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范文1
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博物馆4510家,其中80%以上为市、县一级的基层博物馆。与省级、国家级等大型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相比,数量众多、遍布各地的基层博物馆在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博物馆分级管理投入机制的限制,以及各地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很多基层博物馆开放运行投入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藏品的保护管理重视不够、理念落后、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水平。
1当前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现状
基层博物馆是区域性的文化教育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和文物研究中心,是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博物馆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很多基层博物馆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馆舍条件不断改善,藏品保护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一方面,国家对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文物支出累计1404.13亿元,中央财政累计补助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205亿元,极大的改善了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条件。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建设投入的增加和保护管理技术的革新,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基层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方面,逐渐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化。以2014年启动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例,100%的基层国有博物馆都实现了藏品的网上登记、网上备案,建立网上文物藏品数据库。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保护技术的进步,基础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很多基层博物馆在藏品保护管理中,都开始积极探索更广泛的领域,尝试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文物藏品研究、文物艺术品开发等相关工作。
2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藏品保护管理观念落后
先进的理念是有效提升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水平的先导。目前,很多国家、地区的博物馆,已经将藏品的保护管理与文物本体研究、文创产业开发、文物修护技术研究等很多方面相结合,全面拓展了藏品保护管理的领域和范围,有力提升了文物藏品保护管理的附加值。但是,也还有很多基层博物馆,包括博物馆管理者、藏品部门负责人、普通工作人员在藏品保护管理方面,观念比较陈旧,还仅仅将藏品保护管理定位在文物的进库出库、登记造册、日常养护等方面,还没有凸显出藏品保护管理的价值。
2.2藏品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做好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基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对藏品保护、登记、鉴定、分类、库房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由于各地藏品的内容、特点不同,对藏品保护管理的条件、要求也不同。在规范化保护管理过程中,各省又制定出台了省级的藏品保护管理的条列、制度,很多国家级、省级博物馆也根据自身藏品特点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基层博物馆由于条件、能力所限,只能完全采用国家、省级相关制度规定,缺乏针对自身馆藏的管理方法、执行起来难度大。导致其在清理藏品、分库保管、登记建账、分类排架等方面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
2.3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落后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且由于历史久远,文物藏品保护对于环境、技术、设施的要求很高。以先秦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彩陶等文物为例,大多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对于藏品的库房、设备、技术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器物氧化、褪色、霉变、生虫等问题。有条件的博物馆已经基本实现技术设施的现代化,通过专业的设备、全数字化的管理,可以网上查阅、网上监控,可以自主开展文物保养、修复等工作。但是,由于投入有限,资源有限,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在藏品存放、保护、管理、修复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库房面积狭窄、缺少专业的设备、藏品随意堆放、文物修复技术落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2.4藏品保护管理人才队伍匮乏
相比博物馆讲解等服务性的工作岗位,藏品保护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文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基层博物馆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部门人才十分的匮乏。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队伍的现状是: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很多从事藏品保护管理的人T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藏品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培养的,即将退居二线,又无法及时补充新进人员,呈现出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3提升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认为加强藏品的保护和管理,一是要转变传统的保护管理认识,建立现代藏品保护管理观念。二是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规范化。三是要加大投入,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四是要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水平的藏品保护管理工作队伍。
3.1建立现代藏品保护管理观念
正确的理念是发展的先导。基层博物馆在加强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打破常规的藏品保护管理路径,探索拓展、创新藏品保护管理的思路。一方面,要真正树立起重视藏品保护管理的意识。藏品是博物馆展览展出、实现社会职能的基础要素。基层博物馆的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以及工作规划、资源分配过程中,要更加重视藏品保护管理,通过加大投入,更新技术,积极开展藏品征集活动,切实丰富藏品资源,推动藏品保护管理工作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要重视藏品保护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藏品的保护管理不仅在于规范的登记、收藏,还在于藏品的日常养护、维修等等,涉及到各种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基层博物馆在藏品保护管理中,要注重保护管理技术的研究,通过保护管理技术的提升,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的提升。再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藏品保护管理的附加值。文物藏品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基层博物馆在加强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开发藏品的附加值,通过将藏品与现代文创产业相结合,以藏品艺术仿制、文化要素提炼等形式,积极增加文物藏品的附加值,夯实藏品保护管理的基础。例如,基层博物馆可以在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充分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开发各种具有藏品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藏品的价值和效益。
3.2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规范化
基层博物馆在制定和完善藏品保护管理制度、规范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文物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馆实际,建立健全藏品保护管理的技术规范,确保藏品保护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同时,要在着重考虑藏品安全的基础上,依托馆内现有的藏品情况和收藏条件,制定出完善的藏品展示、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管理体系,提升藏品的利用水平,实现藏品保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3.3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
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落后,其主要原因是投入的不足。经费的匮乏导致基层博物馆不能够很好的对现有的藏品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和保养,也影响了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因此,在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方面,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经费投入,不断完善藏品的收藏环境、技术设备。其次要加强藏品保护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通过完善数字化基础设备、建立数字化标准体系、实行数字化登记管理、探索藏品的数字化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藏品保护管理的水平。
3.4重视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加强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吸收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进入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队伍,夯实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学习、专业进修等形式,提升现有藏品保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再一方面,除了自主培养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外,基层博物馆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合作保护制度。可以通过与有能力的文博单位合作、依靠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方式,实现对藏品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2(03).
[2] 冯亚武.试论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J].黑河学刊,2013(01).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范文2
【摘要】藏品保管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职责。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藏品保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藏品保管的主要目的是对博物馆藏品进行良好的保护,并能够探究和发掘藏品的可持续利用之处。因此,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人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创新方法,做好新时期的藏品保管工作。
【关键词】新时期 藏品保管 创新方法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藏品的种类和数量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长,同时,博物馆藏品的价值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因此,藏品保管工作显得意义非凡。博物馆需要通过信息数据采集与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实现藏品的高效管理,才能够有利于博物馆其它工作的顺利进行。藏品保管工作要适应时代信息的发展,根据博物馆的具体情况,不断地面对挑战,做好新时期的藏品保管工作。
一、新时期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现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博物馆的各类藏品数量及质量取得了巨大的提升。藏品保管工作是博物馆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推动博物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剂。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层博物馆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日益丰富的藏品保管,也无法为藏品提供优越的保管条件;二是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难以满足日前快速发展的文物事业;三是政府提供的藏品保管资金难以满足藏品的维护与保护,使得一些具有价值的藏品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保护;四是目前基层博物馆管理不够规范,藏品保管工作人员的职责职能不够明确,藏品保管的库房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这一系列的管理不规范所带来的是藏品保管工作的效率较低,较影响博物馆的基础工作顺利展开。
二、新时期博物馆藏品保管遵循的原则
藏品保管的重要职责是保护藏品不受破坏,保有藏有应有的文物价值,并且能够发掘藏品的有利价值。因此,新时期藏品保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给藏品提供良好的保管环境,根据藏品的特点建立良好的库存条件,减少藏品的自然消亡,降低藏品的价值损失速度;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藏品保管制度,规范藏品的保管制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藏品高效的防治;三是要建立科学的藏品信息库和数据库,对藏品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历史价值、保管措施等进行详细的信息统计,实现信息化保管;四是为藏品保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既要博物馆库房进行适应环境建设,还需要对博物馆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建设,避开有害气体及化学危险品等不利藏品保管的外部环境。
三、新时期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有效措施
(一)完善藏品保管制度
制度是实现管理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制度基本上处于破碎化、无序化。要做好藏品保管必须完善藏品保管制度。基层博物馆要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制定符合当地藏品保管的工作制度,调动藏品保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藏品的有效保管。例如藏品保管的库房制度,库房的环境管理、库房的人事管理等都需要制定详细的严格管理制度,既要约束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还要给藏品保管提供良好的适应环境,延长藏品的寿命,提升藏品的价值。
(二)提升藏品保管人才素质
藏品保管是以人才为核心。藏品保管人员既要有严格的自我管理意识,也要有突出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要做好藏品保管工作,还需要从人才入手,不断地提高藏品保管人才的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首选,基层博物馆需要大力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提供新颖的思想理念、先进的管理策略、专业的管理技术;其次需要对博物馆已有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上岗再学习再培训,实现自我人才的培养,提高本馆的人员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最后引入社会藏品爱好者参与藏品管理,藏品爱好者可以集思广益,提供有效的管理经验,并且能够减少博物馆的财政支出,能够给博物馆藏品带来一些具有价值的藏品。
(三)加大藏品保管财政支出
藏品保管工作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不管是藏品的库房建设还是藏品的防治修复,都需要充足的资金进行保证。因此,基层博物馆要通过地方政府申请财政资金,确保藏品保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基层博物馆可以吸引社会资金,通过藏品爱好者、文物收藏者等实现资金募集,实现博物馆藏品保管的资金周转。资金是确保藏品保管的生命线,是可以不断地提供藏品优良的保管条件,还能够对藏品的防治修复实现价值的提升。
四、结束语
藏品保管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博物馆诸多业务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要提高警惕,既要时刻提醒自己加强藏品保管管理,还要提醒自己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及时做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基层博物馆要从藏品保管制度、藏品保管人才、藏品保管资金三方面积极准备,不断地提高藏品保管的效率,实现藏品的有效保护及价值的提升,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及文物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柳洪涛.对藏品及藏品保管工作的再思考[J].人间, 2016, (12).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规范化;管理
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年来,中医药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满足中医药教学、科研、交流,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目前中医药博物馆多为高校内设机构,与其他公益性博物馆相比,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规范,成了阻碍大多高校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的问题。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医药博物馆(以下简称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13年,占地面积2130平方米,可以说是地方科研院校中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中医药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多次完成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参观接待任务,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此过程中,在学校和中医药系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形成了较好的成果,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普基地、江苏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连云港市科普基地。现以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为例,探索高校中医药博物馆的规范化管理。
1岗位角色管理的规范化是高校中医药博物馆规范化管理的前提
与其他高校中医药博物馆类似,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工作人员都是中药系各教研室教师兼职。为确保博物馆保持良好的运行,在岗位角色管理中,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十分注重馆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员工情感管理,保证每一位教师都完整出色地履行职责,做好工作。
1.1明确岗位专业要求,体现中医药特色
中医药博物馆是行业博物馆,既有着其它博物馆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行业特殊性。由于馆内工作人员多由校内教师兼职担任,这就要求在岗位角色管理中,必须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明确细化馆内各个岗位的职责内容,找到能兼顾本职工作和博物馆工作、拥有着中医药专业背景又具有一定管理技术和能力的岗位人员,把好工作人员的入口,以保证博物馆中医药特色内涵的展示。
1.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主动性
高校中医药博物馆承担了专业教学、科研、交流、科普和体验等多项功能,工作人员在其中必须及时调整工作定位,在实训教师、研究助理人员、科普讲解人员等多个角色中无缝转换。这就要求在岗位管理中,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工作人员对中医药文化相关理论知识、药材标本、器具展品等的兴趣,使其本人乐于从事中医药博物馆方面的工作,愿意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工作奉献自己的一己之力,以适应博物馆“一馆多能”的要求。
1.3以人为本,注重情感管理
馆内人员除了保障正常教学、科研活动外,还经常性的承担各类科普、交流、体验等工作,即使是在寒暑假期间也必须进行藏品保养和接待各类参观来访。因此,在岗位管理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切实从生活、工作各个细节关心员工,积极组织工会活动、发放生日蛋糕卡,以多种手段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使岗位角色在不断强化外在激励的同时,强化自身内在激励,提升信心和责任感,形成其做好工作的稳定意志源泉。
2规章制度的规范化是高校中医药博物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校内中医药博物馆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中医药特色和隶属高校的特殊性,要注重围绕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着眼于适应未来管理的智能化。在学习借鉴社会公益博物馆规章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形成了一套覆盖面广、特色鲜明、程序规范、内容严谨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博物馆“一馆多能”功能的实现。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物品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每条制度,都经过认真考虑、充分讨论,并形成规章、程序化、表单化,从基本上保障制度运行的规范化。
2.1物品管理制度
中医药博物馆的藏品主要包括药材标本、中医药文化器具、书籍以及设施设备。博物馆从这些物品的接收进馆、保管、使用、维护、更新、借出、借入等角度,建立了相应的物品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标本管理制度、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等。前者包括,要求接收标本时的专业人员鉴定、记录,接收后进馆前预处理,已进馆标本的分类、编码、标签制作;标本保管,对馆内温、湿度等环境要求及记录,标本质量的定期检查,定期养护,问题标本的及时处理和更换,馆藏品提用、外借制度,毒性标本管理制度,贵细管理制度等。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规范馆内设施设备的使用,并制定检修、维修审批流程和台账记录要求等。
2.2安全管理制度
涉及馆藏资源的保存和使用等诸多领域,主要从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模式出发,制定了防虫、防鼠、杜绝杂菌等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防盗、防水、防火管理制度和有毒中药材标本专人、专锁登记管理制度,并对各项相关工作都进行台账记录。
2.3人事管制度
主要包括馆内员工管理制度、校内青年志愿者管理制度、勤工俭学人员管理制度和参观人员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充分考虑了中医药博物馆校属特点,体现了校内博物馆有别与社会性博物馆管理不同点。
2.4财务管理制度
要制定制度规范,账目明晰、责任明确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经费的有效利用。
3组织架构的规范化是高校中医药博物馆规范化管理的保障
3.1组织架构设计的规范化
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由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药系负责运行和管理,馆内工作人员来自中药系的中医药相关教研室。馆内展品丰富,有中医中药文化器具、书籍、普通原药材标本、精品饮片标本、贵细类药材标本、浸制药材标本、饮片标本、伪劣品标本、腊叶标本,文化宣传板、数字化展品等,另外还有馆内的附属设施设备等,工作内容十分繁杂。在实践中,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明确以保障教学、科研和科普为主要定位,统筹安排实训、保养、宣讲、采购等多个主要工作职责,合理规划馆内岗位职责,制定了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体系,给整个博物馆的良好运作打下良好基础。
3.2工作流程设计规范化
对于馆内大多数工作,都通过工作流程管理,事先设计和确立馆内每个岗位的工作方法与流程,按此来完成工作任务,最终使之成为流程化、常态化、标准化,进而形成规范化。在这个过程中,岗位人员只需要根据流程开展工作,进而提高整个博物馆工作效率。
3.3培训机制的规范化
任何的管理都要以人为本位,博物馆的管理实际上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为提高博物馆人员的能力水平,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每年定期组织馆内人员赴亳州等药材集市地、种植基地进行培训、实训,定期邀请外地中医药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为博物馆长久发展提供人才保障。3.4绩效评价机制的规范化博物馆的工作,在年度绩效考评中,根据岗位职责安排,从业务水平、理论知识、工作作风、工作积极性、考勤、科研水平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换算成一定的课时工作量纳入教师年度绩效管理,确保博物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博物馆团队的稳定。综上,为了使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更好的惠及广大群众,发挥中医药博物馆传承祖国中医药文化的作用,满足中医药博物馆——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满足中医药教学、科研、交流等“一馆多能”的功能需要。我们应当把中医药博物馆的规范化管理工作视为目前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任务,从岗位角色的规范化、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等方面提高中医药博物馆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博物馆科学、规范、高效建设与发展。
作者:杨茹 丁平 胡玉涛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德军.一馆多能中药标本馆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1(28):6-7.
[2]王飞飞.浅论中医药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医中药,2016,10(11):43.
[3]王飞飞.浅谈政策导向对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的影响——以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为例[J].大家健康,2016,10(14):30.
[4]张书河.中医药博物馆功能定位及其职能思考[J].国家中医中药杂志,2014,36(12):1057-1059.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博物馆; 文物库房; 管理工作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见证物,对人们认识自然、认识历史、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发展现代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藏品也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一座博物馆拥有与其定位相符的丰富而精美的藏品,既可提升博物馆的地位,又可最大限度地实现藏品的自身价值。本文试就藏品库房现代管理方面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1 争取资金,改善库房的条件
从库房来说,短期内需增加资金投入,用于购置软硬件,如专业软件系统、服务器、扫描仪等。另外,要增加藏品的数量必须从经费入手,加大征集文物经费的投入。从藏品研究方面看,资金也很有限,加上一些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无法深入研究藏品的文化内涵,使许多藏品搁置在库房内无人研究,产生一种馆里无藏品可研究的错觉,造成藏品资源人为的浪费。从保存环境看,由于经费不足,除一级藏品外,许多文物的保存环境还达不到要求。首先是文物库房的面积不足,与国际通行的惯例每平方米保存10件(套)文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库房设施陈旧,缺乏应有的恒温、恒湿和通风条件,就连必要的除湿设备也没有。而我馆位于南方地区,常年处在高温潮湿这种环境下的库房,对文物保护极为不利。比如青铜器会产生有害锈;书画和纺织品易生虫、脆化、褪色、霉变;漆木器出现干裂以至变形等现象。所以,要实行现代管理,就必须争取资金,彻底改善库房条件,增加设施,否则现代管理就无从谈起。
2 博物馆文物库房必须完善文物安全保卫机构及职责
《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第5-6条规定,中央直属、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博物馆和藏品较多的地、市博物馆应当设立保卫处、科;其他地方博物馆应设保卫股或专职保卫干部。博物馆保卫干部和警卫人员(含技术安全设备管理人员和巡逻人员)总数应占全馆职工人数的10%;百人以下的或地点分散的博物馆可超过10%的比例。所配备的保卫干部和警卫人员,必须保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要求。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确保重点”的方针,各级民族博物馆应当确定本馆的重点要害部位,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工作。这里所说的“重点要害部位”是指文物存放部位,如库房、展厅、修复室等;容易发生火灾部位,如化验室、配电室等;机要部位,如人事档案室、控制室、文献资料室等。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以“安全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由馆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防火安全组织,全面负责全馆的消防安全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盗措施,展厅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值勤时,必须忠于职守不得擅离岗位,要做好开馆前和闭馆后的文物检查及清场工作,认真填写安全检查记录或交接班登记;切实加强闭馆期间的警卫巡逻和干部职工值班制度。
3 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保障藏品的安全
2008年5月,国家文物局已启用“文物安全与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类文物案件的及时上报、登记和汇总,实现即时查询和统计,实现对各类文物被盗、被毁等信息的及时反馈。利用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切实加强藏品安全保管工作。博物馆正慢慢引进电子、机械、物理、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先进技术,用于藏品安全保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也应该密切关注各学科最新技术的发展,以便把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安全保管中来,将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比如:藏品库房进出要借助门磁开关、密码技术或指纹识别技术,在运输中的藏品可以利用卫星定位(GPS)技术建立藏品离位报警跟踪系统,随时跟踪离位藏品。防止文物在运输中遗失那样的情况发生。
4 加强火灾预防,消除火灾隐患
4.1 新建博物馆的建筑,除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外,还必须做到,钢屋架结构应喷涂防火涂料,以增强耐火性能,吊顶装修应采用轻钢龙骨等非燃烧材料。
4.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针对博物馆实际,排出馆内重点要害部位,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要经常进行消防知识教育,禁止人员吸烟。严格实行动火审批制度。
4.3 电器安装方面。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使用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任何灯具的布置都应避开可燃物。灯尾线应套耐高温材料的套管进行保护,日光灯的镇流器不充许安装在可燃物件上,更不得安装在吊顶内,须做好散热防火处理。电线穿过金属或木质部位,要套防火隔热绝缘套管,电线的负荷量应控制在70%~80%,各低压线路要安装分路保险,熔丝容量按实际额定电流的1.5倍计算,线束直径不大于2厘米,所有电器线路、设备应有正式电工负责安装。
4.4 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及疏散要求。博物馆应设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内部装修材料均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成。各展区应作有效的防火分隔。同时,博物馆作为人员聚集场所,其安全疏散出口不得少于两个,并须设置符合要求的疏散指示标志及火灾事故应急照明装置。
4.5 报警及灭火装备。博物馆应设高灵敏度的感烟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国家、省市级的应安装固定的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一般博物馆则必须设置足够的便携式灭火器即可。同时,博物馆亦应安装室内、外消防给水设备。
4.6 着重文物库房管理。文物库的消防管理除执行《仓库防火管理规则》外,还须做到以下几点:存放文物的柜、箱、架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库房门窗应严密;可燃材料的包装物不准同文物一起进入库房;在库房内严禁进行文物修补作业和包装操作;装有干燥机的库房,须有专人负责,以确保安全。
5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
博物馆除了重视藏品的保护、藏品资料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外,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藏品管理人才,包括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开拓创新意识、工作责任心等各个方面。目前在职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等,使用现代管理设备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员工文化素质一般偏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慢。因此,对这部分员工要进行培训。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由于他们年纪较轻,参加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受社会的教育少,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方面比起年纪偏大的职工来相对偏弱,藏品管理的经验方面也略显不足。因此,对于这部分人除了在爱岗敬业和工作责任心方面加强教育外,还要提高他们对新增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操作技术和维护管理的能力,保证网络系统和各种现代设备的安全维护及正常运行。
6 进行文物的定期检查
陈列中文物除建立必要的文物单据、帐目、档案进行管理外,还必须建立全面定期检查文物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不同于展厅每天或每月一次进行的文物检查,而是要根据文物交接清单全面清点陈列文物,必须每件清对和记录,做到物和帐相符合。定期检查制度的时间以半年一次为宜,最长不超过一年。
博物馆藏品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文物保护;旅游;负作用
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学习书本知识;二是观览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如被称为“世界第奇迹”的秦兵马俑;世界上古今体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北京故宫;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敦煌莫高窟等等。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要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观光型文化旅游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中国旅游业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国际游客到中国来旅游,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东方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
因此,较之其他国家来说,文物对于我国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例如,西安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但它却能吸引络绎不绝的国际国内旅游者,成为我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究其原因,是因其握有几张王脾:它是我国古代社会定都时间最长,定都王朝最多的城市,号称十朝古都;是我国文物荟萃之地,拥有世界上第奇迹秦兵马俑、秦始皇陵,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墙、历代帝陵等等,可以说,文物古迹是西安市旅游业的生命。北京市无论在接待国际游客,还是接待国内游客方面,都高居全国榜首,这除与它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关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一批在国内外知名度很的文物古迹,如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等等。文物古迹在旅游中所起的这种特殊作用,在全国各地都有非常明显的表现。
基于如此的现实,从实际出发,我们应充分利用文物优势,以文物古迹为主题,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旅游可促进文物保护
由于探古求知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而文物古迹可满足这一需求,文物古迹遂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它,可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旅游界人士认识到文物古迹在旅游中的这一重要作用后,为了吸引旅游者,必然会注意保护文物,以便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1、为了文物这项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益。为了使文物能永久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
2、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费用相对众多的文物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无经费来进行维修与保护而遭毁灭。发展旅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文物古迹既然可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该旅游区就应该从经济收益中提出相当部分,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无论对国家,还是对集体来说,这都是一件有益的事,这个办法应当是切实可行的。这样,大批文物就可得到抢救和保护。
3、增强人们的文物意识,利于文物保护。旅游的发展,使大量的文物古迹直接面对旅游者,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文物的这些社会效益可使人们懂得文物的重要价值,认识到文物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三、发展旅游对文物保护有一定负作用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旅游事业的发展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负作用。
1.对旅游区进行开发,从某种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开发旅游区,就要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宾馆、饭店等,甚至还开办工厂,这一切,都破坏了文物原有保存环境。特别是在文物古迹周围办工厂,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体量高大的建筑等等,直接威胁着文物的保护。
2.短视行为导致文物被破坏的恶果。某些旅游部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刮益,为了在短期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文物古迹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超负荷地接待旅游者,结果加快了文物古迹的老化、破坏乃至毁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任意改造文物,造成文物被破坏的悲剧。某些旅游部门为了提高文物古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其长期为旅游服务,在发展旅游的同时.确实对文物采取了一系列维修与保护措施。但由于有关人员文物专业素质差,不懂得文物的维修与保护应尽量使其维持原样、符合其历史时代特点,而是对文物古迹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将其弄成一个大怪物,名为保护,实为破坏。
4.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使文物遭到破坏。车、船等交通工具排出大量的废气,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空气。旅游基础设施中排出的废水、废渣以及船舶泄出的油污等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水源。这些被严重污染的水和空气对文物古迹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
5.游客对文物的破坏,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迹受到浸蚀,特别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迹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摸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例如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由于长时期中大量游人的攀登,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城砖连遭高密度游人的脚踏手推,出现了严重的凹陷松动。凡游客所到之处,都存在着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涂的现象,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盗取文物古迹的部件,此等野蛮行径,严重地危害着文物古迹的保护。
旅游的发展,对文物保护有一定的负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将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截然对立起来,任何极端的观点和行为都是极为有害的。忽视负作用,对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于文物保护,又会损害旅游景观,从而降低经济效益。一味地夸大负作用,只保不用,既违背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根本目的、又无视人民群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确的策略应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文物为旅游服务,边用边保,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尽量消除对文物保护的负面影响,使文物事业与旅游事业的结合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文物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由人类创造,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二是成为历史的遗存,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
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人认为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地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保护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要放大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国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