不同形式的项目,创办自己的企业。结合农村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积极与农村信用社联系,宣传农村创业小额贷款政策和流程,让农村团员都能了解。我镇以创业小额贷款为载体,以项目引进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农村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搭建起了创业融资“绿色通道”,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
我镇望儿峧村支书张兵贤同志牵头创办成立的合家欢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全村种植养殖生产销售提供服务,同时带动周边后家庄等6村的养殖、种植业蓬勃发展,转移剩余劳动力200余人,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又增加了附近几村村民的收入。
我镇郎庄村向农花卉蔬菜智能温室大棚基地总投资660万元,占地50亩,建设30栋高标准智能大棚,每天可获利150万元,该项目可促进我镇由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指导和引导我镇群众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
我镇大学生村官结合当地实际,施展自己才能,通过创办合作社服务农村、致富群众。望儿峧村大学生村官王路青领办的广志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0户,社员出资总额208万元。合作社现有厂房、办公场所200平方米,主要经营谷子、小杂粮、苹果等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已完成建设无公害谷子种植基地200亩,产品销售到长治市东明国际大酒店、潞安华信公司等多个企业。六洞村大学生村官李超群领办的超群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养牛16头,其中大牛8头、小牛8头,羊120只,养殖场占地面积约13320m⊃;。合作社将始终秉承创立初衷,预计明年可新发展农户5户,吸收资金10余万元,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幸福庄村大学生村官刘艳行领办的润农农机合作社现有社员6名,旋耕机2台,玉米收割机1台,大小拖拉机3台,农用车2辆,注册资金80万元,以农机服务为主,服务范围有本村和邻近的坑东村、西仵等村,有效带动村民受益。长河村大学生村官李惠敏领办的黎遥养羊专业合作社建养殖场羊舍4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饲料仓库100平方 米,有绒山羊、大青羊、绵羊等种羊200余只。
三、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1、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相应的技术。好多群众在外都是从事一些体力活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而且普遍文化程度在高中、甚至初中程度,这也就直接限制了他们再就业过程中的困难。
2、了解信息比较少。群众就业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仅仅通过直接去找公司这种方式来实现就业。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司一般都会通过网络、人才市场等方式来用人信息,而这些恰恰是群众的“短板”。
3、思维比较固定。他们一心只想找到与自己以前从事行业相同的工作,而不想从事其他的行业。这时就要求他们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以先从事其他立所能及的行业,实现先就业,然后再慢慢的进行调整,继而实现“后择业”。
4、缺少支持农民创业的相关配套政策。虽然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创业工作,出台了支持创业的多项优惠政策,但相应的配套政策没有随之建立健全,相关职责没有明确,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农民创业启动资金、优惠政策、教育培训等工作不能很好地全面落实,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5、创业意识不强,顾虑较多。对一些创业典型成功事例的宣传方面,力度还是不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不是以进取的心态求成功,而是消极的态度怕失败,在创业方面不愿冒太大风险,即使有创业意愿,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导致最终落空。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有序推进就业创业工作,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不断加强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建设,理顺各种关系,抓好机制运行,不断提高机制的运转效率,促进创业就业工作局部有新突破,整体上新台阶。
(一)加强宣传教育,更新就业创业观念。宣传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强创业的就业观念,引导群体进一步更新观念,带头破除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和端上“铁饭碗”才算就业的陈旧观念。帮助其正确分析就业形势,选择正确的就业创业方向。
(二)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升综合素质。逐步建立健全就业的培训教育体系。加强专题培训,根据的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强的职业培训,提高的就业素质,有效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三)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创业。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进行创业激励。开辟“创业绿色通道”。重点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使之成为我镇创业者的榜样、带头人。
大学生村官的事例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针上虽然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但不少课程却依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尤为如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下,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革。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1.与专业技能课程相比较,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甚至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必要性。不少学生认为自己上高职就是为了学习一门谋生的技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学不学关系不大。甚至有的同学认为,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政治课,所讲的道理大家都熟悉,上不上课无所谓,学了也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白白浪费时间。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陈旧,不能与高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基本上是全国统一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差别不大,未能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学生缺乏吸引力。更何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部分内容还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交叉与重叠,课程缺乏时代感、超前性。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往往存在课时少、内容多、大班上课等客观因素,不仅增加了教师的上课难度,也进一步削弱了课程本身的吸引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上述挑战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恢复应有的功能,对课程本身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就势在必行。作为一位在高职院校从事多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我认为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生的特点,改革和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改革不仅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也是一个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1.根据教学大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专题性地进行教学,甚至有必要重新编写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编撰的材,它比较符合普通高等院校的体系和教学,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针对性不强。高职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传统的社会精英,而是培植新型的专门技术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现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深化教学内容,而且要根据时代要求进行专题性教育,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1)将人生观、世界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大多数高职生的人生目标都比较现实,没有太多的理想化,踏踏实实为其所长。对此,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对其进行立志教育,从而帮助学生作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鼓励他们脚踏实地地去实现人生理想。(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由于学生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精神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败,因此职业道德是企业特别重视的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之一。对此,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3)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体现,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它作为凝聚职工的重要思想武器,要求职工融于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因此把企业文化纳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2.在教学方法上,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特别是大课教学,一个教室超过上百名学生,师生互动极少。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辛苦,效果微乎其微。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呢?其重要手段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1)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组织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讲授“基层民主建设”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到附近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并由小组写调查报告分别对村民自治、大学生村官等问题进行探讨。(2)要运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课堂专题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这些教学形式可以将当下的各种新闻热点、社会热点,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比如在讲解“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这一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我介绍高中学习生活情况,教师则介绍大学生活学习特点,并比较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使学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更全面的了解。之后,让学生观看《考霸张非》的视频,并让学生就视频进行讨论:“为什么一个能连续两次考入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却会多门挂科,两次被退学?”从中使学生认识到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转换角色的重要性,从而为顺利地进行大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又如2011年11月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也是非常典型的事例,完全可以作为讲解道德诚信内容时课堂讨论的案例。(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三节课连上,中途虽有休息,但如果一直由教师讲授学生听,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如学生一直听教师讲授,其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25分钟。因而,教师必须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一般第一节课由教师进行20分钟的课程导入和案例讲解,以生动又带有思考性的案例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之后,由学生带着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25分钟;第二节课由学生进行主题发言和自由辩论,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并适时点评;第三节课由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本课程内容进行展开讲解25分钟,最后布置课堂作业,学生当堂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
三、建立新的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考评体系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七开或四六开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注重以考试为中心来考查学生,忽视了学生课内外实践的表现。实质上,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所以必须对传统的考评体系进行改革,丰富评价内容,增加评价主体,注重多样化和及时化的考评。
1.丰富评价内容。教学质量评价不仅要考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纳入评价指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以及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
2.多主体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很多课程都是在企业、实训基地等进行,因此来自企业和社会对学生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的评价也很重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考试成绩不仅要由担任该课的老师来评价,还要由企业和社会其他群体来评价,这样才能全面展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职业教育跟社会贴的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